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把歷史文化ip化到打造特色旅遊
一)明晰思路,科學規劃
規劃是龍頭,是統籌城鄉與區域發展的公共政策,也是政府調控城鎮建設發展的最重要手段。幾年來,在古鎮保護與開發中,我鎮堅持以統一規劃為先導,以規劃引導古鎮健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經營城市的理念規劃古鎮,結合地域特點建設特色古鎮的總體思路,按照古鎮規劃與古鎮發展主導思想相協調、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相關規劃相協調的原則,於1997年始,相繼編制了《黑井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黑井鎮保護性規劃》、《黑井鎮保護性開發詳細規劃》、《黑井鎮總體規劃》
B. 如何打造國內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因此,品牌的提煉與打造,是營銷的前提。
品牌提煉,必須圍繞核心吸引力進行,使遊客神往,產生出遊沖動,從而引致旅遊產品的購買。
品牌傳播,關鍵是有效性,把核心吸引力以最小的成本,傳遞到最合適的客源地,並形成最大化的效應。
營銷渠道的構建,不是政府可以完成的,但政府可以通過管理、聯合、扶持、捆綁、規范等等方法,促進渠道的開發和高效運轉。
促銷,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促銷方式的選擇、重點市場的選擇、銷售渠道的配合跟進等應該細致而且有效,一些傳統的促銷方法,比如一般的旅遊交易會、大篷車等等,已經失去有效性,政府應該探索更加具有特色的、吸引眼球的方式。
C. 請問浙江紹興市是怎麼樣打造城市品牌的
雖然是紹興人,但對自己城市的品牌戰略也很難說出個一二三來,摘些資料給你,希望有所幫助,如還有不妥,爭取改進
一學習紹興經驗 打造自我城市品牌
作者:[李智科]
今年8月,我有幸參加了由益陽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赴紹興學習考察活動,通過為期一周的學習,我對紹興的城市品牌有了一定的思考,深感學習紹興經驗對益陽的城市發展,尤其是對打造益陽城市品牌,提高益陽的城市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紹興的城市品牌策略
在《中國城市品牌經濟狀況報告》中,對紹興有一個精彩的點評:「紹興最大的妙處在於其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別樣的水鄉風情。」走進古城紹興的人,無不被這個沒有圍牆的大博物館所吸引。紹興在營造城市品牌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策略,主要打好了三張牌:
第一張是文化牌。紹興有經過城市歲月積淀而形成的歷史文化底蘊,有以「詩、酒、士」組成的文化品格,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民俗風情。近年,紹興市從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和底蘊入手,堅持「文化名城」的打造。
首先,注重古城保護。按照「水為城之源、文為城之魂、綠為城之美、人為城之本」的城市發展理念,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加強對文化遺址、文物古跡、名人故居、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等方面的保護、整合、開發和利用。重點規劃建設和整修了魯迅故里、沈園和倉橋直街、書聖故里、八字橋等歷史街區,並且對城市建築進行富有紹興特色的立面改造和景觀建設,從而形成了「江南文化看紹興、江南風情看紹興、江南古城看紹興」的獨特城市魅力。
其次,注重弘揚城市精神。他們將歷史文化中的精髓與時代發展的要求結合起來,認真總結紹興現代化建設中的人文精神亮點,概括、提煉出「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的新時期「膽劍精神」。並以此來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塑造人,使之成為代表紹興城市人文的主流精神,切實起到了內聚力量、外樹形象的作用。
再次,注重培養文化載體。他們把歷史的變成現代的、把無形的變成有形的,挖掘歷史文化中的亮點,打造「書法之鄉」、「魯迅故里」,連續舉辦中國蘭亭書法節和魯迅文化藝術節,有效地擴大城市影響、樹立了城市形象。
第二張是亮化牌。紹興既是文化名城,又是經濟強市。在城市建設上,紹興人既注重文化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又注重根據組團式城市產業布局的基本框架來合理規劃城市整體布局。首先,注重在點、線、面保護的基礎上保護古城基本格局和傳統風貌。所謂「點」,就是與名城相連的城東紹興經濟開發區和城南綜合區;所謂「線」,就是水陸兩線,水線採取引水治污和截流排污辦法,稀釋養護河道水體,保護水鄉特色,陸線形成「內井外環」的路網格局;所謂「面」,就是劃定保護范圍,加強規劃管理,嚴格控制新建築物的高度,注意其體量、形式、色彩與周圍環境協調,保護古城體形環境和空間景觀視廊。其次,以產業布局為基本框架,形成越城組團、柯橋組團、江濱組團、鏡湖新區的格局。每個組團都有自己明確的發展方向,如越城組團是旅遊商務中心、柯橋是輕紡工業中心、江濱是工業新城、鏡湖新區是生態功能調節區等。
第三張是經濟牌。紹興市有紡織、印染、襪業、襯衫、珍珠、領帶、絹絲服裝等36個較大的特色產業區塊。有相當一部分特色產業區塊的主導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佔有比較高的份額,形成品牌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區塊的形成,不僅有效地提升和優化了當地中小企業的產業層次和布局,而且極大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建設。紹興市逐步形成了以經濟發展促城市品牌,以城市品牌促經濟發展的良性發展格局。塊狀經濟和產業
二紹興怎樣提升城市品牌?
--------------------------------------------------------------------------------
http://www.ctclc.cn [2007-03-23] 紹興網
核心提示:在《中國城市品牌經濟狀況報告》中,對紹興有一個精彩的點評:「紹興的品牌經濟可圈可點,步森、咸亨、古越龍山等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但她最大的妙處不在於此,而是其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別樣的水鄉風情。」而進一步提高紹興城市知名度,加快市外資源向市區聚集力度,提高紹興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擴大紹興城市在國內、國際的知名度,將成為紹興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載體。
現狀 紹興本身就是一個品牌
走進古城紹興,猶如進入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博物館。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用這句話形容紹興尤為貼切。
作為「名士之鄉」,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紹興又在古城建設、保護、規劃上取得了驕人成績。
紹興人捨得在營造城市品牌上花大力氣,因為品牌也是一種生產力。
現在,紹興的城市改造、城市品牌塑造過程,不僅是政府行為,吸引了眾多遊客和投資者紛至沓來,也成為紹興老百姓的民心工程。當紹興獲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譽的那一刻,紹興人的驕傲溢予言表。
一個城市如何充分展示個性和特色?在城市風格「同質化」時代,開發和運用城市文化資源已成為城市從差異化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營造品牌城市,彰顯城市魅力,以此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紹興正走著這樣一條路。
訪談 城市品牌還需清晰定位
紹興文理學院的嚴家明博士說,自己當初從復旦大學畢業後,選擇來紹興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被紹興的魅力所吸引。來紹興好幾年,研究方向也是品牌建設和管理,嚴博士對於紹興城市品牌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感受。
在他看來,城市品牌雖然體現的是人文、歷史、經濟等綜合實力,但在今天可能更多關注的是經濟實力,紹興取得的一系列「桂冠」,都和經濟快速發展有一定的關系,同樣,城市品牌反過來又推動著紹興經濟社會的發展。
「紹興的城市品牌建設,還有很長的道路需要走,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和整理。紹興的城市品牌到底是什麼?需要一個清晰的定位。由於城市品牌建設和經濟建設是相輔相成的,紹興應該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強勢企業和行業主導品牌,一些馳名商標、龍頭企業的培育也需要更加深入,這樣才能使紹興的城市品牌發揮更大的作用。」
民俗展現城市個性色彩
市委黨校一位從事城市文化研究的教師說:「城市品牌戰略,是為推進和加快城市的發展,在對城市的資源和潛力進行評估和挖掘的基礎上,對城市形象的重塑和提升做出的具有全局意義的構想與決策。」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一個城市的風氣和習俗是歷經多年形成的,流傳下來的風俗正是一個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地方。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正由於有不同的風氣、風格和風俗習慣,才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城市格局。一個城市的風俗也正體現了城市的個性色彩。紹興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工夫,現在的歷史街區保護和居民生活對接就是個很好的典範。」
文化品位決定城市檔次
市經貿委有關人員說:「城市產業和企業構成城市品牌的經濟支撐,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來源。每個城市都應有自己的有特色的支柱產業和名牌產品。地方特產能讓人們把某種產品同某個城市聯系起來,歷時久遠,口耳相傳。」
「提升城市形象是一個復合系統。特有的產業品牌與文化是城市的『名片』,進一步提升它們,才能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歸根到底,還是文化的品位和特質決定著城市的檔次和風度。」
舉措
打造城市品牌是個綜合性的工程,文化、旅遊、民俗、經濟……都是構成城市品牌的要素。從下面一些舉措中也許你能感受到,未來幾年紹興在打響城市品牌上的決心。
古城保護:啟動魯迅故里二三期建設、黃酒城內部布展、越王城建設和八字橋外圍保護等。其中越王城建設將完成一期268戶民居、11個單位的拆遷,完成蓬萊閣等一部分景點建設;北海橋直街沿河民居要進行保護修繕;八字橋街區完成10多萬平方米的改造,拆遷、修繕、立面改造各三分之一。這些古城保護工程計劃總投資3億元左右。
旅遊促銷: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基礎上,爭創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遊城市。加快市區旅遊景點建設,如會稽山旅遊度假區休閑中心、鏡湖城市濕地公園等,魯迅故里要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鏡湖濕地公園要爭取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今後,每年要對外舉行一兩次重大宣傳推介活動,開展旅遊產品促銷。
改善環境:今年,我市將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創建。這也是繼去年11月成功創建「中國人居環境獎」後,我市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作出的又一重大舉措。這兩項創建工作的啟動,對紹興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以及城市品位的提升,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以下是兩則則打造商業品牌的資料
紹興:城市競爭助推器—紹興品牌現象的路徑解析
--------------------------------------------------------------------------------
發布單位:省經貿委 發布日期:2006年10月25日 來源:紹興日報
「她最大的妙處不僅在企業品牌的眾多,更在於其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2005年11月6日,中國品牌經濟城市頒獎會上,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如是詮釋紹興的獲獎。
解析紹興品牌現象,城市因素是繞不過去的話題。15件「中國馳名商標」、26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中國行業性標志性品牌」,紹興品牌譜系的背後,不僅是柯橋紡織、大唐襪業、嵊州領帶、諸暨珍珠、紹興黃酒等產業集群的身影,更有那無處不顯的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蘊。
「創品牌需要與城市內涵相結合,才能獲得差異化帶來的核心價值。在這方面,紹興顯然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中國紹興黃酒集團董事長傅建偉說,紹興品牌資源的充分發掘,始終在政府確立的品牌戰略軌跡上運行。
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認同這種看法,「一個城市擁有多少全國品牌,不是一兩家企業所能完成的,政府制訂有序的規劃,逐步、有計劃地培育名牌企業群,其作用不可小覷。」他認為,紹興將品牌建樹上升到城市競爭力層面,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打造經濟強市的重要利器,又以城市品牌文化反饋企業品牌建設的做法,顯然是成功的。
跳出企業層面看,紹興品牌現象的確突出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智慧和膽識,尤其是決策者的眼光。
在1994年,紹興就展開了著名商標的認定工作;1997年,名牌戰略開始實施,名牌產品認定製度出台;1999年,出台「質量振興」計劃;2003年以來,一年一度的名牌產品表彰大會成為市委、市政府的「例會」。政府之手強有力的助推,使全市的品牌戰略實現驚人的跨越,走在了全國和全省前列。
今年6月28日,市政府品牌建設工作會議再次出台政策:每年設立2000萬元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對品牌建設的獎勵、補助和貼息,對新創品牌的獎勵最高達50萬元,對品牌價值,經合法評估後可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最高可達投資總額的70%。
的確,當品牌與城市「聯姻」,品牌就不只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是企業綜合實力的象徵,更是一座城市的發展靈魂,關乎整個城市的發展命運。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座城市贏得的品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我們不難發現,今天的紹興,品牌的創建已經由工業領域逐步向現代服務業乃至機關的政務品牌,這樣一個更加寬泛的范圍拓展,使得品牌的帶動作用不單單局限在經濟領域。
「實際上,紹興的品牌戰略歸根到底是為了提升區域競爭力。品牌只是一個載體,助推競爭力才是核心。」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說,紹興人的品牌戰略,已開始超越單個企業品牌,更形象直接,更具廣泛、持續的品牌效應的「區域品牌」,開始提上議事日程。
6月21日,市質監局出台創建區域名牌實施方案,決定從今年開始試點,通過三年的努力,將大唐襪業、山下湖珍珠、嵊州領帶等2~3個產品創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名牌,將新昌軸承、上虞傘業等3~5個產品創建成具有國內影響力的區域名牌。
「在嵊州領帶城和諸暨大唐襪業兩個省級專業品牌基地基礎上,我市將開展紹興市品牌基地認定工作。」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要爭取建立1~2個省級品牌基地和10個左右的市級品牌基地,像柯橋的輕紡、上虞的傘業、諸暨的珍珠等都已具備充分的培育條件。
在打造產業集團品牌的舉措背後,隱藏著紹興人培育「品牌群」的雄心壯志,最新的《紹興市「十一五」品牌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20個,中國名牌達40個,省著名商標達350個,浙江名牌達250個,紹興名牌達500個,紹興知名商品1000件。
「將品牌戰略延伸到城市競爭力層面,對一個區域最大的促進或許在於,政府和企業都會將企業的自主創新和品牌戰略整合上升為城市戰略。」中國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馮並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哪個地區這種品牌整合戰略做得好,哪個城市就能贏得發展先機。
紹興:名城孕育新品牌(觀察)
本報記者 顧春
2006年01月05日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去年底,古城浙江紹興又添桂冠:在「2005中國自主創新·品牌高層論壇」上,紹興等12個地級城市獲得「中國品牌經濟城市」稱號
●目前,紹興市共有「中國名牌」26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均占浙江省總量的1:5。此外,還有一批產品獲國家級、省級著名品牌稱號,品牌培育走在全國前列
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
在《中國城市品牌經濟狀況報告》中,對紹興市有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點評:「紹興的品牌經濟可圈可點,步森、咸亨、古越龍山等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但她最大的妙處不在於此,而是其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別樣的水鄉風情。」
「城市自身就是一個品牌」,道出了紹興城市的魅力。擁有魯迅、蔡元培、秋瑾等眾多名人的紹興城,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又在古城的建設、保護、規劃上取得了驕人業績。圍繞「名人故里、碧水繞城、粉牆黛瓦、古橋連綿」的古城風貌,紹興投入10多億元,建設和整修了魯迅故里、沈園、倉橋直街、書聖故里、八字橋等歷史景區,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歷史風貌。走進紹興古城,猶如進入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博物館,濃郁的文化內涵讓人流連忘返。
紹興市市長張金如說:「打造紹興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對紹興吸引人氣至關重要。一個有活力的城市,首先應該是一個有人氣的城市。」
紹興的城市改造、城市品牌塑造過程,不僅是政府行為,吸引了眾多遊客和投資者紛至沓來,也成為紹興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去年紹興當選為「最具幸福感城市」,這背後,折射出的是紹興人對這個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城市的驕傲。
當整個城市都如此重視和珍惜打造自身的品牌時,品牌城市的稱號就呼之欲出了。
品牌戰略助企業騰飛
紹興企業2005年的品牌戰略可謂大獲豐收:新增中國名牌14個、馳名商標5個,一年的碩果超過往年的總和。觀其創牌過程,可謂是水滴石穿、集腋成裘。
作為黃酒之鄉,紹興的「女兒紅」、「古越龍山」、「會稽山」紛紛躋身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行列。黃酒界的創牌史,背後是近年來紹興企業轉換眼光走出本地、力求以創牌爭取更大市場、參與國內甚至國際競爭的實力和雄心。
「古越龍山」1999年就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稱號。先走一步的品牌戰略決策,促成了古越龍山的快速發展。如今,古越龍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兩項榮譽,被評為行業內最具成長自主品牌企業,是目前紹興規模最大的黃酒生產企業,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董事長傅建偉介紹,在全世界擁有3500家零售商店的法國卡漠葡萄酒廠到中國選擇合作夥伴,最終選定了古越龍山黃酒和茅台酒。品牌,成為進軍世界競爭的敲門磚。
有古越龍山在前,紹興的「會稽山」等曾經盤踞古城一角、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百年黃酒老企業紛紛加入創牌行列,欲打造全國知名的黃酒品牌。
紹興企業已經主動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通過品牌經營,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每年全市新增品牌超過千件,90%以上的名牌產品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企業看重的是實效。優勢名牌企業利用品牌擴張擴大市場份額優勢明顯,如潔麗雅集團獲得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後,發揮品牌優勢,進行低成本擴張,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毛巾生產企業。企業集體創牌,提升的是整個紹興經濟。
品牌背後的創新之路
去年年終盤點,紹興拿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全市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增長13.5%;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突破3200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7萬元,增11%,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7500元,增9.5%。
2005年,是紹興經濟發展不尋常的一年。自年初以來,受貿易摩擦、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紹興的支柱產業紡織業受很大影響,有關紹興經濟走勢的猜測一時眾說紛紜。民營經濟的絕對主力地位,塊狀經濟發達等紹興特色,都決定了新形勢下,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產業,成為紹興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如何跨出這一步?張金如說得實在:「關鍵是增強傳統產業的競爭力。紹興產業應該兩手抓,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一手抓高新產業培育。」
從粗放經營轉向自主創新提高科技含量、從生產中間產品為主轉向終端產品、從薄利多銷轉向提高利潤率,這一切都離不開品牌打造。對於企業,最好的效益就來自於品牌產品。一向最重視工業生產的紹興,轉變了觀念,提升了對品牌的重視。采訪中,從政府到企業都不斷談到「僅憑一個品牌贏利」的例子,如美國的NIKE,只有一個品牌,本土連工廠都沒有,沒有任何資源佔有和工廠污染,就創造了大量利潤。
在紹興,品牌戰略已深入人心,「品牌城市」、「品牌經濟」已成為廣泛共識。從紹興市到所屬縣市再到各鄉鎮,各級政府紛紛出台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創牌。紹興市對創一個中國名牌或馳名商標獎勵50萬元,所屬各縣市鄉鎮也各有50萬到100萬元的獎勵措施。在政策配套上,紹興編制名牌發展規劃,主動幫助企業制定品牌培育發展計劃,提供信息與業務咨詢,並實施跟蹤管理制度,建立名牌產品發展情況檔案,打擊侵權行為,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
2004年,紹興的255家市級以上名牌產品生產企業,數量僅占規模以上企業的7.8%,但實現銷售收入1324億元,利潤100億元,稅收57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企業的53.1%、71.1%、74.2%。可以說,全市的工業企業經濟總量的增加和效益增長主要得益於此。
2005年,紹興又撥款5000萬元,扶持企業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自主創新能力,成為企業創牌的堅實基礎。
D. 結合實例論述如何打造文化產業品牌
從產品、價值、渠道、宣傳活動等方面打造品牌。
1,文化產品具體化,並且分成不同的營銷用途。
2,產品價值讓目標用戶群滿意,最好超值。
3,渠道多樣化,網路和線下同步進行,並且要線上線下結合起來,推薦言字旁營銷做線上營銷。
4,宣傳要有深度,並且要持續營銷。
5,針對競品在上面四個方向都有對應策略。
E. 老字型大小品牌是如何實現
F. 怎樣打造旅遊文化品牌
第一步,整合品牌文化資源
第二步,建立品牌價值體系
第三步,是建立品牌文化體系
第四步,建立品牌文化管理體系
第五步,方案的實施
第六步,審查考核
第七步,品牌文化的優化
G. 論如何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旅遊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為結果。文化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是對現代時尚精神的承載,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找准文化旅遊發展定位。文化和旅遊的發展,不能相互孤立、各自為陣。要強化綜合帶動,突破產業邊界,突出文化與旅遊產業溢出效應和疊加效應,實現優勢互補、互動共融。
(二)突出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高質量策劃一批文旅深度融合互促發展的大項目,同時加強各領域項目與文化旅遊項目的統籌與整合,實現文化旅遊項目與其他各類經濟社會發展項目統籌規劃、同步建設。
(三)加強文化旅遊品牌營銷。樹立「政企聯動、抱團營銷」宣傳理念,創新宣傳營銷方式,建立完善宣傳營銷體系。
(四)理順文旅融合機制體制。進一步理順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社會文化團體、文化企業的關系,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體轉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文化旅遊市場化進程。
H.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