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個問題誰能解
因為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1)大熊貓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分布於中國甘肅,陝西,四川(地區滅絕:湖北、湖南),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
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
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2. 熊貓在恐龍時代就有了嗎
熊貓在恐龍時代是沒有出現的。大熊貓是距今約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恐龍是中生代時期2.3億年前的。大熊貓的先祖始熊貓,始熊貓生活在距今800萬年前,而恐龍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顯然不是一個時代的。熊貓比恐龍晚一個世紀,恐龍生活的時代還沒有哺乳動物出現的。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僅有二個亞種。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臉頰圓,有很大的黑眼圈,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於該物種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3. 中國有多少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的數量大約2000多隻。2015年2月28日,國家林業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為258萬公頃,潛在棲息地91萬公頃,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17個市(州)、49個縣(市、區)、196個鄉鎮。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大熊貓是中國僅有的,它不僅是中國的特產,而且是以稀有珍奇動物馳名於世界. 從已挖掘出來的化石證明,在距今100萬年左右,大熊貓的足跡遍及我國南北各省。第四紀大冰期,大陸冰蓋不斷擴大增厚,引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大規模的冰川等自然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溫度的長期下降,地球上的絕大數生物都慘遭滅絕。
自古以來,四川盆地都是眾多物種的避難所,在發生第四紀大冰期時,秦嶺以南至四川一帶地理位置四面環山地形復雜,加上當時的氣候溫和森林茂密等優勢條件,最重要的一點東西走向的秦嶺和大巴山,在當時也成功地阻擋了寒流的南下,從而四川就形成了一個屬於動物們的天然避難所,這里非常適合各種動物在此生存,大熊貓之後在此生活多年。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4. 大熊貓有多少年的歷史
大熊貓有800萬年的歷史。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
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4)大熊貓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
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國四川雅安寶興縣的鄧池溝(穆坪)教堂附近科學考察時,發現了當地人稱為白熊、花熊的蹤跡。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4月1日,他採集到白熊標本,毛色有黑有白,腳掌底部多毛,樣子像熊,這是他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
它的標本和骨骼運到法國。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鑒定,「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定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貓熊),鑒定報告發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新文檔》第五卷,從此,匿居荒野的貓熊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
5. 大熊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多少年了
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
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廣布於我國南半部,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而大熊貓卻一直活下來,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6. 大熊貓距今生活了多少萬年
大熊貓的存在五六百萬年
白鰭豚在地球上可生活了2500萬年左右了
800萬年前就生活著大熊貓的祖先.不過不是大熊貓啊;
中華鱘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一億五千多萬年
7. 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多久
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800萬年了,是動物界的「活化石」,有非常珍貴的科學價值。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生存至今成為「活化石」。
(7)大熊貓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8. 大熊貓有多少年歷史
大熊貓有800萬年的歷史。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
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8)大熊貓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僅有二個亞種。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臉頰圓,有大的黑眼圈,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於該物種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9. 中國的大熊貓是在多少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在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發現了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始熊貓化石。
從已發現的化石表明,由始熊貓演化的一個旁支叫葛氏郊熊貓(agriarcros goaci),分布於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等地的潮濕森林,在中新世末絕滅。主支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演化為大熊貓類,其中一種叫小型大熊貓,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其化石被定名為大熊貓的小種(ailuropoda micrta)。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
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在更新世中期化石的大熊貓,包括武陵山亞種和巴氏亞種,其中武陵山亞種是小型大熊貓到巴氏亞種的過渡型,而巴氏亞種在中國華南一帶分布最普遍,但現生種僅在青藏高原的東緣高山深谷中才殘存著,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體型僅比現生大熊貓小約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貓巴氏亞種(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體型又普遍的比現生大熊貓大約1/8,而且依賴竹子為生。
10. 大熊貓在地球上活了多少年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大熊貓棲息地的巨大變化近代才發生。近幾百年中國人口激增和佔用土地,很多棲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貓曾經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現在已經成了居民點。大熊貓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長的海拔1200-3400米之間。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在這廣闊的土地上有著很多各種各樣的珍稀物種,例如世界上獨有的大熊貓,也只有中國才有,作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可以說是深受世界人們的歡迎和喜歡,是動物界的明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國還存在一種最為珍稀的「大熊貓」,這種大熊貓到底稀有到多少呢?即便是把整個地球翻出來,也只能在中國找到5隻,而這5隻是目前找了幾十年才找到的,而這種「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的時間。
這種稀有的「大熊貓」叫做棕色大熊貓,在我們的認知當中,熊貓都是黑白相間的顏色,而這種帶有棕色變異的大熊貓是很少見的,這是因為它們存在的數量是在是太少了。世界上目前一共僅發現過五隻棕色大熊貓,而且發現地點均為中國的「龍脈之地」秦嶺原始保護森林中的核心地區。而中國第一次發現棕色大熊貓是在1985年的時候,當時在秦嶺原始森林中,巡視員發現了一隻全身棕色的大熊貓,當時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雜交物種,但是經過專家確認後發現,棕色大熊貓是獨有的一個物種,而這個物種的發現,更是震驚了世界。
但是因為棕色大熊貓存在的種類實在是太少了,導致棕色大熊貓不能進行繁衍,之後在前十多年的時候,陸續發現了5隻,而這5隻已經是最後的棕色大熊貓,如今國家已經對這幾只棕色大熊貓進行了全天候的保護,並且提取了基因保存下來,當然了也有很多人在想,將棕色大熊貓和一般的熊貓進行繁衍,總會生出一隻帶有棕色的熊貓出來。
當然了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是科學家們依舊希望能夠進行原配繁衍,而棕色大熊貓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也是達到了上億年之久,或許它們自己都不清楚,如今的它們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國寶」。對於中國最為稀有的「大熊貓」,如今只剩下5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