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福建油餅有多少年的歷史

福建油餅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9-09 04:23:19

㈠ 閩南人中秋聚會的博餅活動,它有什麼由來

中秋博餅,起源於泉州府,傳說由鄭成功發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 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博。每會月餅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字。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數,八九七十二是親王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數。

㈡ 福清光餅的來歷

福建小吃福清光餅選料精良,製作方法特殊,看著金黃悅目,聞著噴香誘人,吃著酥脆適口,遠非四川麻餅、北方燒餅可比。福建小吃福清光餅以精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適當的食鹽和鹼,加水揉成面團,捏成餅狀,拍上芝麻,中間打孔,稍醒發後,放人事先烤紅的特製的餅爐內,再用當年新採的松針點燃烘烤到酥脆再鏟下。這種特殊方法製作的福建小吃福清光餅有著四百年的歷史。關於福建小吃福清光餅的來歷,這里還有一個故事了。相傳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為了襲擊敵軍,及時殲滅倭寇,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而由戚家軍士兵自製北方燒餅當作干糧。這種燒餅便是福建小吃福清光餅的原型。後來,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飢,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發生便秘。聰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團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加進鹼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潤胃腸,可去燥火。這種改良了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士兵喜愛的干糧,為戚家軍全殲牛田據點的倭寇立一大功。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倭的業績,便把這種烤餅稱之為光餅。這就是福建小吃福清光餅的又來。製作福建小吃福清光餅只能在福清當地,據說多高明的福清光餅師傅也只能在福清才能烤制出這種酥脆噴香的福清光餅,一旦離開福清到其他地方烤制,光餅也就沒那麼香,那麼酥了。有人說這跟福清的水質有關,也有人說也只有用福清山地里採集到的松針當燃料,才烤得出那麼香的光餅。

㈢ 福州有一種叫「光餅」的餅,誰知道它的由來

光餅的歷史,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
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連日陰雨,軍中不能開伙,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繼光餅」。這種叫法如今在該省的福安等地依然保持著。
還有一種起源說是閩東南民眾為戚繼光的軍隊預備的干糧。但關於這種說法,浙江慈溪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傳說卻能提供一點佐證。據說,戚繼光率領士兵追殺捕剿倭寇,貴在用兵神速,但行軍過程中,架鍋燒飯拖延不少時間,戚繼光又想不出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軍至慈溪龍山東門外,一老農為戚家軍獻上許多中間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餅以作慰勞,並對戚繼光說,這餅光光的,用繩子穿上帶在身邊,餓時即可充飢。消息傳開後,沿海各地的百姓爭相為軍隊做光餅。光餅名稱從此流傳開來。由於助戚家軍平倭有功,據說明嘉靖帝賜名曰「繼光餅」。也因為該餅略帶鹹味,又稱咸光餅。
另有一種說法是,戚繼光解放了被倭寇關押的百姓後,把自己的干糧分給百姓充飢,於是百姓稱之為「繼光餅」。

光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古代文人喜吃光餅,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都要買許多光餅用作途中干糧,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用功程度的代名詞。現在的福州人吃光餅,更有諸多花樣。有將炒乾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將芥菜心夾在餅里的辣菜餅,還有將米粉肉夾在餅里的夾肉餅等等。以前光餅屬於街頭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擺上了光餅。福州人在請遠方客人品嘗光餅時,都要自豪地給客人介紹光餅的傳說。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

㈣ 福建光餅有哪些 分類

福安光餅
福安的光餅講究的是「銅臉鐵底棉花心」。銅臉--光餅表面焦黃,色似古銅;鐵底--餅底脆而堅硬;棉花心--餅內松軟可口。他們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准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里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彷彿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鍾,幾百隻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後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里烤出的光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建甌光餅
芝城光餅大約流傳於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由浙率部入閩抗倭之時。芝城光餅獨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後又覺得有甜味。有的長期離鄉的邑人,每次回鄉探親後,再外出總要攜帶些家鄉的光餅以飽口福或分給外地的親友共同品嘗。
其做法是:先把麵粉發酵,和好面(10斤麵粉約加三斤水),每10斤麵粉放鹽三至四兩、小蘇打一兩。然後做成直徑約7.5 公分,厚度約一公分的園形餅坯,在坯中間戳一個小洞,一般每個光餅戳一個洞,似瓜子模形。餅面加蔥、肉的光餅每個戳兩個洞,再把餅坯貼在火爐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這樣烤出的光餅是白色微黃,餅面有光澤,表示金面、銀邊、瓜子咀。南雅鎮房村光餅遠近聞名並形成產業。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等領導都曾考察過房村光餅業。
梅仙光餅
梅仙光餅以麵粉、豬肉、食鹽為主要顏料,把調好的麵粉放進大缸里用木炭烘烤,幾分鍾後色澤金黃、香脆可口的光餅就出爐了,但全部過程只能手工製作,沒有一道工藝是機器生產的。每天上午,尤溪縣梅仙鎮梅新路旁的小木屋裡,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都在不停地忙碌著,因為他的身後總有一些轎車、班車停在那裡,等待他做的新鮮光餅的出爐,這位老人就是余祥鏘。他們家做的光餅在三明市食品文化藝術節比賽中曾經獲得一等獎。光餅分甜和咸兩種味道,甜的會加上點芝麻,鹹的在裡面加些肉,街邊的小攤將光餅用線連成一串一串的,香氣撲鼻。據了解,光餅是為了紀念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傳說當年戚繼光為了抗擊倭寇時行軍方便,發明製作了一種餅,把餅用線串起來,掛在脖子上,隨時可以吃。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將士,就把這種餅稱為「光餅」。
福清光餅
光餅在福州地區百多種地方風味小吃中,光餅是最粗最賤的一種。它的原料僅為麵粉、鹼面、鹽巴,另加一點芝麻,形狀如銀元般大。與抹了油加了調料的北京麻醬燒餅、江蘇黃橋燒餅等相比,既無檔次,又沒味道。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
這種特殊方法製作的福清光餅有著四百年的歷史。相傳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為了襲擊敵軍,及時殲滅倭寇,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而由戚家軍士兵自製北方燒餅當作干糧。這種燒餅便是福清光餅的原型。後來,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飢,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發生便秘。聰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團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加進鹼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潤胃腸,可去燥火。這種改良了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士兵喜愛的干糧,為戚家軍全殲牛田據點的倭寇立一大功。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倭的業績,便把這種烤餅稱之為光餅。 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據說多高明的福清光餅師傅也只能在福清才能烤制出這種酥脆噴香的福清餅,一旦離開福清到其他地方烤制,餅也就沒那麼香,那麼酥了。有人說這跟福清的水質有關,也有人說也只有用福清山地里採集到的松針當燃料,才烤得出那麼香的光餅。福清光餅選料精良,製作方法特殊,看著金黃悅目,聞著噴香誘人,吃著酥脆適口,遠非四川麻餅、北方燒餅可比。光餅以精麵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適當的食鹽和鹼,加水揉成面團,捏成餅狀,拍上芝麻,中間打孔,稍醒發後,放人事先烤紅的特製的餅爐內,再用當年新採的松針點燃烘烤到酥脆再鏟下。
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

㈤ 酥油餅的由來是什麼 酥油餅起源介紹

由來與起源 由來 清代著名小說《儒林外史》一書中即已提及,並作贊譽。酥油餅用上等白麵粉攙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吳山酥油餅歷史悠久,約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國末期),趙匡胤與南唐劉仁贍在安徽壽縣交戰時,當地百姓用栗子面做成酥油餅支援趙軍。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經常命御廚製做此餅食用。高宗時,遷都臨安(今杭州),也常吃此餅,以後由御廚傳到民間,人們在吳山風景點仿照此餅 改用麵粉起酥製成吳山酥油餅,被譽為吳山第一點,而流傳至今。杭州傳統名點。因舊時常在吳山風景區供應,又得到杭州太守蘇東坡的贊美而得名。 吳山酥油餅的起源有兩種傳說。 一說源於宋初問世的名點「大救駕」,後南宋遷都杭州,世人為借故諷政,便仿製「大救駕」,希望南宋朝廷記住開國的艱難,不要喪權辱國。此點以吳山所制最為有名,故得「吳山酥油餅」的美名。 二說起名於北宋蘇東坡。當時,蘇東坡任杭州知州,一天公餘興濃,身披蓑衣,腳著芒履,冒雨游吳山,見眾人爭購油餅,也買幾只,解下酒葫蘆,坐在野花叢中,品嘗起來。覺得此餅香脆鬆口,味道特佳。問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無什麼美名」。蘇東坡細觀此餅,一層層、一絲絲,像身上蓑衣一樣,便隨口說道:「好,既無雅名,就叫它蓑衣餅吧!」因為,蘇東坡為此餅取名,從此,吳山「蓑衣餅」,生意興隆,聲名遠揚。因為,「蓑衣餅」與「酥油餅」,字音相諧,又加此餅本身又油又酥,後來就改稱為「酥油餅」。 酥油餅系由安徽壽縣一帶栗子面酥油餅演變而來。用油麵疊酥製成。色澤金黃,曾酥疊起,上尖下圓,形似金山,覆以細綿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甜味美,如口即酥。南宋時吳山始制。

㈥ 福清光餅的由來

關於福建小吃福清光餅的來歷,這里還有一個故事了。相傳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為了襲擊敵軍,及時殲滅倭寇,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而由戚家軍士兵自製北方燒餅當作干糧。這種燒餅便是福建小吃福清光餅的原型。後來,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飢,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發生便秘。聰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團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加進鹼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潤胃腸,可去燥火。這種改良了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士兵喜愛的干糧,為戚家軍全殲牛田據點的倭寇立一大功。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倭的業績,便把這種烤餅稱之為光餅。這就是福建小吃福清光餅的又來。

㈦ 中秋節博餅習俗

博餅是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每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廈門大街小巷都會擺起博餅的桌子,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紛紛參與其中,為博得一個好彩頭,以此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博餅活動中,最終博得狀元的人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品,還要穿上狀元服,帶上狀元帽時,似乎真有一種「中狀元」榮歸故里的感覺。

(7)福建油餅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項目,博餅起源於泉州府同安縣(今廈門同安)。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命部將洪旭發明的,經過代代相傳,成為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博餅作為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閱讀全文

與福建油餅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