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學歷史主要看什麼比較好

學歷史主要看什麼比較好

發布時間:2022-09-11 04:43:18

❶ 推薦幾本好歷史書

《史記》,「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

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❷ 歷史初學者想把歷史學好要看什麼書

我個人的認為啊。:
1、先看些有趣的,勾起對歷史學的愛好,比如明朝那些事,袁騰飛看歷史,石國鵬講的歷史,還有王立群讀史,等等。
2、再看一些帶翻譯的正史,比如翻譯的三國志,翻譯的資治通鑒等,便於更強烈的掌握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3、先把正史全部看一遍,二十六史,通鑒一類的一定要看。
4、針對性的看,比較如你偏好明史,那就多找明史除正史外的其他各類野史,筆記,皇帝實錄等。

❸ 學習歷史最好看哪些書

《二十四史》、《史記》這些書一般人看不懂,你暫時先別想了,以後如果有能力再說,《明朝那些事兒》和百家講壇那些書,屬於「文化快餐」,「快餐」吃多了也不好。
我向你推薦兩本書,你肯定看得懂,而且很有思想,很專業。一本是呂思勉先生的《呂著三國史話》;另一本是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
歷史方面的書籍,包括《史記》、《二十四史》這些習慣上我們認為比較權威的史書由於種種原因都有一些記載失實的地方,呂先生在其《呂著三國史話》中對於歷史記載的深刻分析有助於我們在歷史書籍閱讀過程中更准確的把握史實,去偽存真。
思勉先生和黃仁宇先生在他們的這兩本著作中對歷史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很專業而且也不難掌握,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還被很多美國高校選為歷史科的教材。我覺得你應該好好讀一下這兩本書,作為你以後讀其它史書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你再讀其它的歷史書籍,就不是在盲目的填鴨式的讀書,而是能在讀史的過程中有所思考,並能從中得到啟迪。

❹ 高中歷史可以看哪幾本書

其實學習歷史不單單可以學好課內的知識,學一些課外的知識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歷史的理解從而提升我們歷史的成績。,適合高中生閱讀的歷史書有哪些呢?我在這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適合高中歷史讀的書

1、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列寧(俄)

2、歷史是彷徨者的向導。——阿克頓(英)

3、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列夫·托爾斯泰(俄)

4、研究歷史是醫治心靈疾病的良葯。——李維(古羅馬)

5、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馬克思(德)

6、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趙鑫珊(中)

7、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恣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馬克·布洛赫(法)

90%的學生都不知道怎麼讀歷史課本

學歷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吃透課本知識。有同學經常說,課本都背會了,就是題做不對。那說明你只是把課本上的文字暫時塞進腦子了,並沒有消化。

讀課本是很有效的一個學習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往往很簡單。最難的地方不在於你能不能掌握這個方法,而在於你能不能堅持下去。

課本是根本,課本沒學好就復習其他很多資料,這是捨本逐末。

那為什麼不是背課本,而是讀課本呢?

現在的歷史考試和之前不一樣了。現在更注重考察同學們的理解能力。我上高中那會兒,我們學歷史就是背,成段成段的背,我們歷史老師也很負責,一下課就來檢查我們背書。那時候的考試還有問答題,相當於需要你把課本上背的東西完整地默寫出來,背不會真就答不上來。

但現在不管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以材料題為主,都需要你的理解能力,不光要把知識點記住,還要理解它。在回答主觀題的時候也不再需要長篇大論,而是看你有沒有答出要點。一個要點兩分,看要點給分。

所以我說的讀書不是光讀不記,而是要把知識理解,記住要點。

用軍事術語來講,我們那時候背書是搞地毯式轟炸,不知道敵人在哪兒,就知道藏在那座山上,把那座山炸平就行。現在你們要搞精確打擊,定點清除,記住要點。

人教版的三本必修總共54萬字,大家至少要從頭到尾讀三遍,大家認為比較難的章節可以多讀幾遍。

在讀課本的時候每個部分都要讀,每個部分都有特定的作用。

讀課本的時候心中要有個框架,我們要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這個框架一開始很簡略,線索很粗,我們需要慢慢填充內容,讓它飽滿起來。

其實課本的編排還是很合理的,只是有些部分我們忽略了。

1.前言

前言有一部分是廢話,比如是誰參與編寫的,這不需要看。但是前言會介紹這本書主要講了哪幾個部分。這就給我們提供了本書的一個大致的框架。

比如必修一的前言就概括必修一主要講了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和歷史現象這幾部分。這樣大家就可以對這本書的內容有個大致了解。

2.目錄

目錄相比較前言,是對那個框架的進一步細化,比如必修一,有八個單元。中國史內容和世界史內容穿插著介紹,如果大家覺得中國史和世界史混著看有點亂,可以把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內容分開。1、4、6、7這四個單元是中國史,2、3、5、8這四個單元是世界史。

中國史一條線,世界史一條線分開來看,這樣會更清楚點。不管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都是按照古代、近代、現代這幾部分在講。

目錄裡面既有單元目錄,又有小節目錄,小節目錄是對課本框架進一步細化。如果我們對課本內容熟悉的話,我們看到小節目錄就應該知道這一小節主要講了哪些內容。比如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就是講了禪讓制、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如果不熟悉的話可以把本小節主要內容寫到目錄後面,方便大家去看去記。

3.單元導言

單元導言就在單元頁那裡。單元導言會介紹本單元所講內容的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單元導言是對本單元內容的高度概括,讀單元導言可以從宏觀上了解這一單元在講什麼,明確這一單元所處的時代背景。

4.正文部分

正文就是課本上宋體字部分,是課本的主體部分,也是大家學習的重點。正文當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背下來,但是大家要記關鍵點。辨別重點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這個知識點前面有沒有帶時間,凡是出現時間的地方都是重點,都需要大家記住。

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事兒。歷史上發生了那麼多事兒,不可能都寫到課本上都標出時間,所以凡是標出時間的事件一定都是很重要的,是需要大家記住的。但是沒有標時間的也不能說不重要。重點內容也要記。

5.小字部分

小字部分包括每一節前面的導讀,夾在正文中間的楷體小字,和課本下面注釋部分的小字。

小字部分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考試也是會考到的,比如中蘇建交時間就是在小字部分提到了,我見有的選擇題就考到了這一點。題目問《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影響是什麼?有個錯誤選項是說有助於中蘇關系正常化,但小字部分說了,中蘇是在1949年開國大典的第二天就建交了。所以這個選項錯誤,如果你看了小字部分,就知道中蘇是何時建交的。

小字部分是大家在看書的時候最容易忽視的。小字部分包含內容很多,如果掌握小字部分的話,會豐富大家的歷史知識,對大家理解正文也有很大的幫助。

6.歷史地圖

歷史地圖能幫助我們形成時空觀,學歷史要有兩個維度,一個是時間的維度,一個是空間的維度。課文本身有地圖,另外大家還應該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看地圖對於學歷史有很大幫助。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對歷史地圖也加大可考查比重。

7.歷史圖片

歷史圖片有歷史人物圖、歷史文物圖、歷史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圖等。這些圖片大家都要認得。

考試在這一部分考察的也比較多,比如在古代經濟部分,大家要認得耬車、曲轅犁、翻車、筒車、高轉筒車這些工具的樣子。

8.大事年表

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學歷史,時間線索是生命線,大家可別以為我把這部分放到最後來說就不重要了,之所以放到最後是因為這部分本身就在課本的最後部分。

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只有記住時間年代,才能理清歷史線索,才能讓高中歷史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

大事年表

課本後面的大事年表是中外對照的,這樣會更方便我們去記憶時間,比如,新航路開辟的時候中國是哪個朝代?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發生的時候,中國是哪個朝代?這樣還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中外歷史之間的聯系。

我知道很多同學最怕記時間,看到大事年表這么多時間估計也很頭疼,課本的大事年表在形式上確實算不上美觀,現在書店裡有很多做的不錯歷史時間表,裡面會有很多圖,讓人看上去沒那麼枯燥,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❺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❻ 學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你好,我是一名學習歷史專業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薦你幾本我們講過的史書: 《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記事簡練,適於初學者 《史通》第一步史學史,學歷史,先要對歷史有一個學術上的概念 《文獻通考》一部政書體,主要記載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續編本,記事更全面。 《史記》暫時不推舉,紀傳體的史書,特別是通史,記事前後分割。如果你對這段歷史不是很清楚的話,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漢朝的歷史,建議看看《漢書》。 《三國志》第一步國別體史書,理解就可以了,有時間可以看看。 《通鑒紀事本末》看過《資治通鑒》的話,看這本書意義不大,因為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資治通鑒》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紀事本末」這種體例的特點。

❼ 學歷史應該讀哪些書

《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

❽ 學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以我學歷史的經歷先告訴你。
拿初中的歷史書先過一遍,再拿高中的歷史書,看嶽麓版的。
這樣你就有了一個基本的史學框架。
接著你需要看斯里夫塔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這樣你對世界歷史也有概念了
隨後你看範文瀾的《中國通史》。
這樣基本的全球歷史你都知道了。
最後你就看二十四史吧,注意要看註解版的,或者是翻譯版的,不然你很難懂。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也希望你能一如既往保持對歷史的熱愛!

❾ 學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你好,我是一名學習歷史專業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薦你幾本我們講過的史書:
《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記事簡練,適於初學者
《史通》第一步史學史,學歷史,先要對歷史有一個學術上的概念
《文獻通考》一部政書體,主要記載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續編本,記事更全面。
《史記》暫時不推舉,紀傳體的史書,特別是通史,記事前後分割。如果你對這段歷史不是很清楚的話,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漢朝的歷史,建議看看《漢書》。
《三國志》第一步國別體史書,理解就可以了,有時間可以看看。
《通鑒紀事本末》看過《資治通鑒》的話,看這本書意義不大,因為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資治通鑒》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紀事本末」這種體例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學歷史主要看什麼比較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