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韋貴妃是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韋貴妃是什麼樣的人

發布時間:2022-09-08 02:52:23

A. 盛唐韋貴妃:京兆名媛二嫁給李世民,嫁給愛情的樣子是怎樣

在李世民的後宮中,長孫皇後之下有四位夫人,即貴、淑、德、賢四妃。雖然四位夫人品級相同,但多數以貴妃為尊。而李世民的貴妃——韋氏,卻是二嫁之人,她和李世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嗎?

(一)京兆韋氏

韋貴妃名喚韋珪,出身自京兆韋氏。京兆韋氏是隋唐時期重要的世族大家,韋貴妃的曾祖父是北周的大司空、上柱國,祖父韋總為北周驃騎大將軍,父親韋圓成是隋朝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鄖國公。除此之外,韋貴妃的叔叔們也都出任要職,還有一位堂姑姑是隋元德太子楊昭的正妃。可以說,在北周到隋唐這段時期內,京兆韋氏都是不容小覷一股勢力。只可惜,韋貴妃的父親早逝,在她還在襁褓中時。但這對韋氏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韋圓成死後,韋貴妃的叔叔韋匡伯襲了爵位,繼續將韋氏發揚光大。

四妃之首看似很風光,二婚再嫁的韋貴妃可以獲得這樣的待遇,也讓不少人艷羨。可這份所謂的聖寵,只不過華而不實罷了。 韋珪冊封貴妃那年,其母去世,為了安慰韋貴妃,唐太宗冊封了她的父親韋圓成為徐州都督,但對她的生母一直未有任何的冊封。還有,韋貴妃幾個子女的待遇,都算不上好。 臨川公主到出嫁前,才獲封臨川郡公主,弟弟李慎在襄州任刺史時,功績不俗,也並未得到太宗的另眼青睞。

B. 歷史上的韋妃和徐惠是什麼樣的人

韋貴妃,根據出土墓誌的記載,韋氏名珪,字澤,於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墓誌銘上雖然稱韋珪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珪並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朝末年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按律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後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為宮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李淵登基後雖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與釋放掖庭宮人是兩回事,韋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間被放出宮回到家中,所以墓誌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粉飾之語。至於某些網文里廣為流傳的,秦王李世民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鍾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更有一些不靠譜的網文信口開河,認為在長孫皇後過世後,唐太宗的後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為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利掌管後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雲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對後宮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若沒有唐高祖的特許,萬氏即使身為貴妃也沒有權利掌管後宮。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群臣三請立郭貴妃為皇後,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艷,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郭氏雖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發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艷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為皇後。若身為貴妃便能理所應當地掌管後宮,那唐憲宗又何必再多此一舉。

何況能夠執掌後宮對於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即使是多位嬪妃共同管理後宮,史書也同樣會記載下來。陳後主的張貴妃統攝後宮,隋文帝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共同代掌後宮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劉浚的列傳也特意花了一番筆墨記載著其母潘淑妃(劉宋時淑妃僅為正二品九嬪,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後宮一事。

不僅史書上會記上一筆,就連墓誌銘這種沒事也要誇兩句有事更要誇了再誇的東西上,也絕對會大書特書一番,甚至哪怕韋貴妃並沒有代管後宮這么大的許可權,只是有些參與權,她的墓誌上也不可能隻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只不過是輔佐馬皇後治理後宮,此事不僅見載於《明太祖實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中亦有記載,宋濂在撰寫孫貴妃的墓誌時更沒有放過這一莫大榮耀:「成穆貴妃孫氏……佐皇後以理,內治宮壼肅雍,上下咸無怨者。」而韋貴妃的墓誌早已出土,志文中對她多有浮誇溢美之詞,但對所謂的代管後宮一事卻絕口不提,可見韋貴妃代掌後宮一事,實屬現代人的想當然耳。

韋貴妃不僅本人無寵,就連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韋貴妃作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親本可以獲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不曾得到過郡君的封號。直到韋貴妃因母親的逝世而表現得異常悲痛,「哀號荼毒,毀瘠弗已」,唐太宗這才象徵性地追贈了韋貴妃之父韋圓成一個徐州都督的官銜,韋貴妃之母仍舊沒能得封郡君。而韋圓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陳州等二州刺史、鄖國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遠遠比不上韋圓成生前的地位,可見唐太宗的追封不過是敷衍之舉而已。

不僅如此,韋貴妃所生育的臨川公主與紀王李慎論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臨川公主直到18歲才被冊封為公主,駙馬周道務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駙馬中是最差的,而臨川公主出嫁後就隨著丈夫一同離開了京城遠赴邊地上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在唐太宗活著時就離開長安的公主。韋貴妃唯一的兒子紀王李慎雖然很有才華,在襄州處理政務的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當地百姓的稱贊,然而唐太宗並沒有因此給予李慎格外的關注或獎賞,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這才褒獎了他。

至於韋貴妃與前夫李珉的女兒李氏,與母親一起籍沒進宮,但都20歲左右了,其母韋貴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兒的婚事。直到貞觀四年突厥來降,唐太宗為了安撫眾多來降的突厥貴族,這才將仍舊是宮婢身份的李氏封為定襄縣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給在貴族眼裡堪稱婚配最末等的胡人為妻。

雖然有人因此認為李氏得封定襄縣主是唐太宗將她認作繼女的標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將定襄認為繼女,那麼定襄就應該和文成公主、弘化公主一樣,封的是公主而不是縣主,墓誌上也不會明確記載定襄不過是渤海李氏,「隋戶部尚書雄之孫,齊王友珉之女。」而應該像弘化公主那樣,只說是「隴西成紀人」「大唐太宗文武聖皇帝之女」。

何況定襄縣主嫁給阿史那忠後,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遠比中原艱苦,別說定襄一個中原人受不了,就連阿史那忠本人享受過了中原生活都不願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見到使者時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讓他回到長安——唐太宗若是寵愛韋貴妃,又何至於讓她的女兒去遭這份罪?

當然,也許有人會感到不解:為什麼韋珪作為貴妃卻無寵到了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歡韋珪,為什麼還要封她為貴妃?其實這跟人們長期以來一些錯誤的觀念有關。

首先,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貴妃就等於寵妃,被皇帝封為高品級的妃子都是寵妃。其實不然,後宮是自古以來的制度,就算沒有寵妃,皇帝也不會把四妃之位一直空著不封。歷史上身處高位卻無寵的嬪妃比比皆是,別的不說,光看唐朝諸位皇帝的貴妃,除了唐玄宗的楊貴妃,唐代宗的獨孤貴妃外,其他皇帝的貴妃都不得寵,也找不到什麼得寵事跡。

其次,皇後是天然的後宮之主,掌管後宮事務,除非皇後無寵到了極點而皇帝又另有極為寵愛的嬪妃,不然皇帝是不會插手後宮事務的。所以縱觀唐朝的後宮,皇後的權利極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後,明明蕭淑妃那麼得寵,出身好資歷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卻只是個淑妃,另有一個無寵無子的女人壓她一頭做上了貴妃之位;風流多情的唐憲宗唯恐結發妻子當上皇後後會掣肘自己的獵艷行為,於是堅決不立原配郭氏為皇後——唐朝皇後在後宮的權利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唐朝後宮嬪妃的冊封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皇後,如果皇帝沒有特別的吩咐或要求,那麼皇後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後宮女人的品級。身為貴妃卻是個不得寵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難理解了。

再者,唐太宗明確表示過自己對這些後宮女人的態度,那就是韋珪、陰氏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沒資格給自己生孩子。

《魏鄭公諫錄》:
太宗謂侍臣曰:「漢代常以八月選洛陽中子女資色端麗者,載還後宮,此不可為法。然即日宮內,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誕乳諸王,是非所宜。據此論選補宮列,理宜依禮。」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漢朝經常在每年的八月擇選一些品貌出眾的良家女子入後宮充當嬪御,這種做法本不應該成為後世效仿的對象。但是現在我的後宮中有太多罪人家的女兒充當妃嬪,由這些人生養皇子實在不合適,所以還是按照漢時的規矩,以後擇選嬪御由宮外的良家子中擇選。

唐太宗本就是貴族子弟出身,對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有著天然的鄙夷歧視之意——雖然這不代表他就要把這些女人當階級敵人來看。

再加上韋珪陰氏等人是唐太宗當秦王時宮里發配來伺候的宮婢,而身為親王時的李世民對後院這些小妾的出身沒有多少自由挑選的餘地。但出於貴族的偏見,唐太宗顯然不認為這些女人的血統有多好,更不應當給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會稀疏了自己優秀的基因,讓後代不夠優秀。

只不過孩子是慾望的產物,唐太宗又沒有練過什麼神功,只能讓指定的女人生孩子,而歷史上為皇帝生育了子女卻照樣無寵的嬪妃也比比皆是。所以雖然韋珪、陰氏這些嬪妃雖然給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太宗依舊免不了打從心底鄙視出身不好的她們,更遑論還能對她們產生什麼感情呢?

至於徐惠,一直以來,由於徐惠是唯二被列入後妃傳的唐太宗後妃,所以往往被人誇張成是唐太宗在長孫皇後死後最喜歡的女人。不過歷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後宮中究竟擁有怎樣一個地位,在唐太宗的感情世界裡,徐惠又是怎樣一個存在,而讓徐氏一族飛黃騰達的究竟是唐太宗還是唐高宗?我們不妨一起去看看史實真相究竟如何。

根據史書的記載,徐惠因為才名遠揚而被召進唐太宗的後宮,被冊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屬文,揮翰立成,詞華綺贍」,不久便升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級官,由從六品下的將作監丞被升為從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繼婕妤之後,徐惠又被晉為正二品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這便是她在貞觀一朝的最高封號了。

不過充容雖然位列九嬪,但僅為九嬪中的倒數第二級,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級,也就說仍只算是個下嬪。想想貞觀二年的時候,唐太宗聽聞鄭仁基的女兒「容色絕姝」便要聘為充華(即充媛),而鄭氏的出身與資歷比起徐惠並無任何特別之處,僅僅是因為容貌出眾便能一舉成為九嬪之一,反觀徐惠在後宮十二年,憑借自己的滿腹才華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嬪之位,也無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了。

至於徐惠和唐太宗之間的關系究竟能親密到何種程度,從李治與晉陽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窺一二。

眾所周知,李治與晉陽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親自撫養長大的,特別是李治,直到被立為太子,唐太宗仍捨不得讓他搬出自己的寢殿住到東宮去。所以即便是貞觀十八年劉洎上疏,懇求讓太子搬回東宮居住,唐太宗也不過是令其與岑文本馬周等人「遞日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卻絕口不談讓李治搬離自己寢宮的事。一直到貞觀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這才讓李治每隔半個月到東宮一次。

若是徐惠到了能夠常伴君王側的程度,唐太宗又怎麼會如此捨不得已經成年甚至都已經當了父親的李治離開自己的身邊呢?更何況如果徐惠真的與唐太宗的關系親密無間到了一定程度,那麼能夠在唐太宗發怒時為大臣們徐徐辯解的,能夠讓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會是晉陽公主而應當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眾的才華雖然頗得唐太宗的賞識,與唐太宗之間的互動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詔應和或是解圍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賦》,便是徐惠與許敬宗等人在隨同唐太宗游翠微宮時共同奉詔寫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惠在揮就《進太宗》一詩時,面對的是唐太宗召她前來覲見時等得十分不耐煩的情緒,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這句詩的本質不過是徐惠為了解圍而作。

而說到這首《進太宗》,則又是令人心生好一番感慨。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的後宮中同樣以文采出名的嬪妃大有其人,比如晉武帝的左貴嬪左芬就是其中一例。只是左芬雖然才華橫溢但長相醜陋,而晉武帝本人又十分好色,所以史官直白地記載了左芬因為「姿陋無寵」。但就是這樣一個「姿陋無寵」的左芬,光憑自己的文采,就做到了僅次於皇後楊艷和有著亞後待遇的寵妃胡芳的正一品貴嬪之位。而晉武帝縱然不過是個好色平庸的皇帝,但也經常親自前去拜訪左芬,主動到左芬的住處去,再反觀唐太宗這里,不過是難得召見了徐充容一次,徐充容不過是稍微來得遲了點,唐太宗都要忍不住發火,以至於徐充容不得不急中生智,當場做了《進太宗》這首解圍詩以化解這種難堪的境地。

再看那篇讓徐惠名垂青史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這篇文章的出現,標志著徐惠已經達到了其一生中最為巔峰的時刻,因為無論是從文章的立論還是辭藻的修飾來看,能夠出自一後宮嬪妃之手實非易事,所以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都不厭其煩地在徐惠的列傳中大段大段乃至整篇收錄了這份諫表,然而此文讀罷之餘又不禁令人為之嘆息,這不僅僅是因為徐惠的諫言並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為從這篇諫疏中所得出的結論。

唐太宗的後宮中,能夠大膽上諫的只有長孫皇後與徐惠二人,然而此時此刻看來,這二人又是有著極為明顯的差距。長孫皇後的娓娓道來在徐惠這里變成了駢散相間的工整;長孫皇後的言簡意賅演變成了徐惠的長篇大論。徐惠與長孫皇後同處後宮,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徵一樣直接進諫,卻偏偏選擇了同房玄齡那樣上表談論。房玄齡是因為病重無法面見皇帝才上表的,那麼徐惠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才選擇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聖進言?

甚至徐惠在上書里重點提到的修建玉華宮一事,實際上唐太宗早在貞觀二十一年七月就開始興建玉華宮,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又下發了詔書反省自己應當更加節儉,而徐惠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要等到唐太宗下詔反思後這才上書勸諫——如果徐惠只是為了勸說皇帝節省民力輕徭薄賦,為何不在唐太宗要建玉華宮時就上諫勸止,而是非要等到唐太宗自己開始反省了,這才跟風上書?

所以徐惠此舉一出,更多的是讓人感覺到她是意在表現自己的才華以借機搏取唐太宗的注意與賞賜,而徐惠精心挑選在這樣時機向給皇帝上書,頗有刻意做作之感。

不過作為一名善於納諫的皇帝,無論臣子是出於什麼目的進諫唐太宗都會予以優容的態度,所以面對徐充容的這篇奏疏,唐太宗是毫不吝惜地表達了贊賞與賞賜,但隨後又絲毫不受影響地繼續與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遊玩起玉華宮來,甚至興致還頗為高昂地親自做了一篇《玉華宮銘》,並令大家應和。

而徐惠通過這樣生硬刻意的上書方式進行勸諫,更加讓人察覺到只屬於君臣之間的那種拘束與拘謹。這也恰恰說明了,徐惠到底還是沒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無法以一種自然而親密的姿態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也正因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詩作中多有流露悲秋傷懷之情,倘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這種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與聰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寬慰,然而卻不見其詩文中有任何的勸慰之作。

等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徐惠身為無子嬪妃按照慣例被送進崇聖宮出家為尼,自此「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過這種再無出頭之日的守陵生活對於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來說打擊太過沉重,於是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徐惠在生了重病後拒絕服葯,留下「得先狗馬侍園寢」——在祭祀所用的狗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廟這樣謙卑的遺願後,病逝了。

盡管此時距離唐太宗的駕崩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徐惠也並沒有選擇在唐太宗死後立即絕食的方式,而是漸漸等到生了重病後這才不喝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對徐惠此舉大加贊賞,不僅將其追贈為四妃之一的賢妃,還允許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飛黃騰達起來。徐惠的父親徐孝德更是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級提拔,被李治擢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連升6級,卒於任上時,李治還「優敕令官造靈舉,別加賻物,具給傅乘,資送還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齊聃也被任命為沛王李賢的侍讀,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樣因為才名出眾被李治召進宮,封為正三品的婕妤。

縱觀徐惠在唐太宗後宮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結論便是:對比唐太宗後宮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記載了一筆的嬪妃,因為出眾的文采而擁有更多事跡的徐惠自然算是比較有存在感的。但即便不和寵傾後宮的武惠妃,禮數實同皇後的楊貴妃,嬖倖專房的獨孤貴妃這些頂級寵妃相比,徐惠的「得寵」仍舊十分有限。

畢竟徐惠在唐太宗的後宮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號也僅僅只是個下嬪,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為女兒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級官外,再沒有因為徐惠的進宮得到任何好處。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駕崩一年多後病逝在了崇聖宮,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這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說徐惠能對唐太宗有什麼影響了,因為通觀徐惠的列傳以及留下來的詩文,都未見其對唐太宗的思想或決策產生過任何影響。更甚至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徐惠剛上疏勸諫過唐太宗要愛惜民力勤儉節約,唐太宗在兩個月後就親自下詔為愛妻長孫皇後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評價為「壯麗輪奐,今古莫儔」的大慈恩寺。這座宏偉富麗的大慈恩寺面積之大甚至占據了整個晉昌坊的半坊之地,總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復殿,十分奢華,與徐惠在上疏中所強調的節儉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來「影響巨大」一說呢?

C. 唐朝的韋貴妃何許人

韋貴妃,根據其出土墓誌銘的記載,於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雖然墓誌銘上稱韋氏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氏並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後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為宮婢進入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墓誌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溢美之詞了。至於野史小說里廣為流傳的,秦王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鍾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更有一些不靠譜的小說信口開河,認為在長孫皇後過世後,唐太宗的後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為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利掌管後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雲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對後宮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而且也只是「諮稟」而已,還不是「統攝」,也就是說沒有決斷權。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群臣三請立郭貴妃為皇後,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艷,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郭氏雖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發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艷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為皇後。若身為貴妃便能理所應當地掌管後宮,那唐憲宗也大可不必多此一舉。

何況能夠執掌後宮對於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在墓誌銘這種沒事也要誇兩句有事更要誇了再誇的東西上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一番的。若是韋貴妃真的曾經代掌後宮,她的墓誌上不可能對此隻字未提。而且仔細瀏覽《舊唐書》里韋貴妃之子李慎的列傳,對此事也是根本不曾提及過。可見韋貴妃代掌後宮一事,實屬小說家言。

至於韋貴妃在唐太宗後宮中的地位如何,這點從她的三個子女的待遇上便能略知一二。

定襄縣主,是韋貴妃與前夫李珉的女兒,墓誌上稱其是因為「椒庭藉寵」得封定襄縣主的。然而這個「縣主」卻是好巧不巧的封在貞觀四年突厥歸降的時候,正好來了一批王孫貴族需要安撫和親,於是李氏便被嫁給了阿史那忠。結果阿史那忠的墓誌中是明明白白地寫道:「夫人,渤海李氏。隋戶部尚書雄之孫,齊王友珉之女。」可見人家根本沒把定襄所謂的「縣主」封號放在眼裡,更不承認定襄是李唐的宗室女。

而且算來定襄縣主出嫁的時候至少十八歲了——其父李珉死於大業九年,定襄最遲大業九年出生。憑借其母韋貴妃的「椒庭藉寵」,居然還能拖成大齡剩女,嫁的還是堪稱當時貴族婚配末等的胡人。簡直令人難以想像,唐太宗對這個「繼女」究竟是怎樣一個「相當的疼愛」的法子。

臨川公主,雖然其墓誌銘上稱,貞觀初年的時候唐太宗避暑甘泉宮,臨川曾上表請安,唐太宗看了後頗為贊賞並為其取字「孟姜」,還「尋封臨川郡公主」,然而臨川真正受封公主卻是在貞觀十五年。「尋」是不久的意思,不過從貞觀初年到貞觀十五年,這「不久」的時間也太長了點吧。如果唐太宗對這個女兒真那麼看重與關心的話,又怎麼會事隔十五年才想到要給她一個封號呢?

說起來臨川也真是唐太宗諸女中絕無僅有的一例了。不僅十八歲才受封,而且是眾公主中唯一一個受封後立即出嫁的(和臨川同年出生的清河,早在貞觀二年便冊封為公主了),更不用說唐太宗尚在人世的時候,臨川便跟著駙馬遠離京城,一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臨川才有機會從外地趕回京師。

再看看她的駙馬周道務,且不論幾位嫡出公主的駙馬,單看與臨川同樣庶出的公主們:襄城下嫁蕭瑀之子蕭銳,南平下嫁王珪之子王敬直,遂安下嫁竇逵,豫章下嫁唐儉之子唐義識,巴陵降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普安降史大奈之子史仁表,東陽降高士廉之子高履行,清河降程知節之子程懷亮,蘭陵降竇懷悊,晉安降韋思安,安康降獨孤謀,新興降長孫曦,高陽降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同為庶出,這些公主嫁的不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子,便是太穆竇皇後、長孫皇後的族人,又或是京兆韋氏、獨孤信的後人,唯獨臨川所嫁的周道務,論家世,堪稱是眾駙馬中墊底的。

周道務的父親周孝范在《舊唐書》中甚至未被提及一言,關於他的事跡只能在墓誌上找。當然有人說了,人家周孝范可謂是唐太宗「心腹中的心腹」,深受信任,不然怎麼可能鎮守玄武門,宿衛皇宮一直到死呢?如此說來的話,臨川身為貴妃之女卻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子都沒能攤上,真不知是唐太宗對周孝范的隆寵太盛了,還是這個所謂的貴妃之女其實並不值錢。

不過又有人說了,臨川可是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實封350戶,和人家太平公主的待遇一樣。拜託,人家太平公主可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出嫁時就有了實封350戶,臨川這種出嫁了兩年才有的能比嗎?更何況從史書來看,貞觀末年的時候諸位公主都是實封350戶,臨川會有350戶根本不足為奇。

《資治通鑒》:「舊制,食邑,諸王不過千戶,公主不過三百五十戶;太平食邑獨累加至三千戶。」
《新唐書》:「永淳之前,親王食實戶八百,增至千輒止;公主不過三百,而主(太平公主)獨加戶五十。及聖歷時,進及三千戶。」
《唐會要》:「舊制,親王食封八百戶,有至一千戶;公主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六百戶。」

《資治通鑒》記載,親王的實封是1000戶,公主是350戶;《新唐書》記載,太平公主是第一個實封增加到350戶的公主;《唐會要》則記載,親王的實封可以由800戶增加到1000戶,公主也可以由300戶增加到600戶。根據貞觀時候親王的實封來看,親王初封都是800戶,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才將實封增加到了1000戶。由此可以得知,公主開始時是300戶,在貞觀末也應當是增加了實封到350戶。而且貞觀末年的時候,唐太宗的諸位公主皆已出嫁,這樣的加封自然不能與太平公主出嫁時便有實封350戶相提並論了。

再說了,因為撰寫墓誌銘的人不同,行文風格自然也不盡相同,有的寫名字有的不寫,有的只管誇成天上有地下無有的跟流水賬一樣啥都記,有的只是提及了一下駙馬是誰便全力描寫公主了,有的卻是大段大段地描寫駙馬的出身,以及公主跟著駙馬在邊疆過著守邊生活最後客死異鄉,還有的甚至只給了人家貴妃之女「食邑二千戶」的封戶數。所以但凡嚴謹一點的人,都是將墓誌與史書結合起來一起看,這樣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通觀臨川的墓誌,特別是「駙馬以克清邊難,驛詔入京,公主隨行,途中大漸,恩敕便令於幽州安置……薨於幽州公館」這一段話,可以看出臨川的一生雖然看似平穩,然而背後卻是看不見的凄涼。

臨川出嫁後就隨丈夫到地方上任,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才有機會回京。臨川甚至年近六十的時候,還伴著丈夫在距長安3589里的邊關營州辛勞,且不能享有兒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等到臨川好不容易等來丈夫奉詔返京隨行的機會時,又病困在幽州半路,三年後最終客死在距京師東北2520里的異鄉。

而唐高宗年間,臨川曾花費心血奉獻《孝德頌》,雖然得到了天帝天後嘉許,卻未能讓她從遙遠的大唐邊疆回到故土。

所以綜合墓誌上的記載以及史書上關於駙馬周道務簡略之至的事跡,臨川最終給人留下的是這樣一個印象:她是一位頗為善於逢迎的人物。雖然未享高齡,只活了五十九歲,卻經歷了太宗、高宗和武則天三個不同的統治時期。她對每一位君主,都能充分利用自己能文工書的特點,抓住有利的時機撰表上頌,歌功頌德.以博其歡心。她一生的行事,雖不能詳知,但也可以由此想見其大略。

而臨川這種性格和為人處世態度的形成,和其母不得寵於唐太宗息息相關,一位備受冷遇的公主,自然不得不善於經營逢迎之道。

紀王李慎,可以說是唐太宗諸子中比較有才乾的一個,而且與某些空有溢美之詞的皇子不同,李慎的才幹可是有實打實的史料做證明的。「紀王慎……十七年,遷襄州刺史,以善政聞,璽書勞勉,百姓為之立碑。」(《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

然而李慎雖然有才華,卻並不得唐太宗的偏愛。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慎貞觀十一年去封地的時候尚不足十歲,是唐太宗諸子中出閣年紀最小的一個。

所以韋氏雖然身為貴妃,但在唐太宗的後宮中究竟能算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從她三個子女所受到的待遇中便可見一斑了。

D. 哪一個人比君王大五歲,卻成為金婚皇妃,白居易親自為她寫墓誌銘

說到唐朝,我們會想起很多很有名的統治者,比如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還有李淵等人。有些皇上卻不出名,他的嬪妃們就更加沒有名氣啦。不過有幾個人在歷史上還是有幾筆提及的。比如他的皇後王氏,他可是唐朝。最後一個沒有死就被立為皇後的人了。雖然她就只僅僅當了一天。還有一個人呢,就是我們今天說到的韋賢妃。

可是那時候皇上比她還要小幾歲,已經有了一個妻子,所以她的身份就是小妾。就是因為她的祖父犯了事,所以她不能作為妻。更讓她悲傷的是她一直沒有為丈夫生下孩子。而作為妻子的王室一直備受寵愛,還生下了長子。被封為太子。韋氏能夠一直被留下來都是因為她為人很善良很隱忍。在皇後死後就由她管理了後宮。本來在丈夫死了之後,有兒子的可以陪兒子生活,沒有的就要出家。她沒有兒子,本來應該出家,但是她卻想要為丈夫守陵。所以後來的皇上答應了她。還讓白居易為她寫墓誌銘。

E. 唐太宗的韋貴妃何許人

韋妃,在史書上(正史野史)除了記載她是皇十子紀王李慎(貞觀2年出生)和皇12女臨川公主(武德7年出生)母親外,別無任何事跡。公元1990年,在陝西昭陵的陪葬墓群東側挖掘了她的陵墓。根據出土的墓誌銘記載,韋妃諱珪,字澤。武德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冊拜紀國太妃。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於河南敦行里第,春秋六十九。因為她是先帝貴妃,又是紀國太妃的緣故,唐高宗李治按傳統制度,把她安葬在距昭陵主峰最近的地方。
另根據她大女婿墓誌的記載,韋妃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的兒子李珉。公元613年,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李子雄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官家屬,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所以其墓誌上『武德以良家入選秦王府』是為尊者諱,韋氏是以宮人或者是女官身份入侍秦王李世民,從貴妃第一女出生在武德7年可以得出貴妃入侍時間最早也是武德六年,所以網路上流傳的『洛陽城下風流王子對美麗寡婦一見鍾情』的故事,純屬某些不學無術者在YY。而從韋氏第一子(武德七年)和第二子(貞觀二年)相隔時間來說,韋氏在入侍以後並沒有得到李世民什麼特殊寵愛,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侍妾而已。有人要問,既然韋氏只是一個普通的姬妾,為什麼可以在貞觀元年被冊封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貴妃呢?這里要說明一點,四夫人九嬪是制度,皇帝無論是只愛皇後不愛後宮,還是只愛後宮不愛皇後,都要給自己的姬妾相應名分,所以封號高不能天然代表得寵(大家都知道唐高宗永徽之治初最寵愛是蕭淑妃,而他的貴妃同樣默默無聞)。貞觀時,長孫後專寵後宮,太宗對眾姬妾都無特別感情和寵愛,在這樣的現實下,四夫人九嬪的排位權就完全歸於皇後了。墓誌上多次強調貴妃性格作風異常恭謙,對於一個皇後來說,性格作風異常恭謙恭敬的後妃自然容易得到的青睞,並且韋氏有子嗣,年紀在眾妾中也屬年長,雖然是宮人出身,但其家族也是名門,所以選擇她為貴妃也就順理成章了。
貞觀時,長孫後專寵後宮,六宮粉黛雖因皇後仁慈並沒有受到什麼大迫害,但就精神生活而言,也不過是錦衣玉食的獨守空房,心中凄涼苦悶可想而之。韋氏雖為貴妃,也不過按照俸祿多一些,宴會上排位靠前一些,其他就無什麼區別了。這從貞觀2年後,貴妃長達22年沒有子嗣、貴妃之女臨川公主直到貞觀15年(18歲)才冊封以及貞觀10年長孫皇後病逝後,太宗卻沒有按照慣例委任貴妃代管六宮可以看出韋氏在太宗心中是毫無地位和分量可言的。(網路上長期流傳貴妃在長孫後去世後,代掌後宮。但無論是貴妃的墓誌還是史書都沒有這種記載,所以網上這種說法純屬想當然,沒有任何理論依據)
貞觀23年太宗病逝,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韋氏按律冊拜紀國太妃。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於河南敦行里第,春秋六十九。由於她的女兒臨川公主得到高宗李治夫婦的寵愛,也因為她畢竟是先帝後宮中名位最高者,所以高宗把她安葬在距昭陵主峰最近的地方,陵墓也修得很氣派。
綜觀貴妃的一生,她不過是一個空頂著高名位,卻一直過著有名無實無寵無愛生活的可憐女子,雖然她是貴妃,她是太妃,她的陵墓很氣派,但對一個女人來說,這些根本無關緊要。

F. 《韋貴妃傳奇》的韋貴妃跟《武媚娘傳奇》韋貴妃是一個人嗎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歷史上唐太宗的確有個韋貴妃;
貞觀元年,冊立為貴妃,位列四夫人之首。生皇十子紀王李慎、皇十二女臨川公主李孟姜。永徽元年,封紀國太妃,隨紀王李慎出藩。麟德二年去世,陪葬昭陵;
韋貴妃:韋珪,字澤,出身京兆韋氏,隋唐之際著名士族家族之一,亦是陳寅恪先生所雲之「李武韋楊」聯姻政治集團的四姓之一。襁褓之中喪父;
在嫁給李世民之前嫁給隋朝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並生下一女,即定襄縣主。因為李雄造反失敗,韋貴妃應該是回歸自己的娘家了;
李世民當初娶韋貴妃的初衷應該是為拉攏名門望族,在此同時他還娶了韋貴妃的堂妹,王世充的兒媳婦韋尼子。當時的李世民在關中站穩腳跟之後准備攻打洛陽,洛陽城破後,李世民在城中廣結名門望族,安插自己親信,經營洛陽;
墓誌記載韋貴妃姿容端麗,儀態萬方,進退有度,德容俱佳;尤其寫的一手好文章,可謂才貌俱全,並且深受太宗喜愛,但她卻沒有恃寵而驕,反而恭謙有加;
李世民死後,韋貴妃被唐高宗封為紀國太妃,隨兒子紀王李慎遷居藩地。死後陪葬昭陵。

G. 韋貴妃何許人也,她何以有如此尊貴的身份呢

韋貴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愛妃,她嫁給唐太宗之時已是二婚的身份,可是卻能依靠自己的出身和德行排在四妃之首,雖未被封為皇後,卻實際上和皇後的地位相當。韋貴妃能有如此尊貴的身份,與她出身貴族以及本身的品行和優秀是分不開的,她不僅是出生於名士家族的名媛典範,還是才華和美貌並存的賢惠女性,擁有如此尊貴身份理所應當。

品德優秀、位比皇後

韋貴妃做了唐太宗的寵妃之後,依然對自己的父母親非常孝順,並不會因為自己得寵而飛揚跋扈,反而在後宮之中謙恭有加,受到了許多妃子和宮女的愛戴。貞觀元年時,唐太宗正式冊封四妃,韋珪被封為正一品的四妃之首、地位極為尊貴。而她去世之後,唐太宗也給了她最高規格的皇妃殯葬禮儀,下葬位置也最靠近皇陵中央。

H. 李世民的貴妃居然經歷五位皇帝,還是1.9米的巨美人

我國唐朝的開國皇帝李世民是一位久經沙場的馬上皇帝。他一生四處征戰,並在實踐中了解了基層百姓的生活疾苦。所以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 歷史 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但是,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有女人的影子。李世民能夠順利地治國平天下,當然也有其女人的功勞。其中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很多人都知道。

長孫皇後一生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失誤,保護忠正得力大臣,抑制長孫家族的權勢擴張。這對於李世民來說,足可謂是一位賢內助了。只可惜長孫皇後卻英年早逝。在貞觀10年,即公元636年在立政殿去世,享年36歲。死後葬於昭陵。但今天我要說是另一位葬於昭陵附近的女人。

她的墓地離昭陵最近、規模也最大。這座陵墓就是李世民的寵妃——韋貴妃的陵墓。公元1990年,韋貴妃的陵墓被發現。其墓碑尚在,但碑文已模糊了。據考古學家勘測,韋貴妃生前身高竟然有1.9米,而且其牙齒尚完好無缺。這不禁讓人感到十分意外,因為 歷史 上,大多數人只知道有個長孫皇後,很少有人知道韋貴妃,更別說還是一個1.90米的巨美人。

其實,在 歷史 上,唐太宗李世民確實有位貴妃,姓韋名珪。其地位還相當顯赫,位居4妃之首。在唐朝後宮建制中,除了皇後外,還設有四種妃子,即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而韋貴妃居四妃之首,地位僅次於長孫皇後。可見韋貴妃當年在李世民的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在長孫皇後去世以後,李世民雖然沒有將韋貴妃轉為正宮皇後,但是卻再也沒有立其他人為皇後了。

而且統管後宮的權力自從長孫皇後去世後就一直由韋貴妃代管,所以她雖無皇後之名,卻擁皇後之威。但是,說了這么多, 歷史 上的韋貴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我就將唐太宗李世民的韋貴妃給大家作個簡單介紹。韋貴妃(公元597年 公元665年),名珪,是京兆杜陵縣人。貞觀元年四月拜冊「四夫人」(正一品)之首。

她原本是洛陽豪族韋氏的長女。後嫁與隋朝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的兒子李泯為妻。在李泯父子因參與隋末造反被殺後,脫身返回洛陽守寡。後來李世民在攻取洛陽後,為了結交洛陽豪族大戶,穩定洛陽城內局勢,便將韋氏長女韋珪納為妃子。李世民登基後,冊封韋珪為貴妃,並和她生了一兒一女。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其子唐高宗加封她為紀太妃,隨其子紀王李滇外遷就番,樂享天倫,並時常被唐高宗邀請回朝參加一些大型國宴或皇室的家宴。可見,就算是唐高宗對這位父皇時期的貴妃也是相當尊重的。公元665年,紀太妃受唐高宗邀請去泰山參加大型封禪儀式,不幸在路途病故。享年69歲。

韋貴妃一生看似平平淡淡,但卻歷經五位皇帝: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遭遇過喪夫之痛,也享受了「貞觀」盛世。可算得上一個有高深閱歷的皇室妃子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韋貴妃是什麼樣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