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八卦古鎮擁有多少年歷史門票多少錢
貴州一古鎮: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比鳳凰古城還美,關鍵還不收門票
很多人喜歡假期的時候外出遊玩,尤其是當一些人有壓力的情況,想要釋放,總是喜歡找一個美麗的風景地點去玩玩去看看。畢竟,我們國家的山水特色比較多,在遊玩的過程,總會又有一些非常驚人的發現。
因此當大家來到這里遊玩,就會發現自己能夠忘卻很多的煩惱,而且,在這個頗為有八卦神秘色彩的古鎮,如果能夠住上一段時間,就會發現我們的整個人都會有前所未有的升華,內心也被這美妙的風景給凈化了,朋友你會喜歡這里嗎?
旅遊地點: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於舞陽河
隱藏在貴州黔東南的千年古鎮,因獨特的形狀,又被稱為八卦古鎮
⑵ 貴州哪座水城,擁有2300年歷史,比鳳凰古城美
貴州最浪漫的水城:距今已有2300年,比鳳凰古城美,關鍵不收門票
人們之所以喜歡旅遊,是因為遊玩時期所遇見的風景比較多,正是因為這樣,每一個假期,很多人都是不願意錯過。再加上條件好了,自然旅遊就不再是奢侈的事情了。而且,驢友們在旅遊的過程往往會欣賞到許多美景特色,尤其是在遊玩的過程,人們就會把目光放向一些節奏慢的地方去的機會多一些。這樣不僅能夠欣賞到一些獨特的美景,包括自己的心情也能夠得到全面的釋放。
除了高過河景區,青龍洞很多遊客也愛來,它背靠青山,這里有五步一樓、以及「十步一閣樓」,給遊客雕梁畫棟的美麗印象,同時這里因為依照山的走勢而建造,又與懸崖、古木等融為一體,可以說用巧奪天工形容是最合適不過了。鎮遠古鎮,這么美麗的地方,你來過嗎?
貴州最值得一去的水鎮,所有的景點都免費,美得低調又原始!
⑶ 貴州有多少年歷史了
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製作樂器「築」而聞名,故簡稱 " 築 " ,也稱 " 金築 ", 別名 " 林城 " 、 " 築城 " ,素有 " 避暑之都 " 之美稱。古稱 : 倮 (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成帝漢平年間(前28年))、 晉樂縣 (東晉313年)、 矩州 (唐)、 貴州 (宋)、 貴州行省 (明)、 貴陽府 (隆慶三年(1569年))、 黑羊箐、金築司等 貴陽市圖冊(20張)。後因 貴陽處於貴山之南(今關刀岩),古代山南為陽,故賜名 貴陽。
⑷ 貴陽的歷史有多久
這個要看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算。春秋時期就有了,不過從春秋至漢朝都稱為夜郎國唐朝時屬於矩州。宋朝時期稱貴陽為「貴州」。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 設立八番羅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 設立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並,設立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貴陽,仍然稱作貴州,但元朝統治者稱順元城。明朝永樂十一年(即1413年) 設立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於貴陽,貴州正式成為明朝的第13個行省。所以要說貴陽的正式建城的話,應該是1292年吧。【以上信息出自網路】
⑸ 貴州歷史的由來是什麼
貴州,又以貴山得名,由於貴州這一塊地盤古代叫做黔中,所以也簡稱為黔。貴州的省會是貴陽市,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東邊是湖南省、南邊是廣西、西邊是雲南省、北邊是重慶市與四川省。
貴州建省納入為中原王朝的統治范圍,只有幾百年的歷史。那是在1413年,也就是永樂十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鄭和下西洋,第二件大事就是貴州設立布政使司,正式成立了省級自治區,被劃分入十三個行省之一。這樣,貴州才真正屬於中原王朝的領土,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
於是,明成祖朱棣下決心解決土司與中原王朝的矛盾。在永樂十一年派大軍攻打貴州,解決了土司的戰亂事件。之後,把思南、思州宣慰司都廢除,將其分設八府四州。同時,在貴陽正式設立貴州布政使司。
這樣,貴州建省,納入了中原王朝的歷史。
⑹ 貴州省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貴州省建立於公元1413年,明朝永樂十一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廢思州宣慰司與思南宣慰司,保留水東土司與水西土司,同屬貴州布政司管轄。明末,貴州布政司領貴州宣慰司及貴陽、安順、平越3軍民府並都勻、黎平、思州、思南、銅仁、鎮遠、石阡7府。
雍正五年(1727年),將四川所屬遵義府及其所屬各縣改隸貴州,同時,將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將廣西紅水河、南盤江以北之地置永豐州,與廣西的荔波、湖廣的平溪、天柱一並劃歸貴州管轄。
貴州,簡稱「黔」或「貴」,地處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相接壤,是西南地區陸路交通樞紐。轄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銅仁市、畢節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
貴州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有絢麗多彩的喀斯特景觀。貴州是首個國家級大數據集聚發展示範區,以貴陽、遵義、貴安新區、為中心建設大數據基地。
⑺ 誰知道貴州的歷史
貴州省因其境內有貴山而得名。夏之前稱「赤水」。戰國時期為楚國黔中地和夜郎、且蘭等地。秦屬黔中郡、象郡、巴郡、蜀郡和夜郎國。漢屬荊州,益州。唐分屬黔中、劍南、嶺南等道,其中黔中道為今貴州省大部分區域,故而貴州有「黔」的簡稱。宋屬夔州路,「貴州」名稱始見於文獻。元代分屬四川、湘廣、雲南三行中書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貴州都指揮使司,明永樂十一年(1413)始建貴州行省。清代沿用明制。
⑻ 貴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1、冊亨布依戲,布依戲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布依戲,過去稱「土戲」、「歡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冊亨縣布依戲主要流傳於巧馬鎮、丫他鎮、秧壩鎮、弼佑鄉、八渡鎮、百口鄉、雙江鎮、者樓鎮等地。冊亨布依戲是用布依語演唱的戲曲,並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據板萬戲班手抄歷史資料《歡戲歷源》佐證,布依戲至少在1741年(清乾隆六年)時就已形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 2、侗戲,侗戲流傳於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廣西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縣的部分侗族村寨。黎平位於貴州東南部,東連湖南靖州、通道,南臨廣西三江,西北兩面與從江、榕江、劍河、錦屏接壤,是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地。縣境內民族眾多,侗族佔60%以上。侗戲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侗族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如《珠郎娘美》、《郎夜》、《莽歲》、《美道》等;一是根據漢族小說、戲劇編纂或改編的,如《梅良玉》、《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還有連台本戲,如梁士錦《行歡坐夜》、《投軍別窯》、《打陸文秀》等。 3、福泉陽戲。福泉陽戲的正規演出每年舉行3次。第一次在農歷正月間演出,演出時間4天4夜;第二次在農歷五月十三日「單刀會」當日為紀念關羽而演出,地點在當地的關帝廟前,時間1天;第三次演出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紀念神話中的二郎神和歷史上的二郎(川主、水神)而演出,祈求庇佑一方平安。此外,還為民間「還願」進行演出,但相對於正規演出要簡單得多。 福泉陽戲由內壇和外壇兩部分組成。內壇就是以祭祀儀式出現的二十四壇法事,具有還願的性質,故民間又稱為「還陽戲」、「還願戲」或「願戲」,有開壇、發牒、正清、領牲等二十四請神、延神、酬神、送神儀式和「上刀山」、「下火海」、「頂華蓋」、「懸鉤釣斗」等特技(法術)表演。 4、思南花燈。源於唐代,盛行於明末清初。由於歷史原因,思南花燈受鄰省的影響較大。且自漢代以來,漢民族的不斷遷入,中原文化、吳越文化、巴楚文化隨之先後進入,與土著文化長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燈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時期,思南花燈活動頻繁,在演出的組織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為主,並設燈會、設會長,即燈頭。思南花燈在貴州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廣大農民在生產勞動中的必然產物。它的題材、內容、形式都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婉轉動聽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燈打擊樂,優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麗獨特的服飾道具,而倍受人們青睞。 5、錦雞舞。苗族錦雞舞主要分布在丹寨縣排調鎮的也改、黨早、甲石、排保、南群、加配、麻鳥、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鄉境內雅灰、送隴等苗族村寨。錦雞舞最初的功能是祭祖,並且只能在12年1祭的祭鼓活動中才能跳,用於喚醒祖靈,以及在活動後將祖靈送回安息之地。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吃新節」、「跳月」以及大型慶典的迎賓禮儀活動中錦雞舞也被廣泛運用。 6、布依族「雯當姆」布依族民間舞蹈「雯當姆」,流傳於貴州省荔波縣洞塘鄉及翁昂鄉布依族地區。縣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積大、地貌多樣,生物豐富,與雲南石林、重慶武隆共同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於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雯當姆」,漢語譯意為「矮人舞」。舞蹈別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畫上可愛的胖娃娃形象,並用大籮筐套蓋住真人的臉和胸部,作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後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現力,造成人物豐富的表情變化。 7、苗族大遷徙舞,分布於貴州省赫章縣河鎮、可樂等鄉鎮。苗族大遷徙舞苗族稱「夠戛底戛且」,意為尋找居住的地方,為赫章苗族記載苗族大遷徙歷史過程的民間舞蹈。苗族大遷徙舞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以舞蹈形式記錄祖先遷徙歷程,舞蹈場面宏大,古歌悠遠,舞步凝緩。一些如「留戀」「回望」等舞蹈動作,如此故土難離,讓觀者潸然淚下,苗族大遷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極具影響,是苗族人民千百年來在艱苦環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觀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