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叫社區歷史

什麼叫社區歷史

發布時間:2022-09-05 10:54:32

❶ 白鶴社區有什麼歷史文化

白鶴社區系20世紀80年代的老社區,社區有常住戶3978戶,人口達到9975人。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穩定,人們追求健康向上的休閑文化生活,社區的各個公園內有三三兩兩的小團隊,比較鬆散,不成規模,沒有凝聚力,大多建不長久,社區居民嚮往有一支社區牽頭、頗具規模的文化教育隊伍,可供居民學習健身休閑的好去處,苦於沒有這樣的組織,為此社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需要這方面的居民都是一些中老年的婦女姐妹,因此,社區領導委派婦聯著手組建一個如居民所想的這樣一個「齊學共健社」團。
首先,婦聯挖掘出丁寶珍老師,丁老師從小喜好文體活動,而且熱心教授於人,有了這樣一個不計個人得失,出力又賠錢的志願者後,在選擇場地,場地的選擇要考慮到不能憂民,過去也曾經發生過早上鍛煉發出的音樂聲引起居民的反感,導致居民把錄音機摔壞,為此我們選擇了社區內的白鶴公園場地,就不會發生以上的矛盾。有了場地,有了老師,2007年5月,齊學共健社團成立了。接下來每天晨練錄音機的接電卻成了個棘手的問題。因為用干電池不但費用高,而且聲音不夠響亮,改用蓄電池後,音量可以了但較容易壞,維修也成問題,所以想用直流地是最好了,但附近能供電的只有白鶴公園的管理站,白鶴公園歸江東區綠化養護管理中心管理,想要接電必須要經過站里的領導同意才可以。婦聯幹部和丁老師三番五次地電話聯系綠化養護管理中心領導,均被拒絕了,因為他們也考慮到一個安全問題以及是否也影響居民,怕我們的社團會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但是我們婦聯幹部和丁老師始終不氣餒,幾次登門找綠化養護管理中心的負責人談,把辦這支隊伍的目的是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家庭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現社區群眾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希望能得到領導的支持。綠化養護管理中心領導看到我們這么誠懇的態度,最後與我們社區簽訂了一份用電協議,電源的事給解決了,使社團步入了正常運行。
齊學共建社從組建到現在,可以說是真正地「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丁老師和她的團隊一直是不計報酬地無私為社區的文化事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余輝。為了保證這支團隊能夠代表社區、街道去演出和比賽,丁老師每天早晨六點鍾准時帶領著隊員們學健身、學舞蹈,而且隊友們不忘相互的交流切磋舞藝,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和心得。每逢碰到要到外面演出或比賽,我們的隊伍不管風吹日曬每次都堅持去綵排,而丁老師和婦聯幹部每次為隊員們跑前忙後做好台前幕後工作,以保證大家都能展示出最新最好的精神面貌給觀眾。
經過近二年的成長,白鶴公園內每天早上6時至7時,晚上7時至8時,(除下雨天)齊學共健社的成員們盡情在這里綻放她們的風采,已成為我們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社區隊伍不斷有新的成員增加,提升了我們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和諧社區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社團中的成員們講,過去晚飯後,沒什麼休閑活動,不是等著看電視,就是和鄰居們一起打打麻將,以此來打發晚上的時間,有時打麻將還要引來吵架,反而造成鄰居間的不和。這樣時間又流失了,人又變得越來越雍腫,肚子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差了。但自從加入了社團,麻將也不去打了,煩惱也少了,心情也好了,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健康了,家庭更是變得溫馨了。更有趣的是,也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有的成員說連白頭發也變少了,過去有心臟病的,現在也自我感覺良好了。齊學共健社不但是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更是一個傾訴煩惱的好地方,提高自身素質的好學校。團隊的姐妹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都比較說得來,遇到什麼困難、心煩事都喜歡向姐妹們傾訴,把團隊里的成員當成自己的親人。在隊員們個人、家庭得益下還成功地代表街道、社區參加各項活動。08年3月,我們齊學共健社代表白鶴街道參加江東區婦聯「健康城「杯排舞表演,受到主席團領導的一致好評。08年4月又代表白鶴街道參加江東住博會開幕式表演,08年10月18日再次代表白鶴街道參加了江東區第四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一次次的演出,一次次的成績,凝結了每一位隊員的汗水,凝結了丁老師辛酸、甜蜜,凝結了社區、街道領導的關懷,就是這樣一支優秀團隊被評為首屆江東區教育局社區優秀教育團隊。
可以說,白鶴社區齊學共健社是一朵長育在老社區里的奇葩,這朵奇葩在街道、社區和丁老師日復一日的辛勤澆灌下,正日趨成熟,日益散發出綺麗的色彩和濃郁的花香。

❷ 玉環縣社區歷史

玉環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黃金海岸線中段,東經121°、北緯28°。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2008年平均氣溫17.8℃,年總降水量1176.5毫米,無霜期366天。縣域總面積227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7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90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9公里,是全國13個海島縣之一。全縣總人口41.10萬。轄珠港鎮(含城關辦事處、坎門辦事處、陳嶼辦事處)、楚門鎮、清港鎮、蘆浦鎮、干江鎮、沙門鎮、龍溪鄉、雞山鄉、海山鄉6鎮3鄉。
據考古發現的三合潭遺址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在玉環大地上繁衍生息、創造文明。西周及春秋時期,屬甌越地。戰國時期,屬楚地。從出土的網墜、魚刺、魚鉤等漁具考證,在戰國時期具有豐富的海洋文化。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玉環廳,隸溫州府。1912年廢廳設縣,改稱玉環縣,屬甌海道。1949年4月7日玉環解放後,屬溫州專區。1962年4月,隸台州專區(現台州市)管轄。縣名源於海島奇觀,古志記載「晨霧繞島,形狀如環;上有流水,潔白如玉」,由此得名。

❸ 1.西方國家社區工作的發展歷史:社區工作的早期發展、專業社區工作的形成、社區工作的發展趨勢

一、古代社會救助制度及其實踐
我國古代的社會救助制度屬於一種官民結合的社會福利體制。這種以政府為依託的社會救助制度始自周代,之後不斷完善,機構也不斷膨脹,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相對齊全的政府職能沒置。特別是發生大范圍的貧窮、飢荒、災害時,政府的社會救助機構能夠很好地發揮救助功能,用於維持社會穩定,維護封建社會統治。
(一)民間社會救濟和社會救助
民間社會救濟和社會救助具有強烈的自發性特徵,它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一是家族。在傳統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農耕社會,家庭是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單位,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為了提高生產力,獲取充分的食物,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或家族很自然地聯系起來,共同從事農業生產,並進行合理的社會分工。同時也是為了能互助互濟.共同抵禦因為自然災害或疾病帶來的困窘。
二是同鄉。在血緣關系無法顧及的情況下,人們因為同處一地,朝夕相處形成了濃厚的鄉土觀念,同鄉、同村之間的幫助結成的地域關系成為提供生活安全保障的另一道安全網。
三是行會。行會是中國傳統社會特有的一種民間組織,指有共同利益的人以行業為紐帶結合起來,「在維護同行的經濟利益、調節商業糾紛、訂立行規訓練學徒、介紹熟人尋求職業等方面,提供了經濟照顧和服務,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人們的後顧之憂」。
四是宗教。宗教是另一種不可忽視的民間社會救助力量。在中國民間,佛教和道教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佛教的濟世渡人、樂善好施,道教的積功累德、安己利人等宗教道義在調節人與人和諧相處、教導教徒幫助他人、救濟貧民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唐朝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704年)設置的「悲田院」、「養病坊」等,主要收容孤兒、老人、窮人和生病的人,經費由官府出,而管理則由寺院的僧尼來負責。
(二)政府的社會救助制度
1、保息六政。據《周禮》記載,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這就是慈幼、養老、賑窮、恤貧、寬疾、安福,即愛護兒童,贍養老人,提供社會救助、醫療保健,維護社會安全等,可以說基本上涵蓋了現代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周代還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日微宮室,二日祖墳墓。三日聯兄弟,四日聯師儒,五日聯朋友,六日同衣服。也就是說,住宅建設和精神倫理建設要並重。福利的真義應該是物質與精神兼有,整體和個體兼顧,政府與民眾並舉。為使民眾能夠生得其所、活得愉快、死得安全,不僅要慈幼、養老.而且還要賑窮、恤貧、寬疾、安富來配合,此外還需要本俗來呼應。
2、九惠之教。《管子》一書中寫道:「人國四荀五,行九惠之教,一日老老,二曰慈幼,三日恤孤,四日養疾,五日合獨,六日問疾,七日通窮,八日賑困,九日接絕。」這些內容類似於現在各國實施的老人福利、兒童福利、社會救助、醫療服務、婚姻咨詢、健康服務、創業服務、就業服務等。
3、社倉鄉約。常平倉就是通過儲存糧食的方式調節糧食價格,各地都修建常平倉,儲備糧食以備荒年之用。義倉就是把政府征糧或是由富戶義捐的糧食儲存在倉庫里,由官府派人管理,荒年或是青黃不接時,出倉以賑濟災民。社倉是由人民自行組織,或是由政府督導人民辦理,類似一種農貸合作組織的救濟設施,由當地群眾捐集 糧食,或是由政府貸給糧食,在各鄉設倉儲存,在災荒之年救濟百姓。鄉約,就是住在鄰近地區的人,共同遵守的規約,大約起始於北宋的「呂氏鄉約」。該鄉約由宋代藍田呂大鈞及其兄弟、鄰里親友以書面的形式約定而發起,內容分為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和患難相恤四大項,後經朱熹倡導而推之至全國。「由於鄉里民眾自訂規章,作政府律令之輔助,而有人約者彼此信守,雖無民主之名,但已有民主之實。『呂氏鄉約』其綱止於四條,而人生善惡功過,可法可戒之事已盡在其中,見之今日,用作社區研擬公約之依據,仍有可采之處。」
二、我國近現代社區工作的發展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社會事業發展史上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鄉村建設運動。鄉村建設運動是在20世紀初中國農村經濟日益走向衰落的時代背景下,以鄉村教育為起點,以復興鄉村社會為宗旨,由知識精英推進的一場鄉村社會改造運動。在這一運動中,由不同的理論流派組織進行的「鄉村建設」實驗活動,對鄉村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共有600多個團體參加。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晏陽初的定縣平民教育試驗區、陶行知的南京曉庄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和江蘇寶山師范學校、梁漱溟等人創立的河南村治學院和山東鄒平鄉村建設研究院等。這些由社會學者推動的運動都是力圖通過改造鄉村社區促進社會變遷,「可以看作是我國現代社區發展和社區服務事業的一個開端,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面臨著許多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社會問題。為了建設一個新社會,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救助、救濟以及社會改造運動。針對社會貧窮問題,提出了「生產自救、群眾互助、以工代賑,並輔之以必要的救濟」的總方針,開展了廣泛的社會救濟。一方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重視預防自然災害,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採取得力措施,組織開展了糧食征調、公糧減免、社會募捐、組織移民、整頓義倉等活動,特別是以民政部、勞動部為代表的政府部門在安置災民、救災救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針對遊民、娼妓、土匪等社會丑惡現象,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改造活動,力圖將他們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中國政府採取了說服動員和強制收容相結合、定期收容與經常收容相結合的方法,取締各地的妓院、賭場、煙館、流氓窩點等非法活動場所,設立生產教養院、婦女教養院、新人習藝所等勞動培訓、改造機構,將妓女、遊民和乞丐組織起來,為其提供安定的住所和純凈的生活環境,在體力改造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深入的思想教育。新中國成立初期,上述社會問題的解決大都是依賴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動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居委會、居民小組為單元的社區組織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加速了社會改造的完成。
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在蘇聯模式的影響下,經濟上國家實行了全方位的計劃經濟,社會管理上推行單位體制。在城市社會,隨著功能的日益完善和擴張,單位成為社會整合的主要手段。通過單位體制,國家「廣泛控制著家庭以外的主要日常活動——工廠、辦公室、學校等地方的活動」。國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社會資源,控制了單位中所有就業者,將國家政權深入到居民個體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了對城市社會的全面控制。單位功能的泛化使得單位以外提供服務的組織或中介機構喪失了發展空間。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的管理對象只是極少數沒有單位的城市居民,專業的社區工作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些高校曾經創立了社會學系,介紹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在1952年院系調整的時候,社會學系被錯誤地取消,從事相關學科研究的科研人員也不得不轉行。這種不正常的狀態一直持續了30多年,直接導致了我國社會學研究和社會工作教育及其實踐的嚴重滯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社會學等學科逐漸恢復,也帶動了社會工作教育和實踐的發展。在教育層面,1987年,當時的國家教委同意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四所高校設立社會工作專業。當時確定的專業名稱是「社會工作與管理」。1989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國家民政部合作,開始招收、培養社會工作本科生。截至2003年,國內設置社會工作專業的高等學校已近200所,還在繼續增加之中。這其中不僅有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也有理工農醫師范等各類專門高校,還有高等專科學校等等。專業社會工作在我國逐步恢復並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完善,我國的 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社會利益群體多元化、多樣化特徵日益明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比如兩極分化、失業、老齡化、空巢家庭、青少年犯罪等。這些問題的緩和和解決都需要引進專業的社會工作技術。另外,從「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社區建設的深人發展、住宅商品化的普及、社會福利事業的社會化等都呼喚並催生著我國本土化的社區工作。
三、當代社區建設與社區工作
(一)社區建設的提出與發展
在我國,社區建設實際上就是建設和發展城市社區。我國當代城市社區建設是在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過程中提出並發展起來的。根據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區是城市基層政權機構,街道是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居委會是群眾自治性組織,經政府授權承擔一定的社會管理職能。我們所說的社區建設中的社區,一般是指規模調整後的居委會。據統計,截至2002年底,我國660個各類城市中共設有830個市轄區,5576個街道辦事處,8.5萬個社區居委會。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位居民,都需要與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或者區政府等基層管理組織發生關系,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城市政府的管理。從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難看出,城市居民接受政府管理的方式以及基層社區內部處理公共權力的方式都處於不斷調適和變化當中。基層管理體制的變遷,既反映了國家與社會關系的互動,也反映了居民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變化,甚至也反映了居民個人權利的享有程度,是政治制度的一個縮影。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包括個體私營經濟在內的各種經濟成分獲得快速發展,社會結構不斷分化,城市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社會的轉型對以單位制為主體的二元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構成了巨大挑戰。一方面,社會組織的多樣化特徵日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具有傳統的「單位」體制特徵的行業和組織,且從業人數 增長很快;另一方面,「單位人」在社會改革的大潮面前,或自願或被迫地轉向「社會人」,單位的服務職能也不斷向社會剝離,這就要求社會必須及時提供足夠多的、高質量的服務。再加上社會流動人口的增加、居民閑暇時間的增多、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等,這一切都使得城市基層管理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單位」制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正在走向衰落,其整合社會的組織功能不僅日益弱化,而且不可避免地最終要走向瓦解。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在維護轄區社會治安、引導下崗工人再就業、落實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在形成城市社會管理的微觀重心。因此,以「單位」組織為主體,以街居組織為輔助的城市二元基層管理體制也必須適應新形勢,進行相應的變革。
面對社會形勢的迅猛變化,民政部門逐步認識到,街居工作的重點必須從發展經濟向提供服務轉變,必須從單純的社區服務向整合的社區建設轉變。1991年5月31日,當時的民政部部長崔乃夫在談到基層政權建設工作時,明確提出推進社區建設的要求。1992年10月,民政部下屬的中國基層政權建設研究會在杭州專門召開了「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理論研討會」。這樣,以開展社區建設為標志,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序幕徐徐拉開。以上海、石家莊、青島、沈陽、武漢等地的試點經驗為基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00年11月19日轉發了《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強化社區功能,鞏固黨在城市工作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加強城市基層政權和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擴大基層民主,密切黨群關系,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這樣,社區建設在全國各城市蓬勃開展起來。
(二)社區建設與社區工作的關系
1、社區建設與社區工作的目標一致
按照羅斯曼對社區工作目標的兩分法來分析,兩者的過程目標和任務目標是相同的。如前文所述,社區建設的過程目標就是要維護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社區工作則是指以社區和社區居民為工作對象,發現和解決社區問題,整合社區資源,協調社區居民之間、社區居民和社區組織之間的關系,促進社區居民參與能力的培養,提升參與意識,促進社區發展。如果從任務目標來分析,二者也有很大的相似性。為了實現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就必須落實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目標,解決社區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目前我國社區建設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是:居民的社區參與率低,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強,社區組織發育不完善,在老年人的社區照顧、社區經濟、社區教育、社區資源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社區建設就是要解決這些和社區居民的生活與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才能實現。社區工作的任務目標同樣是解決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達到一定的社會福利目的,滿足社區的一些現實需要。社區工作的工作對象就是整個社區和社區居民,所面臨的問題和社區建設中的問題大體是一致的。
2、社區建設與社區工作有著相同的社會背景
我國政府提出社區建設的原因是在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比如老齡化、貧困、高失業率、青少年犯罪、環境惡化等,社會的穩定受到嚴峻的挑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遇到巨大的障礙,為了應對社會的變化和解決社會問題,政府從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思路出發,改統治為治理,強調執政就是服務,在一些領域內讓權於民,鼓勵居民參與社區事務,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將社區建設成為安定、祥和的居家休閑場所,通過社區建設解決和緩解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
社區工作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逐漸提出來的。其背景就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伴生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高犯罪率、環境污染、種族沖突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社區發展被證明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社區是社會的縮影,各種社會問題都會在社區體現出來,從社區人手有助於從根本上緩和社會矛盾,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各國政府紛紛將社區發展列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政策,逐漸實現居民利益的社區化,社會福利各項措施的落實也放在社區這個層面上。社區工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具體執行社會福利社區化政策、化解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
3、社區建設為社區工作本土化、職業化和專業化提供了發展空間
社會工作在我國剛剛起步,社會上對社會工作還很不了解。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一方面要積極向西方學習,學習和借鑒西方一百多年來積累的豐富而優秀的社會工作理論,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總結我國傳統的社會救助和社會救濟實踐,反思我國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積極探索並努力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理論。
從本質上說,包括社區工作在內的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過程就是如何實現社會工作本土化、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過程。所謂本土化就是要結合自己的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在學習和發展社會工作的同時,形成獨特的工作模式和體系。專業化就是要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和行業,從事社會工作的人要接受正規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的教育和技術培訓。當前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的途徑有兩個:一是社會工作教育對實務的參與,二是推動社區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意味著社會工作成為一門獨立的職業,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守則,有自己的考核標准和任職程序。
社區建設為我國社區工作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台。首先,政府主導發展社區,成立相關的職能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為社區工作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社區與每個居民的生活與利益息息相關。解決復雜的社區問題,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尤其是隨著住房商品化和社會福利社區化,社區居民急需大量的專業的社會工作者進入到社區的管理體系中來,為居民解決現實問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最後,我國目前的社會工作教育方興未艾,為社區培養和輸送了許多接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社區工作者,他們是社區工作專業化、本土化和職業化的最好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因此,社區建設為社區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社區工作的實踐過程也正是建設和發展社區的過程。兩者的相互配合、互相促進將共同促進我國城市社區的健康發展。

❹ 建國來我國街道社區發展歷史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礎,是社區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統籌謀劃和開展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社區建設的水平,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根基。 一、堅持系統觀念,推進社區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 街道社區黨組織要成為引領地區全面協調發展的責任。社區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社區經濟、社會事務、綜合治理、城建城管、社區黨建等直接關繫到社區的整體建設,密不可分,各方面的工作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才能保證黨的工作在街道社區順利進行;只有各個方面共同進步、協調發展,才有街道城區建設總體水平的提高。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同志不太注重社區的全面建設,把社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割裂開來,搞「單打一」。比如:有的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社區黨建工作的地位作用認識不清,對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精神文明、組織建設的問題關注的比較少,無論從重視程度,投入精力、物力,還是抓落實的力度上都明顯不夠,總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虛的,在社區建設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的同志偏重於抓一些所謂的「特色」工作,盡管單項工作比較突出,但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提高不快,有的甚至在一邊出成績,一邊出問題;有的科室部門在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繫上出現偏差,一講所管項工作的重要,就把他強調到不適當的位置,有的只重視自己主抓分管工作重要,對其他工作缺乏相互支持和配合的主動意識,出現了街道社區各項工作相互掣肘的現象,導致社區建設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解決以上這些工作中的問題,根本出路就是要堅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根據各項工作在社區建設中地位和作用,要科學確定到底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整體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基層黨組織的形象,直接與社區群眾、轄區單位接觸,工作千頭萬緒。上級布置的工作我們含糊不得,下面請示的工作我們原則不得,棘手「刺頭」的問題我們躲閃不得,街道社區經濟、綜合治理、城建城管、社會事務等項項工作我們都忽視不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學會「彈鋼琴」,既要善於牽住「牛鼻子」,緊緊扭住影響和制約轄區建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不放鬆,又要和一般工作結合起來抓,把「千條線」擰成一股「繩」,還要做到以點帶面,確立全面建、整體上的思想,防止和糾正在工作指導上畸輕畸重、單項冒尖等現象發生。 二、堅持長效觀念,推進社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加強新形勢下社區黨組織領導建設,就是要把發展作為一個過程,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既要重視眼前工作,又要著眼於未來,考慮長遠的發展。我們有些同志,在指導社區工作中,只求一時一事的轟動效應,只考慮如何出彩頭,不考慮對社區城區長遠建設有什麼作用;有的喜歡抓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叫得響的有形工作,忽視那些在社區建設起著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社區思想文化教育、黨組織建設等無形工作,導致街道社區建設基礎不扎實,發展後勁不足。 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建設社區。首先要求我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一定要把工作指導思想搞端正,以黨的事業和社區建設為重,認真落實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要求,糾正急功近利、圖名掛號、華而不實的思想偏差和工作作風,自覺擺脫功利思想的纏繞,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處理好抓建設與個人成長進步的關系,切忌重眼前、輕長遠,做到當一任領導負長遠責任。其次要夯實社區建設發展基礎,在抓好長遠性、根本性、基礎性的工作上下功夫,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圍繞社區建設持續發展開展工作,提高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發揮各類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紐帶核心作用,為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組織基礎保證,進一步打牢社區文化基礎、服務保障基礎、綜合治理基礎。三是要積蓄街道社區發展後勁,努力拓寬人才選拔培養的渠道。現在我們選拔社區黨支部書記難,推選優秀的社區黨組織(總支、黨委)書記就更難了。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進一步拓寬用人渠道,採取向社會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民主選舉等辦法,著力抓好社區區建設的「四支隊伍」,即:社區街道幹部隊伍、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黨員隊伍、社區志願者隊伍,在保證他們一定物質生活待遇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提高「四個素質」活動,即:開展崗位技術練武,提高業務素質;開展讀書競賽,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開展優質服務競賽,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展學習先進活動,提高政治素質。引導社區工作者以社區為「課堂」,以崗位為「舞台」發奮學習,立志成才。為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務保證。 三、堅持人本觀念,突出提高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 社區黨組織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目中有人」的理念,把促進社區居民群眾的全面發展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我們鼓樓區率先提出了「負重攀登、首善之區」,「社區建設是城區永恆主題」的工作思路,在社區保障、衛生、教育等社會公益性事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城區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實際上就是實實在在地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城區建設理念。但新時代要求我們如何使轄區的基礎條件與市民文明程度、市民開放心態、文明素質、合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有新的進展,讓社區居民在改變城區面貌的同時提高素質、改變自己,這是我們必須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以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是黨的十七大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同時,現代人的基本生活已經解決,未來主要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必須立足人的全面發展,制定有效的對策,採取可行的行動,為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提供必需的基礎保障。 一是要多辦實事,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社區建設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從百姓最關心的事情抓起,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千方百計地為居民經濟上解困、生活上解難、思想上解惑。通過「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難」活動,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我們街道社區黨員幹部要深入居民中去,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做居民群眾的知心朋友,成為群眾心聲的觀察員,黨和政府的瞭望所。 二是用好載體,滿足精神文明需求。要努力構築與我們南京大都市社區相適應,滿足居民樂業的社區文化,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重要載體。我們每個街道社區都有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等不同特色的人文資源,應用好這些不同特色的人文資源,培養人們的認同感;要通過開展舞蹈、戲劇、書畫、工藝等文化活動,豐富生活陶冶情操;要通過建立社區文化聯席會、文化廣場制度,對社區文化進行整體籌劃,形成城區、街道、小區三級文化網,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全面發展的精神需求。 三是積極創造條件,滿足展示才能的心願。人的全面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包括人的素質、能力和思維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基本能力是發展的核心。當前我們城區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獲得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激活人的潛能外部條件已經成熟。我們要抓住機遇,千方百計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舞台。在社區建設中,要大力宣揚和發揚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事例,鼓勵社區群眾多為「小善」,以輿論導向激發居民助民為樂的積極性;要多用身邊的人與事來教育群眾,以身邊經常發生的小事為抓手,以小見大,讓市民群眾制訂公約,自覺執行公約,達到自我教育提高的效果;要根據不同人群持續不斷地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過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才藝展示等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展示能力,調動社會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形成按照科學發展觀構建街道社區和諧的良好局面。

❺ 社區工作基礎知識 1,什麼是社區

首先,你要考的是哪個省市的社區工作者啊?我當初考的是沈陽的,考試范圍大概是:第一: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實務第二:行政能力測試(與社區工作相關的,包括語言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等等等)第三:公文寫作(知道各種公文的寫作手法,要會寫,例如請柬、啟示、倡議書等等等等)基礎知識主要就是說什麼是社區啦?社區的發展歷史、作用、目標、意義、功能等等等等要背下來的。。。。。。(這些也就是在社區的基本知識里)參加考試會給你考試范圍的,一定要把他給你的考試資料記住了,這樣至少心裡有底了。

❻ 社區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社區

社區的定義:

1、社區是指同一地、同一地區或同一國的人所構成的社會,它大道一個國家的某一人種構成的團體、如美國華人社區;

2、小到某個小區。社區是個社會學名詞。

3、社區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的行政區域。

4、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5、社區就是這樣一個「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6、社區定義是以基本地位區域為點的常居人群為基礎的區域團體概念,因此社會類型的概念應該是依據社區人群的特點為劃分基礎,如大學教師,學生社區,再如以企業生產為社區,如煤礦開采社區等。

7、「社區」是傳統性的人群共同體,我們今天所要加以建設和發展的社區,決非滕尼斯所講的與「社會」相對立、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日益式微的「社區」。

(6)什麼叫社區歷史擴展閱讀:

1、社區的特點

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

2、社區功能

為了維持社區的政黨動作,社區設有各種層次的管理和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管理社區的各種事務,發展和穩定,為社區成員提供相關服務。各級政府部門、基層管理服務組織都是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在我國農村,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村民委員會;在城市,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居民委員會。

3、工作職責

社區是基層居民自治的組織,實際上歸街道辦事處領導指揮。社區的重點工作一般為:對口單位為計生局,負責計劃生育、實住人口登記、對口單位為民政局,負責高齡補助、低保、殘疾人救助、留守兒童、負責管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衛生、負責人員補助、新農合的辦理並提供合法就業崗位等等。

4、人員構成

社區的工作人員成份多樣,一般有以下幾類:

街道正式招募的社區幹部,每3年接受一次換屆選舉,由居民投票選舉,占社區工作人員的大部分人數,由街道財政所負責工資上報並打款。

信息員(勞保員)、醫保員,這倆類業務較重要,一般由就業局和醫保局招募,培訓合格後分配到各個社區工作,由所派科局負責工資上報,由財政局打款。

社區民生人員,是由省一級人社廳統一招考的大學畢業生,服務期限2年,屬於基層鍛煉崗位,由街道財政所負責上報工資,省一級財政部門撥款,縣一級財政打款。

公益性崗位,一般由各地級市批准,縣一級招募並培訓分配,屬於基層服務崗位,服務期限3年,由街道財政所上報工資,縣一級財政打款。

❼ 什麼叫社區

社區,最具活力的社區是互聯網最具知名度的綜合性社區,擁有龐大核心用戶群體,社區主題涵蓋女性、娛樂、汽車、體育、文化、生活、社會、時事、歷史、文學、情感、旅遊、星座等各項領域。
具體的社區:
1、是一個網路板塊,指不同的人圍繞同一主題引發的討論,如天涯社區,17668興致社區,燃夢時尚社區,類似的名詞還有論壇、貼吧、看吧等。

2、在電子商務背景下誕生出來的SNS運營性質的社區,為帶動淘寶等網購群體的交流,帶動會員之間的溝通比如:西米社區等。

3、在互聯網環境下,社區逐漸按行業職業進行垂直分類,有按HR進行分類的茅草屋社區,HR沙龍等社區,提供HR相關資訊。

❽ 社區由來的歷史背景

早在社會學者形成社區這一概念之前,社區這種人類社會生活的 社區活動
重要現象就已存在。人類總是合群而居的。人類社會群體的活動離不開一定的地理區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區就是社會群體聚居、活動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是農業發展的產物。在遠古游牧社會中,居民逐水草而居,並無固定的住地。嚴格說來,那時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體性質的一種社會群體,不是今天所說的社區。其後,隨著農業的興起,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需要定居於某個地區,於是出現了村莊這樣一種社區。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在廣大鄉村社區之間又出現了城鎮社區。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區進入了都市化的過程,不但城市社區的數量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區的經濟基礎與結構功能都不同於以往的社區,其規模日益擴大,出現了許多大城市、大都會社區。 社區在類型和規模上的發展,使社區的結構與功能發生了種種變化。以往無論是一個村莊或一個小城鎮,還是一個城市,其地域范圍都具有比較確定的疆界。例如,一個完整的農村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點為中心,並將由這個中心輻射到附近的各種服務功能的射線極限點聯結起來,構成這個農村社區的地理區域。而一個完全的城市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則是由其市區和包括若干小城鎮及鄉村的郊區構成的。每個社區都有一定的制度、機構和設施,為整個區域服務,以滿足其成員的各種需要。每個社區的社區中心都設有服務性的商店、學校、工廠、政府機關、醫療單位、群眾團體等,以整個社區的地域范圍為其有效的「服務地區」。社區這種社會統一體正是通過它的各種機構和設施的服務活動來推動各種制度的運行,使社區成員在本社區疆界內得以維持其全部日常生活。同時,社區機構設施的有效「服務地區」又是形成和保持該社區疆界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地方性的差異逐漸減少。社會大眾傳播如廣播、電視的普及,國家義務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動的增加,各社區之間在規范、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模式上的差異程度已顯著降低。社區的許多地方性功能已為「大社會」的普遍統一的功能所取代。在同一個大社會里,此處社區居民與他處社區居民之間,其相似之點多於相異之點。隨著大城市、大都會的發展,社區地域范圍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麼分明了。一個大城市往往包含著若干個原先相對獨立的社區,但在市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行政區劃上則又可能與原先各社區的地域分界不一致。長期以來,滿足成員日常謀生的需要,是社區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區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區內就地勞動謀生。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代社區的許多居民每天都到本社區以外的地方去上班。因此,社區成員之間除了具有當地居民的共同利益,還分別具有各自從社區以外謀取生計的種種不同利益。這種情況就從社會紐帶和社會交往上削弱了社區地域疆界的確定性。由於全國性的企事業組織和政治、文化團體的出現,地方社區里的工廠、商店、社會團體等等,有不少就是這些全國性組織系統中的下屬單位和分支機構,其決策主要是聽命於本系統的上級組織而不是當地社區。因而,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

❾ 社區的社區定義

「社區」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共同的東西和親密的夥伴關系。20 世紀30年代初,費孝通先生在翻譯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區與社會 著於1887年)時,從英文單詞「Community」翻譯過來的,後來被許多學者開始引用,並逐漸的流傳下來。「社區」一詞最初是由德國的社會學家滕尼斯應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近些年,我國的很多社會學家開始對「社區」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而且對「社區」的理解和認識諸不相同。例如范國睿認為:「社區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個人或家庭,出於對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圍,不同社區間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區別開來」。 劉視湘從社區心理學的角度定義為:「社區是某一地域里個體和群體的集合,其成員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關聯和共同認識」。 是指有共同文化的居住於同一區域的人群。在具體指稱某一人群的時候,其「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兩個基本屬性有時會側重於其中一點。如「和平里社區」、「四方社區」是側重其共同地域屬性,而「華人社區」、「穆斯林社區」、「客家社區」等則側重其共同文化的屬性。不過無論所指側重哪邊,社區一詞都是強調人群內部成員之間的文化維系力和內部歸屬感。20世紀後期,無論台灣,還是中國大陸,有感於過去過度重視宏觀經濟發展忽略社區需求的情勢,都分別將「社區建設」或「社區營造」提升到國家政策的層面。在地方組織方面,都開始在小型地緣組織中引入「社區」兩字。如台灣的「社區理事會」,大陸則有意將原來的「居民委員會」改稱為「社區居民委員會」,不過此舉尚有很多法律問題沒有理清。
現今大陸地區的社區,絕大部分是有城鎮的居民委員會改名而來,少部分由並入城鎮的村委會改名而來。大陸的社區是黨和政府傳遞、落實政策和了解民情的最基層,社區在行政上接受街道辦事處領導,由街道辦接受並傳達縣級政府和各科局的任務和指示。社區沒有行政級別,社區工作人員既不屬於行政編制也不是事業編制,社區工作人員的主體是社區幹部,由三年一次的換屆選舉產生。因此,大部分社區的工作人員流動非常大。社區的工作人數根據管轄居民多少而異,大的社區可能管轄5000戶,小的社區則有不到1500戶,一般社區工作人員在8~20之間,只設一個社區主任兼黨支部書記,不設副職。 1、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那裡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
2、社區是一個特定地區內的人口集團。
3、社區成員之間的聯系紐帶是共同語言、風俗和文化,由此產生共同的結合感和歸屬感。
4、每一社區都有共同的活動場所和活動中心。
5、每一社區都有自己的組織和制度。
6、每一社區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條件或生態環境。
什麼是社區?「社」是指相互有聯系、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區」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圍。所以,「社區」可以說是相互有聯系、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區域。
德國社會學家F·滕尼斯於1881年首先使用社區這一名詞(一般譯為共同體團體集體公社等),當時是指由具有共同的習俗和價值觀念的同質人口組成的,關系密切的社會團體或共同體。
第一次給「社區」定義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家羅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ark)。他認為,社區是「占據在一塊被或多或少明確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匯集」,「一個社區不僅僅是人的匯集,也是組織制度的匯集」。
從滕尼斯開始,人們對它的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關於社區的定義和解釋也就多種多樣。眾多的定義有兩大類:一類強調——精神層面(人群的共同體——如成員必須具有共同的傳統價值等),一類強調——地域的共同體(即具有共同的居住地,即在一個地區內共同生活的人群)。
在漢語里,「社區」其實是個外來語。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學家在翻譯英文學術著作時,把英語單詞community翻譯成「社區」,從此漢語里有了這個詞語。 1、是一個網路板塊,指不同的人圍繞同一主題引發的討論,如izz社區、天涯社區,17668興致社區,燃夢時尚社區,類似的名詞還有論壇、貼吧、看吧等。
2、在電子商務背景下誕生出來的SNS運營性質的社區,為帶動淘寶等網購群體的交流,帶動會員之間的溝通比如:西米社區等。
3、在互聯網環境下,社區逐漸按行業職業進行垂直分類,有按HR進行分類的茅草屋社區,HR沙龍等社區,提供HR相關資訊。 社區是指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也成為佔有一定地域的人口集中體,它由五個要素組成,分別是人口、地域、制度、政策和機構。如學校、工廠、居委會都屬於社區。
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
社區,最具活力的社區是互聯網最具知名度的綜合性社區,擁有龐大核心用戶群體,社區主題涵蓋女性、娛樂、汽車、體育、文化、生活、社會、時事、歷史、文學、情感、旅遊、星座等各項領域。

❿ 歷史:社區的主要類型是什麼

社區一詞是指稱人們的集體,這些人佔有一個地理區域,共同從事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基本上形成一個具有某些共同價值標准和相互從屬的感情的自治的社會單位,包括地理區域、互動關系和共同情感三個特徵。

社區類型 表徵社區種類的范疇。根據不同的標准劃
分,社區類型有以下幾種:(一)按社區功能分類,有
經濟社區、政治社區、文化社區、軍事社區和特殊社區。
(二)按社區內部的組織形式分類,有整體社區和局部社
區。(三)按社區成員的互動關系分類,有具體社區和抽象
社區。(四)按經濟結構、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規模多元標
准分類,有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以及集鎮社區(或城鎮社
區)。

附加資料:社區概念自騰尼斯首創以來,成了社會學中使用頻繁,歧義最多的術語之一。每一個研究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出現的無數個關於社區的定義進行不同的解說。美國社會學家G.A.Hillery在收集了有關社區的94個定以後做出結論:「除了人包含於社區這一概念內之外,有關社區的性質,沒有完全相同的解釋」他認為,大多數社會學家認同的社區概念應包括社會互動、地理區域和共同關系三個特徵。[1] 《新社會學辭典》指出:社區一詞是指稱人們的集體,這些人佔有一個地理區域,共同從事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基本上形成一個具有某些共同價值標准和相互從屬的感情的自治的社會單位,包括地理區域、互動關系和共同情感三個特徵。[2]從這些較具代表性的社區定義中可以發現,社區規模和分類標準的確定無疑是爭論的熱點。F-騰尼斯用二分法,從人類結合的現實中抽象出兩種理想類型:共同體與社會,又稱「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3] 而目前應用性的分類主要有兩種。A.Bertrand的Regional Community概念,符合此一概念特徵的社區可以是大都市圈、若干縣、幾個省,甚至幾個相鄰國。而R.Redfield則提出Little Community的概念,與詞一概念相對應的可以是鄉村的若干個自然村,也可以是都市裡的住宅小區或若干街區的鄰區。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社區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