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的簡介
獎項名稱: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創辦時間: 1998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郭沫若基金會
2. 中國歷史界有什麼獎項,或者比較有影響力的活動
國內的是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國外好像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吧.
3. 史學新秀獎的介紹
全國「史學新秀獎」評選活動,主要面向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在讀本科學生。舉行這一評選活動,旨在推動歷史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建設,強化基地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提高廣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史學研究能力,加強各兄弟基地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
4. 在歷史學方面的最高獎項
國內的是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國外好像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吧
5. 求歷屆全國郭沫若大獎的獲獎名單哪裡有
歷屆獲獎情況
歷屆獲獎情況
第二屆獲獎名單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第二屆揭曉
第二屆評獎對象為1993-2002年出版的中國歷史(下限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研究領域,包括通史、斷代史、專史(含科技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和古人類學方面的優秀學術專著。
一等獎1部、二等獎6部、三等獎14部。
一等獎
汪敬虞的《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
二等獎
文煥然、文榕生的《中國歷史時期冬半年氣候冷暖變遷》
陳詩啟的《中國近代海關史》(晚清、民國部分)
林甘泉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
方行、經君健、魏金玉的《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
史金波、雅森·吾守爾的《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早期傳播--西夏和回鶻活字印刷術研究》
王世民、陳公柔、張長壽的《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
三等獎
《中國工人運動史》
《中國邊疆經略史》
《中國近代人口史》
《中國鹽業史》(古代篇、近代當代篇、地方篇)
《六頂山與渤海鎮--唐代渤海國的貴族墓地與都城遺址》
《北宋皇陵》
《甲骨學一百年》
《漢杜陵陵園遺址》
《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
《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
《秦漢區域文化研究》
《唐代工商業》
《唐代財政史稿》(上卷)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歷屆獲獎情況
首屆獲獎名單
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
·榮譽獎 (7種)
中國猿人石器研究
裴文中 張森水
蘇宗偉 邵正華
科學出版社
殷周金文集成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
趙 誠
中華書局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葉青谷
文物出版社
中國通史
範文瀾 蔡美彪……
喬還田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主編
計伯仁……
中國地圖出版社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 邱漢生 張豈之
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胡 繩著
肖淮蘇 霍海丹
中共黨史出版社
·一等獎 (1種)
太平天國史
羅爾綱
於世明
中華書局
·二等獎 (5種)
中國遠古人類
吳汝康 吳新智
張汝玖
科學出版社
曾侯乙墓
湖北省博物館編
樓宇棟
文物出版社
宋代經濟史
漆 俠
張美娣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
楊向奎
吳玉萍
人民出版社
中國近代經濟史 (1840~1894)
嚴中平主編
張效英
人民出版社
·三等獎 (12種,略)
6. 歷史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
德國科學家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貝林因血清療法防治白喉,破傷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費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歷史學家塞道爾·蒙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勒納因陰極射線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拜耳因研究有機染料及芳香劑等有機化合物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科赫因對細菌學的發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畢希納因發現無細胞發酵獲諾貝爾化學獎。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埃爾利希因發明「606」、俄國科學家梅奇尼科夫因對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歐肯因《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德國科學家布勞恩因發明無線電報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因催化、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瓦拉赫因脂環族化合作用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作家海澤因小說《傲子女》、《天地之愛》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維恩因發現熱輻射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格利雅因發現有機氫化物的格利雅試劑法、法國科學家薩巴蒂埃因研究金屬催化加氫在有機化合成中的應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作家霍普特曼因劇本《織工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勞厄因發現晶體的X射線衍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威爾泰特因對葉綠素化學結構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因創立量子論、發現基本量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伯因氨的合成獲諾貝爾化學獎。
註:本屆諾貝爾獎僅頒發兩項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斯塔克因發現正離子射線的多普勒的效應和光線在電場中的分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能斯脫因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1921年補發)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籍德裔科學家愛因斯坦闡明光電效應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希爾因發現肌肉生熱、德國科學家邁爾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弗蘭克、赫茲因闡明原子受電子碰撞的能量轉換定律而共同獲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人白里安因促進《洛迦諾和約》的簽訂、德國人施特萊斯曼因對歐洲各國的諒解作出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維蘭德因發現膽酸及其化學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溫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維生素的關系獲諾貝爾化學獎。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作家曼因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費歇爾因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血紅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博施、伯吉龍斯因發明高壓上應用的高壓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爾堡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斯佩曼因發現胚胎的組織效應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人奧西茨基因揭露德國秘密重整軍備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戴爾、德國科學家勒維因發現神經脈沖的化學傳遞而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庫恩因研究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獲諾貝爾化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學家盧齊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布特南特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德國科學家多馬克因發現磺胺的抗菌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放棄。
1940年~1942年的諾貝爾獎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而中斷。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哈恩因發現重原子核的裂變獲諾貝爾化學獎。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士籍德國作家黑塞因小說《玻璃球游戲》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狄爾斯、阿爾德因發現並發展了雙稀合成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53年12月10日第五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施陶丁格因對高分子化學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1954年12月10日第五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玻恩因對粒子波函數的統計解釋、德國科學家博特因發明符合計數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6年12月10日第五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醫生福斯曼、美國醫生理查茲、庫南德因發明心導管插入術和循環的變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1年12月10日第六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霍夫斯塔特因確定原子核的形狀與大小、德國科學家穆斯堡爾因發現穆斯堡爾效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3年12月10日第六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詹森、美國科學家梅耶因創立原子核結構的殼模型理論、美國科學家維格納因發現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對稱原理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義大利科學家納塔、德國科學家齊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7年12月10日第六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艾根、英國科學家波特因發明快速測定化學反應的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總理(前西德)勃蘭特因「緩和二次大戰後歐洲緊張局勢」獲諾貝爾和平獎。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作家伯爾因對復興德國文學作出了貢獻獲諾貝爾文學獎。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費舍爾、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森因有機金屬化學的廣泛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布朗因、德國科學家維蒂希因在有機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馮克利津因發現量子霍爾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魯斯卡、比尼格、瑞士科學家羅勒因研製出掃描式隧道效應顯微鏡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赫希巴赫、美籍華裔科學家李遠哲因發現交叉分子束方法、德國科學家波拉尼因發明紅外線化學研究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士科學家米勒、德國科學家柏諾茲因發現新型超導材料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戴森霍費爾、胡貝爾、米歇爾因第一次闡明由膜束的蛋白質形成的全部細節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拉姆齊因發明觀測原子輻射和計量原子輻射頻率的精確方法、美國科學家德默爾特因創造冷卻捕集電子的方法、德國科學家保羅因在50年代發明的「保羅捕集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內爾、扎克曼因發現細胞中單離子道功能,發展出一種能記錄極微弱電流通過單離子道的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克魯岑、美國科學家莫利納、羅蘭因闡述了對臭氧層產生影響的化學機理,證明了人造化學物質對臭氧層構成破壞作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劉易斯、維紹斯、德國科學家福爾哈德因發現了控制早期胚胎發育的重要遺傳機理,並利用果蠅作為實驗系統,發現了同樣適用於高等有機體(包括人)的遺傳機理,而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因《鐵皮鼓》、《我的世紀》等作品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克特勒、美國科學家康奈爾、維曼因在鹼性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以及凝聚態物質性質早期基礎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7. 請問在國際上有什麼有分量、歷史悠久一點的文學獎項
國際文學獎項 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
該獎由非營利機構的國家圖書基金會主辦,每年一度。設最佳小說獎、最佳非小說獎、最佳詩歌獎和最佳少年文學獎四大獎項,並且設特別榮譽獎章。它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頒獎典禮是美國文壇的年度盛事。
美國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1917年由美國報紙發行人普利策在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獎勵為美國的新聞、文學、戲劇和音樂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該獎的文學獎中包括小說獎、表演劇本獎、美國歷史獎、傳記與自傳獎、詩歌與大眾非小說獎。每年春季頒發。
英國布克獎
「布克獎」是英國的主要文學獎之一,每年評選一次,授予當年出版的最佳長篇小說。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是1903年在法國設立的。早在1874年,法國作家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為了紀念他早逝的弟弟於勒·德·龔古爾(1830-1870),在遺囑中規定用他們的遺產作為基金,成立龔古爾學院,由10位著名作家擔任院士,每年評選出一本當年出版的最佳小說,頒布龔古爾文學獎。它在法國文學界的影響非同小可,只要是獲得龔古爾獎的小說,法國人都情願閉著眼睛掏腰包。
日本芥川獎、直木獎
自1935年起,日本為紀念兩位知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和直木三十五,由文藝春秋出版公司創設「芥川獎」和「直木獎」,這兩個獎項均為日本重要文學獎,主要頒給日本文壇的新人。
中國目前主要文學獎項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
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而於1981年設立的,是中國文學界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
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主辦的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用於獎勵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北京出版、發表的優秀作品。獎勵項目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戲劇劇本、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
馮牧文學獎
以鼓勵新人為主,每年評選一次,下設三個獎項:1.青年批評家獎;2.文學新人獎;3.軍旅文學創作獎。三個獎項把重點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評論家上。
春天文學獎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將其在首屆「《當代》文學拉力賽」上獲得的10萬元大獎捐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倡議設立30歲以下的文學新人獎,這便是春天文學獎。該獎項每年獎勵一位30歲以下的文學創作成就顯著的青年作者。
莊重文文學獎
莊重文文學獎是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於1987年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
8. 求北大歷史系的培養計劃
一.目前概況
現有專職教師68名。其中,教授33名(博士導師19名),副教授19名,講師16名。除教書育人之外,還承擔著國家級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0餘項,省部級課題20餘項,國際合作或海外基金獎助課題6項。每年有大批學術論著發表,很多論著在國內外獲獎。在歷史學諸多的學科前沿中,活躍著本系的學者。本系1993年創辦學術刊物《北大史學》,每年出版一輯。課程門類設置齊全,分本科和研究生兩個層次,可授予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本科從1994年起列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現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四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國別史。還有全國第一家博士後流動站。北京大學文科多媒體計算機科研實驗室也設立於本系。系圖書室藏書10餘萬冊,校圖書館所藏有關的歷史書籍近百萬冊,其中有許多珍貴的善本。每年面向海內外招收本科生50人,碩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15人,接受各種層次的進修生10餘人,進修教師20餘人,訪問學者10餘人。現有七十餘名攻讀本科、碩士、博士的海外留學生在本系學習。每學期均聘請一些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前來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報告,將最新的學術成果和信息傳達給廣大師生。在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學術環境中,努力造就目光開闊、學識淵博的優秀人才。
二.培養目標
本系史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總體上盡量兼顧史學教育的學術性和社會性,分層次地培養高質量的史學人才。一是突出學術功能,建立從本科生到碩士、博士生的系統培養模式,在各階段都打好厚實的通史基礎,以利於進一步的專業學習,適應現代社會對學術精英的高層次需要。二是加強本科學生的能力訓練,包括資料搜集、整理、考訂、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述、寫作能力,計算機等輔助工具應用能力, 研究、思維能力等等,並給他們提供一些跨學科的必要知識,滿足社會各界各部門對於具有一定史學功底的應用人才的廣泛需求。三是充分發揮史學的「教化」功能, 從事歷史知識的普及教育, 使史學教育面向非史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學生乃至全體國民, 承擔提高民族素質和公民文化教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務。
三.海外交流
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發展,我系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也步步推進,先後同美國、日本、英國、韓國、法國、荷蘭、香港、台灣等十幾個院校的相關系所建立了教學、科研合作關系。每年接待數十名海外學者和學生前來訪問或進修,我系每年選派若干教師、研究生及個別本科生赴海外深造或講學,現職大多數教師都有海外講學或留學、進修的經歷。
本系先後聘請多名海外著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或研究員。其中有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柯偉林(William C. Kirby)、李中清(美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韓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金俊燁、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池田溫、京都大學教授谷川道雄、早稻田大學教授依田熹家、關西大學教授大庭修、創價大學教授金子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郭少棠等。
另外,在國內外各種項目和基金的資助下,我系師生還以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如合作研究、教學交流、召開國際研討會等等。
每年寒暑假期間,我系辦有長短期不等的「中國歷史文化講習班」。用中、英、日、韓等語言向海外各種層次的留學生、進修生講授有關中國語言、文化、歷史的知識,深受海外人士的歡迎。
四.獎助學金
政府和海內外各界在我系設立的各類獎、助學金逐年增長。目前, 本系每年有70多人次可以獲得各種獎助學金。其中包括三好學生獎、光華獎、安泰獎、洪業獎學金、錢穆文化獎、楊人鞭世界史青年教師獎、楊乃英獎學金、謝李淑英獎學金、依田熹家獎學金、金子治獎教金、世川良一獎學金、韓國學獎學金、劉紹棠獎學金、孫中山研究獎學金、寶鋼獎學金、保潔獎學金、505獎學金等獎項。凡是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 都可申請獲得學校的專款補助。
五.研究生教育
碩士研究生分四個專業, 學制三年。中國古代史專業從先秦至明清分設八個斷代史, 另設中西文化交流史、歷史文獻、史學史、歷史地理等, 共十二個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分設近代史、現代史、中外關系史等三個研究方向。 世界古代史專業分設上古史、中世紀史兩個研究方向。世界近現代史分設主要國別史、地區史、史學理論、現代化進程、歐洲封建過渡、殖民主義史等十九個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地區國別史四個專業,其中中國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全國第一家博士後流動站也設在本系。博士導師二十餘名。周一良、田余慶、馬克垚、張芝聯、吳榮曾、祝總斌、吳宗國、徐天新、沈仁安、郭華榕、鄭家馨、梁志明、林被甸、馬克垚、劉祖熙等史學前輩雖已退休,有的仍在指導研究生, 對前來請教的海內外學子, 循循善誘, 不遺餘力。 閻步克(魏晉南北朝史)、王天有(明清史)、高毅(地區國別史)、何順果(地區國別史)、榮新江(隋唐史)、房德鄰(中國近現代史)、王曉秋(中國近現代史)、朱孝遠(歐洲中世紀史)、 林承節(印度史)、董正華(世界近現代史)、宋成有 (日本史)、何芳川(世界近現代史)、茅海建(中國近現代史)、徐萬民(中國近現代史)、歐陽哲生(中國近現代史)、徐凱(清史)、鄧小南(宋史)、張希清(宋史)、王小甫(隋唐史)、李孝聰(歷史地理)等著名學者, 正承擔著培養博士的重任, 傳道授業, 誨人不倦。
9. 為什麼歷史學沒有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設置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前五項獎的設置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最後一項是根據瑞典國家銀行的意願設立的。(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三百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項的設立根據獎項基金捐贈人的意願而設立。通俗地說,誰出錢,誰說話算數,出錢人說設立什麼獎項就設立什麼獎項。諾貝爾的遺囑和瑞典國家銀行說設立以上6項獎,後人遵照他們的意願行事。所以,沒有諾貝爾歷史獎。如果將來有人拿出錢來,設立這個獎項,那麼就會有了。
10. 歷史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有哪些
1901年 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因詩《命運》、《幸福》、《眼睛》等散文;《論藝術》、《詩句的斷想》等著作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2年 德國歷史學家塞道爾·蒙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羅馬史》、《羅馬國家法》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4年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萊·埃薩吉雷因劇作《在劍柄上》、《最後的夜晚》、《懷疑》等、法國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詩《米海耶》《仁那皇後》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5年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因小說《三部曲》、《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6年 義大利作家卡杜齊因詩《撒旦頌》,著作《早期義大利文學研究》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7年 英國作家魯德耶德·吉卜林因詩《營房歌曲》、小說《吉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8年 德國作家歐肯因《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9年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0年 德國作家海澤因小說《傲子女》、《天地之愛》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1年 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因劇本《青鳥》、《莫娜娃娜》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2年 德國作家霍普特曼因劇本《織工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3年 印度詩人泰戈爾因詩《新月集》、《吉檀迦利》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4年 1915年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因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詩《朝聖與漂泊的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 丹麥作家吉勒魯普因小說《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麥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說《希望之鄉》、《幸運的彼得》、《冥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8年 1919年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詩《奧林匹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0年 挪威作家漢姆生因小說《土地的成長》、《維克多利亞)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