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徽州三雕,廣義和狹義各有怎樣的理解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木雕、石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廣義上來講,凡是磚、木、石三種質材的工藝雕刻都應該是徽州三雕所包含的內容,如屬於石質的硯雕、碑雕等,屬於木質的墨模、木板刻書等。狹義的「三雕」,只是指主要用於民居、祠堂、牌坊、廟宇、園林等建築物的裝飾雕刻。
② 徽州三雕的文化影響
徽州三雕題材受儒文化的影響殊深,多為情節化的人物、故事,如漢族神話典故、戲曲故事、民間傳說、生活習俗等。動物圖案多翻騰、舞躍姿態,如獅子、麒麟、馬、鹿等。花鳥圖案、品類繁多,多以獨枝花卉、纏枝花葉等形式展開。博古圖也是常用圖案;而北京磚雕題材以自然花草為主,或組合吉祥圖案,間或有些博古,但人物故事圖案十分稀少。河州磚雕受伊斯蘭教教規制約,一律為植物及幾何紋,不用動物、人物紋飾。
徽州三雕是漢族民間情趣與文人情趣的完美結合,三雕反映了新安理學的影響,強調了社會教化功能,重視審美中的情感體驗與道德倫理的自然融合。三雕作品充分體現了漢族民間藝術語言的特點,是民間藝人主觀的意志的充分體現。徽州三雕中這種極富裝飾味的、稚拙天真的藝術造型,融匯了秦漢以來中原漢族文化藝術的優秀傳統,同時又吸收了徽州地域文化豐富營養,因而產生了既玲瓏剔透,又清新雅緻的獨特面貌,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③ 徽派建築的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三種漢族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三雕」以績溪、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具、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三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布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木雕主要用於舊時建築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遍及城鄉,其分布之廣在全國隨處可見。宅院內的屏風、窗楹、欄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幾乎是無村不有。徽州木雕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蟲魚、雲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錫聯,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徽州木雕是根據建築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表現手法。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規模,雕風拙樸粗擴,以平面淡浮雕手法為主。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炫耀鄉里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也逐流向精雕細刻過渡,多層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主流。
④ 如何傳承徽州三雕的技藝
找師傅努力學習
⑤ 徽州竹雕的歷史
徽州竹雕盛於明清。入清以後.隨著整個微雕工藝的發展,竹雕無論在內容、形式、技術各方面都日趨豐富和完善、由於拼接工藝的刨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付大小的限制,使較大面積的竹雕成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製作更加萬便靈活、一個筆名「黃山人」的人在祁西發現了一把竹製茶壺、此壺通身竹質。自底至後,自日至 蓋,以及蓋上的紐,均為竹子做成、雖被紅選漆透十細辨仍可見分 子纖毫、尤其蓋上的紐系小水竹所制,竹節雅緻可愛。壺上雕刻精細,顯身為八面柱體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為畫,皆各類花草。 三面為字,一曰「客到相待時』,一曰「茶來渴者多』,一曰「竹壺世間少』,行書流暢、一面裝脹為壺嘴、八個面均以黑漆凸線勾勒,上下另刻連效.與畫面刻紋同一風格、無論字畫,用刀均細膩,線條流暢,人見人愛、此壺是高11厘米,直徑88厘米口徑45厘米、並有四小杯相陪襯、杯子上大下小,高Q厘米,口徑6厘米,底足已8厘米,例腹,雖無工藝,但做工也精綳,且通身帶漆,里紅外黑,與表包一致、一壺配四杯,壺帶杯,杯擁壺烘月托雲,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壺身已微露蟲眼,壺齡伯有百年,妙趣之中又添古趣。
⑥ 徽州三雕的傳承意義
徽雕支系
婺源三雕是指江西省婺源縣(原屬徽州)境內明清古建築中的磚雕、石雕和木雕,它屬於徽派建築藝術的支系,製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廟宇、廊橋和牌坊等建築上的裝飾部件。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明清時期徽商興起,「婺源三雕」依託徽派建築達於鼎盛,相關技藝主要分布在江灣鎮、思口鎮、龍山鄉、沱川鄉、浙源鄉、清華鎮、段莘鄉、鎮頭鎮等部分鄉鎮村落。
明萬曆二十四年,戶部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興建於婺源縣沱川理坑的「尚書第」建築上的裝飾可視為「婺源三雕」最初的實例,其後,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也於天啟六年在理坑興建「上官卿第」。清順治十六年余維樞興建「司馬第」,標志著「婺源三雕」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清康熙二十年婺源縣北部古坦鄉黃村建成「百柱宗祠」,清乾隆元年婺源縣思溪、延村建「商宅群」,這些建築的裝飾物呈現了「婺源三雕」極盛時的氣象。
「婺源三雕」雖附屬於徽派建築,但它冶美學、力學、數學、歷史學、生態學於一爐,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婺源三雕」取材十分嚴格,磚一定要用本地產的水磨青磚,石則須用安徽的「黔縣黑」或浙江的青田石、淳安的茶青石,大木雕一定要用百年以上的楓、樟、柏、櫧等,細木雕則用紋理細密的楠、棗、楊、桃等。各種刀法是「婺源三雕」的關鍵所在,其特點在於不拘一法,混合並用,使作品達到空靈剔透的效果,故而圓雕、浮雕、淺雕、深雕和透雕極為常見。從別號「雕三雕」的劉三元始,「婺源三雕」的技藝自成譜系與「徽州三雕」一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扶持
徽州三雕的傳統製作技藝歷來在民間建築與雕刻行業中廣為流傳,1979年以後,一批古建園林施工企業相繼成立,一些三雕老藝人被重新組織起來,並開始帶徒授藝。但由於建築材料、工具的變化及建築成本核算等原因,費時、費工、費料且刀法掌握困難的傳統雕刻技藝逐漸被人們排斥在應用范圍之外,許多技藝已經失傳。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黃山市的方新中、馮有進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14年6月12日至6月17日,由安徽省文化廳,安徽大學主辦的2014中國文化遺產日安徽主場活動,在安大藝術學院舉行。以「從黟縣百工出發,行動中的民藝」為切入點,邀請徽州木雕傳承人汪德洪等,現場展示徽州的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走進高校,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起到很好的效果。
⑦ 徽州三雕為何在明清大放異彩
首先他的產品非常的好,非常有紀念價值,可望也非常美麗。
⑧ 請簡要回答傳承徽州三雕技藝的文化價值
(1)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本身就是重要的經濟部門。傳承徽州三雕技藝可以直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強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也可以提高地方文化軟實力。 ②徽州三雕技藝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承徽州三雕技藝有利於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 ③徽州三雕技藝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體現,傳承徽州三雕技藝對於研究地域文明演進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展示世界文化多樣性也具有獨特作用。
⑨ 徽州建築的三雕
徽州木雕、磚雕、石雕是徽州古建築中的最精華的部分,是古建築藝術中最燦爛的篇章。在徽州,無論是古民居、祠堂或牌坊,處處雕飾著精美圖案。從雕刻技法來看,徽州三雕多屬於浮雕、高浮雕,並有透雕、圓雕、線刻與多種技法並用,從中也可窺視出唐宋以來,中國建築中「三雕」藝術的傳承脈絡。「三雕」不僅僅只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它們還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徽州三雕自身所具有的種種特殊性,是明清時期的文人畫與其他藝術門類都不可替代的,同時代的其他地區建築雕刻也難以與之比肩。其內容之豐富,文化內涵之深厚,造型語言之純熟,雕刻工藝之精湛,都堪稱是無可替代的傳世珍品。它能存在若干世紀,並為數以萬計的民間百姓所喜愛,這本身就是很有研究價值的藝術現象。境內還保存眾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築風格也頗具特色,與明清民居稱為「古建三絕」。矗立於縣城的許國石坊、北岸吳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圖》和《西湖風景》,大阜潘氏祠堂的「五鳳樓」磚雕和《百馬圖》木雕,分別體現了徽派「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