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記歷史時間最有效
掌握歷史時間六法 歷史時間是構成歷史知識的基本要素。可以這么說,離開歷史時間也就不存在歷史,更談不上歷史思維以及歷史教學了。唯其如此,歷史時間的教學就有了不可低估的價值。然而,實際教學中歷史時間的教學往往疏於指導和設計,學生的死記硬背即發此一端. 1.揭示歷史時間的順序性特徵. 所謂順序性是指歷史活動時間的先後更替承接。如中國近代史上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時間先後順序更替的。在這一更替過程中,外國侵略的逐步擴大加深以及與之相聯系的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前赴後繼,脈絡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按照時間順序學習歷史既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及學習心理相貼近,也符合秩序漸進性教學原則. 2、揭示歷史時間的連續性特徵.所謂連續性是指歷史發展的起止。持續時間的長短。歷史時間的連續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快慢,有助於人們從現象入手探明歷史本質。如我國封建社會從公元前475年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結束,長達2000多年之久,這就促使人們思考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為什麼這么緩慢?美國從1783年獲得獨立至今,也不過200多年的歷史,是什麼原因使其發展為一個政治、經濟強國的呢. 3、分析歷史發展的階段性時間特徵.歷史是一個呈階段性發展的曲折的變動過程,在不同階段上歷史發展表現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迴的趨勢。在歷史教學中以時間劃分歷史階段是基本的教學手段。如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可劃分為1919─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戰爭、1945─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四個階段,在對四個不同階段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艱難曲折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可見,只有分析歷史時間的階段性,才能對歷史進行較為周詳的學習,進而總結歷史深層的內容 4、培養同期性時間觀念.同一歷史活動的不同側面或不同歷史事物處於同一時期,這便是歷史的同期性特徵,如:第二次鴉片戰爭處於太平天國運動期間;1919年的歷史事件有「五四」運動、朝鮮「三一」運動,巴黎和會召開、共產國際成立等,歷史教學中由於教材編排的不足(同期性內容排出先後次序)或教師的疏忽。學生心理上習慣性障礙(在時間經驗上人們更多地習慣於順序性推演),影響時空觀念的形成,應引以重視. 5、時間運算.具體來說. (1)計算時間長短,如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從1624─1662年,長達38年之久;新民主主義革命比舊民主主義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導:(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較、體會距今時間遠近。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個年代距今較近等 (3)進行時間轉換。這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不同紀年方法間的轉換,如民國元年是1912年。甲午戰爭中的「甲午」是公歷1894年。貞觀元年是公歷627年;一類是具體歷史時間與世紀、年代、前期、中期、後期等模糊時間概念間的轉換,如618年是七世紀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紀中葉,再如下列選擇題,也是考查的這種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紀初,②公元前六世紀初,③公元前五世紀末,④公元前六世紀末 6、記憶時間 記憶時間也遵循著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的規律,但實際教學中要嚴格地把兩者區分開來是很困難的。具體學習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時間特徵,組織記憶材料,激發記憶興趣。一是揭示單個時間數字的特點促進記憶。如揭示時間數字的結構特點的有數位特點(單位數時間如公元8年。雙位數時間如公元之年。三位數時間如220年、四位數時間如:1940年)、雙數重疊特點(如1616年、1919年)。對稱數字特點(如1881年)、自然數字遞增特點(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時間之間相互關系特點促進記憶。如年代間隔記憶法(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後對稱記憶(如公元前221年與公元221年)等。揪錯┆評論1┆舉報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恩,謝謝
② 歷史年份都怎麼記的呀老難了。
歷史時間是構成歷史知識的基本要素。學習歷史,如果離開了歷史時間則無從分析各個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也無法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在實際的歷史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感到時間難記、不好記。因而,探索歷史時間規律的掌握,有效的掌握歷史時間,對學生學習歷史就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記憶歷史時間的方法。
1、 從歷史時間與史實的順序性方面記憶時間。
所謂歷史時間順序性是指歷史活動時間的先後更替承接,把歷史時間順序性與史實有效的結合起來。如《中國近現代史》上冊中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時間先後順序更替的。在這一更替過程中,「外國侵略的逐步擴大加深以及與之相聯系的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前赴後繼」,脈絡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 按照時間順序與歷史史實有效的結合起來既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及學習心理相貼近,也符合秩序漸進性原則。
2、 從歷史時間與史實之間的內在聯系方面記憶時間。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於章節知識之間的時間記憶。如《中國近現代史》上冊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時間上是從1840年——1864年;從知識上看七節內容主要講了中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過(第一、三節)、影響(第二節)、表現(第四節)、中國社會農民階級、地主階級作出的反應(第五、六、七節)。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的賠款,加緊搜刮人民,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重要原因,在鴉片戰爭結束後的第9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促使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萌發開始出現。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時,清政府正面臨著的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重要原因。在理解了上述的內容之後,再去記憶一些時間就相對的容易多了。再如第一節----鴉片戰爭中的幾個時間的記憶:1839年虎門硝煙(導火線)——1841年6月(爆發)——1841年初,佔領香港(擴大)——1842年8月(結束),這幾個時間反映了鴉片戰爭經過。
3、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性方面記憶時間。
歷史是一個呈階段性發展的曲折的變動過程,在不同階段上歷史發展表現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迴的趨勢。在歷史教學中以時間劃分歷史階段是基本的教學手段。如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可劃分為1919─1923年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1923年—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37─1945年抗日戰爭、1945─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四個階段,再對這幾個不同歷史階段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艱難曲折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從歷史發展的階段性方面記憶歷史時間,並分析其歷史階段性特徵,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從宏觀上、整體上把握歷史知識,而且更符合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思維方向。
4、橫向比較歷史時間,從而深刻理解、記憶時間。 同一歷史活動的不同側面或不同歷史事物處於同一時期,這便是歷史的同期性特徵,如:1861年的歷史事件有中國的洋務運動、俄國的農奴制改革、美國的內戰等;1919年的歷史事件有「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共產國際成立等,歷史教學中由於教材編排的不足(同期性內容排出先後次序)或教師的疏忽。學生心理上習慣性障礙(在時間經驗上人們更多地習慣於順序性推演)影響的時間觀念的形成應以重視和糾正。橫向比較除了記憶時間之外,另外一個應該注意是探索造成不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原因,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高度。
5、時間運算、聯想的方法記憶時間。具體來說: (1)計算時間長短,如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從1624─1662年,長達38年之久;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相差10年;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1919)5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30年;鄭和下西洋從1405年—1433年長達28年。 (2)比較、體會距今時間遠近。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個年代距今較近等。(3)進行時間轉換。這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不同紀年方法間的轉換,如民國元年是1912年。甲午戰爭中的「甲午」是公歷1894年。貞觀元年是公歷627年;一類是具體歷史時間與世紀、年代、前期、中期、後期等模糊時間概念間的轉換,如618年是七世紀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紀中葉。
6、尋找歷史時間數字特徵的方法記憶時間。如揭示時間數字的結構特點的有數位特點(單位數時間如公元8年;三位數時間如220年、)、雙數重疊特點(如1616年、1919年)。對稱數字特點(如1881年)、自然數字遞增特點(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時間之間相互關系特點促進記憶。如年代間隔記憶法(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後對稱記憶(如公元前221年與公元221年)等。
7、利用教材後面的大事年表或自己動手製作中外大事年表對比的方法記憶時間。
掌握歷史時間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掌握具有關鍵性和決定性的重大歷史年代。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589年隋的統一,結束了自西晉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1840年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640年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789年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等。一般說來,教材中有明確的年月時間的都要有意識的記住。
2、國內外關系有重大關系或影響的歷史年代。如公元前138年、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等。
3、重大的科學技術發明的歷史朝代、時間。如東漢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時期868年我國的《金剛經》卷子;北宋畢生發明木活字,元朝出現錫活字,後來又用銅活字、鉛活字等。
4、其它如社會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及歷史分期的歷史年代。如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建立了。公元581年,隋建立。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南北朝時期。1038年西夏建立。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等。
總之,記憶歷史時間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每一種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它可能是一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記憶的過程中盡量把時間和重大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時間,多動腦子,才能真正有效的掌握歷史時間,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
具體的記憶方法還得視個人而定。
③ 歷史怎樣記時間
古人將一夜劃分為五更,每更等於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晚上7時稱為定更,又稱起更;9時稱為二更;11時稱為三更,俗語「三更半夜」或說「子夜」指的就是這個時辰;次日凌晨1時稱為四更;3時稱為五更;5時稱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i(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對應關系見附表。
天色紀時
地支紀時
現化紀時
夜半
子
23-1點
雞鳴
丑
1-3點
平旦
寅
3-5點
日出
卯
5-7點
食時
辰
7-9點
隅中
巳
9-11點
日中
午
11-13點
日?i
未
13-15點
晡時
申
15-17點
日入
酉
17-19點
黃昏
戌
19-21點
人定
亥
21-23點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群英會蔣干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
夜間時辰:黃昏人定夜半雞鳴平旦
五
更:一更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五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
五夜:甲夜
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現代時間:19-21點
21-23點23-1點
1-3點3-5點
④ 如何快速記憶不熟悉的歷史時間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如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代班超出使西域則在公元73年。
一個世紀是100年,有些同學以為年代與世紀的換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實是不對的。如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1994年不是19世紀,而是20世紀;同樣,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為公元1年是1世紀,101年則是2世紀,1001年是11世紀,2001年是21世紀,依次類推。所以,若將世紀換成年代,就應該將世紀數減去1再乘100,同樣,把年代數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紀數。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歷時間相同,如隋統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都經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於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字特徵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
A自然數排列:1234年蒙古滅金,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B.兩位數字相同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
C.首尾數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戰,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D.間隔時間相同的:在中國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時間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我們可藉助它來推算年代或事件,便於記憶。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蘇丹反英大起義;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34年紅軍長征;1901年《辛丑條約》,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1592年朝鮮抗日;1127年金滅北宋,1227年蒙古滅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⑤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時間時間
1\最有效有辦法是多記,你把一期的時間集中在一張或者兩張紙上,每天看兩三遍,一周下來已經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辦法,任何時間不單獨記憶,是任何時間!每一個時間都與別的時間建立一種橫向或者縱向的關系,比如同一時間里發生了哪些事件或者這一時間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減一年減二年減三年減十年是什麼事件,每次記同一事件時,都要把它和別的事件聯系起來記,這樣,你的記憶會省力一些,你的時間還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諧音或者你的電話號碼或者其他熟悉的數據建立聯系,這樣就好記多了 舉例: 1919:第三國際成立\五四運動 1920:中國成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小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國新經濟政策實施 1922:中共二大\蘇聯成立\墨索里尼上台(義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中共加入共產國際 1923:中共三大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1924:國民黨一大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實現\列寧逝世\蘇聯制定第一部憲法 1925:兩次東征\五SA慘案引起五SA運動\孫中山逝世\聯共布十四大確定工業化方針 ...... 不信試試,決定會很快搞定時間的,我是歷史專業畢業的,記時間是強項,我以前就這么記時間
記得採納啊
⑥ 怎麼才能快速記住歷史事件時間
一、死記硬背,利用遺忘規律,在遺忘之前進行強化記憶。 二、對歷史事件進行分類式記憶,如將中國農民起義歸納一類進行總體記憶,選擇其中一個自己熟識的作為基點,結合朝代更替,年代差額記憶。 三、結合某一歷史事件自身特性,進行特殊記憶,比如秦朝建立時間可以識記為公元前秦王兒子與兒子的兒子在統一治理中國(公元前221年,將2諧音為兒,同時將秦經歷二世一同記憶,又將1識記為統一治理),而秦滅亡時間識記為贏政之兒在零涕(207),你想一個王朝經歷二世便滅亡了,大好江山送手他人,當皇帝的怎麼不會零涕大哭:) 此類記憶因視個人識記興趣進行整理,故在識記上更利於個人記憶。
⑦ 如何巧妙記憶高中歷史時間
有史必有時間,歷史時間是串連歷史知識的網路。掌握歷史時間是學習歷史的一大難題,茲就高中生掌握歷史時間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作一簡述。
一.中國古代史教材敘述歷史時間的階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會階段的時間,都使用距今萬年、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採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從夏朝建立到國人暴動這一階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紀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說法,因這時的中國歷史尚無確切紀年。(3)從周召共和到西漢末年,教材一般採用公元前年的說法。因從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確切紀年。書寫這一時期的歷史時間,務必在年代數據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從公元8年王莽稱帝開始,以後的歷史時間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樣,而是直書年代數據。如唐朝建立於618年。王莽稱帝雖非公元前後的分水嶺,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現的第一個公元後的時間。(5)西漢是中國古代史上,惟一的一個跨越公元前後的朝代。
二.記憶歷史時間的策略性
首先,應把歷史時間放到教材上的具體語言環境中去記憶,時間與史實相即。最好不要拋開教材的章節內容,而孤立地機械背誦書後所附的《歷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難記,所記的知識又孤立零散,易於忘卻。其次,歷史時間應在學習過程中分散記憶,隨時記憶,循序漸進,而不宜堆壘於後集中背誦。此外,還需探求方法、訣竅。
三.歷史時間的計算與對換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歷史時間,計算時間差直接用減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國運動(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個月,故謂堅持戰斗14年。如果月差小於半年,則捨去不提。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捨去月份而稱十年內亂。(2)如果計算公元前後的時間差,則以公元前與公元後的時間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減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過後就是公元後1年,中間無公元0年的時界。(3)民國紀元與公元紀年的時間對換。若將民國年對換為公元年,則是1911年+民國年;若將公元年對換為民國年,則為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減,因1912年已經是民國元年了。(4)切莫將距今約4000多年的黃帝與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建立誤解為相距近2000年。因公元前後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
四.世紀、年代及階段的劃分
(1)世紀。一般是100年為一個世紀,只有公元前1世紀和公元後1世紀分別為99年。因無公元0年,因此,從公元1年到99年為1世紀,而公元100年則為2世紀的開始。(2)年代。一般是10年為一個年代。如:18701879年為19世紀70年代。但每個世紀的最初20年,不稱年代而稱世紀初,如1905年同盟會建立,可說建立於20世紀初,不能說建立於20世紀10年代。(3)一個世紀內的階段劃分。一種是二分法,即把一個世紀分為前半期和後半期兩個階段(亦稱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種是三分法,即把一個世紀分為早、中、晚三期。以19世紀為例;18001829年為早期;18301869年為中期;18701899年為晚期。(4)兩個世紀之交的特殊稱謂。一般把上一世紀的最後20年到下個世紀的最初20年稱為世紀末世紀初。由於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於19世紀的最後10年和20世紀的最初10年,故習慣上把18901909年稱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五.中國歷史教材涉及的幾種紀年法
(1)公元紀年。教材上的歷史時間,多採用公元紀年,但中國歷史上正式採用公元紀年是從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開始的。(2)干支紀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說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說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紀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號紀年。如貞觀元年、康熙年間等。中國以年號紀年開始於漢武帝時期,但中學歷史教材上出現的第一個用年號紀年的時間是漢靈帝中平元年,即184年。(4)民國紀元。1912年孫中山宣布以中華民國紀元。(5)以黃帝紀元。1911年湖北軍政府成立時,宣布廢除宣統年號,改為黃帝紀元。1911年是黃帝紀元4609年。
上述各條,都是高中生掌握歷史時間應注意的問題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歷史時間,還需科學地使用《歷史大事年表》,還需探究記憶的方法,更需投入相應的時間和精力。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現在,歷史考試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選擇題、判斷題、材料分
析題和問答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回答時要把相應的問題講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層次清楚,最好分要點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解題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學們,只要你們對歷史學習付出極大的熱忱,有信心和決心,肯努力,講求方法,你們一定能學好歷史,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⑧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
歷史年代是歷史事件的時間標記,相關的歷史事件間常常存在因果、影響等,記憶歷史年代是很重要的。下面是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如何快速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
1對照記憶法
即用中外對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1、古今對照法。
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元年。
2、中外對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2間隔推演算法
1.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戰爭。1917年,護法戰爭。以上歷史事件前後各相隔兩年。
2.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以上歷史事件各相隔10年。
3顛倒記憶法
1.1841年,黃巾起義。481年,克洛維建立法蘭克王國。814年,查理曼帝國建立。
2.1127年,金滅北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12年,俄國遷都彼得堡。
4比較記憶法
即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1、比早法。
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
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2、比晚法。
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
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5數字特徵記憶法
1、一肩雙挑。
(1)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滅亡埃及。
(2)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儒。
(3)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
(4)383年,淝水之戰。
(5)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676年,新羅統一朝鮮。
2、重復數字。
(1)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2)1818年,馬克思誕生;智利獨立。
6同一年代中外歷史聯系記憶法
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第一國際在倫敦建立。
2.1804年,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海地宣布獨立。
7年代連續記憶法
連續3年。
1.公元前73一前71年,斯巴達克起義。
2.1773一1775年,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3.1857一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和事件的原則
大原則:理解式記憶
以鴉片戰爭為例,鴉片戰爭的影響在書上有一大段話,多數同學喜歡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如果記憶力好,這種方法也未嘗不可。但是,歷史書上這么多戰爭,每場戰爭的影響都要一字不漏地去背誦,想必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里提供一種方法:合上書本,自己去思考鴉片戰爭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響,思考完畢後再和課本上的內容去對照,找到自己和書本的差距。這種方法記住的東西會更牢靠。
在橫向和縱向聯系中把握歷史復習
歷史學科既有縱向聯系,又有橫向聯系,從而構成了既復雜又統一的歷史整體。因此,在歷史學習中要進行縱橫聯系,這可以幫助我們理清知識脈絡,省下不少死記硬背的時間。所謂“縱”,就是要找出某一歷史事件的起因與結果。比如,我們在學習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時,就會聯繫到列強的侵略在客觀上促使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自然經濟的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又促使了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無產階級的壯大,新的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登上歷史舞台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引起社會的一系列變化等。這樣既掌握了系統的歷史知識,又培養了系統思維的能力。
所謂“橫”,就是要找出其他歷史事件(現象)對某一歷史事件的影響與作用,或者對類似事件進行比較。當分析到西方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我們習慣地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去展開比較。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教科書談到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時,用了一段文字提及華盛頓的個人功勞。那麼,我們能否推而廣之,進而想到英國的克倫威爾、法國的拿破崙,通過這樣的橫向聯系,把知識點記牢、學活。
猜你喜歡:
1. 如何使用記憶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2. 如何加強記憶方法的訓練
3. 12種簡單有效的記憶方法
4. 三十六計快速記憶方法
5. 如何快速記住三十六計
6. 最快記憶的方法
7. 如何快速記住長篇文章方法
⑨ 背歷史時間的好方法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是有記憶歷史知識是有技巧的,用後可以既記得准、又記得狠。
筆者總結了十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則能做到舉一反三,星火燎原。
一、 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
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中共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如: 《南京條約》內容可記作「五億(議)港元」。「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稅款,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四、諧音趣味記憶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我們記憶英國光榮革命的時間(1688)可用諧音:一路發發;記憶克利期提尼這個名字,可設想克里是你姨,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五、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記憶必修I《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可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背景;②發展③滅亡。①背景:經濟(工商業發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國、海洋)②發展:三次改革(奠基:梭倫,確立:克利期提尼,繁榮:伯利克里③滅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經濟發展。
六、概括記憶法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將必修I《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可概括為:①前提:光榮革命,②確立:《權利法案》;③發展: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這樣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就容易掌握了。
七、圖表記憶法的特點是藉助圖表,調動視覺功能,去啟發想像力,它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軌跡,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
八、歸類記憶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單元或總復習。歷史課本的內容十分繁復,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基礎知識,必然弄得頭暈腦脹,結果還是糊里糊塗「一鍋粥」。
如果採取歸類記憶法,把歷史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按問題的性質依次歸納到一起,捋出一條條線索,就便於記憶了。這叫歸類記憶法。比如,要記憶新課程必修I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然後回憶秦朝是如何首創?漢至元是如何加強?明清如何強化?這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瞭然了。九、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那些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戰爭、政治改革、不平等條約等等。這類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事件,彼此之間,或因其性質相同,或因其表現形式相似,記憶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較記憶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較,可以明顯地揭示出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它們各自的特徵,這就便於對它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如我們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製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的規模不同、抗戰的方式不同——然後記憶,既能牢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舉兩得。
十、網路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一個或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靠機械識記的方法去死記硬背,留在腦海里的印象是雜亂無章,模糊不清的,回憶起來也必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經過認真分析,首先找出這個或這些歷史事件有幾個要點,再進一步弄清這幾個要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就便於記住了。當需要回憶的時候,只要把這個網路撒開,儲存在腦里的有關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就會完整、准確、清晰、迅速地重現。這就是網路記憶法。比如:要記憶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可先編織知識網路為: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
總之,學生要提高識記效果首先要「五到」(耳、手、口、眼、心),「五到」是前提和基礎,學生所獲得的有效信息,很大一部分來自課堂。其次,歷史事件的時間不是單純、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如果我們在學習中能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相似、相連和相關的聯系,並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聯系,去理解記憶歷史事件的時間,就可以避免死記硬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