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猶太教歷史有多久

猶太教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2-08 05:10:59

『壹』 猶太教的起源

亞伯蘭99歲時,耶和華與他立約,令其子孫繁多,並賜迦南地為他們永久的基業。此後,亞伯蘭更名亞伯拉罕(Abaraham)。 亞伯拉罕生子以撒(Isaac),以撒生子雅各(Jacob)。他們就是通常所說的猶太人的列祖(Patriarchs),也是猶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亞伯拉罕的故鄉美索不達米亞古時候信奉薩比教,以日月星辰為崇拜對象,其中太陽是最主要的神祇。傳說亞伯拉罕曾與故鄉的人們發生爭執, 宣稱比太陽更偉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們敬拜。為此,他遭到了眾人的反對, 而且還被國王關進了監獄。

後來,國王唯恐亞伯拉罕的觀點蠱惑民心,敗壞多神教,遂沒收了他的財產,將他放逐哈蘭。從哈蘭移居迦南後,亞伯拉罕就徹底放棄了多神教, 以唯一的神El為崇拜對象。El是閃語(Semitic)中表示最高神的一般性名稱。

El(上帝)有不同的稱謂, 如El Shaddai(全能神,現在有人認為應譯為山之神)、El Elyon(最高的神),El Roi(能見之神)、El Bethel(聖所中的神)、El Olam(永恆之神),等等。在這幾個上帝的稱謂中,「El Shaddai」最為重要,因為它被認為是亞伯拉罕家族所使用的對上帝的稱謂, 就是那位在《聖經·創世記》中指示亞伯拉罕與之立約並賜福給他的上帝的名字。

所以,後世的以色列人就以El Shaddai為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三始祖信奉的上帝。值得指出的是,最早猶太教中,上帝的諸多名稱並不意味著多神。在猶太人的始祖以及後來的猶太教信徒那裡,它們只是唯一神的不同稱謂罷了。這表明,猶太民族從她的第一個祖先開始就崇拜一神,信奉一神教。

同時也有研究認為,猶太教還保留著很早以前敬拜氏族神的成分和對自然里的崇拜,因此並不能說猶太教「從來」就是一神教。

(1)猶太教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主要教派:

1、正統派

其最大特點是堅持「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原則,拒絕猶太教的變革。他們認為,上帝是永恆的,托拉是西乃神啟,因此,其中的法律一條也不能改變,否則就是異端。他們還相信將來彌賽亞的降臨會恢復猶太國家,重建聖殿並恢復獻祭禮拜。

大致上說,正統派又可分出極端正統派、新正統派和哈西德派:

(1)極端正統派的還停留在中世紀,只堅持傳統猶太教的信仰,嚴格遵守教規和習俗,反對現科學文化和任何現代事物,大部分極端正統派不承認以色列國(有的盡管居住在那裡),不與其他間派合作。

(2)新正統派或現代正統派承認《聖經》和《塔木德》的權威,遵守猶太教的聖日、節日、習俗以及傳統道德,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會堂內做禮拜時,使用希伯來文祈禱,不用風琴伴奏,實行男女分坐。他們相信並參與科學文化活動,謀求和其他就派的和平共處和合作,支持以色列國並參加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3)哈西德派(虔敬派)是18世紀中葉誕生在東歐的神秘主義派別。他們貶低理性和知識,強調人的情感,目的是通過虔誠的祈禱達到和上帝的靈交。其祈禱形式直接指向上帝,形式簡單,隨時隨地,無需會堂。他們還提倡在祈求時伴以歌舞和其它能夠激發人的感情的動作。

正統派在美國是少數派,約佔600萬猶太人口的6%,但在許多歐洲國家例如法國和英國仍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2、改革派

猶太教的主導思想是帶有明顯理性主義因素的發展觀,即認為猶太教和所有的意識形態一樣,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應該在發展過程中擯棄那些過時的、不合理性的成分,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改革派把猶太教定義為完全和科學、理性和諧共存的倫理一神教,奉行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和平、公正和各民族和諧統一的大同主義。

他們在改革中廢棄了不少中世紀習俗。例如,在會堂做禮拜時男女混坐,不用希伯來語而用所在國語言讀經佈道(多為希伯來語和當地語言並用),使用合唱隊並引入管風琴伴奏。同時,實行男女平等原則,婦女有做經師(Rabbi)的權利(自1972年開始任命女性經師)。

1960年以前的古典改革派把大同主義和復國主義對立起來,強烈反對猶太復國主義。後古典的改革派改變了立場,成為支持復國主義和以色列國的建設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改革派的中心在德國,戰後則轉移到了北美。改革派在北美猶太人中約佔42%,是成長最快, 力量最壯大的猶太教派。

3、保守派

保守派是介於正統派和改革派之間的溫和派。它的前身是德國的猶太教歷史學派。19世紀宗教改革期間,一些德國猶太人認為正統派過分強調了的傳統,忽視了現實生活的需要;而改革派又過分注重現實,沒有給予傳統以應有的地位;

因而各自走向了極端。於是他們採取調和折中的態度,主張建立起活生生的聯系。歷史學派認為,猶太教的成文《托辣》源於西乃神啟,而口傳的《托辣》則是猶太人對前一種神啟的擴展和延伸,是人類理性和經驗的結晶。成文法是超時間的,神聖不變的,而口傳法則處於時間的流變之中,可以根據時代的需要做修正和變更。

但是,變更的權利不在於個別的經師,而是學者的一致同意和猶太社區全體成員的普遍接受。對於猶太復國主義,他們持贊成、支持態度。這個學派在20世紀之交在美國發展成為保守派猶太教,而且曾經一度成為最大的教派。保守派在美國占猶太人總數的40%。

就保守派堅持猶太教法律和儀禮的重要性而言,它接近於正統派,而就其贊同法律的可變性、靈活性而言,它又很難和改革派劃清界線。保守派會堂的用語為希伯來語,禮拜時實行男女分坐,婦女逐漸取得了和男子平等的地位,1985年開始任命女性經師。

4、重建派

是從美國保守派中分化出來的年輕猶太教派。這個教派的創始人摩迪凱·開普蘭認為,超自然主義的正統派、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能適應現代性和當代猶太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須對之重建,將其改造成為自然主義的、民主型的宗教。他心目中的猶太教是一種進化的文明,上帝、《托拉》和猶太人是構成它的三大平等的要素。

然而,上帝不是超自然的人格神,而是內在於宇宙萬物中的「導致拯救的力」,《托拉》是猶太人經驗的記錄,其中的律令乃是猶太人的風俗習慣。而「拯救」不是來世的永生,而是現世的道德滿足。重建派在儀禮上接近保守派,而在理論觀點上甚至比改革派還要激進。

這個派別主張自由地解釋傳統,以會堂為猶太生活的中心,主張宗教生活的民主化,鼓勵和支持以色列國的建設。重建派是猶太教中最小的派別,約佔北美猶太人的2%,它對猶太人影響主要在意識形態方面。

參考資料:網路-猶太教

『貳』 基督教的歷史有多少年

誕生於公元一世紀左右,至今也不過兩千年吧?不過,基督教的前身是猶太教,這萌芽於公元前2300年。就算把這全部算進去,也不到6000年吧?所以,那個荷蘭人肯定弄錯了。

『叄』 猶太人的歷史發展

猶太人(Jews)

又稱希伯來人、以色列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主要分布在美國、以色列、俄羅斯,以及歐洲和其他地區 。以色列猶太人以希伯來語為國語,屬閃 - 含語系閃語族;美國猶太人通用英語,不少人懂希伯來語或以地語;其餘使用所在地語言。19世紀以前,流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由於彼此隔絕,在社會文化、宗教禮儀和生活習俗上產生一定差別 ,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納茲人 、賽法丁人和東方人 。信仰猶太教,歷史上曾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正統派教徒進行割禮,禁與未受割禮的外族人通婚。定星期六為不務俗事的安息日。改良派遵守教規不嚴。有一部分人來到中國,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整個中世紀,在基督教世界,猶太人始終背著出賣耶穌的罪名,到處受到仇視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600 萬歐洲猶太人更慘遭納粹德國無辜殺害 。猶太人嚮往復國 ,1948年5月 ,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後來又有不少猶太人從世界各地遷至以色列,已有460多萬人。

歷史變遷

聖經時代 猶太人歷史始於公元前第二個一千年的頭五百年,始祖是亞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孫雅各。一場遍及全國的飢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兒子們,即以色列十二個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裡他們的後代淪為奴隸。幾個世紀之後,摩西率眾人出埃及,擺脫奴役,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他們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裡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一神教從此初具規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約書亞的指揮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並定居下來,但它們往往只是在受到外來威脅時,才在被稱為「士師」的領袖的統領下聯合起來。公元前1028年,掃羅建立了君主國;他的繼承者大衛於公元前1000年統一了各部落並建都於耶路撒冷。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把王國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強國並在耶路撒冷興建了以色列一神教聖殿。考古發掘證實,在所羅門統治時期,曾在一些設防城鎮,如夏瑣、美吉多和基色設立了重要的城市貿易中心。所羅門去逝後,國家分裂成兩個王國:一個是以色列王國,首都設在撒馬利亞;一個是猶太王國,首都設在耶路撒冷。兩個王國並存兩個世紀之久,由猶太諸王統治,並由先知告誡人們主持社會正義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遭亞述人侵佔,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稱「失掉的十個部落」)。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征服,入侵者搗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並將大部分猶太人放逐到巴比倫。
猶太人自治時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帝國被波斯人征服,之後,許多猶太人返回猶大(以色列故土),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猶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復。此後四個世紀,猶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的統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由於敘利亞塞琉孤王朝強制實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導致爆發了公元前168年由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領導的起義,隨後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猶太諸王統治、歷時約80年的獨立猶太王國。
異族統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從公元前60年起,國家因內亂而削弱,日益為羅馬所控制。為了擺脫羅馬統治,猶太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其中最大的一次爆發於公元66年。經過4年的戰斗,羅馬人於公元70年征服了猶地亞(猶大),焚毀丁第二聖殿,並將國內的眾多猶太人放逐。猶太人對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反抗是千餘人固守在馬撒達山頂城堡中。這次反抗於公元73年以守衛者集體自殺而告終。它成為猶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爭取自由的象徵。
在羅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統治下,猶太人社會在故土上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紀,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猶太律法被編集成口傳律法《密西拿經》,後於公元3-5世紀,又擴編成《塔木德經》。這些律法有些後來根據情況而變化作了修改,至今仍為恪守教規的猶太人所遵守。
猶太人重獲國家主權的另一次嘗試是公元132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其結果是在猶地亞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猶太飛地,以耶路撒冷為都城。但是,三年之後,羅馬人打敗了了巴爾·科赫巴,並且為了斷絕猶太人與故土的聯系,把耶路撒冷改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納,把國家更名為巴勒斯梯那。
從公元7世紀始,國家先後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爾柱克人(1091—1099)、十字軍(1099—1291)、馬穆魯克人(1291-1516)、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國人(1918—1948)所統治。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任意變動疆界,更改國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宮殿宇是他們統治這片故土的歷史見證。
盡管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使猶太人越來越少,但在這片故土上猶太人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存在,而且隨著散居各國的猶太人返回故鄉,猶太人口也不斷增加。到了19世紀中葉,稀少的猶太人口出現了猛增的勢頭。
猶太復國主義 多少世紀以來,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錫安(錫安,傳統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義詞),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紀末,由於東歐的猶太人不斷遭到壓迫和迫害,而西歐的猶太人對既未結束種族歧視也未使猶太人與所在國家的社會融為一體的那種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滅,猶太復國主義作為一種民族解放運動而出現。1897年,西奧多·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在會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成為一個正式的政治組織,它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生活。
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返回故土,當時這片故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人煙稀少,為世人所忽視。早期的開拓者在這里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在禿山上植樹造林,興辦工業,建設城市和鄉村。他們建立了社區機構和服務設施,並使長期以來僅用於禮拜儀式和文學的希伯來語在日常生活中恢復使用。

一塊土地,兩個民族

國際聯盟基於承認「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著歷史的聯系」和「在那個國家重建猶太民族家園」的考慮,於1922年委託英國統治這片故土,並特別責成英國「為這個國家創造各種確保建立猶太民族家園的政治、行政和經濟環境。」
同年,英國在這塊託管地境內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約旦酋長國(即今日的哈希姆約旦王國),只把約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發展猶太民族家園之用。阿拉伯極端領導人就連在這樣小的區域建立猶太民族家園也要反對,他們煽動襲擊猶太社區,甚至打擊主張阿拉伯一猶太人共處的阿拉伯人。英國對猶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並沒有使阿拉伯好戰分子善罷甘休,暴力事件屢屢發生,持續不斷,直到二次大戰爆發為止。
二戰期間,納粹殺害了約600萬歐洲猶太人,其中包括150萬兒童。戰後,盡管迫切需要為在納粹大屠殺中倖免於難的猶太人尋找避難所,但英國並未取消猶太移民的限額。為了郵票說明:安娜·富蘭克及家人在這所房子里躲避納粹迫害達兩年之久對付英國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猶太社團與世界各地猶太人一起,動員一切人力物力,組織了一場「非法」移民運動先後把85,000難民從歐洲轉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猶太人則堅持要求解除對猶太移民的限制,英國在無法調解的情況下,遂將問題移交給聯合國。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11月29日表決在約旦河以西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猶太人接受丁這個分治計劃而阿拉伯人則予以拒絕。

國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國託管結束,猶太人隨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國。此後不到24小時,五個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入侵了這個新國家。這場以色列獨立戰爭斷斷續續打了一年多,於1949年7月以停火線為基礎分別與接壤的阿拉伯國家簽定了停戰協議。
以色列在立國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鄰國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鄰之手。」盡管歷屆以色列總理一再重申這一呼籲,但始終遭到拒絕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斷襲擊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國家不僅支持和鼓勵襲擊行動,而且還實行經濟和外交抵制,封鎖以色列海運的國際航道並挑起全面戰爭。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對蓄意挑釁作出反應。1973年,以色列擊退了阿拉伯鄰國同時從三條戰線發動的全面進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屢遭恐怖分子的襲擊,以色列採取行動,摧毀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動的基地。
1977年,埃及總統薩達特應貝京總理邀請訪問耶路撒冷,從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這次訪問導致了雙方的談判,其結果是1979年3月26日簽署《埃以和平條約》並達成《戴維營協定》,該協議包括實現中東和平的有關條款及就1967年以來以色列管理的猶地亞、撒馬利亞及加沙地帶未來地位所做的一項安排。隨著這些地區在1987年爆發了暴力抗議行動,阿以沖突的焦點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確信有關各方只有通過直接談判才能解決問題,因此,對由美俄主持下,於1991年10月30日在馬德里舉行的中東和平會議提供的對話機會表示歡迎。這次會議使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以及約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團坐在一起,為以色列隨後與其每個阿拉伯鄰國間的雙邊談判及為解決區域問題舉行多邊會談奠定了基礎。
猶太人將自己稱為「記憶的民族」。亞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隸生活,先知的言行,賢人的智慧,民族的歷史、與聖城耶路撒冷的關系,猶太人靠著「記憶」將這些繼承下來,並告訴子孫過去所發生的一切。說猶太人是「記憶的民族」,是為了表示他們記憶和繼承歷史的遺產。在這些記憶中,不光有民族的偉業和光榮,還有那些迫害、離散、痛苦和失敗。猶太人通過記憶,將這些痛苦和教訓世代相傳,以警後人。

『肆』 猶太人歷史

猶太人(Jews)

又稱希伯來人、以色列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主要分布在美國、以色列、俄羅斯,以及歐洲和其他地區 。以色列猶太人以希伯來語為國語,屬閃 - 含語系閃語族;美國猶太人通用英語,不少人懂希伯來語或以地語;其餘使用所在地語言。19世紀以前,流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由於彼此隔絕,在社會文化、宗教禮儀和生活習俗上產生一定差別 ,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納茲人 、賽法丁人和東方人 。信仰猶太教,歷史上曾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正統派教徒進行割禮,禁與未受割禮的外族人通婚。定星期六為不務俗事的安息日。改良派遵守教規不嚴。有一部分人來到中國,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整個中世紀,在基督教世界,猶太人始終背著出賣耶穌的罪名,到處受到仇視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600 萬歐洲猶太人更慘遭納粹德國無辜殺害 。猶太人嚮往復國 ,1948年5月 ,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後來又有不少猶太人從世界各地遷至以色列,已有460多萬人。

繼續閱讀請看http://hi..com/101y/blog/item/a555fd1163b431c7a7ef3f81.html

『伍』 猶太民族的發展史

猶太民族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他們的遠祖古希伯萊人早在公元前13世紀末就開始遷居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萊王國及以色列王國,創造了輝煌一時的文化,但後來先後滅亡,並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馬其頓人、羅馬人軍事佔領。在反抗羅馬統治的兩次猶太起義失敗後,被當廷驅逐。從此以後整個猶太民族開始了近兩千年的流亡,散居是世界的各個角落,他們勤勞,他們聰明,但是他們卻受盡屈辱岐視。

猶太民族現在的人口約800萬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了600萬猶太人,其中包括150萬的兒童。

有關資料記載,在以色列有一個大屠殺紀念館,用以紀念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屠殺的600萬猶太人, 主廳幽暗,像一個巨大的洞窟,地下有一座長明火炬,在每年五月的一天,以色列的總統和總理都會站到這,全城汽笛長鳴,各行各業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悼念兩分鍾。出了大廳左邊有一個紀念館,上面寫著:亞伯拉罕先生和他的妻子伊蒂塔,建造此館紀念他們的兒子尤賽爾,尤賽爾一九四四年在奧斯維辛被殺害。但這並不僅僅是一個私人的紀念,因為還有一行觸目驚心的字:紀念被納粹殺害的150萬名猶太兒童。在紀念館盡頭有一幅真人大小的浮雕,是一張極其天真愉快的兒童的臉,是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浮雕下寫著他的名字:尤賽爾。從尤賽爾的浮雕再向里一轉,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兒童笑容,男孩,女孩,微笑的,大話的,生氣的,裝大人的,撒嬌的,調皮的都有。

有一種控訴,不是用淚水,不是用憤怒,不是用哭喊,而是用笑容面對你~~

那麼小的孩子,他們會有什麼錯? 但他們,全被殺害了!

1948年在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各種努力下,聯合國大會鑒於猶太人全力反對納粹的罪惡勢力斗爭,通過了支持以色列建國的決議。

在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約旦拒絕承認以色列,並且對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以色列建國僅僅幾個月,阿拉伯國家的聯軍就打響了第一次中東戰爭,而以色列人為了祖國的生存奮起抵抗,以後連續五次的中東戰爭,在歷次中東戰爭都是面對強敵毫無懼色,反而越來越強,最差也是打個平手,把阿拉伯聯軍打的落花流水,終於確立了自己在中東的地位。

以色列,他像一個受盡苦難的孩子,到今天終於長大了,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他不允許任何人再來欺負自己,他要捍衛自己的生存權。這有什麼錯?

這么多年的中東沖突,牽涉很廣,極難徹底解決。政治家敏感於主權歸屬,文化人敏感於歷史倫理,老百姓敏感於生態差異~``

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聖城,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猶太教說,這是古代猶太王國的首都,也是他們宗教聖殿所在。猶太人長期流浪,所以必須尋找一個精神上的依託,關於耶路撒冷的是是非非太多,對於以色列人的堅持我是非常理解的,他們生存在一個強敵環伺的環境中,所以他們必須自強自尊自護,要不然讓他們從地圖上消失太容易容易。

以色列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極其濃厚的民族意識和危機意識。在以色列建國後,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湧向以色列,有的人為了能夠到以色列,不惜喪失全部的家產,甚至冒生命危險。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把以色列作為當然的祖國和聖地,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作為一個僅僅有800萬人口的國家,他們擁有400萬軍隊,全國由平時轉入戰時的時間是72小時。每個青壯年人包括女人都是預備役的軍人,並且一直到65歲(女60)才能解除預備役。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對一個人是這樣,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也是如此,磨煉他是為了委他以大任。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滄桑的猶太民族,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千年磨難,是該到了他們崛起的時候了,重建所羅門王時代的盛世,不會太難, :) 正是在幾十年不脫離戰爭的環境中,以色列利用其並不優厚的自然資源實現了「使沙漠變綠洲,復活了希伯來語,興建城市與村莊,並創建一個繁榮的社會」的建國宣言目標。

『陸』 猶太人的歷史

最主要的是因為宗教原因:基督教,猶太教包括伊斯蘭教所謂信仰的神,其實就是一位論神,也就是宇宙只有一個造物主,只是三者其實屬於不同版本。

猶太教,本質來說是不成熟的宗教,在各方面只是一個模板,並沒有成型。猶太人出現的一神論也不過是天啟而已,而阿伯拉罕時代的中東地區,前身依然是崇拜太陽神之類的偶像多神崇拜。
猶太教沒有成型,但是已經開始了呈現宗教社團的標志,就等同於某個家族或者民族集團的某種祭祀和念經典禮之類的程序,到了基督出現的時候,基督教的先知其實就是一個猶太民族,在東方被稱呼為耶穌,在伊斯蘭教阿拉伯閃族語言中被稱呼為爾薩。
猶太人其實是一個比較狹隘,自高自大的民族,性格上是其民族一個特點,盡管最先知道一神論,但是最大的問題,宗教並沒有成型,在猶太教塔木德經書成型的時候,猶太人基督就開始發現猶太教存在著漏洞:如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否認了天命,否認普世性。否認生命皆可信仰安拉。(猶太教北部經文舊約獨一真神的名字是避諱的,安拉這個名字出現在猶太教北部經書中,前公元700年,當然這個也是避諱的稱呼,安拉在猶太教中等於神的名字)
基督耶穌開始懷疑,尤其是猶太人遭遇的種種,基督認為猶太人並非是上帝的特有選民,而是認為猶太人是一種極度自負的民族性格。另外,猶太人認為除了猶太人有靈魂神性,其他人和其他生物不具備,而且否認了命運,大部分時間是哀怨自己被殺和詛咒,基督認為猶太人並不虔誠,尤其是金牛犢事件,約櫃的事情,和異族打仗死亡的猶太人不從宗教考慮,大部分是考慮自己如何高級,別人如何墮落,從來祈禱神和不研究如何是打仗。基督耶穌開始見到撒旦魔鬼的跡象,夢中的天啟,出現醫學上治病,基督學會的仁愛和謙卑,這個剛好跟猶太人那種自高自大認為自己是上帝特選選民的民族性格相反的東西,因為基督的道路更加接近了神學和更加親近宗教的真理,而猶太民族依然在情緒化和民族歷史上糾結,沒有發展成合格的正宗宗教,就導致了舊約中出現大量安拉(猶太經文避諱上帝之名,又叫耶和華,真實意思是自永自有的永恆之神,一般在猶太人中,尤其是基督耶穌把安拉稱呼為天父,天上的父親,這個跟他是瑪利亞兒子,他是個孤兒有很大關系,基督耶穌在人生遭到了極大的迫害)
而基督教先知基督本身就是猶太人,本身他發現了猶太人被詛咒被天命所應驗,而猶太人這個民族依然因性格和歷史受困,包括和羅馬帝國的掠奪,被當地部族的掠奪,本身是閃族人,人類著名的中東天啟宗教先知阿伯拉罕薩拉的兒子就是猶太人祖先,而小兒子埃及人夏甲的兒子伊斯馬伊則是當今阿拉伯人的祖先,只是猶太教在 前700年前就成為社團,後基督為了形成宗教體系,最後被猶太人認為危及其政權,其實本質迫害基督的原因是,一個其人神學極高,已遠在猶太人拉比之手,哈希姆教團(安拉教團)自古為其所設立,猶太人還有一個叫庫蘭社團,那個地方又號稱古老經書的「死海古經」非信徒和有靈的通神的不可能跟隨這些教團,而基督神性太強,已經遠遠超越了猶太教,屬於最好的先知非他莫屬,另外,醫治病人,樹木,植物,動物,已經從愛上超越了猶太人社會中的種種哀怨,猶太人嫉恨基督教耶穌(爾薩)的神性和哈希姆教團,因為猶太教已經出現了種種漏洞,基督已經說出來,猶太人和當時猶太祭司猶太官員便及忌恨基督,基督天命就是被釘死於十字架,他人生使命一個是傳播安拉(上帝,獨一的神)的信仰。另一個就是他創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基督教有一個說法,什麼都是天啟註定,命運無法更改,這個猶太人的遭遇戰爭被殺自憐自怨的那種民族性格引發了極大的沖突,猶太當權者害怕猶太教被其創立的基督教所打敗,也害怕大部分猶太人該信基督教,猶太人中的猶太明明是基督哈希姆(上帝)教團中一員其實為了金錢就出賣了基督,恰恰說明猶太教有猶太人民族性格包括民族特性的悲劇。因為殺害基督先知爾薩(耶穌)這個事情的真正原因,導致猶太人被屠殺的命運從那還開始無法改變。
猶太人不僅受到基督教屠殺,還被天主教屠殺,被東正教屠殺,被伊斯蘭教屠殺,在中國被當政者屠殺過,河南曾經的猶太人被佛教徒所忌恨,被印度人排斥,被非洲黑人所抵制也被屠殺過:埃塞爾比亞,猶太人民族性格作風都呈現出卑鄙,為人道德不高尚,自高自大,跟所謂的上帝特選的選民根本不相符。猶太人不回報社會,猶太人從來隱藏於隱秘的小集團中,這個也和當時同是伊斯蘭教先知默罕默德的忌恨,因為爭奪耶路撒冷最古老的清真寺,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本是三個宗教最先的中心,伊斯蘭教先知默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得到天啟的(基督教是米迦勒大天使啟發摩西和基督爾薩,伊斯蘭教是第二個天使加百列啟發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因為爭奪最古老清真寺,穆斯林教團跟猶太教團發生了戰爭,穆斯林教團被殺被逐出耶路撒冷,導致默罕默德決心樹立沙漠中西北角的麥加作為伊斯蘭教的聖地,至於卡巴天房原始是多神崇拜,穆斯林社團跟猶太教團打仗後還跟阿拉伯人打過仗,因為當年伊斯蘭教創立是公元後700多年了,默罕默德先知剛剛是口述,直至四大哈里發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後定本伊斯蘭教經書才正式教團經文固定化。

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還是非洲原始宗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包括猶太人散落在各個國家中都跟當地執政者有過沖突或者是被懷疑過,所以猶太人一直久久會被屠殺過。這個跟猶太人的宗教歷史有關系。主要還是迫害殺害先知有關和民族性格為人有關聯。

『柒』 猶太人的歷史背景

猶太人(希伯來語:�0�1�0�6�0�7�0�5�0�1�0�5)或稱尤太人,乃是指猶太教民,或者更籠統意義上所有猶太族人(也稱為猶太民族),是族群體既包括自古代沿傳下來的以色列種族,也包括了後來在各時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猶太宗教的人群。從廣泛的角度,猶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嚴格的猶太教奉行者。在古代,猶太人在中國又被稱為「藍帽回回」。 猶太人歷史上面已經說了,給你找了點反猶的說明! 反猶太主義 反猶主義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動機和表現形式,但是其中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續性,例如將猶太人視為「謀殺救主基督的人」,「貪婪、陰險」的民族,「企圖控制世界」的集團,需對世界一切政治和經濟問題負責的「幕後黑手」等。反猶主義的思想和行為自產生至今導致災難性後果。歐洲歷史充斥著針對猶太人的暴力行為,猶太人受到歧視、侮辱、壓迫和屠殺,例如十字軍對猶太人的掠奪與屠殺,15世紀末期西班牙對猶太人的徹底驅逐,19世紀和20世紀沙皇俄國多次泛濫的反猶浪潮。而反猶主義的最高潮則公認是1933年至1945年之間納粹大屠殺,造成約600萬猶太人死亡。 反猶歷史基督教興起之前 歷史上,在地中海沿岸地區進行征伐的各個大帝國—例如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帝國等—都有將自己的宗教與文化強加於於被征服民族的習慣。而信仰一神教的猶太人與信仰多神教的其它被征服民族相比,更容易引發與征服當局的沖突,從而導致征服勢力更殘酷的鎮壓。征服者通常視猶太人拒絕新的宗教與文化的行為視作對統治者的拒絕的反抗行為。例如公元前168年,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四世發布命令,宣布猶太教為「非法」,下令廢止猶太教習俗,焚燒猶太教經典,強迫猶太人食用豬肉等,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猶運動,引發了著名的馬卡比起義。基督教興起初期 西元391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原先猶太人與基督徒在神學上的爭論上升為國家政策。猶太人的宗教與生活開始逐漸收到限制,享有的政治和公民權利一步步被剝奪。例如438年的提奧多西法典中作出猶太人禁止與基督徒通婚,不得修建新的猶太會堂等規定。雖然基督教反猶太歷史悠久,但基督教的彌賽亞耶穌是猶太人。

『捌』 猶太民族的歷史變遷(簡略帶有年份)

歷史變遷

聖經時代 猶太人歷史始於公元前第二個一千年的頭五百年,始祖是亞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孫雅各。一場遍及全國的飢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兒子們,即以色列十二個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裡他們的後代淪為奴隸。幾個世紀之後,摩西率眾人出埃及,擺脫奴役,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他們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裡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一神教從此初具規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約書亞的指揮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並定居下來,但它們往往只是在受到外來威脅時,才在被稱為「士師」的領袖的統領下聯合起來。公元前1028年,掃羅建立了君主國;他的繼承者大衛於公元前1000年統一了各部落並建都於耶路撒冷。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把王國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強國並在耶路撒冷興建了以色列一神教聖殿。考古發掘證實,在所羅門統治時期,曾在一些設防城鎮,如夏瑣、美吉多和基色設立了重要的城市貿易中心。所羅門去逝後,國家分裂成兩個王國:一個是以色列王國,首都設在撒馬利亞;一個是猶太王國,首都設在耶路撒冷。兩個王國並存兩個世紀之久,由猶太諸王統治,並由先知告誡人們主持社會正義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遭亞述人侵佔,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稱「失掉的十個部落」)。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征服,入侵者搗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並將大部分猶太人放逐到巴比倫。

猶太人自治時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帝國被波斯人征服,之後,許多猶太人返回猶大(以色列故土),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猶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復。此後四個世紀,猶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的統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由於敘利亞塞琉孤王朝強制實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導致爆發了公元前 168年由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領導的起義,隨後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猶太諸王統治、歷時約80年的獨立猶太王國。

異族統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從公元前60年起,國家因內亂而削弱,日益為羅馬所控制。為了擺脫羅馬統治,猶太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其中最大的一次爆發於公元66年。經過4年的戰斗,羅馬人於公元70年征服了猶地亞(猶大),焚毀丁第二聖殿,並將國內的眾多猶太人放逐。猶太人對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反抗是千餘人固守在馬撒達山頂城堡中。這次反抗於公元73年以守衛者集體自殺而告終。它成為猶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爭取自由的象徵。

在羅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統治下,猶太人社會在故土上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紀,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猶太律法被編集成口傳律法《密西拿經》,後於公元3-5世紀,又擴編成《塔木德經》。這些律法有些後來根據情況而變化作了修改,至今仍為恪守教規的猶太人所遵守。

猶太人重獲國家主權的另一次嘗試是公元132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其結果是在猶地亞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猶太飛地,以耶路撒冷為都城。但是,三年之後,羅馬人打敗了了巴爾·科赫巴,並且為了斷絕猶太人與故土的聯系,把耶路撒冷改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納,把國家更名為巴勒斯梯那。

從公元7世紀始,國家先後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爾柱克人(1091—1099)、十字軍(1099—1291)、馬穆魯克人(1291-1516)、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國人(1918—1948)所統治。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任意變動疆界,更改國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宮殿宇是他們統治這片故土的歷史見證。

盡管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使猶太人越來越少,但在這片故土上猶太人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存在,而且隨著散居各國的猶太人返回故鄉,猶太人口也不斷增加。到了19世紀中葉,稀少的猶太人口出現了猛增的勢頭。

猶太復國主義 多少世紀以來,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錫安(錫安,傳統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義詞),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紀末,由於東歐的猶太人不斷遭到壓迫和迫害,而西歐的猶太人對既未結束種族歧視也未使猶太人與所在國家的社會融為一體的那種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滅,猶太復國主義作為一種民族解放運動而出現。1897年,西奧多·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在會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成為一個正式的政治組織,它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生活。

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返回故土,當時這片故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人煙稀少,為世人所忽視。早期的開拓者在這里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在禿山上植樹造林,興辦工業,建設城市和鄉村。他們建立了社區機構和服務設施,並使長期以來僅用於禮拜儀式和文學的希伯來語在日常生活中恢復使用。

『玖』 誰知道猶太人早期歷史

根據猶太教典籍《希伯來聖經》的記載,猶太民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一般紀元前20世紀前後的亞伯拉罕、以賽和雅各等人。猶太人在其故鄉「以色列地」上共建立過三個政治獨立的國家,分別是古代的前後兩個以色列王國和於1948年成立的現代以色列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猶太民族開始處於長期流浪散居的狀態。除了在現代的以色列國,猶太人在其所處的國家都為少數族群,並曾經經受了反猶主義的迫害壓制,但猶太人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始終保持了民族信仰的獨立性和連續性。
根據猶太人對聖經的注釋記載,猶太人的始祖是聖經中記載的亞伯拉罕(Abraham,阿拉伯語發音為易卜拉欣(Ibrahim))、以撒(Isaac,阿拉伯語發音為易斯哈格)和雅各(Jacob,阿拉伯語發音為葉爾孤白)等人,他們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雅各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孫子,後來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神搏鬥的人」,而且因為他在和神搏鬥的時候傷了腿筋,所以猶太人在宰殺動物時都要把腿筋挑出來丟棄。至今為止發現的證明以色列存在的年代最古的證據,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古埃及麥倫普塔赫石碑。當時在迦南地區生存的猶太人是最先奉行一神教的民族。聖經中記載,當時的猶太人在士師(既負有宗教和儀式方面的職能,也擔任法官的角色)領導下,享受著充分的自治。
雅各生有12個兒子,由於約瑟(Jusuf,阿拉伯語發音為尤素福,亦譯成玉素甫)的關系,在七個荒年的第二年遷移到埃及,受到當時統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優待,居住在尼羅河下游,轉變為農業民族。喜克索斯人被努比亞人暴動趕出埃及後,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劇下降,淪為埃及人的奴隸,他們在摩西(阿拉伯發音為穆薩)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支族,原來在巴勒斯坦分居,後來統一成一個國家,先由便雅憫支族中的掃羅作王四十年。因此以色列人有了第一位國王:掃羅王。之後猶大支派的大衛王擊敗了周邊亞蘭、腓力士的騷擾,定都耶路撒冷,建立了在新月地區西部稱霸的以色列王國。
在公元前970年,大衛王(David,阿拉伯語發音為達烏德)之子所羅門(Solomon,阿拉伯發語發音為蘇萊曼)成為以色列國王。他歷經10年之久,建造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聖殿(史稱「第一聖殿」或「所羅門聖殿」)。但在所羅門死後,北部的十個支族聯合起來,獨立於南方的兩個支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722年,亞述國擊敗以色列王國,亡國的猶太人被大批流放至外地,這便是猶太人大流散的肇始。

『拾』 猶太人的歷史

希特勒為什麼殘殺迫害猶太人? 一是因為猶太人太聰明 猶太人在經濟、科學和藝術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幾十年來,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佔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猶太人在智力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1)豐富的文化底蘊:猶太人雖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分散於世界各地。他們卻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收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這樣就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2)執著的教育追求:國外一位作家寫道:「猶太人家庭在學問方面應受到高度評價,在這方面非猶太人的家庭相形見絀。這個因素構成了其他一切差異的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3)理性的思維方式: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4)永恆的探索心境:猶太人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敢於發問。看得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對大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然不能說它不對,但這種思維方式容易造成歷史的簡單化,因為任何事情的影響都來自方方面面,很難分析清楚。比如猶太人問題,納粹的反猶(anti-semitism)可能正如各位以前所受教育(及其推論)所言有經濟上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宗教上的,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分析絕對是片面的。有時候分析不清的時候,就採取「利益判別法」,因為有利與不利相對於正義與非正義來說要容易判斷得多。 二是歷史背景的原因 基督教一直以來都是反猶的,按照微軟網路全書(我看得頭都大啦)的描述,猶太人因為堅持其猶太教的教義,拒絕承認耶穌作為救世主,從而從4世紀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以來就受到歧視和迫害。聖奧古斯丁認為猶太人應該為此受到懲罰:接受貧窮和羞辱。這一方面是對猶太人的迫害,另一方面卻又使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及其後繼很長一段時間免於滅絕。8世紀之後,歐洲的日耳曼君主們(法蘭克的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紛紛鼓勵猶太人在其疆土的一定位置定居,其原因是猶太人善於經商,而實際上,猶太人不能擁有土地,也無法成為封建主的佃農,因此不會對領主們的權力構成威脅。但這些特權卻進一步加深了根源於宗教的怨恨,然而,由於領主們的保護,歐洲的猶太人至少過了兩百年生命無礙的日子。十一世紀的十字軍運動重新點燃了基督徒們對猶太人的仇恨,Rhineland的猶太人定居點遭到清剿(1096年),在此之後直到文藝復興(16世紀),西歐、中歐的猶太人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並不斷遭到各地統治者的驅逐。納粹給猶太人上牌照的做法 古已有之,12世紀的羅馬天主教廷就有此規定,並禁止猶太人在復活節等節日中公開露面,也禁止基督徒以猶太人為鄰。因為教廷也禁止基督徒之間放貸,因此猶太人碰巧成為這一未來銀行業原型的鼻祖。和中國一樣,當時不務農的人就是不務正業的人,放貸更不是什麼好事。至於猶太人因此有了金融業的「天賦」,實在是因禍得福。這一時期,西歐、中歐很多被驅逐的猶太人都逃到了波蘭,並在那裡定居下來。至於原因,我沒查到,我只知道當時的波蘭(包括今天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不是什麼好地方。有意思的是,猶太人在當時的伊斯蘭世界中所享受的生活遠比基督教世界要滋潤。在文藝復興時期,與科技文化同時進步的是「宗教寬容」,波蘭以及其他各地的猶太人開始陸續返回西歐。但寬容不等於接受,此時的猶太人並沒有獲得公民權,人身和經濟生活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只能生活在擁擠的猶太區中。當時猶太人的地位大概和南北戰爭前的南方黑奴的地位差不多,需要他們貢獻力量,但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民族主義戰勝了宗教區別,自法國開始(1791)到德國(1871),西歐各國都承認了猶太人的公民權,猶太教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其中一點就是祈禱中不再包含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要求。當然,這些變革受到了傳統猶太教徒的敵視。十九末開始的反猶在宗教的基礎上更融入了「種族主義」的因素。種族主義也有相當長時間的歷史了(至少比馬克思主義長),盡管我不同意,但我相信它的出現和相對繁榮肯定有其原因。不管其起因是否合理,它的結果就是猶太人的再次流亡,從反猶最劇烈的俄羅斯到西歐,從西歐又到美洲及其他地方。在巴勒斯坦建國正是此時作為猶太人的對策之一提出來的。二十世紀猶太世界發生了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因為它和「政治」很相關。說到「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我不贊同。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昨天的現實,而政治則是今天的現實。歷史是原作,「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是再創作。其實我們的歷史教育過程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基本上忽略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力,而實際上至少歐洲歷史與基督教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無法分割的。比如歐洲宗教改革,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的各次戰爭基本上都與此有很大關系,這在我們這些長時間在「無神 論」教育(包括儒家的和共產主義的)中熏陶的人中可能很難理解甚至想像。從猶太人的歷史我學到了:1.猶太人受迫害和流亡是主流;2.強大的民族通常會自信、而自信的民族通常會寬容(當然,現在這都有反例,不知道該如何解釋);3.有信仰和堅持信仰的人應該得到尊敬(不一定要尊重),而不管其信仰是否合理。至於說反猶來源於猶大,猶大怎麼說也是耶穌的門徒,怎麼會是信猶太教呢?

閱讀全文

與猶太教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