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挖掘歷史街區的文旅資源

如何挖掘歷史街區的文旅資源

發布時間:2022-09-03 15:17:14

Ⅰ 如何加強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以上內容摘自《搜狐公眾平台》

Ⅱ 如何打造文旅小鎮

文旅特色小鎮是以文化旅遊融合為依託,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煉為核心,以創意和再生設計為手段,對屬地特色自然、人文、產業等關聯性資源進行一體化深度整合後,以系統化的特色文化標識為指向而構建的文化、生態、生活、產業有機融合的生態型空間體系。
文旅小鎮的文化基因或者說是文化靈魂是市井文化,由此,作為小鎮,自帶市井文化的原住居民是文旅小鎮鮮活的文化載體。旅遊者是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由此才足以長久地支撐一個文旅小鎮的存在與發展。

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娛樂方式,把遊客留下來。這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夜晚消費;另一方面是淡旺季的業態分布。因此,可在分析文旅小鎮區位、資源、布局的情況下,引入夜間消費項目,如演藝、遊船、走秀、燈光秀(中藝光影秀設計製作)等內容,或是特色民俗內容,增加景區吸引力。此外,文化館、藝術館、養生館、電影院、音樂劇院、酒吧等娛樂項目,以及小鎮音樂節、國際魔術節、書畫藝術節、饕餮美食節等活動項目也能為文旅小鎮建設導流,提高小鎮業態經營收入。

Ⅲ 如何保護和發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保護措施
第二十一條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應當整體保護,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第二十二條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保護規劃,控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人口數量,改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
第二十三條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從事建設活動,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要求,不得損害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得對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構成破壞性影響。
第二十四條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
(一)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活動;
(二)佔用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三)修建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
(四)在歷史建築上刻劃、塗污。
第二十五條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應當保護其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制訂保護方案,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一)改變園林綠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狀態的活動;
(二)在核心保護范圍內進行影視攝制、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
(三)其他影響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或者歷史建築的活動。
第二十六條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新建建築物、構築物,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確定的建設控制要求。
第二十七條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區分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實行分類保護。
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歷史建築,應當保持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
第二十八條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但是,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除外。
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徵求同級文物主管部門的意見。
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九條審批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建設活動,審批機關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將審批事項予以公示,徵求公眾意見,告知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公示時間不得少於20日。
利害關系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公示期間提出,審批機關應當在公示期滿後及時舉行聽證。
第三十條城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的主要出入口設置標志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塗改或者損毀標志牌。
第三十一條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的消防設施、消防通道,應當按照有關的消防技術標准和規范設置。確因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保護需要,無法按照標准和規范設置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會同同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制訂相應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第三十二條城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對歷史建築設置保護標志,建立歷史建築檔案。
歷史建築檔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築藝術特徵、歷史特徵、建設年代及稀有程度;
(二)建築的有關技術資料;
(三)建築的使用現狀和權屬變化情況;
(四)建築的修繕、裝飾裝修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紙、圖片、影像等資料;
(五)建築的測繪信息記錄和相關資料。
第三十三條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應當按照保護規劃的要求,負責歷史建築的維護和修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從保護資金中對歷史建築的維護和修繕給予補助。
歷史建築有損毀危險,所有權人不具備維護和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進行保護。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築。
第三十四條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歷史建築;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
對歷史建築實施原址保護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確定保護措施,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
因公共利益需要進行建設活動,對歷史建築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
本條規定的歷史建築原址保護、遷移、拆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列入建設工程預算。
第三十五條對歷史建築進行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築的結構或者使用性質的,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六條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涉及文物保護的,應當執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或者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組織編制保護規劃的;
(二)未按照法定程序組織編制保護規劃的;
(三)擅自修改保護規劃的;
(四)未將批準的保護規劃予以公布的。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未按照保護規劃的要求或者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規定的審批職責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城市、縣人民政府因保護不力,導致已批准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被列入瀕危名單的,由上級人民政府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單位並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開山、採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
(二)佔用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等的;
(三)修建生產、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的。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歷史建築上刻劃、塗污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50元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文物主管部門批准,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單位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改變園林綠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狀態的;
(二)進行影視攝制、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的;
(三)拆除歷史建築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
(四)對歷史建築進行外部修繕裝飾、添加設施以及改變歷史建築的結構或者使用性質的;
(五)其他影響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或者歷史建築的。
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經批准進行上述活動,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對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或者歷史建築構成破壞性影響的,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築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不恢復原狀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代為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單位並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設置、移動、塗改或者損毀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標志牌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中的文物造成損毀的,依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國內外歷史街區開發現狀經驗是什麼呢有沒有人知道呢,急求!急求!

2000年是歐洲的聖年,也是旅遊觀光的旺季。為了迎接世界各地旅遊者的到來,許多城市都完成一些大型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舊建築物和產業建築改建而成。如義大利古城博洛尼亞的大型建設項目中,舊有由證券交易大樓改建成圖書館和多媒體信息中心;由煙草工廠改建成文化交流中心和演出中心等舊建築再利用形式。
在古都羅馬,近年完成的項目中,有利用舊火車發電廠改建的文化中心,有將古羅馬時期屠宰場改建而成的戰士和出版發行中心,有將舊啤酒廠改建的現代藝術畫廊等等。
內容來源:綠維創景

Ⅳ 如何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一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領導和管理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借鑒國際上對歷史街區保護的經驗,提出了中國也應該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街區,並提出了蘇州平江歷史街區完全有條件率先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依據,並對平江歷史街區的保護,尤其是利用,即可持續利用的保護提出了建議,即把平江歷史街區,保護和利用成為蘇州文化遺產(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的集中展示街區。

Ⅵ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Ⅶ 關於蘇州歷史文化,風貌狀況調查的提綱

第一章:總 則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為指導,通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的實地調查,在詳細考察街區的歷史變遷,綜合分析街區區個性特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制定。
保護與整治規劃的目的在於指導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工作全面展開,統籌安排歷史街區內的各項建設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保持歷史街區的社會經濟活力,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特色文化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本規劃受長沙市人民政府委託,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編制任務。

1.規劃依據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2年)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
1.4 《湖南省文物保護條例》
1.5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1994)14號令
1.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建設部、國家文物局(1994)533號文
1.7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9號)
1.8 《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
1.9 《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送審稿)(2004年)
1.10《長沙市中心區E片控制性詳細規劃》
1.11長沙市規劃管理局《長沙市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設計要點》(長規函〔2004〕65號)
1.12長沙市文化局《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點》

2.規劃范圍
2.1 本次規劃的范圍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衛國街,東到三泰街、三興街,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2.57公頃。
2.2 其中重點規劃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家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的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為5.07公頃。

3.規劃原則
在全面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的前提下,發揮歷史街區的潛在優勢,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綜合發展旅遊事業,發展城市經濟,徹底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準。
通過本次規劃,促進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和協調發展,統籌安排各項開發建設項目,為改造更新提供技術指導。
3.1 文化內涵導向原則
充分挖掘太平街歷史街區和長沙的傳統民俗文化,建立民間文化保護機構,全面提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化吸引力。
3.2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護
對傳統建築的修復以及新建建築的設計,應建立在對本地建築文化嚴謹調查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真實而的獨特魅力。
3.3 保護與發展互動原則
在對歷史街區的物質性遺產保護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並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的挖掘,對傳統建築進行積極有效的保護性利用,在一定程度發掘歷史遺產的社會經濟價值。
4.規劃目標
4.1 規劃確定太平街歷史街區是以生活居住、旅遊觀光、商業服務、文化經營為主要職能,集中體現長沙民國傳統人文風貌的歷史文化街區。
4.2 本次規劃主要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國的民居風貌,長沙市街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三大文化特徵:
屈賈文化紀念地:主要通過對賈誼故宅保護與賈誼祠園林的恢復建設,以及相關文化設施如太傅書院等的建設,展現楚辭漢賦博大精深及屈原、賈誼、陶侃三人事跡中的人文魅力。
商業民俗傳承地:通過保護太平街、西牌樓的傳統商業建築,恢復若干老字型大小,以及對金線街兩邊長沙民俗作坊的開發展示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商業民俗的文化內涵。
辛亥革命策源地: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中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文物古跡,挖掘其在長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義,建立建設小型的博物館。
5.規劃內容
5.1 本次規劃的內容包括保護與整治兩大部分。
5.2 保護規劃主要包括:分級保護的范圍劃定與保護要求,歷史街區的風貌景觀保護,歷史街區建築高度控制、各級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宅院的保護、土地利用與道路交通調整規劃等。
5.3 整治規劃主要包括:保護與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點地段詳細設計等。
6.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由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組成。歸納如下表,需要針對各自的特點進行相應的保護。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要素構成表

人工環境 街巷格局 主要街道成魚骨狀,街巷普遍較窄,保持民國初年格局。
文保單位 賈誼故居、「四正社」舊址、魯班廟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孚嘉巷42號、乾益升糧棧
歷史建築 老通義油漆號、楊福和豆豉鞭炮庄、利生鹽號、楊隆泰釘子鋪、洞庭春茶館等
特色構築 金線街麻石路面、常懷井
景觀大樹 散布在各條街巷上的胸徑超過20厘米的大樹

人文環境 節慶習俗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過小年、除夕、春龍節、花朝節、觀音菩薩誕辰、上巳節、龍王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灶王節、老郎神壽誕
革命事跡 兩湖暴動、長沙起義
地方特產 湘綉、湘菜、湘蓮、湘粉、菊花石雕、瀏陽豆豉、菌油、棕編、白沙液酒、銅官陶瓷、瀏陽夏布、瀏陽紙傘、瀏陽花炮、紅繼木
歷史人物 屈原、賈誼、陶侃、焦達峰
奇聞掌故 呂洞賓與金線街、陶侃射蟒
7.保護框架的空間構成
根據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價值及其環境要素構成,可以將太平街的空間框架劃分為「五街三片一點」,即以五條特色街道串起來的三片傳統居住街坊(見保護框架規劃圖)。
「五街」是指:
太平街傳統商業街、金線街傳統風貌街、西牌樓傳統餐飲街、馬家巷和孚嘉巷傳統居住巷。
「三片」是指:
馬家巷孚嘉巷傳統居住街坊:以馬家巷、孚嘉巷為中心,東面到太平街,西面到衛國街,南到金線街的以傳統居住風貌為主要特色的地塊。
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北,三泰街以西。
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南,西興街以西。
「一點」是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第三章:保護等級與范圍
8.歷史街區分級保護
根據現狀特徵以及國家對歷史街區保護的相關規定,在本次規劃中,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范圍劃分為二個層次:歷史文化風貌區(包括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

8.1歷史文化風貌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根據保護對象性質和措施的不同分為兩部分: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8.1.1 保護范圍
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是指從沿太平街(北起長沙食品城,南至金線街口)、馬家巷(東起太平街,西至衛國街)、孚嘉巷(東起太平街,西至長沙港務招待所)、西牌樓(西起太平街,東至三泰街)、太傅里兩側傳統民居集中的區域。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面積為5.07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包括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起衛國街,東達三泰街、三興街的整個太平街歷史街區,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12.57公頃。
8.1.2 保護要求
對於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要求確保此范圍以內的建築物、街巷及環境不受破壞,如需改動必須嚴格按照保護規劃執行並經過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審定批准。各種修建需在城鎮建設部門及文管會等有關部門嚴格監督下進行,其建設活動應以維修、整理、修復及內部更新為主。其建設內容應服從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要求,其外觀造型、體量、色彩、高度都應與保護對象相適應,較大的建築活動和環境變化應由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會通過方可執行。
1) 古街市應保持原有的空間尺度,地面鋪裝應逐漸恢復傳統特色,採用麻石條鋪砌;原有電線桿、有線電視天線等有礙觀瞻之物應逐步轉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廁、標牌、廣告、招牌、路燈等)應有地方傳統特色,不宜採用現代城市做法。
2) 街巷兩側建築功能應以傳統民居和傳統商業建築為主,鼓勵發展傳統商鋪茶肆和產商結合的手工作坊,建築的門、窗、牆體、屋頂等形式應符合風貌要求,色彩控制為黑、白、灰及黃褐色、原木色。
3) 傳統民居選擇相對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維修恢復,保持原有空間形式及建築格局,古井、古樹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應予以保留並清理恢復,不符合風貌要求的建築應予以改造或拆除。
4) 對本區內保留的傳統民居建築應加強維修,建築色彩應取黑、白、灰、黃褐色等其他長沙傳統民居的色彩加以統一控制,建築裝飾、建築形式應採用民居形式的坡頂青瓦白脊房,建築門、窗、牆體、屋頂及其它細部必須嚴格按規劃管理確定的長沙傳統民居特色細部做法執行。建築功能主要為居住建築或民居旅館。
5) 建築物一層檐口高度控制為2.8~3.5M,二層檐口高度控制為6.5 M。
對於建設控制地帶,此范圍內的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得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1) 建築形式以坡屋頂為主,體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最大建築高度為四層;對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舊建築必須搬遷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難的都應改造其外觀和色彩,以達到環境的統一,遠期應搬遷和拆除。
2) 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文物管理部門指導並同意下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建築功能應以居住與公共建築為主。

8.2環境協調區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太平街歷史街區歷史風貌地完整性,根據歷史街區四個方向的不同情況,劃分出環境協調區。
8.2.1 保護范圍
環境協調區的范圍規劃為:西起湘江之濱,東到三泰街、三興街道路紅線外50米,北起五一路南側紅線,南至解放路紅線外50米。具體保護范圍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環境協調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環境協調區面積為23.98公頃。
8.2.2 保護要求
在此范圍內的新建建築或更新改造建築,必須服從「體量小、色調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綠化帶」的原則。其建築形式要求不破壞古鎮風貌的前提下,可適當放寬,該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批准、審核後方能進行。
對整個區域協調區,新建築應鼓勵低層,原則上不超過6層,街坊內部建築高度應嚴格按照「高度控制規劃圖」執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設行為,對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築,應停止其建設活動,並在適當的條件下予以改造。

9.建築及院落分級保護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現存建築的詳細調查和評估後,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優秀建築及宅院分為三級進行保護: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二級——不可移動文物、三級——優秀歷史建築。

9.1文物保護單位(一級)
9.1.1 保護范圍
保護等級為一級保護的范圍:劃定已經公布批準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本身和其組成部分的四至界線以內為絕對保護區。太平街歷史街區內目前共有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9.1.2 保護要求
所有的建築本身與環境均要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保護,不允許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如需進行必要的修繕,應在專家指導下按原樣修復,做到「修舊如故」,並嚴格按審核手續進行。絕對保護區內現有影響文物原有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必須堅決拆除,且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建築形式:不能隨意改變現狀,不得施行日常維護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它任何有損環境、觀瞻的項目。在必須的情況下,對其外貌、內部結構體系、功能布局、內部裝修、損壞部分的整修應嚴格依據原址原樣修復,並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其它有關法令、法規所要求的程序進行,並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高度控制:保持現狀或根據原狀恢復。
9.1.3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
不容許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9.2 不可移動文物
根據長沙市不可移動文物和長沙近現代歷史建築保護單位的劃定,及現場對歷史建築的調查審定,本次規劃共劃定不可移動文物6處。分別為馬家巷17號(共進會舊址)、孚嘉巷12號(四正社舊址)、太平街67號(乾益升糧棧舊址)、孚嘉巷14號(魯班廟舊址)、孚嘉巷42號、金線街麻石路面。
9.2.1 保護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築高度和有特色的內部裝飾不得改變,其他部分允許改變。建築維護修繕應優先採用舊料來更換損毀構建,修繕的原則是「只修不建,修舊如舊」。
附表:太平街歷史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匯總表

編號 名稱 地址 建築面積 建築年代 房屋性質 進數 備注
13 共進會舊址 馬家巷17號 450 公私合用 二
18 四正社舊址 孚嘉巷12號 260 公房 二
09 乾益升糧棧舊址 太平街67號 500 公房 四
16 魯班廟舊址 孚嘉巷14號 270 清末民初 公房 一
14 孚嘉巷42號 孚嘉巷42號 480 民國 公房
37 金線街麻石路面。 金線街
9.3 優秀歷史建築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歷史遺存詳細踏勘和審核後,本次規劃共劃定優秀歷史建築25處。
9.3.1 保護要求
對於優秀歷史建築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和建築高度不得改變,建築內部允許改變;建築修繕的重點是恢復其傳統建築與院落的布局,在細部做法上採用長沙地區的典型做法、樣式材質等,可以在對當地建築的特色提煉下,對無法恢復原樣的部分做一定的創意性設計。
第四章:高度控制規劃
10. 高度控制
為維護街區的歷史文化風貌,需要對街區的建設進行高度控制。具體如下:
文物保護單位:維持原有建築高度,不容許在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
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維持原有建築高度。周邊20米范圍內有高度超過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建、構築物,應降低層高或拆除。
控高二層區域:建築高度控制為二層坡屋頂傳統建築。建築二層檐口高度不超過6.5m,屋脊總高不超過8m;結合現狀特點,允許建國以前傳統風貌建築維持原高。
控高四層區域:位於本次歷史街區規劃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四層及四層以下,四層檐口高度在12.5米以下,總高度不超過14米。
控高六層區域:規劃范圍西向外至湘江岸邊,北至五一路南側紅線,東、南道路紅線外50米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六層及六層以下,總高度不超過20米。
各控高區域的具體范圍詳見高度控制規劃圖。
附表:高度控制區域匯總表

區域名稱 面積(hm2) 比 例
維持原高 1.04 4.04%
控高二層 8.43 32.73%
控高四層 8.19 31.79%
控高六層 8.10 31.44%
11. 景觀視廊控制
為了保證湘江風光帶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交融,新開辟的通向湘江的回龍街兩側應控制高度為二層。
為了保證金線街傳統風貌的完整性,金線街南側的新建建築須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即沿街道紅線南側15米的范圍內控制高度亦為兩層。
第五章:土地利用規劃
12.用地調整目標
根據保護與發展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原則,通過對現狀土地使用的合理調整,以達到科學合理地使用土地,從而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同時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發展文化及旅遊事業,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從用地功能結構上將整個規劃區劃分二個節點、三條軸線、五個區域。
節點:規劃有兩處,分別位於太平街的南北兩頭入口處。北節點規劃為公共服務中心節點,結合救火會舊址,設立一處「文夕」大火紀念廣場;南節點規劃為文化休閑廣場,主題為長沙市井萬象。
軸線:一條是太平街特色商業軸,以經營長沙傳統特產和展示太平街傳統特色經營為主;一條是金線街地方文化軸,以經營長沙傳統文化產品和手工作坊參與展示為主;一條是西牌樓休閑餐飲軸。
區域:分為三片傳統居住街坊,一片傳統園林區,一片文化創意區。傳統居住街坊有馬家巷傳統居住街坊、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傳統園林區為結合賈誼故居進行更新復原的旅遊區。文化創意區為結合孚嘉巷西口的整治而新建的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商業區位。
詳見功能結構規劃圖。
13.用地調整措施
太平街歷史街區仍以居住用地為主,恢復傳統民居街坊,商業用地主要沿太平街、西牌樓兩側布置。文化娛樂用地主要沿金線街兩側、孚嘉巷西側布置。廣場空間主要設置在太平街北頭、南頭。公共綠地均布於各居住街坊內部,調整設立一處新的幼兒園,各居住街坊內部設置托兒所和老年人活動中心,在太平街北部東側設小區級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診所一處。

附表:規劃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質 面積(m2) 比例
居住用地 38864 30.91%
商住用地 8088 6.43%
餐飲服務業用地 3659 2.91%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437 1.14%
公園 2019 1.61%
醫療衛生用地 450 0.36%
商業用地 17853 14.20%
金融保險業用地 7320 5.83%
旅館用地 3146 2.50%
文化娛樂用地 6663 5.30%
影劇院用地 656 0.52%
圖書展覽用地 3166 2.52%
科研設計用地 913 0.73%
文化創意產業用地 3534 2.81%
文物古跡用地 9058 7.21%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431 0.34%
綠化用地 2833 2.25%
廣場用地 2128 1.69%
道路用地 11429 9.09%
社會停車場庫用地 2072 1.65%
合計 125719 100.00%

第六章:社會生活規劃
14.人口規劃
太平街歷史街區現有常住人口7359人,暫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戶,居住用地面積約5.7公頃,人均居住用地面積只有約14.1平方米,居住密度偏大。住宅建築面積約14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密度為6.3人/100平方米,達到了居住舒適標准中的經濟型標准:4-7人/100平方米,但偏擁擠。
用地規劃中約五分之二的街區作為市級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和綠地,保留其它部分歷史街區作為居住用地,仍以居住為主,考慮到街區居住建築保留現狀多為二層,另有較多居住用地控高為四層,按容積率為1.5,人均居住建築面積25平方米(處於經濟型與舒適型標准之間,為4人/100平方米)的標准進行規劃,則街區人口規劃為約4500人,1500戶,人均居住用地面積約為16.8平方米。
根據規劃需遷出居民約4400人,1450戶。

1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對原來建築外部空間功能進行梳理打通,構成多級網狀的外部交往空間,形成主要道路 巷道 內部小廣場 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間結構。
規劃安排一處新的幼兒園、一處新診所、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一處小型影劇院。同時加強垃圾箱、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的統一管理和標准化設置。
太平街和西牌樓街作為主要旅遊服務性質的商業街道,同時要保持一定的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商業設施。

風貌的要求。
本著「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遊發展、提高環境質量、促進持續發展」的規劃思路考慮技術要求。結合長沙的歷史街區特點,因地制宜,尋找最佳的技術途徑,節省用地和投資及運行費用。技術上安全可行,維護管理方便,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便於專業部門實施。。

況統零售商業風貌軸、西牌樓為傳統餐飲服務風貌軸、金線街為傳統商業居住風貌軸。
強化歷史街區的入口標志空間,保護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景觀。在西牌樓東口與三泰街交接處恢復原有的明藩王府西牌樓,孚嘉巷西巷口復原太平門,馬家巷和金線街的街巷口建坊門,太平街南、北入口建設廣場空間,作為歷史街區標志性入口。街區內部利用救火會舊址建設「文夕」大火紀念廣場,突出朱昌琳故居和賈誼故宅作為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游覽景觀特徵。

第十章:建築保護與更新模式
30. 保護更新模式
建築的保護與更新模式規劃是本著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和傳統空間格局的要求,充分考慮現狀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建築的等級分類及其質量、風貌等的綜合調查評估,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構)築物提出分級保護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修繕:針對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對其殘缺損壞的部分進行修補,對文物整體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原則是修舊如故、只修不建。具體辦法參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辦法。
修護:針對優秀歷史建築,對其進行不改變外觀特徵和內部結構格局的修理維護,其使用性質的改變需報上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方能進行。
改善:對一般歷史建築和歷史環境要素進行不改變其外觀特徵的維護、改建活動。
整修:針對一般建築中與歷史風貌有沖突的建構築物和環境要素進行的改建活動。
暫留:針對質量較好,但與古鎮風貌沖突很大且不處於核心風貌保護區的紫線范圍內的一般建築,由於經濟社會原因而暫時無法更新拆除的,暫時保留,建議遠期更新拆除。
拆除:針對風貌極差、質量極差的一般建築,或該建築原址曾經有重要的古跡遺址,則根據規劃需要將其拆除,進行新的建設活動或對古遺跡進行復建,或開辟為綠化及開敞空間。
對文物建築(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一般歷史建築、一般建築、障礙建築等相對應的保護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
附表:保護與整治策略表

類型 文物建築 優秀歷史建築 一般歷史建築 一般建築 障礙建築
保護與整治
方式 修繕 修護 改善 整修 暫留、拆除

附表:核心保護區范圍內的保護與整治模式

31. 規劃原則與目標
本著在社會中確認、尊重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則,對享用這些遺產的特殊習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確保和支持創造、保養和承傳這些遺產的社會群體以及物質性的承載環境,保證這些遺產不僅作為歷史資料得到靜態的保存,還要使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應用與發展。

31.1 規劃原則
作為人類特殊的文化遺產,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目標,其保護應遵從以下原則:
1) 原真性原則,作為盛行於特殊歷史時期被特殊群體所珍視的文化遺產,因其獨特的內涵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保護,只有保證其內涵包括與內涵統一的形式的歷史真實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存在的依據。
2) 發展性原則,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社會性,在其保護過程中必須注重遺產隨社會環境條件的變遷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3) 尊重性原則,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所依託群體的特殊性,在進行保護時,必須尊重享用這種遺產所必須遵從的習俗和儀式。

Ⅷ 古鎮文旅開發成功的「十大心法」

作者: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中國進入文旅大時代, 歷史 古鎮、傳統村落身價陡然倍增,一時間,成為各方眼中的香餑餑和爭奪焦點。古鎮熱、古村熱進入亢奮狀態,然而,高潮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正經得起 歷史 考驗的,依然是那些為數不多的少數派。

每個 歷史 文化名城(鎮)由於形成 歷史 、所處區域、 歷史 價值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自沿著不同的模式發展,然而,在不同的不同模式之中還會存在著一些共同之處,值得學習與借鑒。通過對取得成功的相關 歷史 城鎮的文旅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能為多數古鎮進一步開發、利用、保護古城提供很好的借鑒。概括起來,鵬哥認為 歷史 城鎮文旅開發想要成功,至少需要把握以下十大關鍵:

1、 試圖追求完美模式皆是妄念

理想模式只存在於教科書中。任何一種發展路徑都有其形成的特定原因,並且都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和局限性,要辨證地來看,不能削足適履,要結合當地實際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來,這是在制定文旅發展戰略時應該明晰的核心。

2、 模式打磨不可能一蹴而就

任何模式的尋找與創造都是一個逐漸 探索 的過程。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分階段分步驟來進行,不能夠貪大求全。利用國家及省市地方開發文旅的政策優勢,同時,結合申報省級、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鎮、村)的機遇,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古城資源清查與保護工作,對古鎮進行分級管理,如可以將古城(鎮) 歷史 建築街區按其價值規劃出一級保護區(絕對保護區)、二級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三級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古城(鎮)保護區(區域控制區),根據區域不同合理配置不同功能。選定有一定發展基礎與能盡快產生效益的重點區域優先培育開發,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開發,同時也可以為吸引投資或者整個區域經營權轉讓增加砝碼。在文旅發展過程中,嚴格控制和規范古城的商業活動,合理控制遊客數量,將與古城(鎮)氛圍不協調的商業行為全部規劃在古鎮核心區以外。保護古鎮居民的居住活動,對古城的重點房屋建檔掛牌,並向房主發放補助金;經常開展名鎮意識、遺產意識宣傳活動。

3、 市場化運營是主流

市場化運作是文旅產業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就目前情況看, 旅遊 景區市場化運作的改革路子是基本正確的,隨著我國經濟改革和轉型的深入以及地方發展文旅經濟的需要,我國 旅遊 景區的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必將進一步展開, 旅遊 景區的市場化運作勢在必行。但是該種模式並非十全十美,也不能夠盲從,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在地方財政投入有限的情況下,通過 旅遊 景區經營權的有償轉讓,讓有經濟實力、有管理能力的企業來經營一些風景區,尤其對於我國中西部邊遠地區發展 旅遊 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只要制度安排合理,監督管理措施得力,景區市場化經營過程中的一些風險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 主題化開發是核心

樹立主題化開發理念,通過主題 歷史 城鎮的建設樹立在區域大形象中的獨特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主題並非僅僅是單一主題,也可以是一個或幾個主題的組合。目前古鎮文旅開發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古鎮之間特別是同一區域內古鎮之間共性明顯,自身特徵區別較小。作為擁有悠久 歷史 ,區域特色明顯的古鎮,如何在眾多的古鎮文旅開發熱潮中脫穎而出,筆者以為實行主題化開發是一條比較明智的選擇,即實行主題城鎮的發展。把整個古鎮作為一個整體來開發,首先提升出一個主題,根據主題公園的理念來開發來經營,結合古鎮的 歷史 文脈與特色等,將城區內的居民、建築、氛圍都作為一種景觀,給予遊客在古鎮中的最好體驗。

5、 產品思維是關鍵

古鎮文旅發展過程中應該大力挖掘當地 歷史 文化與民俗風情資源內涵,豐富產品,提升古鎮文旅產品品味。古鎮文旅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從觀光到度假、 娛樂 、休閑,再到考察、研究、交流、攝影等各種文化 旅遊 。只有這樣,才能使古鎮文旅多姿多彩,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從理論上分析,古鎮文旅的類型是存在梯層結構的,在時序上呈現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的發展趨勢,以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體驗 旅遊 是古鎮 旅遊 的最高層次。同時,需要指出, 歷史 城鎮的 旅遊 並不是要禁止商業化,而是要控制過度商業化,尋求傳統與 旅遊 商品的最佳契合點。 旅遊 商品銷售是 旅遊 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商品銷售與古鎮文旅的開發和保護不存在本質上的沖突,其關鍵就在於如何在商品銷售中融入古鎮所特有的文化氣息。因此,古鎮文旅商品的開發要求開發者要進行准確的規劃、協調,要根據每個古鎮的特點,大力發展有地方韻味、反映各地風土人情 旅遊 商品。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文旅產品內容,提升文旅產品質量,豐富遊客體驗;同時,還可以促進當地居民參與當地文旅開發,增加 旅遊 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參加文旅的積極性,從而促進 旅遊 的可持續發展。

6、 保護先行是要訣

文旅開發過程中注重 歷史 文化遺存的保護。文旅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活動,遺產地則是 歷史 文化的遺存,文旅和遺產地這種文化上的天然聯系,決定了兩者必須有效地結合。發展文旅是弘揚遺產地價值並為保護遺產地提供經濟支撐的重要途徑,而利用遺產地則是發展文旅的一個重要資源渠道,兩者是協調統一的。對於 歷史 遺存的保護,並不僅僅是對遺址遺跡的原樣保護、修舊如舊,更要注重 歷史 傳統的保護和文脈的延續。正如麗江、江南水鄉古鎮之所以有如此強的吸引力,不僅僅由於小橋、流水,更在於生活在那裡的人家,有了生活在那裡的人家,文化才是鮮活的,才是有真正魅力的。只有充分調動起居民保護古鎮的積極性,讓其能夠從文旅發展中得到相應的收益,並且樂於生活在世代居住的古鎮,並且為自己的古鎮與文化傳統感到自豪,古鎮的意蘊與文脈才能真正延續下去。

7、 新舊分區是鐵律

在古城(鎮)的發展過程中繼續按照新舊分區的格局,在加快新城(鎮)區建設的同時,也要完善古城(鎮)區的相關功能,改善相關設施,為將來文旅發展服務,更要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要,這也是文旅發展的最終目的。社區居民既作為其中的主人翁同時也是文旅業的實際參與者,讓其從中獲取應有的利益,通過對社區居民的教育培訓讓其參與文旅並且能夠從文旅發展中獲得收益。

8、 區域融合是法寶

歷史 城鎮文旅開發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區域 旅遊 的發展,聯合開發,實現與周邊景區共贏。通過目前的研究發現即使像麗江、周庄、鳳凰等這些高品位的 歷史 古鎮在文旅開發與市場營銷等過程中都不是單個進行的,都是與周邊景區在開發、線路整合、市場營銷、形象塑造等過程中的不同程度的聯合,從而實現了共贏。這也正符合 旅遊 學中的 旅遊 時間比理論,只有 旅遊 地能夠提供一定量的 旅遊 活動時間與活動內容這樣才能夠吸引大量遊客的到來,因此在文旅開發之初的項目選擇,市場分析,以及產品開發與營銷過程中都要注意區域的聯合。

9、 制度建設要先行

合理規避經營風險。首先,發揮地方的主導作用,各主管部門應嚴格依照 歷史 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 歷史 城鎮文旅發展規劃,同時依據相關法規與管理條理及轉讓合同、協議等,規范部門、文旅投資商等的開發經營行為;其次,可考慮建立 社會 監督組織評估機制,形成 社會 監督組織形成對地方和文旅企業的有效約束監督鏈;再次,有必要建立科學的利益協調與整合機制,充分挖掘 旅遊 地各主體的利益共同點和平衡點,形成良好的利益互動,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最終促使 旅遊 企業的利益與 旅遊 地其他主體的利益統一於 旅遊 地社區的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之中。

10、 社區參與不可少

地方和企業還應進一步完善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廣泛吸納當地居民的意見,切實處理好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為此,地方和企業要提高其行為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對景區經營中的重要項目的審批建設以及影響到居民利益的開發經營行為實行公示制,以發揮社區居民的監督作用,增強文旅項目建設和環保措施的合理性和 社會 可接受性;同時,有必要建立目的地居民關於區域文旅業發展的代言機構,從而實現公平對話,保證居民對文旅業發展的決策擁有發言權,從而有效防範文旅發展的負面影響;再次,應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旅發展意識、文旅就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與培訓,全方位提高居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適應區域文旅業發展。

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國家注冊規劃師、高級工程師

聚焦城市發展戰略、國土空間規劃、十四五規劃、決策咨詢和文旅項目策劃,從業10餘年,操盤各類實戰案例100多項。

---- 往期推薦 ----

1. 鄉村振興:繞不開的悖論與困局

2. 世人皆知"胡煥庸線",誰人可知河南版"胡煥庸線"更為神奇?

3. 「鄭開同城化」只是假象,背後是一盤大棋

4. 鄭開同城化:開封究竟該怎麼辦?

5. 河南彰顯「中原雄心」,中國「第五極」呼之欲出

6. 「總部」缺失的鄭州,究竟能走多遠?

7. 為什麼鄭州6大主導產業之和不如1個阿里巴巴?

8. 河南18地市:誰一鳴驚人?誰默默無聞?

9. 廿載風雲巨變:河南18地市,誰快速崛起?誰加速衰落?

10. 河南18地市和105縣地名極簡史:誰最大氣?誰最神秘?

11. 缺水的河南,為何「水城」卻越來越多?

12. 凈流出1300萬!河南人口紅利還能吃多久?

13. 河南最大的短板是什麼?

14. 河南179個產業集聚區究竟該何去何從?

15. 鄭洛西發展帶呼之欲出,三門峽究竟該怎麼辦?

16. 資源型城市:「轉型增長」OR「持續收縮」?

17. 南北差距拉大,黃河流域的未來在何方?

18. 鄉村振興:「農業大國」中國究竟該向「農業強國」日本學習什麼?

19. 昔日萬人追捧,如今少人問津,是「特色」小鎮還是「問題」小鎮?

20. 鄭州都市圈究竟該如何發展?

21. 「鄭洛雙城經濟圈」能否躋身「中國第五極」?

Ⅸ 文旅小鎮:整體打造,7大方面

文旅小鎮的整體打造是一個復合型的,系統性的工作,涵蓋 旅遊 、文化、商業、地產、休閑、餐飲、酒店等行業,涉及到 旅遊 產品、 旅遊 線路、 旅遊 活動,包括 美食 、酒店、民俗、活動等豐富內容。

文旅小鎮戰略定位——找基點

根據當地特色,制定文旅小鎮的總體發展目標、發展計劃、品牌形象設計、核心產業設計等,為文旅小鎮敲定發展基點,找到發展的核動力以及文旅小鎮的DNA。

實施文旅小鎮戰略定位,將小鎮建設成為人文氣息濃郁,建築密度低,產業富有特色,市場充滿活力,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的或產業,或文化,或資源,或主題游樂或建築為產業核心的特色文旅小鎮。

(一)總體發展目標

文旅小鎮的藍圖是吸引外來投資的動力源泉。在文旅小鎮的藍圖上清晰描繪出政府職能機制、可持續發展空間,產業環境營造, 社會 效益和經濟效益評估,企業成長環境,市場競爭壓力,人才發展機制等,以吸引企業的投資,人才的匯聚。

(二)發展計劃

文旅小鎮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持續周期長的系統工程,需要目標明確的短期和中長期計劃。

(三)品牌形象設計

建立文旅小鎮獨特的LOGO,品牌理念和宣傳口號,通過品牌視覺系統和行為系統,樹立文旅小鎮鮮明的品牌形象。

(四)核心產業設計

文旅小鎮的建設必須尋求和注入支撐性產業,通過支撐性產業的產業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文旅小鎮的核心產業設計上,需要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產業特色、資源特色以及投資主體企業的產業領域等多方面的因素。

文旅小鎮產業模式——找支點

(一)打造閉合產業鏈

通過對核心產業的設計和建設,藉助核心產業的市場號召力,將 旅遊 消費力與產業效應進行高度嫁接,比如 養生 、漁樂、 美食 、民宿、休閑等,並形成產、供、銷、研一體化,從而打造一條帶有 旅遊 色彩的閉合產業鏈,來支撐文旅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二)多業態整合

文旅小鎮是 旅遊 +,文化+,產業+的特色小鎮,是一種多業態共生共榮發展的產業模式。

(三)發展模式

目前國內比較主流的「古建築」模式、「 養生 養老」模式、「高爾夫庄園」模式、「溫泉會都」模式、「文化度假酒店綜合體」模式、「休閑Mall」模式、「特色景區綜合體」模式、「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主題文化小鎮」模式等。

文旅小鎮盈利模式——找市場

文旅小鎮需要投資建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多方共贏的贏利模式。從市場角度來講,文旅小鎮是一個新的文旅產業發展平台,如果沒有很好的產品設計、商業模式、投資回報等, 社會 資本是不會進入的。

因此,文旅小鎮贏利模式的設計,可以有利於推動小鎮PPP模式,政府以委託、特許經營、基金等方式支持,市場化開發、招聘專業公司市場化運營,多元參與文旅小鎮建設和運營。

文旅小鎮的贏利模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文旅地產和運營收益。

(一)文旅地產銷售收入

文旅地產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環境整治、資源整合、產業重組和住宅建設,最終的目的是區域價值的提升和 社會 效益的最大化,投資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運營和服務非常重要,而傳統開發商習慣了開發銷售型物業,對於持有型物業的運營並不擅長,想很快看到回報是不現實的。

1、爭取政府在土地出讓方面的讓步

文旅項目通常佔地面積大,如果在項目開發中能幫助政府落實相應的公共利益,政府通常願意在地價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可以有效降低風險、減少投入成本。

2、拉來政府進行對外宣傳推廣

在一些大型的文旅項目上,往往政府會設立臨時專項管理機構,並作為城市重點工程或形象項目,進行品牌形象的宣傳推廣。

3、逐步加重 旅遊 項目運營

在銷售住宅的同時,加重對 旅遊 項目的運營。由於 旅遊 地產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在內部運營方面需要整合酒店運營商、主題公園運營商等合作資源,在外部資源導入方面需要整合旅行社、周邊景點等協同資源。

4、轉入長期穩定的 旅遊 運營部分

項目重心完全放在 旅遊 運營部分,將長期運營作為 旅遊 地產項目產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好商業、酒店、主題公園等業態的管理,進入長期穩定的經營階段。

5、建立自己的IP產業鏈

得IP者得天下,通過引入IP概念來打造自己的產業鏈。比如影視主題、動漫主題、文化主題等。

(二)文旅小鎮運營收入

1、 旅遊 收入

文旅小鎮作為一個成熟的 旅遊 產品,自身可以帶來經濟收益,如 旅遊 門票、 旅遊 產品銷售收入。

2、商業收入

文旅小鎮內各類商業帶來經濟收益。

3、餐飲收入

文旅小鎮各種餐飲,如農家樂、民俗餐飲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

4、表演收入

在文旅小鎮內舉辦的各類演出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收益。

5、住宿收入

星級酒店、主題酒店、民宿酒店、快捷酒店、家庭旅館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

6、產業收入

文旅小鎮內一、二、三產所帶來的經濟收益。

文旅小鎮規劃布局——定格子

文旅小鎮如何建設,首先要解決規劃布局問題,商務區、產業區、商業區、居住區以及公共服務區等相關功能區的合理規劃。

(一)總體要求

1、滿足可持續發展需要

文旅小鎮的布局要重視長期效益,做到整體規劃,滾動開發、梯次建設。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文化生態、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適應。

2、保護資源

規劃設計中,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延續自然發展的傳統格局,尊重自然環境的特色。

3、展現當地人文特色

小鎮街區體現地域、民族、傳統或時代特色,住宅建築風格、色彩、體量要協調。規劃建設要保持鄉村風貌、擁有城市功能,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城鄉一致化。

(二)設計理念

小鎮的設計要體現步行、方便、多樣性、獨特風格、特色文化,要生活導向、功能混合、高密度、緊湊型、微景觀、密道路,基礎設施最有效利用,這樣能耗低、運營成本也低。

小鎮要有文化底蘊,有助於增強當地人的文化認同感和心靈歸屬感,也將積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質或亮色。

小鎮要功能完備,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勞有厚得、住有宜居、老有頤養。最好的文旅小鎮是讓人們能夠住下來,住下來就不想走。

文旅小鎮配套建設——夯基礎

文旅小鎮的配套建設主要滿足小鎮居民生活配套、 旅遊 配套、產業配套等三個方面的需求。

(一)基礎配套建設

1、交通設施

建立便捷的外部和內部交通系統。強化城鎮與交通干線、交通樞紐城市的連接,提高公路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條件,提升服務水平。

推進大城市市域(郊)鐵路發展,形成多層次軌道交通骨幹網路,高效銜接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促進互聯互通。

加強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設施建設,做好慢行交通系統與公共交通系統的銜接。

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加強車輛停車管理。

2、教育設施

推動文旅小鎮各項教育設施建設, 科技 館、學校、文化館、醫院、 體育 館等科教文衛設施建設。

加快中高級人才培訓中心、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推動市縣知名中小學和城鎮中小學聯合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3、行政管理設施

文旅小鎮內行政及商務辦公、綜合服務、便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 旅遊 休閑、商貿物流、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的建設。

4、醫療衛生設施

完善的公共服務特別是較高質量的教育醫療資源供給是增強特色小鎮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動公共服務從按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轉變,根據城鎮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和空間分布,統籌布局建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文化 體育 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大力提高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使居民能夠享受更有質量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

5、金融服務設施

開發銀行加大對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的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通過 探索 多種類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業參與投資,引導 社會 資本廣泛參與。發揮開發銀行「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基金」綜合服務功能和作用,在設立基金、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面提供財務顧問服務。

6、市政公用設施

水網、電網、路網、信息網、供氣、供熱、地下綜合管廊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園林綠化、水體生態系統與水環境治理等環境設施建設以及生態修復工程。

建設高速通暢、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以人為本推動信息惠民,加強特色小鎮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光纖入戶進程,建設智慧型文旅小鎮。

(二)商業配套建設

1、餐飲

針對當地人文特色開發主題餐飲,打造特色餐飲,如文旅農家樂。

2、酒店

依據文旅小鎮的需求推動高檔星級酒店、快捷酒店、民宿酒店、主題酒店等建設。

3、商業

百貨商場、小型集貿市場、農產品交易市場、生活超市、葯店、商鋪等便民商業設施。

(三)休閑配套建設

推進商務會館、茶館、咖啡館、羽毛球館、檯球館、健身中心、棋牌室、KTV、 養生 館等設施建設。

文旅小鎮文化建設

文化是文旅小鎮的DNA,是文旅小鎮最核心的特質,也是區別其他文旅小鎮的根本所在。文旅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都是獨有的,即使是有類似的,其特質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在文旅小鎮的規劃建設中,需要進行深入挖掘,才能真正找到區別於其他文旅小鎮的特質,從而避免與周邊 旅遊 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

文旅小鎮的文化建設可通過主題活動、文化活動、文化宣傳的方式進行強化。

(一)主題活動

通過舉辦主題活動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擴大文旅小鎮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在 社會 擴大影響力,吸引各地企業、商家、個人踴躍參與。

主題活動包括文旅小鎮已有的活動進行深度主題策劃,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大型演出活動的策劃和舉辦;大型節慶活動的策劃和舉辦;國際國內重大活動的策劃和舉辦等等。

(二)文化活動

開展文旅小鎮文化特色教育,提高居民對城市建設的滿意度,爭取做到「全民皆導游」,培養熱愛家鄉文化的 社會 風氣,從而提升老城的文化品質。

開展社區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文旅小鎮和諧文化建設。

(三)文化宣傳

利用各類文化宣傳,提升文旅小鎮的文化品質。如拍攝文化 旅遊 宣傳片,吸引遊客了解和認識鎮海的文化特色和 歷史 底蘊。拍攝文化宣傳專題片,全面展示文旅小鎮文化特色和底蘊。建立官方自媒體,立體式推廣文旅小鎮文化。


文旅小鎮品牌建設

一個好的文旅小鎮,需要有一個好的品牌形象,需要在全國有一個響亮的品牌名稱。文旅小鎮的品牌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為文旅小鎮編故事、講故事、傳故事,通過故事將文旅小鎮的品牌傳播出去,成為大家都在關注和討論的品牌。

(一)品牌塑造

首先建立文旅小鎮的品牌系統。包括文旅小鎮品牌名稱,品牌Logo、標准字體、建築風格、建築理念、戶外展示等要素。

藉助各類渠道對文旅小鎮進行品牌宣傳和形象推廣。

(二)品牌宣傳

1、品牌廣告宣傳

一個優秀的品牌廣告,可以迅速打響文旅小鎮的品牌知名度。一個有內涵的品牌廣告,可以讓文旅小鎮的品牌讓人津津樂道。

2、公益營銷宣傳

通過大型 社會 公益性營銷活動的全方位宣傳來達到宣傳文旅小鎮品牌形象,打響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3、熱點營銷宣傳

通過全國乃至全球關注的熱點事件,藉助 社會 公眾對熱點事件的關注,聚焦文旅小鎮的品牌宣傳。

4、借勢營銷宣傳

把有特色、有影響力,能產生 社會 轟動效應的各類活動巧妙地融合起來,借勢推動文旅小鎮的品牌宣傳。

5、文化營銷宣傳

貫穿文旅小鎮文化,藉助文化營銷活動的影響力,通過戶外、車體、宣傳品、紀念品、小禮品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傳播文旅小鎮的品牌。

6、自媒體品牌宣傳

利用自媒體的宣傳力量,如官方自媒體、名人自媒體、自媒體圈等宣傳文旅小鎮品牌。


文旅小鎮,就是要通過搭建平台實現產業在充分市場化的空間內,一方面通過集聚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支撐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創新,形成以創新導向的新興產業細分或具有人文底蘊的經典產業升級,同時在產業、文化、 旅遊 和生產、生活、生態的高度融合中創新供給方式,加快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則是結合特色產業生態系統的構築,通過市場機制淘汰或遷移一部分難以適應環境變化的「舊」內容,為特色產業騰挪出新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內生動力。通過這「一增一減」的過程,實現區域優秀文化的更新和有效供給能力的提升。

Ⅹ 文旅小鎮該怎麼規劃比較好

(一)總體要求

1、滿足可持續發展需要
文旅小鎮的布局要重視長期效益,做到整體規劃,滾動開發、梯次建設。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文化生態、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適應。
2、保護資源
規劃設計中,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延續自然發展的傳統格局,尊重自然環境的特色。
3、展現當地人文特色
小鎮街區體現地域、民族、傳統或時代特色,住宅建築風格、色彩、體量要協調。規劃建設要保持鄉村風貌、擁有城市功能,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城鄉一致化。
(二)設計理念
小鎮的設計要體現步行、方便、多樣性、獨特風格、特色文化,要生活導向、功能混合、高密度、緊湊型、微景觀、密道路,基礎設施最有效利用,這樣能耗低、運營成本也低。
小鎮要有文化底蘊,有助於增強當地人的文化認同感和心靈歸屬感,也將積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質或亮色。
小鎮要功能完備,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勞有厚得、住有宜居、老有頤養。最好的文旅小鎮是讓人們能夠住下來,住下來就不想走。
我們還是先了解一個小鎮最少應該有哪些功能吧?而功能的分置,則是根據需求決定的。小鎮的需求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基本生存需求:吃、住、行、醫療、商業、教育;
精神追求需求:休閑、娛樂、學習、健康;
遊客度假需求:玩、看、樂、吃、住、購;
小鎮發展需求:產業、人才培訓、生產資料。
根據上面的四個需求,我們自然能夠羅列出具體的功能:如住宅開發、商業、學校、醫院、老年活動中心、幼兒游樂園、飲食街、電影院、酒吧、交通集散地、產業區、加工生產基地………
由此延伸,我們就知道功能布局包括6個方面:產業、環境、交通、居住、商業、配套。
產業——產業之於小鎮,如同汽油對汽車、電對電瓶車之作用。沒有產業,再「貌美如花」的文旅小鎮,也只能成為「到此一游」的景點。要保持長久的持續發展,則要對文旅資源深度挖掘和精煉,並形成可以輸出,進入更廣闊市場的文化商品,建立強大的品牌優勢,這才是關鍵。
環境——環境塑造了某個地方的精神場所,是文化和其他物質活動的載體,也是與遊客和居民溝通的橋梁,因此,環境規劃對小鎮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極為重要。
交通——沒有交通,文旅小鎮就無法佔穩市場。
文旅小鎮的交通分成三個層面:
1.大交通,主要是接入性交通;
2.小交通,即內部交通的串聯。
3.休閑、游覽的交通。
居住——居住產品開發是小鎮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小鎮的居住產品開發卻不同於單純的商品住宅開發,用過去的開發經驗、開發理念必定會鎩羽而歸。但是定位不同的文旅小鎮,其主力產品也定然不同。
商業——商業做不活,就甭想賺錢。城郊文旅消費的業態要以玩、吃、樂、購為主,這里次序很重要,玩是第一位的。
配套——小鎮的配套要考慮生活配套、旅遊配套、產業配套等三個方面,小鎮配套開發的要求,一方面要完善,盡量考慮周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控制合理的開發規模,最好根據入住的人口、以及接待遊客規模進行量化處理,不要一味貪大求全而產生浪費。
總結起來至少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既要有序又要無痕
•既要尊重原著居民需求又要滿足遊客需求
•既要尊重歷史傳承又要表達現代進步
•既要保持民族的純粹又要迎合時代潮流
•既要保證主要的盈利點又要完善公建公益

閱讀全文

與如何挖掘歷史街區的文旅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