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全南的歷史有多久

全南的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2-07 18:28:32

1. 贛州的歷史資料

贛州之名,始自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歷有二說:一因州治贛縣而得名;另說章、貢二江在州治合流之故。贛州在春秋戰國時,先後為楚地、吳地、越地。秦時屬九江郡。漢時先屬豫章郡(贛、雩都、南壄縣地),後屬廬陵郡。三國東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治雩都,屬揚州。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改為南康郡,移治贛(今章貢區年),屬江州。隋開皇九年廢南康郡置虔州,大業初復為南康郡。唐置虔州,貞觀元年(627年)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五代梁屬百勝軍,五代南唐改稱昭信軍。宋初復稱虔州;淳化元年(990年年)析虔州之南康、大庾、上猶3縣別置南安軍。紹興二十三年改為贛州,屬江南西路。元為南安、贛州路,屬江西行中書省。明為南安、贛州府,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沿明制,增設寧都直隸州。民國時置贛南道,分為贛南、寧都兩專區。

1949年8月贛州各縣先後解放,設贛西南行署區,轄贛州、瑞金、吉安3專區:贛州專區轄贛州市和贛、大庾、安遠、虔南、崇義、龍南、定南、南康、上猶、信豐10縣,;瑞金專區轄廣昌、雩都、石城、會昌、瑞金、寧都、興國、尋鄔8縣。
1949年11月撤銷贛州專區,所屬市、縣直隸贛西南行署區;瑞金專區更名為寧都專區。1951年6月17日撤銷西南行署區,恢復贛州專區,今贛州各縣分屬贛州專區、寧都專區。1952年8月29日,寧都專區並入贛州專區,廣昌縣劃歸撫州專區。
1954年5月改稱贛南行政區,廣昌縣來屬。1957年雩都、尋鄔、虔南、大庾縣分別更名為於都、尋烏、全南、大余縣。
1964年5月贛南行政區復名贛州專區。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1978年8月設立贛州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1994年瑞金撤縣設市。1995年南康撤縣設市。

199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贛州地區撤地改市,原贛州市改為章貢區,管轄范圍不變。1999年7月1日,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06.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4萬人。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81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4.9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贛州市轄1個市轄區、15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共有7個街道、138個鎮、144個鄉、1個民族鄉。(另一資料:138鎮、145鄉、8街道,另有5個管理區,10個營林林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壄縣,隸九江郡,為贛南建置政權之始。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領18縣,其中贛南3縣隸之:南壄縣(約轄今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贛縣(約轄今章貢區、贛縣、興國等地)、雩都縣(約轄今於都、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安遠、尋烏等地)。西漢末年,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改為南野,贛南3縣仍隸之。興平元年(194年),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南3縣隸廬陵郡。
三國東吳嘉禾五年(236年)析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治雩都,屬揚州,領雩都、贛縣、平陽(由贛縣分出,即今興國年)、陽都、揭陽(析雩都白鹿營地置陽都;析陽都陂陽地置陂陽縣,隨後改為揭陽年)、南安(由南野分出,約轄今南康、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年)、南野(約轄今大余、上猶、崇義等地年)七縣。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
西晉太康三年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雩都,將南野並入南康,領6縣。五年(284年),改揭陽為陂陽。十年(289年),贛縣移縣治於葛姥城(今章貢區虎崗一帶年)。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年)。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隸廣東東衡州安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洪州總管府。平固並入贛縣、南野並入南康、虔化並入寧都。十三年(593年),陂陽縣設石城場,並入寧都。虔州領4縣:贛縣、雩都、南康、寧都。
唐置虔州,貞觀元年(627年)屬江南道。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東南地復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年),虔州領5縣。神龍元年(705年),復置大余縣,虔州領6縣。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豐縣,並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後改虔南鎮。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鄉和信豐一里復置安遠縣,虔州領7縣。天祐元年(904年),從雩都縣分出象湖鎮置瑞金監。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虔州屬梁。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雩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年),改昭信軍為軍州。大平興國元年(976年),改軍州復為虔州,隸江南西路;七年(982年),從贛縣分出瀲江鎮7鄉及廬陵泰和部分轄地置興國縣,從雩都分出縣東南6鄉於九州鎮置會昌縣。虔州領13縣。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余。虔州領10縣,隸江南西路。宣和三年(1121年),龍南縣改名為虔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年),贛州名始此。同時,虔化縣改名為寧都,虔南縣復名為龍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為江西行中書省,贛州、南安軍隸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南安路總管府。隸屬與領縣如舊。
吳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分巡嶺北道於贛州,贛州、南安2府屬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贛巡撫都察院於贛州,稱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轄江西的南安、贛州,廣東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從上猶、南康、大餘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崇義縣,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4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設分守嶺北、嶺東、嶺南、漳南4道,統於虔院。嶺北巡、守兩道治贛州,贛州、南安2府隸之。隆慶三年(1569年),從安遠、信豐、龍南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定南縣,隸贛州府。萬曆四年(1576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清順治十年(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後撤銷南贛守撫和巡、守兩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贛南道為分巡吉南贛道,增轄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石城2縣,為贛南分設贛州府、南安府、寧都直隸州3個政區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贛道為吉南贛寧兵備道,增轄寧都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年)、廳設縣,縣直隸省。民國3年(1914年)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南道,治贛縣,領17縣:贛縣、雩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民國15年(1926年),廢贛南道,縣直隸省。民國21年(1932年)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區:興國縣歸第九行政區;第十一行政區(後改稱贛南行政長官公署年)設贛州,轄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崇義、大餘6縣;第十二行政區設寧都,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雩都、會昌6縣;第十三行政區設龍南,轄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5縣。民國22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個行政區合並,改名贛南政務專員公署,先設大余,後遷贛州,領11縣。民國24年(1935年),全省改劃為8個行政區,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區:第四行政區設贛州,轄贛縣、南康、信豐、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第八行政區設寧都,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雩都、興國7縣。
民國18年至23年(1929年至1934年)贛州大片土地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贛南各地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湘贛、粵贛、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並於1934年8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2. 全南最好玩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江西全南旅遊

1、南逕溫泉山莊
南逕鎮熱水湖溫泉形成於南嶺山脈九連山西部低山丘陵山間的窪地,處於國級自然保護區九連山與車八嶺之間,屬構造蝕地貌,地形起伏、山嶺連綿。區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溫泉有以下特點:水量大,可供開采水量大於700m3/日,即0.194m3/秒;水溫高,平均62℃,最高點達80℃。
溫泉地處南逕鎮熱水村,距縣城13公里,距廣州、韶關、深圳分別為260公里、142公里、380公里,全程二級以上公路連接, 交通極為便捷,同時又緊鄰沿海發達城市,客源豐富。熱水湖溫泉目前已建有溫泉賓館、金穗賓館、杏花村賓館等近16棟賓館(別墅)。規劃中的溫泉城將完善一個新的以溫泉為主題的溫泉城正逐漸崛起。

2、百盛塔
百盛塔位於縣城梅子山中心南面,於2001年11月正式動工新建 ,2003年11月全面竣工,工程總投資300萬元。百盛塔主體共7層,框架結構,塔身高56米。總建築面積2170平方米,塔周有3000平方米綠地環繞。該塔採用仿古建築標准裝飾,七層八面,層層重檐翹背,並有陽台迴廊和預制仿木斗拱,底層迴廊寬闊。遠眺寶塔,可見其壯麗雍和,昂首雄踞,直沖雲天。
百盛塔是為紀念全南建縣100周年,弘揚民族文化,推進我縣精神文明建設而建,百盛二字寓意全南「建縣百年、欣逢盛世」,塔名由原《人民日報》報社社長、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邵華澤先生題寫。作為全南縣建縣100周年大慶的標志性建築,百盛塔既鐫刻著全南昔日的壯麗輝煌,又昭示著全南的明天蒸蒸日上。

3、天龍山
天龍山位於金龍鎮東部,距縣城10公里,海拔414米,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因山險峰突起,怪石崢嶸,三面懸崖峭壁,唯西南面一條羊腸小道通峰巔,遠眺山勢險峻,形似巨龍昂首欲飛,故命名為「天龍山」。天龍山寺系明代萬曆年間由開明賢達人士曾懋達創建,迄今已有約500年歷史,天龍山因此而遠名。據考: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登上山巔,見岩石嶙峋,穴澗通幽,林海莽莽,當即吟詩抒懷;民國時期曾有軍政官員游山題句刻碑留念。歷代文人墨客臨山攬勝,賦句攬聯,牆題碑刻頗豐,後因天災及無人管理,古跡實物損失殆盡。天龍山現建有內、外山門各一座,正覺堂一幢,「觀音閣」、「財神廟」、「龍泉亭」、「天韻亭」並建有停車場。天龍山因其傳奇的宗教文化及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周邊縣市遊客前往游覽。

3. 全南有哪些旅遊景點

天龍山寺:位於全南縣金龍鎮樹凹村,距離縣城9公里,從縣城往龍南方向走7公里在望江圍處望北走2公里即到。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41米,整座山峰位於猶如蓮花瓣群峰中央,山頂險峰突起,怪石崢嶸,三面懸崖峭壁,唯西南面一條羊腸小道通峰巔,遠眺山勢險峻,形似巨龍昂首欲飛,故命名為「天龍山」。

梅子山:位於縣城北側,海拔327米,面積0.5平方公里。清代山上多梅樹得名。民國時期,山上樹木砍伐殆盡,變成芒草山。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將梅子山列為風景區進行綠化美化,制定保護措施。70年代,梅子山已經松杉茂密,碧翠蔥蘢,成為縣城一大景觀。1987年建烈士紀念碑和登山階梯。1985年建起6座飛檐翹角的古式觀景亭台。
百盛塔:為縣城標志性建築。亭台掩映,寶塔生輝,景色秀麗。晨昏時光,假日閑暇,遊人紛至沓來,登高眺望,桃江如帶,山城似畫,美景盡收眼底。
龍興水庫:位於金龍鎮崗背村南,距縣城6.5公里,水壩長146米,高32米,溢流面寬43米,湖面1.5平方公里。
南逕溫泉度假村:位於全南縣南逕鎮東部熱水村,距離縣城14公里,從縣城走省道346線14公里即到,距離南逕鎮圩2公里,溫泉形成於早期的地殼運動,溫泉處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深大斷裂帶上,因斷裂帶延伸長、切割深,因而形成了較好的儲水空間。
李氏宗祠:位於全南縣大吉山鎮政府旁,從縣城走省道346線16公里處換縣道南大線10公里即到,距離全南縣城26公里。
雅溪圍屋: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屬粵北型圍屋位於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村,從縣城走排障線25公里即到,距龍源壩鎮圩5公里,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正方形磚木結構,是全南縣目前保持最為完整的圍屋。
獅子寨:位於全南縣「西瓜之鄉」龍源壩鎮西北5.5公里處,從縣城走35公里即到,三頂由三座巨石組成,遠眺山寨似伏卧雄師,故得名「獅子寨」。

4. 贛州建城多少年了

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劉邦時代就已經設縣 所以應該有2200年贛州是江西南部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里自然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是贛南著名的旅遊城市。 贛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劉邦時代就已經設縣,到隋代時又更名為虔州,到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改為贛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為贛州府。在1929年至1934年間,贛州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一個部分,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因而瑞金被稱為「紅都」,贛州也因此成為一片紅色的土地。

5. 贛州到全南要幾個小時

大概二個多小時,你到贛州汽車站做,每天都有車,基本上是十幾分鍾出一趟,所以不用等很久,票價十到二十五左右!隨便坐一路車,都大概要經過汽車站,好像就12路不到,其它都可以到的,公車一元!

6. 贛州的歷史

1、秦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發大軍分五軍戍五嶺,其中一軍守庾嶺之界,置南壄縣,九江郡,贛南有行政建制縣始於此。

2、兩漢

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屬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南壄隸之;五年(前202),漢滅楚,南壄始隸漢;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隸之;同時增設贛縣、雩都二縣,贛縣築城於益漿溪(今章貢區蟠龍鎮一帶)。

西漢末年,王莽稱帝,史稱新莽(9—23),改豫章郡為九江郡,贛南三縣隸之。東漢·建武元年(25),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縣改為南野縣,贛縣、雩都、南野三縣仍屬豫章郡。興平元年(194),孫策據江南,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縣、雩都、南野三縣隸之。

3、三國

吳·嘉禾五年(236),分廬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贛南設立市一級行政機構始於此;析贛縣置平陽,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東北白鹿營地置陽都;後析陽都的陂陽地置陂陽,不久又改名為揭陽。廬陵南部都尉領七縣:贛縣、雩都、南野、南安、平陽、陽都、揭陽。

4、兩晉隋唐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

晉太康三年(282年),撤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將南野並入南康領6縣。

晉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陽為陂陽。

晉太康十年(289年),贛縣移縣治於葛姥城(今章貢區虎崗一帶)。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從雩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

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

南朝陳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隸廣東東衡州安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屬於洪州總管府。平固並入贛縣、南野並入南康、虔化並入寧都。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陂陽縣設石城場,並入寧都。虔州轄贛縣、雩都、南康、寧都4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虔州隸江南道,轄縣沿襲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東南地復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領5縣。

神龍元年(705年),復置大余縣,虔州領6縣。

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豐縣,並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後改虔南鎮。

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鄉和信豐一里復置安遠縣,虔州領7縣。

天佑元年(904年),從雩都縣分出象湖鎮置瑞金監。

5、五代十國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虔州屬梁。

開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於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6、兩宋元明

宋開寶八年(975年),改昭信軍為軍州。

大平興國元年(976年),改軍州復為虔州。

大平興國七年(982年),從贛縣分出瀲江鎮7鄉及廬陵泰和部分轄地置興國縣,從於都分出縣東南6鄉於九州鎮置會昌縣,虔州轄13縣。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余。虔州領10縣,為贛南分設兩個政區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龍南縣改名為虔南。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稱為贛),贛州名始此。同時,虔化縣改名為寧都,虔南縣復名為龍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為江西行中書省,贛州、南安軍隸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南安路總管府,隸屬與領縣如舊。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分巡嶺北道於贛州,贛州、南安2府屬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贛巡撫都察院於贛州,稱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轄江西的南安、贛州,廣東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從上猶、南康、大餘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崇義縣,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4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設分守嶺北、嶺東、嶺南、漳南4道,統於虔院。嶺北巡、守兩道治贛州,贛州、南安2府隸之。

隆慶三年(1569年),從安遠、信豐、龍南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定南縣,隸贛州府。

萬曆四年(1576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7、清史民國

清順治十年(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後撤銷南贛守撫和巡、守兩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贛南道為分巡吉南贛道,增轄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石城2縣,為贛南分設贛州府、南安府、寧都直隸州3個政區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贛道為吉南贛寧兵備道,增轄寧都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廳設縣,省直接下轄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州屬贛南道,道治贛縣,轄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現尋烏縣)、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17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贛南道,省直接轄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區。興國縣歸第九行政督察區。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崇義、大餘6縣,行政督察專署駐贛縣。

第十二行政督察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於都、會昌6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區轄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5縣,行政督察專署駐寧都。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個行政督察區合並,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先駐大余,後遷贛縣,轄11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劃為8個行政督察區,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區。第四行政督察區轄贛縣、南康、信豐、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贛縣;第八行政督察區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於都、興國7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都。

1949年5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昌,隨後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國民黨的江西省政府南遷贛縣。不久國民黨在贛州的統治隨著人民解放軍攻克整個贛南而宣告結束。

在1929至1934年間,贛南大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各地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湘贛、粵贛、贛南省蘇維埃政府,並於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8、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設立贛州專區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後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其中贛州專區領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寧都專區,分領8縣: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由撫州專區劃入);贛州專區領11縣(市):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贛南分設2個專區。

1949年11月,贛州專區並入贛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各縣仍分屬贛州、寧都2專區。

1952年8月,撤銷寧都專區,贛南再次合二為一,領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專區。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區,同時撤銷贛州專區,廣昌劃入,領19縣(市)。

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恢復贛州專區。

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

1983年10月廣昌劃歸撫州地區。

1994年南康、瑞金撤縣設市。

1998年12月,國務院批准贛州地區撤地改市,原縣級贛州市改為章貢區。1999年7月,地級贛州市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6月,贛州開發區成立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正縣級建制。2014年7月,贛州開發區更名為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立贛州市南康區。南康區三江鄉的解勝、博羅、筱壩三個行政村劃歸潭東鎮管轄。南康區潭口鎮的下壩、金塘、台頭、村頭四個行政村劃歸南康區龍嶺鎮管轄。潭東鎮、潭口鎮劃歸章貢區管轄。

201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以原贛縣的行政區域為贛縣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

(6)全南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贛州的部分歷史文化:

一、宋城博物館

贛州城歷史悠久,繁榮於兩宋時期,至今仍保存數量眾多,有較高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遺址,因此,贛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館」之稱。1994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二、南方水上絲綢之路

贛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宋代,其輝煌得益於由長江、贛江、章江、湞江、珠江共同構成的「南方水上絲綢之路」。宋朝時期的贛州,因水路發達、資源豐富、經濟繁榮,成為全國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

梅關古驛道是「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的咽喉。它建於公元716年,由唐代宰相張九齡奉命率工匠用兩年時間擴展而成。驛道源起大余縣城,翻越梅嶺直到廣東省南雄市,全長約40千米,是溝通長江與珠江水系的陸路中轉樞紐。今天的梅關古驛道專指梅嶺一段,約2.5千米,它歷經千年滄桑,是國內罕見、江西省保留最完整的古驛道。

7. 全南縣歷史上出了多少個進士。

全南縣歷史上的進士一說7人,一說8人,可能因為有一個是武進士的緣故。上海古籍2016年出版了一本《江西歷代進士總名錄》上面有全部名單,但我手頭沒有,目前能查到的有:
1、唐國忠 ,新興圖人(今全南南部地區),宋嘉祐八年(1063),縣域科舉中進士第一人,曾任國子監祭酒。

2、繆瑜,字珍叟,號無瑕。 金龍鄉園山村人。宋淳熙丁未(1187年)中進士,曾任進賢縣令。

3、曾汝召 ,中寨茶園仔村人(後遷小慕龍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中進士,初授江蘇吳縣知縣,後升禮部主事、刑科給事中,官至大常寺少卿。

4、譚 垣 (1718—1794)又名譚庄,南逕中切村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中進士,初始任福建政和縣令,後調任台灣鳳山縣令,在任期間,大力整頓社會治安,鼓勵發展生產,深受民眾愛戴,被稱之「譚菩薩」。乾隆三十六年(1771)升福建上洋通判,後歷署延平、建平、邵平、福州府事兼攝清軍同知。

5、雷聞鳳 (1727—1775)金龍鎮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恩科武進士,原任廣東海安營守備,後升任廣州府都司。

8. 江西贛州的全南縣雅溪古村的特色之處在哪裡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從古至今建立了很多有特色上的街區、古鎮、古村等等,並且這些地方大多數都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在當今旅遊業的發展下,很多的古鎮憑借自己古樸的風韻和寧靜的氣質,成為了一個個熱門的旅遊景點。今天小編也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千年古村,位於江西省,是一個小眾而冷門的古村,卻擁有很高的藝術參考價值。


說起這里的主人為什麼要建造圍屋時,所以都考慮是因為當時戰爭頻繁,野外盜賊眾多,所以才建造了這樣形式的圍屋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如今成為一個旅遊景點,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其建築的參考價值還是很高的。

9. 江西最窮的二十個縣排行

任何一個省都會有比較貧窮的縣城,所以位於我國中東部的江西也是如此,那麼江西有哪些縣城是比較貧困的呢?下面排行榜123網就整理了江西省的十大最窮縣城,一起來看看吧!

江西十大最窮縣城排行榜
1、安遠縣

2、石城縣

3、銅鼓縣

4、都昌縣

5、樂安縣

6、鄱陽縣

7、余干縣

8、全南縣

9、資溪縣

10、上猶縣

1、安遠縣


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在江西省的十大最窮縣城中安遠縣佔地2374.59平方千米,位於江西的東南部,縣城內森林覆蓋率83.4%,各類礦產資源也不少,就是不太方便的交通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

2、石城縣


石城縣地處江西省的東南部,下面共有五鎮五鄉,縣城內有多樣豐富的溫泉資源,是我國示範性的旅遊縣城,當地氣候上常年是比較溫和的,地勢也比較平坦。

3、銅鼓縣


銅鼓縣佔地1547.7平方千米,位於江西的西北部,縣城是客家之鄉,其中百分之七十的都是客家人,下轄六鎮三鄉,當地常年氣候比較濕潤,資源也多樣,就是在經濟的發展上稍微有點緩慢。

4、都昌縣


都昌縣位於江西省的北部,面積2669.53平方公里,地形上以丘陵和濱湖平原為主,其餘有些地方分布的是低山,北高南低,常年氣候溫和,雨水充沛。

5、樂安縣


樂安縣佔地2412.59平方公里,縣城內的森林覆蓋率很高,被譽為是天然的大氧吧,生物和礦產資源不少,近年來各方面的建設也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據統計該縣15年的人均GDP只有一萬四千元左右。

6、鄱陽縣


在江西省的十大最窮縣城總面積4215平方公里,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境內不少湖泊,所以被評價是我國的湖城,旅遊資源不少,不過經濟發展相對還是比較滯後的。

7、余干縣


余干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佔地2331平方公里,下面共設有27個鄉鎮,據統計該縣常住人口只有一百萬左右,到15年人均GDP只有一萬三千元左右。

8、全南縣


全南縣位於江西省的最南端,面積1535平方公里,下轄9個鄉(鎮),據17年統計人口只有19左右,礦產資源不僅豐富,而且還有很高的儲量。

9、資溪縣


資溪縣位於江西省的中部位置,生態環境好,是我國知名的旅遊大縣,森林資源豐富,是純天然的大氧吧,縣城內旅遊資源也不少,但人均收入據統計不高。

10、上猶縣


在江西省的十大最窮縣城中上猶縣佔地1543平方千米,位於江西的西南邊陲,境內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不少,經濟方面是近幾年來國家的扶持才有了起色。

10. 江西省最南端的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尋烏縣,自古以來都是廣東省的領土,現在為啥劃入江西省的版圖

定南縣,全南縣,尋烏縣歷史上屬於贛州管轄。

萬曆四年(1576年),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州屬贛南道,道治贛縣,轄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現尋烏縣)、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17縣。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贛南各縣,後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專區。其中贛州專區領18縣(市):贛州市(8月析贛縣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

(10)全南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2016年3月,贛州蓉江新區獲批成立,是贛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區,是贛州市政府派出機構,為正縣級建制。管理區域范圍:北起上猶江(鳳崗至蟠龍段),南至潭口鎮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龍嶺交界段)。

東至章江,包括潭東鎮、潭口鎮全域,以及蟠龍鎮武陵村、壩上村、當塘村、虎形村、籮渡村等5個行政村全域(含黃金村位於壩上村的部分土地),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坪路村、新路村等2個行政村全域。

閱讀全文

與全南的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