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戚繼光是什麼人物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 ,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本貫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條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陸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戚繼光
2. 戚繼光抗倭的故事。
1、岑港之戰
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率軍前往救援,但因為道路隔絕而沒有來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繼光的罪。而後,汪直余黨作亂於岑港,戚繼光與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往圍攻。
2、台州之戰
公元1561年(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
3、福建之戰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福建,並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聯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戚繼光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其祖為明朝開國將領戚祥,曾任朱元璋親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終病逝,授世襲明威將軍。
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教育,戚景通一發現其缺點,會嚴厲批評。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計士元,推薦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荀。」,更獲得張居正信任。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唐順之的啟發,從其所編「六編」中《武》獲得靈感,戚繼光創立「鴛鴦陣」,此陣法以十一人為一隊,居首一人為隊長,旁二人夾長盾,又次二從持狼筅,復次四從夾長矛、長槍,再次二人夾短兵。
陣法可隨機應變,變縱隊為橫隊即稱兩儀陣,兩儀陣又可變為三才陣,三才陣攻防兼宜,適合於山林、道路、田埂等狹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家軍大破倭寇於浙江臨海,九戰九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與福建總兵俞大猷、廣東總兵劉顯等創平海衛大捷。從此倭患終被盪平。
3. 戚繼光是如何成為家喻戶曉的「戰神」的
抗倭英雄戚繼光是個多義詞,它本來是指明朝時期的將軍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地區帶領將士抵抗倭寇。戚繼光的故事經過了幾百年,被編成了多部作品,名字都是《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雕像電影《盪寇風雲》,將於全國各大影院上映。影片導演陳嘉上,主演趙文卓、倉田保昭等亮相發布會,為觀眾解析歷史上“戚家軍戰海盜”的故事。
戚繼光是個精通兵法的將領,他懂得兵士不經過嚴格訓練是不能上陣的。他根據南方沼澤地區的特點,研究了陣法,親自教兵士使用各種長短武器。經過他嚴格訓練,這支新軍的戰鬥力特別強。“戚家軍”的名氣就在遠近傳開了。
那些亂七八糟的海盜隊伍,哪兒是戚家軍的對手,交鋒了九次,戚家軍一次次都取得勝利。最後,倭寇在陸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繼光又用大炮轟擊。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燒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橫行幾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肅清了。
戚繼光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致力於抗擊倭寇,他常年駐扎在東南沿海一帶,為保衛明朝海事領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戚繼光不但是位出色的軍事家,他還是位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在文學上,戚繼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後來成為激勵世人前進的座右銘。
4. 戚繼光是怎麼樣的英雄
戚繼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傑出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生將門,自小立志疆場,保國衛民,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名句。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25歲被提升為署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全省沿海防禦倭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到倭患嚴重的浙江任都司僉書,不久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嘉靖三十五年(1556)9月,倭寇800餘人侵入龍山所,他率軍迎擊,接敵沒幾回合,明軍怯戰,紛紛潰退。危急時刻,戚繼光縱身躍上一塊高石,連發三箭,將3個倭寇頭目射倒。倭寇見狀,倉惶撤逃。
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從浙江義烏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農民和膘悍的礦夫共3000餘人,採用營、官、哨、隊四級編制方法編成新型軍隊。隊是基本戰斗單位,隊員按年齡、體格分別配備不同的兵器,作戰時,全隊隊員各用其所長,配合作戰,攻守兼備,進退靈活。這種戰斗隊形能分能合,人稱「鴛鴦陣」。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這支新軍隊伍很快成為軍事勁旅,人稱「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皆,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倭寇們心驚膽戰,給戚繼光取了個名字叫「戚老虎」。次年夏,率戚家軍南下福建,盪平倭寇在橫嶼、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與福建總兵俞大猷、廣東總兵劉顯等人取得平海衛大捷。次年,升總兵官,鎮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華、溫州兩府。是年11月,倭寇2萬人圍攻仙游,戚繼光「用寡擊眾,一呼而輒解重圍;以正為奇,三戰而收全捷。」從此,戚家軍威振中國海疆,倭寇望風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終被盪平。
隆慶二年(1568)五月,戚繼光被任命為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軍務,領兵鎮守北部邊關。他到任後,根據蒙古騎兵的作戰特點,創建了以火繩槍炮為主的步兵營、騎兵營、車營和緇重營,並使各營成為能在統一指揮下進行協同作戰的合成軍。同時,在舊長城的的基礎上加高加厚原有的邊牆,在重要地斷修築重城重牆,並在長城沿線創建了空心敵台,從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堅強防線。他在北方御邊的16年,「邊備修飭,薊門安然」。
萬曆十一年(1583),因遭朝中權貴排斥,戚繼光被調到倭患早已盪平的廣東任鎮守,鬱郁不得志,三年後即告老還鄉,回到山東蓬萊。萬曆十六年(1588),逝世於蓬萊故里。
戚繼光在40多年的戎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或在東南沿海掃滅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練兵御邊,使薊門安然。堪稱一代愛國名將。他智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指揮戚家軍「飈發電舉,屢摧大寇」,甚至還出現過殲敵上千人,而「戚家軍」卻無一人陣亡的罕例。被譽為我國「古來少有的一位常勝將軍」。他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在軍事理論上頗多建樹,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兵書,為後世兵家所推崇,「談兵者遵用焉」。
5. 戚繼光在我國歷史上有什麼地位
戚繼光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號南塘
,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軍事家,與俞大猷齊名。明朝中後期,倭寇經常侵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為抗擊倭寇,保一方人民安定生活,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愛國英雄。
6. 戚繼光是哪個朝代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是明朝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7. 戚繼光的生平事跡
戚繼光幼年時風流倜儻,很有個性。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喜歡讀書,通曉儒經、史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繼光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當時山東沿海一帶遭受到倭寇的燒殺搶掠,戚繼光有心殺賊,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繼光受張居正的推薦,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被調往浙江都司僉事,並擔任參將一職,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於仙居將其全殲。
仙游之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黨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繼光率兵前往解圍,倭寇敗走,戚繼光率軍追擊,追至王倉坪,斬首百餘級,不少人都墜於懸崖摔死。余黨數千人逃走占據漳浦蔡丕嶺。
戚繼光分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將士攀岩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後侵擾福寧,戚繼光率領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
北御韃靼:隆慶二年(1568年),明穆宗讓戚繼光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總兵官以下的官員都受戚繼光的節制。
戚繼光到任後,時薊州有總兵郭琥,而戚繼光為總理,無法統一號令,於是朝廷將郭琥調走,以戚繼光為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繼光前破吳平有功,進封為右都督。時北蠻子侵略青山口,戚繼光引兵將其擊退。
後續經歷
萬曆二年(1574年),董長昂又入侵邊境但無法從關口攻入,於是逼著他的叔父董長禿寇犯邊境。戚繼光領兵將其擊敗並活捉董長禿。董狐狸與董長昂率領宗族三百人來到戚繼光關前請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請求赦免董長禿。
戚繼光與部下商議後決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於是將劫掠的百姓放回,並發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與董長昂再也不敢侵犯薊門。不久,戚繼光因守邊功勞,升為左都督。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北蠻子無法攻入,於是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將其擊退。朝廷封戚繼光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
萬曆十年(1582年),朝廷里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
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