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樂陵歷史多久

樂陵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2-02-08 16:58:51

㈠ 樂陵發展的怎麼樣了

樂陵是一個物產豐富、商貿發達的地方。近年來,樂陵大力推進現代化流通業態,著力打造魯北冀南物流中心,上海聯華、全友家私、三聯家電、佳寶乳業、寶利來鑽石等一批名品名牌物流項目先後落戶該市。全市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市場26處,紅棗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紅棗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過10億元。樂陵調味品專業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調料市場,有「中國調味品之都」之稱,已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大流通格局,並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年市場交易額13億元。2005年該市被國家商務部列為全國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市。

㈡ 為什麼樂陵那個樂不念le而念lao呢

地名是社會的產物,它的命名、演變始終都受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沒有航海知識的積累和15~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就不會有像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稱。地名由少數人稱說到為廣大社會成員所公認,要經過一定的傳播和篩選過程。

地名是人們賦予的,而不是本身自有或天然的,這種賦予從歷史發展看,經歷了從當地少數人使用到逐漸為眾人所知直至被社會大眾廣泛使用,樂陵讀什麼是和當地的人文歷史有關沒有特定的解釋。

(2)樂陵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樂陵,山東省德州市下轄縣級市,位於魯冀兩省、四市(德州-濱州-滄州-濟南)交界處;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黃河沖積而成,地勢平坦;

境內有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下轄4街道、9鎮、3鄉,2017年總人口72.14萬。此外,樂陵還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東漢置樂陵郡。三國時改郡為樂陵國。晉屬樂陵郡。北魏初屬義興郡,後改屬滄州樂陵郡。隋郡屬屢更。唐屬棣州,後改屬滄州。宋屬河北東路滄州景城郡。金襲宋制。元屬河間路滄州。明屬山東布政司濟南府武定州。清屬武定府。

㈢ 樂陵的英雄人物或著名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豐臣秀吉(MIひでとと喲喲擴大,豐臣秀吉,1536-1598)的領主在日本,繼室町幕府戰國後期,先完成近代日本日本戰國的統一年號。期間1590年至1598年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法明頓山國家太陽宋演藝廳和霊俊龍大外行。在所謂的平秀吉「明史」。秀吉完成初步統一全國後,兩次入侵朝鮮1592,1597,甚至抑鬱釜山,首爾,平壤和其他地點。由於電阻和中國明朝的朝鮮軍隊和人民出兵應援,敗英寸1598,朝鮮戰爭,因為以下亡的焦慮的目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統一建立江戶幕府統治的基礎系統。除了武功,而且還致力於創造一個新的封建制度。士農工商,以實現嚴格界定的武士,農民,工匠和商人階級界限的政策,每個居住不能混淆。並形成相關土地從關系構建新的封建領主。張青在全國實行土地,統一系統。建立土地所有者和種植者耕地修煉原則正常化,在那裡的農民集體戶口登記的人,誰贊揚今年的土地,宗法家長的形成主要是在經營一個小農庄的形式。建立土地收成的2/3年紀念,1/3被剝削的修煉擁有。懸賞新興業務,促進城市的發展。 1588,讓武器的鄉下人沒收,以防止農民起義。鞏固的士兵,農民分離的制度,在城市生活如此集中的戰士。宗教,佛教寺廟的保護,傳播天主教的鎮壓,迫害西班牙傳教士,首次在未來逐出教會鎖定國內開設的。

/> 15,16世紀德川日本列島

<br,進入戰亂頻繁的戰國時代。在此期間,每個國家的名稱,以殺對方的,權力斗爭的領土,法院和幕府丟失。歷時150餘年,最終結束於一人之手。他是江戶幕府的創建者 - 德川家康。在執政的德川家康,由「武家諸法度」的制定,建立參考昆問責制度,完善了幕府和地方大名的組織,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皇帝,太子,特權或不良等建立了系統的新兵,德川日本的執政基礎江戶幕府制度的基本形式。他還實行了壟斷鑄幣權,加強對農民的控制,國內貿易的發展,進行了外交關系,並鼓勵商人東南亞,「朱印船」貿易,促進儒家和其他措施,以促進經濟和文化發展。允許在政教分離的原則,天主教傳教的牧師,清代發現參與政治的傳教士,禁止傳教士,這個動作鎖定在該國在他後的演變之後長久存在。

夏目漱石夏目漱石,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援助。在高中時,喜歡中國詩歌。 1900英國研究。回國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之後。 1905開始創作「我的貓」,用一些自命清高,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形象誇張的造型,幽默的口吻對他們的犬儒主義和存在的問題不切實際的期望是諷刺。 1906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兄弟」,創造了有正義感,但不滿的青年頭腦簡單的小資產階級形象,在教育部門揭露腐敗。 「三四郎」,「後來」,「門」是他創作的臨時三部曲。這些作品反映了心靈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狀態,是現代日本文學的重要作品有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在他的晚年顯露明顯的悲觀情緒。

宮本武藏(天正12年(1584) - ?是保羅2年5月19日(1645年6月13日))是由江戶時代初期(劍客)戰爭藝術,也是一幅畫藝術家,留下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孩子去自由地追隨他父親的新助手提處理流時真正學習兵法,13至29歲就開始做這與其他學校在此期間發送的較量60次,從未失敗過一次。或者劍術大師手裡劍和體術(手無寸鐵的武術)等多種武術,二十多歲的外面已經建立派系被稱為圓明一流(圓明流);慶長三年(1605年)寫了擊劍書「兵道鏡。」寬永年間(16241644)完成了兩個刀訣,稱其為雙刀類。武藏在年齡第五十七屆寬永十七年(1640),熊本領主細川護熙在獲得手重更感興趣正式邀請在戰爭的本地藝術教授,並開始寫下戰爭理論的書藝術,被稱為戰爭的藝術2天類。

㈣ 山東省樂陵的名人。。古今都可以!!

樂陵地名由來(德州日報德周刊2014年3月28日第12版)
2014-05-09 17:24閱讀:2,060
樂陵地名來自樂陵侯,五里冢應為史高陵墓
(本文經德州日報趙總編友情推薦,在德周刊顯著位置刊發)
「大阜曰陵「之說存疑
山東省樂陵市,位於山東省北部與河北交界。關於樂陵地名,清乾隆《山東通志》記載,「大阜曰陵,樂,取四民用足,國乃安樂之義也」。自此便有了「大阜曰陵」之說,但這一說法卻對追溯樂陵地名來歷造成了很大困惑,致使樂陵縣名成了無源之名。
據考證,同時期的《樂陵縣志》(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沒有採用《山東通志》的說法,而推測漢景帝廢濟南國為濟南郡,以餘地置平原郡統樂陵等縣。查嘉靖《山東通志》及咸豐《山東通志》也均無「大阜曰陵「之說。
地名的來源,或依山、或依水、或依事、或依人。如山西依山為名,濟南依水為名,古厭次縣以秦皇東巡壓制天子之氣為名,平原縣以平原君趙勝而得名,命名有出處、有典故、合乎邏輯。
據此《山東通志》的說法實有望文生義之嫌,從樂、陵二個字予以說文解字,因而從社會學角度命名地名。按照這個說法,幾乎所有平原郡縣都可以稱為「樂陵」,所有帶陵字的縣都可稱為「樂陵」縣。《山東通志》的解釋是依照文字為名,單個字作解釋,所以難以講通。
古籍中對樂陵的記載
《漢書 ~地理志第八上》記載:「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屬青州。戶十五萬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萬四千五百四十三。縣十九:平原,有篤馬河,東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當以為鬲津。莽曰河平亭。高唐,桑欽言漯水所出。重丘,平昌,侯國。羽,侯國。莽曰羽貞。般,莽曰分明。樂陵,都尉治。莽曰美陽。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東順亭。阿陽,漯陰。莽曰翼成。朸,莽曰張鄉。富平,侯國。莽曰樂安亭。安德,合陽,侯國。莽曰宜鄉。樓虛,侯國。龍額,侯國,莽曰清鄉。安。侯國。」
該記載為漢平帝元始二年( 即公元2年)的縣制及人口,據此可知此時樂陵縣隸屬於平原郡。
唐《元和郡縣志》則清楚地表明了樂陵名稱的由來。書中記載:「樂陵,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燕將樂毅攻齊所築,漢以為縣,屬平原郡,即漢大司馬史高所封之邑。後魏屬樂陵郡。隋開皇三年去郡,屬滄州。重合故城,縣東二百步,漢重合縣,武帝封莽通為重合侯。」
這段記載清楚地表明了,樂陵城本是樂毅攻打齊國所修築的城池,漢代以該城為縣,就是漢大司馬史高的封地。
樂陵侯史高
史高為何許人?《漢書 》《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記載:「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時為衛太子良娣,產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時依倚史氏。語在《史良娣傳》。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屬舊恩封:曾為將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貴幸,以發舉反者大司馬霍禹功封樂陵侯。宣帝疾病,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元帝。高輔政五年,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罷就第。薨,謚曰安侯。」
《資治通鑒》卷二十五之《漢紀十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對史高也有記載。「八月,己酉,皇後霍氏廢,處昭台宮,乙丑,詔封告霍氏反謀者男子張章、期門董忠、左曹楊惲、侍中金安上、史高皆為列侯。惲,丞相敞子;安上,車騎將軍日磾弟子;高,史良娣兄子也」。
史高的姑是漢武帝的太子妻史良娣,史高功封樂陵侯,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並在漢元帝五年主動退休。與樂陵侯同代封的還有其弟史曾,封將陵侯,因史曾無嗣,國除。現在與樂陵相臨的陵縣地有將陵故城,陵縣隋代稱將陵縣。
據記載史高封為樂陵侯的時間為漢宣帝地節四年八月乙丑,即公元前66年農歷8月18日,該時間與樂陵市目前小棗節時間大體一致。
樂陵侯史高陵墓原為五里冢
在今樂陵城區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處為五里冢遺址所在。冢為台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台高2.3米,為一阜狀。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址西側和南面,已露出漢磚墓壁。經山東省社會科學院考古隊考察,石斧、石鐮等出土處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1956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宣布為樂陵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址文化分上下二層,下層為龍山文化遺址,有石斧、石鐮可佐證。但冢為漢墓,符合漢代侯陵特點。有四個理由可以推論其為樂陵侯史高墓。其一,址西側和南面的漢磚墓壁已露。其二,冢為東西方向,長度寬度符合漢代侯陵的走向、佔地特點。其三,從漢書中史高封侯及嗣承的年表可以看出,樂陵侯延嗣四代,直到王莽才終。列侯在封地安葬,是漢代的制度。在西漢有資格、有實力在樂陵修建侯墓,唯有史高子武陽侯史丹。史高父子二人,深得宣帝、成帝信任及重用。漢書載「丹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並為侍中諸曹,親近在左右。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餘人」。既有政治地位,也有經濟實力。其四,史高封樂陵侯謚曰安侯,民間以致傳為安樂王。
綜上論述,樂陵地名應始於史高封為樂陵侯之時,即西漢地節四年,五里冢遺址正名應為樂陵安侯陵,這也將為樂陵的旅遊增添一歷史古跡景點。

㈤ 山東德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德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西、北兩面與河北省交接。京杭大運河有140多公里流經境內,歷史上曾是主要的漕運通道。北依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南鄰省會濟南市,西接山西省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基地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處於華北、華東兩大經濟區連結帶和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區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交匯區內。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州地處黃河故道,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為「德州」。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州市擁有「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中央空調城」、「中國糧油食品城」、「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為「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產業基地」和「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中文名稱:德州市
外文名稱:Dezhou City
別名:中國太陽城、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德縣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山東省
下轄地區:1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2個經濟開發區、8個縣
政府駐地: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東路1566號
電話區號:0534(齊河縣部分地區使用0531)
郵政區碼:253000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北部、中國華東地區
面積:10356平方千米
人口:556.82萬(2010年六普)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德州話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減河濕地公園、中國太陽谷 蘇祿王墓
機場:--
火車站: 德州站 德州東站 平原站 禹城站 齊河站
車牌代碼:魯N
德州特產:德州扒雞、樂陵小棗
GDP總值:2460.59億元
市委書記:吳翠雲
市長:楊宜新

㈥ 山東省樂陵市的歷史

歷史記錄
樂陵歷史悠久,據五里冢和惠王冢遺址出土文物證明,早在4千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春秋、戰國時期,當齊燕交界處,秦為齊厭次地,西漢始建縣治。歷代隸屬屢更,縣治數遷,資料參差,多處不清。現據史書、歷史地圖集和舊志所載及地下出土文物,整理考證,列述如下: 帝嚳及堯、舜禹時期屬古兗州域。夏、商屬青州地界之麥丘邑。「樂陵地」(未置縣前,「樂陵地」,指今樂陵地域,下同)屬其域。西周屬幽州麥丘邑。「樂陵地」在其境之中部。東周屬齊國之麥丘邑。「樂陵地」當齊燕交界。秦為濟北郡地,屬厭次縣,「樂陵地」當其北境。西漢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置縣,為都尉治。清宣統《山東通志》載:「故城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今名魏王城。」址在今劉武官鄉大顧家村北。東漢初治同西漢。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置東陵郡,縣隨郡徙。清《續山東考古錄·武定府古跡》載:「樂陵故城在今樂陵西南三十里,其墟高丈余,周三里。」明《嘉靖武定州志》載:「樂陵郡,領縣三,日樂陵(帶郡)……」,「為侯邑,故城在今山東樂陵縣西南三十里。」據《水經》記載篤馬河,即「源於楊虛縣東,又北經平原縣東,又東北經安德縣故城南,又東經般縣城南,樂陵故城南,又東北經初鄉縣故城南,又東北經馬嶺城,又東經富平縣故稱北,分二水注於海」。按此,城當在今縣治西南奎台北一帶。三國改群為樂陵國,治厭次(今陽信縣邵城窪),縣屬之。治回「魏王城」。 1958年12月,商樂合縣定名商河縣,先後屬聊城專署、淄博專署。1960年1月,改名樂陵縣,1961年9月,商樂分縣,屬德州專署。1988年9月1日,撤銷樂陵縣,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樂陵市;1990年1月1日,商河縣的奎台鄉劃歸樂陵市管轄;1993年12月10日,撤銷樂陵市王寨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楊安鎮;撤銷樂陵市大徐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朱集鄉;1996年12月25日,撤銷樂陵市朱集鄉,設立朱集鎮(魯政函民字[1996]58號)批復;1999年,樂陵市轄5個鎮、20個鄉:城關鎮、黃夾鎮、孔鎮、楊安鎮、朱集鎮、郭家鄉、三間堂鄉、西段鄉、胡家鄉、楊家鄉、大孫鄉、茨頭堡鄉、楊盤鄉、丁塢鄉、張橋鄉、化樓鄉、張屯鄉、鄭店鄉、王集鄉、花園鄉、劉武官鄉、鐵營鄉、寨頭堡鄉、雙廟趙鄉、奎台鄉。 2000年6月15日,樂陵市撤銷城關鎮,以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市中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胡家鄉,以原胡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胡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胡家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雙廟趙鄉,以原雙廟趙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雲紅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雙廟趙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郭家鄉,以原郭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郭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郭家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三間堂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朱集鎮;撤銷楊家鄉、茨頭堡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黃夾鎮;撤銷丁塢鄉、楊盤鄉,合並設立丁塢鎮,丁塢鎮人民政府駐原丁塢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花園鄉、劉武官鄉,合並設立花園鎮,花園鎮人民政府駐原花園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鄭店鄉、王集鄉、奎台鄉,合並設立鄭店鎮,鄭店鎮人民政府駐原鄭店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化樓鄉、張屯鄉,合並設立化樓鎮,化樓鎮人民政府駐原化樓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張橋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孔鎮。 2000年,樂陵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總人口615833人,各鄉鎮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胡家街道 25668、雲紅街道 23083、郭家街道21496、楊安鎮 42593、朱集鎮 56981、 黃夾鎮 63051、丁塢鎮 35521、花園鎮 42050、鄭店鎮 59327、化樓鎮 37031、孔鎮 47130、西段鄉 25594、大孫鄉 21739、鐵營鄉 24700、寨頭堡鄉 2335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樂陵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2007年新增西城街道辦事處和東城街道辦事處,便於管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的人口和行政。現今,樂陵市下屬18個鄉鎮機構:轄6個街道、8個鎮、4個鄉。

㈦ 樂陵金絲小棗的歷史

1.山東樂陵小棗的栽培,始於春秋,興於魏晉,盛於明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2.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其中有「八月剝棗」的詩句。《戰國策》亦載縱橫家蘇秦游說六國時言「繞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於民」。北魏時期,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又記「青州有樂氏棗,肌豐核細,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明、清兩代是樂陵小棗發展盛期。明初,國家開始制訂發展林果的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曾頒發榜文:「發展棗、柿,豐年可以賣錢,歉年可當糧,由官吏督辦,違背者治罪」。
3.由於歷代帝王、官吏重視,加之勞動人民的辛勤栽培,樂陵小棗得到長足發展,至清代,樂陵已被稱為「斗地打石糧,一年頂三秋」的風水寶地。清代詩人吳泰龐在《同登樂陵城晚眺》中寫下六月鮮荷連水碧,千家小棗射雲紅」的佳句。民國初年,小棗生產繼續得到發展。1993年陳潞著《棗與棗子加工》一書載:「樂陵,棗樹面積39554畝,結果樹152600株,產干棗356000擔。」

㈧ 山東樂陵有哪些古老的傳說

樂陵一名的來歷,據說是安樂公劉禪死後葬於此,即城南五里冢遺址。另外流傳較廣的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事跡,她普度眾生,慈悲為懷,深得百姓愛戴。

㈨ 史這個姓距離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還有它的由來

史姓
來源有五:

1、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倉頡。倉頡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倉頡為史官,人稱史皇氏,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稱史氏 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

2、出自周太史佚之後。歷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為氏。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當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

3、隋唐時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國支系有史國,居史城,為"昭武諸國"之一,史國有人來中原居住,遂以國名為氏。

4、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歸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還混化了他族血統。如唐有史思明,本寧夷州突厥種。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為姓,先秦列國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氏就相當廣泛地分布於全國各地。

西漢時有魯國人史恭,其孫史丹自魯(今山東曲阜)徙居杜陵(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史丹曾孫史崇,東漢初舉家遷至溧陽(今江蘇高淳縣固城鎮)。史丹裔孫東漢史苞的後代,於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時遷至河西健康(今甘肅高台縣)。史丹後代又有一支遷至高密(今屬山東),還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陝西西安)。此外,西漢末有沛國人(今江蘇沛縣)史岑,又有史立因罪遷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東漢時,史通平遷居青神縣(今屬四川)。

今河南開封、洛陽、民權皆有史氏;唐五代時,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還分布於今湖北、安徽、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後,史氏有遷往海外者,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郡望堂號

堂號: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抗清。當揚州城危的時候,史可法給老母個妻子寫了遺書,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命副將史德威做他的兒子。並且交待說:"我死後,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邊。"城破以後,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殺他。德威哭著不肯殺,結果被清兵俘虜。被俘後,清人勸他投降,他堅決不屈,壯烈殉國。

郡望:

健康郡:十六國前涼置郡,治所在今甘肅高台西南。北朝魏廢。

宣城郡: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國,治所在高密。西晉復置國,南朝宋改為郡,治所在桑犢城(今山東濰坊市東)。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內右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

史姓家譜

全國:史氏譜錄合編八卷

江蘇:史氏吳中派族譜不分卷、吳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遷淮史宗譜不分卷、古豐史氏長房族譜三卷、常州史氏族譜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餘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譜九卷、餘姚史氏宗譜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東錢堰史氏宗譜八卷、澄江史氏支譜十卷、鄞東韓嶺史氏宗譜二卷、鄞東上水橫街史氏支譜十五卷首一卷

山東:史氏家譜不分卷、樂陵史氏家譜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譜六卷、史黃氏宗譜十卷

湖南:史氏宗譜九卷、史氏續修族譜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譜十卷

歷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將。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史 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後人稱為"屍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

閱讀全文

與樂陵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