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七夕在我國已有什麼多年歷史

七夕在我國已有什麼多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9-05 18:36:42

Ⅰ 七夕節至今有多少年了

七夕節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按照民間傳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一種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

據民俗專家介紹,源於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七夕節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比起源於公元270年古羅馬、西方國家每年2月14日過的情人節早得多。

和洋節相比,七夕等傳統節日在文化和內涵上更有潛力可挖,如果將浪漫、溫馨、娛樂等時尚元素植入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可以更精彩。

七夕節的注意事項:

1、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漢代時,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與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如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Ⅱ 情人節有多少年歷史

至今已有1739年的歷史了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紀念以為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 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Ⅲ 七夕節有多久的歷史了

七夕起源於漢代,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

Ⅳ 七夕的歷史(起源和發展)

七夕」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雙七節、香橋會、巧節會。農歷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盤古王節(七月節)以及耕牛生日等節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名稱,這么多的不同過節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縱觀「七夕」在我國的發展史,凡是動亂時期它是最容易被人們淡化的,凡是安定時期又是最讓人掛牽的。現在又到了一個重新掛牽「七夕」的時期 了。

一、「七夕」的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七夕」即陰歷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為什麼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說起來,與湖南郴州還有些關系,郴州在漢初設為桂陽郡,在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階段就叫桂陽。桂陽是個出仙人與神話的地方,西漢即有《桂陽列仙傳》,其中有個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傳》、《列仙傳》、《太平廣記》、《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都有其傳,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書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

公元前208年。戰國時項梁擁楚懷王羋槐之孫牧羊人熊心為懷王。公元前206年,項羽佯尊熊心為義帝,從彭城(今江蘇徐州)遷都郴縣。同年秋,楚懷王熊心在郴縣過了異鄉的第一個七夕節不久,就被項羽暗地派九江王英布追到郴州,將義帝殺害。現在郴州仍存義帝陵. 據《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第二章 所載:現代學者研究,由牛郎織女神話形成的民俗節日,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湖南桂東隸屬於楚國,.楚懷王就曾置七夕,後來才流傳為全國性的節日。「「七夕節」又叫「七巧節」,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一種民族文化精品,據說湖南郴州桂東仙緣橋是牛郎織女在凡間相會的地方 「七夕節」的習俗和「牛郎織女」在桂東仙緣橋上相會的故事,在當地流傳的十分歷史悠久。

二、「七夕」的發展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不管它的產生有多少個理由,如果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就會被無情地淘汰。「七夕」能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存在並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上層統治者的參與和提倡。七夕正式定為國家節日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朝廷宣布在全國實行夏歷,並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並明確: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陽及春秋社日、冬祭臘日等為節日,形成定製。七夕在漢代是個重要的慶祝日,因為漢武帝的生日是乙酉年(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誕生與漪蘭殿。又傳說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時,王母娘娘曾到皇宮會見過漢武帝,更給七夕加上一層神聖的光環。(2)神話故事的嵌入。牛郎織女故事起源何時,口頭傳說時期的事目前不好確定,就是古代所指的牛郎星、織女星究竟是哪顆星星,爭議也是比較多的。從現在據有的文獻資料看,把牛郎和織女說成相互愛戀、結婚、生子、被銀河分離、七夕相會形成完整故事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社會震盪,傳統的儒學受到沖擊,學術思想比較自由,民間文學非常發達。國家分成南北,戰爭使人民妻離子散,人們渴望統一安定的生活,於是牛郎織女一對恩愛夫妻被人為分割大河兩岸的悲劇引起同情,越傳越廣,越傳內容越豐富,以至進入許多文人的作品中,使七夕從漢代以宮廷為主的歡慶節日,演變成以民間為主的情感節日。

七月七日的民俗活動更加生動具體,傳說也越來越貼近平民百姓,如織女可以使婦女手巧,黃牛可以使人致富,神仙可以下凡接人上天離開人間苦難……為了延長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時間,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這樣的習俗:七月七日白天殺公雞,以免打鳴驚醒正在相會的牛郎織女。有人說西方節日以宗教為主,中國節日以親情為主,是有道理的。
(3)祭祀和宗教內容的滲入推動節日民俗發展。南北朝以後,唐朝統一了全國,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在唐宋時期,牛郎和織女進一步神化,由被人同情的拆散夫妻而變成能主宰天下耕作和織綉的神仙,成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靈。唐朝皇宮內白天用陽起石染輕彩,作連理花千餘朵,當午散於庭中,隨風而上為「渡河吉慶花」;晚上以錦彩結成樓閣,列花果酒炙,設坐以祀二星。宋代時又把牛郎、織女這一對神仙和佛經天龍八部中的『摩 羅』聯系起來,每到七夕把牛郎、織女製成土偶泥人形象,擺在桌上供奉。供奉摩 羅代表牛郎、織女到明代仍很盛行,不過除了泥制的還有木雕,甚或還有金銀製品。到了清代,七夕的民俗活動更加成熟,豐富,除了沿襲歷代流傳下來的供「五子」、賀雙星、求靈巧、水浮針、看巧雲、拜魁星……以外,還增加上演《天河配》、《長生殿》節令戲,使七夕成為娛樂性很強的傳統節日。
三、「七夕」的文化特徵
節慶是一種民俗文化現象、研究節慶文化應從這個節慶的文化精神、節慶用具、節慶用語、節慶飲食、節慶禁忌、節慶日期等方面內容入手。每個節慶均有自己的文化特徵,我覺得七夕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情」字,表達了中國人對夫妻情的態度和理想。老百姓說:「久別賽新婚」,宋朝秦觀在《鵲橋仙》中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反映了家庭與社會關系,道出了「千秋不仗片時爭」的處世哲學。牛郎織女相會,滿天的喜鵲都向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為他們搭橋,這是一幅壯麗的天人和諧的圖畫,善良和博愛的凱歌。中國人追求的是愛情的永久,而不是一時的歡娛;是情感的相互交流夫妻恩愛,而不是一時的男女相互吸引。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追求永恆,是七夕節慶文化的特徵,我相信七夕這個傳統節日也確實有它的永恆性,這是因為:(1)只要能看到銀河,人們就會聯想到牛郎織女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七夕正值夏末秋初之時,白天巧雲布天,夜晚星光燦爛,是人們在戶外觀天的好季節。近年來,由於城市化加速,街區照明亮度大,影響了觀天的效果,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終究要追求「回歸自然」。七夕到戶外觀天,會成為節日「時尚」的,七夕由於和天象聯系在一起,使其具有長期的生命力。(2)七夕歌頌的是夫妻恩愛,和諧穩定。只要有家庭存在,夫妻白頭到老就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社會競爭越激烈,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越重要,現在講銀婚、金婚、鑽石婚……都是對夫妻生活的贊美。七夕的文化內涵與社會生活聯系如此緊密,人們需要有一個展示夫妻情感和周邊為其進行祝福的機會。所以七夕在當代更具時尚性。(3)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中華的振興必然要表現在文化的繁榮。七夕這個節日的綜合性和獨特性,是中華節慶文化的重要代表又是每年節慶周期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有了它才使得節慶文化豐富多彩,失去它就失去了節慶文化的完整性,所以它不會被人們忘記。 七夕這個節日從先秦到現代,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中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這個節日有興有衰,歷經風雨洗禮,不斷變化發展,形成了能夠滿足民眾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傳統節日,調節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萬物間的種種關系,是不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財富。現在我們應該是一要尊重,二要研究,三要發展,使傳統節日在凝聚中華民族凝聚力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Ⅳ 七夕節的歷史

第一則
《織女》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第二則
很早以前,山裡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二小領著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著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著了。 錯過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 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干二凈。 二小瞅著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 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裡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里下了毒葯。 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裡。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裡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裡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為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裡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過家裡的女人,為了難。 二小哭著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裡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 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裡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里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裡高興。她手扒著門框沖著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裡噙著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二小趕著牛車走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么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著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著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裡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里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她們到天河裡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裡,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著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里等著。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裡。 二小瞅准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裡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裡。三仙女問二小為什麼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劃,二小才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趕織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惹惱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她打頭上拔下銀管,在二小和織女中間一劃,立刻劃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里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沒用。二小想給織女留個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裡。織女想了想,沒嘛可送,掏出織布梭照著二小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里有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有個梭子星。
第三則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裡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靈兒。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並對他說:「給你這九條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後;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牛家莊。 村裡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後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裡走去。 當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牛呢?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麼事你這樣傷心?」靈兒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裡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後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好象做夢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於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卧著。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採的樣子,心裡想,可能是餓了,於是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餵了三天三夜,老牛終於吃飽了。突然抬起頭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撤於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洗擦一個月我就會好的。」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裡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它跟著靈兒一道回家。 靈兒回到家裡,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硬說有一頭是偷了別人的,還把他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解勸才算作罷。此後,靈兒白天放牛,夜裡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是「牛郎」。那隻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有一次,嫂子把毒葯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頭老牛、兩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就離開了家,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牛從嘴裡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就忙搭架,過幾天豆子藤都爬滿了架子。老牛就說:「孩子,你夜裡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裡就鑽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裡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裡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裡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來眼去,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團聚。七月七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著點點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 老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騰雲駕霧,一會兒即到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都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眾姐妹,教大家養蠶、執絲、織綢緞。 於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爭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都送自家的姑娘來學織。織女心地善良,樂於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和睦。 幾年後,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並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天,觸犯了天條,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後,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雲登上天去。」說完老牛應聲倒下;牛郎哭了一陣之後,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人哭喪著臉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著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替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次。 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蹊蹺,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叫做牛郎星。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晚總是鑽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

Ⅵ 七夕節是多久的歷史了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Ⅶ 七夕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
一、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二、「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Ⅷ 七夕節已經有多久的歷史

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等民俗專家研究認為,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 袁學駿在此間召開的第二屆河北省七夕情侶節文化研討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詩經?小雅?大東》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的文字記載『代班固的《西都賦》中有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牛郎織女的愛情關系得以確認。 專家據此認為,源於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七夕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比起源於公元270年古羅馬的西方情人節(每年2月14日)早了近300年。

Ⅸ 七夕的歷史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也叫東方情人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3307.html?tp=0_11 網路

Ⅹ 七夕節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七夕節來自什麼年代

導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那自然是自古有之,每一個節日都有起源,起源於什麼年代不查還真不知道,七夕節也是傳統節日之一,那麼七夕節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呢?想知道七夕節來自什麼年代,七夕那天要做什麼,就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七夕節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七夕的流傳最早來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在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七夕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還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那天要做什麼

1、七夕晚上,無論天氣如何,無論能否看到天上的星星,你都要打開窗戶,遙望天空,默默許願。注意:只能許一個願哦。

2、如果可能,請你在夜晚,在自家外面的空地上,或者到野外,燃放鞭炮。特別注意:男女有別:男人要左手點炮、女子則用右手點炮。

3、不論是否結婚,也不論男女,請你在七夕這一天(直到晚上亥時,也就是晚上11點前),要吃糖果,也可以分發糖果給你的朋友吃。

4、在七夕這一天,將自己的被褥換新;同時舊被褥要馬上洗好晾曬出去。

5、無論你的卧床頭沖哪個方位,請你在自己的床頭,(注意:男左女右)擺放一張自己的照片,越大越好哦。

6、在你家最大的窗戶,也即採光最好的窗戶,繫上一根紅繩;當然最好是在紅繩上還系有一個小的植物葫蘆。

7、注意在你家大門口,對著門外擺放一小盆清水,盆的大小不論,門口左右均可以;擺放到第二天才能收回。如果有些屋宅,門口不便於擺放,那麼,請你用小瓶子裝上一些水放在大門內的一側也可以。

閱讀全文

與七夕在我國已有什麼多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