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城關小學的介紹
彭澤縣城關完小座落在彭澤縣龍城鎮東風路,是一所擁有百年歷史、歷經滄桑變化的學校,她的前身系1903年清政府舉辦的高等小學堂,1913年改為「彭澤縣高等小學校」,1945年又改為「彭澤縣雙峰鎮中心小學」,解放後,定名為彭澤縣城關完全小學。
Ⅱ 貴州省赫章縣城關鎮第一小學 建立於哪一年建立的初期的背景
赫章縣城關鎮第一小學本著制度與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憑借美麗的校園環境,舒適的住宿條件和優秀的師資力量已成為每年畢節評價很好的學校之一。
哪一年建立的初期的背景如何可以致電該校行政科會有滿意答復。祝你好運。
Ⅲ 城關鎮的發展歷史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縣儲元升續修縣志,記載鎮況。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5月3日,數十萬只青蛙沿城而上,一天方止。
清道光十年(1830年)閏4月24日地震,城區內房屋搖動。繼續至8月方止。是年6月14日,城內建漆陽書院。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入境,和皖北捻軍張洛行部會師於東明。清同治二年(1863年),縣城為黃河所陷。河水西去,城水始涸。6月,飛蝗過境,遺蝻遍野,村民挖溝滅蝗。清光緒十年(1884年),縣城重建文廟(原文廟同治二年被洪水淹沒),有大成殿、欞星門、石坊各一座。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3月19日起,暴風3日。1915年,縣城有了第一家照相館--瑞生照相館。1927年, 冀魯豫邊紅槍會首領,王老五聚眾萬餘人,繳獲過境奉軍各種武器5000餘支(件),戰馬100匹。1934年2、3月間,縣立高級小學建立中共支部,郭儀安任支部書記。1934年4月, 共產黨員盛國昌、程倫卿和進步人士李宜亭、穆允治、楊履謙等聯名發起教育反貪污運動。1937年8月1日4時35分45秒, 東明境內發生7級強烈地震,縣城烈度7度,宏觀震中在菏澤城西解元集、 穆李一帶,烈度達9度。境內房屋倒毀,有人、畜死亡。14小時後又發生6.75級地震。1937年10月,中共東明縣工作委員會成立。1939年7月初,東明縣城被日本侵略軍占據。1939年11月11日,丁樹本的獨立團被日本侵略軍包圍在五里鋪村,雙方激戰至天黑,丁部撤退,日本侵略軍攻入村內,燒毀民房328間,打死村民10人。1942年9月7日,八路軍教七旅十九團、二十團奔襲駐在東明楊庄、岳高寨、馬寨、崔寨的頑雜軍郝子端部,生擒司令郝子端及其官兵1800餘人,並在此建立中共南華縣委和南華縣抗日民主政府。東垣縣將四區劃歸南華縣,南華在此建立了永華區 (縣城東北一帶)。1946年5月19日, 楊勇率七縱包圍東明縣城。國民黨城防司令杜淑率部逃跑,被七縱騎兵團追至黃河灘,大部被殲,杜淑率少數隨從逃至安陽。1946年10月6日, 東明、東垣、南華三縣縣大隊、區隊等地方武裝襲入東明縣城西關,俘國民黨還鄉團200餘人。1948年6月16日, 冀魯豫軍區五分區部隊渡至黃河南岸,國民黨二四二團和地方頑雜不戰而逃,東明縣城解放。中共東明縣委、縣政府機關進城。
1949年6月,城內建衛生院,設同科門診和換葯室各一處。配備工作員6人。1951年3月,在縣城西北雙井村創建第一所東明縣初級中學,學生兩班110人,教師15人。縣糧食局、公共汽車站、新華書店相繼建立。1953年, 該鎮代河溝村成立木業組。1955年遷到城關,稱木製社,職工190人,年產值4.3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26元。1958年8月,縣教育局在縣城東關建立東明縣立師范學校,學制3年。時年8月,縣農業局在該鎮戴河溝農場建立東明縣農業技術學校,學制3年。時年10月,城關公社籌建中葯制葯廠,11月投產,生產水制葯丸。
1959年增加密制丸葯與散劑生產。1963年,城關中葯制葯廠下馬。1959年冬,副社長霍文美代表城關人民公社出席全國水利先進單位表彰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獲金邊獎匾一塊。1960年, 中央在鄭州召開農業工作會議,當時公社黨委書記李廣學等4人參加,受到國家主席劉少奇等領導人的接見。1972年至1976年,城關公社雷庄村發揚大寨精神,改變生產條件,治澇治鹼,種植水稻,被群眾譽名為「二大寨」。濟南軍區司令員、省委主要負責人楊得志親臨視察。當時的支部書記王文學,多次被外地聘請作經驗巡迴報告。1978年9月25日,西德神學院博士張廷弼(縣城西門里人) 歸里探親,受到熱情接待。1982年1月15日,恢復城關鎮。1987年4月11日,縣城區3378名無地和少地農民轉為城鎮戶口。
1987年城關鎮籌建東明縣第二造紙廠。
1991年,生產高強瓦楞原紙,榮獲烏蘭巴托國際紙業博覽會金獎。1997年,投資1350萬元,引進全省寬幅最大2640高強瓦楞原紙生產線。
1999年,生產經營出現困難,整體出售給濟南徐衛兄弟三人。1990年縣在該鎮北半部搞萬畝噸糧田開發和玉米高產開發,均獲得成功。經地區驗收達到標准,並受到表彰和獎勵。1991年, 城關鎮籌建青東食品廠,上馬兩條方便麵生產線,
1993年上交稅金達27.4萬元,由於經營不善,
1997年瀕臨破產,1998年出售給東明石化集團。
1995年,該鎮在沈庄、江庄以東搞糧、棉間作套種重點試驗區,取得成功經驗,在全縣推廣。時年,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大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短期內全鎮建蔬菜大棚3000多個。受到地、縣多次表揚。省委紀委書記譚福德親臨北王黎村視察大棚蔬菜,並有很多外地參觀團來鎮參觀學習。1996年,省水利廳撥專款,在東吳庄村搞節水灌溉試點,獲得成功。1997年, 城關鎮投資68萬元,租賃土地8公頃,創建全市第一家鄉鎮級科技示範園。1998年,城關鎮建築集團公司合並給東明縣二建集團。2000年,城關鎮引進東明縣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東明旭日食品有限公司,該項目投資達150萬美元,上馬萬噸脫水菜項目。時年,城關鎮動員東三里村群眾投資3100萬元,成功開發了黃河路商業一條街。
Ⅳ 城關小學一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有五個班每個班平均有35人全校有多少人
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6×5×35
=30×35
=1050人
答:全校有1050人。
Ⅳ 北門小學的歷史沿革
該校於1958年動工建造第一幢8個教室的教學樓,1960年9月1日正式招生辦學,學校先後三易校名。學校辦學之初稱為「開化縣城關區中心小學北門城小」,1969年6月更名為「城關鎮工農五七小學」,1979年9月更名為「開化縣城關鎮北門小學」,2009年8月更名「開化縣北門小學」,至今有49年的歷史。學校佔地面積8906平方米,建築面積3099平方米,現有27個教學班,近1660名學生,65名教職員工,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名,小教高級教師42名,一級教師14名。在職教師的學歷合格率100%,62人獲大專以上學歷,
Ⅵ 浣江小學創於幾幾年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16年的縣立女子完全小學。民國15年改名縣立女子高等小學校,民國17年遷到大成殿(孔廟),改名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同時招收男生。1949年秋,易名諸暨縣立小學.1953年,改稱城關鎮中心小學。1956年遷到南門余家台門,附設幼兒班單獨設園,校部仍只設小學高年級。1959年,各分部分別單獨設攤,本部招收初小班,為完全小學。1968年下放城關鎮紅衛大隊管理,改名為城關鎮「五七」學校。1970年附設初中班。翌年,改名為城關鎮 五七中學,小學班級學生並入城關鎮紅衛路小學(今萬壽街小學)。1978年,改體育場路東方紅小學為城關鎮中心小學,由縣、鎮兩級領導管理。時附10個班、600餘名學生,16名教職工。1984年、1985年分批遷入新址,佔地16畝,24個班級。1992年改名為城關鎮第一中心小學。1998年,時有38個教學班,2156名學生,86名教職員工。2000年,與城北小學合並。2002年改名為暨陽街道浣江小學。2004年,學校共設51個班級,122名教師,2638名學生;城北小學因薄弱學校改造,更名為諸暨市國有民營城北小學,開展小班化教學,設一、二年級各3個小班。
Ⅶ 城關小學一共有多少個學生
城關小學一共有560個學生。
Ⅷ 歙縣城關小學怎麼樣
簡介:歙縣城關小學始創於1905年,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歙縣老城區中心位置,是歙縣規模最大的單設小學、小學教育窗口學校。燦爛的徽州文化,豐厚的人文積淀,百年的拼搏進取,加上歷年來各級黨政領導的持續關心和支持,使她成為陶行知故里的一顆璀璨明珠。
注冊資本:826萬人民幣
Ⅸ 07年浙江省洞頭縣城關二小小學畢業班期末成績表
呃。07屆是我們這一屆的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