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聽老人說「百年陳皮,千年人參」,如何解釋
中醫常說,「陳皮有100年歷史,人參有1000年歷史」,這說明陳皮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一兩個陳皮和一兩黃金是相等的,因為陳皮而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夏天的溫度越來越高,從而導致脾胃功能惡化和食慾不振。醫生經常建議我們多吃陳皮來增進食慾。
如果有咳嗽、痰多、食慾不振等病,飲用適量陳皮能很好地促進健康的恢復。
這就是為什麼陳皮地位那麼高的原因,甚至堪比人參。
B. 陳皮的故事
在今年首屆「新會陳皮皇」評比中,有兩份「陳皮後」都屬於同一人——經營陳皮30多年的譚國權,他與陳皮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我們的記者去探訪過這位陳皮界的老行尊。
走進權叔的店鋪,我們聞到了陣陣的陳皮香,一箱又一箱的陳皮放滿了店面,而一些上了年份的老陳皮則被權叔以玻璃瓶封存。
對於自己能夠有兩份老陳皮同時「封後」,今年已經62歲的權叔很自豪地說,這次真的是遇到了知音人。獲獎的這兩份陳皮都是自己小時候種柑留下的,對於權叔來說,它們所包含的已經不僅是經濟價值,背後更深的是對他一生的影響。
「陳皮皇後」持有人 譚國權 「陳皮對我這一輩子很重要,陳皮養活我一世人,從一出來(工作)到現在退休都對著陳皮。」
從1973年開始,權叔就開始在當時的供銷社從事陳皮出口銷售的工作,年年月月,他帶著家鄉的陳皮闖南走北,不斷拓寬陳皮的銷售市場。到了1997年,權叔開了這一家陳皮店。權叔說,店面雖小,但每一塊賣出的陳皮都是他親自做出來的,從選皮到曬皮,再到賣給客人手中,每個環節都飽含一份對陳皮的熱愛。忙起來的時候,一天要跑好幾個鎮去選皮,累起來的時候,趴在陳皮堆里就睡著了。
「陳皮皇後」持有人 譚國權「 年年都很辛苦的,要麼不做,做的話日夜都要守著,加工陳皮一定要挑個好天氣才可以加工,剝出來的陳皮首先要放在曬地曬兩三個小時,軟了之後再叫工人翻開來,一個個鋪開來曬干。」
幾十年來,陳皮與權叔打上了一生的交道,不管什麼時候,心裡最惦掛的都是這些陳皮。每當看到自己親手所曬的陳皮被人肯定,熟客仔不斷回頭的時候,對於這位陳皮人來說,那是最大的滿足。
「陳皮皇後」持有人 譚國權「客人特別喜歡老的舊陳皮,賣出後有些依依不捨,但我感到很開心。」
如今,權叔將自己一手創辦的陳皮店交由自己的女兒去打理,但他還是堅持每天都到店裡走一走,不忘看看自己的這些老朋友,泡上一杯陳皮茶,細細品味陳皮香,回味他那一段段與陳皮的往事
C. 新會陳皮村文化介紹
新會陳皮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漢族傳統名產。當地所產的大紅柑的乾果皮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又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所以向來享有盛譽。早在宋代就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新會陳皮除了「和葯」、「陳藏」、「養生」、「茶道」四大文化精髓外,還體現了僑鄉文化。近千年的發展歷史,新會陳皮深深融入了新會人的生活當中,還跟隨新會人漂洋過海,伴隨著新會人一路走來。
新會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其中就有著名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梁啟超先生,青年時期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事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新會作為梁啟超先生的家鄉,保留了梁啟超先生幼年生活的村落,再現了梁啟超先生的成長環境,使人們對梁啟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D. 橘子的歷史記載有哪些
橘子,學名:Citrus,也稱桔子.在中國有4000多年的培育史。
橘子原產地中國,主要產自長江中下游和長江以南地區。數千年的栽培歷史肯定不能說清楚具體位置。經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中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考證,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中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有大水體增溫的地域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世界有135個國家生產柑橘,年產量10282.2萬噸,面積10730萬畝,均居百果之首,產量第一位的數巴西,2425.26萬噸,第二位數美國,1633.52萬噸,中國第三,1078萬噸,再後是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義大利等國。
中國柑橘分布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台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但中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衢州、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
1. 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2. 橘子內側薄皮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
3. 橘皮苷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故橘子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食品,研究證實,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有助於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逆轉。
4. 在鮮柑橘汁中,有一種抗癌活性很強的物質「諾米林」,它能使致癌化學物質分解,抑制和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能使人體內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對細胞核的損傷,保護基因的完好。
5 橘子肉、皮、絡、核、葉都是葯。橘子皮,又稱陳皮,是重要葯物之一。《本草綱目》中說陳皮是「同補葯則補;同瀉葯則瀉;同升葯則升;同降葯則降。」橘皮是一味理氣、除燥、利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葯;颳去白色內層的橘皮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止咳的作用;橘瓤上的筋膜稱為橘絡,具有通經絡、消痰積的作用,可治療胸悶肋痛、肋間神經痛等症;橘子核可治療腰痛、疝氣痛等症;橘葉具有疏肝作用,可治肋痛及乳腺炎初期等症;橘肉具有開胃理氣、止咳潤肺的作用,常吃橘子,對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老年咳嗽氣喘、津液不足、消化不良、傷酒煩渴、慢性胃病等有一定的效果。
橘子的營養豐富,在每百克橘子果肉中,含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2.8克,粗纖維0.4克,鈣5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胡蘿卜素0.55毫克,維生素B0.08毫克,維生素B2 0.3毫克,煙酸0.3毫克,維生素c 34毫克以及橘皮甙、檸檬酸、蘋果酸、枸櫞酸等營養物質。橘子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於胃腸燥熱之症;有和胃利尿的功效,用於腹部不適、小便不利等症;有潤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之症。橘子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使血壓升高、心臟興奮,抑制胃腸、子宮蠕動,還可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減少微血管出血。適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風寒咳嗽、痰飲咳嗽者不宜食用。
折疊橘子皮的葯用價值
橘子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是非常多的,橘子的防病和治病的功效都是不可忽視的。橘子皮的作用也是非常多的,橘子皮中的橘絡是一種橘皮的網路筋絡,性味甘苦平,具有行氣通絡、化痰止咳的功效。
青皮是橘子未成熟的果實之外皮或幼果,吃了以後具有疏肝破氣、散結消痰的作用,青皮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多導致的胸脅脹滿、胃脘脹悶、疝氣、食積、乳房作脹或結塊等症狀。
不僅是橘皮,橘肉中的營養是非常多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P,等多種的營養物質具有輔助治療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及多種的心血管疾病,經常吃橘子還具有抗癌的作用。
橘核就是橘子的果核,橘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睾丸脹痛疝氣疼痛、乳房結塊脹痛、腰痛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E. 新會陳皮製作技藝的歷史淵源
新會陳皮製作技藝是新會人通過反復的研究、實踐、從種源、採收、加工、炮製、包裝銷售的每一個細節積累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產品體系。新會作為陳皮的地道葯材產區,具備了深厚的積累。新會專門種柑取皮始於18世紀。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的《新會鄉土志》記載,新會陳皮為當時主要物產之一。在1912年前後,新會城有經營新會陳皮的專營店30間,兼營葵扇的商號五六間。當時,新會陳皮被運到上海、重慶、廣州3個主要市場,然後轉銷到中國各地。抗日戰爭前,新會每年產新會陳皮量約700噸,仍未能滿足中國各地需要。
這樣大批量的新會陳皮,由各商號向小販收購後,再行分銷、批發和零售,而小販則到全縣各鄉村作零散收購。每到冬至前後,小商販就攜帶片糖,按質論價與人換購柑皮,叫「柑皮換糖」。1945年抗戰勝利後,有些小販,更攜帶花生油下鄉換購柑皮,叫「柑皮換油」。而也有攜帶火柴、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小販,下鄉換購陳皮,稱作「柑上皮換生活用品」等等。
歷史上,一般每斤干柑皮,可換片糖五六斤,如果遇著柑皮漲價,可換到十五六斤。一斤上等皮最高價時,可換到6斤生油。而柑皮與稻穀的比價,通常為一擔頭紅皮可換稻穀15—20擔,高峰期一度換稻穀110擔。而非新會產的,每擔僅值四五元,而新會柑皮上等的每擔值100多元,最差的也值十四五元。
F. 陳皮酒的歷史
相傳宋朝天聖元年,范仲淹在東台西溪任鹽倉監官。時值范母體弱多病,但生性怪癖厭服湯葯。侍母至孝的范公一籌莫展,憂心忡忡。為尋求不服湯葯而能治病的良方,他八方求醫。一日,當地一名醫給范公一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葯,製成葯酒飲用,可治老太太的病。范母飲用後果見奇效。天聖二年冬,雪連旬,修堤民夫多病不起,范公也令人配製此酒給民夫服用,民夫飲用不久均病癒。當時東台民間甚是缺醫少葯,特別是婦女產後體弱多病,范公見此,便請名醫和酒師研製醫治病民之葯酒。其酒選用麻筋糯米為原料,配以陳皮、黃芪、黨參、當歸、肉桂、丹參、紅花、木瓜等16種滋補葯物,採用淋飯法釀成,具有補氣養血、益肝強腎、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開胃、壯筋健體之功效。尤其產婦,每餐前溫飲一杯,不僅散寒溫宮,而且促進子宮恢復。釀制後用瓮貯藏,取名「陳醅酒」,因諧音且又含陳皮,稱之為「陳皮酒」,從此便流傳民間。清代中後期,東台陳皮酒遠近聞名,堪稱東台一絕。東台陳皮酒釀造技術已被列為非物質遺產文化名錄之中。
G. 介紹新會陳皮文化,要些資料
100多年前,與新會大紅柑一樣,新會陳皮也曾為宮廷貢品。近幾年來,新會陳皮不僅熱銷廣東、港澳地區,還遠銷東南亞與美國、加拿大,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新會民間銷往外地的陳皮及其他製品有4000噸,貿易額在3億元以上。
近日,新會區政府提出對新會大紅柑及其製品(新會陳皮)實施原產地地域保護。據介紹,根據這一設想,將進一步制定和施行相關生產和產品標准,並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新會柑」和「新會陳皮」原產地證明商標,統一管理,統一商標,統一包裝,還要授權和扶持新會柑(陳皮)協會為原產地標志合法管理單位,實行行業化管理、規范化生產、品牌化經營,以弘揚新會陳皮的品牌文化。
據介紹,世間有川陳皮與廣陳皮最為人喜愛,並以廣陳皮為上品。廣陳皮中,又以產自新會的陳皮為上品,尤其以新會大紅柑皮為珍品,更以經年陳藏為極品,因此,民間有「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之說。
新會陳皮之所以成為食物中的精品,在於其內在的葯用和保健價值。陳皮葯用功能,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論述,隨著新會陳皮名聲遠揚,有的醫學書在論述中,甚至專門指出葯用「新會陳皮」。自清朝起,民間就有很多專營新會陳皮的客商,這樣,也促進了新會陳皮走向更廣泛的地帶,加上質量好、味道正、葯用價值高,新會陳皮名氣越來越大,並最終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與新會大紅柑一起成為了宮廷貢品。
除葯用外,新會陳皮還是製作美味佳餚的極好原料與調味品。如今,在新會區也流行許多調味食用方法,如陳皮蒸魚、陳皮鴨、陳皮骨、陳皮甜品、陳皮糕點、陳皮酒、陳皮涼果等。
新會陳皮之所以味道好、葯用價值高,是由新會大紅柑獨特的生長水土與氣候環境決定的。據介紹,新會陳皮尤以原新會境內的潭江流域沖積平原,特別是銀洲湖沿岸所產為最佳。此地域,西江與潭江交匯,每年汛期,西江就會將遠至雲貴高原的土壤隨洪水帶到銀洲湖,與潭江水匯合,形成獨特的灌溉用水,而每年的12月至來年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徑流減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因而水土成分中滲透了海水元素。在兩江共同作用下,新會的土壤兼具洪積土與沖積土兩種土壤類型,有利於大紅柑形成與眾不同的品質。另外,此地帶熱量充裕、光照充足,並且雨量充沛,十分利於新會大紅柑的生長。
同時,新會陳皮還有長久形成的獨特栽培與加工技術。每年大紅柑豐收時,在新會的柑園與街道,到處都是曬柑皮的,一時賣不出的果肉,則會被扔掉,因而,新會歷史上就流傳著「新會陳皮比肉貴」的說法。此外,新會人存皮也有自己習慣:麻繩串灶尾熏,麻袋裝閣樓放,陳皮還要年年曬。
新會陳皮以及大紅柑一直以來是本地的主要農業生產項目,最旺時,約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新會大紅柑種植面積達7萬多畝,年產量達8萬多噸,大量的陳皮從新會銷往外地。上世紀70—80年代,新會也有大量鮮柑與陳皮出口,年創匯300多萬美元,新會也成為優質陳皮的生產地和集散地
近幾年來,在農業部門提純復壯等技術支持下,目前,全區大紅柑生產規模約有1萬多畝,年產量2萬噸,本地年加工陳皮量達到1000噸以上,創產值4000萬元以上。同時,在新會,經營新會陳皮及其製品的企業與個體工商戶不下百家,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經新會民間出外的陳皮及其他製品有4000噸,貿易額超過3億元。
H. 陳皮是什麼東西呢
陳皮,中葯名。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葯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採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乾燥。
1、陳皮有助於消化,因為陳皮含有類檸檬苦素,這種類檸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於水,此外,陳皮含有揮發油、橙皮甙、維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增加食慾。
2、陳皮的苦味可以與其他味道相互協調,因此可以用於烹制菜餚改善味道,不但辟去魚肉的膻腥味,且使菜餚特別可口;在涼果、食品方面,新會陳皮梅、陳皮鴨、陳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此外,製作綠豆沙、紅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點陳皮,味道分外芳香。
3、陳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葯,味辛苦、性溫,具有通氣的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降逆止嘔的功效。中醫的「陳皮半夏湯」、「二陳湯」是主要靠陳皮治病的,以陳皮為主要成分配製的中成葯,如川貝陳皮、蛇膽陳皮、甘草陳皮、陳皮膏、陳皮末等,是化痰下氣、消滯健胃的良葯。適合胃部脹滿、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狀的人食用。
I. 陳皮起源於什麼時候
相傳新會種柑取皮起源於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元大德南海志》是元代記載廣東州府(包括新會)的地方誌,卷七《物產》記載有「柑子」條,但未見「陳皮」或「柑皮」的描述,可知新會陳皮當時名氣不響,更未成規模。至明清兩代,得益於葵業帶動,陳皮業聲譽鵲起。新會商人利用運銷葵製品之便,將陳皮大批銷往外省,令新會陳皮與新會葵扇名聲遠播、並稱「二絕」。 歷史上,江南各地都產柑橘皮,有些還曾作為「土貢」,但新會陳皮因葯用、保健效果突出,名聲得以後來居上。中葯「二陳湯"方劑源於宋代官修的《和劑局方》,清代大醫葉桂(字天士,1667─1746)開此方時特別指明用新會皮。清光緒末年,新會從事陳皮業的商號已多達70餘家。民國時,會城岡城茶樓是葵業、陳皮業的經紀商們每天品茶論商的地方。會城歌謠「嫁娶喜宴敘賓亭, 買賣交易到岡城」正是這一場景的真實再現。 陳皮供銷兩旺帶動了新會農民大量種柑致富,又從中延伸出陳皮加工、倉儲等行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隨著陳皮銷量日增,經營陳皮在新會風氣漸盛,終成一大地方特色行業。據前輩憶述,會城有商鋪賣過一百銀元一碗的「百年陳皮茶」,雖不乏商業噱頭的成份(茶中有一枚金戒指),但足見當時對陳皮產品的推崇。1982年,當時的國營新會糖酒廠首創「新會陳皮酒」並獨家銷售,作為省級優秀新產品風行一時。以新會陳皮製作的食品更是琳琅滿目,著名的有新會陳皮白粥、陳皮鴨、陳皮冬瓜盅、陳皮綠豆沙、陳皮糕點、陳皮梅、陳皮姜、新會九制陳皮,以及陳皮果醬系列等,甚至有商家推出滿席都加入新會陳皮的「陳皮宴」。除此之外,新會陳皮作為饋贈親友禮品及旅遊休閑食品也頗受消費者青睞。 新會陳皮的生產銷售曾一度衰落,1996年柑桔橙總面積僅六七百畝,跌至最低谷。近年來,在專業人士的扶持下,這一行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目前,種柑面積已達5000多畝,生產或銷售陳皮的企業和商戶上百家,專營店10多家。2002年12月,經新會區農業局和工商聯(總商會)扶持,果農自發成立了新會柑(陳皮)行業協會,致力於新會陳皮的生產、銷售、宣傳、科研和保護。在協會的影響下,一些「自殺」式的盲目經營行為受到嚴厲譴責和制裁,低價購入廣西柑等外地柑冒充新會柑、以紅茶染色假冒老陳皮等嚴重敗壞新會陳皮名聲的行徑已得到初步遏制。 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並公告新會柑和新會陳皮這兩個產品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8年10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又審定通過了《地理標志產品新會柑》和《地理標志產品新會陳皮》兩個地方標准,將新會陳皮置於法規保護之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新會陳皮定能恢復壯大,重振聲威,再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