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百年一直想要廢除漢字的日本現在改變主意了嗎
作為東亞文明的核心,中華文明一直影響著周圍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表象是漢字,因此中國、日本、朝鮮、越南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回想日本“全面廢除漢字”計劃的破產,就能理解民國時魯迅等人的廢除漢字計劃,為何實行不下去的根源了。連日本漢字都廢除不了,中國作為漢字發源地,漢字已與中華文明深深融合在了一起,又如何能夠廢除?如果廢除,只會造成更大的文化災難!
『貳』 既然韓國取消漢字在韓國的使用,那他們的下一代不懂漢語如何研究歷史朝鮮以前可
韓國和朝鮮相比,還算是一定程度上應用漢字的。朝鮮是完全不使用漢字。
韓國的漢字用廢之爭早已有之。
目前的情況是以韓文為主,有歧義或歷史名詞時,括弧註明漢字。
另外,目前漢字在社會上的出現率在逐漸提高。地鐵站里的站名全部都有漢字。公交車的電子顯示屏上也增加了漢字站名。
在一些正式場合正式文書上,還常使用漢字。如開業儀式,奠基儀式,紀念碑文等常用漢字書寫實詞,用韓文書寫助詞和詞尾。
韓國目前有漢字水平考試,書店裡學習漢字的書很多。
一些古文,如論語孟子孫子兵法等中國古籍,在韓國都很流行,韓國人用漢字上面注韓文(不是注讀音,是注那個漢字的韓文發音)的方式來讀。因此,很多人可以直接看漢字用韓語發音讀中國古文,並能理解意思。
關於古代史籍,韓國人自己也有這個擔心。但是就像中國研究古籍古文字也是專門人員來做。韓國也有這樣的人員研究古籍古文,包括韓語古文。
一般老百姓只是能認讀一些常用字,了解它的意義。
『叄』 越南為什麼要決定廢除漢字中國歷史上是怎麼對待漢字的
因為在當時越南想要獨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所以說要廢除。中國對漢字是非常重視的。
『肆』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何要廢除漢字
朝鮮在1946年的時候就已經限制漢字的使用了,在1948年的時候,漢字就完全的在朝鮮語裡面廢除了。但是後來,雖然他們的統治者認為沒有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很多國家都使用漢字,所以他們覺得學習漢字也是很重要的,於是就把漢字拿起來重新學習了起來。他們廢除漢字是為了增強自身的民族認同感和獨立的意識。
後來日本侵略了朝鮮的時候,他們就給朝鮮的人民灌輸思想,想要讓他們不再那麼熱愛中國文化,還是要有自己國家的文字,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國家,後來他們就研究出了朝鮮文,漢字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雖然他們廢除漢字使是為了提高民族的獨立意識,但是也使他們的文字發展停滯不前,這也對他們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因為廢除了漢字,後來很多韓國和朝鮮的年輕人就看不懂帶有漢字的歷史遺產,這樣是他們的悲哀。
『伍』 趙元任是中國語言學之父,他為何提倡廢除漢字
漢字的字、形、聲、意都是世界上最美、最先進的字!是漢字把中華民族和家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我們來自何方,說什麼方言,是漢字讓使我們一起,都是漢字讓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哭!沒有中國文字,偉大的中國早就四分五裂了,就像今天的歐盟變成了幾十個國家,諸侯爭霸,戰爭肆虐!炎黃人在歷史上被拋在了後面。他們在過去失去了種子!漢字只能精、合、簡!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最終結果必然是文化的簡單化,這是大勢所趨。所有的文化保護放大說是阻礙人類社會的融合。歐洲為什麼分裂?地方保護主義是主要原因,正是這種分裂狀態導致了人類歷史上兩次最悲慘的世界大戰。所以不要輕聲說別人的對錯。歷史有時喜歡開玩笑。簡體字應適應社會進步的要求。解放後經過幾次簡化,漢字變得更容易書寫和學習,可以說,已經不能再簡化了。廢除它是不可能的。漢字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載體。它也是人類文明的產物。
『陸』 為什麼中國周邊國家會廢除漢字
提起「東亞文化圈」,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漢文化對周邊地區影響確實很大,我們周圍的朝鮮、越南都使用過漢字。
後來,這些國家根據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最終又都轉向了拼音文字,總之都不再使用漢字。他們為什麼會把漢字廢除?
漢語和漢字都是越南上流社會才用的
越南文字經歷過三個歷史時期:
一是舉國上下統一使用漢字的時期,歷時千餘年;二是上層社會用漢字,民間用喃字的時期,歷時八百年;三是統一拉丁字母文字「國語字」的時期,從十七世紀開始醞釀,1945年被寫成國策。
這三個時期中的前兩個,都和中國關系密切。
中國的中央政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和越南第一次接觸的,現在已經說不清了。《淮南子?主術訓》中寫:「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其地南至交趾」,把中央統治越南的時間上推到了神話時代,這顯然包含了很多虛構成分。
始皇三十三年,秦統一嶺南,設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秦末天下大亂,南海尉趙佗趁機建立了南越政權,在南越實行秦制,從中原吸收大批有漢文知識的徙民「與越雜處」,趙佗大力發展漢文化,建立學校教授漢學,讓越南北部變成了「文明之邦」。
●南越國
公元938年,吳權攻打南漢軍,越南建立獨立政權,脫離中央管轄,但保留了宗藩關系。此後,越南歷代王朝仍然以漢字為正式文字,朝廷公文用漢語文言文,崇尚儒學,修建了國子監和祭祀孔子的文廟。
但是發達的漢字和儒學教育,並沒有惠及越南普通民眾。漢字和漢語僅在上層社會流通,越南語一直是一種只有語音沒有文字的語言。越南人把漢字稱為「儒字」,只有高級知識分子能掌握,普通百姓沒機會學,可能也不大想學。
民眾需要能記錄日常口語的文字,越南人或者直接借用漢字音義,或者在漢字基礎上,用部首筆畫做材料,根據漢字造字法創造了喃字。
喃字是用來記錄越南語發音的俗字。它和漢字外形很像,乍一看,和中國人寫了滿紙錯別字差不多。它也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字,而且豎排,從右向左書寫。
不過,喃字的表音功能比漢字強很多,而且同音字有不同構造,又因為從未得到過政府層面的字形規范,所以有大量異體字。
●喃字
喃字具體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現在還沒搞清楚。不過,越南學者大多認為喃字萌芽於十世紀末。後來,喃字越來越系統化,並且有了自己的字典和文學作品,最有名的就是《金雲翹傳》。然而喃字從誕生到消亡,一直只在民間使用,從未變成過全國通用的官方文字
1651年,法國傳教士亞列山德羅作成《越南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詞典》,是越南語用拉丁字母標音的起源。1884年,法國當局在越南推行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國語字」,還引發了民眾抗議,被視為殖民主義的象徵。即使這樣,漢字和喃字一起,還是無可避免地在法屬越南衰落下去。
同一個象徵,代表殖民還是民族獨立,經常就在一念間。20世紀初,越南興起各種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之一就是推廣「拉丁―羅馬字」,以「反法脫漢」為目標。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9月9日正式頒布了推行越南國語的國家政策。從此,拉丁字母的「國語字」成為越南的官方文字。
●越南書法
讓更多老百姓認字,朝鮮創造了諺文
在受漢文化影響方面,朝鮮半島的狀況和越南差不多,論起創造文字,朝鮮比越南更走極簡風。
朝鮮在15世紀發明諺文之前,用過一千多年的漢語書面語。和越南一樣,那時的朝鮮也處於文字無法記錄本民族口語的尷尬處境中。為了完整簡單地記錄朝鮮語,人們創制了朝鮮語文字「諺文」。
在當時,諺文是貶低的稱呼,指這種文字和諺語一樣,是來自民間的低俗語言現象。1446年,由國王李世宗主持,鄭麟趾、崔桓等學者參與,朝鮮官方正式頒布了類似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是漢語文言文寫成的,意思是「教百姓規范朝鮮語語音」。一共規定了28個(後來精簡到24個)表示朝鮮語中母音和輔音的部件,然後根據不同音節,把這28個部件合成不同的字,常用字數量大概在2000以上。
●《訓民正音》
諺文推行之初,受到掌握漢語漢字的精英階層歧視,但這種易於學習的文字在他們的妻子兒女之間迅速流行開來。當時的宮廷女性用諺文書寫信件和閨房歌辭,一時成為風氣。這與日本平假名首先在上層女性之間流行的情況差不多。
諺文雖然是一種表示發音的文字,但它「象形而字仿古篆」,基本的構字方法和漢字差不多。它不像拉丁字母文字一樣線性書寫,而是把一個音節的不同部分按上下、左右結構排列,總體看起來,仍舊是方塊形狀。
●韓國書法
經過400多年的民間流行,諺文在19世紀末期的民族獨立運動中,被賦予了民族覺醒的意味,成為有氣節的文字。當時人們認為專用諺文就是愛國,使用漢字就是貴族,是崇洋媚外。1896年,諺文刊物《獨立新聞》正式出版,同時期政府也開始限制使用漢字,用諺文書寫公文。但到1940年代,諺文遭到日本當局禁止
1945年朝鮮完全獨立後,把諺文確定為國家文字。無論韓國還是朝鮮,現在都已經廢棄了漢字。1997年,韓國還將《訓民正音》作為國寶申請世界遺產。
中國的漢字會走向拼音化嗎?
語音和文字是可以分離的兩套系統,任何一種語言誕生之初,一定有語音,但卻不一定有文字,而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語音系統和文字系統相分離,也是挺常見的事情。
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白文、哥巴文、水書、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受漢文化影響,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或者直接用漢字形體記音,或者在漢字形體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絕學之一:西夏文
這些民族和國家在創造本地區文字過程中,一般經歷了學習、借用、仿造、創造四個階段。早至秦漢晚至唐宋,許多地區直接使用漢語文言作為官方媒介,堪稱是一個「東亞同文」的時代。
後來,漢字「歸化」為非漢語的民族文字,有些民族直接借詞,有些民族借用字音改變字義,有些民族借用字義改變字音。喃字更進一步,仿造漢字構字法,借用漢字原有的偏旁部首,創造本民族文字。諺文則走上了表音文字道路,從漢字出發,創造出了全新的文字。
所以顯然,漢字雖然不是一種純表音的文字,但它本身是可以像古埃及象形文字一樣,從中孕育出一個字母體系來的。
同時,漢字也不是漢語這門語言的的唯一載體。用拼音文字記錄漢語發音,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
小經文字又叫消經文字,是西北人使用阿拉伯語字母書寫漢語西北方言發音的文字;東干文字是中亞東幹人用斯拉夫字母記錄漢語西北方言發音的文字;女書則是廣西女性改變漢字形體創造的特殊表音文字。因此,漢語本身也是可以被其他文字記載的。
●絕學之二:東干文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拼音化是漢字進化的方向?這里涉及到一個效率問題。
幾次文學革新運動,已經解決了文言文與漢語口語不一致的問題。人們說漢語用漢字,不存在越南朝鮮那種語音文字不相匹配的問題,自然也沒有必須改革的理由。況且,作為一種本身已經足夠完備的,既表音又表義的文字體系,要放棄現有形式,強行走上拼音化道路,實在是多此一舉。
畢竟,「拼音文字更高級,拼音化是文字發展終點」的觀念,在語言學界已經是一個過時了近百年的推測。
『柒』 韓國為何廢除漢字,現在的韓國人又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朝鮮半島作為與中原王朝直接接壤的半島,幾千年來,不是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就是大一統王朝的忠實藩屬國。自然,朝鮮半島一直都深受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一直到在幾十年前,韓國所使用的主流文字還是是漢字。
然而,在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興起,韓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認同感,樹立自己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很多人開始提倡廢除漢字,徹底的擺脫中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這種呼聲在韓國也越發高漲。最終,1970年,當時的總統朴正熙下令,從此以後本國教育徹底廢除漢字,使用他們自己的諺文。
韓國文獻
不過還有一些對於學術要求格外嚴謹的學界,仍然在堅持著漢字的使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卻很少看到漢字了。就是隨著漢字在韓國的逐步消失,近幾年恢復漢字的呼聲卻突然興起。
韓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因為不認識漢字的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而且還有超過67%的韓國人,相當贊成重新恢復漢字的使用。據說在今年年底前,韓國的小學將會重新使用漢字課本,也許在廢除漢字幾十年後,韓國終究又回到了原點。只不過,但願別出現經過韓國的“研究”後,漢字又“成為”韓國人的發明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