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樓蘭在哪,到底有沒有被挖掘出來,它曾經的歷史是怎樣的。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
樓蘭之名始見《史記》所載,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於給漢文帝劉恆的信,樓蘭歸屬匈奴。公元前60年,屬漢朝西域都護府。
樓蘭是西域最東邊的絲綢之路上的當道小國,漢匈為爭奪西域都欲控制樓蘭,樓蘭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漢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漢朝應鄯善之請求,派兵在其境內的伊循城內屯田。
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城,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城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
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民眾南移,樓蘭城最終成為今天的遺跡。
樓蘭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
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跡,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
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跡。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布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② 樓蘭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沖,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戮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向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系惡化。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背叛。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銷聲匿跡。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③ 樓蘭古城是怎麼回事
在負有盛名的漢唐時代的絲綢之路上,曾經有一座著名的古城樓蘭。它的遺址位於今塔里木盆地的東部,羅布泊窪地的西北邊緣。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過這座城市,由此可知,樓蘭王國在當時已經是眾所周知了,它在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公元前77年,漢朝皇帝將樓蘭的國名改為鄯善。
可是,這座綠草遍地,車來車往,門庭若市的繁榮古城,在公元4世紀以後,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廊巍然,人物斷絕」的不毛之地。
現在,由於探險和考古發現不斷進步,樓蘭文明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薈萃了東西方文明的樓蘭古城最顯著的特徵是將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了起來。在宗教信仰和物質習俗方面均表現出這種特點。
如1997年新疆文物考古所在尉犁縣營盤古城附近發掘的一座漢晉墓地,出土文物包括漢晉的絹、綺、縑、絲綉、織金錦、漢代鐵鏡,這些物品都帶有明顯的中原風格。同時還發掘出了帶有中亞風格的麻織面具、黃金冠飾、金耳環和金戒指等,還有來自波斯安息王朝的玻璃器皿和古希臘羅馬風格的毛紡織品,等等。可以說很多當時天下的寶物都聚集在這一座小小的墓地之中。
這種多元文化的格局正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文明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塔克拉瑪干沙漠文明從地域位置看處於各主要文明的邊緣,似乎是一個「文化邊緣地帶」,而實際上卻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與展現的舞台,是各種文化聚集融合的場所。
樓蘭古城出土的漢文木簡和文書內容比較豐富,主要是當地行政機構和駐軍的各項公文及公私往來信件,從中不但可以看出樓蘭城的軍事力量和狀況,以及各屯區農業生產、水利與生活的一些情況,而且還可以了解到樓蘭城內與居民日常生活有關的情形,如城內設有倉庫、客館和醫院,有製造鐵工具和兵器的手工業,有以穀物絲帛作價的商業活動。此外,文書還記錄了一些有關城內居民與戶口、法律等方面的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文書是當時樓蘭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真實寫照。
然而,公元4世紀以後,這樣一個綠草遍地、人口繁盛的綠洲卻瞬間消失了。黃沙漫漫,蓋住了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一望無際的沙漠代替了昔日的綠洲,只有絲綢之路上留下的斑斑白骨暗示著這里曾經是一個商旅雲集的貿易中轉站。文明就這樣突然中斷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造成了這一切呢?從樓蘭古城出土的漢文簡牘中可以知道,當時樓蘭王國的農業生產每況愈下,又聯想到樓蘭處於沙漠之中,我們推測這可能是當時的自然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水源日益不足,環境惡化,生態失衡,最終導致了樓蘭文明的覆滅。樓蘭人不得不放棄他們曾經堅守的故國,四處逃散,而文明也就消失了。
④ 介紹一下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簡介 地理位置: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西南距若羌縣城220公里,東距羅布泊西岸28公里。這座古城座落在東經89°55'22",北緯40°29'55"處。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蘭古城。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過發現的樓蘭古墓及羅布泊地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表明樓蘭人本為游牧人,絲綢之路開通後,域處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展城市文明。 與樓蘭古城並稱為姊妹城的尼雅古城,最早是由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發現的。1900年斯坦因在英印政府資助下來到中亞。1901年1月28日斯坦因到達尼雅。尼雅古城由佛廟、官署、住宅群、種植園等古代建築組成。這些遺址分布於古代尼雅河終點處的沙丘、沙嶺間。范圍南北約22.5公里,東西最寬處達6.4公里。遺址中心有一佛塔。斯坦因的資料中關於尼雅的文物,只有一組簡牘和共出的零星文物均屬於漢代,其中在斯坦因1931年2月進行的尼雅考古中發現的一部漢簡中有地名「精絕」的漢簡大意是:X年X月X日,負責西域事務的官吏向 臣屬於漢朝的精絕國王下命令等等。從此漢簡得知,尼雅古城即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精絕國。 100年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我國新疆羅布沙漠無意中發現了一座被風沙淹埋的古城。它就是消失於沙漠1500年、曾經在歷史上來去無痕的樓蘭古城。 在歷史的舞台上,樓蘭古城孤立在那裡,沒有任何布景和說明。考古學家推斷,樓蘭曾經像今天的香港、上海般的繁華,但又在很短的時間內倏然消失。樓蘭文明從何而來,為何又無聲地消失?「樓蘭美女」——那具3380年前的女屍,至今保存完好,它是否能告訴我們樓蘭人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樓蘭王國消亡後,他們又到哪裡去了呢? 新世紀之初,我國的一支科考隊深入羅布沙漠,樓蘭古國一處失蹤了66年的古墓群重現人間,同時五個謎團也呈現在眼前……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歷史上,樓蘭是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州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要城鎮,為什麼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退出歷史舞台,這是一個至今還沒有真正解開的謎。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考古工作者還在樓蘭墓葬群中發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經測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屍衣飾完整,面目清秀,定名為「樓蘭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會盧文殘簡等。
⑤ 樓蘭古國是什麼樣子後代遷居何方
樓蘭古國一直給人一種神秘和夢幻的感覺。樓蘭這個地名在唐詩中比較常見,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何從歷史上消失了。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歷史。樓蘭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范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樓蘭地理位置優越,在“絲綢之路”的要道,所以是一個很富庶繁榮的國家。由於古代的絲綢之路通向各國,所以樓蘭也成為了中原和塞外西域的交通往來樞紐。
最初知道樓蘭是在一句詩中,從此,樓蘭古國就一直給人一種神秘的色彩,想讓人迫不及待地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對樓蘭的想像就是,在一片一望無垠為荒漠之上,有一座異域風情的古城,那兒的人們都帶著華麗的面紗,匆匆而過的車隊,表現著這個國家的富庶與強大。可惜,現在的人是無法真正的知道樓蘭的本樣了。
⑥ 樓蘭古城
樓蘭位於若羌縣羅布泊西岸。
樓蘭古城是樓蘭王國前期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是漢代通西域南路的必經之地,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上起過重要作用,後被沙漠淹沒。在人類歷史上,樓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有過的輝煌,造就了它在世界文化歷史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