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操在十八路諸侯中什麼地位他的發家史是什麼
你說過他很牛,但他被關羽迅速砍了。 是三國演義的毛本,在溫酒之間斬。 在更早的嘉靖書中,甚至有人說在第一回合就斬殺了他。 這個表達。
不僅比不上夏侯惇、徐晃、紀靈這些一流、准一流的武將,反而比洛陽牙將孟坦、長沙副將楊齡潮流的無名之下還要差勁。 “發布詔書,諸鎮應曹公,打敗關兵三英戰呂布”。
你說他很正常,他確實又殺了十八路諸侯面面相覷。 不僅是長沙縣,被稱為“江東猛虎”的孫堅吃了大虧,鮑信的弟弟鮑忠、韓馥部、袁術部、俞涉等也都被他快攻斬殺。
在三國演義中的戲劇格局中,開頭的黃巾起義拉開了天下大亂的序幕,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達到了前期第一個戲劇的高潮。 未來十多年爭天下的諸侯層出不窮,與董卓展開血戰。
不過,曹操此時的地位其實非常尷尬,幾乎跟創業初期的劉備沒啥兩樣。
Ⅱ 曹操的能力在歷史上能不能排在一線的位置
曹操的綜合能力在歷史上排不進第一梯隊的位置。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都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動盪的年代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曹操以建立魏國政權與吳國蜀國平分天下的戰績被天下人熟知,而他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為人處事原則也被後人津津樂道,稱其為一代梟雄。
曹操是一個有能力的野心家,他知人善任而且從不安於現狀。對於天下大一統他有著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並一直在為之努力。整個北方在其統治之下多年以來人們生活安定,生產力發展迅速。
Ⅲ 曹操的歷史地位怎樣
曹操的地位當然很高。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Ⅳ 曹操的地位是什麼
【史書評論】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眾人評說】
《曹瞞傳》評價曹操:「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裴松之評價曹操:「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三國志(注)》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史通·探賾》
司馬光評價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資治通鑒》
洪邁評價曹操:「曹操為漢鬼蜮,君子所不道。」——《容齋隨筆》
王夫之評價曹操:「曹操父見殺而興兵報之,是也;阬殺男女數十萬人於泗水,徧屠城邑,則慘毒不仁,惡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術也,非道也。」——《讀通鑒論》
古人評價曹操:「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辯亡論》
顧炎武評價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獎跅馳之士,觀其下令再三,至於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於是權詐迭進,奸逆萌生。」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毛澤東寫詞贊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易中天評價曹操:「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李本濤評:曠世之奇才,有治國用兵之能,而無仁慈愛民之心。軍之神而民之魔者。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719.htm#6
對曹操的評價現在基本沒有特別反面的。主流的網路觀點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從功績上和從後世地影響上,點評一下。
至於曹操,出身西園一校尉爾;家世閹宦假孫,極為底下;更遇亂世,眾人皆起。在這種基礎上,統一北方的功業讓人除了佩服以外無話可說。在屯田和引進人才的舉動上,水平高。(至於《讓縣自明本志令》,其實還是吹噓的成份居多。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下《讓縣自明本志令》,建安十六年正月庚辰,天子報:減戶五千,分所讓三縣萬五千封三子,植為平原侯,據為范陽侯,豹為饒陽侯,食邑各五千戶。方四十一日爾,就把封給自己的三縣一點不漏的轉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鄙視他!)
在統一方面的影響就接近於無了。司馬氏的長期掌權讓曹操在實際政治上的影響變得無足輕重。倒是後世在不停地給他畫白臉,這影響有還不如沒有。
Ⅳ 曹操在三國中的地位
曹操這個人是個很復雜的人。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麼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復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什麼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麼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麼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
而且他奸詐一生,最後歸於真實,曹操臨死的時候留下了一個遺令。當時寫這個遺令,就是遺囑,寫遺囑,大人物寫遺囑有一個格式的,說說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勞啊,也檢討一下自己,然後說我要埋在什麼什麼地方等等,是這樣的遺囑。曹操的遺囑不是這樣,曹操的遺囑對於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對的也有錯的,總的來說是對的,至於犯的小錯誤、發的大脾氣不值得你們效仿。就這一句話交代完了,下面講什麼呢?就嘮嘮叨叨地講一些家務事,他說我死了以後,我那個房子里放的那個香,就是熏香,香料,你們把它分掉,不要浪費了。我的那些小老婆,還有我那些歌女,她們一生都很辛苦,為我服務得很好,很到位,不要虧待她們,讓她們繼續住在銅雀台,不要把她們趕走了,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沒有事做,可以學習做什麼呢,學慣用絲帶編草鞋,萬一將來我們曹家破產了,可以拿這些鞋去賣換點飯吃。嘮嘮叨叨講了一大堆這種事,所以他這份遺囑當時很被人看不起,說一個大英雄臨死之前也不說點豪言壯語,也不說點勵志的話鼓勵一下我們後來人,「分香賣履,留戀妾婦」,成何體統!連蘇東坡都給了八個字的評價,叫做「平生奸偽,死見真性」,說這個傢伙一輩子狡猾奸詐,臨死之前露了馬腳,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原來是這么一個小人。
但是我對蘇東坡先生一貫尊敬,對於他這句話是不以為然的,我認為這恰恰表現出曹操的大氣。我就不說豪言壯語,我就不談政治功勞,我就不談國家大事,我就要談這些小事,你們把我怎麼樣?你能把我咋地?你們說我是小人我就是小人又怎麼樣?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曹操才不在乎你們怎麼評價我呢,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叫什麼?「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曹操能夠如此地本色,說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過這個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詐的,因此是姦猾的英雄,簡稱奸雄。而這個奸雄呢,又是非常可愛的,所以我認為對曹操的評價就是這五個字——可愛的奸雄。
Ⅵ 曹操的歷史地位。
曹操的歷史地位
曹操是個英雄。這一點似乎很多人不認同。
他延續了漢朝的壽命,始終沒有稱帝,不象與他並列的劉備和孫權。這二人並不比曹操更有資格。
對於國家的統一而不是分裂,他有著巨大貢獻。雖然沒有真正地統一中國,幸運的是他打下了基礎。
曹操對經濟的保護與重建非常重視,他將屯田制度化,有效地提高了鄰地內的生產力與人民生活水平,這件事似乎諸葛亮也在做,但限於蜀的條件,對全國的影響不能與他相比。曹操還重視保護和發展文化事業,建安七子就是典型。也許有的朋友知道,蔡文姬就是在他的干涉下才得以回到中原,然後我們得以見到《胡茄十八拍》。
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有許多手段,這些手段往往與如我一般的常人之道德有沖突之處,但那是政治。這些手段是每一個出色的政治家都具有的,比如劉備,孫權,諸葛亮,等等。
他做過幾次屠城,這是為了摧毀敵方民眾的抵抗意志,是那時候常見的手段。我沒有查劉備孫權用沒用過,但曹操並不是個嗜殺的人,否則他不會是個出色的政治家。
細節難以查清,而容易讓人迷惑;但當我們看看事情的開始與結束,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地位。我不如一些真正喜歡歷史的朋友,能找到古籍中的資料;我也算不上了解三國,但我比較了解曹操。他是個英雄。
Ⅶ 曹操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
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奸臣,但是到了現代似乎大家對曹操的看法更加全面了,已經不再是鋪天蓋地的負面評價,而是能看到曹操真正的野心和才華。可以說,在東漢末年曹操的確是獨一檔的人物,不僅奠定了自己的文學地位,更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要知道曹操終結的可是偉大的漢朝。那在歷史上,各個朝代究竟是怎麼評價曹操的呢?其實在唐朝以前,對於曹操的評價都還是以正面偏多,而且曹操的詩體也都是大家學習的經典對象,完全不輸唐宋時期的詩人。那後來這個風向為什麼就突然轉變了呢?
但是到了南宋以後,等於說宋朝也開始走下坡路了,而且面對北方遼國、金國和蒙古的威脅,南宋突然有了點蜀國的味道。所以當時南宋政權就把對北方民族入侵的不滿發泄到了曹操身上,而且還對蜀漢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同情感,至此對於曹操評價的風向突然來了一個360度大轉彎。一直到明清也都還是這樣,所以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奸雄。好在我們現代人看問題會比較全面,而且也開放許多,雖然也有偏執狂的存在,但多數人還是能比較客觀的看問題的。
Ⅷ 歷史上對曹操的定位是什麼是奸雄還是英雄
對曹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崇拜。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數千年以來,崇拜曹操的人不計其數,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魯迅那句話,「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一個奸雄的典型來對待了,這是不公平的。這一點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國歷史上都城設在北方的朝代,就會以直接繼承曹魏的西晉司馬炎的晉朝為正統。而定都在南方的,就會以劉備的蜀國為正統。明朝定都南京,羅貫中於是就取了劉備做正統。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個罵名。在《三國》開篇沒多久,作者就用一個名叫許韶的人物來評價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說,作者盡管對他抱有偏見,卻還在對他的能力予以認同。治世,顧名思義,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說,曹操這樣的人,不論是清平盛世還是混混亂世,他都能在歷史上有難以抹殺的一席之地。這說明了什麼?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對他的人在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其次,他對待社會的態度是積極的,他尋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這點諸葛亮就比他不得。諸葛出生到了亂世,試想一個「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像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麼作為呢?我想,能力與態度,決定這個人註定要成為一個英雄了。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小時侯「性聰敏,多機變」,喜歡打獵,終日游盪無度。有一次他的叔叔為此責怪他,他於是就裝作勞累過度中了風,此後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強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舉孝廉,後來就鎮壓黃巾起義,逐步靠近了封建統治集團的核心。當時東漢王朝已經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專_政,軍閥四處割據,戰禍頻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了自己的勢力。同時軍閥勢力的此消彼長也造成了小軍閥的衰落和大軍閥的合並。曹操在混亂中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漸漸剪除了這些勢力,他最可稱道的一個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官渡之戰。據《三國》記載,當時曹操人困馬乏,已經很難支撐了。他的對手是擁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紹,無論從哪方面說,他都不佔優勢。可是有一個很偶然的因素幫了他。那時侯袁紹手下的一個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剛愎自用投奔了他。據載許攸問曹操還有多少糧草,曹操說「一年」,許攸說怕未必,曹操又說「六月」,許攸說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曹操於是附在許攸耳朵上,說糧只三月耳。許攸於是拂袖而去,道:「糧已盡矣」,終於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狀況。這個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為他謀求進一步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曹操並未統一中國而結束戰亂的局面,可是他對統一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相反,諸葛亮在此就有點阻礙歷史發展的嫌疑了,盡管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羨不已。
評價曹操,除了政治軍事才能,還不能忽視他的文學造詣。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歷史上並稱「三曹」,他們在文學中已經有了生命意識,對後人的文風影響很大。在三曹當中,曹操無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兩個兒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遠。從來源上看,曹操的詩歌主要吸收了古代樂府詩的精華,而他另外創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文風。他的詩歌流傳的並不多,可是影響很大。《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等至今看來仍然不失為詩歌中的極品。「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則反映了他對民眾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還每每還一邊朗誦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敲打桌子淚流滿面,可見他對人們心靈的震撼程度。
總之,曹操是一個英雄,一個不可多得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