Ⅰ 馬可波羅是怎麼到中國的,到中國後帶來了些什麼
馬可·波羅是義大利人。1271年,他15歲時,便跟隨父親和叔叔從家鄉出發到中國來。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向南行,進入地中海,到小亞細亞半島經過兩河流域,到達巴格達,從巴格達到波斯灣的港口城市霍爾木茲。隨後,他又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伊朗,來到阿富汗。從阿富汗越過帕米爾高原,到達新疆西北部的喀什,再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到達古城敦煌。然後經玉門關進入河西走廊,到達元朝行宮上都。他們在旅途中整整經歷了4年。 元朝皇帝忽必烈召見了馬可·波羅,他很賞識馬可·波羅的才能,封他做了官。馬可·波羅學會了漢語和蒙古語,經常奉命巡視各地,如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浙江、福建等省,並出使了印度、越南、蘇門答臘等國家。 馬可·波羅的東方之行,對後來的航海家的世界地理發現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馬可·波羅游記》已經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Ⅱ 馬可波羅來華產生的影響
大大開闊了歐洲人的地理視野。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
Ⅲ 中國通史之馬克波羅與中國的啟示與影響是什麼
馬可·波羅到中國
元朝的時候,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往來很密切,有許多外國人到中國,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了。
馬可·波羅出生在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個商人家庭里。
公元1265年,他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父馬菲奧·波羅在經商途中第一次到了中國。忽必烈接見了他們,向他們了解西方各國和羅馬教廷的情況,並決定派使臣到羅馬去,任波羅兄弟為副使。波羅兄弟回國後,完成了任務,並帶了馬可·波羅,一路上歷盡了艱辛,終於再次到達了元朝的上都。忽必烈正在上都避暑,他們呈上教皇的信,獻上聖墓上的燈油和教皇的禮物,把教皇交涉的情況以及沿途的經歷向忽必烈作了匯報。忽必烈高興極了,封他們3人為榮譽侍從。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就學會了蒙古語和其他東方語言,由於他辦事能幹、細心、認真,忽必烈對他非常信任。他除了在大都擔任職務以外,還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各省巡視或出使外國。
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在中國整整生活了17年,他們很想回家鄉威尼斯探望。
1292年初,馬可·波羅父子3人准備了14艘大船,兩年吃用的糧食,帶著忽必烈給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王的國書,從福建泉州出發了。1295年年底,他們3人回到了家鄉威尼斯。當時威尼斯和熱亞那發生戰爭,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艦隊,兵敗被俘。他被關押了一年,同獄中有一位作家叫魯思蒂謙,馬可·波羅把自己在亞洲的豐富見聞講給魯思蒂謙聽,魯思蒂謙把它記錄了下來,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馬可·波羅游記》。
《馬可·波羅游記》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全書分為4部分:第一部分描寫馬可·波羅來中國的時候所經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第二部分講元朝前期的政治情況,記載了中國豐富的物產和許多城市繁榮昌盛的情況;第三部分介紹中國近鄰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第四部分講成吉思汗之後的蒙古諸王之間的戰爭和俄羅斯的情況。
馬可·波羅是把中國介紹給西方的第一個外國人。然而《馬可·波羅游記》剛剛問世的時候,人們還不太相信,因為這些見聞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70歲的馬可·波羅患了重病,臨死前,朋友們要求他為了靈魂的安寧,取消書中不真實的部分。馬可·波羅回答說:「我還沒有說出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半哩!」
Ⅳ 馬可波羅為什麼要來中國游歷,是什麼吸引了他
(1)短回答
馬可·波羅作為一名出色的商人和旅行家,來到中國一方面是想要打開新市場,一方面是出於探險心理,不過他是否真的到過中國仍存有爭議。
(2)長回答
一方面,馬可·波羅所在的家族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個商人世家,也是旅行世家,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他很有經商頭腦,也很愛旅行,即為現代的「驢友」。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在他小時候就經常到東方去經商,曾經在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朝見過忽必烈大汗,並且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他們回家後,把途中的所見所聞都講給馬可·波羅聽,這些經歷讓馬可·波羅對中國很感興趣,並且下定決心要到中國去游歷一番。
忽必烈很佩服3人的毅力,對聰明好學,懂得東方風俗和語言的馬可·波羅更是非常器重。在元帝國生活的十多年裡,馬可·波羅最高官職曾做到揚州總督。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寫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該書記錄了他在中國多年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元朝時期的重要資料。
Ⅳ 有人說由於《馬可波羅行紀》引來西方殖民者,所以馬可波羅是近代中國屈辱史的罪魁禍首,你怎麼看
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國是歷史的必然,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航海技術的進步,他們急需開拓新的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在美洲新大陸已經被開辟後,他們又把眼光轉向了東方。當時的東方對他們來說是一片神奇的地方,所以時不時會有歐洲人尤其是傳教士來到中國,馬可波羅只是其中之一,而馬可波羅行紀也只是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書籍之一,這本書對中國的風土人情做了詳盡甚至誇張的介紹,在客觀上推動了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注意,是之一,也就是說還有其他人來,還有關於中國的其他書籍出版。也就是說,這本書只是一個推動因素之一,而不能絕對的說是引誘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原因。這樣說,既對馬可波羅不公平,也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更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
Ⅵ 馬可波羅與中國的特殊關系是啥
馬可波羅第一次向西方人介紹了中國的全面情況,使得西方人開始認識到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盛富裕的國家叫中國,於是他們開始了和中國人的往來。中國人也第一次認識到,世界上還有歐洲這樣一個地方,那裡也有很多的國家,還了解到他們的生活狀況,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Ⅶ 說一說馬可波羅的貢獻有哪些
口述見聞,由獄友寫成《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游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游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以及「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游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游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游記》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人物生平
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據稱17歲時,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歷時約四年,於1275年到達元朝的首都,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
回到威尼斯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里口述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Rustichello da Pisa)寫出《馬可·波羅游記》(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卻引發了爭議。
Ⅷ 《馬可波羅行記》對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游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游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游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游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游記》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同時,在《馬可·波羅游記》以前,更准確地說是在13世紀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過中亞這座橋梁間接地聯系著。在這種中西交往中,中國一直是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去了解和認識中國以外的地方,特別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盡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滿了荒誕和神話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國人已開始去了解和認識西方,西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之後,一條從中國經中亞抵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出現了,中國對西方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等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一大批西方的商人來到中國,中國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紀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貿易為主的經濟聯繫上,缺乏直接的接觸和了解。而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在13世紀以前,一直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間接接觸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非常膚淺。因而歐洲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從此,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開始了。馬可·波羅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馬可·波羅游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系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游記》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馬可波羅的游記在13世紀末年問世後,一般人為其新奇可喜所動爭相傳閱和翻印,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讀物,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其影響是巨大的。它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一片寬闊而富饒的土地,國家和文明,引起了他們對於東方的嚮往,也有助於歐洲人沖了中世紀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學術界的一些有識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充實自己的著作。如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蘭大地圖,便是沖破傳統觀念,擯棄宗教謬說,以馬可波羅的游記為主要參考書製成的,圖中的印度,中亞和遠東部分都是取材於《馬可波羅游記》這部著作,成為中世紀有很高科學價值的地圖,以後地圖多以此為依據。
它讓西方人了解了「東方」,對東方充滿嚮往;也為資本主義擴張提供了理想上的對象。
Ⅸ 《馬可波羅游記》對西方國家入侵中國到底有何影響
這部游記事實上意義重大,也作為馬可波羅本人也是伴隨這個著作在世界出了名,原本作為一個名不見傳的歐洲商人,一回來就參加威尼斯內戰,可不幸又入獄,最後被一不小心發掘。在陰暗潮濕的監獄里,閑的無聊,給周圍人聊起了東方見聞,被一個糊弄團團轉的有學問的追隨者魯迪思謙聽到,覺得有意思就根據口述記錄下來,整理成書。
當然有影響,原因是中國自明永樂盛世後,鄭和七次下西洋結束,從此退出海洋爭奪,也就是說閉關鎖國,由於太平洋印度洋處於真空,這也就有歐洲列強的到來。達伽馬和麥哲倫的成果,也讓他們後代們得以保留和拓展,直到明中期,歐洲《馬可波羅游記》中嚮往的中國終於被找到,而這個時候中國不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的大元帝國,蒙古西方,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兒汗國衰落滅亡,版圖也比想像中小得多,所以可並未只存在單純的貿易和嚮往崇敬而來,而是對利益的掠取,直到後來沖突的發生。就這樣西班牙還曾揚言一萬人征服明朝,於是在明朝周邊海域東南亞,南亞延伸了許多殖民地,一度還借宿到大門口澳門,台灣。
所以他們不再是過去馬可波羅團隊,而是新的侵略者,由於新的火器成熟,這也就有後來的英法列強肆意侵略中國的局面。沙俄也後來戰勝金帳後東來,威脅中國。所以馬可波羅產生負面效應也是有的,但是由於時間久遠,已被歐洲忘卻,只歸功於自身發展,而非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