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書法歷史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產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盡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產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范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借鑒與思考的重要範例。
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貳』 中國書法發展歷程是什麼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可簡單歸納為,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
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
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
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遺留下來的刻畫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它們還不是文字,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
大多數文字學家認為「漢字的形成時代大概不會早於夏代」,並在「夏商之際(約在公元前 17世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
『叄』 中國書法始於何時
中國書法始於東漢末
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性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之始當與漢字的萌生同時。
漢字的形成始於何時,目前文字學界尚無定論,但曾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則是肯定的。目前最早的與原始社會漢字的有關資料,主要是原始社會在陶器上的刻畫符號。這些符號多為幾何形符號和具體事的象形符號。但許多文字學家認為,它們還不是文字,只是對原始文字的產生起了引發的作用。大多數文字學家認為「漢字的形成時代不會早於夏代」,並在「夏商之際(約在公元前17世紀)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
為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所以,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國最早的漢字。
『肆』 中國書法演變歷史的過程
書法字體的發展以篆、隸、草、楷、行為順序,結構和筆畫逐漸變得儉省,除了實用性,還有了自己的藝術性。
篆書是非常古老的書體,可大致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分為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甲骨文在殷墟被發掘出來,確定是商代的文字,因刻在龜甲或獸甲骨上而被稱為甲骨文。
金文是鑄於青銅器上的文字,有遒勁凝重的風格。字體結構整齊,筆畫勻圓,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進行統一文字,小篆成為了官方文字。但是小篆書寫比較復雜,漸漸就出現了更加簡單的隸書字體。
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 秦隸指戰國、秦至西漢初期的隸書,又叫古隸。漢隸,主要是指東漢碑刻上的隸書。
漢代的穩定發展,對文化的影響也很大,在隸書之後,楷書漸漸興起。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
東晉以後,形成了很著名的魏碑文化,上面的字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朴方嚴。
唐代時期,國事興盛,楷書漸漸成熟,擺脫了隸書的影子,字體成熟,有名的書法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寫得比較放縱流動,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草書是中國文字最為簡約的書體。可分為章草和今草,是一種非常有藝術性的字體。
『伍』 中國書法發展史是怎樣的
我國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文字發展到商代時,已經相當成熟了,完全具備了漢字形、音、義諸要素。龜甲獸骨上那些細小剛健的文字,就是當時的書法作品。商周時期,我國的奴隸制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文字及書法亦進入一個新階段,以刻寫、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為主,即所謂的「金文」。其書體是大篆,古拙蒼勁,氣勢雄渾。這種書體,至今還為書法愛好者所鍾愛。
秦漢時代,以小篆和隸書為代表。小篆相傳為秦相李斯所創,實際上是秦代為了統一文字達到「書同文」,將商周以來的各國流行之不同體式的大篆加以改造去取而成。小篆較大篆筆畫簡約,筆法自如,書法仍具蒼勁雄渾之美。相傳撰寫小篆的書法家有李斯、趙高等。隸書也產生於秦代,其字體規整,筆劃點捺橫豎分明,工穩沉靜,歷代至今不少書家功隸書者眾,是書法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種類。
後來,寫字這件事,不單只是作為記事行文的工具,而被文人當成了一門藝術潛心研究,經年累月揮毫不輟,又上升為哲理進行探討。一批文人墨客把字寫得極具時代精神和個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備的藝術品質,這種字體就是我們所說的書法。千百年來一直為學書者稱為楷模的大書法家有:三國時期的鍾繇、皇象,兩晉時期的衛夫人,東晉時的陸機,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導,南朝的羊欣、王僧虔等等。其中,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稱為我國書法藝術的聖人即「書聖」。他的書法作品中,唐代初年即已珍貴若拱璧,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後竟將王書《蘭亭序》殉葬。唐代大書法家幾乎都曾臨本過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晚期宣和內府所藏臨本即有243件之多,可見世人珍愛之深。
『陸』 簡述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
起源: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故名。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1954年在西安半坡仰韶遺址,又出土了很多陶器,其口緣外往往刻有不同的符號。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地區也發現了仰韶文化的文字元號。
經考徵,這些符號即是簡單的文字,有的已經釋出。至於大汶口陶器文字圖的文字則是意符「熱」字,已是合體圖畫的會意字。太陽烤得下面起了火,就是熱。有人認為這些符號就是「結繩而治」以後的「書契」。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圖畫文字);表意文字,(字體表示語言中的詞或詞素);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柒』 中國書法的發展史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可簡單歸納為: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中國書法發展史詳細介紹如下:
1、先秦書法
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書法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
3、漢代書法
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中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
4、魏晉書法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咸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
5、南北朝書法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此時書法以魏碑最勝。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
6、唐代書法
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6、五代書法
分裂混亂的局面持續五十四年,其間兵戈迭起。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向。
7、宋代書法
從公元960年至 1279年,三百多年間,書法發展比較緩慢。
8、元代書法
縱觀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真、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
9、明代書法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10、清代書法
是書法發展史上的又一個中興期,上與大唐時代遙相呼應。清代的書法發展,按時間大致可分三段。早期(約順治、康熙、雍正時)是明季書風的延續,屬帖學期;中期(約乾隆、嘉慶、道光時),帖學由盛轉衰,碑學逐漸興起;晚期(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時),是碑學的中興期。
11、近代書法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
(7)中國書法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
《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
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書法史
『捌』 中國的書法有多少歷史
中國文字歷史從《黃帝內經》算起,已有4000年,文字在漫長的時間里從人們的筆下演化成了一種藝術,可以說,文字有多少年歷史,書法就有多少年的歷史。
『玖』 中國書法有幾千年歷史
中國書法有五六年千的歷史了
『拾』 書法的發展歷程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書法演變簡史:
一、商至西漢
1、甲骨文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
2、金文是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
3、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
4、簡帛墨跡秦代開創書法先河。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由於李斯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二、東漢漢代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
二、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 張芝為代表,張芝創立草書。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書法藝術
1、三國時期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
2、兩晉時期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兩晉行書的代表作「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南梁《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
四、隋唐五代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唐代書學鼎盛,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代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時期的,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張旭和懷素的狂草。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余韻。
五、宋至明中宋朝的書法,此乃朱熹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元代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趙孟頫,鮮於樞等名家,是這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詩、書、畫的結合,是藝術品的形制上的突破。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明初書法「一字萬同」,「台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明初書法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頫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煙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六、明中至清明末與清,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的新型美學並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
趙佶的「瘦金體」書法藝術,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書法藝術,金農的「漆書」書法藝術,都是非常富有個性、富有藝術特色的書法藝術,獨具一格,開一派風格,對後世影響極大。
拓展內容
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