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瓊海的旅遊
白石嶺位於瓊海市西南12公里處,高328米,有1308級貼崖登山石階,登臨峰頂可觀「白石嶺八景」和萬泉河風光,有登山索道可供選擇。
蓮花館博鰲蓮花館位於東方文化苑園區內,倚博鰲禪寺,面沙美內海。「博鰲東方文化苑·蓮花館」填補了國內以蓮花為主題,擁有全面介紹蓮花的科技、應用、歷史等荷花文化專門展覽館的空缺。該館是一座蓮花專題展館,館址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展廳面積800平方米。
萬泉河萬泉河發源於五指山和黎母山兩源合口,流經瓊海,滋養了瓊海肥沃的土地,浩浩盪盪奔到博鰲流入南海。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是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而建造的文化旅遊區。現為省級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萬泉河萬泉河出海口:集三河(萬泉河、龍滾河、九曲江)、三島(東嶼島、沙坡島、鴛鴦島)、兩港(博鰲港、潭門港)、一石(砥柱中流的聖公石)於一地,既有海水、沙灘、紅礁、林帶,是世界河流出海口自然風光保護好的地區之一。
官塘溫泉位於白石嶺山腳下,距瓊海市區8公里,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
聚奎塔一座古塔位於在塔洋鎮南約500米處的高低參差的椰冠叢中,巍然聳立,它就是聞名島內外的海南保存完整的古建築之一——聚奎塔。據《瓊海縣志》記載,聚奎塔為明代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知縣盧章興建。
樂城古道樂城,位於博鰲西南部、鑲嵌在萬泉河流域中,是樂會古縣城所在地,自元朝大德四年設縣。
逢龍老屋瓊海市萬泉河畔有個叫逢龍小村莊,始建於清朝末期的20多間老屋歷經百年風雨洗禮,仍原好留存至今。在這些錯落有致的百年老屋中,其中由盧姓兩兄弟建於1888年的4幢老屋。
蔡家豪宅「海南僑鄉第一宅」,位於瓊海市博鰲鎮莫村村委會留客村裡,一座中西合璧青磚彩牆的大宅院,極是氣派而且別具一格。是村中印尼富商蔡家森1934年回鄉建造的。
龍灣港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
國際旅遊島先行實驗區初步選址瓊海龍灣。龍灣港是海南島東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位於海南省瓊海市長坡鎮。港口自然水深-15至-23米,可供建設萬噸至20萬噸級深水泊位200多個。
㈡ 瓊海有民俗文化存在嗎要詳細介紹
民俗風情
一、傳統節日
瓊海僑鄉每月都有傳統節日。12個傳統節日有:正月春節、元宵節、正二月土地公節、軍坡節、三月清明節、「三月三」節、四月八節、
五月端午節、六月灶公節、七月半鬼節、八月中秋節、九月禾仙節、十月豐收節、十一月冬至節、十二月做年(除夕)等等。僑鄉傳統節日的
產生和發展,源於「尊天親地」和追終思遠的崇拜和信仰。除了受儒家思想影響外,還有道家思想的影響。眾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除夕、
元宵、土地公節、清明、端午節、灶王節、鬼節和中秋節等,這些節日都來源於中原文化。而軍坡節、「三月三」節、禾仙節和豐收節則起源
於鄉土文化。
正月春節是所有傳統節日中最盛大的節日。當新年鍾聲敲響的大吉時辰,要備菜餚供奉祖先,供奉的香茗、果品和菜餚全是清一色的素類
,沒有肉魚酒。僑鄉人平時習慣用豬油煮菜,而初一零時供奉祖先的菜餚一律不用動物油,而是採用花生油或其它植物油烹炒。祭畢祖先,接
著闔家吃「年夜飯」。
「軍坡節」也是僑鄉比較隆重的節日。「鬧軍坡」是紀念洗夫人和其他神明的奉祀盛會。軍坡節最突出的習俗,其一是祭祀洗夫人等神明
,其二盛宴款待來客。僑鄉的「軍坡節」最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吃軍坡」。舉辦軍坡節的村莊,家家戶戶都宰雞殺鵝大擺宴席,不論是新疏來
者,一律盛情款待。這就是「吃軍坡」。軍坡節的酒席筵宴豐盈,殺豬宰羊大擺酒席,花費大於春節。
瓊海苗族歡度「三月三」的特色是不能缺少五色飯。五色飯是苗族同胞歡度佳節的主要祭品。
「七月半」也叫「鬼節」。僑鄉人都擺設酒菜和焚燒五色紙祭祀祖先。還將糯米或燦米或番薯乾片磨成漿泥做按粑。吃粑時扒掉包按粑的
樹葉,俗稱「剝鬼皮」。其寓意是祈求平安和吉祥。
二、喜事慶典
在僑鄉的歷史長河中,傳統喜事慶典是一處醒目的文化驛站。傳統喜事慶典的風俗,源自於中原文化。僑鄉人一生的傳統大喜之日有:滿
月、周歲、結婚、華誕、入宅等,這些特別日子都必須擺酒設宴款待,親朋好友祝賀一番。這一習俗是僑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人生的開端禮儀是「滿月」。人的一生還有周歲、結婚和華誕等喜事慶典。充分反映了僑鄉人重視人生,重視人性,尊老愛幼的思想品德
。
解放前,由於受男尊女卑思想影響,凡喜事筵席,其習俗是男人宴席有的好菜餚而女人宴席卻不一定有;男人先用餐,女人跟小孩子一樣
後用餐;招待男人有桌有凳,是在八仙桌上用膳;而女人與小孩子一樣,只是在鋪開野蘿葉織成的席子席地而坐就餐。解放後,隨著僑鄉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已不分男女老少。
㈢ 海南瓊海市怎麼樣
瓊海,年輕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被譽為海南省東海岸的明珠。充滿傳奇的紅色娘子軍、風光旖旎的萬泉河、殊驚世界的博鰲亞洲論壇,構架起瓊海的與眾不同。紅色的歷程、藍色的誘惑、綠色的魅力,張揚出瓊海光彩四射。
瓊海市基礎設施良好,交通通訊發達。由嘉積、博鰲、官塘三大組團構成的大瓊海,在 21 世紀初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崛起為海南第三大城市。
瓊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阜民豐,文化發達,是著名的僑鄉、魚米之鄉。在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資源豐富、社會安定、民風高尚、環境良好,是國內外投資商的樂園與天堂。瓊海到處是春潮湧、人氣旺、商機多、氣象新。
站在新世紀改革開放的新潮頭,瓊海人民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新機遇,把瓊海創建成中國優秀城市,五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今天,瓊海人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朝著實現中等城市、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生態示範市、海南島東商貿中心的目標跨步邁進。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
瓊海市地處海南島東部,距海南省省會海口市86公里,距南端的三亞市163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北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瓊海市總面積1692平方公里,現轄嘉積、中原、博鰲、潭門、長坡、萬泉、塔洋、大路、陽江、龍江、會山、石壁十二鎮,203個村(居)委會,轄區內還有5個國營農場、1個華僑農場和1個國營林場。嘉積城區為市府所在地。博鰲水城特別規劃區面積41.8平方公里。瓊海市屬於熱帶季風及海洋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4°C,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時,年平均輻射量為每平方118.99千卡,終年無霜雪。
基礎設施
城市發展:瓊海市按照「一點兩翼,三組團,五中心」的思路,實施大瓊海城市化建設,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排水、排污、消防、亮化、美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日臻完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品位進一步提高,大瓊海格局日漸凸現。
港 口:沿海有龍灣、潭門、博鰲、青葛、四個港口。龍灣港是海南島東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港口自然水深-15至-23米,可供建設萬噸至20萬噸級深水泊位200多個。與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相毗鄰,距歐亞國際海運主航道僅55海里。龍灣港將與荷蘭鹿特丹港合作建設成多用途的遠東基地港。潭門中心漁港被列為國家重點漁港。
交 通:223國道(海榆東線)和東線高速公路南北向從瓊海市境內通過,兩條省道橫貫本市,高速公路在境內有4個入口,市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市通車里程2100公里。
供 水:全市有達國家二級飲水標準的水源27.9億立方米,有中型水庫7個,總庫容量為2.59億立方米。官塘溫泉日流量10700噸,水溫達70-90攝氏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熱礦泉田。嘉積城區供水能力可以滿足未來10年內城市發展和大規模工業用水的需要。
供 電:瓊海市電力富餘,由省電網統一供電。除省屬的牛路嶺供電站以外,還有大小電站26座,裝機容量共9.97萬千瓦,年發電量3億度,已建成官塘220kv、瓊海站110kv、泮水站110kv變電站。
郵電通訊:全市已實現城鄉電話傳輸數字化和交換程式控制化,可直通國內和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郵政服務網站點29個,其中電子化營業網點21個。特快郵寄業務已擴大到211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全部通達。
瓊海素有愛商的熱心、親商的威望,助商的誠懇,興商的能力。瓊海將竭誠奉獻真情!迎接四方客商八面賓朋前來旅遊觀光、投資置業,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㈣ 查一下海南歷史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海南島,帶來了閩南文化。同時莆田文化發達,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任職也多數是莆田人,任職滿後定居在海南。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天涯海角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世紀大橋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縣級)。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瓊山市。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縣級)。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並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並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於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㈤ 瓊海位於海南的什麼位置
瓊海位於海南省東部。
瓊海,海南省縣級市,地處東經110°7 ′5」~40′50" ,北緯18°58′50"~19°28′35"。位於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三亞市163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
瓊海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轄嘉積、中原、博鰲、潭門、長坡、萬泉、塔洋、大路、陽江、龍江、會山、石壁十二鎮。嘉積城區為市府所在地。
(5)瓊海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瓊海有悠久的歷史。漢朝,屬珠崖郡之玳瑁縣,初元三年前屬朱盧縣,建武十九年改屬珠崖縣。三國時屬珠崖郡的朱盧縣。晉朝屬合浦的玳瑁縣。
民國 3 年( 1914 年) 5 月會同縣改為瓊東縣。 1950 年 4 月 27 日 瓊東、樂會縣解放,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轄。 1958 年 12 月經國務院批准,瓊東、樂會、萬寧三縣合並為瓊海縣,建治嘉積鎮。
1959 年 11 月,萬寧縣復析出,但瓊海縣一直沿用至今。 1988 年 4 月後屬海南省管轄。 1992 年 11 月 6 日 ,經省政府同意並報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
㈥ 瓊海有幾個鎮
2021年,瓊海市轄嘉積、中原、博鰲、潭門、長坡、萬泉、塔洋、大路、陽江、龍江、會山、石壁十二鎮,189個村,15個社區,轄區內還有3個國營農場和1個國營林場。瓊海市政府駐地為嘉積鎮興海北路。
瓊海村鎮的具體介紹
嘉積鎮:行政代碼469002100,196km2,嘉積鎮位於萬泉河畔,是瓊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積196平方公里,人口15萬餘人,轄47個村(居)委會。嘉積正以嶄新的姿態傲然崛起。
萬泉鎮:行政代碼469002101,161km2,萬泉鎮位於瓊海市西部,地處風光旖旎的萬泉河畔,毗鄰加積城區,與定安縣、我市石壁鎮、大路鎮接壤,文曲墟距加積城區僅6公里。
大路鎮:行政代碼469002102,139km2,大路鎮是瓊海市北部重鎮,距海口市73公里,加積19公里。轄15個村委會,191個村民小組,人口2.6萬人,總面積139平方公里。
石壁鎮:行政代碼469002102,橡膠栽培從20世紀初的膠籽點種,變成園林式,規格化,深穴平台,牙接苗種植。年平均單株產量從0.6公斤增加到3.2公斤。
中原鎮:行政代碼469002103,113km2,中原鎮位於瓊海市南部,東頻風光秀麗的萬泉河,西依巍峨壯觀的白石嶺,北與加積鎮接鑲,南與萬寧龍滾鎮毗鄰。全鎮22個村委會。2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88。
博鰲鎮:行政代碼46900210,86km2,基本情況:博鰲鎮地處南海東部海岸,是「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距嘉積鎮19公里,轄有17個村委會,20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萬人。
陽江鎮:行政代碼469002105,126km2,陽江鎮是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誕生地,瓊崖革命先驅王文明烈士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鎮。
龍江鎮:行政代碼469002106,63km2,概況:龍江鎮地處萬泉河中游南岸,全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608畝,其中水田面積14435畝,旱田面積4273畝。全鎮總人口21188人。
潭門鎮:行政代碼469002107,89.5km2,潭門鎮地處瓊海市東部沿海,距加積城區20公里,行 政區域面積為89.5平方公里,人口約2.9萬人,轄14個村委會,220個村民小組。
塔洋鎮:行政代碼469002108,68km2,自然概況 塔洋鎮俗稱縣城,是一座歷史古鎮,有明朝萬曆年間建造的瓊海市重點保護文物「聚奎塔」為證,是瓊海市著名的僑鄉,同時也是革命老區之一。
長坡鎮:行政代碼469002109,204km2,地理位置: 長坡鎮地處瓊海市東北部。鎮政府駐地位於東經19.40,北緯110.60,海榆東線靈文加公路穿鎮而過。
會山鎮:行政代碼469002112,291km2,概況:會山鎮地處瓊海市西南角,距嘉積鎮45公里,東與陽江鎮相鄰,南與萬寧市交界,西同瓊中縣、屯昌縣接鑲,北與石壁鎮隔河相望。
㈦ 海南有什麼歷史呢
遠古到唐代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中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明清時期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新中國成立時期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別稱瓊崖、瓊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標志著海南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2018年6月3日,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