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名字有哪些
秦始皇、朱元璋、雍正、乾隆等。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主要信息: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
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所說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
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❷ 中國的各朝代皇帝名字
一、秦朝
1、秦始皇帝嬴政
2、二世皇帝嬴胡亥
3、秦王嬴子嬰
二、西漢
1、太祖劉邦
2、孝惠皇帝劉盈
3、前少帝劉恭
4、後少帝劉弘
5、太宗劉恆
6、孝景皇帝劉啟
7、世宗劉徹
8、孝昭皇帝劉弗陵
9、漢廢帝劉賀
10、中宗劉詢
11、高宗劉奭
12、統宗劉驁
13、孝哀皇帝劉欣
14、元宗劉衎
三、新朝
1、新皇帝王莽
四、玄漢
1、更始帝劉玄
五、赤眉漢
1、建世帝劉盆子
六、趙漢
1、漢嗣帝王郎
2、成家公孫述
七、東漢
1、世祖劉秀
2、顯宗劉庄
3、肅宗劉炟
4、穆宗劉肇
5、孝殤皇帝劉隆
6、恭宗劉祜
7、前少帝劉懿
8、敬宗劉保
9、孝沖皇帝劉炳
10、孝質皇帝劉纘
11、威宗劉志
12、孝靈皇帝劉宏
13、後少帝劉辯
14、孝獻帝劉協
八、三國魏
1、高皇帝曹騰
2、太皇帝曹嵩
3、太祖武皇帝曹操
4、高祖/文皇帝曹丕
5、烈祖/明皇帝曹睿
6、齊王曹芳
7、高貴鄉公曹髦
8、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九、三國蜀
1、漢烈祖劉備
2、後主劉禪
十、三國吳
1、始祖孫堅
2、太祖孫權
3、廢帝孫亮
4、太宗孫休
5、末帝孫晧
十一、西晉
1、高祖司馬懿
2、世宗司馬師
3、太祖司馬昭
4、世祖司馬炎
5、孝惠皇帝司馬衷
6、趙王司馬倫(篡位)
7、孝懷皇帝司馬熾
8、孝愍皇帝司馬鄴
十二、東晉
1、中宗司馬睿
2、肅宗司馬紹
3、顯宗司馬衍
4、康皇帝司馬岳
5、孝宗司馬聃
6、哀皇帝司馬丕
7、廢帝司馬奕
8、太宗司馬昱
9、烈宗司馬曜
10、安皇帝司馬德宗
11、恭皇帝司馬德文
十三、前涼
1、恆王張重華
2、哀王張曜靈
3、威王張祚
4、沖王張玄靚
5、悼王張天錫
十四、後涼
1、太祖呂光
2、隱王呂紹
3、靈帝呂纂
4、末主呂隆
十五、南涼
1、烈祖禿發烏孤
2、康王禿發利鹿孤
3、景王禿發傉檀
十六、西涼
1、太祖李暠
十七、北涼
1、文王段業
2、太祖渠蒙遜
3、哀王沮渠牧犍
十八、前趙
1、高祖劉淵
2、廢帝劉和
3、烈宗劉聰
4、隱帝劉璨
5、襄宗劉曜
十九、後趙
1、高祖石勒
2、太祖石弘
3、正帝石虎
4、成帝石世
5、仁武帝石遵
6、興武帝石鑒
7、末帝石袛
二十、前秦
1、高祖苻健
2、越厲王苻生
3、世祖苻堅
4、哀平帝苻丕
5、太宗苻登
6、越厲王苻生
二十一、後秦
1、太祖姚萇
2、高祖姚興
3、末主姚泓
二十二、西秦
1、高祖乞伏乾歸
2、太祖乞伏熾磐
3、厲武王乞伏暮末
二十三、前燕
1、高祖慕容皝
2、烈祖慕容雋
3、隱宗慕容暐
二十四、後燕
1、世祖慕容垂
2、烈宗慕容寶
3、開封公慕容詳
4、趙王慕容麟
5、中宗慕容盛
6、高宗慕容熙
7、景宗慕容雲
二十五、南燕
1、世宗慕容德
2、太祖慕容納
3、文帝慕容超
二十六、北燕
1、太祖馮跋
2、昭成皇帝馮弘
二十七、成漢
1、太宗/李雄
2、哀帝李班
3、幽公李期
4、昭文帝李壽
5、歸義侯李勢
二十八、南朝宋
1、高祖劉裕
2、少帝劉義符
3、太祖劉義隆
4、廢帝劉劭
5、世祖劉駿
6、前廢帝劉子業
7、太宗劉彧
8、後廢帝劉昱
9、順皇帝劉准
二十九、南朝齊
1、太祖蕭道成
2、世祖蕭賾
3、前廢帝蕭昭業
4、後廢帝蕭昭文
5、高宗蕭鸞
6、煬皇帝蕭寶卷
7、和皇帝蕭寶融
三十、南朝梁
1、高祖蕭衍
2、臨賀王蕭正德
3、太宗蕭綱
4、豫章王蕭棟
5、武陵王蕭紀
6、世祖蕭繹
7、閔皇帝蕭淵明
8、敬皇帝蕭方智
9、廢帝蕭庄
三十一、西梁
1、中宗蕭詧
2、世宗蕭巋
3、惠宗蕭琮
4、蕭銑
三十二、南朝陳
1、高祖陳霸先
2、世祖陳蒨
3、廢帝陳伯宗
4、高宗陳頊
5、後主陳叔寶
三十三、北朝北魏
1、太祖拓跋珪
2、太宗拓跋嗣
3、世祖拓跋燾
4、南安隱王拓跋余
5、高宗拓跋濬
6、顯祖拓跋弘
7、高祖元宏
8、世宗元恪
9、肅宗元詡
10、殤皇帝元姑娘
11、幼主元釗
12、敬宗元子攸
13、廢帝元曄
14、烈宗元恭
15、安定王元朗
16、顯宗元修
三十四、北朝東魏
1、孝靜皇帝元善見
三十五、北朝西魏
1、文皇帝元寶炬
2、廢帝元欽
3、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三十六、北朝齊
1、高祖高歡
2、世宗高澄
3、顯祖高洋
4、廢帝高殷
5、孝昭皇帝高演
6、世祖高湛
7、後主高緯
8、安德王高延宗
9、幼主高恆
三十七、北朝周
1、太祖宇文泰
2、孝閔皇帝宇文覺
3、世宗宇文毓
4、高祖宇文邕
5、宣皇帝宇文贇
6、靜皇帝宇文闡
三十八、隋朝
1、高祖楊堅
2、世祖楊廣
3、恭皇帝楊侑
4、皇泰帝楊侗
5、秦王楊浩
三十九、唐朝
1、高祖李淵
2、太宗李世民
3、高宗李治
4、則天順聖皇後武則天(武周代唐)
5、中宗李顯
6、殤皇帝李重茂
7、睿宗李旦
8、玄宗李隆基
9、肅宗李亨
10、代宗李豫
11、德宗李適[kuo]
12、順宗李誦
13、憲宗李純
14、穆宗李恆
15、敬宗李湛
16、文宗李昂
17、武宗李炎
18、宣宗李忱
19、懿宗李漼
20、僖宗李儇
21、昭宗李曄
22、景宗李柷[zhù]
四十、大齊
1、宣武皇帝黃巢
四十一、五代後梁
1、太祖朱溫
2、廢帝朱友圭
3、末帝朱友貞
四十二、五代後唐
1、太祖李克用
2、庄宗李存勖
3、明宗李亶(李嗣源)
4、閔皇帝李從厚
5、末帝李從珂(本名王從珂)
四十三、五代後晉
1、高祖石敬瑭
2、出皇帝石重貴
四十四、五代後漢
1、高祖劉暠(劉知遠)
2、隱皇帝劉承佑
四十五、五代後周
1、太祖郭威
2、世宗柴榮
3、恭皇帝柴宗訓
四十六、遼朝
1、太祖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2、太宗耶律德光
3、世宗耶律阮
4、穆宗耶律璟
5、景宗耶律賢
6、聖宗耶律隆緒
7、興宗耶律宗真
8、道宗耶律洪基
9、恭宗耶律延禧
四十七、北遼
1、宣宗耶律淳
2、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3、英宗耶律術烈
四十八、西遼
1、德宗耶律大石
2、感天皇後蕭塔不煙
3、仁宗耶律夷列
4、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5、末帝耶律直魯古
6、恭帝屈出律
四十九、北宋
1、太祖趙匡胤
2、太宗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3、真宗趙恆
4、仁宗趙禎
5、英宗趙曙
6、神宗趙頊
7、哲宗趙煦
8、徽宗趙佶
9、欽宗趙桓
五十、南宋
1、高宗趙構
2、簡宗趙旉
3、孝宗趙昚
4、光宗趙惇
5、寧宗趙擴
6、理宗趙昀
7、度宗趙禥
8、恭宗趙顯
9、端宗趙昰
10、懷宗趙昺
五十一、西夏
1、太祖李繼遷
2、太宗李德明
3、景宗李元昊
4、毅宗李諒祚
5、惠宗李秉常
6、崇宗李乾順
7、仁宗李仁孝
8、桓宗李純佑
9、襄宗李安全
10、神宗李遵頊
11、獻宗李德旺
12、末帝李睍
五十二、大理
1、太祖段思平
2、文經帝段思英
3、聖慈文武帝段思良
4、至道廣慈帝段思聰
5、應道帝段素順
6、昭明帝段素英
7、宣肅帝段素廉
8、秉義帝段素隆
9、聖德帝段素真
10、天明帝段素興
11、興宗段思廉
12、上德帝段廉義
13、廣安帝楊義貞
14、上明帝段壽輝
15、保定帝段正明
16、大中帝高升泰
17、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18、憲宗段正嚴
19、景宗段正興
20、宣宗段智興
21、享天帝段智廉
22、神宗天開帝段智祥
23、孝義帝段祥興
24、天定賢王段興智
五十三、金朝
1、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2、太宗完顏晟
3、熙宗完顏亶
4、廢帝完顏亮
5、世宗完顏雍
6、章宗完顏璟
7、衛紹王完顏允濟
8、宣宗完顏珣
9、哀宗完顏守緒
10、昭宗完顏承麟
五十四、元朝
1、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4、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5、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6、晉宗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7、興宗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8、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9、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琜
10、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1、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12、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五十五、明朝
1、太祖朱元璋
2、惠宗朱允炆
3、成祖朱棣
4、仁宗朱高熾
5、宣宗朱瞻基
6、英宗朱祁鎮
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
9、孝宗朱祐樘
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熜
12、穆宗朱載垕
13、神宗朱翊鈞
14、光宗朱常洛
15、熹宗朱由校
16、思宗朱由檢
五十六、南明
1、安宗朱由崧
2、紹宗朱聿鍵
3、文宗朱聿鐭
4、昭宗朱由榔
五十七、清朝
1、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3、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4、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5、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6、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7、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
8、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9、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0、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1、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2、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2)歷史上哪個皇帝的名字有衍字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
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攝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皇帝的逝世叫駕崩。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中國皇帝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
大理國(前理 、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其中雲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
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和東夏(大真)的君主稱皇帝;南越(呂後時)、於闐(五代時)的君主一度稱皇帝;南越、東越、閩越、東甌、高昌、於闐、吐谷渾。
渤海國(大震)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君主稱王;匈奴的君主稱單於;回紇(回鶻)、柔然的君主稱可汗;吐蕃的君主稱贊普。
十六國時期:漢趙、後趙、成漢、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後秦、胡夏9個政權稱皇帝,後涼、北燕2個政權稱天王,前涼、西秦、南涼、北涼、西涼5個半獨立政權稱王。
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後蜀(934-965,之前是後唐的蜀王)、吳(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吳王,919-927年稱大吳國王)。
南唐(937-958,之後是稱國主)、閩(933-945,之前是後梁、後唐的閩王)、南漢(917-971,之前是後梁的南海王)、北漢的君主稱皇帝,吳越、楚、南平3個半獨立政權的君主稱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❸ 中國歷史上559位皇帝名字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享年89歲;壽命最短的帝王是東漢殤帝劉隆,2歲即亡。
歷代王朝中,延續最久的是周朝,共800餘年;存在時間最短暫的是北遼,均僅一年多。
中國歷代皇帝名單:
上古時代: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摯、高辛氏
唐堯、放勛、虞舜、重華、夏、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癸、商、湯、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
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滿、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
姬燮、周厲王姬胡、周宣王姬靜、周幽王姬宮湦
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
春秋:周莊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齊、周惠王姬閬、周襄王
姬鄭、周頃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簡王姬夷、周靈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貴、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 、周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
戰國:周安王姬驕、周烈王姬喜、周顯王姬扁、周慎靚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閬
秦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嬰
西漢:漢高祖劉邦、惠帝劉盈、前少皇帝劉恭、後少皇帝劉弘、文帝劉恆、景帝劉啟、武帝劉徹、昭帝劉弗陵、宣帝劉病已、元帝劉奭、成帝劉驁、平帝劉衎、孺子劉嬰
東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庄、章帝劉炟、靈帝劉宏、獻帝劉協
西晉:武帝司馬炎、惠帝司馬衷、懷帝司馬熾、愍帝司馬鄴
東晉:元帝司馬睿、明帝司馬紹、成帝司馬衍、康帝司馬岳、穆帝司馬聃、哀帝司馬丕、廢帝司馬奕、簡文帝司馬昱、孝武帝司馬曜、安帝司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
蜀: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壽、末主李勢
前趙:高祖劉淵、昭武帝劉聰、隱帝劉桀、劉曜
後趙:明帝石勒、海陽王石弘、武帝石虎、譙王石世、彭城王石遵、義陽王石鑒、趙王石祗
前燕: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
前秦:景明帝苻健、厲王苻生、宣昭帝苻堅、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
前涼:昭王張寔、成王張茂、文王張駿桓、王張重華、威王張祚、沖王張玄靚、悼公張天錫
後秦: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興、姚泓
後燕: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寶、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南燕:獻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
北燕:馮跋、馮弘、後涼:懿武帝呂光、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南涼:武王禿發烏孤、康王禿發利鹿孤、景王禿發辱檀
西涼:武昭王李嵩、後主李歆、永建王李恂
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哀王沮渠牧楗
西秦:宣烈王乞伏國仁、武元王乞伏乾歸、文昭王乞伏熾磐、末王乞伏暮末
夏:武烈帝赫連勃勃、昌秦王赫連昌、平原王赫連定
南北朝:
宋:武帝劉裕、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孝武帝劉駿、廢帝劉予業、明帝劉彧、後廢帝劉昱、順帝劉准
齊:高帝蕭道成、武帝蕭賾、鬱林王蕭昭業、海陵王蕭昭文、明帝蕭鸞、東昏侯蕭寶卷、和帝蕭寶融
梁:武帝蕭衍、簡文帝蕭綱、元帝蕭繹、敬帝蕭方智
陳:武帝陳霸先、文帝武帝侄、廢帝陳伯宗、宣帝文帝弟、後主陳叔寶
北朝-魏:道武帝拓拔珪、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燾、南安王拓拔余、文成帝拓拔浚、獻文帝拓拔弘、孝文帝拓拔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詡、孝庄帝元子攸、長廣王元曄、節閔帝元恭、後廢帝元朗、出帝元修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西魏:文皇帝元寶炬、廢帝元欽、恭帝拓拔廓
北朝-齊: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
北朝-周: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贇、靜帝宇文衍
隋:文帝楊堅、煬帝楊廣、恭帝楊侑
唐: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武曌、溫王李重茂、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拀
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太祖朱溫、郢王朱友珪、末帝朱友貞
後唐:庄宗李存勖、明帝李嗣源、愍皇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
後晉: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貴
後漢:高祖劉知遠、隱帝劉承祐
後周:太祖郭威、世宗郭榮、恭帝郭宗訓
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後主王衍
後蜀:高祖孟知祥、後主孟昶
吳:太祖楊行密、烈祖楊渥、高祖楊隆演、睿帝楊溥
南唐:烈祖李昪、元宗李景
楚:武穆王馬殷、衡陽王馬希聲、文昭王馬希范、廢王馬希廣、恭孝王馬希萼、留王馬希崇
閩:閩太祖王審知、閩太宗王延均、閩康宗王繼鵬、閩景宗王延義、和帝王延政
荊南:武信王高季興、文獻王高從海、貞懿王高保融、貞安王高保勗、德仁王高繼沖
南漢:襄帝劉隱、天皇大帝劉岩、殤帝劉玢、明孝皇帝劉晟、惠帝劉鋹
吳越:武孝王錢鏐、文穆王錢元瓘、忠獻王錢弘佐、忠遜王錢弘倧、忠懿王錢弘俶
北漢:漢世祖劉崇、孝和皇帝劉鈞、少平皇帝劉繼恩、英武皇帝劉繼元
宋-北宋: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匡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徽宗趙佶、欽宗趙桓
南宋:高宗趙構、孝宗趙眘、寧宗趙擴、理宗趙昀、度宗趙禥、恭帝趙顯、端宗趙昰、端宗趙昺
元:太祖鐵木真、太宗窩闊台、定宗貴由、憲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鐵木耳、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碩德八刺、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天順帝阿刺吉八、文宗圖帖木爾、明宗和世、寧宗懿磷質班、順帝妥歡帖睦爾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驄、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禎、乾隆帝弘歷、嘉慶帝喁琰、道光帝綿寧、咸豐帝奕寧、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恬、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3)歷史上哪個皇帝的名字有衍字擴展閱讀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中國皇帝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
❹ 中國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皇帝這個稱號是從秦朝時期開始,中國古代皇帝有493位,具體見中國歷代紀元表,以下是比較有名的皇帝: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隋文帝楊堅(541年 -604年)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李世民(598年(一說599年-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武則天(624年-705年 ),本名武珝(xu),後改名武曌(zhào)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趙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1227年),大蒙古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安徽明光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鳳陽),字國瑞, 原名重八。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等 ;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除鰲拜,平三藩,收台灣,三征噶爾丹,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4)歷史上哪個皇帝的名字有衍字擴展閱讀:
皇帝的起源: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所說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說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也有說是部落時期的黃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先秦時期,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後」或單稱「皇」、「帝」,如:帝堯、帝舜、夏後禹、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並六國,統一天下。嬴政自認為這是亘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就「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嬴政反復考慮,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決定兼采「皇」、「帝」之號,將這兩個稱呼結合起來稱為「皇帝」,成為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嬴政自稱「始皇帝」,後世俗稱「秦始皇」 ,從此天子稱為皇帝。至我國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語已經很常見,如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撫僉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勞哉,賜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帥驕愎不協,蠱於兵,滿蒲昌城襲報用敢獻功。」
❺ 歷史上所有皇帝的名字
1、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2、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
3、劉詢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4、王莽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為漢朝皇帝劉家後代,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5、司馬鄴
司馬鄴(300年―318年2月7日),即晉愍帝(313年―317年在位),一作司馬業,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晉惠帝司馬衷和晉懷帝司馬熾之侄,西晉最後一位皇帝。
6、高湛
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即北齊武成帝,小字步落稽,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北齊神武帝高歡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母武明皇後婁昭君,北齊第四任皇帝,太寧元年(561年)到河清四年(565年)在位。
7、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等。
8、愛新覺羅·顒琰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❻ 中國歷史上皇帝名字有哪些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