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竹製水車最早出現於哪個朝代
答:一、竹製水車最早出現於東漢時期。
二、竹製水車的發展歷程
1、第一階段
水車,出現正式文字記載中的,大約在東漢時。
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
2、第二階段
水車的發展到了唐宋時代,在輪軸應用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能利用水力為動力,作出了"筒車",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僅功效更大,同時節約了寶貴的人力。
3、第三階段
到了元明時代,輪軸的發展更進步。
一架水車不僅有一組齒輪,有多至三組,而有"水轉翻車"、"牛轉翻車"或"驢轉翻車",可以依風土地勢交互為用。
三、水車的作用
1、水車的發明奠定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2、水車是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
② 古代水車是什麼意思
水車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的灌溉工具。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東漢時出現。作為漢族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漢民族的創造力,為中國農業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見證。水車的發明為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基礎。
③ 水車是什麼意思 古代 怎麼灌溉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
一般都是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利用上游的水流推動水車運動。
原理:
竹筒起到了葉輪的作用:承受水的沖力(由水的動能(速度)提供),獲得的能量使筒車旋轉起來。並克服筒車的摩擦阻力、以及被提升的水對筒車的反力矩)。
當轉過一定角度,原先浸在水裡的竹筒(已灌滿了水)將離開水面被提升。此時,由於竹筒的筒口比筒底的位置高(這就是筒口要朝著筒車前進方向的原因),竹筒里會存一些水。
當竹筒越過筒車頂部(此時竹筒開始倒水)之後,筒口的位置相對於筒底開始降低,竹筒里的水就會倒進水槽里。你可以調整水槽的位置,使水槽能夠接到更多的水。
當你發現筒車旋轉太慢,或者提不起水,你要在筒車上裝一些木板或竹板,便於筒車從水中獲得更多的能量(動能)。你也可以將筒車浸入水中更深一些,來獲得能量(這樣處理,由於竹筒出水時的位置與筒車軸線之間的角度更大,筒口與筒底的高差也更大,能夠使竹筒內存下更多的水)。
當水流的速度較低時,竹筒也要相對小一些,否則,筒車從水中獲得的能量有限,不足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對筒車的反力矩(或者說:勢能)。
如此往復,循環提水。
筒車本身的效率很低,但無需供給動力。
④ 水車屬於那個朝代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⑤ 水車是什麼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⑥ 黃河水車的歷史沿革
水車又名「天車」、「翻車」、「老虎車」,對於它的由來,還要從明嘉靖年間說起。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蘭州段字灘人段續考中進士後,在雲南任道御史時,曾宦遊南方數省,多有惠政。一次在鄉間,他發現木製龍骨筒車可汲水灌溉,便觀察其構造原理,繪成圖樣帶在身邊。後來榮歸故里,便悉心研究反復實踐,終於在1556年研製成功了歷史上第一輪水車,當時就坐落於今蘭州市的廣武門外,起名「水車園」,很快,黃河兩岸的農民爭相仿製,風行一時,龍灣人民也不甘落後,便仿製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架水車,雖然是後來重修的,但仍然保留了古水車的諸多特點。
蘭州水車是由明代蘭州人段續在吸收借鑒南方水車技術基礎上創造製作的。水車解決了河岸高、水位低難以提灌的困難,使沿河農業大受其益。因此,沿岸農民群起仿效,到清代,蘭州黃河兩岸架設的水車已達300多輪,成為了黃河蘭州段上獨有的文化風景。清道光年間詩人葉禮賦詩曰:「水車旋轉自輪回,倒雪翻銀九曲隈。始信青蓮詩句巧,黃河之水天上來」。清末蘭州山水畫家溫筱舟的畫《汛月》中就有蘭州水車的身影。
1935年,甘肅省平市官錢局發行了一套繪有蘭州風景的鈔票,其中一張面值五角的就以水車為題材:圖中三輛水車並列為一組,矗立在紅黃色的黃河之濱,高大雄偉,極具視覺沖擊力。
1938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游蘭州小西湖,記道:「園中小有花木,且在河堤之旁,水車聲隆隆,對面細談為之禁遏,蘭州最勝處也。」20世紀30年代,蘭州民間的刺綉作品中,也時以水車為題材。孟述祖在1943年出版的《西北花絮》中寫道:「江南的手搖水車、踏腳水車、牛挽水車、風力水車、機器水車,我都看過,以為中國戽水灌田所用的水車已盡於此。現在才知道江南僅是中國的一角,以前所看見的只是局部,而且太渺小了,西北的水車那才說得上莊重和偉大。」這里所說的西北的水車就是指黃河水車。到1952年,仍有252輪水車林立於黃河兩岸,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河水車被現代水利工具基本取代,並漸漸從黃河岸邊消失了。
黃河水車自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56年)問世,一直是蘭州地區農業提灌工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電力提灌逐漸興起,蘭州境內的200多架老水車因完成了歷史使命而陸續被拆除、散落,唯獨下川村水車被保存了下來。2001年,這架已有160多年的老水車被列為省級文物以後,下川村人把它當作村子的文化祖業和旅遊資源精心維護,停轉四年後又轉動了起來。
⑦ 古代的水車是什麼時侯發明的
水車,也叫翻車,因其車葉構造像龍骨,故稱為龍骨水車。我國發明和使用龍骨水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據《後漢書》宦者列傳、張讓傳記載,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京城洛陽地方乾旱,馬路塵土飛揚,宰相張讓命令宦官畢嵐設計水車,解決京城用水問題,減輕老百姓灑路的辛苦和節省費用。當時設計水車,是為了灑馬路,還沒有應用到農業生產上。三國的時侯,魏國能工巧匠馬鈞居住洛陽,看到京城有一片菜園無法灌溉而荒蕪,於是對以前的水車進行研究、改革,製造了可以用於農業灌溉的翻車。「(馬鈞)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做翻車,令童兒轉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
⑧ 水車發明的時間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畢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僅供參考,不喜勿噴,您的採納對我幫助很大,謝謝!
⑨ 川中水車如紡車,所述的工具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唐朝時期。
中國水車,舊時中國農灌工具。流行華北、東北、華中等地區。中國自古就是以農立國,與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為農業中最不可缺的一環,各朝政府雖致力於興修水利工程,不論是灌溉渠道或是運河都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營建。
但是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農業區,至於高地或是離灌溉渠道及水源較遠之地,顯然是無法顧及。於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善用其智慧,發明了另一種能引水灌溉的農具水車。
(9)水車的歷史來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唐朝時期的農業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與技術較前代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初,有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
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
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遷,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