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有多少年清朝呢
明朝276年,清朝276年。
1、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 ,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2、清朝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末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1)明朝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一、明朝歷史大事介紹
1、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准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2、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
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
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
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
於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於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二、清朝歷史大事介紹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
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❷ 明朝到現在有多少年歷史了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1368年成立,現2018年,距今2018-1368=650年。
(2)明朝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 ,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 ,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還曾收復安南。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 ,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
❸ 明朝至今有多少年歷史
明朝至今四五百年,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 ,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 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3)明朝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襲自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的「大小明王」之號,又稱皇明, 史稱明朝、明代,清朝時稱之為前明。
大明國號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與宗教有關,吳晗等人認為,大明國號的源頭是明教,此說後來被金庸等作家採用,而胡阿祥等認為此國號出自白蓮教,而源頭則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國號以示正統地位,也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稱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後,南方各地先後擁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國號,別稱南明或後明,清人稱之為偽明,奉大明正朔的鄭芝龍在東南沿海建立了明鄭勢力,後其子鄭成功及其孫鄭經在台灣建立的政權又稱為明鄭時期。
❹ 明朝有多少年歷史
自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明朝一共統治了276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斗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4)明朝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明代社會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商業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地位的提高。明中葉以後,國家對商稅的徵收,已成為財政收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來源。
僅以鈔關為例, 1502年全國鈔關收入摺合白銀約八萬兩,在當年太倉收入中約佔百分之三左右;1597年達四十萬七千五百兩,約占太倉庫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見明朝商稅在國家財政中的比重與日俱增。
人數眾多的富商巨賈們憑著資本的雄厚,往往開有幾個或幾十個店鋪。當時全國各重要城市幾乎到處都有徽商的店鋪,如運河沿岸的城市臨清,徽商占從事工商業人數的9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❺ 明朝總共統治多少年
明朝總共統治276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定都於南京。1421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南京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1449年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個政權,史稱南明。清兵入關後,陸續擊敗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明朝的政治制度:
1380年,朱元璋廢丞相,罷中書省,親理政務,但是力不從心,故設立四輔官來輔佐政事。但這項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廢。
十一月,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設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品秩皆為正五品。朱棣登基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由此成立內閣。
內閣只為皇帝的顧問,奏章的批答為皇帝的專責。內閣大學士一職多以碩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擔任,只照皇帝意旨寫出,稱「傳旨當筆」。
明仁宗增置謹身殿大學士。宣宗時期,由於楊溥、楊士奇、楊榮等三楊入閣,宣宗批准內閣在奏章上以條旨陳述己見,稱為「票擬」制度。明初,內閣無實權。
之後內閣地位逐漸升高,許可權逐漸增大,到明世宗時,內閣終躍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後,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內閣成了中央最高的的決策機構。
❻ 明朝有多少年歷史
276年歷史。(1368年 ―1644年)
自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明朝一共統治了276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44年,明思宗自縊於北京煤山,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結束。隨後,清朝軍隊擊敗大順軍並入主中原。之後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稱南明,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亡。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明鄭時期結束。
明朝建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立馬氏為皇後,朱標為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設官分職,封賞文武百官,開始了明王朝三百年的統治。
後又派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北伐殘元。從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軍與元軍在中原和西北廣大區域內進行的戰略決戰。
洪武元年,北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順帝見大勢已去,由居庸關逃往上都開平(內蒙古多倫西北)。元大都的陷落,標志著元朝統治的結束,但並不意味著明朝的統一。
元王朝在各地的殘存力量和元末起義中建立起來的諸多割據政權,都在威脅著明朝的統治。為此,明太祖稱帝後,在進行改革和建設的同時,秣馬厲兵,南征北戰,經過20年之久,於1388年最終實現統一大業。
❼ 明朝歷時多少年
明朝國祚共276年。
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明朝共16位皇帝,分別是: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
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王朝,優點很多,缺點也很多。
它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工商手工業極其發達。
明代當代的手工藝製品,比古董還要貴。
同時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誕生市民文化的朝代。
農民第一次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大量湧入城市中務工。
在明代出版業也極其發達,看小說成為了風靡一時的活動。
四大名著(三國,水滸,西遊)里有三部誕生在明朝。
甚至一度引發了盜版的熱潮。
明代的建築和傢具特點鮮明,在現代傢具設計中具有極強的地位。
因為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葉至晚明,奢靡之風盛行。
女裝大佬應運而生。
同時明代雖然是一個封建專制王朝,但視野並不封閉。
利瑪竇因翻譯幾何原本,死後被賜予厚葬。
還是那個萬年死宅(二十年不上朝)萬曆皇帝下的旨。
但明代缺點也一樣多。
朝堂上黨同伐異,一度引發了「明亡於黨爭」的議論。
再有就是宦官專權,特務橫行。
經濟制度嚴重落後。
總之種種!
明代是一個充滿矛盾,有血有肉的朝代。
❽ 明朝歷史多久
明朝歷史一共有 315(公元1368年~1683年),因為----
宋朝既然能以最後一個抵抗武裝力量在公元1279年覆滅為朝代結束點,
那麼同樣的明朝也自然可以能以最後一個抵抗武裝力量在公元1683年的台灣為結束點。
記住台灣的鄭成功建立的政權大名仍然是——明,就如同崖山海戰船上跳海的小皇帝代表的是——宋一樣!
❾ 明朝多少年歷史
明朝276年歷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斗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明朝貨幣政策
明朝實行中央集中的貨幣政策,貨幣鑄造、印製、發行、流通、管理均聽命朝廷,力求貨幣穩定,作為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太祖定都金陵,仿元鈔法,以寶鈔為主幣,在全國推行。
因其鈔法措施不當,事與願違,只行了幾代就銷聲匿跡。多次禁民間用銀錠,但時禁時放,後來只好由官府帶頭將銀作貨幣。
中葉前,寶鈔已不用,形成銀錠、銅錢並行幣制,直到明亡。由於明朝政局和內外關系總處於緊張狀態,國內無法安定,其貨幣制度也未穩定過,最後天啟崇禎兩代內外交困,惡錢泛濫成災,引起惡性通貨膨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