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道縣小坪村有多久的歷史了

道縣小坪村有多久的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2-01-19 14:39:56

① 道縣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名人

周敦頤,宋朝道州營道(現今湖南道縣)人,著名哲學家,謚號元公,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著有《周子全書》行世。周敦頤曾在蓮花峰下開設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濂溪書院是他講學的講壇,他的學說對以後理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周敦頤是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肇始者。
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聖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後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范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道骨。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並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後二程均為著名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對敦頤的理論學加以尊信,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他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太極圖·易說》、《易通》作了註解。張栻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謚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性情朴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他從小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雖在各地作官,但俸祿甚微,即使這樣,來到九江時,他還把自己的積蓄給了故里宗族。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 周敦頤
余丈,中間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 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清順治十七年,巡道崔掄奇復修煙水亭建立五賢閣,奉周敦頤為五賢之一。九江市區現在還有濂溪路、濂溪居委會等。 周子年幼喪父,北宋天聖三年(1025),8歲時與同母異父之兄盧敦文隨母投靠衡陽舅父鄭向,至1037年鄭向調任兩浙轉運使疏蒜山漕河,周子同母隨遷潤州丹徒縣(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因他聰慧仁孝,深得鄭向喜愛,又酷愛白蓮,鄭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子負笈其間參經悟道。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鄭家故宅後改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華大學附一醫院處)。

② 同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古老的廈門同安,形似一枚閃光的銀錠,在歲月的淘洗中散發出古樸迷人的光澤。背倚高山,南襟大海,時光的經緯織就了千古銀城悠遠的文脈。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秀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溫泉資源、特色鮮明的閩南古民居、星羅棋布的峰嶺、縱橫交錯的溪渠……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同安,一個兼具人文氣息與自然生態美景的城市休閑後花園,正散發著迷人的魅力,逐漸成為忙碌的都市人心之所向之地。

此次「廈門新20景」的評選,作為廈門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區,同安推出20美景強勢參選。下面,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先來欣賞同安的20山水人文美景。

同安孔廟

●創建時間:五代

●地點:東溪西畔

●亮點:廈門地區唯一一座祭祀孔子最完整最大型的古建築

同安文廟俗稱孔廟,是古同安「聲名文物之邦」文明歷史的見證,也是現在廈門地區唯一一座祭祀孔子最完整最大型的古建築,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同安孔廟為五代首位縣令陳洪濟(今金門人)創建,原在登龍坊,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遷建於「同安母親河」東溪西畔至今。歷史上多次興修,現存建築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維修的規制。

梵寺書院

●地點:同安城東北里許

●景點:大輪山,梵天寺,大輪山文公書院

同安城東北里許的大輪山,因「群峰自北奔躍如車輪」而名。山麓梵天寺始建隋唐,是禪宗南派臨濟宗寺廟。2012年,仁慈法師主持翻修大雄寶殿。朱熹首仕同安時常到大輪山梵天寺遊玩,留下近十處墨寶。大輪山文公書院,是泉州府屬最早的官辦書院,明代金門籍的鄉賢名宦許獬、蔡獻臣、蔡復一、王道顯等都曾在書院讀書留宿。書院里還有福建僅存朱熹最早的畫像。

開閩第一

●地點:同安銀城東北12公里處

●亮點:「閩王」王審知入閩最早的根據地

同安銀城東北12公里處的北辰山,因「高拱北辰」而名,俗稱北山,是福建省風景名勝區、國家4A景區。北辰山景區內有十二龍潭自然景觀和閩王文化人文景觀。十二龍潭是廈門地區最大的瀑布景觀。南宋朱熹首仕同安時,不但率同僚奠祭北山,還在龍潭留下「仙苑」題刻。北辰山是「閩王」王審知入閩最早的根據地。為了拓展「閩王文化」內涵,近十年來,景區內先後修建了閩王紀念館等。

梅山玉佛

●地點:梅山西麓

●景點:梅山,梅山寺,88尊石佛像,石質山門等

梅山與大輪山相對峙,中隔東溪,以其為同邑之藩障故又名同山,朱熹曾於寺後石壁以硃砂寫「同山」兩字。梅山西麓有梅山寺,隋唐始建。石龕上安放88尊石佛像。梅山寺的石質山門,用花崗岩雕刻而成,是全省罕見的石山門。大雄寶殿內有一尊全國罕見的高大玉佛,由慈明法師采自緬甸整塊白玉雕成,高5.65米,寬4米,厚3米,重65噸,質地溫潤細膩,晶瑩剔透。

蘆山鍾聲

●景點:蘆山堂,蘇頌公園

●亮點:公元1020年,蘇頌誕生於蘆山堂

同安蘆山堂,是蘇頌五世祖蘇光誨始建於五代後晉開運年間(944—946年)的府第,子孫世居。宋天禧四年(1020年)蘇頌誕生於此。蘆山堂是蘇氏蘆山派入閩發源地,衍居海內外的後裔紛紛到此尋根謁祖,成為聯絡海內外鄉情的紐帶,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頌是宋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官至宰相,是集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古代先哲。蘇頌主持編著的《本草圖經》是我國上承隋唐下開元明的葯物學巨著。蘇頌主持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蘇頌著的《新儀象法要》是「水運儀象台」的構造說明書,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機械圖紙。在同安蘇頌公園內,復原的水運儀象台可以運轉,是國內首台按1︰1比例仿製的儀象台。

宋元古道

●創建時間:宋代

●地點:汀溪鎮前格

●亮點:廈門地區保留最為完整的「茶馬古道」

汀溪鎮前格五里林自然村和半嶺自然村山中,保存一段宋代始建的蜿蜒古道,因古時借用驢騾牲畜馱運物資,故被稱為「茶馬古道」。現存古道長五里,是廈門地區保留最為完整的「茶馬古道」。古道以不規則石塊鋪設,寬度1—2米。古道向北通往安溪、南安,向南抵達同安縣城。同安母親河西溪上游的草仔市碼頭,正是這條古道水陸聯運的銜接點。山區生產的山貨,用馬馱人挑,走這條山路到草仔市碼頭裝船,然後出海沿海上絲綢之路銷往各地。這條茶馬古道,是研究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交流互補的實物資料,被同安區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羅漢山緣

●地點:蓮花鎮

●亮點:分布著500尊羅漢。

走進羅漢山,梵音裊裊。尼泊爾比丘尼瓊英·卓瑪和四川活佛秦麥·洛桑的佛歌在羅漢山流淌。羅漢山位於蓮花鎮,這里分布著500尊形態各異的羅漢。這里還供奉有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和溫婉慈悲的觀音菩薩。羅漢山為旅人專設「禪音空間」,敞開大門,歡迎所有想進來的人。這里食宿休閑功能一應俱全。未來,一千多畝的有機蔬菜基地還將在羅漢山綿延鋪開。

蓮花太華

●地點:蓮花山

●亮點:朱熹在蓮花山留墨,還把山名取為蓮花山

朱熹曾三探蓮花山,一探,留墨寶;二探,留詩句;三探,留山名。蓮花山以摩崖石刻著稱,最著名當屬朱熹題寫的「太華岩」三字。朱熹看到山巔巨石形似蓮花時,就把山名取為蓮花山。現在的蓮花山植被豐富,是一個天然的森林公園。蓮花山上曾有太華岩寺,據傳始建於宋朝,但毀於清末,後經重建。蓮花山內還有一座佛心寺,與太華岩寺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南國紫禁

●地點:同安城東五里,東溪岸邊

●亮點:福建首個影視拍攝基地

同安城東五里,東溪岸邊,有一座「南國紫禁城」,內有天安門、太和殿、養心殿、御花園、頤和園長廊和明清一條街,是仿古人造景觀,但也不失皇家氣派。現為國家4A景區,也是福建首個影視拍攝基地,在這里拍攝了《皇宮寶貝》、《開台英雄鄭成功》、《施琅將軍》等多部電視劇。穿過牌樓式的大門,便見金水橋。過金水橋便是天安門,它的規模是北京天安門的四分之一。

五峰古堡

●地點:汀溪鎮五峰村

●亮點: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汀溪鎮五峰村,因地處群山環抱,五峰突起而名。莊上自然村土樓溪旁有座土樓叫德安樓,是清代許氏族人聚居的古堡。1933年,十九路軍入閩後曾駐兵於此。後來逐漸荒蕪,僅存方形牆體。經過鄉村旅遊開發,現已經成為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福建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廈門十大美麗鄉村。

雲頂杜鵑

地點:汀溪鎮境內雲頂山

亮點:每年三四月滿山杜鵑花盛開

雲頂山在同安區最北部,汀溪鎮境內,與安溪、南安交界,海拔為1175.2米。作為廈門的最高峰,雲頂山山頂常有雲霧繚繞,也就得了雲頂山之名。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是雲頂山最美的風景。每年的三至四月,雲頂山就迎來了杜鵑花的天堂。從汪前村直至山頂,火辣辣的杜鵑花不畏險峰,一路開放,直把整個山頭都開成了汪洋恣肆的花海。雲頂山上不僅有花,還有三個村子,梯田、石屋、綠樹繪就了田園風光圖。

西坑梯田

地點:蓮花鎮西北邊陲

亮點:廈門「小西藏」

白雲深處有人家,廈門「小西藏」——西坑就藏在雲霧後面。這個位於同安區蓮花鎮西北邊陲的高山村落,只有一百多戶人家,絕大部分以種茶為生。村莊被梯田式茶園環繞著,從山腳到山頂,一層一層,整齊有序。村裡,紅瓦白牆,龍脊鳳檐,雕飾精美的連氏宗祠,石頭砌成的古厝,民房前後左右堆滿的木材,村民曬著的地瓜干、筍干、芥菜乾,無一不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山裡的村民,善良淳樸,人來了就招手喊著「來喝茶」,滿是人情味。

夢幻方特

地點:同安區中洲大橋附近

亮點:高科技的夢幻樂園

廈門方特夢幻王國,佔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一座大型高科技第四代主題公園,其最大特點是以現代高科技手段全新演繹古老的中華文化,以高科技互動體驗營造夢幻的感受。它由飛越極限、決戰金山寺、秦陵歷險、宇宙博覽會、叢林的故事、宇宙小勇士、生命之光、聊齋、逃出恐龍島、唐古拉雪山、暴風眼、極地快車、水世界、魔法城堡等十幾個大型主題項目區組成,涵蓋主題項目、游樂項目、休閑及景觀項目數百項。

盛鄉美泉

地點:汀溪小鎮

亮點:各種自然溫泉,養生休閑

廈門京閩盛之鄉溫泉度假酒店,坐落於同安區「生態第一鎮」汀溪小鎮,依山傍水,猶如人間仙境。它是一家享譽海內外的溫泉酒店,溫泉水引自汀溪地下天然碳酸氫鈉熱泉,其水質為弱鹼性,溫和純凈,有「美人湯」、「神仙水」的美譽,園區內還有溶洞溫泉,堪稱一絕。此外,還有精心打造的瀑布溫泉、峽谷溫泉、梯田溫泉、貓洞溫泉等多種奇特自然溫泉度假景觀。它的夜色也特別美,五顏六色的夜景燈,讓每一汪泉水熠熠生輝。

金光林海

地點:蓮花鎮內田村

亮點:廈門市的「自然氧吧」

金光湖景區位於蓮花鎮內田村,景區山形如「湖」狀,四周六條山嶺和兩座小山交相環抱,構成「金」字形,旭日初生、葉露晶瑩、金光閃閃,故名「金光湖」。

金光湖林內古木參天,藤蘿交纏,灌木叢叢,野草茵茵,林海茫茫,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高溫季節,金光湖林區內氣溫低於林外1℃-5℃,低溫季節,林內溫度高於林外2℃左右,林中含氧量和負離子數高於城市的5-7倍,堪稱少有的「天然氧吧」 。

古龍醬園

地點:同安區集中路古龍工業園內

亮點:濃縮三千多年中國醬文化史

廈門古龍醬文化園,擁有亞洲最大的傳統醬油釀缸曬場,總面積近5萬平方米,傳統醬缸 55559個,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其古法釀造醬油和醬文化濃縮了三千多年中國醬文化史,已被列入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醬文化園展館總共分為9個區域,寓意「龍生九象」。依次分為前廳、序廳、歷史長廊、現代古龍、特色醬坊、拿戈盧酒文化中心、古龍食品展示中心、古龍美食廳、銷售服務廳,其特色醬坊等展示了醬料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歷史文化內涵。

茶園疊水

地點:貫穿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

亮點:登山、賞古、品農家菜

一條中心溪疊水步道,貫穿著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成為引人入勝的游覽線路。高山茶園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村內茶香滿溢;在環村疊水步道走走停停,聽聽潺潺流水聲,看看別致小拱橋;穿梭在小竹林中,沿山而上,美麗村景盡收眼底。這里有古寨石刻、登山步道、古民居、魯班宮、百丈崖、烽火台和喂馬槽遺跡;這里的地瓜個兒大,粗纖維少,皮薄肉嫩,香甜爽口;這里的芥菜、包心菜、土豬、土雞鴨美味可口……處處令人流連忘返。

頂上人家

地點:同安頂村村

亮點:可以當水果吃的茭白

距廈門島約40公里,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同安頂村村,山水如詩如畫,被國家農業部門評選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那裡有古色古香的民居,善良淳樸的村民,還有可以當水果吃的茭白。位於頂村的「頂上人家」景區,佔地面積5000多畝,已建成萬金灣國際露營地俱樂部、頂上國際山地車俱樂部、六度廬民宿、青出於藍農牧體驗場、「森呼吸」戶外運動等旅遊項目,景區集低碳養生等幾大功能於一體,為遊客提供個性化、特色化體驗。

麗田園夢

地點:蓮花鎮雲洋村

亮點:廈門的「四季花園」

麗田園,位於同安區蓮花鎮雲洋村。因景區內綠影婆娑、農舍依稀、花團錦簇,風光旖旎,淳樸農家味,有「閩南小麗江」之稱。麗田園景區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開發出世外竹源、江南水鄉、百花園、主題拍攝園、閩南農耕文化園等主要自然生態景點;同時,還特別推出新概念旅遊項目,集合戶外拓展、農耕體驗、文化教育、水上娛樂、鄉村旅遊等,是「四季花園」,也是「攝影勝地」,更是城市居民體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最佳場所。

野山谷幽

地點:同安西北部蓮花鎮小坪村與水洋村的交界處

亮點:「七仙峰」、「疊瀑群」、「母子峰」、「百丈崖」

位於同安西北部蓮花鎮小坪村與水洋村的交界處的野山谷,是廈門蓮花國家森林公園六大景區之一,總佔地面積6227畝,以「森林、幽谷、飛瀑、流泉、雨林」而聞名,形成『山在水中,水繞山流』之景。園內水體景觀清秀雋美,縱橫交錯的疊水溪流蜿蜒縈回。其主要游覽點有玉女潭、跳跳潭、淚潭,還有散落山澗中的磐石、洞穴等。尤其讓人稱奇的是「七仙峰」、「疊瀑群」、「母子峰」、「百丈崖」更是千姿百態、錯落有序。

古城同安擁有令人羨慕的山水資源,海相依,山相隨,無論是「小家碧玉」的景點,還是「大家閨秀」的名勝,無不透出一股靈動的美,散發出一種撩人的風情。

所以,你還在等什麼?趕緊跟小夥伴約起吧!

③ 清塘鎮的風景名勝

清塘鎮境內有古道州「八景」之一的道山、月岩、千年古村小坪村、石梘女崽井、雲溪水庫、大江源-千家洞、慶里源-韭菜嶺都龐嶺生態旅遊區及空樹岩瑤文化紅色文化舊址。
月岩國家森林公園
月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道縣西部的國有月岩林場及代管村的部分面積,東與道縣的清塘鎮接壤,西、北與都龐嶺自然保護區交界,南與月岩林場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9′44″-111°24′59″,北緯25°26′55″-25°32′07″。2008年12月,國家林業局設立批准為月岩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2010年,國家批准設立湖南月岩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為副處級事業單位。森林公園總面積3936.70公頃,其中國有土地面積1976.70公頃,集體土地面積1960.00公頃。原始林面積221.9公頃,次生林面積1434.7公頃,人工林面積1433.1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2%,南北長9.6公里,東西寬8.7公里。主要由月岩、大江源、慶里源景區、中坪景區4個景區組成,其中月岩景區是古道州的八景之一。
月岩
月岩位於道縣清塘鎮月岩村西,古道州八景之首。月岩處在山腰,劈為三洞,自西向東穿山而過,東西兩洞口鼎立相峙,中虛其頂,遂以岩形月而名「月岩」。因東、西洞門相通,又稱穿岩。明代道州太守王會又稱之為太極岩。
月岩洞奇景幽,高數十丈,長約一華里。岩內峭壁環立,白石璀瑩,洞外群峰矗立,如屏如戟,景色如畫,蔚為壯觀。西洞門穹窿半掩,抬眼東眺,形同新月初露,成「上弦月」;移步洞中,岩頂上透天光,望見圓月當空,變換成「望月」;至東洞門回首西望,宛如鐮刀、小船,成「下弦月」。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游覽月岩後,在《楚游日記》中贊道:「永南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
濂溪故里
濂溪故里景區位於樓田村,樓田村是宋明理學鼻祖周敦頤的誕生地,故稱「濂溪故里」。 主要有周敦頤誕生故居、濂溪祠、道山、道岩、聖脈泉、聖脈礦水廠、濂溪風光、濂溪河、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用火薰死數百人)、太極廳、觀音洞、安心寨、石臼、聖人相會、一洞天、古寨門、蓮花池、小月岩。道岩中有:掣天柱、龍宮洞、石象戲珠、蓮花等二十四個景點。故里景區曾在古道州八大景中占兩景(即道山和濂溪風光)!
小坪村
小坪村,位於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距清塘鎮4.5公里,總面積6.7平方公里。該村遺存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有5000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79座,祠堂2座,私塾1座,進士牌坊2處。主要景點有五口連井、福字照牆、千年古樟、古炮樓等。

④ 有誰知道湖南道縣小坪村廖姓家譜輩份

同小平

⑤ 請教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的歷史沿革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縣,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另有一說,因二水於贛州合流成贛江,以此得名。 西漢屬豫章郡,縣治溢漿溪。莽新隸九江郡。東漢復為豫章郡。興平二年(195)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縣屬之。三國吳嘉和五年(236)分廬陵郡置南部都尉,贛縣屬之。同年析贛縣地置平陽縣(太康元年改名平固縣)。西晉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為南康郡,贛縣隸南康郡。太康十年(289)縣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貢區水東一帶)。 東晉永和五年(349),郡、縣治徙章貢二水之間(今贛州市區)。劉宋改郡為國,贛縣屬南康國。齊復南康郡,梁、陳因之。陳時,贛縣與南康縣互易其名。大業元年(605)互復原名。開皇九年(589),改南康郡為虔州。同年平固縣歸並贛縣。至隋、唐,贛縣均屬虔州。五代楊吳屬百勝軍。南唐改昭信軍。宋開寶八年(975)復稱州,贛縣仍屬虔州。太平興國七年(982)析贛縣7個鄉(原平固縣地)置興國縣。 紹興二十三年(1153)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改虔州為贛州,贛縣屬之。元屬贛州路。明、清屬贛州府。民國先後屬直隸省或屬贛南道、第十一行政區、贛南專區及第九、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14日贛縣解放,析贛州鎮置贛州市,贛縣先後屬贛南行政區、贛州專區、贛州地區、贛州市。1969年7月縣治由贛州市遷至梅林現址。 1987年4月5日,湖江鄉分為湖江鄉、古田鄉、湖新鄉三個鄉(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 1988年9月12日,撤銷江口鄉、王母渡鄉、沙地鄉、田村鄉,設立江口鎮、王母渡鎮、沙地鎮、田村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復)。 1990年10月16日,設立攸鎮鄉(贛民字[1990]137號批復)。 1993年11月17日,撤銷南塘鄉,設立南塘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復)。 1995年9月29日,撤銷吉埠鄉,設立吉埠鎮(贛民字[1995]185號批復)。 1996年3月19日,撤銷茅店鄉,設立茅店鎮(贛民字[1996]53號批復)。全縣轄8個鎮、16個鄉:梅林鎮、田村鎮、沙地鎮、南塘鎮、吉埠鎮、江口鎮、王母渡鎮、茅店鎮、韓坊鄉、小坪鄉、陽埠鄉、大埠鄉、長洛鄉、大田鄉、儲潭鄉、石芫鄉、白石鄉、三溪鄉、五雲鄉、湖江鄉、湖新鄉、攸鎮鄉、古田鄉、白鷺鄉。共有315個行政村。 2000年5月8日,撤銷五雲鄉,設立五雲鎮(贛民字[2000]104號批復)。至此全縣轄9個鎮、1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92065人;其中: 梅林鎮 48630 王母渡鎮 36880 沙地鎮 25419 江口鎮 32912 田村鎮 32564 南塘鎮 37863 茅店鎮 23387 吉埠鎮 27848 五雲鎮 19581 陽埠鄉 19643 韓坊鄉 28845 大埠鄉 16570 小坪鄉 6339 長洛鄉 10377 大田鄉 12686 古田鄉 8902 湖新鄉 8947 湖江鄉 18282 儲潭鄉 16560 石芫鄉 13735 三溪鄉 11997 白石鄉 11228 白鷺鄉 13570 攸鎮鄉 9300(人) 2001年9月6日,撤銷小坪鄉,劃歸韓坊鄉(贛民字[2001] 569號批復)。 2001年9月6日,撤銷古田鄉、湖新鄉,劃歸湖江鄉;撤銷白石鄉,劃歸田村鎮;撤銷攸鎮鄉,劃歸沙地鎮(贛民字[2001]438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55.7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9鎮10鄉。 梅林鎮 2004年轄:城東居委會、城西居委會、城北居委會、章貢村、梅林村、紅金村、雙龍村、桃源村、上廟村。 王母渡鎮 轄:王母渡居委會、立瀨村、梘溪村、朱坑村、勝利村、濃口村、橫溪村、寨下村、上排村、下排村、潭埠村、下邦村、龍潭村、桃江村、大陂村、和坊村、歧嶺村、楓樹村、新興村。 沙地鎮 轄:沙地居委會、湖溪村、中庄村、螺田村、馬口村、銀村、水邊村、坳下村、高峰村、沙地村、洋村、坳上村、石鼓村、蟠岩村、五龍村、攸鎮村、利群村、里堡村、芳村、錫溪村、崗上村、西山村。 江口鎮 轄:江口街居委會、江口街村、六十里店村、優新村、優良村、山田村、河埠村、河坑村、安平村、旱塘村、東風村、小均村、蕉林村、薴洲村、安坑村、龍舌村、墩上村、三團村。 田村鎮 轄:田村居委會、夏都村、聯群村、建新村、紅衛村、斜坑村、村嶺村、上齊村、中齊村、社大村、蘭芬村、月坪村、根山村、坪坑村、龍下村、東山村、蓮塘村、芳溪村、楊梅村、坪內村、湖塘村、廟前村、五陂村、富竹村、白石村、下白石村、西坑村、里目村、下橫村、田面村、地頭村、塘基村、上坪村。 南塘鎮 轄:南塘街居委會、清溪村、勞田村、黃屋村、小溪村、嶺腦村、南塘村、白溪村、都口村、大都村、道潭村、石院村、楓江村、維源村、石圳村、鵝坊村、田南村、黎源村、船埠村、澄藉村、官田村、橋溪村。 茅店鎮 轄:茅店街居委會、茅店村、洋塘村、上壩村、黃龍村、東田村、萬嵩村、壩高村、竹芫村、楊洞村、大龍村、太陽坪村、義源村。 吉埠鎮 轄:吉埠居委會、樟溪村、寶林村、石含村、建節村、若內村、合龍村、瑤村、大溪村、吉埠村、水南村、社建村、梘田村、上堡村、白梘村。 五雲鎮 轄:社區、五雲村、贛江村、日紅村、千丈村、新陽村、南田村、大嶺村、下丹村、上丹村、夏潭村、左坑村、蓬村。 韓坊鄉 轄:韓坊街居委會、紅星村、長演村、松柏村、遇龍村、韓坊村、大營村、水口村、逕里村、梅街村、塘坑村、長中村、樟坑村、小坌村、大屋村、南坑村、小坪村、下嶺村、上嶺村、大坪村、黃屋村。 陽埠鄉 轄:陽埠村、楊源村、下楊村、密石村、黃沙村、木柵村、坳頭村、大龍村、新聯村、梅村、馬埠村、許屋村、坳背村。 大埠鄉 轄:大埠村、大坑村、坪田村、下馬石村、金田村、黃貫村、黃田村、三江村、下汶村、黃富村、長湖村、楊西村、高良村、楊雅村。 長洛鄉 轄:長洛村、桂林村、中坑村、留田村、下含村、五里村、均源村。 大田鄉 轄:大田村、高排村、夏湖村、大坳村、信江村、雁鵝村、中團村、杜屋村、雲洲村。 湖江鄉 轄:湖江居委會、街坪村、新塘村、新楓村、石坑村、庄前村、松樹村、下站村、鎮江村、湖江村、夏府村、洲坪村、道坑村、高坑村、中芫村、牛嶺村、聯育村、古田村、石伍村、堯口村、小良村、上站村、文芬村、新富村、中塘村、湖田村。 儲潭鄉 轄:儲潭居委會、幸福村、田心村、儲潭村、東坑村、高梘村、灘頭村、白澗村、河田村、紅河村。 石芫鄉 轄:石芫村、廣教寺村、金盤村、橫溪村、沙洲村、廣福村、山背村。 三溪鄉 轄:三溪村、新星村、下濃村、寨九坳村、西溪村、古茂村、山頭村、里龍村、土龍村。 白鷺鄉 轄:白鷺村、桃溪村、上塘村、吉塘村、盈源村、林頭村、官村、檢坑村、龍頭村、龍溪村、龍裕村、龍富村、里仁村。

⑥ 陳樹湘的英雄事跡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縱隊、中央機關86000餘人,被迫離開江西瑞金,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接連突破敵人在贛、粵、湘邊設置的三道封鎖線,於1934年11月初,進入湘南。1934年11月18日,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在團長耿飈和政委楊成武的率領下,長途奔襲,佔領道縣城。隨後,紅軍主力,相繼進入道縣境域。拉開了搶渡湘江的序幕。
1934年11月25日,天氣格外晴好。中革軍委在道縣豪福村向全軍發布了搶渡湘江的戰斗命令。
1934年11月26日,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謀長劉伯承,在道縣仙子腳單獨召集正在瀟水西岸葫蘆岩至岑江渡一線阻止敵人過瀟水的紅34師團以上幹部會議。董振堂表情嚴峻地說:「同志們,蔣介石在得知我軍有強渡湘江,到湘西與我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意圖後,匆忙任命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集劉建緒、薛岳、周渾元、李雲傑、李韞珩五路中央軍,又重金收買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和廣東的陳濟棠,加上湘南王何健,共26個師30萬人,在瀟水至湘江這個盆地上,布下一個袋形陣地,形成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在湘江以東地區,徹底消滅我軍!我軍現已處在敵人袋形陣地之中,危在旦夕!」會議要求,在黨和紅軍生存亡的緊要關頭,紅34師在掩護八、九師團順利通過蘇江、泡江後,為全軍後衛,在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軍,掩護主力紅軍搶渡湘江。劉伯承先拍拍師長陳樹湘的肩膀,再取下眼鏡,擦了一下雙眼,又用衣角擦了擦眼鏡戴上,充滿深情地叮囑:「你們既要完成軍委賦予的光榮任務,又要有萬一被敵人截斷後,孤軍作戰的准備!」劉伯承說完,陳樹湘帶領全師與會幹部庄嚴宣誓:「請軍團首長轉告朱總司令、周總政委,34師堅決完成軍委交給的任務,為軍團爭光!」散會後,陳樹湘在路上就布置了阻擊任務。
1934年11月28日,天氣異常陰冷。陳樹湘指揮紅34師在湘江東岸、廣西水車一帶山上剛建立起陣地,敵人就潮水般地尾隨蜂擁而至。周渾元部,是蔣介石嫡系,更是紅34師的老對手。早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就吃過陳樹湘的敗戰。這次,他認為紅軍兵敗如山倒,決心一洗往日的恥辱,在蔣介石面前邀功請賞。
陳樹湘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毫無懼色。他鎮定自若地指揮紅34師將士沉著應戰,奮力抵抗。水車阻擊戰空前激烈。經過三天三夜的艱苦戰斗,打退了周渾元部及大批其他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沖鋒。終於掩護了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於1934年12月1日渡過湘江,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
這時,湘江沿岸各個渡口已完全被敵人封鎖,紅34師已被敵人截斷在湘江東岸,無法渡江追趕主力。
1934年12月2日,陳樹湘率部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寶蓋山,欲從鳳凰嘴強行徒涉湘江,遭桂敵43、44兩師猛烈阻擊。師政委及師政治部主任光榮獻身,徒涉未果。面對無法渡江追趕主力的現實,陳樹湘果斷決定,退進都龐嶺,暫時立足,等待時機。部隊剛到洪水青,遭到了廣西民團的伏去。經過一天激戰,直到黃昏,才把敵人擊退。這時,紅34師接到軍團部電令,指示他們退回湘南打游擊。陳樹湘立即組織會議,宣布:第一,尋找敵兵薄弱的地方突圍,到湘南開展游擊戰爭;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
敵人新的進攻又開始了。陳樹湘命令100團掩護,他和參謀長王光道率101、102兩團,突出了重圍。
1934年12月9日,紅34師余部200多人,展轉到達都龐嶺道縣境內的空樹岩村,在村裡進行了短暫地休整,開大會、寫標語,宣傳紅軍、宣傳革命,動員青年參加紅軍。第二天,大批廣西民團從灌陽方向追來。陳樹湘為保存實力,避開敵人,沿都龐嶺山麓向南退卻。在道縣清塘鎮小坪村附近,遭到道縣保安團團長唐季候的截擊。經過半日激戰,將敵人打退後,沿江華、永明(江永)、道縣三縣邊界繼續前進。
1934年12月12日,紅34師經江永的上江墟,道縣的田廣洞、立福洞,銅山嶺山脈來到江華橋頭鋪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陳樹湘見渡口霧氣蒸騰,死一般寂靜,就命令部隊作好戰斗准備,搶渡牯子江。當渡船行到河心時,埋伏在對岸的江華民團開槍了。陳樹湘立刻命令一個班用機槍還擊。他站在船頭上,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指揮部隊快速搶渡。江華民團頭子發現陳樹湘是紅軍指揮員後,命令一個槍手,瞄準了陳樹湘。一槍打來,擊中陳師長腹部,身負重傷。陳樹湘忍痛指揮部隊搶渡牯子江後,到下了。戰士們用擔架抬著流血不止,臉色慘白的陳師長,由江華界牌向道縣四馬橋方向退卻。
1934年12月14日,當紅34師余部100餘人,來到道縣四馬橋附近的早禾田時,遭到道縣保安團一營的伏擊。激烈的槍聲,驚醒了昏迷多時的陳樹湘。他強忍巨痛,在兩個戰士的扶持下,指揮戰斗。在打退道縣保安兵後,陳樹湘再次昏迷。戰士們看著師長痛苦的神情,心中有如油煎般難受。
突然,一個戰士大吼一聲:「跟敵人拼了,為師長報仇!」說完,拿起槍就要往山上沖。其他戰士也積極響應。
陳樹湘被一陣喧嘩驚醒,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拼盡全力大喊:「回來,不準胡來!」
戰士們聽到師長的命令,趕緊圍在師長身邊。淚,掛在戰士們的腮邊,但誰也沒有哭出聲來。陳樹湘在戰士的幫助下,坐了起來,環視著身邊這些可愛的戰士,吃力地說:「怎麼能跟敵人拼了呢?同志們啊,我們是毛主席親自創建的革命隊伍,是為窮苦大眾打江山的。從秋收起義到井崗山、五次反『圍剿』,那樣艱苦的環境,我們都不怕,難道會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嗎?」陳樹湘舔了舔干烈的嘴唇,語重心長地說:「敵人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我們,恨不得我們跟他們拼。看來,原路返回已不可能了。大家作好突圍的准備,沖出去,到前面牛欄洞匯合。然後,到九嶷山區打游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陳樹湘說到這里,伸出慘白而冰涼的手,與參謀長王光道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良久,陳樹湘對王參謀長說:「老王,你是老同志、老黨員,我把這支隊伍交給你,你一定要將他們帶出去!」王參謀長硬咽著說:「師長,我們一起走!」陳樹湘免強笑笑,說:「環境這么惡劣,我這個樣子,能沖出去嗎?你帶隊突圍,我掩護。沖出一個算一個,決不能讓敵人的陰謀得逞!」
部隊且戰且走,來到銀坑寨,再次擊退道縣保安一營的進攻後。陳樹湘用綁腿死死地扎緊傷口,毅然決然地掙扎著站起來,端起一挺機槍,帶著兩個警衛員和一個機修員,佔領銀坑寨附近的洪都廟。
敵人新的進攻開始了!江華、道縣、寧遠三縣的保安團,從四周蜂擁而上。陳樹湘他們依據洪都廟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同志們突出了重圍。陳樹湘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機修員犧牲了。敵人叫嘯著撲向洪都廟……
敵人抓到一名紅軍師長,高興得發狂。在四馬橋坐鎮指揮的道縣保安團一營營長何湘,命令將陳樹湘抬到一間布鋪里,為他找醫送飯。企圖從陳樹湘口中得到紅軍的情報。陳樹湘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拒醫絕食,堅持斗爭。何湘無奈,只好於1934年12月18日拂曉,將陳樹湘抬往道縣縣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時許,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附近的將軍塘自然村後時,陳樹湘乘敵不備,咬緊牙關,忍著巨痛,用手從傷口伸入腹部,摳出腸子,使盡全力,大叫一聲,絞斷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實踐了他「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豪邁誓言!
陳樹湘犧牲後,敵人將他的頭割下,送到長沙懸於城門示眾。群眾將陳樹湘的無頭遺體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葬於現道縣城內,瀟水之濱,上關大橋西頭北側,中心糧庫後面,二中左後方的飛霞山上,人稱「雙巴祖」。解放後,每逢清明,常有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去掃墓祭奠。

⑦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的歷史 求。

很抱歉 本來想幫你解決問題的 但是輸入的內容比較多 http://ke..com/view/331295.htm這個網址裡面介紹上高縣的資料挺多的 希望能幫助你

⑧ 徐氏家庭歷史 現在徐姓人口。

徐氏源遠流長,始於夏朝,是黃帝的嫡系後代。徐氏姓源,出自嬴姓。《元和姓纂》雲:「顓頊之後,嬴姓,伯益之子,夏時受封於徐,至偃王為周所滅,以國為氏。」根據考證,徐氏得姓始祖是四千多年前的賢士伯益。伯益是上古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高陽氏的後代,而高陽氏是黃帝裔孫顓頊帝的後嗣。伯益娶妻姚氏,生二子:長曰大廉,失考;次曰若木,夏商時受封於邳鄲,為諸侯,生子嬴調,襲父爵。調生子房,房襲父職,以昭其功。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相禹七年,公元前2175年,夏啟王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故城址在今安徽泗縣北)。徐地方圓五百里,以今之徐州為中心,南至長江,北至山東、河北中南部,西至河南偃城,東至東海。若木在這里建立徐國(今安徽、江蘇交界處),傳至32世徐偃,為周所滅。周武王時,又封徐偃之子宗為徐子,仍屬諸侯國,後滅於吳國。失國後的子孫遂以徐為姓,奉伯益為徐氏受姓之始祖。
徐氏在中華民族新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十一。徐氏的郡望是「東海郡」(現在山東兗州東南),堂號為「東海堂」,也有叫「南州堂」的。常用堂聯有:「東海伯益,南州高士」、「東海衣冠第,南閩禮樂家」、「南州高氏、,中山首功」、「東海堂中萬派千秋共同注,南州庭上五龍八鳳復飛騰」。
秦始王時,若木60世孫徐福於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奉命東渡日本。徐福之弟徐該,遠走洪州(今江西南昌)隱居。至東漢桓帝時,徐該9世孫徐稚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譽稱。稚之子泊,泊生五子:永、盛、奇、峰、攀。唐代徐懋功,系徐盛之後。徐懋功30世孫徐績(若木96世)生二子:長子秉哲,登進士;次子處仁,任中書仕郎。秉哲之子電發,登進士,電發之子融,亦中進士。世人稱徐氏「公孫三進士」。
徐融之子鶴齡(徐稚33世孫),初居廣州,後遷江西石城縣,為徐氏石城始祖。宋朝末年,傳至三六一郎(徐黃),*馮氏,兄弟三人,其二弟移徙南靖(浦城),三弟徐賴三共遷永定合溪,後遷湖雷、坎市等地,一郎黃(徐)偕妻攜子,由江西石城經寧化石壁徙居福建汀州府上杭舊縣陳東坑(即今藍田),為徐姓入杭始祖。傳至8世徐龍,*楊氏,生二子:長子有傳(九一郎),遷本縣湖洋壩尾,次子汝榮(九二郎),*吳氏,遷本縣臨城鎮城北村小坪自然村,現已繁衍22代。幾百年來,他們固守家園,很少外出營生的。清末民初,18世裔孫徐國華、徐清華同時遷至上杭城關。1949年,19世裔孫徐鳳林遷往台灣,定居於台南市。
上杭徐姓,主要聚居地是城關、城北小坪村、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固定鏈接 評論(0) 引用 閱讀(17) 圈子 編輯 有獎舉報
徐氏歷史來源 編輯 2006-03-03 22:15:33
歷史來源

「徐」源出 ;

一:以國為氏。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蘇省西北部和安徽省東北部)。周初,以今江蘇省泗洪縣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吳國吞並。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徐氏為顓頊,皋陶之後。夏禹時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國。從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擊敗。後又封徐偃王子宗為徐子。春秋時,徐國被吳滅後,徐子的遺族以原國名「徐」為氏。

二:清代滿族姓氏舒穆祿氏改為徐氏,如徐元夢,為滿洲正白旗人。

⑨ 平江縣冬塔鄉的小坪村怎麼搜不到

小坪村(湖南永州市道縣清塘鎮下轄村)
編輯

小坪村位於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距清塘鎮4.5公里,總面積 6.7平方公里。現有人口2200餘人,其中廖姓2100餘人,佔95.5%,其他八姓不足100人。據《廖氏家譜》記載,小坪廖姓在隋末唐初從廣西賀州遷入,立村已有1400餘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永陽為營道縣,古縣城設在小坪村。小坪村從高空或從萬分之一地圖上看就像飛舞的嫦娥一樣,村子是嫦娥的頭,村前白花嶺是嫦娥頭上的髻子,左右兩井是她的眼睛,村子左右低山是嫦娥披著薄紗的兩臂,村後狹長的耕地是嫦娥的長裙和兩腿。村前不遠處的「月岩」傳說是嫦娥的飛天之地,整個村子有「嫦娥奔月」之意境。
小坪村前是一片田洞,田洞的南面有兩座馬形的小山,村民稱馬山,清澈見底的濂溪水從山腳下流過。村子坐西朝東,院落按二橫三縱巷道布局建房,巷道用寬大的石板鋪成,至今保存完整。
目前,該村遺存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有5000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79座,祠堂2座,私塾1座,進士牌坊2處。主要景點有五口連井、福字照牆、千年古樟、古炮樓等。
該村古民居,有房屋建築四水歸堂,村落選址天人合一,村落布局錯落有致,村落規劃功能齊全等特點。
小坪村廖氏
始祖圖公,由山東青州至交州,宦遊全湘,至文寶又自全湘徙居舂陵郡西地系濂源,遂聚族於斯。後人分布九里、小坪、長興、天堂福、壩子屋、廖畝塘、周子嶺、鳥梨樹、私家山、白公廟、廖家田、岩口等村。

http://ke..com/subview/3024619/8521441.htm?fromId=3024619&from=rdtself

⑩ 喜愛蓮花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1、理學鼻祖周敦頤

周敦頤(1017.5.5~1073) 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2、特科狀元吳必達

吳必達,字村卿,宋寧宗、理宗年間(1195年-1264年)在世,今道縣梅花鎮石下渡村人。吳必達自幼天資穎悟,勤奮好學,凡經史百家之書,讀後過目不忘。蒼天不負苦心人,嘉定三年(1210年)考中進士,淳佑元年(1240年)殿試又力挫群英,大魁天下,考中特科狀元。中國歷史上文人中狀元後,轟動京師,往往萬人空巷,到御街爭看風流才子,皇帝還要賜宴賦詩。吳必達中狀元後,當時皇帝的御詩已失傳,卻保留了吳必達自己寫的《及第謝恩詩》:「聖朝耕化廣搜賢,丹陛遙瞻穆穆天。歷數萬年垂正統,精微一理得心傳。輸忠敢罄劉賁膽,擢第應同李邰肩。四海尚期王德洽,小臣稽首頌周篇。」後來授建康府教授(職能是掌管京師學校科舉),淳佑七年提升為奉儀郎尚書、禮部架閣兼給事中,佩紫金魚袋。他辦事嚴正,公私分明,在當時很有聲望。告老歸鄉後寄情山水,病逝後葬在白馬渡附近。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科舉出類拔萃的人物,把州學之後聳立的「元峰」取名狀元山,並在山旁興建了一座狀元亭。狀元亭比狀元山還高,八角雙層,小巧玲瓏,登臨上層,遠吞山光,平挹江瀨。是個清靜幽雅所在。可惜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軍一把火燒的盪然無存。1999年,縣委招待所新僻「怡園」,並在狀元山旁重建了狀元亭,以此紀念吳必達。

3、一代名臣何凌漢

何凌漢,字雲門,號仙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出生道州東門村。如果僅以功名和官職來衡量,他算得上道州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人。

清嘉慶十年,他考中乙丑科殿試一甲三名進士(俗稱探花),授編修之職,大考二等,提拔為司業,後來升為右庶子,主持廣東、福建鄉試,留任福建學政。道光六年,授順天府尹。順天府尹是正三品,掌管京師治安等重要職能,在當時是一個顯赫的官職。後來歷任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督察院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兼署禮部左侍郎、典浙江鄉試並留督學政、吏部尚書、戶部尚書。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職逝世,被追贈為太子太保,謚號文安。道江鎮在解放前名文安鎮,取義於此。

何凌漢功名顯赫,是從基層(七品小京官)一步步腳踏實地地累積而到朝中一品大員。對封建王朝,可謂盡心職事,政績卓著,深得最高統治者青睞。當時,為少數以南方漢人背景居於要津的先驅。

何凌漢仕宦之餘,以書法見長。史稱「遇誥冊重大字多出其手,以書法重海內,故朝廷文字之役,絡繹無間。」《皇清書史》中有「何凌漢,書法重海內,所書碑版,學者珍習之」之語。他的書法蘊含嚴謹秀俊之氣,有歐(歐陽洵)褚(褚遂良)筆意,在當時名重四海。

4、晚清書法家何紹基

今故宮博物院書法陳列館陳列了我國四大書法流派的作品,道州何紹基的作品,是四大流派之一。

何紹基(1790年-1873年)字子貞,號 叟,又號東洲居士,道州東門村人,與其弟紹業為孿生。童年時代,和弟弟隨母在州西小坪村生活。他舅父廖先瑞對兩兄弟視如己出,送他們讀私塾,對他幼年影響很大。八歲時隨母入都,在父親和名師孫鏡塘的教誨下勤奮攻讀。十八歲應京兆試,取眷錄。道光十一年取優貢生,道光十五年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授職編修,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協修、纂修、總纂提調等職。先後出任福建、貴州和廣東等省鄉試正、副主考官。咸豐二年,曾兩次受到皇帝的召見,出任四川學政。

閱讀全文

與道縣小坪村有多久的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