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一學生如何學好歷史
初一歷史針對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們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有很多學生不會學習歷史,所以了解學習歷史的方法很有必要。我根據初一學生的現狀為各位學生提供一些歷史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1、讀是學習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重視初一歷史的閱讀。再次還要有選擇的對待課本的小字內容,它一般是對大字內容的詳細補充,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但並不是全部需要掌握,因此要在教師指導下有選擇閱讀,並注意關鍵語句。
2、理解是有效記憶的基礎,是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初一歷史課中問題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培養。沒有理解就不算入門,更無法精通。要理解必須用心學多思考。
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學會分析歷史課程中哪些部分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於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新課程下教材中的圖片明顯增多,圖文並茂。但我們往往覺得太陌生,不太感興趣,因為圖片中的人和事離我們太遙遠。如果是我們自己「參與」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關照片,我們的關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樣了。
通過自己搜集圖片、資料,你所記住的就不僅僅是幾個枯燥的時間、數字和人名了,而是帶著一種深深的情感去認識這段歷史,那麼這段歷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賦予了情感色彩。
初一學生要學會在學習中找到興趣,找到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的將初一的歷史知識融會貫通。
『貳』 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有什麼技巧
歷史是中考的重要科目,學好歷史有助於總成績的提高,下面總結了一些歷史學習方法,僅供參考。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後聯系,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時,我們應聯系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
經常注意前後聯系,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台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四、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鞏固,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識不及時掌握,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這樣怎麼能把學習搞好呢?
五、學會解題,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關注歷史年代
上課要專心聽,下課後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學到某個歷史事件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然後弄清它的意義、作用、影響等,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識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溫故知新、勤於思考
歷史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閑暇之餘,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系,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整理歷史知識
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系。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復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叄』 如何才能精通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
我認為,歷史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精通的
但平時看一些歷史劇,歷史小說,歷史故事之類的書是非常不夠的.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現在一些歷史劇說的都不是真正的歷史,即使是<三國演義>也是"三分歷史,七分演義".
要多看一下歷史學家的歷史評論,這是事半功倍的方法,比自己看史書快的多,但是我還是建議你手頭上有一套<二十四史>,作為工具書,時常查閱一下,畢竟那是最原始的資料.
還有就是在看歷史學家的歷史評論時,要多看各家之言,不要只看一種說法,比如三顧茅廬的事情是不是事實,我就傾向於晉朝歷史學家司馬彪的說法,即這是諸葛亮的杜撰.
最後要注意,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雲亦雲,
『肆』 怎樣讓自己精通歷史,正史的電視劇有哪些、
先秦:《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卧薪嘗膽》《越王勾踐》
秦朝:《秦始皇》《大秦帝國》
漢朝:《漢武大帝》《三國演義》《昭君出塞》
唐朝:《武則天》(劉曉慶)《貞觀長歌》《唐太宗李世民》《大明宮詞》《大唐飛歌》《唐明皇》
宋朝:《水滸傳》《西夏王朝》
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馬可-波羅》
明朝:《大明王朝》(兩部,英宗和於謙,嘉靖和海瑞)《傳奇皇帝朱元璋》《鄭和》《戚繼光》《江山風雨情》《大腳馬皇後》《大明王朝1566》
清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天下糧倉》《嘉慶皇帝》《末代皇帝》《乾隆王朝》《恭親王》《走向共和》《少年天子》《施琅大將軍》《太平天國》
『伍』 一個基本上沒有接觸歷史的人怎麼精通歷史
首先當然是要對歷史有興趣~不過沒興趣也可以慢慢培養因為只有對一件事有興趣才能堅持的長久吧然後你一定要看歷史書的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好長所以要想精通的話先要了解一個大的輪廓朝代更替呀什麼的都必須熟熟的接著就要各各擊破比如我要學習明朝的歷史就看《明朝那些事兒》之類
『陸』 怎樣才能學好歷史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拓展資料: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參考資料:歷史-網路
『柒』 歷史怎麼學
其實歷史是很簡單的,考試一般也挺簡單的,所以你大可不必憂慮。
1.我建議你平時一定要多讀書,讀熟了對你的幫助會很大的,背的東西反而不用太多,只要背熟老師要求背的,一些什麼意義,什麼重點就行了,背太多了就會搞得很亂。
2.然後呢平時上歷史課前最好預習一下,預習歷史對於你上課是很有用的,而且最好有一本參考書,預習的時候看一下,參考書里比較詳細說明本課的內容,比較易懂,簡單明了,而且會有一些課外知識,這樣機會增加你學習歷史的趣味性,而且會讓你對本課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因為書本能講的東西畢竟是很少的,老師一節課能講的東西也是很少的。也許你會覺得這些東西對考試沒什麼用,其實不然,因為現在的考試題目很多都要聯系當時的背景人物,你了解多一點總是有用的,但是參考書只要看一下就行了,並不用你深入去了解裡面所講的
3.那麼呢,對於平時的練習方面,我想你們學校應該會有一本配套練習發給你們吧,或者老師要求買的練習書,這些練習你一定要認真完成,老師有時間評講最好,若沒時間,你不妨找練習冊的標准答案來對一下,我是想你能從這些標准答案里學習一下人家的答題方法,看看人家是從什麼樣的角度回答問題,看看你自己的答案與人家的差距如何,看得多了,練得多了,自然會掌握答題方法,考試的時候自然就會怎樣答題了。
4.歷史科的復習是很重要的,但你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但前提是老師所講的知識點你已經聽懂了,如果你連老師平時上課所說的都還沒搞明白,死記硬背也是沒有用的。
5,。有一種很不錯的歷史記憶方法叫做「拉線法」,就是將歷史書里所學的的歷史事件按照年份順序一件件重新列出來,這樣你就會很清楚地知道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不會亂,記憶起來也方便
『捌』 學好歷史要有怎樣的方法
歷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為什麼很少有皇帝能吸取教訓?關於這個問題,小編總結了幾個原因,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首先就是,皇帝地位太高,所謂「金口玉言」,他說的話就是必須要實現的,沒人能和他抗衡,這就導致皇帝的權力缺乏約束。再加上皇帝每天的生活太單調、太無聊了,他們每天就是早早地去上朝、聽大臣們說國家大事。下了朝之後還要批改大臣們的奏摺、和大臣們討論一些軍國政事。那些大臣們一個個能說會道,總是引用一些大道理為了說服皇上認同自己的觀點。
比如秦始皇,他難道不知道酷刑統治下的老百姓會民怨載道?他難道會不知道「焚書坑儒」是會激起民憤的?他當然知道,但是他也知道,他當時滅掉了六個國家,這些人一定對他心存怨恨,說不準什麼時候他們就會造反、起義。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定,他必須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消滅掉自己的這些仇人。而當時他能做的只能是制定嚴酷的刑罰以及統一人們的思想。就算是會失去一些民心,但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他也只能這樣了。各位,為什麼很少有皇帝能吸取教訓?原因無非以上幾點。
『玖』 想把歷史學好學精,可光靠記憶是絕對不行的,高中歷史基礎差怎麼學好歷史
歷史的學習,可能在很多同學的認識裡面,就是記記背背,考試時候把背的東西拿出來組織組織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想把歷史學好學精,記憶是基礎,可光靠記憶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歷史當中大量的史料背後所蘊藏的深一層的規律性東西,是必須通過思考得來。
『拾』 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但對於沒有入門的同學來說,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簡直無從下手。其實這里邊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後可以既記得准、又記得狠。筆者總結了幾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做到舉一反三,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頭法。抽出核心字(多為首字),串在一起,押韻更好,然後多念幾遍即可。
例1.清朝最後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簽定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由南向北),記為「廣廈福寧上」。
例3.「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記為「譚劉林,楊楊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記為「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
二、諧音法。基本方法同「字頭法」,只不過要精選核心字及其諧音,使其既押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例1.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丁日昌,編為「新(欣)翻(藩)譯(李)坐(左)洞審(沈)日昌」。
三、奇特聯想法。聯想越奇特,記憶越深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陳天華有兩部著作《猛回頭》、《警世鍾》,記法為一邊想「一個叫陳天華的人猛回頭撞響了警世鍾,一邊做轉頭動作,同時發出鍾聲響。」
例2.軍閥割據時,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控制的地盤及其支持者可聯想為「曹錕靠在一棵日本梨樹(直隸、江蘇)上餓(湖北)得快乾(贛)了,段祺瑞端著一大碗(皖)鹵(魯)面(閩),這(浙江)應(英)該很美呀。」
四、歌謠法,即以「核心字」為基礎,通過反復挑選排列,使之成為形式對仗,合則押韻的順口溜,最適於記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國民黨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編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國民黨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編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長征。編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紅軍長征,翻山越嶺。」
例4. 1935年瓦窯堡會議和1937年洛川會議的時間和內容很容易混淆。可編為「瓦早洛(落)後」及「瓦窯堡,統戰方針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戰」
例5.抗戰過程中的幾件大事,1937年平型關大捷,1938年台兒庄戰役,1940年百團大戰,1940年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變。可分別編為「37、9 林彪吼,38、3 拉鋸戰,40春 汪偽成,40下半 百團大戰,41九千(人) 皖南事變」。
例6、1950年6月,毛澤東在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爭取國家財政基本好轉的三個條件可編為:「土改完成,工商調整,經費節省」。
例7、文革爆發的導火線和全面發動的標志可編為「一個導火線,兩會兩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設成就可編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長江,勝利油田」。即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長江大橋,山東東營勝利油田。
例9、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1964年和1967年-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牛胰島素,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可編為「57武漢,橋通天塹;64、67,驚世兩彈;1965,牛胰島素;1970,人造衛星。」
五、排比法。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
例1.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賠款和開口岸 是近代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有的內容。「三外」指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凱的復辟帝制活動,可總結為「一轉正、兩解散、三修改」。
一轉正:1913年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二解散:1913年解散國民黨,次年又解散國會。三修改:廢《臨時約法》改為《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改總統選舉法(改選舉為推舉,改有限任期為連選連任)。
例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可總結為「四提倡,四反對」。
例4.辛亥革命後「實業報國」思潮的代表人物,可總結為「南張北周和二榮」,類似的還有中共建黨先驅「南陳北李」(陳獨秀、李大釗)。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義的意義,可總結為「三個第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軍隊。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
例6、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
即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鐵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鋼無縫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製造廠和沈陽機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