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年的高考狀元,沒有一個成為傑出人才的,為什麼
這是高考以成績做指揮棒的結果。
2. 為什麼那些狀元都沒什麼成就呀
不會,在大學中,狀元和其他優秀學生接受相同的教育
3. 為什麼古代狀元很少有大成就 歷史上有哪些青史有名的少年天才
誰說古代狀元很少有大成就了,,,人能當狀元就是個大公務員了。
著名的狀元王維,柳公權,文天祥,張謇。
准確來說狀元大部分都有各自的大成就,只是大部分不為人所知,只是在學者中著名。與其說狀元無用,不如說某些人無知。
4. 科舉制興盛一千多年,為何留名青史的狀元卻不多
科舉制的考試內容多是文學典籍,例如“四書五經”等。此外,即便是在考試中會安排一些時政題,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科舉考試考察的是寫詩作賦的能力,並不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用現在的話來說,考上狀元的人都是會寫文章的人,但想要青史留名的話光會寫文章是不行的。
根據歷史記載可知,張居正、文天祥、柳公權、郭子儀、王維等人不僅是狀元,而且在歷史上留下了“印記”。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人不僅在科舉考試里出類拔萃,還在文學、書法、軍事上有出眾的才能,所以才會青史留名。
5. 起點高的古代狀元,為何在官場還沒有進士們升遷得快
起點高的古代狀元,為何在官場還沒有進士們升遷得快?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對古代科考最形象的比喻,也道出了古代讀書人的辛酸。然而,狀元和進士同時進入,結局卻有點打臉,你知道為什麼嗎?科考是隋煬帝楊廣開創的一種為朝廷選拔優秀人才的方法,打破了「舉薦為官」這一豪門把持的規則,給了平民學子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讓他們能擺脫身份,入朝為官。而科考取士,能考進前三甲通過殿試的士子,就能獲得「進士及第」的出身,其中的第一名則是「狀元」,這是科考屆最高的榮譽,代表了無盡的榮耀。然而我們翻看歷史,會發現代表著讀書人最高榮譽的狀元,往往都是「風光一時」而已,很快就泯然眾生,少有嶄露頭角者。相反的,進士們卻大多都能平步青雲,出人頭地,當上大官。這其實是有講究的。

而其他進士們則不同,他們沒那麼高的起點,一般在殿試後都被會下放到地方,或者充實到各部去,給他們個小官,讓他們從基層做起。而在地方任職,講究的是實干,
而且一般地方的士紳也會很快成為支持你的「背景」,達成合作關系,畢竟士紳們也是要給朝廷面子的。地方官一般又都有實權,不像狀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有名聲而無實權,想做什麼都不行。士紳們也很喜歡跟這些新來的進士們搞好關系,給他們投資,以圖後報,這也是士紳集團們屹立不倒的不二法門。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進士們稍有些能力,配合當地士紳,很容易就能在地方上作出政績,陞官也是自然快。而投資了進士的士紳們, 也樂於看到他們快速陞官,好成為他們的夥伴。就這樣,外派的進士們反而會在仕途上平步青雲,當上大官。
6. 中國歷史狀元都很有成就嗎
近日,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狀元」一詞開始在各路媒體上頻繁地出現。在此,特對古代狀元的有關情況作些介紹。
古代狀元知多少
我國古代科舉究竟產生了多少狀元呢?據史籍記載,有唐一代,共有狀元139人;五
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周沿用唐制,計有狀元11人;宋代有狀元118人;元代的蒙、漢狀元共計32人;明朝有狀元89人;清代至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制度,共產生狀元114人。總計由唐初至清末,共有狀元503人。
另外,遼金時期以榜首進士為狀元,計有33人。張獻忠的大順政權有狀元1人,太平天國的狀元有14人。這樣合計算來,我國歷史上的狀元(不含武狀元和女狀元)共有551人。
第一個和最末一個狀元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我國歷史上最末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科狀元劉春霖。
關於劉春霖,他的狀元其實是易名得來的。清朝末期,慈禧聽政,盡做荒唐事。當時,內外交困的慈禧迎來50大壽,想從科舉中得到一點吉兆。她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見字跡雋永,文辭暢利,不由竊喜。但她一看落款是朱汝珍,卻又怒從心生:「珍」字使她想起了珍妃,珍妃支持光緒改良,所以慈禧一見「珍」字就惱。於是,名列第一的朱汝珍被棄後,名列第二的劉春霖被慈禧易名為新科狀元。
歷史上惟一的女狀元
我國歷史上才女很多,但從唐代開始實行科舉到清末廢止科舉,歷代封建王朝點出的狀元中並沒有一名女子。我國惟一的一名女狀元產生於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提倡男女平等,自起事以來就建有女官統領的女營。定都天京後,為了選取有才乾的女子參加行政工作,曾在太平天國癸丑三年(1853年)專門舉行過女子科舉考試,取傅善祥為第一。傅善祥是金陵人,時年20歲,很有才華。
傅善祥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一名女狀元。
歷代狀元之最
古代狀元皆人傑,在歷代狀元中——
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歌藝術被贊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崇為「南宋繪畫之祖」,古代文人作畫也自他而始。
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風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歷史上把他和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合稱為「楷書四大家」。
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後漢乾佑二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編撰了《唐會要》一百卷,及《五代會要》三十卷。這兩套書不僅史料豐富,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效仿。
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並和朱熹就義和利的關系等問題進行過多次辯論。他的學說自成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始人。
最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佑四年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植物學成就最高的是清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狀元吳其浚。他一生歷任多省巡撫,所至注意各地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並依耳聞目睹,以及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的文獻,寫成了我國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二部植物學專著《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和《植物名實圖考》。
對中國近代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丙辰科狀元翁同龢。他一生兩為帝師,在中日甲午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的變法主張,並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的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然也
資料
中國古代狀元錄(全)(轉帖)
http://bbs.uggd.com/viewthread.php?tid=33329
7. 中國歷史 狀元都有 成就嗎
新科狀元本應是會試第一名,卻往往取決於皇帝的好惡。清代龍如言未第前,在某都統家裡坐館。這年,仁宗皇帝做壽,某都統叫他代作祝詞。但龍胸無點墨,寫不出詩詞,只得抄錄乾隆、康熙兩人的御詩應付。仁宗閱後,大為贊賞說:「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讀先皇詩。今此人熟讀如此,可見其愛君之誠。」便賜為舉人,叫其參加會試,結果名落孫山,仁宗對主考官大發脾氣。主考官向近侍太監探聽,得知原由。於是,等到次科會試時,主考官選龍如言為狀元。仁宗大喜:「朕所賞,果不謬也。」
中不中狀元,還要靠巧遇。劉可毅參加會試第二場考詩藝時,題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劉可毅在答案中有「策馬三韓,雪花霏霏」之句。因有個叫張謇的曾經到過韓國,所以主考官認為這答案定是張謇所寫,便點為狀元。後來,主考官將密封拆開,看到的姓名卻是劉可毅,再想改變已經來不及了。
明代邢寬則是因為名字被成祖皇帝看中而點為狀元的。永樂二十一年秋試,主考官呈上的錄取名單狀元是孫日恭。成祖御覽時眉頭緊鎖:「日恭乃暴也,這怎麼行呢?」提筆就刪掉了他的名字。成祖繼續看下去,見有一個叫邢寬的人,眉頭頓時舒展開來:「邢寬,不就是刑寬嗎?與暴正好相反,好!」於是欽點邢寬為狀元。
明代還有一個「尿來狀元」,更是怪聞。明天啟年間,有個叫汪本的書童,不識幾個字。這年秋試,他服侍公子進京應試。公子入場後,他出來遊玩,無意中走入名宦魏忠賢家的後花園。玩了一會兒,小便急了,便在假山後尿尿,被差役發現抓住,報告了魏忠賢。酒後的魏忠賢硬著舌頭說:「是個考生,拉出去處……處斬算了。」差役卻誤聽為「取了算了」,便拿了魏忠賢的名帖,把汪本送進考場。主考官懾於魏忠賢的威勢,又聽門官說:「魏大人說,將來人取了算了!」便派人代筆,做了一篇文章,得了第一名。
8. 為什麼古代的這么多狀元沒有哪個出名的,反而是一些進士秀才出名了。
狀元最有名的是文天祥。
你說的這個現象原因在於:狀元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才一千多名,而進士則數十萬,秀才則上億,是凡讀過書的,參考鄉一級考試的都算是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