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羅馬,伊斯坦布爾哪個城市做為首都的時間最長,分別是多少年
西安可能性大,怎麼說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呢
Ⅱ 伊斯坦布爾在什麼地方
舉世無雙的跨洲名城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作為亞歐兩洲分界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該城中間通過,市區沿海峽兩側和馬爾馬拉海濱伸展長達40公里。海峽西岸的歐洲部分被一條伸入內地的狹長海灣(金角灣)分為兩個區,北為貝約盧區,南為舊城區;海峽東岸的亞洲部分稱於斯屈達爾區。全市總面積約220平方公里。
伊斯坦布爾有著悠久的歷史,曾被稱為「千年故都」,原名為拜占庭,始建於公元前658年,即最古老的舊城區。從公元330年起,它是羅馬帝國以及其後的拜占庭帝國的都城,改名君士坦丁堡已長達1000多年,1453年以後,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也長期建都於此,並開始稱為伊斯坦布爾。直到1923年土耳其成立共和國,才把首都遷到安卡拉。這1千多年的都城歷史,給它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這里到處可見古代的宮殿和城堡,一座座庄嚴肅穆的伊斯蘭清真寺,一派古色古香的風采。如今,千年古城又添新貌。伊斯坦布爾已擁有277萬市區人口,是土耳其的第一大城,也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文化中心和商港。金角灣頭的大工廠,城郊的高速公路,新建的高樓大廈,繁華商業區的店鋪,都說明伊斯坦布爾正在迅速發展之中。
伊斯坦布爾控制著出入黑海的門戶,正處歐亞陸上交通要道,海峽兩岸有鐵路和公路分別通向歐、亞各地。1973年10月,一座橫跨海峽、長1560米的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把貝約盧區和於斯屈達爾區連結起來,使原先依靠輪渡的歐、亞兩洲之間的交通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Ⅲ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地跨歐亞兩洲的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業中心和主要的旅遊勝地。伊斯坦布爾省省會。全市面積 254平方公里,人口 548萬,9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為羅馬帝國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土耳其人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後,始稱伊斯坦布爾,但西方國家仍習稱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築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橋。有紡織、食品、陶瓷、玻璃、機械、汽車製造、船帕修造等工業。也是重要漁港。有蘇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勝古跡。
伊斯坦布爾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其中間部分是馬爾馬拉海峽,南端叫達達尼爾海峽,北端叫博斯普魯斯(伊斯坦布爾)海峽,總稱黑海海峽。此「黃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爾就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南端。從這里出發向北從海上直達黑海沿岸各國;向南接著地中海,從海上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站在伊斯坦布爾的高處向西望去,歐洲大陸近在咫尺;向東雖有帕米爾高原阻隔,但200O年間絲綢之路上商賈不斷往來。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使其成為洲際交通樞紐,而且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悠久的古國名都伊斯坦布爾建於公元前668年,舊址是古希臘的城邦國--拜占庭,後來經過戰爭和重建,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於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該城以後,才開始叫伊斯坦布爾。從那時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國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遷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爾仍然是土耳其經濟、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爾不僅地理上橫跨兩洲,而且還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隨之遺留下許多源遠流長的名勝古跡。伊斯坦布爾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匯點的生動見證。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於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畫棟、鏤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內西岸舊城區里,歷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隨處可見。
最能說明伊斯坦布爾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匯點的名勝古跡是阿亞索菲亞博物館、蘇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博物館。
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將這座千年歷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將它改為博物館。
蘇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由於它的四周牆壁鑲嵌著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里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謐,故又稱「藍色清真寺」。據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系。
托普卡珀博物館建於1478年。這里除了收藏著土耳其歷史上許多珍貴文物和文獻以外,還收藏著1.7萬多件中國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據說僅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德累斯頓藝術博物館,為世界第三位。
伊斯坦布爾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依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1973年建成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橋長1560米,一橋飛渡歐亞,天塹成通途。該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轉運全國57%的進口和11%的出口貨物,生產全國1/3的工業品。伊斯坦布爾不僅海上運輸發達,鐵路運輸也相當發達,這里是歐洲「東方鐵路」的終點,又是「巴格林鐵路」的起點。商業繁榮有其悠久的歷史,位於西岸歐洲的貝依奧盧區有個商場建於1461年,佔地3萬平方米,內有16條街巷,3000多家店鋪,出售著各式各樣的商品。
風光秀麗、古跡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 =*">
Ⅳ 伊斯坦布爾是哪個國家的
伊斯坦布爾所屬的國家: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面積5343平方公里,市區已擴大到金角灣以北,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也劃入市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稱拜占庭。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將羅馬帝國遷都至此,起初稱為新羅馬,不過很快就以其創建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譯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
(4)伊斯坦布爾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伊斯坦布爾效仿羅馬的模式,伊斯坦布爾的歷史半島亦被稱作有七座山丘,每座山丘頂上為帝國清真寺。最東邊的山丘坐落於薩拉基里奧角,托卡比皇宮即位於此地。
隔金角灣相望的另一座錐形山丘則是今日貝伊奧盧區的所在地。由於地勢原因,過去貝伊奧盧的建築往往需要通過護土牆來建造,道路則以階梯形式鋪設。亞洲一側的於斯屈達爾狀況相似,地勢逐漸朝著博斯普魯斯海岸下行,而沙姆西帕夏和阿亞茲馬的地形則更加多變,與岬形似。
網路-伊斯坦布爾
Ⅳ 伊斯坦布爾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的首都,原名君士坦丁堡,是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為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面積5343平方公里,市區已擴大到金角灣以北,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也劃入市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
歷史淵源
伊斯坦布爾之名在奧斯曼帝國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餘年歷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國王遣使覲見帖木兒大帝,使臣途經君士坦丁堡,在回憶錄中提到,希臘人也稱此地為伊斯坦布爾(見《克拉維約東使記》商務印書館漢譯本),但西方國家認為奧斯曼帝國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堅持稱此地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為首都(獨立戰爭期間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才成為國際上的正式名稱。
地理位置
伊斯坦布爾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伊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風光秀麗、古跡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Ⅵ 伊斯坦布爾的歷史
伊斯坦布爾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庭。。在古代希臘時期,拜占庭享有海上霸權。君士坦丁堡(即後來的伊斯坦布爾)正是公元324君士坦丁一世宣布的羅馬帝國的新核心的。大帝對這座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隨著羅馬帝國在395年的分裂,作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查士丁尼一世國王統治時,其建築成就達到其所能實現的顛峰。君士坦丁堡通過一系列的戰爭保護其貿易路線並擴大其領土。在馬其頓王朝(867-1081)統治下,它的強盛達到頂峰。城市,已經擴展到相當大的面積,到處是建築精品。當時,它被認為是西方世界最偉大的城市成就。在一系列的侵略與失敗後,君士坦丁堡在1261年被奪回。隨著在1453年被土耳其接管,它成為繁榮的奧斯曼帝國(1451—1566)的光榮首都。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築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橋。
Ⅶ 伊斯坦布爾以前叫什麼
伊斯坦布爾以前也稱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康斯坦丁堡、新羅馬。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將羅馬帝國遷都至此,起初稱為新羅馬,不過很快就以其創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著稱——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譯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
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之名在奧斯曼帝國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餘年歷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國王遣使覲見帖木兒大帝,使臣途經君士坦丁堡,在回憶錄中提到,希臘人也稱此地為伊斯坦布爾(見《克拉維約東使記》商務印書館漢譯本)。
但西方國家認為奧斯曼帝國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堅持稱此地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為首都(獨立戰爭期間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才成為國際上的正式名稱。現在市區已擴大到金角灣以北,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也劃入市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
(7)伊斯坦布爾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1、氣候特徵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屬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內陸及東部地區溫帶大陸型氣候明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酷寒。
2、地理位置
伊斯坦布爾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伊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風光秀麗、古跡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伊斯坦布爾是一個同時跨越歐、亞兩大洲的名城,位於土耳其西北部馬爾馬拉地區,而位於黑海(Kara Deniz)和馬爾馬拉海(Marmara)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布爾海峽,İstanbul Boğazı)及金角灣(Hali)橫貫其中。
Ⅷ 伊斯坦布爾的歷史是怎樣的
伊斯坦布爾歷史地區,位於土耳其西北部,距首都安卡拉西北約380千米,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歷史名城。「伊斯坦布爾」這個名字並非原名而是後來改的。公元前6世紀後半葉,拜占庭被阿肯緬內斯王朝波斯所統治。公元前4世紀後半葉,它被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征服。公元196年,羅馬皇帝塞普蒂米厄斯·西維勒斯佔領拜占庭後,將城堡向西擴張到卡拉地橋,重新建造城牆。公元324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將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並建成堅固的城堡。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水,地處亞歐交界處,是聯結黑海與地中海的要沖。君士坦丁大帝在原城牆外築起新的大城牆,建設新殿,並陸續建起了廣場、元老院和神廟,擴建了戰車競技場。公元330年,羅馬帝國將首都從羅馬遷到這里。公元390年前後,羅馬皇帝坦奧西烏斯一世在城西建造了金光閃閃的「黃金門」作為凱旋門;在戰車競技場中心安放了從埃及運來的方尖碑;在城中心修建了坦奧西烏斯廣場,並豎立了雕有皇帝身像的圓柱。後來,皇帝將帝國一分為二,分別讓兩個兒子繼承。一個兒子在原廣場西南側新建阿爾加提烏斯廣場宮殿和幾個浴室;另一個兒子創建了大學,將市區向西擴展後築起了新的城牆。公元15世紀,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布爾是古代絲綢之路亞洲西端的終點,溝通歐亞兩大洲的重要橋梁。五個世紀以後,中國的商品通過漫長的絲綢之路運到伊斯坦布爾亞洲一側,由船運到博斯普魯海峽,到達該市的歐洲一側,然後轉運到羅馬等歐洲其他地方,西方的貨物也通過這條路線運到中國。
Ⅸ 伊斯坦布爾 原名叫什麼 是歷史上那些國家的首都
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習慣上稱為伊斯坦布爾。直到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之後,遷都安卡拉。
伊斯坦布爾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
(9)伊斯坦布爾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伊斯坦布爾的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屬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內陸及東部地區溫帶大陸型氣候明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酷寒。
地理位置
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伊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風光秀麗、古跡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斯坦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