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中考主要考那裡
中國史,歷史事件、人物、時間,
初中很簡單,多看看書就行了。
記好重要概念、意義。
選擇題認真做,搞清題目,目隱含之意。
中國近現代史,改革、戰爭。
2. 初中歷史材料題,中考可能出的 多多益善
材料一 (唐太宗說)以天下廣之四海之眾,千數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幹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可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不中,中者信善,豈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月,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政要》材料二 「(明太祖說)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宰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請回答:1、在材料一中,唐太宗認為君主獨攬大權、日理萬機有何不當?唐太宗認為設立宰相制度有何好處?2、在材料二中,明太祖為何反對宰相制度?明太祖認為什麼事穩當治國的方法?3、你認為唐太宗與明太祖的治國理論,誰的較為正確?
3. 中考 歷史資料哪裡下
網路上搜,很多的
4. 歷史中考復習總資料
2021年中考歷史終極背誦資料
模塊一:知識整理
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 古代中國
1.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個核心:王權。
兩種制度:分封制與宗法制。
三個特點: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諸侯國(分封制);依據血緣的親疏,血緣紐帶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
2.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認識
一個集中:即所有權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兩對矛盾:即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三個趨勢:即分相權集皇權,形成君主專制;分散地方權力,集中於中央,形成中央集權;對思想控制日益加強的趨勢。
四個發展階段:秦漢確立發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強——明清強化。
3. 選官和監察制度
一個根本目的:強化皇權統治。
兩個層面:選拔官吏和監察百官。
三個趨勢:標准由家世門第逐漸演變為學識才能;選拔方式由推薦演變為考試選拔;
選拔形式日趨嚴密,趨向制度化。
4.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
(1)小農經濟是傳統農業的基本模式。
(2)精耕細作是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徵。
(3)鐵犁牛耕是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業的發展
一個政策:重農抑商。
兩個方面:商業發展與商人地位。
三大特點:商人社會地位低,商業發展艱難曲折;受制於農業的發展;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減弱。
四段歷程:春秋戰國(官府壟斷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場和大商人出現)——秦漢隋唐(重農抑商政策;坊市嚴格分開,對外貿易發展)——宋元(商業經濟繁榮;坊市界限打破;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明清(城鎮商業發展;出現商幫;閉關鎖國)。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縛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2)統治者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課以重稅,影響了擴大再生產的資金的積累和國內市場的擴大。
(3)長期以來抑商和歧視商人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4)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的「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限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7.明清時期對外貿易性質、政策對社會轉型的影響
(1)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是政府與外國進行的朝貢貿易,目的不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的,主要是加強友好往來。
往往遵循「厚往薄來」的原則和採取「倍償其價」的方法,政府在貿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影響了中外貿易的持續發展。
(2)明清時期對外貿易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限制了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影響了中國社會向近代的轉型。
8.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
(1)諸子百家思想觀點: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禮治」或「德治」,即指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國」,即強調法的作用,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秦漢以後統治者的修養生息政策正是這種治國思想的體現。
(2)演變: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思想在不同時期分別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張,雖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從總體來看,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取二者之長、棄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輔的治國方略。
①秦統一中國後,採用了法家的主張,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西漢初年,先後採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無為而治」和墨家節儉的思想。
③西漢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現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統」,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內法,劑之以道」的治國模式。
④漢代以後,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視,逐漸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學;隋唐科舉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墨家「選賢舉能」的思想。
9.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1)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
(2)在科技應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轉化為生產力並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意識。
(3)我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影響深遠。
10. 古代文學藝術發展的趨勢和原因
(1)趨勢:日趨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識增強。
(2)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加強;商品經濟發展。
政治、經濟、思想 近代中國
11. 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和危害
方式:①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②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築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大片領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破壞: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喪失、獲得在華駐兵權。
②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輸出資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③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
12.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特點
(1)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①含義:受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現:太平天國運動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2)農民階級具有落後性①含義: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階級局限性,難以提出科學合理的革命綱領以指導其革命。
②表現:《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資政新篇》的不切實際性;「扶清滅洋」口號的盲目排外性。
13.「六個第一」巧記辛亥革命
(1)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
(2)第一次提出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3)建立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4)頒布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6)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歷史巨變,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的探索特點
(1)從最高綱領到最低綱領(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
(2) 從以城市為中心到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國共十年對峙)。
(3)從反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展抗日戰爭)。
(4)從農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戰爭)。
15. 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認識
(1)三次發展機遇: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放鬆。
(2)四個原因:
商品經濟的發展、外國侵略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國民政府的政策。
(3)五個發展階段:
「春」:甲午戰後的初步發展和一戰期間的「短暫春天」;
「夏」:1927~1936年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較快發展;
「秋」:抗戰時期遭到沉重打擊;
「冬」:解放戰爭時期陷入絕境;
「新生」: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
(4)分布結構:
「弓箭」結構——主要分布在自然經濟解體程度比較高的沿江、沿海地區。
(5)兩個影響:
一是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步;
二是為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革、思想進步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6)三個障礙:
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16. 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認識
(1)一條主線:
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和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變化而變遷。
(2)兩個方面:
一是社會物質生活的變遷;
二是生活風俗習慣的變化。
(3)三大因素影響:
一是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會近代化最早的發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經通商口岸逐漸向中國內地輻射;
二是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近代物質生活和風俗的變遷提供了物質基礎;
三是維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政治思想運動的推動。
(4)四大表現:
一是社會物質生活方面,即服飾、飲食、住宅的變化;
二是社會風俗和思想觀念方面,即婚喪嫁娶、社會禮儀的變化;
三是交通、通訊工具的變化;
四是大眾傳媒的變化。
(5)結論: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是伴隨著西方入侵、西方的社會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湧入而變化的,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17.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認識
一個主題: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之路。
兩個特點:向西方學習的層次不斷深入,逐漸突破封建思想束縛,中國人思想不斷得到解放;先進理論在革命實踐中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發展。
三個層面:器物層次——制度層次——思想文化層次。
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 現代中國
18. 對中國現代政治建設的認識
(1)兩種社會形態: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2)兩個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兩部憲法:《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
(4)四大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基礎。
②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是指導思想,政治協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協商會議是基本組織形式。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在祖國大家庭內,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的制度。
④基層民主選舉制度:改革開放新時期出現,直接民選,落實「依法治國」方針。
19.「一二三」 理解現代中國的外交
(1)一個政策和宗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兩大貢獻: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3)三個時期:
①奠基時期(50年代):「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方針,步入國際舞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
②拓展時期(70年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開外交新局面。
③創新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全方位外交,積極參與聯合國活動,致力於地區合作。
20. 現代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階段線索
(1)過渡時期(1949~1956)①含義:從新民主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
②三項舉措:過渡時期總路線;「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③一個創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政策。
④兩個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生產力)和改造(變革生產關系)並舉。
⑤三項成果: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單一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確立。
5. 現在高中考試的歷史材料都出自哪些書籍
我研究了一下,歷史材料題,好選《全球通史》,《大國崛起》,《貨幣戰爭》
6. 2009年中考歷史政治復習資料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資料
1、14世紀以後, 是歐洲貿易最繁榮的地區。文藝復興開始於 , 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 。達.芬奇是義大利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最大的成就是 ,代表作有 、 等。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 是一位文學巨匠,代表作有 。1492年,哥倫布從 起程,開始橫渡 ,到達今天的 等地。在新航路的開辟中, 完成了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的商道和貿易中心從 轉移到了 。在英國,由工場主、 等組成的新興資產階級成長起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 年,領導階級是 ,開始的標志是 ,結束的標志是 。1649年, 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了 。英國在共和國時期, 掌握政權。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起來的標志是 年通過 。
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時間是 ,標志是 , 被任命為總司令。美國誕生的標志是 年 月 日,發表了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 年的 戰役。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 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 ,享有 ;
雖 和 分別掌握國家立法權和司法大權。 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4、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年 月 日,巴黎人民攻佔 。在英法美革命中分別頒布的文件是 。1792年 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廢除了 ,建立了 ,歷史上稱為 。 等人掌握政權,標志著法國革命進入高潮。 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 。他在位期間頒布了 。1812年拿破崙遠征 失利。
5、英國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是 ,開始於 行業,後來其它如 、 等生產部門也紛紛改進技術。1785年以後, 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使用。 國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隨後, 國工程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
6、新航路開辟以後,首先是 和 ,接著是 和 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三角貿易是指: 。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 ,但 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國在 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頭目是 ,率領軍隊侵佔了 ,把當地洗劫一空。
7、在拉丁美洲,除巴西是 的殖民地外,其餘地區基本上都在 的殖民統治之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受 和 的影響,爭取獨立的運動在拉丁美洲興起。 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被譽為 。印度在 年到 年爆發了民族大起義, 成為起義的領導者, 是這次起義中的傑出女英雄。
8、1836至1848年間,英國工人民掀起了一場 運動,這個運動有一個政治綱領 ,工人們要求取得 。這次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 三個組成部分。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 起草的綱領 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償試是 。《國際歌》的詞作者是 ,曲作者是 。
9、美國南北戰爭的起止時間是 ,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10、俄國1861年改革時的沙皇是 。19世紀中期的日本,實際權力主要掌握在 手中。
11、19世紀70年代,由於 和 的發明和使用,電力逐步取代蒸汽,人類歷史進入了 。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 和地 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在電器發明領域,美國科學家 最為著名,他在1879年研製成功 ,為世界帶來了光明,被譽為 。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 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他在 年試制汽車成功。 年12月的一天,美國的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12、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三國同盟是指 ;三國協約是指 。第一次大戰前,第一次大戰前, 素有歐洲「火葯桶」之稱。第一次大戰的起止時間是 ,爆發的標志是 。 原是同盟國,後來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一戰的主要戰場在 。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 。一戰的戰場由最初的 擴大到 。一戰的性質是 。
1、材料:(在叛亂地區)「為人佔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指1863年元旦)及以後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政府行政部門,包括陸海軍當局,將承認並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P練63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份文件?
②這份文件是哪一年由哪個政府頒布的?
③這份文件有什麼作用?
2、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P61
3、為什麼說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P練64
4、如何評價俄國1861年的改革?P118
5、簡述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和評價(給日本帶來了什麼影響)。P119 -P120
6、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英國先後發生了哪兩次不同性質的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什麼影響?(p練86)
7、暴力沖撞與和平往來,哪種方式對文明發展更為有利?為什麼
答:和平往來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暴力沖撞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們對社會和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很大。和平往來是大多數人所普遍接受的價值取向,它的直接效果是物質財富的互通有無,精神文化的交匯更新及由此而來的人們在生活質量上的提高和內容上的豐富。
8、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們能夠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
答:工業革命中,發明了改良的蒸汽機,蒸汽機動力普遍應用,發明了汽船,火車機車等新交通工具,促進了生產力飛躍發展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器產品深入到生產生活多個領域,汽車和飛機的發明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啟迪:1、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2、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3、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閱讀下列材料:
9、材料一 「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並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它們不是社會中某一階段對舊制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
請回答:
①材料中所指的「舊政治制度」是指什麼?
答:封建制度。
②「新政治制度」指什麼?在英國、法國各表現為什麼主要形式?
答:資本主義制度。 英國——君主立憲制, 法國——共和制。
③為什麼說「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
答:打擊和削弱了歐洲封建勢力,推動了歐洲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深遠影響。
10、材料二 「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庄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理顛王國這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①、 材料具體反映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答:反映的是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戰爭中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的史實。
②、 簡要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
答:為擺脫英國的殖民枷鎖而獨立,發展資本主義。
③、 材料體現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答:平等自由、反抗壓迫。
11、19世紀中期,美、日、俄等國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是什麼?各自又是通過什麼途徑解決的?為什麼俄國、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答:①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日本幕府統治危機;俄國農奴制危機。②解決途徑:美國內戰,北方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日本經過武裝倒幕,實行明治維新;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迫實行廢除農奴制的資產階級改革。③是由於俄日都是通過自欺欺人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方式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
12、材料一:「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材料二:列寧說:「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
① 材料一摘自什麼文件?它是誰為哪一個組織起草的綱領?發表於何時?
答:《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起草的,發表於1848年2月。
② 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上述文件發表的意義?
答:《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武器,無產階級進行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來。
13、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請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① 兩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各舉一例)
答: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製造業;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工業或石化工業。
② 兩次工業革命都出現了新能源,把人類帶入兩個新時代,這兩個新時代指的是什麼?成就突出的代表又分別是哪一個國家?
答: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英國、美國。
③ 科技上的領先地位對這兩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有何作用?
答:它們先後成為世界霸主。
④ 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是什麼?
答: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又加緊侵略擴張。
14、為什麼說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給你或你的家庭帶來了哪些好處?對此你有何感想?
答:①交通工具的創制如汽車、飛機等,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提高了信息傳遞速度。②如電視機、收錄機等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洗衣機、電冰箱等減輕了人們的家務勞動的負擔等。③感想提示:圍繞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和作為學生從小應樹立愛科學,學科學,運用科學技術為社會作貢獻的觀念等方面來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