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一下三寸金蓮的由來
根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三寸金蓮」的起源有以下五種說法:
孔子時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視小足為美女的標准之一。相傳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選美女時,女子小足也被列為美女標准之一。當然,那時的小足一般當為天然纖足,並非纏過。但由此,小足在中國男子心目中成為評價女子的條件之一。(兩千多年來,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長得嬌小為美的思想觀念。)此其一。
據《南史·齊東昏侯記》中記載,南齊東昏侯(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宮女用金箔剪成蓮花貼在地上,然後令潘妃在上邊走,一步一姿,干嬌百媚,走過的路上就像開出了許多金蓮,這就是所謂的「步步生蓮花」了。後來,婦女便稱女子纖足為「金蓮」。繼而,「金蓮」又被引申為婦女纏足鞋。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當時已把「金蓮」與女子之足聯系在一起,但由於「步步生蓮」這一現象的反復出現,就可能使宮廷中的婦女在語言中將「纖足」與「金蓮」之間的距離縮短。而在花卉中也確有金蓮這一花名,它同時也被稱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纏足也被充滿詩意地稱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煬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個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運河,但不用船夫,卻要選一百名美女在運河兩岸為他拉纖。有一位住在運河邊上的鐵匠的女兒吳月娘被選上了。為了表示反抗,吳月娘讓父親為她打了把三寸長、一寸寬的蓮花辦刀,十分小巧,別致和鋒利。她用一塊小布條把短刀緊緊裹在腳底下,同時把腳也盡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腳做了一雙鞋。鞋底上刻了——朵蓮花,走路時,一步會印出一朵蓮花,十分漂亮。隋煬帝見了非常喜歡,又見吳月娘長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纏足。吳月娘等皇帝身邊的侍臣離開後,便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花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一閃,手臂受傷。隋煬帝隨即拔釗朝吳月娘砍去,吳月娘自知事已敗露,便投河自盡廠。隋煬帝回宮後下了一道聖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選。」但從此之後,民間女子為了懷念吳月娘,都紛紛裹起足來。這一說法在運河一帶的民間廣為流傳,如同中國吃月餅紀念明代戚繼光,吃粽子紀念戰國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一樣,都有可能是一種的民間傳統習俗。此其三。以上傳說是根據民間老人口述整理的,並且已被編入《中國風俗語》一書中。
唐統一全國以後,國力鼎盛,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人的思想開朗,追求創新,服飾融合了外域特點,產生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講究靈便與實用,減少禁律,屬於中國服飾的開放時期。這一時期,婦女形成了著靴的風氣。但從開元到天寶年間,唐玄宗(公元712年~756年在位)逐漸怠於政事,陶醉於歌舞升乎之中,744年(天寶3年)玄宗納其子壽王妃楊太真為貴妃,寵愛無比,過著荒淫腐化的生活。752年(天寶十一年)又起用貴妃兄楊國忠為宰相,徹底改變了太宗朝「任人唯賢」的政策,帝王宮廷,達宮貴人的驕奢淫逸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導致整個國家的風氣走向畸形。此後,朝野女子從著靴穿褲又逐漸回復到秦漢的寬袖大袍,而楊貴妃則成為著尖頭綉鞋的先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倒退,這是以著靴為標志的婦女解放走向以纏小足為標志的婦女悲劇的一個劃時代倒退。文獻記載楊貴妃生前和死時均穿纏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腳記》一文中寫道;「楊貴妃在馬嵬坡被唐明皇賜死時,有個女子拾得她的一雙雀頭鞋,薄檀木底,鞋僅長3,5寸。」徐用理在《楊妃妙舞圖詠》一詩中也寫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詩人杜牧(公元803年~852年)的詩中也有「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因此,唐朝(公618年~907年)也必定纏足。又曰:「今靱鞋為不纏足者所穿,纏足者以絲為鞋。」也當為一證。這一記載同時也表明,唐代的纏足鞋是以絲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號、2號女俑均穿尖頭鞋。故自居易詩有「小頭鞋履窄衣裳」之句。此其四。
在中國,史學界一般公認「三寸金蓮」起源於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為禮服之足飾,據《逸雅》記載:「履禮也,飾足所以為禮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飾,有雲頭、如意等高頭紋飾。自五代李後主令舞娘用帛纏足,使腳纖小彎曲如新月狀及弓形,並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台跳舞,飄飄然若仙子凌波,纏足因此而得名為「金蓮」。此後,宮內外女子皆仿效起來。並以纏足為美,為貴,為嬌,為雅。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在《中國史綱要》一書中認為,中國婦女纏足從五代就開始了。此其五。
⑵ 女孩子的三寸金蓮,是自什麼朝代興起的
關於裹腳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它始於隋朝,有人說它始於唐朝,還有人說它始於五代。有些人甚至把夏商時期禹的妻子和妲稱為小腳。說法眾多,也定不下來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了。
宋代統治者的贊美對纏足的出現起了很大的作用。宋朝的皇室和上層社會是最早開始纏足的。根據《鶴林玉露》的記載,宋朝的公主一般都是纏足的。有些人自稱是柔福帝姬(公主),因為他們的大腳而被懷疑冒充公主。據《宋史五行志》:“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這是宋代皇室和婦女纏足的一個例子。蘇軾的《菩薩蠻 詠足》中,他把女人的腳叫做“宮樣”,曹元沖把女人的腳叫做“官樣兒”。這也說明纏足起源於宋代上層,如官僚貴族。纏足也受到宋代學者的高度推崇。就連蘇軾和辛棄疾也寫歌,欣賞纏足。蘇軾的《菩薩蠻》中有“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辛棄疾的《菩薩蠻》詞中說到“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常常被人們引用。
⑶ 三寸金蓮的發展史
纏足始於南唐後主李煜,李後主有位愛妾窈娘,嫵媚風騷,能歌善舞。李煜為她築了六尺高的大蓮花檯子,飾以寶物細帶。窈娘用帛纏足,使腳纖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蓮花台上展姿起舞,以博後主歡心。這種風氣隨之在民間追求時髦的女子之中傳播開。「金蓮」之說始於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寶卷是風流昏庸之輩,他曾讓匠人以金蓮花鋪地,愛妃潘妃裊裊婷婷走過,戲稱「步步生蓮」。 宋代時,婦女不裹小腳被視為粗人,必須自幼被大人纏成三寸之腳才是美女,於是宋代纏足之風盛行。為了不使雙足放弛,女子在睡覺時還穿著「睡鞋」,式樣與弓鞋相同,只是底軟,並綉著精緻花樣,這些鞋多由鞋主人親手縫制。
元朝時,南方諸多地方規定只准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子纏足。明朝時,下禁令以此分出貴賤,賤民階級的女子不得纏足。《浙江風物志》記載,浙江東南地區明文規定「丐戶人家男子不許讀書,女子不許纏足」。
清朝馬上得天下,滿族婦女都崇尚大腳,不纏足。但清軍入關後,漢族女性的「三寸金蓮」卻贏得大清滿族婦女的青睞。清政府為了保護游獵民族人高腳大便於狩獵的特點,並從滿族女性身心健康角度考慮,多次禁止旗人纏足。但屢禁不止,仍有許多旗女仿效不疲,纏足之風反而日盛,並有男人非小腳之妻不娶的風氣,社會一時以大腳為恥。滿族女子對小腳崇拜達到了狂熱的程度,而且纏足風愈來愈烈。
三寸金蓮 - 禁令 清政府掌握政權,滿族又無纏足之俗,故視漢人纏足為罪行,曾多次下令禁止。順治二年(1645年)下詔:凡是時所生女子,嚴禁纏足。康熙元年(1662年)再次規定:如查得元年之後所生女子纏足者,罪其父母,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議處,平民則交刑部處置。情節嚴重者枷責四十大板,流徙十年。後有人上奏說規定太嚴,清政府才免禁,民間婦女遂再度恢復纏足。
⑷ 三寸金蓮的歷史
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明末張獻忠進佔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
⑸ 三寸金蓮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
中國漢族女子纏足,大抵從宋時開端。她們用一塊狹長的條布將腳踝緊緊地紮起來,從而迫使腳外形變得纖小屈直。她們纏足,既是由於遭到封建禮教的約束,又是為了迎合男性的審美。
古代女子纏足普通是從五六歲時開端,這個年齡段的女子腳骨不會太脆,便於纏足以後的行走。纏足普通是由母親操作,家庭經濟好一些的能夠請腳婆來裹,她們經歷豐厚,纏起來愈加利索。關
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說,纏足所帶來的痛苦,她們可能並不分明,因而在開裹之前,母親就會採取誘惑的手腕讓孩子承受纏足,並且在初次纏足的時分特意纏松一些。等到孩子開端承受纏足的時分,便會越纏越緊。
女子一旦纏足,除了洗腳之外就不能解開裹腳布,哪怕睡覺也要裹著。為了避免受苦掙脫裹腳布,在纏足之後還要用針線將介面逐個縫住。
等到女子十二三歲足部根本成型之後,母親就會從裹腳人變成監視人,日常的換洗工作就由女兒本人完成。由於所謂的"不爛不小,越爛越好",有些母親會在給女兒裹腳的時分成心在裹腳布里放置瓦礫、碎石等等,以至用針刺刀劃的辦法讓腳上的肌肉潰爛,使得纏足效果更好。
(5)三寸金蓮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纏足影響
身體和心理:纏足不僅嚴重影響了女性足部的正常發育,還讓人們形成了畸形的審美心理。
藝術和體育:纏足減少了女性從事舞蹈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比如朝鮮和日本從中國引進的舞蹈藝術一直持續發展,而與此相反,在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隨著纏足的發展而越發停滯不前。
纏足妨礙了女子的一舉一動,富家的貴婦名媛,凡有所需自有婢僕供其驅使,但是一般平民女子卻要依靠自己,只好膝行灑掃,跪坐隴畝。甚者尚需推磨踏碓、插秧割稻,其中的辛酸苦辣非過來人無法述說。
纏足之苦,層層切骨,刻刻痛心,初纏階段尤甚。每至纏束,劇痛難忍,嗚咽悲泣,在所不免。纏束又多在早晚二時,因此早晚女孩哭泣哀號之聲在纏足時代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慘景。
纏足使女子無端遭受折磨和痛苦。步履維艱,妨礙了女子正常參加社會工作,阻擾了女子的社交活動。女子困守閨閣,孤陋寡聞,又失去了謀生本領,從而滋長了女子的依賴心、驕惰性和自卑感,也就使得女子的社會地位愈加低下。
⑹ 中國裹腳的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有多久的歷史
纏小腳最早開始於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時期,李後主的一個窅娘別出心裁,用帛將腳纏成新月形狀在金蓮花上跳舞取悅皇帝。後來這個做法流傳到民間,纏小腳之風漸漸普及到了百姓人家。
但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戰國時期,纏小腳就已出現了,或許更早還可追索到商代。總之,纏小腳這一封建社會的惡俗具有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殘害了數不清的中國婦女。
民國初期,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進一步推行禁纏足政策。
1906年梅山地震,長輩開始同意家中小女孩不用纏足,政策得以順利推行。
孫中山總統於1912年3月11日發布《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勸禁纏足文」。
(6)三寸金蓮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清朝有個叫方絢的,自稱「評花御史」,又稱「香蓮博士」。對古代女子纏足一事從諸多角度和方位予以分題描繪,他關於中國女子小足的「專著」——《香蓮五觀》把女人小腳按照品相高下做了比較細致的分類,即臭名昭著的「香蓮十八名」。
比如,「並蒂蓮」,大拇指蹺起來的小腳;「朝日蓮」,用後跟走路的小腳;「分香蓮」,兩條腿往外拐的小腳;「同心蓮」,兩條腿往裡拐的小腳;「纏枝蓮」,走起路來成一條線的小腳;「西番蓮」,半路出家之蓮,或根本沒纏過的小腳。
有學者認為,小腳之所以稱為金蓮,應該從佛教文化中的蓮花方面加以考察。蓮花在佛門中被視為清凈高潔的象徵,故而以蓮花命名婦女小腳當屬一種美稱。而在浙地,大於三寸在四寸左右的小腳則之稱為「銀蓮」。
⑺ 古代男人都喜歡的三寸金蓮,它是如何從歷史中消失的呢
古代女子需要從小時候就打造三寸金蓮,而如今這種可怕的做法早已消失不見了,這要從清朝說起。三寸金蓮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其實並不美麗,甚至讓人心生恐慌。什麼是三寸金蓮?三寸金蓮就是古時候的女子在年幼時期就被用布把雙腳牢牢地包裹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劇痛難忍,因為腳要承受變形扭骨之痛。最後,女子的腳會畸形定型,變成又小又怪的三寸金蓮。可謂是非常殘忍的。
維新運動時期,康有為和梁啟超對反纏足運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力作用。並且康有為以身作則,不論他人怎樣勸告,堅決不給自己的女兒纏足。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也倡導男女平等,反對女子纏足,並且在洪秀全武裝力量所在之處,若有纏足被發現就是斬首示眾。這種此起彼伏的反纏足活動在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之後就更加強盛了,最終這種陋習得到了根除。
⑻ 「三寸金蓮」是從誰開始的
「三寸金蓮」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項國粹了,評審女子的眼光,重點便是在腳——只要腳能做到小、尖、軟、巧,就算是皮膚皺巴巴,嘴裡長狼牙都是美的。這是一種非常病態的審美,古代的女子被放在這樣一種審美關系品評,她們應該是飽嘗痛苦的,因為小小年紀開始就要纏足。
纏足的陋習開始於五代,但「金蓮」一說卻從潘玉兒開始。潘玉兒是齊少帝肖寶卷的愛妃,以一雙柔弱無骨、狀似春筍般的美足而名傳千古。
齊政權是南朝四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享國僅二十四年。齊開國皇帝蕭道成原籍蘭陵,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嶧縣,在晉室東渡的時候,蕭家就已勛績卓著,到宋武帝劉裕開國,蕭家更為顯赫,蕭道成也由右將軍、中領軍做到大尉、相國、齊王,終於逼宋順帝下詔禪位,改國號為齊。
蕭道成就是齊高祖,深沉有大量,博學能文,性情清儉,曾說:「假如讓我治天下十年,我就可以讓黃金與土地同價。」可惜他只當了四年皇帝便掛了,太子蕭頤繼位而為齊武帝,留心吏治,政績突出,形成了一個小康的安定局面,史稱「永明之治」。齊武帝在位也只十一年,他崩逝時太子蕭長懋已死,就由皇長孫蕭昭業繼位,不久又由蕭始文繼位,兩個小皇帝在位均不及一年,便被他們野心勃勃叔祖蕭鸞所篡,自即帝位而為齊明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蕭鸞大肆屠殺宗室諸王,在齊高帝、齊武帝時所封的宗室諸王,雖能保全,但也管制嚴厲。當時各王多在外擔任刺史,鎮守一方。齊明帝不放心,就由朝廷另設一「典簽」來管理州政,並監視諸王,以至各州只聽說有簽帥,而不知有刺史。齊明帝於此處心積慮,也只不過享國五年就一眠不起,長子長期患有廢疾難當大任,次子肖寶卷就成了少帝。
肖寶卷繼位後狎匿群小,荒嬉無度,後宮佳麗多達萬人。其中他卻特別寵愛潘玉兒,形影不離地天天和她膩在一起。
潘妃皮膚美,他叫她「玉兒」或者「玉奴」。他特別喜歡潘妃的一雙小腳,特地為她修了一座「玉壽殿」,壁嵌金珠,地鋪白玉,又鑿地為蓮花,用粉紅色美玉裝飾。潘妃赤腳在上面行走,婀娜多姿。蕭寶卷眯起雙眼,恍惚看到一個綽約的仙女,遍地蓮花綻放,因而大發感嘆「仙子下凡,步步生蓮」。
蕭寶卷為了討好潘玉兒,在內延之中,時常以奴僕自居,小心翼翼地來侍候他的「太上皇妃」,端茶送水,捏腳捶背部都做得心甘情願,賞心悅目。每當外出總使潘玉兒坐卧轎中,自己則騎馬相隨,朝臣們以為不成體統,蕭寶卷卻始終習以為常。
為了進一步博取愛妃的歡心,肖寶卷先後大興土木,建造了仙華、神仙、玉壽三座華麗巍峨的宮殿,窮極奢侈。據《南齊書》記載:「玉壽殿刻畫雕彩,居香塗壁,錦饅珠簾,窮極絝麗。」
潘玉兒原是商販的女兒,非常喜歡市場買賣的氣氛。為了哄她高興,蕭寶卷特地命人在御花園中搭建了一條小型街道,仿照民間市集模樣,由宮人分別設置日用雜貨及酒肉等店鋪,所有六宮的日常用品都在此處購買。讓潘玉兒擔任「市令」,蕭寶卷自任「市魁」,如果發現市場里有人不守規矩,或發生爭執,就由「市魁」派人拘束聽候「市令」發落,具體再由「市魁」執行,居然進行得有模有樣。但畢竟是十分荒唐的事情,宮人們不勝其苦,大臣們更是群情嘩然,老百姓聽到後,尤為不滿。
齊少帝肖寶卷永無二年,崔慧景造反,廢蕭寶卷的帝位,改為吳王。蕭懿為豫州刺史聞訊率軍入援,崔慧景兵敗,逃到江邊被漁人所殺。
蕭懿護駕有功,出任尚書令。但是問題來了,他遭到了肖寶卷的寵臣茹清珍的妒忌,茹清珍便向少帝進讒言,結果這蕭懿糊里糊塗地被蕭寶卷毒死了。
蕭懿的弟弟蕭衍就不幹了,少帝竟然誅殺了有功勞的哥哥,那還不得報仇?蕭衍當時任雍州刺史。他不滿少帝,於是擁戴蕭寶卷的弟弟蕭寶融為齊和帝,在江陵稱帝。接著統率大軍,直接打到建康。
齊少帝蕭寶卷擁兵十萬,固守建康,蕭衍大軍將建康團團圍住,城中糧盡。
蕭寶卷欲殺大臣以立威,將軍王珍國恐怕大禍臨頭,密遣心腹送明鏡給蕭衍,以明心跡。後來王珍國打開城門,蕭衍大軍直入建康,蕭寶卷被廢為東昏侯。不久蕭衍正式稱帝,齊滅,蕭衍稱梁武帝。
蕭寶卷只當了兩年皇帝,便把大好江山斷送,而自己也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南齊亡後,梁武帝將潘玉兒賜給了有功的將軍田安啟,田將軍不解風情,而潘玉兒更是「曾經滄海難為水」,於是自縊而死,結束了她荒唐無比的一生。
潘玉兒
⑼ 三寸金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根據高洪興《纏足史》考證眾多史料證明,纏足起源於北宋,纏足風俗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
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屍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在當時纏足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9)三寸金蓮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纏足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1.勞動力減半、加劇社會貧困
人類社會男女各占其半,女子纏足,半為殘廢,腳小難行,行必扶牆,有條件者則是婢女扶持,倘若孤立無助,那麼由此室移至相鄰的彼室也難以做到。纏足後的女子連走路都難,又怎能參加社會勞動呢?
2.女人是「玩物」,失去獨立自尊
纏足後的女子,行動不變,無法參加社會勞動和家庭中繁重勞動,社會和家庭中的財富都是由男子創造,她們失去獨立人格和自尊,成為男子的附屬,使男子把她們做為一種「玩物」。
3.折筋又斷骨、身心受到摧殘
女子纏足,坐卧不安,行之不能穩,夜痛不成寐,歷盡極度煎熬,慘遭至酷折磨。
金蓮的纏裹,血淚斑斑,慘無人道。俗話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千百年來,為了纏足,使無數無罪無辜女子身心受到摧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纏足
⑽ 三寸金蓮美在何處,為什麼會流傳幾千年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很難代表我的心,我的愛意全在文章里!
提到小腳,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一個殘害女性的三寸金蓮。不知有多少女子因為腳大而被殘忍的,用布裹起來,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痛苦與心酸淚,對於推崇這種陋習的人,到底是有多麼殘忍啊。
提到纏足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開始於隋朝,也有人說是開始於唐朝,甚至有人說產生於五代,其實,真正得到歷史考證的,便是從南唐開始的,那個時候婦女的腳按照大小的不同,分了不一樣的層次。
一些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為了能夠討寵,就用絲綢裹出能夠在金蓮上跳舞的小腳,只是讓自己的舞姿變更加優美。而恰巧的是李煜看了也是特別歡喜,所以所有的嬪妃,也都開始了裹腳之旅。
這些東西興起於後宮,但是卻被一些大夫廣泛的推崇,也就延伸到了所有的女性,到南宋時期,它便成為所有女子都需要的品德。
對於裹腳是從五六歲的時候便開始了。要把大拇腳指以外的其他四個腳趾頭,和腳掌紛紛掰斷,彎向腳心的位置。這種痛苦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有多難熬!
小編不得不說裹腳它是一個慘絕人寰的禁錮,這種古代人所推崇的美,真是令人感恥辱,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婦女受到的封建束縛也是越來越嚴重!
藍瘦,香菇,讀者來了不評論,老大不給我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