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在歷史上存在多少年
清朝共統治了268年,一共有十二個皇帝(依次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努爾哈赤(入關前的皇帝)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績將與世長存。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於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皇太極(入關前的第二位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於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他雄心勃勃地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松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嚮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鰲拜,撤除三藩,統一台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盡管是一位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雍正
雍正帝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禛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台的。復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禛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乾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盡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乾隆
乾隆帝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風雅,精於騎射,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並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志。
嘉慶
嘉慶帝顒琰,清高宗弘歷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葯方,對一大批「屍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道光
道光帝旻寧是清朝入關後的帝六代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儉德著稱。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煙,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定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正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咸豐
咸豐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豐即位時,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紫荊山前金田村爆發。接踵而來的又有英法聯軍之役,迫使咸豐逃往熱河承德。咸豐在位11年,民怨沸騰,並不任戰,「大局糜爛,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籌莫展,於是沉湎於聲色,縱欲自戕,臨死前兩天還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
志高才疏的咸豐帝陷於祖宗的框框之中,終未能跨過著一門檻,帶者無窮的憂慮,去了那個沒有憂慮的世界。
同治
同治帝載淳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生於咸豐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親政。次年卒,年19。廟號「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也辦了一些所謂的「洋務新政」。但這些與同治皇帝都沒多大關系。當時的統治者實際上是慈禧。載淳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確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親政兩年後,死於天花。
光緒
光緒帝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光緒帝沒有勇氣沖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於覆滅的邊緣。
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勢,終年61歲。著有自轉《我的前半生》。
宣統帝即位三年,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條件日趨成熟,清王朝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清庭只得以光緒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後和末代皇帝宣統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
1931年溥儀在侵華日軍策劃下被挾持至東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執政。日軍戰敗後被服,經改造,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委員。
B. 清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自1644年皇太極入關,建立清朝到1911年溥儀推位 存在了267年
C. 清朝多少年歷史,一共有多少年歷史,存在多少年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不算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袁世凱的正統皇帝有349位。
如果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D. 清朝總共存在了多少年
清朝共存在267年,清朝(1636—1912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
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4)清朝多少年歷史上擴展閱讀: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E. 清朝一共幾百年歷史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F. 清朝持續了多少年
1616年,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清軍攻佔明朝國都北京,明朝滅亡,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正式建立。一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才退出歷史舞台。若自1644年算起,清朝前後持續了268年,經過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10位皇帝。其中康熙和乾隆在位都超過60年,再加上康、乾之間的雍正朝,構成了歷史上所說的「康雍乾盛世」。清代中期以後,西方列強覬覦中華,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中國由此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G. 清朝有多少年歷史
296年。 歷史簡單說就是四個字:「興盛衰亡」。清朝十二朝怎麼分?我們習慣上就把它分四段,第一段清朝興的歷史,我個人演算法就是三朝,天命、天聰、順治,簡稱天天順。第二段是強盛,康熙、雍正、乾隆,第三段是衰,大體上也三朝,嘉慶、道光、咸豐,第四段是亡:同治、光緒、宣統。這樣清朝296年歷史分作四段就好記了。 入關前期,開創基業,改革興旺 給清朝第一個皇帝努爾哈赤畫像,就兩個字「開創」。 努爾哈赤當年在遼東赫圖阿拉,今遼寧撫順市的一個村子興起,這個村子多大?全村的人用一口水井,就建在一個山上,這個山很奇怪,平地起的山,離地面大約有十米高,好像一個饅頭切的,突然就起來了,頂是平的,上面修了圍牆。圍牆很簡單,壘上石頭鋪上木頭,再就是土。有多少人起兵啊?有人說有百人,我算了一下不到百人,大約四五十個人。然後是南征北戰、東征西討、順者折服,逆者逃離。最後建立了一個大清王朝,這個基業是從努爾哈赤開始的。努爾哈赤創下基業的時候很悲苦,一生戎馬生涯,44年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有一個廣東人叫袁崇煥,那時候叫南蠻子,努爾哈赤起兵的第二年,袁崇煥才出生。有人說袁崇煥南征北戰,是優秀軍人、統帥,其實只是進士出身,當過知縣。一種說法是他把努爾哈赤打傷了,一種說法是沒打傷,我看還是打傷了,清史怎麼不記載,能記載嗎?袁崇煥把老祖宗打傷了,不能記載。嘉慶皇帝是雷劈死的,能記嗎?有這事也不能記。所以袁崇煥是努爾哈赤的剋星。 努爾哈赤死了之後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繼位,按照貝勒排行是第四大貝勒。給皇太極畫像就兩個字「改革」,革除努爾哈赤的弊病,把父親的基業往前推進。舉一個例子。努爾哈赤懷疑有好多的知識分子暗通明朝,下令殺,見一個殺一個,其中三百人逃到山頂,事情過了之後,人們也出來了,殺就沒殺,分到貝勒家做奴僕,這些人死後,他的妻和女繼續做這個貝勒家的妾或者是女奴。皇太極就做了一個改革,給這些人考試,考試及格了免除奴僕的身份,給她一個自由的身份,這些人很高興。考完了以後身份就解放了,歷史記載了四個字」民間大悅」,後來又考試了,選擇出來十幾個舉人,就是清朝文官的基礎。如果沒有第二代皇太極的改革,努爾哈赤的錯誤政策繼續下去的話,那麼後來的清朝的崛起、遷都北京統一中原大概是沒有可能。 順治6歲就做了皇帝,繼承了皇位,在位18年,24歲死的。周歲23歲,跟現在大學畢業的年齡差不多。給順治畫像怎麼畫?兩個字「任性」。有人給順治畫像說「痴情」。我想痴情有一定道理,他是任性嘛。舉例說:第一個例子,多爾袞死了,順治對多爾袞先發布告示,宣讀他的罪狀,然後從廟里頭把牌位撤出來,最大的舉動就是把多爾袞的墳墓給挖了,屍體拿出來,鞭屍、焚屍。順治作為皇帝有一點任性。多爾袞要活著也要說,沒有我多爾袞你能做皇帝嗎?沒有我多爾袞你能入關嗎?沒有多爾袞你能坐在金鑾殿的寶座上嗎?多爾袞在清軍入關的時候有很大的功績,順治處理多爾袞的事情意氣用事,感情用事,過於任性,沒有客觀對待。 第二個例子,順治的董鄂妃死了,順治悲痛得死去活來,不吃飯,不睡覺,剃了發要出家當和尚,這成何體統,你是大清朝的皇帝,你出了家這個事情怎麼交代?這就是任性,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你身負著國家和社稷的責任,所以給順治畫像就是「任性」。 「康雍乾」把清朝推向繁盛的高潮 順治死了以後就是康熙,康熙8歲繼位,做了61年皇帝,活到69歲。給康熙畫像怎麼畫像,我說康熙有很多特點,最重要的特點是「學習」。康熙回家跟他媽媽說話是蒙古語,回宮廷里頭是說滿語,跟八旗的大臣內務府大臣商量事情,奏摺一律是滿語、滿文,對漢族大臣說漢語,對進士、大學士用四書五經跟他們討論問題。這是中學,還有西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人體解剖學都學。現在故宮里頭有康熙用的計算機,手搖的,現在搖轉的話還能用。故宮還有當年康熙做幾何題的草稿紙,用過的三角尺。康熙可以說是中西兼讀。他一天至少寫一千個漢字。除了發高燒生病動不了之外,一年365天不間斷,過年也不間斷,一直到了晚年中風,右手不能寫字的時候,他用左手批奏摺,用左手寫字。到木蘭圍場,下江南,坐轎子也好、坐船也好,手不停。他不僅是自己學習,他對子女也這樣嚴格要求,他要求兒子們大約早上4點鍾就要起床,起床到書房念書,五六歲的小孩,老師畫出一段要念,《論語》、《四書》,必須念一百遍,念完之後還要背,會背也不行還要念。然後老師要考,老師拿著書,皇子背,康熙下朝之後去檢查,康熙說背哪一段,就背哪一段,所以康熙35個兒子沒有一個紈絝子弟,沒有一個不學無術者。我想啊,清朝的皇子教育應當說在中國從秦始皇以來是最嚴格的,最好的。我們看看順治的字,康熙的字,雍正的字,一直到光緒,每一個人的字都寫得很好。可以說,康熙、雍正、乾隆的字比我們今天好多書法家寫得還好。 康熙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喝了雍正送的人參湯死的?清史界的專家不這么認為。因為雍正當時在北京天壇代他父親齋戒,必須父親招他才能回去。臨時招他回去,從宮里頭直接到長春園,齋宮里頭吃齋,不能吃葷,到了之後康熙不讓進,他自己就不能進,就是進也到不了康熙身邊,經過若幹道檢 查,康熙自己懂醫學、葯學,自己能開葯方,北方人不宜吃人參,所以他不吃人參,爸爸反對吃人參,又不吃人參,你去獻他不是碰釘子嘛,所以這個說法是不可能的。 康熙臨死前沒有立嗣,那麼雍正何帝之可奪?有人說是雍正篡位,我認為也不可能。唐太宗的宣武門之變,他是篡位,篡了兄弟的位。永樂皇帝靖難之役也是篡位,篡了侄子(建文帝)的位。雍正篡位是篡誰的位?他們兄弟合乎歲數的大約有20個,有點權力的有8個。這8個爭奪皇位,雍正聰明一點就是他奪了,所以我說是雍正奪位。雍正奪到皇位之後13年,大刀闊斧奉行改革,雍正就是雷厲風行。雍正勤政、清朝的皇帝勤政,到什麼程度?我看了康熙的起居錄,每天早上大約8點鍾就在皇宮的乾清宮聽政,開朝廷會議,天天如此,不論寒暑,沒有星期五星期六。過春節還有一些公務要處理,比如接見蒙古王公等。後來夏天改到現在的中南海,清朝皇帝的勤政不是一個皇帝,是所有皇帝。這在秦始皇以後的皇朝歷史上應當是獨一無二的。明朝不是這樣的,萬曆不上朝幾十年。明朝的皇帝很荒唐,清朝這種皇帝沒有。雍正一天批幾十個奏摺,上午聽政,下午接見大臣,自己還要讀書學習,晚上還愛批奏摺,那時候燈也不行,所以雍正眼睛不好,配了眼鏡,他有好多副眼鏡。 接下來就是他的兒子乾隆,乾隆很幸運,25歲順理成章做了皇帝,一直做了60年,做到85歲,做了三年太上皇。在中國古代史是空前絕後的。 乾隆怎麼畫像,有人說是風流皇帝,我個人認為是文化皇帝。有些人不同意我的意見,我說乾隆修《四庫全書》,有人說這是毫無科學,書改了毀了,我說你只看了一面,還沒有看到另一面,當時的書一個叫孤本,一個叫善本,很珍貴的,一個叫稿本,手稿,還有一個是抄本,互相傳抄。乾隆把全國有用的書搜集到北京,雇了很多人在那寫。大家有機會看一看《四庫全書》,工工整整,一共七萬多卷,浩大的文化工程,今天我們還得意這個,一些本子現在在國家圖書館,還有一個本子現在在蘭州,前不久到蘭州大學去看這個本子,我們看完以後就知道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把一部書分成七部,抄了七部。如果當時不修那些書,毀了,那不更可惜,清朝文化中有一個重大的貢獻,就是傳承中華文明。 國運不昌,皇上無能,清朝走向衰落滅亡 乾隆完了之後是嘉慶,嘉慶就兩個字「平庸」。嘉慶做了25年皇帝,做得漂亮的就一件事,把何珅懲罰了,其他沒有什麼大書特書的。 嘉慶完了到道光,鴉片戰爭失敗的責任道光要負,從來沒有人說過這個事,反正我是這么說了。道光是一個無能的皇帝,兩個字畫像「無能」,鴉片戰爭,英國打上門來了,用林則徐禁煙,又不能用到底,碰到困難又把他免了,一會禁煙,一會主戰,一會求和,搖擺不定。作為一個政治家缺乏堅定性,英國不是現在的英國,當時和大清帝國的差距沒有這么懸殊,這時候中國人已經四萬萬了,開始英國才來了5000來人吧,把子彈打完了你還怎麼著,而且你後方印度傳輸也好,你長途跋涉,所以鴉片戰爭的失敗,《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應當負主要的歷史責任。道光的無能導致了鴉片戰爭失敗,導致了《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的名字應當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讓所有賣國者看。 道光完了之後就是咸豐。 咸豐趕上的時候不好,那邊是英法聯軍,這邊是太平天國,趕上一個特殊的時代,但是有一條,英法聯軍打上門了,你咸豐皇帝在圓明園唱大戲,過生日,才三十幾歲,著急什麼?連著唱三天三夜,西方侵略者已經打到天津了,不借這個機會舉行朝廷會議研究怎麼抵抗?國難當頭的時候自己帶著家人跑了,還帶著戲班子去,又聽戲。帶著一大批後妃,有人說咸豐還抽大煙,這個還要鑒定一下。咸豐不組織軍民抗戰,把包袱留給了恭親王,自己跑了,條約簽訂讓他回來還不回來,日夜歌舞昇平。所以咸豐是一個懦弱的皇帝,同治是一個頑童,六歲做皇帝,執政十三年,十九歲死了。 後面就是光緒,光緒怎麼畫像,我說就兩個字「不幸」。第一個不幸,光緒的父親是醇親王,他父親見了他跪下稱臣,他見了他父親得稱父親,光緒是君,他是臣,光緒和他父親不順,不能過正常的父子生活。第二個不幸,不能跟他母親過正常的母子生活,光緒看他媽媽可以嗎?不可以,媽媽住在親王府的北府,現在宋慶齡的故居。第三個不幸是慈禧這個媽,關系也不正常,又不是親媽,又得叫親媽。第四個,皇後又是妻子,又是監督人,遠了不行,近了也不行。第五是妃子的問題,喜歡珍妃不行,慈禧要給你推到井下淹死。跟他兄弟之間關系也不行,我數了一下至少有八個不幸。光緒的死,除了一些材料之外,我又見到新的材料,啟功寫的回憶錄,他的先輩在清朝當禮部尚書時親聞,慈禧得痢疾很危險,光緒身體不好但是沒有要命的地步。我看實錄的記載,他每天到慈禧那請安,有時候還陪她吃飯,可見這個光緒病得並不厲害,厲害能去請安嗎?厲害能陪吃晚飯嗎?慈禧病危,禮部馬上通知全國辦喪事,值班太監從慈禧屋裡出來,端著一個小飯碗往光緒的屋裡走,經過禮部尚書的屋,禮部尚書主動打了一個招呼,你做什麼的?說送一碗酸奶給皇上吃,就進了光緒的屋,過了大約不到一個時辰,光緒就死了,一會慈禧這屋也開始哭了。所以說這碗酸奶就是毒葯,把光緒毒死了。光緒到底怎麼死的?作為一個結論,還有待推敲。 最後就是宣統。宣統3歲登基,6歲退位,還相當於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足以討論。
H. 清朝多少年
清朝有276年歷史,從1636年到1912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1911年被推翻。
I. 清朝有多少年歷史
清朝共統治了268年,一共有十二個皇帝
清朝皇帝順序: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清朝各個皇帝的簡介吧。
溥儀
代號:宣統皇帝,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功績: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巧記清朝皇帝順序口訣
口訣ko為:天天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天命、天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J. 清朝多少年歷史
清朝有276年的歷史(1636年—1912年)。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脫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後金,但都被擊敗。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改國號為大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遠在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以為明帝報仇為名引清軍入關。隨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多民族國家得到統一鞏固,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年僅六歲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沒有法定的國旗與國歌。近代以後,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往,逐漸引入西方國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國旗與國歌。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認定「黃底藍龍戲紅珠圖」(即俗稱的清朝「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清前期清軍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二種。八旗制是努爾哈赤在女真牛錄制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旗設都統(固山額真),由中央八朴詡統衙門掌握,地方督撫無權征調。
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帝對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由自己親自掌握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變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時加強上三旗的實力,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有所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