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吳語有多久的歷史

吳語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17 22:47:59

『壹』 中國歷史上哪個時期對吳語形成最為重要

吳語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是吳越語和當時的華夏語融合而成的。在魏晉以後的幾次移民大潮中,吳語的空間被壓縮了,但是吳語的基本面貌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態。
吳語在明清以前,淮河以南的地區都是吳語,到了明清之際逐漸退縮的長江岸邊,晚清民國之際,再進一步往南退縮。供參考。

『貳』 溫州話的歷史有多久

溫州話也是源遠流長的。溫州方言最重要的是甌語,是吳語的一個分支。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提出吳語的科學定義,從此甌語被確認為吳語的一個分支。王力《中國語文概論》將其列為吳語溫台系。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把吳語分為六片,甌語為吳語甌江片。溫州話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普通話受北方古游牧民族的影響,北部吳語受雅音官話的影響,而南部吳語則由於地理原因,成為古吳語的繼承者。溫州話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都有密切的聯系,對研究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留傳的南戲作品都含有不少溫州話。由於南戲對元曲及元明小說的影響深遠,學者們在注釋考證這些作品時都需要大量引用溫州話。甌越在秦以前屬「於越」,主體為「百越族」,說是吳越相通的古越語(屬於侗台語),與齊國、楚國說的「漢語」不能通言。卻與今日的侗語、壯語、緬甸撣語、越南京語及泰國泰語同源。現代溫州話的常用口語中仍留有相當多的侗台語痕跡。

公元前333年,楚國滅越,加強了對吳越的統治,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歷時112年。由於楚人在吳越的勢力和影響,東楚方言與古吳越語相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漢語——「江東方言」,吳語的直接祖先。唐代《慧琳音義》把江東一帶所說的方言合稱為「吳楚之音」。溫州話中較古老的詞彙,大多可以追溯到「江東方言」,亦是溫州話中白讀系統的主要來源。

秦漢時期,漢人對吳越地區正式開拓,但浙南、福建仍是越人天下,越人建立的東甌國與閩越國一直處於獨立狀態。雖然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眾來,處江淮之間」,但遷走的僅限甌越的王族與豪強。期間來自漢語的借用詞越來越多,不過甌越方言的主要詞彙仍是侗台詞語。

「江東方言」六朝時期開始分為「吳語」和「閩語」。溫州從東漢至公元323年建郡一直屬會稽郡,據東晉郭璞的記載,甌越人應從六朝開始說古吳語。因與閩語區接壤,溫州話中也保留了較多與古閩語相同的特徵。

唐宋時期,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尤其是南宋遷都後,溫州漢人大量增加,漢人從中原帶到甌越的正統漢文化對當地漢語方言進行了同化,中原方言在溫州話中留下了文白異讀的特點。溫州方言在宋代已和今語很接近,在北方漢語幾經變更後,溫州話仍然保持了很多漢語的古老特徵,故現在用溫州話文讀唐詩宋詞比用普通話更加通順。

『叄』 吳語區的介紹

吳語區,指的是今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吳語區有長達數千年的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吳語區通行吳語,使用人口一億,在國際語言排名中,吳語在中國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語言。吳語區風景秀麗,有壯美高山,有江河湖海,有人文園林;吳語區風格多樣,有古典雅緻的粉牆黛瓦,亦有現代化的高樓宇廈。吳語區繁華發達,經濟具有競爭力。

『肆』 明朝說的是吳語,元朝和宋朝呢

明朝說的是南京話,不是吳語。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後強制原南京說吳語的南京人戍邊雲貴,跟隨朱元璋的部將和官員大多來自鳳陽一帶安徽地區,這些人以及家屬遷入南京城區,改變了南京口音(吳語變江淮話)。朱棣政變後遷都北京,把江淮口音的官話帶到北京。
滿清入關後,北方官話流傳至今就是現在的北京話(滿語口音嚴重)。
宋朝時候和古雅言很接近,金滅北宋和蒙元滅南宋大量的中原移民南下兩廣/福建/江西,數量和規模為歷史之最,超過五胡亂華時中原漢人「衣冠南渡」,現在的客家人就是這些移民的後代,客家話和粵語,特別是客家話和宋朝官話最接近(相當於北京話和普通話的關系)。
蒙元是中國歷史各民族建立的朝代中民族關系處理最差的,把人分為四等:蒙古韃子是一等,色目人(西域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二等,漢人(原北方金朝的漢族/女真/契丹人)為三等,南人(原南宋漢族人)為四等。中原和江淮大地漢族幾乎被屠殺殆盡(超過一億漢人被屠殺),造成的雅言在北方消失。官方語言為蒙古語。現在蒙古語只有在內蒙還有使用(和漢語並存),外蒙都是斯拉夫語的變種了(報應啊)。

『伍』 吳語的歷史

1.形成。商末,長江下游江南古越語與上古華夏語融合成上古吳語。江東進入諸夏。閩越/南越/揚越等即百越。
2.擴張。四百多年漢朝江東語言連片成型。「漢高帝十二年,一吳也,後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其一焉。」 東吳之語是東南之語源頭。
3.變革。五胡亂華,永嘉南渡,中州人東遷至江左者六七成。士大夫性質的魏晉風骨融入吳越,剛烈驍悍的古吳越精神儒化,上古吳語蛻變成中古吳語。江南自此崇文。
4.發展。唐宋形成錦綉江南岸,靈動飄逸、優雅睿智的吳越氣質蔚然成風,經濟發達,文化昌盛。
5.國音。南宋,成為文脈嫡系繼承者。「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富商大賈,往往而是」「號為士大夫淵藪,天下賢俊多避地於此」 。」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始失入聲除晉語。中古吳語衍變成韻書型吳語。
6.繁榮。明朝,「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民眾以說蘇白為榮。
7.衰落。太平天國戰亂及亂後非吳流民湧入、強制推普使吳語臨危。
8.堅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是地方人的標志。父母和老師教好吳語 ,使古老吳語世代相傳。營造社會吳語氛圍。 吳語是中國最古老語言之一,其形成歷史追溯到商末,從姬室東遷算起距今3200年歷史。那時泰伯奔吳,泰伯、仲雍是周朝先祖周太王長子和次子,二人於太湖流域建立嫡系姬姓諸侯國吳國。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江南土著文明與古中原文明融合成先進吳文化。古吳語來源是上古漢語。江東本荒蠻之地,君主厚恩,「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孫武投吳,成《孫子兵法》。吳國鼎盛時西破楚、北敗淮徐陳齊等,與晉「黃池之會」。於吳人北伐爭霸時亡於越,越時稱卧薪嘗膽。吳越民風相近,「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古越語體現於餘杭、姑蘇、烏程、無錫、烏傷、餘姚等齊頭式冠首詞。《史記》有吳太伯世家第一、楚世家第十、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江東」曾是尚武之地,之後的江東兼為文學、經濟意義上的「江南」,是文章錦綉之鄉,天下太倉。西晉衣冠南渡立東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之六七」 。六朝之際江南相對穩定,以吳文化為主並之古中原文化。南朝民歌始於三國東吳迄於陳,留存近五百首,分為「吳歌」「西曲」兩類,如吳聲民歌《子夜四時歌》。唐宋無數名家於江東留下千古詩篇,而塑造這些人文景觀的正是吳越先輩,亭台樓閣,粉牆黛瓦。「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夢游天姥寫下名詩。「醉里吳音相媚好」辛棄疾亦沉醉於信州上饒溫婉美好的吳音。「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吳中姑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杭州……吳越之地是華夏文化代表。江南自古地位高,吳語較接近中古漢語,一些字詞透露出古文味道。吳語區歷史上是多個時代文化經濟中心,亦是古時雅士聚集地,吳語保留漢語正朔因素。吳語有變遷,史載古江東吳人稱「人」音「儂」,吳儂即吳人,而今北吳人卻不稱人音儂,反而是浙南部分地區稱人音儂。普通話受北方古胡人影響,吳語繼承諸多中古雅言特徵。
三十年來,禁止學校說吳語並強制改變小孩語言環境、限制吳語媒體傳播、外地人較多,對吳語及江南文化不利,民眾開始意識到保衛吳語。 春秋戰國
吳語源頭可追溯到越國成立和泰伯奔吳。三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達今常熟、無錫 一帶,他們的語言和當地語言結合,構成吳語基礎。吳越雖為兩國但語言風俗相通。會稽以南通行百越語,《越人歌》「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飠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春秋吳越語言於古華語沖擊下形成古吳語。上古南方有楚語,吳越戰國時屬楚國,原始吳語也可能受楚語影響,今吳語與老湘語還有一些語音共同點。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吳語穩步發展。晉代永嘉南渡,吳語受到古中原話影響。吳語是大批南遷士大夫必學方言,當時金陵說吳語今不是,六朝文獻里有記載。《世說新語·排調》「惟聞作吳語耳」記載王導「作吳語」。
吳語於南北朝時代對日語有大影響。吳音是日本漢字音音讀的一種,該批漢字讀音從南朝直接或經朝鮮半島百濟傳入日本。吳音融入日語程度深,常用於基本詞彙中,古代稱為「和音」。平安時代之後歸國日本留學生推動長安音,稱江東音為「吳音」。
吳音同現代吳語有相似性,如日母;「和」吳音ワ合吳語「和牌」;山刪韻吳音等。從日本吳音中可對南北朝古吳語探究。
隋唐
《資治通鑒》卷一八五記隋煬帝「好為吳語」 。沿江江北早期可能有吳語,但最遲在宋代就脫離吳語。
唐朝韻書有吳語記載,如《刊謬補缺切韻》「膀,普浪反,髀,吳人雲」,至今吳人腿叫pʰang上。
唐時國家安定興盛,吳語鞏固。北宋《集韻》等收入吳語字。
常熟話有8個聲調,中古唐朝人說話就是8個聲調,故常熟話留有很多古語,典型如「小官人」「娘子」。
宋元
宋代吳語形成今各片狀況。東甌片永嘉作者已據自己方言寫入字書 ,並由專業書會寫出文學作品:各種永嘉戲文腳本,豐富表現方言特色 。元末明初《南村輟耕錄》以民間射字游戲記錄吳語音系。
明清
明代蘇州經濟文化水平高。馮夢龍《山歌》集吳地民歌,成篇吳語。「三言」和《墨憨齋定本傳奇》《浣紗記》《清忠譜》等也用吳語。
明末吳語人口佔全國20%。清末民初有蘇白小說《吳歌甲集》等。《海上花列傳》文言文和吳語白話相結合。
清末太平天國爆發對江南造成嚴重影響,太平天國燒殺搶掠致吳地經濟、勞動資源遭前所未有打擊,吳語人口銳減。西吳局部「真空」,流民問題致其淮化 。
近現代
19世紀末起音譯英語沙發sofa/啤酒beer等。
80年代後期始吳語區學校用普通話授課,以推普口號影響學生語言觀念,甚至幼兒園都推普 ,而學生讀做普通話拼音題並長期接受語文推普教育。上海90年代拍吳語電視劇遭禁播 。01年仙居兩小學生因說方言遭打400記耳光。
缺乏吳語教育使一些少年吳語能力差,思維閱讀普化。民眾呼籲恢復吳語教學、普及吳語知識、鼓勵吳語朗誦和寫作、同學間應講吳語 、本地媒體多用吳語、幼兒園起設吳語課 。7歲前是母語天然習得期,11歲前說好一口流利家鄉話便能說一世人生,保衛吳語從娃娃抓起。
今絕大多數吳越人在社會上仍只說吳語。
一國要有標准語,但普通話也只是一種方言,有太多問題。 吳國王族與周同姓,來自中原,「宜侯」銘文為證。吳越王鑄禮器兵器皆用漢字。吳公子季札通中原禮樂,出訪各國,為「吳之習於禮者」 。孔子弟子中江南唯吳人言偃。上層人士通習華夏語。只不知用時中原雅音還是相鄰楚音。從春秋楚人伍子胥、伯嚭、文種、范蠡皆入仕吳越,及秦末項梁叔侄在吳的號召力、項羽率江東子弟八千人過江反秦來看,近楚可能性大。
秦始皇分36郡,於吳越東置會稽郡、西置鄣郡。漢初並,後改會稽為吳郡,漢武帝改鄣郡為丹陽郡。東漢置會稽、吳郡。秦漢置郡設官駐兵,中原移民聚居點於郡治的吳、會稽、宛陵等處,吳語以此為中心發展。當時部分越人進入山區成為「山越」,而浙南福建等是越人天下。漢武帝詔命徙甌越、東越、閩越於江淮,「將其民徙處江淮之間,東越粵地遂虛」 ,散居越人退入山區後又出就故地,「東甌後遺人往往漸出」 ,「閩越遁逃山谷者頗出」 。東漢曾派驃騎將軍張意以水軍討伐東甌 。直至三國時許靖致曹操書還說「南至交州,經歷東甌、閩越之國,行經萬里,不見漢地」 。
南吳語比北吳語有更多古吳語特點,將溫州話與揚雄《方言》對比,與南楚沅湘間有多條相合,曉/憚/慧/篷/嬉/杜狗/簍等,其中憚怒/慧病癒/拌揮棄等特色詞皆楚語,楚語在吳語尤其南吳語形成中起過作用。吳語形成除結合古越語外,還可能由楚與中原話兩源融合而成,有中原人說吳人音楚,稱吳楚之音 。古吳越語與東楚方言相融合形成地方特色江東方言,至西晉永嘉之亂洛陽陷落有560年發展。王充《論衡》記他八歲就學時「書館小幢百人以上」,東漢初會稽教育發達。東吳西晉時郡縣屢分置增多,方言擴展。

『陸』 粵語有多久的歷史啦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一、語言定義
粵語,是一種發源於兩廣地區(廣東、廣西)的漢語方言,也是在廣東省、香港、澳門佔有主流地位的語言,故稱廣東話或白話。自古以來,兩廣山水相連,人文相通。一直以來,兩廣地區是不分的,直到宋朝,才分為廣東和廣西。而粵語的形成遠遠早於宋朝,也正因為如此,粵語在兩廣地區才通行。談到粵語的發源地,一般權威學術界的專家大多都認為是發源於古代蒼梧郡廣信(古代廣信,即是今廣西梧州大部分地區和廣東封開少部分地區)。古代蒼梧郡地處今兩廣版圖的中心,轄地相當於今之梧州、肇慶、賀州三地區。北有桂江(灕水)經靈渠通湘江連接長江水系。橫貫兩廣的嶺南母親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過。統領這一大片南中國土地的首府廣信,其地位十分重要!
在學術上,廣東話不等同於廣東方言。廣東話指的是發源於夏朝的漢族語言,也就是粵語。不過,粵語的使用者有很多都是從北方或者鄰近的福建等地搬遷過來的,到了廣東後,有很多人都能接受本土的方言--粵語。不過,由於他們都是外來人,比較難接受當地口音,要學得準的話確實不容易,所以就出現了今天的粵語地區語音差異,不過跟標准粵語--廣州話相差不大。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粵語。而廣東方言則指的是在廣東地區流行的方言,包括客家話、閩語(潮州話、福佬話、雷州話、黎話、海話)、普通話,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
二、粵語定位
廣東,簡稱粵。而粵語是「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所講的語言,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粵語』了。」這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不能說它是錯的。這跟「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但它又叫「『阿拉伯』數字」的道理是一樣的。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這是老百姓對自己所講語言的稱呼,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對粵語最恰當的表述。
粵語源於古漢語吸收部分古越語而形成,這大抵已是不爭的事實了。至於粵語是一種「語言」還是一種「方言」,這就純粹是劃分方法和政治走向的問題了。

『柒』 閩語,粵語和吳語哪個形成時間最早誰的形態上最古老

吳語形成最早,閩語形態最古老。從地理和歷史上分析,吳離中原最近戰國時期已經開始華夏化。而閩粵離中原遠,到漢代才開始漢化。但是也因為吳離中原近而且地勢較平,所以古吳語形成以後還不斷受北方話影響。所以吳語沒有閩語的形態古老。為什麼說閩語形態最古老,閩雖然比粵靠近中原但是閩比粵閉塞,福建全省都是山只有沿海有點小平地但是又被海阻隔。所以閩語形成以後比吳粵受北方影響小,形態就更古老。因為閩的閉塞閩語還分為五片彼此不通但有共同特點和詞彙。閩語的古老在於詞彙,閩語眼叫目、鍋叫鼎、筷子叫箸、跑叫走、走叫行、摔倒的摔叫踣、臉叫面……

『捌』 吳語區的歷史

吳越文明最早起源於江南一帶的文明,如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屬古代中原人所稱的百越地區。
吳國、越國雖為兩國,居民屬於同一民系。周朝前,吳越之地的人民最初被中原民族視為蠻族,至春秋已經與周的諸侯國廣泛交流,經過春秋戰國以及秦漢以後,已經成為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吳地的語言是今天的漢語方言吳語的源頭。吳國地區的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成為後世的吳文化。吳、越二國史實見諸文獻,始自春秋。《春秋》、《左傳》、《國語》等史書都有載。吳王闔閭都於姑蘇,越王勾踐都於會稽。後來兩地連年交戰,彼此文化上相互滲透同化,最終融為一體。
秦朝以吳國越國故地為會稽郡。漢朝拆會稽郡為吳郡、會稽郡。
東漢末年,隨著連年戰亂,開始有中原漢族南下,吳郡富春人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史稱東吳,他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東吳後期又拆分出吳興郡,與吳郡,會稽郡合成三吳。
在六朝時期,大量北方漢人貴族豪強南渡到江南,包括後來靖康之變後的宋室南遷,從而又將中原漢人的血脈融入其中。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是中原地區的巨大劫難,卻成為吳越的重要發展機遇。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江南經濟發展迅速,吳越文化勃然興起,銳氣逼人。
唐朝吳語區同屬於江南道。五代時期錢鏐建吳越國,他大興土木,營建宮殿,灌溉農桑,開拓海運,發展貿易,促進兩浙的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在宋太祖開寶七年(975年)11月,北宋與吳越聯軍消滅南唐,吳越國和平降北宋。宋朝吳語區同屬於兩浙路,南宋以後,吳越成為經濟、文化最為發達地區。元朝吳語區同屬於江浙行省。
明朝,今蘇南皖南連同杭嘉湖劃入南直隸,後杭嘉湖劃歸浙江,吳地自此被拆。清朝,分南直隸為江蘇和安徽。吳語區自明朝以來行政分散。
江南歷史文化,是構成中國歷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吳語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