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燕秦趙魏韓七個國家歷史上稱什麼
戰國七雄指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經過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的無數次兼並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秦、齊、楚、燕、韓、趙、魏,這七個國家被史學家稱作「戰國七雄」。
2. 什麼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在七個諸侯國之中,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戰國七雄是同時並立的,並沒有誰稱霸一時,這和春秋五霸不同。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稱春秋時代,簡稱春秋。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歷史上秦統一中國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關於戰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史學家有不同的爭議。《史記》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資治通鑒》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戰國的名稱來自於西漢劉向編的《戰國策》。 戰國時期諸候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但小一些的很快都被吞並了。剩下來的七個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3. 戰國七雄是哪七國
七國分別是:
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魏國
秦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拓展資料:
歷史變遷:
戰國時代最後三十多年,山東六國已無力與秦國對抗,秦國不斷向東蠶食六國國土,後來至秦王嬴政在位時,一舉滅六國,一統中國。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齊、楚、趙、魏、韓五國,合縱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趙在長平邑(今山西晉城高平市)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
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4. 春秋戰國時期的七個諸侯國指
春秋戰國時期的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是指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被稱為「戰國七雄」。
(一)齊國。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 ,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後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齊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二)楚國。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楚國在武、文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北抗齊桓公、宋襄公,實為一代霸主。
(三)燕國。周武王時,封召公奭於燕,建立燕國。至公元前320年,燕昭王即位後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佔領了中山國北境一帶。燕將秦開東向擊胡,拓地千餘里。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又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國、趙國、韓國、魏國合縱攻破齊國,幾乎佔有齊國全境,燕國達到全盛。
(四)韓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但「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
(五)趙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三晉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晉陽之戰之團結,韓趙魏三晉經常結成三晉同盟,一起行動,共同進退。時三晉在魏文侯的領導下,形成一股極強的軍政勢力,破齊、伐秦、敗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敵。後趙武靈王奮發圖強,巧妙的從中原諸侯的混戰中擺脫出來,領導國人,衣胡服、習騎射,趙國實力因此大大增強。史載「時趙之強,甲於三晉」。
(六)魏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為諸侯,史稱魏文侯。魏文侯時期,魏國獨佔中原。軍事上,以吳起、樂羊為將,滅中山,聯韓趙,敗嬴秦,弱羋楚,攻姜齊,中原地區魏氏獨大。
(七)秦國。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但秦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一開始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 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至秦孝公即位後,又下求賢令,衛鞅入秦,見用於孝公,孝公委之以國政實施變法,史稱「商鞅變法」。從此秦國開始不斷強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前246年秦王趙政 即位,前238年掌權,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從前230年秦滅韓國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
5. 哪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指的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2、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3、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