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慶水位這么高是怎麼回事啊
據報道,重慶市水文站實時水情信息顯示,5月18日上午8時,長江寸灘水文站水位已降至162.18米,低於警戒水位18米;嘉陵江北碚水文站水位174.69米,低於警戒水位近20米。 長江、嘉陵江兩江水位下降,致使部分航道變窄、變淺,局部航道形成灘槽,目前重慶交通、海事部門已採取多項措施嚴防船舶觸礁擱淺,保障航運安全。據了解,這是三峽大壩為防汛採取的相應騰庫措施。 據了解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漲到河段內可能發生險情的水位,一般來說,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決於洪水普遍漫灘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腳的水位,是堤防險情可能逐漸增多時的水位。總之,它是我國防汛部門規定的各江河堤防需要處於防守戒備狀態的水位。到達該水位時,堤防防汛進入重要時期,這時,防汛部門要加強戒備,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險情發展變化,由有關領導組織帶領部分防汛隊伍上堤參加防汛,做好防洪搶險人力、物力的准備,並要做好可能出現更高水位的准備工作。 相關部門建議過往船隻需要注意裸露暗礁,確保安全通過。
㈡ 三峽大壩歷史最高水位是多少
三峽大壩採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峽一切景觀不受影響;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旅遊景區除張飛廟被淹將搬遷外,其餘景區基本保存;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僅屈原祠的山門被淹而將重建;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
壩高:185米
壩長:2335米
最高蓄水位:175米.
㈢ 1981年北碚洪水水位有多高
1981年7月16日,嘉陵江、長江爆發特大洪水。14時,北碚嘉陵江洪峰水位達208.17米;21時,重慶寸灘長江水位達191.41米,為歷史上僅次於1905年的大洪水。朝天門洪水標志,記載了1981年7月16日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高度為海拔193.38米,與低水位相比,凈增高度33.38米。由於洪峰24小時回落,內河無風浪加害,洪災時政府、軍隊、市民的奮力搶救,因比受災較小。
㈣ 三峽大壩歷史最高水位是多少
截止至2020年7月,三峽大壩歷史最高水位是在2010年10月16日,達到了172.85米。理論上三峽大壩蓄水最高水位可達175米。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三峽水電站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創單座電站年發電量世界新紀錄。
(4)重慶水位歷史最高多少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三峽大壩建成10年後,中國三峽集團堅持在生態保護基礎上有序開展項目建設與運營,注重工程保護與自然養護的協調統一,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保護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全面開展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作。
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保護監測系統以庫區為重點,延及長江中下游與河口相關地區,由27個監測重點站組成,監測內容包括污染源、水環境、農業生態、陸生生態、濕地生態、水生生態、大氣環境、地災、地震以及人群健康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峽大壩
㈤ 重慶的水位是多少
重慶最高水位,應該是175的水位
㈥ 81年來最高水位,重慶洪水到底有多嚴重
八月下旬,雖然重慶沒有太大的降雨量,但是由於四川盆地多日的連續降雨,導致了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的形成。這一洪水在重慶匯聚,它從重慶經過,也正是因此重慶的江水以極快的速度,漫過了81年的紅色水位標記,造就了歷年來重慶的最高水位。
值得一說的是重慶人民的樂觀心態,許多人跑到濱江路附近去觀看江水,可能是重慶人民從小是在長江邊上成長的,似乎對江水有著格外的喜愛。即使這場洪水為重慶帶來了災難,但幸運的是沒有出現大面積的人員傷亡。官方提前對水位的預測使得人們提前轉移了許多重要財產,自然災害面前損失必不可免,唯有盡可能地降低人員傷亡就是最好的結果。家園可以重建,洪水也終究會過去,但相關部門還是要做好應急准備工作,畢竟自然災害誰也無法預測何時會來到。
㈦ 1979年後重慶朝天門第一次漲大水造成水災是哪年
那是1981年的大水。
1981年7月13日至7月17日,整個重慶,遭遇了迄今為止建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洪災。至今,水文部門在發布公開信息時,都還有「1981年以來最大洪峰」等用詞用語習慣。那是35年前,重慶人的一段特殊記憶。、
凌晨2點開始通知全市
工作人員接了4天4夜電話
市檔案館中,重慶市政府關於1981年重慶市抗洪救災情況官方記載如下:我市長江、嘉陵江從7月13日開始洪水猛漲,16日長江洪峰高達193.38米,嘉陵江洪峰水位高達208.17米。
重慶歷史上,長江和嘉陵江洪峰高度均超此次的,有史可查的只有1870年,分別為198米和214米。而35年前這次洪水的起因,則是源自於1981年7月9—14日,長江上游四川盆地發生的罕見的大面積連續6天暴雨。
官方資料顯示,35年前的重慶抗洪指揮部首次得特大洪水來襲消息,是7月13日23時。清晨2時至3時,全市開始緊急通知電話各區縣。
當時的抗洪指揮部工作人員林振強,在辦公室里整整接了4天4夜電話,全部是沿江區縣,廠礦、街道,公社、部隊來電詢問。
各街道的檔案記錄中顯示,重慶主城大多數街道,機關單位是14日召開的緊急抗洪部署,也是在14日上午,重慶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市進行了洪水預警。
從二樓搭木板跳出去
在重慶時報記者采訪的10餘個親身經歷者中,對那場洪水最直觀的記憶,停留在7月15日,一個周三,重慶部分地方有暴雨。
前重慶建工集團二建公司董事長陳道友,那天下午是從北碚人民路203工地辦公室二樓窗口,搭著木板跳出去的,因為猛漲的嘉陵江水,直接淹沒了辦公室一樓大門。
陳道友當時還不知道,那天北碚的主要街道被洪水淹沒了2/3。在8月份重慶市政府的災情通報中,北碚區排在第一位。
地處化龍橋的重慶微電機廠工人蘇其昌,則在回家路上看到了化龍橋街道上的古橋被洪水漫上,並淹沒。但他沒有停下來看,因為自己的家已經進了水,床都浮了起來,他得趕回去搬家。
盡管14日下午,要漲洪水的消息已經傳達開,但15日大多數重慶人都依然在工作崗位上,以至於洪水開始襲擊兩江水岸,很多人是奔跑著回家搬東西。
前磁器口街道主任何澤軍,見證了嘉陵江水從現在的磁器口碼頭,一直漫到現在的古鎮商業街上的過程,周邊的國企職工飛奔回磁器口搬家的一幕。
當年24歲的水上公安局民警張明,則是餓著肚子沖上牛角沱嘉陵江邊的躉船,和10多個同袍一起,隨時清理上游沖下來的大樹、雜物、避免躉船負重過大而翻。但隨後他們也發現自己估計錯了形勢:水大得可怕,一度連他們自己都被困在躉船上下不來。
熟悉的地方成汪洋
發黃的檔案中,記載了很多現在重慶人熟知的地名,在35年前被淹沒的情況。譬如,磁器口,彈子石碼頭、化龍橋、菜園壩、重鋼三廠……
這些地方,現在或變成著名風景區,或變成高檔住宅區,商業區。但在當時,都在一片汪洋中。
磁器口古鎮也被淹沒了2/3。現在的古鎮正街上,還留下了當時磁器口最高水位的標記,高度和現有店鋪大門幾乎齊平。
原南岸第一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楊耀川,記得彈子石碼頭是重災區,幾乎全部被長江洪水淹沒。
沙坪壩檔案館化龍橋街道的檔案中,則有如下記載:整個街道受災比例1573戶,受災人口佔比15.2%,街道辦事處,水漫到人的膝蓋深。
重鋼檔案館里,唯一一張記錄當時長江洪水漫到廠區的照片,是描繪於李子林下面的3號高爐,4號高爐,都因洪水熄火。
船上才體驗到危險
追尋那場35年前洪災的記憶中,重慶時報記者驚訝的發現,幾乎沒有一個人,感到害怕。
陳道友是這樣理解的: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市民的全部家當都不多,更重要的是,當時工友,同事之間的感情淳樸得很,互幫互助的行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原本應有的恐慌。
蘇其昌記得那天自己能夠搶救出部分財物,全靠工友們的幫忙,有的甚至沒說過幾句話,就主動上來幫忙。
何澤軍說,當時的市民持有一個觀點,即水不進門不搬家,對這樣大的洪水心理估計不足,所以很多人是漲到家門口才意識到洪水大得可怕。
但「不怕洪水」的勇敢,也滋生出了一些過於樂觀的情緒。不少市民甚至做出了一些危險舉動:跑到長江邊、嘉陵江邊去看洪水。當時的嘉陵江大橋,一度擁擠滿了市民。
而看到市民湧向朝天門碼頭時,當時的市中區做出一個緊急決定:除了繼續用廣播喇叭勸開群眾外,乾脆用麻繩把到朝天門、儲奇門碼頭的去路,全部封閉。
張明就在躉船上,看到了不少市民跑到江邊看洪水,自己從心裡感到著急。而在躉船上的他,最能感受那場特大洪水的恐怖:整個船都是搖搖晃晃,隨時可能被洪峰捲走,10多個公安幹警沒有一個敢睡覺,打盹也是穿著「水背心」坐著,隨時准備跳水。
全城總動員
35年前的市政府通報中,曾有這樣的總結:整個洪災期間,全市受災人數22萬多,工廠被淹419個,商店580個,學校71所,也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這些數據,其實已經在所有重慶人的努力下,被降低到了最小。
35年前的那場洪水,讓整個重慶城經歷的是一次全民救災的總動員。很多英雄事跡,或湮沒或塵封,一些部隊的番號甚至都已經變更多年。
重慶市政府在當年8月份的總結中提到,全市駐渝部隊6000多名指戰員參加抗洪搶險,市公安局每天保證3000餘警力保證群眾安全。
在菜園壩,幾棟老房子因密度過大,連橡皮艇都無法靠近營救受困市民,當時的82329部隊5連,是用輪胎綁上木頭靠過去。
7月15日,北泉水文站旁邊的電桿都被淹,隨時有和主城失去聯系的危險——當時的690工廠技術部,是冒著洪水抄小道送去發電機,保證電訊不中斷。
那幾天,整個重慶公交部門無一人休假。僅僅7月15日下午,市中區的主要干線就增開60多班,尤其是在市中區到北碚這條線路上,採取的是從山洞、青木關繞行的方式。
彈子石的重慶卷煙廠,在二樓被淹的情況下,從14日至16日三樓車間居然還在冒險生產——因為停產一天要給國家造成數十萬損失。
7月16日晚最高洪峰過境後,逐漸畫上句號。全市的自來水,在7月18日就全部恢復供應,隨之而來則是災後重建工作。
陳道友說,除了政府機關、部隊官兵外,其實單位工會在那次洪災中發揮的作用也很巨大,因為洪災後的慰問、救助等工作,是靠工會人員挨家挨戶走訪完成。
何澤軍記得很清楚,7月18日洪水退後,磁器口街道上布滿了足有半米厚的淤泥,時值夏天,臭不可聞,是部隊官兵趕過來,在口罩等缺乏的情況下,一鏟鏟的清除掉。
磁器口1981年抗洪紀念碑
那場洪水給重慶留下了什麼?
濱江路的標高有了參照
在重慶28中里,現在還保留有一塊抗洪紀念碑,記錄的是1981年洪水淹沒學校操場時的最高水位:182米。
35年前那場特大洪水的影響,至今我們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譬如,重慶濱江路的防洪作用建設標准,災後救助方式,乃至水上公安局的專業培訓。
現任重慶歷史名城專委會秘書長吳濤記得,洪水漫到大溪溝,一號橋,直接造成了當時的交通阻塞。所以,重慶第一條濱江路長濱路,就是參考的當時洪峰標准建造。同樣情況,也出現沙濱路的建設中。何澤軍也說,大約在1999年開建的沙濱路牛角沱至石門段,也參考了1981年洪水標高,起到防洪作用。
沙坪壩邁瑞城投公司董事長漆小強告訴直記者,正在施工的沙濱路磁井段,其防洪護岸就採用50年一遇洪水位標高,而1981年重慶那場特大洪水,就是重要參考指標。
有了寶貴的救災和海事經驗
至今依然在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工作張明回憶道,1981年大水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總結經驗時,大家討論出如下幾點:1、設備落後,當時沖上躉船的10多名水上分局民警,和外界的主要聯系只有1部步話機,2、全水上分局只有一條巡邏艇,而且人手嚴重不足,保證群眾安全力量有限;3、在氣象,水文,培訓上專業知識缺乏。
他說,後來1984年、1986年都有幾次大水,大家救災時就有經驗了許多,尤其是在氣象,水文知識上,培訓的力度更大,大水來時更為冷靜。
市海事局副局長司太生說,1981年洪水對重慶的影響,不會再重現。因為長江上游已經有水電樞紐,城市已有防洪堤壩。2012年洪水再襲重慶時,重慶海事局就根據1981年的經驗,在長江航道實施了禁航等措施,所以當時重慶無一人死亡。
㈧ 81年來最高水位,重慶水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重慶被稱為山城,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也是中西部唯一一個直轄市目前該地區的常住人口有3124.32萬人。重慶是巴渝文化的一個發祥地,該地區的北邊是有名的大巴山,東邊是巫山。東南方向有一座武陵山,而南邊卻有一座大婁山,所以該地區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山城。
重慶的河流很多,長江就從此橫穿而過,再加上有嘉陵江,烏江,培江等眾多的河流,都流經該城市。一到夏天的時候,長時間的強降雨就可以導致水位不斷的上漲,很多的河流都會出現暴漲的情況,因此會導致洪水等災害頻繁的發生。該地區的降水量也是十分的大,並且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經常會發生洪澇災害等各種地質災害,他們這個地方的地勢也是十分的復雜。這個地區主要以山地為主,並且這個地方的面積坡度都很大,所以很容易使得在雨季下的雨全部匯集到一處,從而導致洪澇災害頻繁的發生。
洪澇災害的頻繁發生,使得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的人民群眾都受到了十分大的影響。這不僅僅造成我們國家經濟的損失,也給我們國家的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和經營等都帶來了十分大的不利因素。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此作出了相當多的防禦措施以及緊急救助等各種措施。
㈨ 2020年4月28日,長江重慶段水位是多少
80年4月28日,長江,長江,重慶段水位是多少?是兩千米
㈩ 重慶的長江最高水位是多少
好像是198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