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的發展歷史劃分為哪五個地質年代地球的生命史又分為哪四個時期
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由此將地球歷史劃分為: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
地球的發展歷史劃分為五個地質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地球的生命史分為四個時期:前寒武紀時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❷ 地球歷史分為那幾個階段列出各階段主要的構造運動
地球的歷史分為五大階段,也就是五個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代離我們久遠,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距今40~25億年)。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無生命出現。在距今約33億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大氣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並出現了最早的、與生物活動相關的疊層石;到 31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比較原始的藻類和細菌。在29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原核生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動仍相當頻繁,生物界仍處於緩慢,低水平進化階段,但大氣圈已有更多的氧氣。在19億年前,大陸地殼不斷增厚,地球表面保持著一種十分有利於生命發展的環境。藍藻和細菌繼續發展,到距今13億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綠藻出現。在元古代晚期,蓋層沉積繼續增厚,火山活動大為減弱,並出現廣泛的冰川。從此地球出現了具有明顯特徵的的分帶性氣候環境,為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提供了自然條件。到距今6億年前時,已經有浮游動物、節肢動物和腔腸動物了。
古生代約開始於6億年前,結束於2.3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動物群以海生無脊椎動物中的三葉蟲、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最繁盛。這一時期還出現低等魚類、古兩棲類和古爬行類動物。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類為主。許多地方都布滿了茂密的森林。
中生代約開始於2.3億年前,結束於6700萬年前,分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3個紀。中生代曾被稱為爬行類時代,而鳥類、有袋類和有胎盤的哺乳動物也開始發生。在無脊椎動物中,軟體動物中的菊石類最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菊石時代。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蘇鐵、銀杏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稱為裸(luo)子植物時代。中生代出現了最早的哺乳動物、恐龍和最早的鳥類——始祖鳥。
新生代約開始於6700萬年前,延續至今。可劃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兩個紀。這個時期的生物已接近現代,脊椎動物的特徵是哺乳動物的興起和繁盛。獸類大量出現,從中分化出了一支靈長類,從靈長類中又進化出了猿類。第三紀是哺乳動物繁盛時期。第四紀便進入到了人類的時代。
靈長類也開始出現,並從中逐漸發展出了最早的猿類。猿類頭蓋骨低平,顱腔很小,骨壁很厚,眉嵴特別粗大,頦部後縮。它具有較復雜一些的腦、腸,較廣闊的胸和扁平的胸骨。生活在大約1400萬年前的古代猿類(類人猿),就是人類的遠古祖先
❸ 地質學家是怎麼劃分地球的歷史的
地質學家把地球的歷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時期:
太古代:從距今約40億年前到25億年前。那時,地球上是一片汪洋,海面散布著一些火山島;陸地面積還很小,上面盡是些禿山。地球上的生命剛剛孕育發生,原始細菌開始繁衍發展。
元古代:距今25億〜5.7億年前。這個時候大片陸地出現,在海洋中海洋藻類和無脊椎動物開始繁衍。
古生代:距今5.7億〜2.5億年前。地殼運動劇烈,亞歐和北美大陸已形成雛形。最早出現的三葉蟲興盛一時,隨後大批魚類繁殖起來。兩棲動物作為陸上脊椎動物之一,已成為當時最高級的動物,爬行類動物和有翅昆蟲也出現了。
中生代:距今2.5億〜0.65億年前。大陸輪廓基本形成,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大山系和豐富礦藏開始形成。那時候是爬行動物的時代,以恐龍為盛。原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也開始出現了。
新生代:6500萬年前到現在。地球上出現規模巨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地球上海 陸面貌同現在基本相似了。新生代的第三紀哺乳動物開始大量繁殖,第四紀則是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時代。......................
❹ 地球的歷史可劃分為幾個地質時代
地球的歷史可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地質時代。
1、太古代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該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稱為太古宇。該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重要而又漫長的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2、元古代(ProterozoicEra,Proterozoic)緊接在太古代之後的一個地質年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叫元古界,代表符號為「Pt」。元古代一詞的英文「Proterozoic」指的是早期的生命。「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時代。
3、古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一個代,上一個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其中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又合稱早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又合稱晚古生代。
4、中生代(Mesozoic)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時代之一,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Ar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
5、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Era)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
❺ 地球的各個歷史階段是怎樣劃分的
序號 史前時代 距今 單位:億年 主要事件
1 冥古宙、隱生代 45.7 地球出現
2 原生代 41.5 地球上出現第一個生物——細菌
3 酒神代 39.5 古細菌出現
4 早雨海代 38.5 地球上出現海洋和其他的水
5 太古宙、始太古代 38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形成
6 古太古代 36 藍綠藻出現
7 中太古代 32 原核生物進一步發展
8 新太古代 28 第一次冰河期
9 元古宙、成鐵紀 25
10 層侵紀 23
11 造山紀 20.5
12 古元古代、固結紀 18
13 蓋層紀 16
14 延展紀 14
15 中元古代、狹帶紀 12
16 拉伸紀 10 羅迪尼亞古陸形成
17 成冰紀 8.50 發生雪球事件
18 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紀 6.3 多細胞生物出現
19 顯生宙、古生代、寒武紀 5.42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20 奧陶紀 4.883 魚類出現;海生藻類繁盛
21 志留紀 4.437 陸生的裸蕨植物出現
22 泥盆紀 4.16 魚類繁榮;兩棲動物出現;昆蟲出現;種子植物出現;石松和木賊出現
23 石炭紀 3.592 昆蟲繁榮;爬行動物出現;煤炭森林;裸子植物出現;爬行動物出現
24 中生代、二疊紀 2.99 二疊紀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盤古大陸形成
25 三疊紀 2.51 恐龍出現;卵生哺乳動物出現
26 侏羅紀 1.996 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鳥類出現;裸子植物繁榮;被子植物出現
27 白堊紀 0.996. 恐龍的繁榮和滅絕、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地球上45%生物滅絕,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
28 新生代 0.655 到現在
❻ 地史的劃分依據
地層自底到頂部按時間由老到新排列,每個時代沉積的地層因為氣候、環境的不同有所差異。
地質歷史上「宙-代-紀-世」的劃分就像現今「年-月-日」一樣。 在地球歷史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岩石、構造、古生物、地磁、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
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將地球歷史劃分如下時期:
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見附後的《地質時期與特徵表》。
地球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核俘獲熔融物質開始到地表熔融物質凝固的一段地質時間。
在距今46億(?)年前,由鐵鎳物質組成的地核俘獲了熔融物質形成地幔。地幔與地核接觸部位溫度降低,形成內過渡層。外表溫度降低凝固,形成外過渡層。
在這一地質時期,形成了圈層狀結構的地球。
地殼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質凝固開始到有沉積岩形成的一段地質時間。
熔融物質凝固形成收縮,在地表形成張裂溝谷高山。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隨著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水流動匯聚到張裂溝谷和大坑窪地中,產生的氣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氣圈。
地核俘獲宇宙物質的不均,地表各處溫度高低不均產生大氣流動。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表形成了溝谷高山、大坑窪地,有了水和大氣,產生了風化、剝蝕和搬運作用,開始形成沉積岩。
進入太陽系前時期
這一時期是地殼已經形成到地球進入太陽系前的一段地質時間。
這是一段沒有陽光的地質時期。
在這一段的前期,地殼的風化、剝蝕、搬運和沉積作用強,高山被剝低,在溝谷和坑窪地中沉積了巨厚的原始沉積。
在這一段的後期,地殼活動變弱,地表溫度漸漸降低,到了冰點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
在生物界,降落在地球上的原核生物開始復活和繁殖。由於沒有陽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處於休眠狀態。
進入太陽系時期
這一時期是地球進入太陽系成為行星而開始的。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有了太陽的光照,形成了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有了晝夜的變化。
在地球的內部,地核或內球偏向太陽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
在地殼,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由兩極向赤道的離心力;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動,地殼物質形成自東向西的運動。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溝谷窪地和平原。
在生物界,開始爆發式出現即開始復活。
隨著太陽系的演化,地球由進入太陽系時的軌道面即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夾角大約23°26′,演化到現在的地球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近平行,地軸由垂直軌道面變為傾斜在軌道上運行,形成一年的四季變化。
在岩石建造上,出現大量的石灰岩。
地月系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月球被地球俘獲形成地月系而開始的。
月球繞地球轉動,使地球的引力場、磁場發生了變化。在月球引力所形成的晃動作用下,地球的外球發生了旋轉,形成地極和磁極的移動。
在生物界,動物和植物都發生了重大的變異或進化,形成高大的樹木和出現大型的動物。
新生時期
這一時期是一顆彗星撞擊地球而開始的。
這顆彗星在太陽系裂解,形成繞太陽的小行星帶。
彗星的組成物即有岩石又有冰和大氣。在冰里存在著各種生物。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氣和新的生物物種。
原有的生物發生變異或進化。
地 質 時 期 與 特 征 表 地質
時期 特 征 代
(界) 宙
(宇) 同位素
年齡
Ma 進
入
太
陽
系
時
期 地
月
系
形
成
時
期 新生
時
期 這一時期是一顆彗星撞擊地球而開始的。
這顆彗星在太陽系裂解,形成繞太陽的小行星帶。
彗星的組成物即有岩石又有冰和大氣。在冰里存在著各種生物。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氣和新的生物物種。原有的生物發生變異或進化。 新
生
代
(界) 顯
生
宙
(宇) 今
—
65 這一時期是月球被地球俘獲形成地月系而開始的。
月球繞地球轉動,使地球的引力場、磁場發生了變化。在月球引力所形成的晃動作用下,地球的外球發生了旋轉,形成地極和磁極的移動。
在生物界,動物和植物都發生了變異,形成高大的樹木和大型的動物。 中
生
代
(界) 65
—
250 這一時期是地球進入太陽系成為行星而開始的。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有了太陽的光照,形成了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有了晝夜的變化。
在地球的內部,地核或內球偏向太陽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
在地殼,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由兩極向赤道的離心力;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動,地殼形成自東向西的運動。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溝谷窪地和平原。
在生物界,開始爆發式出現即開始復活。
隨著太陽系的演化,地球由進入太陽系時的軌道面即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夾角大約23°26′,演化到現在的地球軌道面與太陽赤道面近平行,地軸由垂直軌道面變為傾斜在軌道上運行,形成一年的四季變化。
在岩石建造上,出現大量的石灰岩。 古
生
代
(界) 250
—
543 進入太陽系前時期 這一時期是地殼已經形成到地球進入太陽系前的一段地質時間。
這是一段沒有陽光的地質時期。
在這一段的前期,地殼的風化、剝蝕、搬運和沉積作用強,高山被剝低,在溝谷和坑窪地中沉積了巨厚的原始沉積。
在這一段的後期,地殼活動變弱,地表溫度漸漸降低,到了冰點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
在生物界,降落在地球上的原核生物開始復活和繁殖。由於沒有陽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動物處於休眠狀態。原核生物開始繁殖。 元古宙
(宇) 543
—
3800 地殼形成
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質凝固開始到有沉積岩形成的一段地質時間。
隨著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水流動匯聚到張裂溝谷和大坑窪地中,產生的氣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氣圈。
地核俘獲宇宙物質的不均,地表各處溫度高低不均產生大氣流動。
在這一地質時期,有了水和大氣,產生了風化、剝蝕和搬運作用,開始形成沉積岩。 太古宙
(宇) 3800
—
4600 地球形成
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核俘獲高溫熔融物質開始到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原始外殼的一段地質時間。
在距今46億(?)年前,由鐵鎳物質組成的地核俘獲了高溫熔融物質形成巨厚熔融層。熔融層與地核接觸部位溫度降低,形成內過渡層;與外殼接觸部位形成外過渡層;熔融層形成液態層。
在這一地質時期,形成了圈層狀結構的地球。
熔融物質凝固形成收縮,在地表形成張裂溝谷高山。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始古宙
(宇) 4600
—
?
❼ 地球歷史的各個紀元是怎麼劃分的
為了涵蓋46億年的悠久歷史,又細分各個時期的地球面貌,地質學家們建立了一套地質時代體系,從大到小分為宙、代、紀、世、期等單位。
宙:最大的地質年代單位,有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4個。其中前三個時期又稱「隱生宙」,因為當時的生命還很原始,直到元古宙晚期才有肉眼明顯可見的多細胞生物。而距今5.41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標志著「顯生宙」來臨。
代:每個「宙」下的各個大時期,時間可達數億年。經常說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就是顯生宙的三個大時期,從大約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至今,都處於新生代。
紀:每個「代」的進一步細分,時間一般為數千年到1億多年。如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大約從2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期至今,都處於第四紀。由於每個「紀」的生物化石都大不相同,而化石又是識別地層的頭號指標,因此「紀」是最常用的一級地質時代單位,尤其是在顯生宙。從而地球誕生到寒武紀之前的40多億年時間,又經常被統稱為「前寒武紀」。
世:每個「紀」的進一步細分,時間一般為數百萬年到上千萬年。如古近紀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新近紀分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紀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從大約距今1萬年前最近一次冰期至今,都處於全新世。
期:每個「世」的進一步細分,時間一般為數十萬年,通常只有專業研究才分這么細。
❽ 地球歷史的各個紀元是怎麼劃分的 有知道的嗎
1、宙:最大的地質年代單位,有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4個。其中前三個時期又稱「隱生宙」,因為當時的生命還很原始,直到元古宙晚期才有肉眼明顯可見的多細胞生物。而距今5.41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標志著「顯生宙」來臨。
2、代:每個「宙」下的各個大時期,時間可達數億年。經常說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就是顯生宙的三個大時期,從大約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至今,都處於新生代。
3、紀:每個「代」的進一步細分,時間一般為數千年到1億多年。如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大約從2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期至今,都處於第四紀。由於每個「紀」的生物化石都大不相同,而化石又是識別地層的頭號指標,因此「紀」是最常用的一級地質時代單位,尤其是在顯生宙。從而地球誕生到寒武紀之前的40多億年時間,又經常被統稱為「前寒武紀」。
4、世:每個「紀」的進一步細分,時間一般為數百萬年到上千萬年。如古近紀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新近紀分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紀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從大約距今1萬年前最近一次冰期至今,都處於全新世。
5、期:每個「世」的進一步細分,時間一般為數十萬年,通常只有專業研究才分這么細。
❾ 地球的歷史年代是怎樣劃分的
地球的發展歷史劃分為五個地質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❿ 地球的歷史劃分依據
主要依據是兩個:
一、
古生物
的演化。眾所周知,
生物
從簡單到復雜而不可逆反發展,每個階段有其代表性生物或者說某個階段的某種生物占
主導
,如大家都知道的
侏羅紀
便是
恐龍
繁盛
時代
。因此每個時代的
地層
裡面便存留
那個時代
的生物。
二:岩石地層依據。地層自底到
頂部
按時間由老到新排列,每個時代沉積的地層因為
氣候
、環境的不同有所
差異
。
地質歷史上「宙-代-紀-世」的劃分就像現今「年-月-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