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01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並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並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1)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據統計,中國為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共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戰費62.5億元人民幣。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餘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餘人。
⑵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達到了「抗美援
朝、保家衛國」的目的,支援朝鮮人民,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
民共和國,穩定了朝鮮的局勢,保衛了祖國大陸的安全,維護了
亞洲及世界的和平。無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乃至對於整
個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
第一,這場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
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並產生了深遠的
影響。剛剛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著長期戰爭造成的千瘡
百孔的爛攤子,面對著各方面極為嚴重的困難。在國家安全受到
威脅、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請
求中國出動軍隊進行支援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
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成中國人民志
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
———美國軍隊作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
量,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正氣。這一舉動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
影響,尤其中國人民志願軍依靠那樣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完
全現代化裝備的美國侵略軍,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不但使美國
而且使整個世界,包括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
相看了。
第二,這場戰爭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美國在兩次世
界大戰中發了橫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上和
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它到處侵略擴張,恃強稱霸,不可一世,
然而侵略朝鮮時,在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共同反抗面前,卻碰
得頭破血流,遭到了慘重的失敗。這場戰爭是美國自獨立戰爭以
來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勝利班師的戰爭。毛澤東說:「這一次,我
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
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並
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彭德懷也說:「這場戰爭雄辯地證
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
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
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
第三,這場戰爭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同時也極大
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戰爭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巨大的
物資消耗,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也極大地鼓
舞了國內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
民的愛國熱情,使得中國計劃的三年經濟恢復按時完成。更重要
的是,將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線,使中國取得了進行和平建設的環
境,得以保證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和進行長期的和平建設。
毛澤東說:如果不將美國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
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
第四,這場戰爭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煉,
特別是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的寶貴
經驗。這場戰爭是一場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
軍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和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最為
典型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
有力地促進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軍事變革,使我軍作戰觀念發
生了許多重要轉變,主要是:由單一步兵作戰向現代多軍兵種聯
合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地面作戰向現代立體作戰的轉變;由主要
實行運動戰向既注重運動戰又注重陣地戰的轉變;由單純前方作
戰向現代前後方全面作戰的轉變;後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槍、倉
庫在前方」向組織現代後勤保障的轉變等等。
第五,中國人民經過這場戰爭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創造了可貴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可
以作如下概括:
1.不畏強敵,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
2.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團結對敵的民族精神。
3.高度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民族精神。
4.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⑶ 抗美援朝對中國的意義 有什麼重要意義
抗美援朝對中國的意義: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出了中國人民不懼強敵、英勇抗戰、敢於勝利的氣概。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鼓舞,更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也使國際上其他國家受到了震懾,進一步穩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英勇氣概,震懾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為新中國贏得了長期穩定的和平發展環境。
美國都打到家門口了,對中國實在太危險了,以後中國做什麼讓美國不順心,美國輕易地以朝鮮為軍事基地,對中國發動戰爭。
安全感太重要了,我們可想而知,如果北朝鮮被美國佔領了,我們會怎樣?
中國人民每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人們天天討論國家安全問題,那我們經濟如何發展,我們耕地積極性如何調動,全社會人人自危。
甚至美國會想辦法威脅並分裂中國,讓我們成為第二個朝鮮,最終就是要控制中國。
中國真被美國控制,我們生活只會比現在更差。
綜合上述,國家領導人最終拍板決定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把聯合國軍打退到三八線上,迫使美軍簽上停戰協議,終於在1953年7月結束戰爭,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
⑷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
一,抗美援朝不僅給予朝鮮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對於保衛新中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三,抗美援朝戰爭給予美國的干涉主義以有力的打擊和嚴重的警告,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四,抗美援朝戰爭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⑸ 抗美援朝目的是什麼
抗美援朝目的:保家衛國。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抗美援朝戰爭影響
國內經濟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對台關系
根據華東軍區頒發的訓練大綱: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軍兵種部隊分別訓練;1951年4月至5月,進行陸海空協同登陸進攻合練,然後三軍協同解放台灣。朝鮮在加緊進攻南方的戰役准備,莫斯科減緩和壓縮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轉而支持朝鮮。
美國迅速作出反應。6月27日杜魯門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借機進駐台灣海峽。此舉表明,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出現了根本轉變,也徹底中斷了解放台灣的戰役。
⑹ 抗美援朝戰爭簡介及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簡介及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簡介及意義,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簡介及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簡介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020年7月2日報道,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2020年10月19日,習近平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43] 2021年9月,「抗美援朝精神」被列入黨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
據毛澤東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的消息傳到北京,毛澤東非常高興,在中南 海的院子里清唱了一曲京戲。接著他又對身邊的衛士說:「我們可以脫軍衣了,我脫,你們也脫。」脫下軍衣,說明他內心的一些憂慮和擔心解除了,已經在思考國家戰略重點的轉移。
毛澤東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評價抗美援朝,是在1953年9月12日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上。他指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他主要講了四個意義,其中第一條就是「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他說:「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三八線是毛澤東當初決定出不出兵的一個「底」。毛澤東深知美軍越過三八線佔領朝鮮對於中國的巨大危害。此外,還有更深層的憂慮:一旦朝鮮垮掉,按照斯大林的意見,朝鮮將在中國東北建立流亡政府,並將殘余部隊撤到東北休整,那麼,很可能將戰火引到中國境內,即使蘇聯再次出兵東北,無論戰爭勝敗如何,都無法保證在東北的主權不受損害。
三八線對於毛澤東來說,還與解決台灣 問題密切相關。美國對朝鮮戰爭的反應異常迅速、強硬,出兵朝鮮同時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主要是擔心同樣的情況還會在台灣海峽、越南、緬甸出現,導致美國遠東防線的崩潰。美國把朝鮮和我國台灣聯系起來,毛澤東也不能將二者分開考慮。1950年8月4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如果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國。
朝鮮停戰協定的最後簽訂,中朝軍隊守住三八線,拔去了插在中國頭上的一把刀,使東北乃至全國可以安心搞生產建設;避免了在中國國土上與侵略者對抗的可能,將我們的「國防線」外移;也在解決台灣 問題上爭取到一些餘地。毛澤東不能不為之感到欣慰。
「取得了軍事經驗」
「取得了軍事經驗」,是毛澤東講抗美援朝意義時提到的第二條。他說:「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毛澤東的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經過抗美援朝,我們的軍隊朝現代化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毛澤東和黨中央就把現代化作為軍隊建設的總方針和總任務。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的軍隊距離現代化很遠」。由於國內工業水平極為落後,沒有現代兵工製造能力,武器裝備較差。戰爭中蘇聯以半價援助了中國60個師的蘇式現代武器,其中約4個師的裝備我們轉讓給朝鮮,其餘裝備提供給56個師的志願軍和國內部隊,這些部隊很快完成大換裝。換裝後,我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獲得了全面提升。此外,中國的各大兵工企業也利用蘇聯提供的技術藍圖成功地製造了第一批國產現代武器裝備,新中國的國防工業開始初具規模。
二是經過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各兵種取得了同現代化裝備敵人實際作戰的經驗。
毛澤東認為,取得與強大美國作戰的經驗,是中國軍隊的重大勝利。毛澤東 曾說過:「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軍隊受到了鍛煉,兵勇、干智」。由於有了與美軍作戰的經驗,我們軍隊克服了過去的恐美心理,具有敢於同強敵較量的氣魄,這在毛澤東的談話中也有所反映。1961年9月24日,毛澤東在會見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時說:「我們的志願軍跟美國在朝鮮打了三年,美國軍隊是有戰鬥力的,它的武器好。但是,只要不打原子彈、氫彈,打常規武器,我們是有辦法對付的'。」
「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1953年9月,毛澤東講到抗美援朝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但沒有展開來說。從他後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其中主要有三層意思。
一是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抗美援朝之前,毛澤東等領導人曾有過擔心:和平恢復的計劃被打亂,「國內許多人將對我們不滿」。隨著戰爭的勝利,這個擔心不復存在了。1957年3月17日,毛澤東在天津市黨員幹部會議上說:「在我們過去幾十年,主要的工作就是階級斗爭。打倒蔣介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還有社會主義改造,這些都是屬於階級斗爭的范圍。」「在作這個斗爭的時候,人們對於我們在開頭也是不相信的。現在人們就相信了,說共產黨行了。」
二是抗美援朝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鼓舞起人民的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
早在1950年12月,毛澤東就對蘇聯駐中國大使尤金說:「美帝國主義在朝鮮的侵略,對中國人民是一個很好教育。不數月間,美帝的一切原形均已暴露無遺,中國人民對美帝的認識提高了一步,抗美援朝的運動得到很大的開展。」正如毛澤東所說,抗美援朝運動最大限度地把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投入到支援前方、恢復經濟的偉大斗爭中。經過努力,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於1952年下半年提前半年完成,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於1953年開始。
三是抗美援朝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消除了一部分人的崇美、恐美心理。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空前提高。毛澤東深有感觸,並時常以此鼓勵國內外人民敢於和帝國主義做斗爭,敢於和一切困難做斗爭。1956年,他暢游長江時說:「應當號召人們到大江大河裡去游水,可以鍛煉人們的意志。有些人害怕大的東西,美國不是很大嗎?我們碰了它一次,也沒有什麼了不起。」1968年11月,毛澤東會見越南範文同一行時說:「美國在歷史上歷來是讓別國先打,打到半路它再參加。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先打朝鮮戰爭,然後打越南戰爭……但它經不起打,只出幾十萬兵,兵力有限。」
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
毛澤東認為抗美援朝勝利意義的第四條,是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 世界大戰。毛澤東說:「今後,敵人還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種辦法來搗亂」,「如果美帝國主義不推遲新的侵略戰爭,他說,我要打!我們就用前三條對付他。如果他說,我不打了!那麼我們就有了第四條。這也證明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優越性」。
抗美援朝的勝利,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為新中國的國家建設和社會改革爭取到了寶貴的和平環境,同時也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使全世界的人們,包括中國的敵人和朋友,都對新中國刮目相看。中國人民百餘年來受帝國主義列強任意欺侮、宰割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至於戰爭付出的代價,毛澤東從中國人民長遠利益出發指出:「當然,我們犧牲了人,用了錢,付出了代價。但是我們就是不怕犧牲,不幹則已,一干就干到底。」他說: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抗美援朝屬於後一種。兩者必須兼顧,重點應當放在大仁政上。
鞏固中蘇同盟,獲得新中國建設所需的經濟援助和安全保障
毛澤東在1953年9月的講話中沒有講到抗美援朝對於鞏固中蘇同盟的意義,但他在以後的言談中多次流露出這樣的意思。1958年7月21日,毛澤東會見蘇聯駐中國大使尤金等時說:「蘇聯人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信中國人的呢?從打朝鮮戰爭開始的。從那個時候起,兩國開始合攏了,才有一百五十六項。」
朝鮮戰爭前,毛澤東為維護中國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與斯大林進行了幾次頑強的爭斗,斯大林對中國共產黨沒有多少信任。如果毛澤東違背斯大林的意願,拒絕赴朝作戰,之前簽訂的中蘇同盟條約就可能成為一張廢紙。
毛澤東最終作出出兵朝鮮的決定,化解了中蘇同盟在剛剛形成時出現的危機,贏得了對蘇關系的主動。蘇聯援建156項工程,無償地提供了復雜的機器設備、工藝規程、內容豐富的科技資料,提供了其他科學集約化生產方式,派來大量專家。如果沒有抗美援朝,這些都是不可能的。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60多年了,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毛澤東對抗美援朝評價的正確性。這場戰爭的勝利,使中國的東北邊疆得到鞏固,美帝國主義從此不敢輕易地進行欺侮和侵犯中國的嘗試,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
⑺ 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有哪些 重要意義是什麼
抗美援朝戰爭創造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打出了國威軍威,也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並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大約持續了2年零9個月的時間。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⑻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是什麼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
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國內經濟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
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