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多角度分析問題歷史

如何多角度分析問題歷史

發布時間:2022-09-07 23:27:46

A. 如何分析高中歷史問題有哪些角度

一、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資源設置歷史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按照教材進行教學,而不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在當前新課程理念下,開發歷史教學資源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會有興趣。因此,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置出較好的歷史問題,不僅超越了傳統的狹隘教學模式,使得歷史教學更加多樣化,同時還可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智慧。例如許多學生對南京非常熟悉,都去過南京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原東王府)和天王府(即總統府),在講授《太平天國運動》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介紹府邸的陳設,然後利用這一資源進行教學擴展,設置問題引導教學,如可以提問:請以你所看到的東王府和天王府談談天京事變發生的原因。如果不發生天京事變你覺得太平天國運動一定會失敗嗎?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本課的興趣和主動性。但是,在運用現實生活的資源進行歷史教學時,還應當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師自己對於教材和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資源要非常熟悉,對於學生的認知水平要充分了解,對於學生的講解要能給予高屋建瓴的評價;其次,問題的設置要有開創性和探索性,既關注書本知識,又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再次,在寬松、平等的氛圍中探討問題,及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提高其進一步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藉助問題導入歷史新課
用問題導入新課,能夠在上課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神聽教師的問題,並進行思考和解答。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要學習的內容,同時自己也對教材進行仔細研究和分析,做好教學准備。那麼什麼樣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問題的實際意義和趣味性,使學生既對問題感興趣,也樂於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歷史必修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新課導入的問題:「成龍是著名的動作電影明星,很多同學都看過他的賀歲片《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獸首是我國的珍貴文物,那同學們知道十二生肖中的很多文物流失到國外的原因嗎?它們是在哪次戰爭中被掠走的呢?」從學生感興趣的明星和電影入手,提出問題,讓學生到課本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使得課程學習更加有效。
三、利用問題引領課堂教學
在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問題來引領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用問題來引領課堂,要注意設計問題的質量。教師要注重問題本身的思維含量,設計一些能夠給學生啟發和思考的問題,而不能是簡單地去書本找答案。例如,在學習選修《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中的《秦始皇》這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評價秦始皇?」「你認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是什麼?」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並學會分析和總結。在讓學生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當面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時,應當及時提問,要敢於提問、敢於質疑,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就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相互交流,探討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的設置宜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梯度,能夠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更高的層次。可以在學生思考的時候告訴他們問題的切入點和出發點是什麼,明確解題的思路,讓學生自己先試著解決,討論回答後再由教師進行答疑解惑並公布答案。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本課重難點的指向性不一定那麼明顯,有時候明顯偏離主題,此時教師要注意點撥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可以鼓勵學生課後探究該問題,把問題的接力棒接過來。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如想提高教學質量,應注重利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從思考中尋找歷史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當然,還需要教師積極引導,注重創設成功的教學情境,並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發掘歷史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和諧的教學課堂,培育出健康的人才,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B. 做歷史選擇題的技巧套路

做歷史選擇題的時候可以運用一些答題技巧,提高准確率。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做歷史選擇題的技巧套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擇題的分類

選擇題試題組成一般由題干(主幹語、中心詞語、條件限定語)和備選項組成。

高考歷史選擇題的常考題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文字材料型、圖畫型、表格數據型、概念型、因果型、結論型、比較型、探究型、逆向型、組合型、程度型。

不同類型的題目有相對獨特的特徵,同時,可以採用相對不同的解題技法來作答。

但做題的第一步是審好題。如何審題?

(1)審題干:要做到「四審」,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確題目結構,找出關鍵詞語,確定答題方向;第二,要界定題目涉及的時空范圍,以明晰答題范圍;第三,要弄清題目的基本類型,結合相應的答題 方法 進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確涉題概念、理論和觀念的內涵和外延。

(2)審備選項:要「四推敲」備選項,對症下葯。

第一,推敲備選項是否符合史實、基本常識;第二,推敲備選項是否符合題干要求;第三,推敲備選項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第四,推敲備選項之間是否存在並列、從屬、對立、因果關系。

高考歷史六類選擇題技巧

組合類選擇題

考查能力:考查考生對多個歷史事件的甄別、判斷、解讀能力。

命題特點:容量大、考查的知識點多,可以是知識歸類,可以是評價分析,也可以是異同比較。

典題例證:

(廣東省梅縣2013屆高三歷學期期中測試.T16) 順口溜 是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承載著時代氣息。以下是某地曾流傳的順口溜,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①「踢得好,砸得對,一村一個革委會」②「深挖二尺五,麥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麥秸做扁擔」③「吃有油,穿有綢,住有樓,還有餘錢去旅遊」④「騎著摩托滿街跑,樂壞王莊小大嫂,聯產計酬發了家,多賣糧食買手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②③D.②①④③

試題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①「革委會」是「」時期的特有產物,②是「大躍進」時期農業產量浮誇的具體體現,③應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確立之後,④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家庭聯產承包制確立後農村的巨大變化,所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應該是②①④③,故答案選D。

此類題型解題技巧:

1.排序型選擇題。確定首尾法。在已有知識的前提下,確定哪一個排在首位或末尾,可降低難度;也可以通過確定某兩個或幾個小項的位置關系,來提高解題效率。

2.排除型選擇題。將正確或錯誤的選項固定或排除,只要排除某一個小項,答案即可得出,即使對其他選項的知識沒有完全掌握也能答對。

敘述型選擇題

敘述型是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敘述」、「概述」、「試述」等 提示語 ,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於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 總結 。

說明型選擇題

說明型非選擇題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說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說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比較型選擇題

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評述型選擇題

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和估價,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敘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開放型選擇題

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 興趣 愛好 、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等。

根據設問做答的「五字訣」──述、論、析、比、評

「述」,即敘述。答題時一般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表達,但要注意的是:(1)題目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涉及,不必展開,更不可遺漏。(2)對於概括性較強、時間跨度較大的,要先劃分歷史階段,再按階段回答問題。

「論」,即論證。論證首先應該判斷觀點和論題的正誤,標准有兩個:一是實踐的標准,二是理論的標准。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實證明觀點和命題的正確或錯誤,然後要做出相應的說明、結論或總結。答題強調列舉史實要充分和全面,說服力強。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回答「為什麼」。要求考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時間、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質,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作用、影響和歷史地位,從而吸取歷史的 經驗 和教訓。

「比」,即比較。對於有比較項目的問題,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比較;對於沒有給出明確比較項目的問題,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答題無從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則就可以比較完整的進行比較。

方法:以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為中心,列出相關的項目;然後與另一個對比。

原則:(1)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背景、歷史條件和目的。(2)比較歷史現象的內容、特點、特徵、性質、實質。(3)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驗和教訓等。

「評」,即評論、評價、評析等。要想評論正確,要做到以下幾點:(1)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問題。(2)評論問題的觀點立場要正確。(3)評論要以事實做論據。


做歷史選擇題的技巧套路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答題小技巧,這三個答題套路要知道

★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 歷史考試的萬能答題套路,趕緊收藏吧!

★ 歷史大題套路模板大全

★ 高考歷史各種題型答題技巧與模板

★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 高中歷史大題的答題技巧

★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與36個高中歷史答題規律

★ 高三歷史材料類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 高中歷史材料題答題思路與歷史學習方法

C. 如何做歷史論述題

步驟一: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正確、錯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步驟二: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以時間為線索選取史實論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步驟三:結論。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或評價性升華。(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

D. 怎樣才能有條理的分析歷史問題

一般的歷史事件或是歷史人物很好分析,其內容無非是事件過程/人物生平+當時作用+後世影響,然後展開3點細細講。要注意的是有時候對應特定的事件或者人物有特定的說法。
如果是分析現在的主流學派還未下定論的,那就要在後兩部分(也有可能是三部分,參照具體史實)下面再細分正反觀點最後提煉自身觀點。
不過我所形容的基本是應對學校或者老師問題的,可能和你提問的相距甚遠。能具體表述一下你所提問的是哪一方面嗎?

E. 如何多角度培養歷史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歷史學科豐富的內涵和它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立足現實、了解過去、面向未來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在培養問題意識方面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沒有思維難度的課堂,就無法實現受教育者內心精神的主動成長,更無益於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多角度培養學生歷史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深厚的歷史積淀中獲得力量,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形成正確價值觀,成為有文化、有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充分運用知識結構,進行知識整合,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使學生汲取歷史智慧,發展歷史思維能力。 美國學者布魯納認為,傳授學科結構有四點好處:(1)掌握結構,有助於解釋許多特殊的現象,使學科更容易理解。(2)有助於更好地記憶科學知識,因為除非把一件事情放進構造得很好的模式里,否則就會忘記。(3)有助於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4)有助於縮小高級知識與初級知識之間的差距。歷史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方面內容,也涉及人口、資源、環境等自然因素。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之間都是彼此相聯系的,歷史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用一些哲學的思維方法去理解分析歷史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我在分析宋朝文化繁榮的原因時,師生合作,重組教材,設計如下知識結構: 政治: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史實:與遼、西夏、金並立,戰爭頻繁) 經濟:商品經濟發展 (史實:北宋出現「交子」、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宋朝文化繁榮的原因 城市繁榮,市民階層的需求 (史實:北宋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對外關系:海外貿易頻繁(史實:北宋指南針用於航海) 民族關系:進一步融合(史實:民族戰爭頻繁,成立榷場,都有利於促進民族融合) 結論: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通過對歷史知識的重新整合,構建知識結構,增強知識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在這過程中師生互動,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哲學理論,並用這些理論解決歷史問題,去深刻揭示歷史現象中固已存在的規律性,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不但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開闊學生視野,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汲取歷史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歷史思維能力。 二、有效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學思之窗等,堅持體驗性原則和互動性原則,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蘇聯卓越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講到: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能真正對知識感興趣。歷史不能復現,但是歷史教學可以通過真實的圖片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讓學生對歷史課有真正的、持久的興趣,促使學生去探索歷史現象的內外在聯系,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在歷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歷史圖片等的作用,讓學生親身體驗,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述德意志帝國建立君主立憲制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請學生看德意志帝國宣告建立的圖片。要求學生在這幅油畫中把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和宰相俾斯麥找出來。然後提出以下問題。 探究問題一:「在俾斯麥生日的時候,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把這幅油畫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俾斯麥。如果你是威廉一世,為什麼選擇這幅油畫作為生日禮物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興趣。學生很快就會找到答案,在這幅油畫中,唯一身穿白色軍裝的俾斯麥處於中心,突出其重要位置。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把這幅油畫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俾斯麥,是為了表彰其作為普魯士王國的宰相在德意志統一過程中所起到有重要作用。 探究問題二:「圖片上的人物都穿著軍裝,為什麼呢?」說明在德意志統一過程中主要依靠封建的容克貴族的軍隊。 探究問題三:「如果你是當時德意志的一位居民,你是主張採取何種方式來結束分裂、完成統一呢?」學生各抒己見,經過討論分析,最終達成共識:德意志當時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要結束分裂、完成統一,只能採取革命的方式解決。 探究問題四:「德意志統一為什麼由普魯士王國來完成任務呢?德意志統一的思想上的原因是什麼呢?」再結合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內容進行講授,使學生明白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得普魯士成為當時歐洲躲避宗教迫害者的人間樂土。到1703年,大約有二萬名胡格諾教徒從法國遷到勃蘭登堡定居,占當時這座城市居民的1/9。這些人都是熟練的手工業者或擁有一定資本的商人,結果法國工商業因此遭受嚴重損失,而普魯士卻得到了好處。除法國移民外,還有其他國家的移民也大量進入普國。移民對它的復興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普魯士比德意志其他邦國更早的實現經濟復甦與高漲。 探究問題五:「看課本上『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圖片,理解俾斯麥被稱為鐵血宰相,主要是指他在領導普魯士完成統一的過程中採取鐵血政策。那麼,俾斯麥是如何領導普魯士完成統一任務的呢?最終,德意志帝國是通過什麼形式宣告成立?這有何意義?」 結果很明顯: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宣告建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雖然從法律上確立了德國的君主立憲制,但皇帝和宰相是帝國國家制度的中軸,權力極大。在德意志統一過程中主要依靠封建的容克貴族的軍隊,軍隊的權力也很大。因而德意志帝國含有較濃厚的封建和軍國主義的特徵。德意志帝國則不過是普魯士的擴大。從而使學生認識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基本知識,理解德意志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其歷史作用和影響。 探究問題六:「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和法國共和制的異同。探討德意志帝國為什麼不可能建立象美國這樣的民主共和制?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為什麼截然不同?」 最後,請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內容,談談當今美、英、德,法的資產階級代議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表現,從而更好地認識一些政治問題。 通過圖片導入,把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德意志宗教改革、法國共和制、美國的民主共和制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五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體驗,把自己置身於當時的環境中,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多樣性,而且還巧妙地引出了古代商鞅變法的理論「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認識到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充分利用圖片等材料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有效利用課本資源,適當補充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三、運用古今縱向比較和中外橫向比較,透過錯綜復雜的歷史表象,引導學生正確轉換角度思考問題,從世界的角度去了解歷史,積極主動地學習。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對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對比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實踐證明,創造性地重組和整合教材,通過對比,使學生在探索和感悟知識的同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1)不斷吸收教學新動態,善於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堅持發展性原則。例如在生態史教學中,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兩組,要求學生從積極、消極兩方面歸納人與自然的關系。積極方面:荀子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的無為,順其自然;智者學派的人與自然的探討;斯多亞學派的人順應自然才是至善的生活;20世紀60年代的文學創作《寂靜的春天》使人們意識到「人類也是生態平衡的一部分」,掀起了現代環保運動;現在的構建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平共處。消極方面:火耕、大躍進、工業革命時期和美國的西進運動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等等。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全面概括、分析,在這過程中,學會同時運用分解和組合的方法對歷史材料進行合理闡述和歸納,最終得出結論: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與自然是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而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任何一方的存在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它們之間是一種互惠的利益關系。人類不應把自己的的意志強加給自然,而應平等地對待自然,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必然使人類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使人類的生存家園堪憂。人類要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堅持可持續發展。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面對一些發達國家在發展工業時所犯下的錯誤,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相對較晚的國家,我們是否應該調整思路,是否應該從制度、發展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反思,如何在符合生態要求的前提下去創造健康、豐富的生活。(2)在歷史教學中,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覺也很重要。如把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活動、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進行比較。洪秀全把基督教教義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農民的平均主義結合起來創立拜上帝教;康有為藉助孔子來宣傳西方的資產階級政治學說;文藝復興藉助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和宗教改革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這些歷史事件不但體現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妥協性,同時也從一個側面也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通過把這些古今中外有聯系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正確轉換角度思考問題,從世界的角度去了解歷史,拓展歷史視野,從微觀上和宏觀上了解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四、創設寬松親和的教學環境,教師要有幽默感,給學生現實感的歷史情懷,培養學生的現代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探究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是培養人的場所,也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還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允許學生自由發展個性、自由發揮觀點。歷史教育的著眼點不能只局限於歷史學科,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在講到百家爭鳴這部分內容時,我很隨意地提了一個問題:「孔子生活在哪個社會呢?」一大片學生不約而同地回答:「黑社會。」我不禁啞然失笑。一位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竟被學生惡搞。心裡不禁替學生感到悲哀。但轉而一想,學生生活在這個年代,耳濡目染了許多社會上不良現象,不應對學生過於苛求。我靜下心來,何不利用這個機會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探討呢?我笑著對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因為古代交通落後,一旦遠游,一年半載是回不了家的,兒女出外期間,如果父母出了什麼意外,就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父母,造成終身遺憾了。今天交通發達,「父母在不遠游」的教訓當然可以弱化了。但是,「父母在不遠游」,並不是教人絕對不能離開父母,而是教人即便離開了,也要保持一種穩定的聯系。「遊必有方」的『方「字,意思就是要有固定的地方,用我們現在的話,就是有固定的聯系方式。由此可見,孔子提出來的很多思想,到現在仍然可以成為我們修身的寶典。有效地利用生成資源,學生的興趣被大大提高了,我接著又提了三個問題。 問題一:孔子生活在奴隸社會,和我們今天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相比,只能說落後,可不能說黑。在奴隸社會,出現了兩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別創立了儒家和道家學派。他們的思想直到今天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都影響很大。為什麼呢? 問題二: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接觸到那些關於他們的言論呢?你認同哪些思想?有沒有不認同的思想?請說說你的理由。 問題三:他們的思想怎樣有助於形成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 這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課後,我還給學生提了以下建議:如果你還想了解多一點他們的思想和言論,可以通過網路、圖書館去查閱。如果你認為這些言論對你有幫助,你可以把它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正如陶行知學生所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起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同樂。在寬松親和的教學環境中,使學生獲取體現歷史和回味歷史智慧的快樂,培養學生的現代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探究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從高一到高三要打好基礎,這是成功的關鍵。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要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掌握歷史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注重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基礎知識不扎實,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這過程中,就會大打折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高一開始就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整體的計劃,分階段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充分利用課本的目錄、大小標題和史料等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從中找到隱藏著的因果聯系和規律性。注重解題指導和學法指導等等。只有持之以恆,從高一到高三打好基礎,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從多角度培養學生歷史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正如馮一下老師所說:「思維活躍了,思想之樹就會根深葉茂;思維活躍了,常青的思想之樹就一定會綻開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F. 什麼叫以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回答多一點。

簡單說,歷史是過往事件的總和。歷史的眼光則是歷史性地看待事物與事件。歷史的眼光是總結性地看待過去以及預見性地看待未來,其中間則是選擇性地評價現在。歷史事件環環相扣,即使小如亞瑪遜河一隻蝴蝶搧動翅膀,也會導致大洋彼岸的一場風暴。研究過去的事,可以明白今日的處境,不尊重歷史,對今日的事永遠不可能有正確的認知。如果以歷史眼光看今日處境,人人都應歡呼雀躍,慶幸活在二十一世紀。很可惜,二十一世紀的抑鬱症和失眠病比任何一個世代都多。因為人只和身邊的人比:為什麼他有我沒有?卻不懂和古人相比:為什麼我有的,古人沒有?所以讀史不但為著知興替,更知道我今日為何活在此時此地。歷史長河,不是包袱,而是莫大祝福。

G. 歷史題目如何分析

答: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方法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的設計是在試題中引出一段或幾段歷史材料,要求應試者在讀懂試題材料的前提下,依據課文所體現的歷史知識網路,從提供的種種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試題中所提出的各個問題。這種試題能夠有效地考查考生駕馭史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題上的功夫能反映該考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熟練程度和相關知識面。

材料題的出現有助於發揮其他題型難以具備的功能,這種題型它能有力引導考生跳出死記硬背的狹小天地,能提高考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這種題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強大的生命力,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成為目前歷史高考中的第二大主力題型。

(一)材料解析題的特點

(1)、材料來源廣泛,取材典型。

眾多的歷史典籍、歷史文件、名人論著、統計資料、圖表等都可以成為試題的來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遠遠地超脫了教材。在引用的大量材料中,為了達到對考生信息處理能力考查,因而材料是粗精並存,真偽難辯。所以,材料解析過程,也就是考生對材料進行甄另,提取信息的處理過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及論點。

(2)、材料解析題突出特點是:「新」。

每一道材料解析題,都具有引用新材料,創置新情景,設計新問題的特點。突出了對考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

(3)、材料解析題的設問層次化。

材料解析題所引用的幾段材料或文獻之間,聯系密切,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質,說明一個歷史問題。因而在題的設問方面,環環緊扣,奇巧百出。考生在回答問題時,需要邏輯性強、條理清晰、文字表達准確、言簡意賅。

材料解析題按其材料採用的形式,可分為文字材料型、數字材料型、圖形材料型、混合材料型(即前面三種材料的結合型)。這里,我們根據命題者給予材料提示的顯著程度,將材料解析題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 間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解析題,命題者不給考生任何有關材料背景的說明,完全依賴於考生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及其他相關知識背景,考生根據已有知識首先要判斷出材料屬於哪部分歷史范疇,這是關鍵的一步,只有判斷這一步走對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回答命題者所給出的有關問題。

第二類 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中,命題者在給出材料前,往往在題首給出關於材料的背景說明,或引用提示明顯的材料,考生據此可立即發現命題者所要考查的歷史范疇。這種題型以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為主。

例:閱讀以下材料:

上海機器造紙廠(倫章造紙廠)名義資本為15萬兩,分為1500股。每股100兩,但只有1100股認購並繳足了。公司是私家經營,職工有外籍技師1人,中國職工約100人。此廠每月能產紙60噸,實際上1891年全年產紙共600噸。它迄今還沒有分付過股息。因為這個原故,同時又由於原材料昂貴與日本紙的競爭,業務難以改進,此廠已瀕於停業 ——— 希望它只是暫時停業。此廠的產品在納稅方面並未享受什麼優待的章程。

摘自《海關十年報告》(1882-1891年)

回答:根據材料,把倫章造紙廠的基本情況概括為若干要點列出來;並指出這個廠的命運說明了一個什麼重要的道理。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材料後邊的時間(1882-1891年)信息可判斷該題談的是19世紀80、9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工業的發展狀況。本題的答案如下:

基本情況:

(1) 是一家股份制的私人企業;

(2) 經濟效益差;

(3) 受到日本紙的競爭;

(4) 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5) 經營困難,瀕於停業。

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受外國資本主義的競爭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非常困難。倫章造紙廠的遭遇是一個縮影。

本題第一部分答案考察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二部分體現了命題中的高層意圖

(二)材料解析題解題技巧

有人認為材料解析題變化多端,沒有什麼規律可言,因而也就不好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只要認真去觀察、總結、實踐,就會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閱讀、理解材料。

通過閱讀來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前提條件。這一步驟大約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讀,大體了解時間、人物、事件。第二遍細讀,對信息量大的材料要藉助標點符號(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之間的聯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同時用符號(直線或曲線)畫出關鍵詞句,去粗取精。第三遍結合設問重點讀,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號標出的關鍵語句,重新閱讀、理解。然後加以概括作為答案。

根據你所感覺的難易,可以靈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設問全部讀完,第二遍就帶問題去閱讀、理解,將問題逐個解決。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

閱讀、理解過程中應該注意:

(1)、第一遍閱讀全部文字,再決定取捨,如題號後是「閱讀下列材料」,則一眼掠過,第二遍就不必去管了。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須重視。

(2)、注意每段材料後面的材料出處(有的包括時間、國別和作者)。如果不屬於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稱都很生疏,第二遍閱讀時即可捨去不理,對解題毫無影響。有時命題會把材料出處放在材料的開頭,這不僅僅是設計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視的作用,並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讀和必須思考的。如「古巴導彈危機」材料題,該題在材料前特別提出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事件」,使人會想到它反映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蘇關系的沖突:「既有緩和,又有劍拔弩張的時刻」。1962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秘密建立導彈基地,美國總統肯尼迪下令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蘇聯被迫撤走導彈。這一事件,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此題實質上就是想通過新材料考查教材中的以上認識,因此提示就顯得尤為重要。

可見,放在材料開頭的材料出處一定有用,是必讀的;放在材料後面的出處,有的對解題有用,有的未必有用,需根據具體情況取捨。

(3)、第一遍閱讀時要分出扣本內容和超本內容,以便找出解題的突破口。材料解析題引用的材料,既能反映課本內容,又高於課本內容,第一遍閱讀時就應將材料中反映課本的內容與課本對號入座,確定材料反映的是課本哪一章節哪一方面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去理解超本內容。理解扣本內容是解題的基礎,理解超本內容是解題的關鍵。如「關於東京商業繁華重要表現」的材料題,讀後,可以看出關於反映東京商業繁華的有兩點:一是瓦肆,二是夜市。經過認真閱讀分析材料又可找到兩點:一是東京是商品中轉點,二是商品貿易交易規模大,答案到此才基本完整。此題充分說明理解超本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2、領會命題意圖。

命題者在設計材料題時,根據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進行設計,那麼考生要通過閱讀材料和設問,領會命題是想通過這道題考查哪些基礎知識,基本觀點,能力要求,從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認識,應該達到怎樣的高度等。

3、組織答案

對材料已閱讀、理解了,對命題者的意圖也揣摸了八九分,那麼下邊就該動筆組織答案了,應注意以下「規則」:

(1)、按問按分列點。依據設問的分數分布和評卷的可操作性原則,按分列點,分多則多寫,分少則簡寫。另外可以評分的操作可能性推斷答案的條目數量。比如設問的分值是2分,則參考答案一般情況為1點或2點;分值是3分則可能是1點或3點;分值是6分則可能是1點或3點。

(2)、語言要方簡意賅。材料題不是問答題。一般設問問什麼你就回答什麼,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過多的語言。注意語言的准確性,科學性,防止隨意性。即論從史(材料)出,結論必須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據,由此依據而得出。

(3)、運用辯證觀點,保證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對有些認識、評論之類的答案,要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如1992年普通高考第47題,要求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評價法國1791年憲法。做為考慮答案來講,首先要肯定它反對封建貴族特權和專制制度的進步性,又要從材料中看到限制公民選舉的虛偽性。

(4)、要實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要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觀點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得出正確的認識,不要以樸素的階級感情去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認為「農民階級一切都好,地主階級一切都壞」,一看見「資產階級」就痛加批判,一看見材料出自中共某一文件就認為完全正確。實際上這還是「左」傾思想的影響。因為任何一個階級在上升時期都起過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作用,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明確指出「資產階級曾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中共的文件中也有反映「左」傾或「右」傾思想。

4、認真檢查。

題目答完後,對題目和答案進行嚴格認真地檢查,檢查一下審題是否有偏差,答案要點是否齊全,史實是否准確,力求答案准確無誤。

5、重視平時訓練,及時總結解題的經驗教訓。

對平時解答材料解析題出現的失誤,一定要找出原因,不一定要去記住這一問怎樣答才正確,應當考慮「我為什麼沒有答對」,只有平時注意總結失誤,才能避免考場上的失誤。

關於歷史的復習,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鞏固基礎知識點
1. 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復閱讀,思考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前後關系,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
2. 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 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確定義的前提。
2. 完整歸納概念內容。
3. 區別概念的異同。在復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准確把握。
4. 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准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復習中的理想境界。
三、高密度串連知識網路
知識網路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復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
1.抓點。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松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徵,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四、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
備考復習不僅要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路,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拓寬、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形成立體知識體系。
1. 相對完整的敘述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
2. 宏觀分析和微觀考查。
3. 顯性聯系與隱性聯系。「顯性聯系」是教材中歷史知識間較明顯的聯系,而「隱性聯系」則隱藏於知識之間。換言之,就是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而隱性問題是對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比較和系統化,顯性問題只有通過隱性問題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價值。
4. 歷史學科與相關學科。
五、多角度比較人物事件
在歷史測試的四種題型中,無一不涉及到比較能力,因此,學會科學的比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較技能,尤為必要。
1. 把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進行比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點、作用或實質等。
2. 把性質相同但分布於不同歷史階段的歷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較,理清發展線索。
3. 把同類歷史事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進行比較。
4. 把某些表現相同而性質不同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認清其不同實質。
六、科學評價人物、事件
要想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要掌握評價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體說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1.立場正確。要站在正確的階級立場(人民的、愛國的立場)和社會立場(生產力的發展、社會進步、國際主義和改革探索等)上看問題。
2.觀點鮮明。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時勢造英雄」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兩個基本觀點。
3.方法得當、客觀公正。要全面而准確地分析和評價,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區分不同的階段,要運用辯證分析法、階級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全面而綜合的分析,切忌簡單化、片面性和絕對化,要注意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局部和全局、現象和本質的關系。
七、簡要概括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浩瀚龐雜,只有把其濃縮、概括、提煉成簡明扼要、要點明確的知識點、知識鏈,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1. 抽取要點。即正確選用課本中的關鍵字詞或章、節、目標題,或者用自己的語言精煉准確地表達出來,形成知識要點。
2. 時間作序。即以時間為序來組織知識。
3. 邏輯劃塊。即按照有關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分塊概括。
八、靈活化運用歷史理論
對任何歷史問題的分析,都必須以理論為根據,否則就無法保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必須系統地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注重運用理論分析歷史問題。
只有堅持運用史學理論分析問題,史學理論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時要選擇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試題,進行史論結論合訓練。有目的、經常性的練習,必然會促使靈活運用理論的能力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如何多角度分析問題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