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紀錄片的素材要去哪裡找呀
先了解自己想要做什麼樣的紀錄片,紀錄片主要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所以書本、官方網站、博物館等等都是尋找素材的好方法。
㈡ 有關於社會、科技、歷史的作文素材,大蝦們幫忙了~~``
歷史:
法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為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毀《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在當時都未來得及付諸實行,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會提出的方案,不僅給法國而且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討論19世紀教育發展的基礎。
由此可見,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崙這樣的人物並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後的能量的一次爆發式發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崙期間和之後屈服於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後,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於一旦,終於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美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國早在是英國殖民地時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到1775年,英屬13個殖民地人口不過260萬,但已仿效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創辦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教育環境甚至都強過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時期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北部幾個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為代表,特別重視普及教育,當局曾於1647年發布法令,規定市鎮中只要有50戶居民就應設立一所小學,於是市鎮學校在北部興起。這種由地方當局辦理、干預教育的做法,超過了其宗主國--英國的教會辦學的方針,一舉奠定國民素質的優勢!
在這個世界,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我們熱血沸騰地聽著這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聲音的時候,請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偉大之處,那就是《憲法》所標榜的以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先是採用了英國的蘭卡斯特導生制。1818年蘭卡斯特本人還應邀到美國宣講導生制。英國式的教育不能滿足這個新國家對教育的要求。1843年,賀拉斯· 曼(Horace Mann,當時任麻省教育廳長)考察德國,才引進了當時普魯士的教學制度,同時大力宣傳盧梭、裴斯塔洛齊等歐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國各地的小學遂開始採用西歐最先進的教學制度。
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這期間新成立的大專院校就有二百餘所! 它一面學習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樣板——柏林大學,於1876年創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大學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學術研究;一面根據國會於1861年、1890年所通過的二個《摩雷爾法》,由國會撥地、撥款資助各州大辦農(業)工(藝)學院,很快培養出大批適合工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當今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初辦時,由於眾多貧苦學生求學其中,曾被譏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的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過富人子弟!這就為美國造就了一批敢於冒險和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的慾火被點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嘯,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南北戰爭以後,公立中學本來是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兩方面要求的4年制綜合中學,由於此時學生逐年猛增,准備升學者日少而准備就業的日眾,所以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不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州首創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不斷大量涌現。歐洲人由於世俗觀念而不喜歡職業中學,以"生來平等"為信念的美國人則沒有這種歷史包袱。職業中學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一架飛機的發明家萊特兄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據統計,1870-1940年,美國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學生則增加了90倍。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展到2萬多所,而12億人口大國的中國到1998年才有1萬多一點的高中。由此可見,美國的高效率、高技術、高產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進的教育。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教育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各州都將40%的稅收用於教育。上世紀80年代壟斷著大約70%左右的專利發明,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奧運會獎牌總數第一。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於1985年啟動的一項面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它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為此計劃,美國動員了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戰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汲取美國8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紀新的美國人。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科技:
地球上至今最成功的一種動物要算是恐龍了。恐龍雄踞地球有1億年之久,種類繁多,水裡、空中和陸地都有它們的蹤跡。恐龍在中生代極之繁盛(中生代,即距今1億8100萬年至距今6300萬年的一個地質年代),而恐龍在中生代末期時絕種,從地球表面消失。差不多同一時期,地球上所知動植物種類,也有一半滅絕。這樣數量龐大的生物滅絕,發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自然引發
起各種不同的猜想和假設。有人認為,恐龍絕種可能是因為它們已過度發達,身軀體積和神經系統不相稱,使它們反應遲鈍、覓食困難,更要面對當時出現的較小、較靈活的哺乳類動物。有人認為,當時部分恐龍所依靠維生的植物,進化成開花植物,恐龍適應不了,終致餓死。這個物種大量滅絕的時期,正好是中生代的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和新第三紀(Tertiary Period)之間,所以又稱C-T滅絕現象(C-T Extinction)。無巧不成書,在這個遠古的年代,地球的岩層里,夾上了一層不薄的紅棕色黏土。地質學家在世界多個地方,例如義大利、法國、突尼西亞、丹麥和紐西蘭,都能找到這種夾在白堊紀和第三紀的岩層之間、質地較細的黏土,而從這層黏土的厚度,估計這層黏土沉積而成的時間並不長,只在以百年計的時間內便形成了。美國一位物理學家艾弗里斯(L.Alvarez)和他的地質學家兒子,假設這層黏土的來源,並非地球物質沉積而成,而是當時連續不斷落到地球表面的一些微隕塵。假如他們的假設成立,這層紅黏土裡銥(Iridium)的含量,應比地球其他岩石要多。分析結果證實,這層黏土裡銥的含量,比其他地質的岩石,高出30~160倍等。這項結果支持了艾弗里斯的假設,即這層沉積物來自太空而非地球。
社會:
㈢ 我想找一個歷史素材網站~
www.hxlsw.com
www.ls11.com
www.zxls.com
www.ls.zi66.com
www.historykingdom.com
www.lsqn.cn
www.zglsrw.cn
www.lsysh.com
www.zxlsjxw.home.sunbo.net
㈣ 作為自媒體作者,你們一般都是在哪裡尋找素材的
關於歷史領域,其實網路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東西。但更多的時候還是要從史書古籍裡面找素材,這樣的素材找到之後,提煉出來,結合當下和歷史的環境分析一下。當然最好找能引起讀者共鳴的素材。
其實還是應該多讀書,讀的多了素材就出來了。
㈤ 大家有什麼好的歷史方面的網站!!
一、中學教育教學類:
1.新思考網:http://www.cersp.com/,中國教育資源服務平台:是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指導,具有權威性,學術性和前衛性,實力強大,主要有語文、數學等學科、課堂教學、教師閱讀、學業成績評價、學校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教育敘事研究及《基礎教育課程研究》雜志等欄目,且定期組織全國新課程教育培訓。
2.教育在線:http//www.eol..com.cn,由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主辦,朱永新倡導」新教育」的主要平台,有熱點新聞、教育書坊、資源中心、課件下載、教育博客、教育論壇(包括教育在線周刊、新教育實驗、班主任論壇、文學與讀書、心靈港灣、新教師教育、新公民教育等)及教育名家、教育時評、成長日記等,集中了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李鎮西、盧志文等人的教育教學論文,觀點前衛、內容豐富。
3.中學教研網:http://www.jyw.cn/,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與人力資源研究部主辦,主要有新聞廣角、課題研究、教學研究、課改沙龍、精品教案、精品課件、精品課堂、被資料、觀點爭鳴、教育網路、教育論壇等欄目;
4.中國教育資源網:http://www.learnningchina.com,有教育新聞、學科教育、圖書館、交流中心、個性教師等;
5.中國基礎教育網:http://www.cbe21.com.cn,歷史教師可以瀏覽「課程改革」、「交流討論(BBS)」,「歷史」等欄目內容;相關的鏈接有:www.sxj21.com,以介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及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歷史教科書為主要特色的教育網站,並設有歷史論壇。
6.人教社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http://www.pep.com.cn,特色欄目為「歷史天地」(包括教學園地、教材與大綱、學生之友、學術動態、萬花筒、圖說歷史)、「歷史論壇」、「課程研究」;最值得關注的是其「課程研究」欄目,該欄目貼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布了大量國內外課程改革的有價值論文,值得一讀;
7.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http://www.cfe21.com,由陝西師范大學雜志社主辦,包括與個中學主要學科的教學參考雜志,該網站有「教育論壇」,供網友交流,近年來刊發的「史學研究」以及「歷史教學」論文和文章;
8.中國教師資源網:http://www.jszyw.cn/Index.html,主要有教案下載、課件下載、試題下載、名師講座、高考試題、課件素材、教師論文、教師培訓等;
9.K12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http://www.k12.com,歷史學科資源精選、歷史教師個人專輯、個人主頁等欄目;
10.中華讀書網:http://www.booktide.com,主要攔目有:資訊播報、書評天下、讀書時間、圖像事業、出版社區等;
11.中學教研網:http://www.jyw.cn/,主要有新聞廣角、課題研究、教學研究、觀點爭鳴、課改沙龍等欄目。
二、史學專業類網站:
1、中國史學網:http://www.chinahis.com,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主辦,http://www.chinahis.com,有歷史教學(含歷史教學法研究、名師名課);歷史研究(包括史學論著與教材評介、史學思潮與流派、史學理論與方法、歷史學信息、考古學信息);歷史素材(分為學科素材庫、史學參考論著目錄);
2.學術批評網:http://critieism.tongtu.net,由北師大歷史系楊玉聖副教授創辦,http://criticism.tongtu.net。主要欄目有:學術批評、史學評論、讀書時空、學術信息、學友論壇;
3.學術交流網:http://www.annian.net,由北師大歷史系黃安年教授創辦,主要欄目有:美國問題研究、世界歷史研究、學術評論、中學歷史教材等;
4..史學評論網:http://historicalreview.jianwangzhan.com由《史學月刊》周祥森副編審創辦,欄目有「史學評論」、「學術批評」、「史學爭鳴」、「史學信息」等,值得關注;
5.史學研究網:http://sw08133.chinaw3.com/,介紹史學理論、史學史、海外中國學史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的前沿學術成果和最新學術信息的專題網站,還有專家網頁、機構與刊物、網路資源等,並特設資料搜索擎。
6.近代中國研究網:http://www.modernchina.org.cn/,由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所創辦,主要欄目有:最新資訊、專業研究、學人之窗、專業期刊、文獻資源等。還有國內相關鏈接等。
7.中國學術聯盟網:http://www.chinaau.com,主要欄目有學術信息、學術評述、敘述檔案、敘述書架等。
8.近代中國網:http://www.china1840-1949.com,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馬曉泉教授創辦,發布與相關的學術論文和學術信息,同時介紹相關學術機構、學術期刊和專業學者的新近信息。包括「學術研究」、「學術評論」、「學術動態」、「學科資訊」等;
9.血鑄中華網: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由團中央和中國社科院主辦。欄目有民族英烈、歷史資料、歷史照片、歷史遺跡、歷史研究,侵華戰事、海外評述等;
10.國學網:http://www.guoxue.com,「國學論壇」、「國學新聞」、「學術論文」等內容;
11.學說連線網:http://www.xslx.com,主要有時政熱評、思想趕潮、國際戰略、學術視野、連線學術、史海鉤沉(史學縱橫、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文史資料)等,此外還有作者專集欄目。
12.故鄉網:www.guxiang.com,其中的「歷史」(包括史界動態、歷史之謎、風雲人物、文物寶庫、千秋史話等)和「學術」欄目內容非常豐富,值得瀏覽和參考;
13.中國文化信息網:http://www.chc.net.cn/,主要攔目有:中國歷史文化論壇、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國歷史文化名地、中國歷史文化名作、中外文化交流、外國文化鑒賞等;
14.中華一家人網:http://www.prc.net.cn,有中華姓氏、中華人物、尋根問`祖等
15.國史探微網:http://xianyata.net;其中設有動態綜述、書評書訊、專題研究等欄目。
另外,還如高中教育網:http://www.cn369.info/,學科教育資源網:http://www.topcai.com/home/down/index.asp;中國教育交流網:http://www.910cn.com/main.asp;中國高中網:http://www.gzs.cn/;文科綜合資源網:http://www.ra5ms.net/ywl/main.asp;綜合教育資源網:http://www.hnfms.com.cn/hxzj/zhxk/,高中試卷網:http://gzsj.fjsm.net/;高校招生網:http://www.baokao.net/;高考168網:http://www.gaokao168.net/;時事中國:http://www.sszg.com/等。
三、中學歷史教學專業類網站:
1.中學歷史在線:由湖北宜昌歷史教師方明等人主辦,每天都有新內容 。設有高考頻道、中考頻道、歷史教研、中央博客等。
2.中學歷史教學園地:/index.html,設有圖說歷史、教研論文、、名題精解、歷史呀等欄目。該網站中學歷史教學資料豐富,是中學歷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教研網站。
3.銅雀台夕照網:http://syswxx.com,有中國通史、歷代帝王、各朝疆域、歷代名人、歷史長河社區,尤其是民族邊疆史內容最佳,界面精美,資源相對比較豐富;
4.歷史風雲網:http://www.lsfyw.com,主要欄目有歷史奧秘、經濟史、文化史、政治史、高考等。
5.歷史的星空:http://www.lishidexingkong .2008red.com/,主要欄目有歷史回憶、鄉土教材、歷史教案、歷史論文等。
6.中學歷史教學在線:http://www.lsll.com\lndex.html,欄目有歷史天地、歷史教研、備課頻道、歷史詞典等。
7.中學歷史教學教研網:http://www.hnedlwd.com,主要欄目有歷史之謎、歷史講壇、課程改革、教學教研、校本教研等。
8.中學歷史教學世界:http://www.lsjxsj.com,,主要有學科信息、教學探索、學史一得、他山之石等欄目。
另外K12網上就有歷史風雲、歷史家園、跨越時空—雲峰歷史在線、史海聆潮、史苑學林、今古論壇、靜苑網、古韻悠悠、野草趣園等中學歷史教學網站。
㈥ 歷史自媒體素材在哪找
現在是網路發展的時代,很多人利用業余時間做起了自媒體,它沒有學歷,年齡的束縛,只要想做就可以做,平台還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企鵝號面向新銳創作者、頭部賬號創作達人以及站外創作者推出更具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助力其快速成長,
㈦ 大家有哪些收集歷史人物素材的好方法嗎
比如說多讀一些歷史書籍,像《資治通鑒》《史記》等等書籍都是比較容易收集歷史人物素材的好辦法。
㈧ 歷史人物經典素材
導語:中華上下五千年,涌現了無數的經典人物,形成了壯麗的文明歷史,下面是歷史人物經典素材,歡迎參考!
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物。《紅樓夢》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分析:逆境能摧毀人,也能鍛煉人。對於有堅強意志的人來說,逆境只不過是展示其毅力的一個平台,是其奮斗的一個縮影。面對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縮者失敗。
話題:「人生的困境與奮斗」「逆境與成功」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盡善盡美 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贊美古代樂舞《韶》及《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贊揚外,對其表現周武工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君子固窮 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准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徒被圍閑,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弦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同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閑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佇立於尼山腳下,望著滾滾遼河,觸景生情,禁不住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於司空見慣的流水綠波之中發現了深奧的道理,懊喪的情緒也如水般流去了。後來莊子在《莊子?知北游》中也有類似感嘆:「人生天地間,如白駒之過隙,忽忽而過。」形容時間流逝得非常快,這也是「白駒過隙」的來歷。
苛政猛於虎 孔子路過泰山,見有一位婦女在墳瑩旁痛哭哀號,於是詢問。婦女回答說:「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里沒有苛捐雜稅的暴政。」孔子對隨從的弟子們說:「苛政對人的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約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今城關鎮東城路)人。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他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影響深遠的哲學流派
濠梁之辯 莊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倐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魚游得多麼悠閑白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嚎上也(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 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己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壕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秋水》
材與非材 莊子行走於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不能鳴者。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鵝,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道: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莊周夢蝶 莊子為了說明物化的道理,講了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莊子說這就叫物化。簡單的一個故事,既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系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盡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鼓盆而歌 莊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
故止也(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後,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他主張人生在世,要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樂觀豁達。
莊子陪葬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l打算用很多東西作為陪葬。莊子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弟子說: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後裔。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 師從鬼穀子孫臏,自幼聰慧。不幸幼年喪父,二哥孫虎因兵亂走失。孫臏立志拜師學藝,造福百姓。當時楚國有位學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藝高強,隱居鬼谷山中收徒傳藝,世人尊稱"鬼谷先生",孫臏於是學藝於鬼谷先生。與孫臏一起學藝的還有龐涓、蘇秦、張儀,被後人稱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 龐涓是其同學,孫臏勤奮好學,為人忠厚,與師兄弟們相處和善。而龐涓卻心胸狹窄,驕傲自大,嫉賢妒能。龐涓比孫臏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將軍。他自認為才能不及孫臏,就悄悄派人召孫臏到他那裡共事。等孫臏到了以後,龐涓設計陷害孫臏,削去了他的兩只膝蓋骨(古代稱為臏擯刑),想使孫臏的才能不得顯現於世。這是"孫臏"這一名字的由來。 逃魏奔齊孫腔被削去了膝蓋骨後,成了殘疾人,並且是受人賤視的"刑徒"。有一天,他聽說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陳說自己的遭遇、行軍布陣的策略及政治主張。齊國的使臣大為感動,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帶回齊國。
賽馬被識 齊國王公貴族常以賽馬為樂。有一次,孫臏去看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孫臏出主意說:"將軍先用下等馬和威王的上等馬賽,再用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田忌照做了,結果一負兩勝。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召見孫臏,跟他談論兵法和治國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為師"。
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趙國出兵攻佔了衛國的漆和富丘,衛國原來就依附於魏國,當受到趙國的軍事壓力後,衛國屈服了。魏惠王為了奪回屬國,以龐涓為將率軍伐趙,兵圍邯鄲。次年,邯鄲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趙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國應趙國之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向田忌提出"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戰略。田忌依計而行,令一部輕兵乘虛直趨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於龐涓大軍歸途必經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見齊軍逼進,急令龐涓回師自救。剛剛攻下邯鄲的龐淚聞大梁告急,急率疲憊之師回救。至桂陵時,遭到齊軍迎頭痛擊,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僅以身免。
回歸田園、著書立說 齊宣王拜田忌為右丞相,孫臏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權貴大臣不斷向宣王進讒言,宣王起了疑心。孫臏知道後,即勸田忌一同棄官隱居。孫臏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這里寫成了《孫臏兵法》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戰略思想,這是一部享譽世間的兵家寶書。
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人。 疑殺華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頭腦痛風症,僚臣華歆向他推薦了神醫華倫。遺憾的是,當華倫指出其症因風而起,病根入腦,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葯,須利斧開腦取風涎方可根除時,曹操竟疑心華佗是想乘機害他性命,遂將華佗殺了,一代神醫命絕於世。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後,他為自己准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並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發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軍經過農田,看見田裡莊稼豐收在望,於是下令凡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不料自己的馬受驚而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麥田。為了實踐自己的命令,取信於民,於是就割了自己的頭發來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張綉時,路上缺水,將士皆渴,於是他以鞭虛指著前面說有梅林,軍士聽說後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麼渴了,最終走出了困境。
煮酒論英雄 一日,曹操與劉備邊喝酒邊評論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於是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意即連聖人對迅雷烈風都會失態,我怎能不怕呢?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於是不疑劉備。
裸足迎才 許攸來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覺,一聽舊友許攸來投,連忙從床上跳下來,鞋襪不穿,跑出恭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一見,感慨萬千。
東臨碣石 公元207年,統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氣爽,曹操親率威武之師,滿懷勝利豪情,長驅東進。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靈秀獨鍾,曹操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滄海,歌以詠志。於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觀滄海》。
曹操焚稿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松出許都求見曹操,曹操見張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邊洗足邊接見,使張松憋了一肚子氣。次日,曹操掌庫主簿楊修拿出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張松看了一遍即記了下來,故意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為己能。」楊修不信,張松說:「如不信我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樣?」認為自己的書沒有新意,就讓人把那本書燒了。
(?—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後從劉邦(見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
胯下之辱 淮陰有個屠戶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檔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得到蕭何的賞識,卻始終不被劉邦所重用,於是乘月而走。蕭何聽說韓信走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騎上馬去追韓信。追上韓信後,蕭何問韓信為什麼要走,韓信說:「漢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這兒也沒什麼意思,想去投奔別人。」蕭何說:「你先別走,和我一塊回去。如果這次漢王再不封你為大將,你再走也不遲呀。」在蕭何的再三懇求下,韓信勉強跟蕭何回去了。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漢高祖劉邦在和韓信的閑談中,議論朝中將領的軍事才能。到後來,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指揮多少軍隊呢?"韓信說:"陛下您最多能指揮十萬人。"劉邦又間:"那麼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我帶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韓信的自信。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與韓信議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當時出征的棧道已被燒毀,不能行軍。問韓信該如何進兵,韓信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於是派了兵士幾百人,裝作去修建棧道,自己卻率領三軍,悄悄地從南鄭出發,偷渡陳倉。
斷水塞流,大破聯軍 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韓信與齊楚聯軍對峙於濰水。韓信連夜秘密派人裝滿一萬多個沙袋,將濰水上游堵起來,這樣下遊河水變淺了。次日上午。當齊楚聯軍剛剛走到河心,韓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漢軍扒開沙袋,飛瀉而下的大水將正在渡河的齊楚聯軍截為兩段,被大水捲走的士兵不計其數。韓信回兵追殺過去,一舉全殲了已過河的齊楚聯軍。齊王逃跑,尤且(齊楚聯軍主帥)戰死,留在東岸尚未渡河的齊楚聯軍見主帥已死,紛紛棄甲曳兵,落荒而逃。就這樣,漢軍一舉佔領了齊國全境。
四面楚歌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該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人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己去,自剔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前 145或前 135梷前87?)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
游歷天下 20歲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活。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跡:到過姑蘇,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並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臨危父命 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啊!」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看到了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託在白己的身上。
仗義執言 天漢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時被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辯言:"李陵轉戰千里,矢盡道窮,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他還是會效忠漢朝的。"盛怒中的漢武帝聽了司馬遷這番話,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護短開脫,把他投人監獄,並處以腐刑。
忍辱負重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馬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殺。但他想起了父親的遺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韓非等在逆境中發憤有為鼓勵自己,終於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經過六年的囚禁生活,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記》
開綜合纂史之法 《史記》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從而開拓了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歷史學的發展。
戰國末期衛人,先世為齊人,喜好讀書擊劍。衛人稱之為「慶卿」,後游歷到燕國,被當地稱為「荊卿」(或荊叔)。後來,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後刺殺秦王不中,被殺。 謀計樊於期 樊於期本為秦將,因事得罪於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去奉獻給秦王,秦王才會樂於接見荊軻,這樣才有刺殺秦王的機會。荊軻知道太子於心不忍,便背著太子私下去見樊於期,用道理說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易水蕭蕭 太子知道荊軻要去刺殺秦王這件事的賓客,部一身素裝來送別荊軻。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分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填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己不顧。
謀計於蒙嘉 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厚贈秦王寵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荊軻先在秦王面前說:「燕王確實被大王的威嚴震懾得心驚膽戰,不敢出動軍隊抗拒大王的將士,情願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子,謹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級並獻上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裝匣密封。燕王還在朝廷上舉行了拜送儀式,派出使臣把這種情況稟明大王,敬請大王指示。」秦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
智解危機 秦王布置九賓的禮儀,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荊柯捧著有樊將軍頭顱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階下面。秦舞陽內心害怕,臉色突然變了,秦國的大臣對此都驚疑起來。荊軻回頭對秦舞陽笑了笑,上前對秦王謝罪說:"北方邊遠地區的粗俗人,不曾見過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寬恕。" 圖窮匕見 在秦殿上,荊軻取出地圖捧著它獻給秦王,地圖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來。荊軻乘勢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沒有刺到秦王,秦王大驚,嚇得連連後退,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秦王撥出了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過去,卻沒有擊中。武士們這時沖上來,把荊軻殺死了。
㈨ 寫歷史人物的高考作文素材
寫歷史人物的高考作文素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人物事略
盡善盡美 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贊美古代樂舞《韶》及《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贊揚外,對其表現周武工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君子固窮 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准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徒被圍閑,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弦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同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閑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佇立於尼山腳下,望著滾滾遼河,觸景生情,禁不住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於司空見慣的流水綠波之中發現了深奧的道理,懊喪的情緒也如水般流去了。後來莊子在《莊子?知北游》中也有類似感嘆:「人生天地間,如白駒之過隙,忽忽而過。」形容時間流逝得非常快,這也是「白駒過隙」的來歷。
苛政猛於虎 孔子路過泰山,見有一位婦女在墳瑩旁痛哭哀號,於是詢問。婦女回答說:「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里沒有苛捐雜稅的暴政。」孔子對隨從的弟子們說:「苛政對人的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待價而沽 孔子游說諸侯,想得到重用,卻四處碰壁,十分感傷,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貢得一美玉,來問孔子,是要收藏,還是找個識貨的賣掉。孔子大聲嘆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意為:賣掉吧,賣掉吧,我正等著識貨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賞識自己的人才會出來效勞出力。
一、莊子簡介
莊子 (約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今城關鎮東城路)人。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他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影響深遠的哲學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辯
莊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倐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魚游得多麼悠閑白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嚎上也(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 『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己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壕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秋水》
鴟得腐鼠
惠子在魏國做宰相,莊子前去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內搜尋莊子,整整三天三夜。莊子去看他,對他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口:『嚇!』今子欲以子之魏國而嚇我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嗎?鵷雛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會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會進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會飲用。正在這時一隻鷂鷹尋覓到一隻腐爛了的老鼠,鵷雛剛巧從空中飛過,鴟鷹抬頭看著鵷雛,發田一聲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國來怒吼我嗎?
材與非材
莊子行走於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不能鳴者。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鵝,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道: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莊周夢蝶
莊子為了說明物化的道理,講了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莊子說這就叫物化。簡單的一個故事,既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系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盡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鼓盆而歌
莊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後,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他主張人生在世,要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樂觀豁達。
莊子陪葬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l打算用很多東西作為陪葬。莊子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弟子說: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孫臏,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後裔。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
人物事略
師從鬼穀子孫臏,自幼聰慧。不幸幼年喪父,二哥孫虎因兵亂走失。孫臏立志拜師學藝,造福百姓。當時楚國有位學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藝高強,隱居鬼谷山中收徒傳藝,世人尊稱"鬼谷先生",孫臏於是學藝於鬼谷先生。與孫臏一起學藝的還有龐涓、蘇秦、張儀,被後人稱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龐涓是其同學,孫臏勤奮好學,為人忠厚,與師兄弟們相處和善。而龐涓卻心胸狹窄,驕傲自大,嫉賢妒能。龐涓比孫臏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將軍。他自認為才能不及孫臏,就悄悄派人召孫臏到他那裡共事。等孫臏到了以後,龐涓設計陷害孫臏,削去了他的兩只膝蓋骨(古代稱為臏擯刑),想使孫臏的才能不得顯現於世。這是"孫臏"這一名字的由來。
逃魏奔齊孫腔被削去了膝蓋骨後,成了殘疾人,並且是受人賤視的"刑徒"。有一天,他聽說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郡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陳說自己的遭遇、行軍布陣的策略及政治主張。齊國的使臣大為感動,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帶回齊國。
賽馬顯才孫臏到齊國時,齊威王即位不久。齊國王公貴族常以賽馬為樂。有一次,孫臏去看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孫臏出主意說:"將軍先用下等馬和威王的上等馬賽,再用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田忌照做了,結果一負兩勝。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召見孫臏,跟他談論兵法和治國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為師"。
圍魏救趙公元前354年,趙國出兵攻佔了衛國的漆和富丘,衛國原來就依附於魏國,當受到趙國的軍事壓力後,衛國屈服了。魏惠王為了奪回屬國,以龐涓為將率軍伐趙,兵圍邯鄲。次年,邯鄲在久攻之下己岌岌可危,趙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國應趙國之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向田忌提出"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的戰略。田忌依計而行,令一部輕兵乘虛直趨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於龐涓大軍歸途必經的桂陵之地。魏惠王見齊軍逼進,急令龐涓回師自救。剛剛攻下邯鄲的龐淚聞大梁告急,急率疲憊之師回救。至桂陵時,遭到齊軍迎頭痛擊,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僅以身免。
馬陵之戰公元前342年,魏國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韓國遂派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採納孫臏"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議,在魏韓兩國幾經激戰,韓危魏疲之際,再次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孫臏依然採用圍魏救趙的計策,率兵長驅魏境,兵鋒直逼大梁。魏國鑒於桂陵之戰的教訓,遂撤韓國之圍,調十萬大軍,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副,准備與齊軍進行一場戰咯性決戰。孫臏為調動敵人,創造戰機,果斷引兵東撤。他命令軍隊進人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人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啊!"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孫臏估計他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命令一萬名善於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互不接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白刎,臨死說:"遂成豎子之名!"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
回歸田園、著書立說齊宣王拜田忌為右丞相,孫臏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權貴大臣不斷向宣王進讒言,宣王起了疑心。孫臏知道後,即勸田忌一同棄官隱居。孫臏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這里寫成了《孫臏兵法》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戰略思想,這是一部享譽世間的兵家寶書。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人。
人物事例
疑殺華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頭腦痛風症,僚臣華歆向他推薦了神醫華倫。遺憾的是,當華倫指出其症因風而起,病根入腦,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葯,須利斧開腦取風涎方可根除時,曹操竟疑心華佗是想乘機害他性命,遂將華佗殺了,一代神醫命絕於世。
廢除寒食節 「寒食節」相傳起於春秋時嚴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們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一百餘天。曹操有一年視察並了解當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時,發現民間百姓每年度過「寒食節」的方式,己經非常嚴重地影響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於是下令廢除。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後,他為自己准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並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發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軍經過農田,看見田裡莊稼豐收在望,於是下令凡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不料自己的馬受驚而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麥田。為了實踐自己的命令,取信於民,於是就割了自己的頭發來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張綉時,路上缺水,將士皆渴,於是他以鞭虛指著前面說有梅林,軍士聽說後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麼渴了,最終走出了困境。
煮酒論英雄 一日,曹操與劉備邊喝酒邊評論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於是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意即連聖人對迅雷烈風都會失態,我怎能不怕呢?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於是不疑劉備。
裸足迎才 許攸來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覺,一聽舊友許攸來投,連忙從床上跳下來,鞋襪不穿,跑出恭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一見,感慨萬千。
東臨碣石 公元207年,統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氣爽,曹操親率威武之師,滿懷勝利豪情,長驅東進。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靈秀獨鍾,曹操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滄海,歌以詠志。於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觀滄海》。
濫殺無辜 董卓敗亂朝綱,曹操帶領兒個人逃回鄉里,經過友人成皋呂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個兒子。夜晚聽到他們食器碰撞的聲音,誤以為是想謀害自己,於是在夜裡殺了他們。而且還凄愴地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由此可見曹操陰險冷酷的權謀。
曹操焚稿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松出許都求見曹操,曹操見張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邊洗足邊接見,使張松憋了一肚子氣。次日,曹操掌庫主簿楊修拿出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張松看了一遍即記了下來,故意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為己能。」楊修不信,張松說:「如不信我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樣?」認為自己的書沒有新意,就讓人把那本書燒了。
生性多疑 曹操死後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為了防止盜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郵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七十二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後從劉邦(見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
人物事略
胯下之辱淮陰有個屠戶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檔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命運多舛秦末,項梁起兵反秦,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
離楚歸漢韓信離開楚軍,投奔劉邦,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己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日仰視,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得到蕭何的賞識,卻始終不被劉邦所重用,於是乘月而走。蕭何聽說韓信走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騎上馬去追韓信。追上韓信後,蕭何問韓信為什麼要走,韓信說:「漢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這兒也沒什麼意思,想去投奔別人。」蕭何說:「你先別走,和我一塊回去。如果這次漢王再不封你為大將,你再走也不遲呀。」在蕭何的再三懇求下,韓信勉強跟蕭何回去了。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有一回,漢高祖劉邦在和韓信的閑談中,議論朝中將領的軍事才能。到後來,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指揮多少軍隊呢?"韓信說:"陛下您最多能指揮十萬人。"劉邦又間:"那麼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我帶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韓信的自信。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與韓信議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當時出征的棧道已被燒毀,不能行軍。問韓信該如何進兵,韓信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於是派了兵士幾百人,裝作去修建棧道,自己卻率領三軍,悄悄地從南鄭出發,偷渡陳倉。
斷水塞流,大破聯軍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韓信與齊楚聯軍對峙於濰水。韓信連夜秘密派人裝滿一萬多個沙袋,將濰水上游堵起來,這樣下遊河水變淺了。次日上午。當齊楚聯軍剛剛走到河心,韓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漢軍扒開沙袋,飛瀉而下的大水將正在渡河的齊楚聯軍截為兩段,被大水捲走的士兵不計其數。韓信回兵追殺過去,一舉全殲了已過河的齊楚聯軍。齊王逃跑,尤且(齊楚聯軍主帥)戰死,留在東岸尚未渡河的齊楚聯軍見主帥已死,紛紛棄甲曳兵,落荒而逃。就這樣,漢軍一舉佔領了齊國全境。
四面楚歌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該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人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己去,自剔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司馬遷(前 145或前 135梷前87?)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
人物事略
少年司馬遷 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遷10歲起誦讀《古文》並接受其父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後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後隨父去長安,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同、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19歲為補博士子弟。
游歷天下 20歲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活。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跡:到過姑蘇,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並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臨危父命 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啊!」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看到了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託在白己的身上。
修著歷法 太初元年(前104),司馬遷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歷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於在這年五月制定出新歷,這就是著名的《太初歷》
仗義執言 天漢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時被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辯言:"李陵轉戰千里,矢盡道窮,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他還是會效忠漢朝的。"盛怒中的漢武帝聽了司馬遷這番話,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護短開脫,把他投人監獄,並處以腐刑。
忍辱負重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馬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殺。但他想起了父親的遺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韓非等在逆境中發憤有為鼓勵自己,終於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經過六年的囚禁生活,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記》
史書體系 《史記》開創了「紀傳體」體例。何謂紀傳體呢?紀,指本紀,即皇帝的傳記:傳,指列傳,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傳記。在《史記》中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結構,創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為主體的歷史編纂學方法。司馬遷創造性地把這五種體裁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系。
開綜合纂史之法 《史記》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從而開拓了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歷史學的發展。
荊軻
戰國末期衛人,先世為齊人,喜好讀書擊劍。衛人稱之為「慶卿」,後游歷到燕國,被當地稱為「荊卿」(或荊叔)。後來,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後刺殺秦王不中,被殺。
人物事略
結識高漸離荊柯到燕國之後,跟那裡一屠狗者和一位善於擊築的高漸離很投合。荊柯喜歡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漸離在燕國街市上喝酒,喝到興頭上之後,高漸離擊築,荊柯隨著築曲在街市上唱歌,以此相樂。過後又相對哭泣,旁若無人。遂與高漸離成為知己。
田光識才荊柯到了燕後,與田光相識,田光知他並非一個平庸的人,非常欣賞他。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後逃回燕國,尋求報復秦王的人。鞠武推薦田光,田光推薦了荊卿。可是太子丹對田光並不信任,田光認為長者辦事,應該不讓人懷疑;一個人辦事卻讓人懷疑,就算不上是有節操的俠義之人了,於是自殺。
相遇燕丹燕太子丹為了刺殺秦王,委託荊軻以大任,並且懇請荊軻不要謙讓推辭,於是把荊卿尊為上卿,請他住上等賓館。太子每天都上門問候,准備最豐盛的酒席,隔不多久就獻上珍異物品,車騎之類,荊柯有感於太子丹的誠意,於是與之相謀。
謀計樊於期樊於期本為秦將,因事得罪於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去奉獻給秦王,秦王才會樂於接見荊軻,這樣才有刺殺秦王的機會。荊軻知道太子於心不忍,便背著太子私下去見樊於期,用道理說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易水蕭蕭太子以及知道荊軻要去刺殺秦王這件事的賓客,部一身素裝來送別荊軻。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分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填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己不顧。
謀計於蒙嘉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厚贈秦王寵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荊軻先在秦王面前說:「燕王確實被大王的威嚴震懾得心驚膽戰,不敢出動軍隊抗拒大王的將士,情願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子,謹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級並獻上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裝匣密封。燕王還在朝廷上舉行了拜送儀式,派出使臣把這種情況稟明大王,敬請大王指示。」秦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
智解危機秦王布置九賓的禮儀,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荊柯捧著有樊將軍頭顱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階下面。秦舞陽內心害怕,臉色突然變了,秦國的大臣對此都驚疑起來。荊軻回頭對秦舞陽笑了笑,上前對秦王謝罪說:"北方邊遠地區的粗俗人,不曾見過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寬恕。"
圖窮匕見在秦殿上,荊軻取出地圖捧著它獻給秦王,地圖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來。荊軻乘勢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沒有刺到秦王,秦王大驚,嚇得連連後退,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秦王撥出了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過去,卻沒有擊中。武士們這時沖上來,把荊軻殺死了。
㈩ 製造業紀錄片素材在哪裡能找到
具體也要看你拍的紀錄片具體是什麼樣的素材類型的,然後找相對應的網站或者是書籍上即可查看到相對應的紀錄片素材取材網點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2019年,紀錄片進入「網生」 探索更大表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