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學習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計劃本身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計劃對學習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制定好的 學習計劃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七年級歷史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第一章中華文明的起源(1-1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並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 種植 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 文化 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 方法 。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夏 朝,這是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
2、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P23
4、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P27
8、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P30
10、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P30—32
11、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 口號 。P31
12、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P32
13、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形勢圖》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P34
15、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次革命。P36—37
16、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P37
17、春秋後期,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早在商朝就有製造。P27、P36
18、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P37
19、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P38—39
20、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P41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 總結 人教版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 經驗 ;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
(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2)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歷史 學習方法 技巧
一、學會聽課
用新的方式聽老師復習階段的輔導課。復習階段聽老師講課,聽什麼?聽思路,聽提煉,聽挖掘,聽補充、聽小結,聽解題方法的指導。聽課過程中,一有所得,當即記於課本天頭地腳處,以供備忘,正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二、學會課後自己整理教材
在歷史能力測試中,分成兩個部分:一是閉卷的選擇題;一是開卷的材料分析題。主要考察同學對歷史史實的認知和遷移以及運用基本的歷史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千變萬化的能力測試題都離不開考察你對教材的認識。所以,要以不變應萬變,抓住教材為本。在整理教材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方面:
(1)知識主幹化。在知識結構的框架下,記住其中的主幹知識,不要孤立的記憶它。所謂的主幹知識,是指按課標要求掌握的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內容和影響(或作用)。表現在課文中,即是每一課子目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不多,記住的目的是為了突出重點,並能由此而鏈接更多的知識點,提高對知識的積累量,進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確性。這部分往往會在閉卷的選擇題部分來考察。
(2)知識線索化。在對每一單元知識結構整理的基礎上,聯系比較上一單元和下一單元的知識,整理出本冊書的知識線索,這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在知識線索下,加強對知識因果關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證、多角度地分析。並要注意這些歷史對今天社會建設中的啟示。這類知識一般在開卷部分以材料為載體多重設問來體現。有的同學往往認為歷史考試中有很大部分是開卷的,所以沒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試中時間緊,如果對教材沒整體認識和熟悉,根本沒法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檢測內容。因此,教材知識的線索化這個環節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圖、文獻材料和注釋和課文中補充的小字。課文中的插圖:可以用來加深對課文中相關知識的理解。首先,要善於觀察,抓住其中隱含的歷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識圖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圖中的圖示含義、線條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國名的變化;了解人物圖中的神態;發現景物圖中的細節和特徵等。文獻材料:一般在課文中用黑體字表現,它是史實來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學習時,注意其出處,聯系課文相關內容,解讀其中語句的含義,這樣能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形成論從史出、史證結合的學習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檢測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現,考查學生的歸納和知識遷移能力。這個環節的培養有利於我們在考場上把沒見過的材料與我們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
三、注意歷史復習中的 記憶方法 。
許多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有好的記憶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知識的記憶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有以下幾種:濃縮記憶法、圖示記憶法、數字歸納記憶法、聯想比較記憶法。
初中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大全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人教版)
★ 初中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復習提綱
★ 初一歷史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習方法總結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初一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B. 初一歷史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期末考試該怎麼復習才好
期末復習歷史,很多同學都有同樣的情況,大家平時聽課比較認真,但是復習的時候就容易掌握不到很好的方法。學大教育老師給您三點小建議吧。
一、課本的基礎知識要循環鞏固
考試考試,一定是有依據才會有考試,而我們的答案不會在別的地方,也就在我們的課本里,只有吃透課本,掌握技巧才能應付我們的考試,所以我們課本中的基礎知識不能小瞧,一定要循環的進行鞏固,多記,歷史事跡沒有太多的靈活性,只有靠我們記憶去回答考試中的試題,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做對歷史試題。
二、多練習(錯題反思)
考試前,讓我們記住歷史中幾百年幾千年的事跡,一時半會兒也是不復存在的事情,我們可以多做一些試題,從我們的練習中去記憶我們的歷史,最後的是趁還有二十天的樣子,我們考生可以把近五六年的中考真題進行練習並記牢,這對我們考試的做題很有幫助,也會提高我們做題的速度,也讓我們知道了中考試題的結構,做錯了的題目我們不能放一邊,只有反思自己當時錯在哪了,記憶才會尤新,也會提高我們做題能力及考試成績。
三、做一個從遠到近的歷史事件表
期末歷史考試中,我們死記硬背是不可行的,我們可以把從遠到近的歷史事件製作成一個表,我們依據時間來進行復習才是最好的辦法,這樣我們可以擴展我們的知識點,也是我們的歷史做題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不在浪費太多的時間去進行死記硬背了。
C. 怎樣學好初一的歷史
背歷史的方法是形成條理,把先後發生的事件以前因後果的關系,或時間關系串聯起來,像看故事一樣,形成一個整體思路。最重要的是要善於聯系,當然也要認真看書,最好隔一兩天回顧一下,效果非常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設法培養自己對歷史的興趣。縱橫比較法。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麼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麼?
腦子里放電影。當你閑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睡醒後、散步時,想一想課本上的內容,看看能想起什麼,知識點都弄懂沒有?沒記住的,沒懂得,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這樣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越來越少。
區分重點和主次。要把書中的每一點內容都記下來是不可能。比如要看某個人的生卒年,因為要知道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就不要記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為考試很少考到某個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記住了某個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較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那麼純粹的記住是沒意義的。
D. 學習(復習)初一歷史方法
你好!我也是初一的學生,不知道你們考歷史開不開卷,如果開卷的話,你可以把筆記都抄在書上。講歷史的老師,一般讓記筆記的內容都是重點,平時上課要認真聽,注意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如果不開卷,只能考上課認真聽講,和下課復習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建議在早上起床或者晚上睡覺前看書。如果你看歷史書,看不進去,倒不如換換腦筋,看看古裝劇,或者自己給自己心理暗示,逼迫自己去看。如果在學習上有什麼困難的話,我們可以多交流交流
歷史學得復習要注意幾個主要點:時間,主要人物,事件,影響。建議你找一個空白的小本,以坐標軸的形式將書中提到的歷史事件按事件從早到後簡單記下來。復習時,看著時間軸再一一回顧所發生事件的具體內容和影響,想不起來的再看書,效果可能好一點。希望對你可以有所幫助。
學歷史不能只看課本,書上的很多東西都是為了考試而編的,其實歷史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找一些其他的關於歷史的書看一看,沒准能培養一下興趣。而且學歷史一定要構建框架,要有前後的聯系和比較,要能通過一件事想到另一件
E. 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復習
初中歷史的復習方法:
1、以課本為本,以考綱為綱,把課本吃透。考題肯定是根據指定的教材出,不是根據某家出版社的教輔材料出。平常的考試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多層的綜合和深化。
2、三遍讀書法。第一遍應該以整體瀏覽為主,爭取明白全書概要,不要求理解每個具體知識點;第二遍才細致的理清重點難點;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記憶背誦知識點。這樣三遍下來,這本書才算基本上看過了。
3、書看得差不多了,知識體系也整理好了,接下來開始做題。做題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質量,再求數量。
4、背題。所謂背題,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說一定就要把整個題目背下來。而是做了以後,把做過的練習冊.試卷等等都保存起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
5、復習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學習資料,想讓閱讀更有效率的同學,可以通過《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軟體》來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F. 如何有效復習初中歷史
1、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G. 初一歷史期末考試復習計劃
一、復習時間
大約有四周的復習時間。第一周每班每周2節課,後三周每班每周3節課,這樣算下來,每班大約能有11節課的復習時間。
二、復習任務
初一第一學期歷史共有四個單元,24課。
三、復習措施
我們把短暫的復習時間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鞏固基礎知識。計劃用8節課,課堂上老師領著復習,把基礎知識再強調一遍,照顧那些學困生,至少讓他們也知道基礎知識「是什www.liuxue86.com么」,使那些好學生再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程度。然後跟配套練習題,課堂上限時限量閉卷完成,再自己動手校正答案,題型包括填空、選擇和連線。最後,對於那些沒有現成答案,側重於理解的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共同解決。
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知識,拿到佔六成以上的基礎知識分。
第二階段,主要是解決重點難點。計劃用3課時,這一階段需要老師一專題的形式,引領學生把相關聯的知識點有機的聯系起來,強化記憶和理解;然後再配相關練習題加以鞏固應用。
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學生更夠更好的應對材料解析題的考察,能力會大有提高。
四、復習目標
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的優秀生人數在期末考試中升至平均數以上。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我們會盡力、會盡最大的努力。並相信我們的努力會有相應的收獲!
初一歷史復習計劃(二)
一、教情學情分析
本學期復習時間緊,從12月中旬至期末考試約復習6課時,一節課一個單 元。
從期中考試,七年級的總體成績來看,在教學中要重點抓好中游學生,這 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二、復習重點及難點:
1、第一單元: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黃帝、禪 讓 制。
2、第二單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襲制、西周分封制、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都江堰、商鞅變法。
3、第三單元:秦始皇、陳勝吳廣起義、漢武帝的大一統、張騫、絲綢之路、蔡倫。
4、第四單元:三國鼎立、孝文帝改革。5、第五單元: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牛耕和鐵農具的使、屈原、扁鵲、孔子。王羲之、顧愷之、蔡倫。
三、具體措施:
1、對學生做好期末復習的總動員,讓學生安下心來認真復習,查找不足之處。
2、精心設計題目和練習,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
3、組織學生在復習過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進。
4. 及時檢驗當堂學習效果,以確保基礎知識掌握牢固。
5. 加大對邊緣生及後進生的輔導和檢查,以確保他們能鞏固好基礎知識。對學習自覺性差,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嚴格要求,及時督促他們完成任務並隨時抽查、提問。
6、及時反饋檢測情況,查找漏洞,及時彌補不足之處。
7、加大個人輔導力度,針對檢測中出現的問題,因材施教。讓各層次學 生都各有所獲,各有提高。
H.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來鞏固。雖然辛苦,但也伴隨著快樂!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製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採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採集狩獵 捕魚 ,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 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孝文帝改革 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七年級下歷史知識點 總結 人教版2021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初一歷史 復習 方法 初探
一、初中學生歷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歷史線索不清,前後顛倒混淆。由於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中歷史部分的編排是按專題進行的,它將整個中國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均只用一個單元就加以濃縮概括,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雖能有所補充,但大多被教材所局限,導致學生在快速濃縮掌握幾千年歷史的過程中往往並不牢固。而在接下來學習各專題時,又再次涉及到各個時期或朝代,造成了他們對歷史時期的混淆,甚至有同學連中國古代史最基本的朝代先後都搞不清楚,所以經常造成朝代與事件、與人物,事件與內容等張冠李戴,混淆不清。例如填空題一般考查的均是學生極其熟悉的內容,如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頒布的文件,確仍是錯誤百出,學生幾乎將他所知道的所有文件均寫了進去,卻無法分清哪部文件屬於哪個國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只是簡單機械的背誦,卻未能加以理解記憶,雖將知識點背下來,卻無法准確應用。
2.漢字基礎不牢,別字錯字成堆。無論在填空題還是綜合題的答題中幾乎每題都能批到學生的錯別字,姑且不論一些比較冷僻的詞,就是平時最常用的中國共產黨的「黨」,獨立戰爭的「立」等一些最常用的字,錯誤率也不低,所以自然就在無形中讓學生的答題准確率降低許多,令人非常惋惜。
3.缺少相應練習,解題能力缺乏。如果說填空題考查的是學生的基本背誦,基礎知識的掌握的話,那麼選擇和綜合題中考查的必然有一部分是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選擇題:「有學者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的發展特點簡要的歸納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由理想到現實』,問其中『由理想到現實』的歷史事件是什麼?」這里對學生考查的就不只是他的歷史知識的記憶了,而更多的考查了學生對一些歷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大部分初中生在這一方面明顯缺乏,所以整個閱卷中這一題的錯誤率是極高的。從中可以看出初中學生在審題、解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何加強和彌補就有待初中教師去探討和解決了。
二、歷史復習的捷徑
1.化整為段背一背。眾所周知,復習課最難的就是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文科,它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背誦上,如果沒有扎實的背誦,即使能力再強,也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誦卻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那麼,如何在45分鍾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背誦效率呢?首先,應堅決杜絕整堂課布置完背誦任務後,教師就撒手不管的現象,這樣的課堂恐怕連10分鍾的效率都達不到。其次,我採取把當堂背誦內容劃分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節課的背誦內容把它分為5段,每一段規定學生在5~10分鍾內背完,同時在每一時段之前,先有教師或學生將要求背誦的內容加以分析,先讓學生聽一遍,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完,完成背誦後再由教師或學生互查背誦效果,這樣的話就把一節45分鍾的無聊背誦課變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時競賽課,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復,雖然學生當堂已經完成背誦,但是往往會在背完後出現反復,為鞏固記憶效果,在每次背誦下一課的內容時,我往往會給學生5分鍾的鞏固時間,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現象。
當然除了進行短時背誦,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小 故事 、趣味歷史、史學新發現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由於所復習內容相聯系的趣味性較強,一兩分鍾的小講演可消除其復習一段時間後的疲乏,同時又能再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2.抓住重點寫一寫。雖說歷史很長,知識點繁雜,但是作為初中歷史,結合考試要求與每年 熱點 ,仍能抓住一些基礎和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和精煉後再交給學生,必然會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顧此失彼,到頭來兩頭皆空的結局。當然這需要多位老師的共同探討和研究,為之付出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現在網路發達可以充分借鑒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這一成果可以有老師直接印發給學生,也可讓學生進行聽寫歸納,前者為學生節省了更多的復習背誦時間,後者卻可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查漏補缺。在聽寫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記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寫或直接不寫,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復習狀況,讓自己的復習效率越來越高,需要背誦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增強它的成功感,並且還可以加強其錯別字的訓練,盡量避免許多學生會背不會寫的現象。
3.精選習題練一練。基礎知識掌握以後,所需要的就是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否則會背而不會做仍是空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有限,在基礎背誦上花費大部分時間後,解題訓練所剩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其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可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鍛煉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閱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並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後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後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相關 文章 :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人教版)
★ 人教版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上冊人教版知識點總結
★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歷史提綱知識點(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匯總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I. 明天就期末考試了,我初一,歷史到現在還搞不懂,背也背不下來,改怎麼復習啊
其實初一的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點並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會把知識點給你點出來,該記的也會讓你記上了,你只要被你畫出來的重點和一些記載書上的重點就行。其實初一的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點並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會把知識點給你點出來,該記的也會讓你記上了,你只要被你畫出來的重點和一些記載書上的重點就行。其實初一的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點並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會把知識點給你點出來,該記的也會讓你記上了,你只要被你畫出來的重點和一些記載書上的重點就行。其實初一的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點並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會把知識點給你點出來,該記的也會讓你記上了,你只要被你畫出來的重點和一些記載書上的重點就行。其實初一的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點並不是很多,一般情況下,老師講課的時候都會把知識點給你點出來,該記的也會讓你記上了,你只要被你畫出來的重點和一些記載書上的重點就行。
J. 在最短時間內初一歷史怎麼復習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