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唐詩的歷史
唐詩即在唐朝時期創作的詩歌。這個時期是我國古典詩歌全面發展的鼎盛時期。詩歌的創作數量超過了之前所有的朝代總和,唐詩也是中國五言七言詩體的創作高峰。唐朝為了更好的選拔人才,制訂了從庶族地主中選拔人才,從而打破了只能名門望族參加的傳統,而進士的考核內容主要以賦詩為主,這樣直接促進了詩歌的創作與發展。
⑵ 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已有多少年歷史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但也可以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已有近一千四百年歷史。
⑶ 唐詩的發展過程或演變
一、最初的九十年左右,即至開元十五年前後,是唐詩繁榮到來的准備階段。就表現領域說,逐漸從宮廷台閣走向關山與塞漠,作者也從宮廷官吏擴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調說,北朝文學的清剛勁健之氣與南朝文學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風骨又開朗明麗的境界、
就詩的形式說,在永明體的基礎上,把四聲二元化,並解決了粘式律的問題.從律句律聯到構成律篇,擺脫永明詩人種種病犯說的束縛,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律詩。
到了開元十五年前後,無論是情思格調、意境興象,還是聲律形式.都已經為唐詩繁榮的到來准備了充分的條件。
二、開元、天寶盛世唐詩的全面繁榮。這個時期,出現了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把山水田園的靜謐明秀的美表現得讓人心馳神往。出現了邊塞詩人高適、岑參,把邊塞生活寫得瑰奇壯偉、豪情慷慨。還有王昌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
當然最重要的是偉大詩人李白,以其絕世才華,豪放飄逸的氣質,把詩寫得行雲流水而又變幻莫測,情則滾滾滔滔,美如清水莢蓉。後人對此期唐詩,有許多的評論。概括地說就是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
三、天寶後期至貞元年間,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這一社會大變動,也引起了文學的變化。
正當唐詩發展到它的高峰的時候,唐代社會也從它繁榮的頂峰走向動亂與衰敗。詩歌中開元、天寶盛世繁榮期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漸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調也逐漸消退。代表這一時期的最偉大的詩人.就是詩聖杜甫。
他直面這場歷經八年的安史之亂,以動地的歌吟.表現戰火中的人間災難、生民血淚。把強烈深沉的抒情融人敘事手法中,以敘事手法寫時事,從題材到寫法,都不同於盛唐詩了,這可以說是唐詩發展中的一種轉變。此後大歷詩人出來。
因社會的衰敗而心緒彷徨,詩中出現了寂寞情思,夕陽秋風,氣骨頓衰。
四、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政治改革同時,詩壇上也出現了革新的風氣。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潮。韓愈、孟郊、李賀等人,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煉字的影響,更加怪變,怪怪奇奇。甚至以丑為美,形成韓、孟詩派。
白居易、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則從樂府民歌吸取養料,把詩寫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詩派。這些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高的水平上,在盛極難繼的局面中,以他們的革新精神和創新勇氣,又開拓出一片詩歌的新天地。
五、長慶以後,中興成夢,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態內斂,感情也趨向細膩。詩歌創作也由此進入一個新階段。題材多狹窄,寫法多苦吟。在這一片詩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隱突起,聚顯光芒。
特別是李商隱,以其善感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造了唐詩最後的輝煌。
(3)唐詩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
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⑷ 唐詩宋詞有幾千年歷史
唐朝建立是618年,北宋建立是960年,都超過了一千年。
⑸ 唐詩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唐詩發展歷史
唐詩:中國唐代詩歌的稱謂。唐詩,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唐代詩歌創作繁
榮,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流派眾多、體制齊備,作家作品量多質高,據《全唐詩》存錄,
詩有4.89萬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詩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經濟進一步發展、變革的歷史條件下,在社會思想比較開放,藝術文化普遍高漲的推動下,詩人
們繼承和發揚《詩經》、《楚辭》以來的優良傳統,廣泛總結前人的創作經驗,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的結果。它顯示出中國古典詩歌已發展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發展過程
:
唐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個階段。
①
初唐詩歌。初唐詩歌仍處於陳隋時期餘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圍的文人詩作浮艷柔
麗。上官體綺錯婉媚。只有魏徵、王績、王梵志等少數人能自拔於流俗。直到初唐四傑,
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所開拓。但他們仍未擺脫六朝後期
「采麗競繁」的影響。真正廓清梁陳詩風影響的,是武後時期的陳子昂。他提倡「漢魏風 骨」,以復古為革新,抵制浮靡詩
風。與他略同時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問和文章四友(李嶠、崔融、蘇味道、杜
審言),他們的作品多是奉和應制、點綴昇平,但他們其他題材詩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是杜審言的詩。但他們的主要貢獻在律體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後世稱為五、
七言律詩定型的奠基人。
②
盛唐詩歌。盛唐詩人在陳子昂和沈、宋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正確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結
合起來。玄宗開元、天寶間,詩歌全面繁榮,名家大量出現。他們的作品精麗華美、雄健
清新、興象超妙、韻律和諧,表現了時代共同的藝術特色。邊塞詩和田園山水詩在盛唐詩
中比重很大。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為代表,
其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
壯,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絕。田園山水詩人以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最知名,他們的
詩多反映閑適、退隱的思想情緒,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絕和五言古體。這派
詩人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進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維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
詩歌最高成就的標志。李白的名作,
以安史之亂前為多。內容、題材豐富,氣勢雄放,
想像豐富,風格飄逸,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唐朝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心理。杜甫的詩
則是動亂時代的詩史,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博大精深,沉鬱頓挫;開
新樂府運動先聲。在詩歌語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於轉益多師,廣泛地吸取前人和
並世作者的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為後世詩歌發展開辟了眾多途徑。另外,元結、
沈千運、孟雲卿等人也是此期較有特色的詩人。
③
中唐詩歌。中唐之初,國家衰落,詩壇也不景氣。劉長卿和大歷十才子詩學王維,精緻
秀潤,但內容多浮淺。盧綸、李益有部分蒼涼傷感、意境雄渾的邊塞絕句。此期較傑出者
是韋應物,其田園山水詩高雅閑淡,而其樂府歌行則於婉麗流美中頗寄諷喻。此外,戎昱、
顧況、戴叔倫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貞革新和元和
中興使詩壇重新活躍。白居
易、元稹、李紳、張籍、王建一派倡導新樂府運動,寫下大量廣泛反映現實、批評時政的
政治諷喻詩,風格舒徐坦易。而韓愈、孟郊、李賀、賈島一派則以奇險峭刻見長。但韓詩氣豪,孟詩思深,李詩幽麗,賈詩清苦。此外,姚合詩清奇僻苦,盧仝、劉叉等人以奇
崛見長。兩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詩或澹泊雅麗,或哀怨激越。劉禹錫的詩精練含蓄,意境
優美,韻律和諧。這一時期,詩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個性風格是異常突出的。
④
晚唐詩歌。晚唐五代詩風漸趨纖巧。雖有過在文學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作者和作品,但
總的來說,缺少盛、中唐的闊大氣魄與渾融境界。傑出詩人李商隱、杜牧在詩歌藝術上有
獨特的貢獻。其詩聲情流美,翰藻醲郁,但傷時憂國,哀怨深沉,有種沒落感。溫庭筠才
思清綺,詞采穠麗,但格調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總體風格
輕淺纖微。此後詩家多是
效法前人,藝術上無重大突破。較有名的詩人有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杜荀鶴、羅隱、
韓偓等人。
成就:
唐代詩歌體制多樣,宋以後的整個中國古典詩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圍。唐人
古體詩既可抒情,又可敘事、議論。由於受近體詩影響,唐人古詩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於晉、宋以前古詩的純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猶承齊梁變體,經陳子昂的變革,
張九齡、李白的發揚,至杜甫而堂廡頓開。七言則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詩與
精工整煉、
有律化傾向的傳統歌行體的雙軌並行。樂府是古體詩中特殊的一類。唐人樂府多不合樂,
或借舊題寫新意,或立新題記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為最高。五七言律
詩是唐代新興詩體。五律經王績、初唐四傑,至沈、宋終於實現體制規范化。七律興起較
晚,至沈、宋和杜審言始有成篇。經王維、李頎和高、岑等人的發展,到杜甫境界大開。
此後,五七言律平行發展。大歷十才子、賈島、姚合、許渾、趙嘏等均是律體名家。至晚
唐李商隱,七律的音調美和語言技巧,發展到更為成熟的境地。律詩中又有排律,多數作
者往往逞博矜奧,誇多斗靡。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寫重大題材,工整流美,成就
較高。
唐人絕句用來和樂歌唱,創作之盛,終唐之世未衰。盛唐前絕句,興象玲瓏,語意渾
成,情景單純,韻味悠長;以李白、王維、王昌齡最為擅場。中晚唐絕句含思婉轉,筆意
曲折;杜牧、李商隱是其代表。此外,杜甫開絕句中議論一體;劉禹錫、白居易仿民歌作
《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風趣活潑,音調往往拗中取峭,添絕句新格。
編選和研究:
唐代詩對後世影響巨大,被奉為典範。後人的編選、箋注、品評、研究未
曾間斷。唐詩總集有明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清彭定求等的《全唐詩》。選集方面,唐
代有《唐人選唐詩(十種)》,宋朝李昉等的大型詩文合編選集《文苑英華》保存了大量
唐詩資料,洪邁《萬首唐人絕句》對絕句一體輯錄詳備,都是影響較大的選本。歷代評論、
研究的專著也極為豐富。唐孟棨的《本事詩》、張為的《詩人主客圖》,南宋計有功《唐
詩紀事》、敖陶孫《臞翁詩評》、嚴羽《滄浪詩話》,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明王世貞
《全唐詩說》、胡應麟《詩藪》等都是有名的專著。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簽》則在總結
前人成果基礎上,全面研討唐詩,為建立唐詩學作出巨大貢獻。今人的研究專著,有聞一
多《唐詩雜論》、岑仲勉《讀全唐詩札記》、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任中敏《唐聲詩》
等。
⑹ 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分別距今多少年
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即《詩》、《書》、《易》、《禮》、《春秋》.
距今在2200年至2600年之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風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其中的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
唐詩宋詞並不是指的某一部作品或某幾本書,而是對唐代(公元618-907年)和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期間發展和繁榮的兩種文學形式的統稱。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二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格律詩;格律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格律詩派生出新的體裁,到了宋代這種體裁最為發達,,這就是宋詞。由於宋詞是由唐詩派生出來的,所以又被稱為「詩余」;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有人也稱為「長短句」。
《唐詩三百首》是無錫人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合作選編的,歷時一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春成書。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⑺ 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已有多少年歷史
1、初唐時期
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辟了新的世界。
2、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
3、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分為前期與後期,前期處於低潮,後期則重現繁榮景象。
4、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為夕陽返照時期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庄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7)唐詩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唐詩主要體裁,是古風(五古、七古)、絕句(五絕、七絕)、律詩(五律、七律)。六言詩,也常出自詩人的筆下。
唐朝詩人劉長卿的六律《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清溪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寫景、抒情、用典及平仄粘對皆妙,可稱為六律中的上乘之作。
六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式,雖非主流,但從漢魏到清代,許多名家均有六言詩佳作傳世。而且,唐朝的六言詩對後世亦有影響,及至宋代,王安石、黃庭堅、蘇軾等大家均有六言詩代表作。
王安石是宋代詩人中的大腕,《宋詩三百首》中有他的六言絕句《題西太一宮壁(二首選一)》:「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有趣的是,齊白石在為人書寫篆字時,多次寫下這首詩,以表達他久別湖南而居北京,白發蒼顏之思鄉情切。
⑻ 古詩詞至今已多少年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幾千年來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的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元曲……各領風騷,讓我們跟隨詩的腳步,慢慢欣賞,慢慢感悟。
通說認為中國最早的古詩集為《詩經》,包括風、雅、頌等部分,至今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
⑼ 唐的歷史分期 盛唐 中唐 晚唐 是哪年到哪年
史學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作為分界線,把唐代社會歷史分為前後兩大時期.然而,一方面,唐詩的發展與唐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詩作為展現唐代詩人心靈奧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的一種文學形式,它的發展又與唐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盛衰有著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詩史學者根據唐詩發展的特殊情況,習慣上把唐詩的發展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初唐(公元618~712年),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間;
盛唐(公元713~755年),大體上是指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
中唐(公元756~824年),大體上是指唐肅宗至德元載至唐穆宗長慶四年之間;
晚唐(公元825~907年),大體上是指唐敬宗寶歷元年至唐昭宣帝天佑四年之間.
「四唐」分期起源於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經過元代方回的闡發,奠定於元代楊士弘的《唐音》,完成於明代高棅的《唐詩品匯》.
⑽ 唐詩距離現在多少年
唐詩曾經以物種滅絕般的速度在失傳,到明朝時就已經至少消失了一半。
李白的詩,只留下十分之一;杜甫四十歲之前的詩幾乎全部失傳,而他只活了五十八歲。
這時候歷史上有四個人站了出來,是他們,阻止了唐詩的滅絕。
一
距離今天大約四百年前,大明朝天啟年間,魏忠賢公公正權勢熏天的時候。
在浙江海鹽縣,有一位老人默默脫下了官袍,整齊疊好。這是一件綉著精緻白鷳鳥的青袍,代表著他是五品官員。
外面有人喊:胡書記,你怎麼還不出來?我們等著接你去德州上任呢。「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語:再見了,官場!對於你,我早已厭倦。①我要回到家鄉,用剩餘的歲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編一部最全的唐詩集,不要再有遺漏,不要再有散佚,讓後世子孫都能讀到它!」
讓我們記住這位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現在人可能很難理解,不就是編本唐詩的集子,很難嗎,用得著這么發狠嗎?事實是,在那個年代,真的好難。那時可沒有這么多出版社、印刷廠、圖書館,沒有那麼多搜索引擎。你要查找一首詩,就要翻無數的書,說不定還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抄,也不一定能抄到。
如果老胡偷懶,不編這本唐詩集,會怎麼樣?答案是:後果很嚴重。
那時候,唐詩正以今天物種滅絕般的速度在失傳。據胡震亨估算,到他所處的年代,唐詩已經至少失傳了一半。
你也許以為:詩怎麼會失傳呢?只要詩人夠棒,寫得夠好,就會口口相傳留下來。
呵呵,你以為是你們家菜譜呢?
先問一個好像不太嚴謹的問題:在所有唐詩里,最牛的是哪一首?可能有不少人會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謂「孤篇壓全唐」嘛。那麼它的作者是誰?不少讀者也能答上:張若虛。
這位張先生寫出了這么牛的作品,一定是個大名人了?沒錯,他當時就被人尊稱為「吳中四士」之一。要是拿武俠小說打比方,張先生的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也差不多夠「五散人」的級別了。
然而,這么了不起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來了多少詩呢?一百首?八十首?答案令人震驚——只有兩首。
由於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宋代人在編一本樂府詩集時,收錄了張若虛的這首詩,②讓它得以流傳下來。不然,我們壓根不會知道這首詩。
此外,唐代的五言絕句里哪一首最牛?有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登鸛雀樓》,就是每個人小時候都背過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一般認為,它的作者是王之渙。
這個王猛人有多少詩留了下來?答案觸目驚心,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裡,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盡」「海上明月共潮生」湮滅失傳?
二
王之渙、張若虛同學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
李白有多少詩留了下來?最慘的說法是:大概十分之一。③這個偉大的天才寫了一輩子詩,總數估計有五千到一萬首,也許十之八九我們永遠見不到了。
李白去世前整理了畢生稿件,鄭重託付給了族叔李陽冰,④請他為自己編集子,以便流傳後世。李陽冰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十卷,然後……失傳了。
再說杜甫。這個同樣偉大的詩人,四十歲之前的詩幾乎全部失傳,⑤而他活了多少歲呢?只有五十八歲。從這個意義上說,可謂大半輩子的詩白寫了。
同時期的另一個大腕兒王維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開元年間他寫了成百上千首詩,最後十成里留不到一成。⑥
還有「初唐四傑」里坐第一把交椅的王勃,沒錯,就是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那個。他的集子艱難地流傳了幾百年,終於在明代徹底湮滅。直到明朝都快亡了,人們才從別的圖書里找出一些他的詩文,甚至要跑到日本去找一點抄本殘卷,攢成集子,讓我們感受王勃的風采。
這就好比《金庸全集》全部失傳了,你只能跑到六神磊磊的專欄里去找幾段金庸原文來過癮,想想都要哭。
偉大的孟浩然算是幸運的,死了沒幾年,就有人給他編詩集,但許多詩當時仍然已經散佚。還有偉大的李商隱,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那位,曾親自編了四十卷詩文集,可惜全部失傳,沒一卷留下來。他的詩是多年之後人們陸續一點點搜求到的。
那些湮滅掉的詩文,都是因為水平糟糕,大家才記不住嗎?不是的。即便是名動一時、口口相傳的詩文,也照樣會亡佚。比如唐代人記載說,李白的《大鵬賦》和《鴻猷文》特別偉大,比漢代辭賦霸主司馬相如和揚雄的水平都高。⑦今天,《大鵬賦》幸運地流傳了下來,但《鴻猷文》呢?對不起,沒有了,永遠淹沒在了歷史中。
又比如晚唐詩人韋庄,不少讀者都知道他那首浪漫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但韋庄還有一首非常珍貴的長篇敘事詩,叫作《秦婦吟》,詳細描繪了唐末黃巢起義前後的歷史畫面,其中有一句,是寫農民軍進入長安後的景象的,尤其有名,叫「內庫燒為錦綉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可是《秦婦吟》的全文卻不幸亡佚了,宋、元、明、清四代人都沒能讀到它。萬幸的是,後來在敦煌石室發現了一首長詩的抄本,仔細一辨認,居然就是傳說中的《秦婦吟》,我們這才有機會見到它的真面目。
不光是詩歌在消失,前人編的各種詩集、詩選也在消失。何況,過去不少學者編詩集有偏見。有的人拚命選盛唐詩,中唐、晚唐的詩選得很少。有的人只愛選些清湯掛面的詩,粗獷豪邁的一首都不選。
在當時,號稱最全、最完整的一本唐詩,叫作《唐詩紀》。胡震亨找到這套書,只翻開第一卷就不滿意了:「開篇就把唐高祖李淵的一首詩給記漏了,這也號稱是最全的唐詩嗎?」⑧
他下定決心:我距離唐朝已經七百年了,再不編一本完整的唐詩出來,我們怎麼對得住那些偉大的前輩詩人?
三
有人不解:老胡,這么難的事情,你一個人干,憑什麼能幹成?
老胡充滿信心:就憑我家的萬卷藏書!
所謂「萬卷藏書」,一點兒也沒有吹牛。他家有一個巨大的藏書樓,叫作「好古樓」,⑨包羅萬象,「收藏圖書萬余卷」。除了藏書,老胡本人的學問也很淵博,十八歲中秀才,二十九歲中舉人。⑩他還涉獵廣泛,連兵書都啃,連當時的抗倭名將「劉大刀」劉鋌都是他的朋友。
1625 年,老胡挽起袖子,幹了起來。
「我不但要收錄最全的盛唐詩,也要收錄最全的中唐詩、晚唐詩、五代詩!
「我不但要收錄詩歌,還要整理出每一個詩人的小傳、評語,讓他們名垂千古。
「我不但要收錄完整的詩,還要收入斷篇零句,甚至詞曲、歌謠、諺語、酒令,什麼都不遺漏。」
我讀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時,每當讀到大高手黃裳寫《九陰真經》這一段,就往往想起胡震亨老先生編全唐詩的情景來。
秋去春來,無數個晝夜過去了。終於有一天,胡震亨放下了筆,完成了這部著作。此時已經是 1635 年,他已整整工作了十年。這部巨著,被取名為《唐音統簽》。
這部超級大書有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干之數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十簽,不但收錄了當時最完整的唐代和五代詩,以及詞曲、歌謠、諺語、酒令、占辭等等,還有極其珍貴的文學評論、傳記史料,堪稱中國古代私人編書的超級王中王。
更誇張的是,老胡還不過癮,又用了七年時間,吭哧吭哧寫出了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詩通》《杜詩通》兩部大書。
這時,已經七十四歲的老人方才露出微笑:我終於完成了一生的夢想。這才叫不辜負我的時代。
這樣一個人,《明史》中卻沒有他的傳,各類書籍史料中也沒見過他的一篇生平傳記傳世。但那又怎麼樣呢?歷史無視他,卻不敢無視他的巨著,《明史·藝文志》里收錄了他不少書。⑪
四
那麼,全唐詩的編纂偉業算是完成了?還早呢。
第二位牛人登場了,他的名字叫作錢謙益。一聽到這個名字,估計立刻有人開罵:「呸!大漢奸!千刀萬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