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有多久的歷史
德意志民族的產生是一個延續了許多世紀的過程。「德意志」一詞大約始見於公元8世紀,開始時僅表示在法蘭克帝國東部地區使用的一種語言。這個在卡爾大帝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的帝國,包括許多部族,其語言或屬日爾曼語族,或屬羅馬語族。卡爾大帝死後(814),帝國未幾即分崩離析。在分配遺產過程中出現了西部帝國與東部帝國,兩者之間的政治界限大致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東部帝國的居民後來才逐漸產生休戚相關的感覺。「德意志」這個名稱從語言轉為講這種語言的人,最後才用以稱謂他們的居住地區(「德意志國」)。
德國西部邊界較早就已確定並始終保持穩定,而東部邊界則相反,它在許多世紀中一直變化不定。公元900年前後,它大體上以易北河及薩勒河為界。在後來的幾百年中,德意志居民墾殖區向東方縱深擴張,直至14世紀中葉方告停止。當時形成的德意志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之間的國界一直保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⑵ 加拿大有多少年歷史
國家的誕生 就100多年
對於最早定居於加拿大的人類、年代等,科學家們仍存有很大的分歧。但目前普遍認為,約3萬年前開始經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相連的陸地,由亞洲遷移至加拿大的土著居民,應是最早抵達的人類。除了一部分定居在加拿大之外,其他人繼續向南遷移。
能確定的是當早期歐洲探險家來到加拿大時,加拿大已經有了各種土著居民,由於生活環境不同,當時的土著居民以狩獵、捕魚或農耕為生,過著游牧或定居的生活。
土著居民和歐洲人在加拿大的首次接觸大概要追溯到一千年前左右,當時一個來自冰島的諾曼底人在紐芬蘭住了一段時間。但在此後的600年之後,才有大批的歐洲人來到。
第一個遙遠的殖民地
英國和法國的探險家為了尋找通往「東方」的富饒市場的新路線,紛紛向北美洲來發現新領地。他們分別在加拿大的不同地區建立了新據點。其中法國人多沿著聖勞倫斯河、大湖區和密西西比河;英國人則集中在哈德遜灣和大西洋沿岸。雖然探險家如凱彼特(Cabot)、卡地亞(Cartier)和尚普蘭(Champlain)始終沒有發現航向印度和中國的路線,但是他們在加拿大發現了許多同樣具有價值的東西,諸如富饒的漁場和數量驚人的海狸、狐狸和熊等,這些動物的毛皮都價值不菲。
英國人和法國人一直到17世紀初才開始正式在加拿大定居。雖然越來越多的定居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新法蘭西和新英格蘭殖民地在經濟上還是以皮毛交易為主,在政治和軍事上則仍然依賴著法國和英國。
在18世紀英法帝國瓦解後,北美洲就成為了英法全球競爭的一個重要舞台。1759年魁北克市歸屬英國後,巴黎條約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法國領地割讓給了英國,但在紐芬蘭島附近的聖皮耶島和米魁蘭島仍為法國所有。在英國的統治下,六萬五千個法裔居民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即保存其傳統、語言和文化。為了緩和潛在的種族仇視,英國人於1774年通過了魁北克法案,正式承認了法國的民法,也確保了法裔居民的宗教和語言自由。
1776年美國獨立後,大批說英語的移民湧入加拿大。這些效忠大英帝國的保皇主義分子希望能在加拿大尋求庇護。他們主要居住在新斯科舍、新不倫瑞克等殖民地和大湖區沿岸。
1791年人口的持續增長致使上加拿大(現安大略省)和下加拿大(現魁北克省)建立。這兩個行政區都有各自的統治機構。在1837年和1838年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都發生了叛亂。1848年兩地都被授於了除外交之外的統治權。盡管加拿大不斷地取得了自治權,但依然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國家的誕生
英國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包括加拿大、新斯科舍、新不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等地不斷發展繁榮。然而,在南北戰爭後更為強大的美國使得一些政治家意識到,所有的英國殖民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美國可能的侵略。
在1867年7月1日,依據英國的北美法案,東加拿大、西加拿大、新斯科舍和新不倫瑞克共同組成了加拿大自治領。這個新國家的政府制度基本為英國的國會制度。總督為王室代表、國會由參、眾議院組成。國會有權對有關國家利益的事務(諸如稅收和國防等)進行立法,而各省則有權對有關「特殊」利益的事務(諸如財產、公民權和教育等)進行立法。
國家的成長
聯邦成立後,加拿大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個國家。一個省接著一個省出現在了加拿大地圖上。同時,移民日益增多,特別是向西部的移民。1913年移民至加拿大的人數達到了40萬人的頂峰。世界大戰前,加拿大得益於繁榮的世界經濟,並建立起了自己的工業和農業。
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戰後的國際聯盟中建立起了有別於英國的獨立形象。1931年,《西敏法案》(the Statute of Westminster)的通過鞏固了加拿大憲法自治權。1929年全球經濟大衰退使加拿大的事業率達到了25%。阿爾伯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馬尼托巴省也同時因旱災而損失慘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拿大作為同盟國的一員,在軍需的供給上扮演重要角色,從而刺激了國內經濟的恢蘇,在戰後成為了世界第四大工業強國。
西 擴
1869年
加拿大從哈德遜海灣公司手中購買了盧伯特地區。受此威脅,11月路易斯·瑞爾(Louis Riel)帶領梅提斯人占據了溫尼伯的福特蓋瑞地區(Fort Garry)。
1870年
考慮到當地的梅提斯人的顧慮,聯邦政府與其達成妥協,即從原先的盧伯特地區劃出一塊,成立為馬尼托巴省。
1871年
在得到了會在其境內修建一條與加拿大其他地區相連的鐵路的允諾後,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加入了自治領。
1873年
愛德華王子島加入了自治領。
1898年
育空地區的北部正式建立,並確立了加拿大在此地區的司法權。
1905年
盧伯特地區又分出了兩個新省份:阿爾伯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其餘的部分就成為了西北地方。
1949年
紐芬蘭省成為加拿大第十個省。
1999年
西北地方中分出了努納維特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拿大的經濟持續擴張。經濟的發展,加上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諸如家庭補貼、老年津貼、普遍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給加拿大人帶來了高標准、高質量的生活。加拿大的移民潮也有了顯著變化。二戰前,大多數的移民來自不列顛群島或東歐。1945年後,越來越多的移民來自南歐、亞洲、南美和加勒比海群島,這也豐富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新聯邦的醞釀
近二十多年來,加拿大人再次面臨了國家本體的一些根本問題。在1980年和1995年,多數法裔魁北克人投票反對有關魁北克擁有更多政治自主權的決議,在這兩次公民投票表決中,多數人仍希望保持國家的完整。1982年簽署了《憲法法案》。新憲法及其中的《人權和自由憲章》重新定義了聯邦和各省政府的職責和權力,並進一步確立了個人和各個種族團體的權利。1987年的《米其湖條約》(Meech Lake Accord)和1991年的《沙洛特條約》(Charlottetown Accord)都是為了改革憲法體制而制定的。《米其湖條約》由於在立法上沒有得到所有省份和地方的承認而未能生效;而《沙洛特條約》本將改革參議院並對憲法作出重大調整,卻在1992年10月26日的全民投票表決中遭到大多數加拿大人的否決。
由英、法兩個一直是對立的民族所創建,融合了多種外來文化、語言和宗教,以及原先的土著居民,加之本身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加拿大註定成為一個折中的國家。求同存異是加拿大的座右銘。溫和與容忍是加拿大聯邦的特色,也是其得以生存的基礎。
成立聯邦前
1497年
約翰·凱彼特(John Cabot)到達加拿大東海岸。
1534年
傑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來到了現為紐芬蘭省的地區,在地圖上標繪了聖勞倫斯灣(7月14日)。在後面的數年裡,他沿著聖勞倫斯河到了斯塔達可納(現為魁北克)和霍徹拉嘎(現為蒙特利爾)。
1608年
和尚普蘭(Champlain)在7月3日創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歐洲殖民地,魁北克。
1670年
哈德遜海灣公司成立並被授於了對於盧伯特地區的土地貿易權,所有的土地都屬於海德森貝公司(5月2日)。
1759年
在阿伯拉漢平原戰役中(9月13日),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了魁北克。
⑶ 德國歷史建國多少年了
民主德國建國前歷史簡況 公元前在德國這塊土地上就居住著日爾
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了薩克森、法蘭克、巴伐利亞、圖林根、黑
森、弗里斯等一些較穩定的部落。公元5世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公元
843年《凡爾登公約》之後,在東法蘭克王國基礎上形式了德意志早期的
封建國家。公元955年國王奧托一世擊敗匈牙利大軍,962年又佔領意大
利北部和中部,教皇為之加冕於羅馬城,宣告神聖羅馬帝國的誕生。13世
紀中期皇權日趨衰落,德意志開始走向封建割據。1618—1648年「三十年
戰爭」後分裂成300多個獨立的諸侯領地和上千個騎士領地。18世紀初
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1806年被拿破崙一世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結束。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議,成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
1848—1849年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866年普魯士戰勝奧地利,隨
之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戰爭中戰勝法國,同時又兼
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1914年德國挑起第一次世界
大戰,1918年戰敗,帝國崩潰,國內爆發了革命。1919年魏瑪共和國建立,
艾伯特當選為總統。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德國發動侵略戰爭。1945
年5月8日德國投降。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協議規定,德國被蘇美英
法分別佔領。1949年在四國佔領區的基礎上分別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⑷ 德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考古證據表明,德國境內,約70萬年前就有人類。
公元前1000年左右,因為北歐地區氣候轉壞(日爾曼人更早生活在北歐),該地區的居民開始向南遷移,到公元前450年時,他們分布於萊茵河沿岸,南至阿爾卑斯山以北,東到維斯杜拉河的地區之內。
到公元前2世紀,日爾曼又開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動,而開始與羅馬有較多的接觸。
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公元9年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了羅馬帝國。
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羅馬帝國。
800年加冕的查理曼大帝的統治下的法蘭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義大利北部,稱為查理量帝國,定都亞琛。
843年,帝國分裂為三部分,大體奠定了近代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三國的雛形。
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
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
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
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 。
⑸ 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嗎
不算是,德國在19世紀的時候實際上是由很多小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聯邦,叫做德意志。普魯士只是眾多國家中的一個,只不過比較強大而以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普魯士,奧地利,還有一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所以當時奧地利也算是德意志聯邦的,後來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兩次比較大的戰爭統一了德意志全境。第一次是把奧地利踢出德意志聯邦。第二次是統一戰爭,才有了現在的德國。
⑹ 德國多少年歷史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統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日耳曼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斗的根源。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薩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還望採納。
⑺ 德國有多少年歷史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110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德國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聞名的科研機構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2015年10月28日,德國成功獲選第70屆聯合國大會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地形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
德國地圖-最新erlinyou版
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則將德國分成南北兩片。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區和多瑙窪地。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則包括阿爾高伊的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和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在這些山區散落著風景如畫的湖泊。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
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