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萍鄉縣的歷史來源
漢武帝劉徹元興六年(前129),萍鄉屬宜春侯國。元鼎五年(前112),廢宜春侯國,萍鄉屬宜春縣地至東漢末。
三國早、中期,萍鄉為吳國揚州豫章郡宜春縣地。末期吳帝孫皓寶鼎二年(267),萍鄉設縣,屬安成郡,為豫章、廬陵、長沙三郡接壤地區。
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咸寧年間(265~279),萍鄉縣屬宜陽(宜春)郡,太康年間(280~289)設安成郡,隸屬江州,萍鄉縣屬江州安成郡。
隋文帝楊堅開皇十一年(591),廢安成郡置袁州,後復為宜春郡,萍鄉隸之。
武德五年(621)宜春郡更名為袁州,萍鄉隸之。
五代十國時期,萍鄉先為吳國(907~937)屬地,後為南唐(937~961)屬地。
宋代萍鄉屬江南西道,隸屬袁州。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袁州屬湖南行省,即萍鄉屬湖南省袁州。至元十五年(1282)復屬江西行省,即萍鄉復屬江西省袁州。
元咸宗鐵穆爾元貞元年(1295),萍鄉升格為州,隸屬袁州路.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全國廢行省,江西省謂之江西布政使司,萍鄉復為縣,隸屬袁州府。
清世祖福臨順治二年(1645),全國復行省,江西省復名,萍鄉縣仍屬袁州府。
民國元年(1912)冬,萍鄉直屬江西省。民國3年(1914),萍鄉屬廬陵道。
民國15年(1926)廢道,萍鄉復直屬於江西省。
民國21年(1932),江西省劃分為13個行政區,萍鄉屬第八區。民國24年(1935),江西省劃分為8個行政區,萍鄉屬第二
❷ 江蘇省萍鄉屬於哪個市
江蘇省沒有萍鄉這個城市,萍鄉現在是江西省的下轄市(地級)。
萍鄉市,是江西省下轄市(地級),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本省宜春市、南與吉安市、西與湖南省株洲市、北與湖南省長沙市接壤。
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之間。萍鄉是江西的「西大門」,在贛西經濟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位置,素有「湘贛通衡」、「吳楚咽喉」之稱。因古代萍鄉生有一種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鄉而得市名。
萍鄉處於長株潭經濟圈的輻射核心區域,同時接受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閩東南經濟區的輻射。境內滬昆鐵路橫穿市內腹地與京廣、京九兩大動脈相連,是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
319和320國道呈十字型在市區交匯通過,滬昆高速、萍洪高速貫穿全境。萍鄉市總面積383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93萬(2015年末)。
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積的66.4%、27.3%、6.3%。市中心城區面積58平方千米,城市綠化率46%。轄蘆溪、上栗、蓮花三縣和安源、湘東兩區及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萍鄉是一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
2018年10月,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2)萍鄉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萍鄉的歷史沿革:
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宜春專區。
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
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
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1979年1月,經江西省批准,萍鄉設四個縣級區。
1983年,改社為鄉,撤銷萍鄉鎮設立五街(鳳凰街、八一街、後埠街、東大街、丹江街)。
1984年,萍鄉市設置白源鎮,管轄長溪、橫板大隊;設置廣寒、萬龍、雞冠、五陂鄉。
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鄉市湘東區設置泉田鄉,管轄區為農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個村。
1992年6月20日,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
1997年11月13日,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以原上栗區的行政區域為上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撤銷萍鄉市蘆溪區,設立蘆溪縣,以原蘆溪區的行政區域為蘆溪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上栗縣、蘆溪縣由萍鄉市管轄。
❸ 萍鄉的歷史沿革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
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
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年)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年),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代屬江南西道袁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萍鄉由縣升格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為縣。明清均屬江西省袁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
萍鄉既是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又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於1906年12月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922年9月,劉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領導了舉世聞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萍鄉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同時也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
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宜春專區。 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
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
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1979年1月,經江西省批准,萍鄉設四個縣級區。
1983年,改社為鄉,撤銷萍鄉鎮設立五街(鳳凰街、八一街、後埠街、東大街、丹江街)。
1984年,萍鄉市設置白源鎮,管轄長溪、橫板大隊;設置廣寒、萬龍、雞冠、五陂鄉。
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鄉市湘東區設置泉田鄉,管轄區為農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個村。
1992年6月20日,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
1997年11月13日,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以原上栗區的行政區域為上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撤銷萍鄉市蘆溪區,設立蘆溪縣,以原蘆溪區的行政區域為蘆溪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上栗縣、蘆溪縣由萍鄉市管轄。
❹ 很久以前,萍鄉屬於湖南省管的嗎
萍鄉地處江西西部,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萍鄉就是楚國的領地。秦統一後,萍鄉被化為長沙郡管轄。漢高祖六年改歸豫章郡的宜春縣管轄。到了三國末期,為了適應割據,加強抗晉需要,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將豫章郡、廬陵郡、長沙郡部分地區工劃出另立安成郡,總轄湘贛中部陸路交通,並將宜春等縣部分地區劃出,設立萍鄉縣,與宜春、永新、安城、新喻,平都等縣同歸安成郡管轄,縣的行政機構設在今蘆溪的古崗村。這是萍鄉建縣的開始,到今已歷一千七百多年。
❺ 江蘇萍鄉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萍鄉位於中國江西省西部,是一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是中國江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處於湘贛邊界羅宵山脈中段。萍水河橫貫市區,將市區一分為二。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於1906年12月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2年9月,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領導了舉世聞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萍鄉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同時也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萍鄉也是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之一。 歷史 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屬楚國長沙郡。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立縣,縣治設在蘆溪古崗。唐初縣治遷至今市治所在地,隸屬江南西道袁州府。宋隸屬江南西路袁州,元,明,清屬江西省袁州府。1960年設立縣級市。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萍鄉為省轄地級市。 地理氣候 萍鄉處亞熱帶季風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76毫米。地形為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低,似馬鞍形。境內有袁水、萍水 、栗水、草水及蓮江五條河流。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面積約佔33%,山地約佔25%,河谷平原約佔20%。森林覆蓋率46%。行政區劃 現轄2區,3縣。市轄區:安源區、湘東區縣:上栗市、蘆溪縣、蓮花縣 物產 目前已發現的金屬礦30餘種,非金屬礦22種。主要有煤、鐵礦石、銅、鋁、汞、銻、黃銅礦、高嶺土、耐火粘土、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硫磺等。其中以煤最豐富。因此享有「江南煤都」之美稱,但是,在經過100餘年的大規模機械化開采之後,萍鄉煤炭資源接近枯竭,據報道,萍鄉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只能支撐煤炭生產1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2008年第一批資源枯竭城市中三個中部地區典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此外,石灰石、石英砂等不僅品位高,而且儲量亦很豐富。經濟科技 2004年GDP172億元,財政總收入18.88億元。2007年GDP達316.28億元,財政總收入33.08億元。2008年,GDP387.6億元,財政總收入41.33億元,2009年GDP429.6億元。為江西省的重要工礦城市。有煤炭、冶金、電力、機構、建材、輕工、化工、陶瓷等30多個產業。其中,以煤炭產業最為發達,可以說,萍鄉是「因煤而立」、「因煤而發展起來的城市」,然而,由於資源枯竭,煤礦產業紛紛發展非煤行業的增加值,發展如汽車製造、玻璃、工程管道等產業,使煤炭產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煤炭行業從業人員亦大幅減少,使城市經濟進入轉型期。[1]。農業科技發達,雜交水稻和優質常規稻的研究、推廣居中國領先水平,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較高。 萍鄉交通 萍鄉目前有1個長途汽車站,1個火車站,1個在建的萍鄉北站,交通非常便利,萍鄉站發往上海,昆明,北京,廣州的火車非常方便。 教育 萍鄉中學萍鄉高等專科學校風景名勝楊岐山武功山義龍洞橫龍寺寶積寺孔廟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名人 吳希李有棠劉元卿黃海懷朱益藩文廷式張國燾喻宜萱凱豐孔原(陳鐵錚)劉鳳誥吳學周
❻ 萍鄉市在哪個省
在江西省,是江西省下轄地級市。
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本省宜春市、南與吉安市、西與湖南省株洲市、北與湖南省瀏陽市接壤。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之間。萍鄉是江西的「西大門」,在贛西經濟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位置,素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
萍鄉乃古之吳楚咽喉,今之贛西明珠,是中國近代工業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商貿繁榮,已成為江西重要工業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12月,下轄蘆溪縣、上栗縣、蓮花縣、安源區、湘東區,全市土地面積3823.99Km2。
萍鄉處於長株潭經濟圈的輻射核心區域,同時接受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閩東南經濟區的輻射。境內滬昆鐵路橫穿市內腹地與京廣、京九兩大動脈相連,隨著滬昆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的完成,中國第一條設計時速200Km/h的鐵路干線將成為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
(6)萍鄉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年)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年),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代屬江南西道袁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萍鄉由縣升格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為縣。明清均屬江西省袁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萍鄉既是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又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於1906年12月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922年9月,劉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領導了舉世聞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萍鄉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同時也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宜春專區。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
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1979年1月,經江西省批准,萍鄉設四個縣級區。1983年,改社為鄉,撤銷萍鄉鎮設立五街(鳳凰街、八一街、後埠街、東大街、丹江街)。
1984年,萍鄉市設置白源鎮,管轄長溪、橫板大隊;設置廣寒、萬龍、雞冠、五陂鄉。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鄉市湘東區設置泉田鄉,管轄區為農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個村。
1992年6月20日,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1997年11月13日,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以原上栗區的行政區域為上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撤銷萍鄉市蘆溪區,設立蘆溪縣,以原蘆溪區的行政區域為蘆溪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上栗縣、蘆溪縣由萍鄉市管轄。
❼ 江西萍鄉市有哪幾個縣
萍鄉市有蘆溪縣、上栗縣、蓮花縣3個縣,安源區、湘東區2個區以及1個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萍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有1700多年歷史。萍鄉市地處湘贛邊界羅宵山脈中段。萍水河橫貫市區,將市區一分為二。
萍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77毫米。
地形為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低,似馬鞍形。境內有袁水、萍水 、栗水、草水及蓮江五條河流。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面積約佔33%,山地約佔25%,河谷平原約佔20%。森林覆蓋率46%。
萍鄉歷史悠久,人文蔚起。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他各民族和諧並存的結構組成,共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土族、達爾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客族、怒族、俄羅斯族等32個民族。
萍鄉市總面積383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93萬(2015年末)。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積的66.4%、27.3%、6.3%。市中心城區面積58平方千米,城市綠化率46%。
萍鄉是一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
❽ 萍鄉的歷史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渡江時,江中漂來一物,又紅又圓,大小如斗。他問遍了滿朝文武都無人知道,於是派使者到魯國問孔子道:此物為萍實,是吉祥物,只有稱霸的人才能得到。萍實是集天地精華而成,千年難得一遇,現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國將要振興的徵兆 。於是,後人便把楚王得萍實的地方稱之為萍鄉,即「萍實之鄉」。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
●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高祖劉邦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
●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年)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年),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貞觀元年屬江南西道袁州府。
●元元貞元年(1295年)萍鄉由縣升格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為縣。
●清屬江西省袁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
●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之。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❾ 詢問古地名萍鄉宣峰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