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郎士寧是什麼
郎世寧,1688年生,1766年逝世,義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年輕時在歐洲學習繪畫,曾為教堂繪制聖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到京後約於雍正元年(1723)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繪畫技法,既講究西方繪畫中的立體效果,注意透視和明暗,重視寫實和結構准確的合理性。由於他能畫並精通建築學,曾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築工事。擅畫肖像、走獸、花果、翎毛尤善畫馬。所作大多以西畫法入絹紙,略參中法,以寫實為工,專注形似。他將歐洲的繪畫品種和方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頗得皇家青睞。去世後葬於北京阜城門外。存世作品有《百駿圖》、《弘歷觀馬戲圖》、《嵩獻英芝圖》等。《松鶴圖》,縱223厘米,橫142厘米。現藏沈陽故宮博物院。此圖為絹本設色,郎世寧畫松鶴,唐岱補巨石。巨石挺立於蒼松之後,郎世寧參照西洋繪法,皴擦不明顯,但有較好的立體感。一對羽毛絢麗豐潤的仙鶴統松而追逐,神態生動逼真。地面畫有各種花草,各具其態。古松蒼勁挺拔,干枝彎曲,松根裸露而且盤根錯節。全圖洋溢著祥和氣氛。此畫其用筆、用墨、敷色等與傳統中國繪畫有較大的差別。這與作者是西洋人有著密切關系。畫面上鈐「乾隆御覽之寶」方印;右下署款「臣唐岱恭畫石」、「臣郎世寧恭畫松鶴」。又鈐有「臣世寧」、「臣岱」朱文方印各一。
《孔雀開屏圖》簡介 郎世寧 大軸 絹本 設色 縱328厘米 橫282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表現了繁花盛開的庭院內,一隻雄孔雀正展開美麗的尾羽,向另一隻雄孔雀炫耀。這是一幅充分表現中西繪畫技法融為一體的作品。山石採用中國傳統的「青綠山水」畫法,並細加點苔,樹木枝幹以及孔雀的身體又採用歐洲的明暗畫法,已突出立體感和細部的結構變化。牡丹花採用中國傳統工筆畫法,而玉蘭和海棠卻又採用西方繪畫的明暗變化,葉片上有彩影的折射,質感突出。地面也以色彩全部鋪滿,不似傳統技法中的留白,空間上透視感強。
參考資料:http://www.21shrc.com/lidai/disp.asp?id=225
Ⅱ 失落與追尋是在什麼時期呢
1.對傳統宮廷畫的繼承
明初恢復了宮廷畫院,從宣德到成化、弘治的一段時期內宮廷畫得到了發展。但是在當時嚴格的思想控制下,文化藝術的發展受到極大阻礙。當時著名的宮廷畫家有邊景昭、戴進、商喜、林良、呂紀、吳偉等。
戴進(1388~1462年),字文進。宣德年間被薦入宮,後因別人的讒言而被免職趕出畫院,流落民間。他在錢塘一帶聲望很高。戴進的繪畫技藝比較全面,他繼承古人傳統,又自創新意,風格以挺健蒼勁為主,傳世作品有《風雨同舟圖》。受戴進的影響並繼之而起的是浙派盟主吳偉,他的傳世作品有《溪山魚艇圖》、《松風高士圖》等。
2.文人畫開創新境界
①風流才子——唐寅
到明中期,吳門畫派在畫壇上崛起並逐步取代了浙派在畫壇上的霸主地位。因這一派的畫家都是蘇州人,蘇州別名「吳門」,故稱「吳門畫派」。吳門畫派屬文人畫體系,沈周、文徵明是吳門畫派開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吳派支系。「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吳縣人。唐寅的繪畫創作以山水畫為主,作品有《山路松聲圖》、《荷凈納涼圖》等,唐寅的仕女畫多取材於高人韻事、神仙故事以及官伎、歌伎等,作品有《東方朔偷桃圖》,《孟蜀官妓圖》、《秋風紈扇圖》、《李端端圖》等。在作品內容上多流露出作者對出身卑賤的風塵女子的同情和對名教禮法的反叛。他筆下的女子多是兩手纖細、弱不禁風的美人,這也反映了他的美學趣味和當時的審美時尚。
②八大山人和石濤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1626~1705年),江西南昌人,為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向道。他精神抑鬱,神態癲狂。他的個人生活經歷決定了他繪畫創作的基本方向。八大山人山水畫數量不多,但極富個性,現存的《荷花水鳥圖》、《牡丹孔雀圖》、《安晚帖》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石濤(1642~1707年),廣西梧州人,明宗室後代,後出家為僧。石濤的山水畫筆墨構圖多變,元氣淋漓,代表了清代山水畫的最高成就。他師法自然,以「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創造出前無古人的皴法。至今尚存的有《黃山圖》、《聽泉圖》、《細雨虯松圖》、《淮揚看山圖》等。
自石濤以後,山水畫在「揚州八怪」那裡達到了新的境界。
③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間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是金農、鄭燮、黃慎、李、羅聘、李方膺、汪士慎、高鳳翰。因為他們大膽突破了「正統」派摹古、追求筆墨形式的桎梏,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所以人們稱之為「揚州八怪」。他們的繪畫主要是寫意花鳥,其次是人物,山水較少。
「揚州八怪」大都是失意的官吏和隱居的文人。在藝術上主張師造化、重創作。他們都有追求書畫同源的藝術情趣。在他們中間,鄭燮是一個特別出色的人物。
鄭燮(1693~1765年),號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曾任12年七品知縣,後辭官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坎坷,這形成他孤高倔強、不落時俗的性格,並在他的文、詩、畫中流露出來。鄭燮在藝術上主張革新,師法自然。他善畫蘭、竹、石。他畫竹石幾十年,作畫時有「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的氣勢。
鄭板橋善於將詩、書、畫融為完整的藝術整體,畫蘭竹用行草筆法,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秀勁瀟爽,生氣勃勃。題款也特立獨行,成為作品構圖布局的一部分。現存《蘭竹圖》多幅,筆墨簡勁疏朗,構圖變化多端,題款更多奇趣。
李《1686~1762年)的繪畫則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色,如《芭蕉萱石圖》、《芍葯圖》等。其他的幾位畫家也都自創一門,給清代畫壇帶來了清新和生氣勃勃的畫風。他們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很大,如清末的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等人都在揚州畫派的影響下創立了自己的風格。
3.民間繪畫的興起
民間繪畫在明清時期比較活躍。民間繪畫包括各種風俗畫、神像,道釋畫,歷史故事畫、水陸畫、壁畫、年畫、書籍插畫等,其中民間的版畫藝術最能體現明清時期民間藝術的水平。
①明清時期的木刻插圖
中國木刻版畫早在隋唐時期就開始出現了,到兩宋時隨著印刷技術的改革,版畫到了一個繁榮時期,從單純的佛經插圖發展到了多種書籍的版畫插圖。元代的市民文學的興起使版畫走入更廣泛的領域,戲曲文學、小說、話本為版畫的全面發展打開了局面。明清時期,版畫已進入到刻本書籍的各個門類之中,而且其藝術性之高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如被稱為「金陵派」的富春堂和世德堂刻本已由上圖下文擴為整幅圖畫,人物形象古樸天真,畫風漸趨精細工麗。著名作品有《南西廂》、《古烈女傳》、《月亭記》等。
安徽新安(徽州)的版畫享有盛名。此地有很多技藝精湛的雕版能手,他們製作的版畫插圖,銷往全國各地,影響廣泛。如黃子立雕版的陳洪綬的《水滸》、《西廂記》,黃一楷的《北西廂》、《琵琶記》等等,可謂窮工極巧,精細無比,具有工整秀麗、縝密嫵媚的情調。雖屬單色,卻使人感到古韻盎然,呼之欲出。徽州木刻代表著明代版畫藝術的最高水平。
清代版畫不如明代發達。但也有一些文學名著的插圖刻本,如《秦樓月》、《三國志》、《紅樓夢》等。
②明清時期的木版年畫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品種,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宋代的手繪或木刻的節令畫應當是年畫的雛形。自元明以來,年畫正式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
牛郎織女版畫年畫在明代流傳不廣,保留下來的不多,到清代才逐漸繁盛起來。清代的年畫題材廣泛,從古到今,從城到鄉,從戲劇舞台人物到家庭巷裡、人情世態,動物花鳥,可謂形形色色,應有盡有。如《牛朗織女》、《耕織圖》、《春牛圖》、《武松打虎》、《法人求和》,以及《財神》、《灶王》、《招財進寶》等。年畫的體裁形式有單幅、條屏、扇面、燈畫、圖片等等。在製作方法上一般是套色印刷,也有印繪結合。
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北方年畫的代表,它創始於明末,清初逐漸發展開來。在它的興盛期,當地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大都以印製年畫為生。楊柳青年畫吸取了宋、元、明在繪畫上的工整纖巧和寫意的傳統,雕繪結合,筆法勻整,設色鮮明,形成一種獨特的格調。
中國南方的年畫以蘇州桃花塢為中心。它的絕大部分作品是採用敷色和彩色套印製成的。
19世紀後,由於鋼版、石版印刷技術的採用,尤其是近代「月份牌」年畫的流行,手工生產的木版畫競爭不力,日趨衰落。
4.海外來風——西洋繪畫的傳入
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來華,他帶有幾張五色斑斕的手繪聖像。在1595年利瑪竇上表神宗,並獻天主像、天母像各一幅。清初,傳人的西洋畫漸多,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義大利人郎世寧來北京,以其別具一格的中西並用畫法而聞名清朝畫壇。同時,服務於清廷的西洋畫家還有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等。
郎世寧的代表作有《乾隆平定準噶爾回部戰圖》、《萬樹園賜宴圖》,他傳世的惟一的一幅油畫是《太師少師圖》。郎世寧的作品將焦點透視、色彩空間等西方畫技與中國畫用線用墨的傳統結合,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郎世寧在宮內還向中國畫家傳授油畫技法,一些宮廷畫家如陳枚、冷枚、唐岱等都受其影響。
明清之際西洋美術的輸入,對於中國美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明暗畫法與焦點透視,豐富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手法,後來的中國畫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西洋畫的某些因素。但因其僅局限於宮廷內府,對中國畫壇未能造成廣泛影響。
19世紀末葉以後,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學習和介紹西洋畫,為近現代中國油畫的誕生作出了貢獻。
Ⅲ 明清皇帝御用的宮廷畫師有哪些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初,百廢待舉,凡事以朴實節儉為准,禁奢侈華靡。京城金陵的三殿、六宮建成,亦不施圖畫。然而,出於政治教育、樹碑立傳、宮殿裝飾等需要,他也徵召天下善畫之士,入內廷供奉,繪制歷代孝行圖、開國創業事跡、御容、功臣像等。有的長期供事於內府,如沈希遠、趙原、王仲玉、盛著、周位、陳遇、陳遠等人;有的臨時召入,事畢遣回,如相禮、孫文宗;也有少數畫家因畫御容稱旨,被授官職,供奉於翰林,如沈希遠被授以中書舍人,陳遠授予文淵閣待詔。
明成祖朱棣也少諳文墨,然他已開始重視書畫藝術的功用。遷都北平後,所營建的宮殿、寺觀,需要大量負責裝飾布置殿門官壁、室內畫屏、窗根楣枋的藝匠,因此曾遍征天下知名畫士至北京服務,其中包括畫匠、裱工、木工、漆工等技藝之士。為書寫詔敕、史冊、文翰,也需要大批善書之士。明成祖曾試圖仿效宋代翰林書畫院體制,建立明代的翰林書畫院,後因幾次親駕北征而未能實施。然他對能書善畫的入選者也作了安排,外朝華蓋、謹身、文華、武英、文淵幾處殿閣中,各有因藝事稱旨而掛職者,翰林院、工部營繕所和文思院也有隸屬者,官銜則有各殿閣待詔、翰林待詔,營繕所丞、文思院使等,如文淵閣待詔陳運、翰林待詔騰用亨、翰林編修朱芾、工部營繕所丞郭純等人。有的不授官而僅稱供事內府、內廷供奉。其時的組織機構和職稱升遷還不很完善,仍屬初創階段。
明宣宗宣德年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畫壇也十分活躍。宣宗朱瞻基雅好詩文書畫,尤擅繪事,經常將御作書畫賞賜臣下。皇帝的愛好與倡導,使明代院畫日趨昌盛。宣宗以恢復兩宋畫院盛況為目標,除永樂時入的供奉的畫家邊文進、謝環、郭純等人繼續留任外,還從江浙一帶廣泛徵召民間高手如周文靖、李在、馬軾、倪端、商喜、孫隆、石銳等人,一時名家雲集。供奉內廷畫家除少數安排原機構外,大多隸屬於仁智殿和武英殿。所授職銜也有所提高,尤其授以錦衣衛武官名銜,領薪俸而不司軍職,有都指揮、指揮、千戶、百戶、鎮撫等級別,官位都較高。
嗣後的成化朝朱見深、弘治朝朱祐樘,均擅長繪畫,「憲廟、孝廟御筆,皆神像,上識以年月及寶」。當時畫院內名家也很多,主要有林良、呂紀、呂文英、殷善、郭詡、王諤等人。隸屬和授職治襲宣宗,院畫創作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並形成明「院體」的時代特色,宮廷繪畫遂達到鼎盛時期。
明武宗正德以後,隨著朝廷的日趨腐敗,以及畫壇上「吳派」文人畫的崛起,宮廷繪畫日見衰敗,至明中期後即銷聲匿跡。畫院機構雖存,但各家寥落,大多屬於濫以充數者。由於明代畫院主要靠薦舉選召人才,無嚴格考試制度,前期薦舉循規蹈矩,若徇情濫舉便加懲罰,如宣德元年邊景昭受賄薦舉了陸悅、劉生兩人,結果,邊景昭被罷為民,陸、劉二人交刑部治罪。由於宮廷畫家升遷無定製,多憑君王及主管宦官的好惡授官,自憲宗朝始,出現了命中官傳旨而得官的「傳奉官」,「一傳旨,姓名至百十人,謂之傳奉官,文武僧道濫恩者以千數。」以後數罷數復,正德後即不可收拾。太監劉瑾專權時,文華殿書辦張駿,驟擢至禮部尚書,連裝潢匠役,亦授官秩濫以充數和濫授官職,使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恥與為伍,畫院傑才日稀。所知稍有名氣者惟正德朝朱端、萬曆朝吳彬、崇禎朝文震亨,但他們的取材和畫風都已游離於「院體」,個人面貌也殊少新意,在畫壇幾乎不起影響。
明代雖未正式建立類似宋代翰林書畫院的機構,但確有不少畫家入內廷供奉,並安置在有關機構;雖在考核、升遷、授職等方面無衡定製度,但也有專門的掛職機構。因此,應該承認明代有畫院組織。據史籍記載,明初已有「畫院」稱謂出現,永樂至弘治年間的丘濬(1418—1495年)在一首題林良《畫鷹圖》的詩中即曰:「仁智殿前開畫院,歲費鵝溪干匹絹。」同時期的徐有貞(1407—1472年)在「題肖節之所藏張子俊山圖」詩中亦說:「先皇(明成祖朱棣)在御求名畫,畫院人人起聲價。」爾後的畫史更屢次提及畫院,如朱謀至《畫史會要》記:「周元素,太倉人,高廟取入畫院。」錢肅樂《太倉州志》記:「范暹,字啟東,畫翎毛花竹。永樂中入畫院。」誠然,明代的畫院在機構、制度、授職等方面均不同於宋代,也不及宋代正規和完備,故畫院也不如宋代興盛。對此,前人亦已明察,明於慎行在《谷城山館文集》中即曰:「宋徽宗立書畫學,書學即今文華殿直殿中書,畫學即今武英殿待詔諸臣。然彼時以此立學,有考校,今只以中官頌之,不關藝院。」
清代在宮廷中供職的畫家,絕大部分為來自民間的職業畫家,另外還有若干歐洲來華的傳教士畫家。畫家無專門職稱,康熙、雍正時稱為「南匠」,乾隆時改稱「畫畫人」。畫家分派在各宮殿作畫,稱為「某某宮畫畫人」,見於記載的有「慈寧宮畫畫人」、「南薰殿畫畫人」、「啟祥宮畫畫人」、「如意館畫畫人」、「咸安宮畫畫人」「禮器館畫畫人」「春雨舒和畫畫人」等。較著名的宮廷畫家,順治時有孟永光、張篤行、王國材、黃應諶等;康熙時有王崇節、顧銘、顧見龍、孫阜、王敬銘、葉洮、劉九穗、鄒元斗、文永豐等;康熙至雍正時有王雲、焦秉貞、冷枚、沈嵛、徐玖、金永熙、佘熙璋、顧天駿、鄒文玉、徐名世、李、班達里沙、孫威鳳等。雍正至乾隆時有金昆、賀銓、唐岱、郎世寧、陳善、陳枚、吳璋、丁觀鵬、丁觀鶴、張為邦、王幼學、戴正、福隆安、沈源、戴恆等;乾隆時有陳士俊、王岑、王致誠、程志道、孫、余省、余、周鯤、唐岱、張宗蒼、盧湛、吳、金廷標、艾啟蒙、張雨森、姚文瀚、張廷彥、賈全、程梁、沈映輝、陸授詩、陸遵書、方琮、袁鍈、徐揚、王炳、楊大章、黃增、謝遂、李秉德、羅福、杜元枝、賀清泰、安德義、潘廷章、繆炳泰、陸燦等;乾隆至嘉慶時有馮寧、沈煥、沈慶蘭、庄豫德等;道光至光緒時有沈振麟、沈貞、沈全、沈士傑、沈士儒、焦和貴、陳兆鳳、張愷、屈兆麟、繆嘉蕙等。
明代沒有正式的翰林圖畫院,但組織了大批的畫家為宮廷服務。洪武初 期,畫家臨時奉詔入宮,隨意授以職銜。如沈希遠為朱元璋畫像稱旨,授中 書舍人。陳遠同樣為朱元璋畫像稱旨,則授以文淵閣待詔。當時主要任務是 為皇帝畫肖像(有沈希遠、陳遠、孫文宗、陳■等)和為皇宮及皇室寺院畫 壁畫(如周位、盛著、卓迪、上官伯達等)。畫家大部分來自江浙地區,畫 風各隨原來面貌。由於朱元璋的個性猜忌,趙原和盛著竟以畫「不稱旨」被 處死,周位則「以讒死」,使明代的宮廷畫家們,不敢大膽地放手創造,影 響了宮廷畫的發展。宣德至弘治(1426—1505 年)時期,由於宣宗朱瞻基、 憲宗朱見琛、孝宗朱佑樘均好繪畫,其本身也能作畫,遂使宮廷畫盛極一時, 出現了一批有成就的宮廷畫師。這時畫家多安置在仁智殿、武英殿、華蓋殿 等處,准備隨時奉詔,並授以錦衣衛鎮撫、百戶、千戶、指揮、都指揮等武 職官銜。錦衣衛本為皇帝的禁衛儀仗,後成為特務組織,聲名狼藉。畫家授 以錦衣衛各級職銜,是為了便於領取俸祿(錦衣衛無常員,可以隨意安置) 和接近皇帝,隨時聽召。嘉靖以後,隨著明帝國的衰落,宮廷繪畫也跟著衰 落了。
明代宮廷人物畫多繼承南宋宮廷歷史故事畫風,內容大都與王朝的政治 需要有關。現存的宮廷人物畫中,題材多稱頌前代聖主賢臣,以及描寫宮中 行樂等。重要的畫家有:倪端,字仲正,宣德時召入宮中,作品有《聘龐圖》, 描寫三國時劉表延請龐德公故事。商喜,字惟吉,宣德中授錦衣衛指揮,作 品有《關羽擒將圖》,描繪三國時關羽水淹七軍活捉龐德故事。劉俊,字廷 偉,官錦衣都指揮,作品有《雪夜訪普圖》,畫宋太祖趙匡胤私訪趙普故事, 宣傳半部《論語》治天下。謝環,字廷循,宣德時為錦衣衛指揮,作品有《杏 園雅集圖》,描繪當時在朝官吏楊一清等人的一次集會,是一幅群體肖像畫。 宮廷山水畫主要繼承南宋馬遠、夏圭的風格,並參以北宋郭熙等技法。 重要畫家有:李在,字以政,宣德時與謝環、石銳、倪端同時被皇帝恩寵, 待詔仁智殿,作品有《闊渚晴峰圖》等。王諤,字廷直,弘治時供事仁智殿, 曾被孝宗朱佑樘譽為「今之馬遠」,可見其畫風與馬遠十分接近,但較之馬 遠平穩、完整而細膩,作品有《江閣遠眺圖》等。朱端,字克正,正德間以畫士直仁智殿,後授錦衣指揮,畫風學郭熙,作品有《煙江遠眺圖》等。
清代沒有畫院的設置,只在內務府造辦處中有畫畫處和如意館,負責組 織畫家為宮廷服務。畫家地位低下,或稱「南匠」,因畫家多系南方人之故, 或稱「畫畫人」。畫家來源或為原在宮中服務的畫家子弟,或大臣推薦,或 畫家毛遂自薦,均經考核再錄用。其中也有大臣如王原祁、蔣廷錫等,雖也 創作繪畫為宮廷所用,則不在此中。
順治初見於記載的宮廷畫家只有黃應諶一人。康熙時有唐岱、焦秉貞、 冷枚等。唐岱山水得王原祁指授,畫風亦相近。焦秉貞善山水人物,用透視 法,受西方的影響,冷枚為焦秉貞的學生,以人物仕女見長。其後至乾隆時 期,畫家有丁觀鵬、姚文瀚、金廷標、余省、張宗蒼、徐揚、陳枚等。他們 的作品藝術成就遠不及宋代和明代。最具有清代宮廷繪畫特色並創造出了藝 術成就的是宮廷中的一批來自西方的傳教士畫家,他們中有義大利人郎世 寧、安德義、潘廷章,法國人賀清泰、王致誠,波希米亞人艾啟蒙等。他們 根據官廷的需要與愛好,用中國的作畫工具,綜中、西不同的觀察和表現方 法,如人物用西法,背景則為中法,或背景用中國畫家來畫;面部塑造採用 正面光,減輕明暗對比度,以適合中國傳統欣賞習慣等等,因而創造出一種 新的風格。這批畫家中,以郎世寧成就最高。
郎世寧(1688—1766 年),原名朱塞佩•迦斯底里奧內,義大利米蘭人。
1715 年來中國廣州。康熙末年被薦入宮充當宮廷畫師。他在近五十年中,為 宮廷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深受皇帝特別是乾隆弘歷的寵愛。1747 年曾奉命參 加長春園內歐式建築的設計。70 歲時,皇帝為之舉行慶壽儀式,死後賞三品 頂戴、恩給侍郎銜。在清代宮廷畫師當中,郎世寧受到的榮寵是最突出的。 郎世寧為雍正、乾隆兩帝及其後妃、子女畫了不少肖像畫,這些作品真實生 動,融合中西技法,豐富了中國肖像畫創作手法。每逢宮中有重大事件;皇 帝則命他為之作圖紀實,如《哈薩克貢馬圖》、《乾隆帝閱馬術圖》、《乾 隆帝萬樹園賜宴圖》、《塞宴四事圖》、《木蘭哨鹿圖》、《阿玉錫持矛盪 寇圖》等。這些作品雖然為歌頌皇帝及其武功之作,但它真實地記錄了當時 歷史事件,彌足珍貴。他還畫了大量的花鳥走獸畫,如《十駿圖》、《白鷹 圖》、《郊原牧馬圖》、《海西知時草圖》、《羚羊圖》等,畫法細膩逼真, 但限於技法束縛,某些地方缺乏生氣。此外,也有少量的油畫作品和銅版畫 作品。最有名的《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十幅,是由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 安德義共同創稿後,送到法國刻版印製的。郎世寧在宮內還培訓了一批學生, 有丁觀鵬、王幼學、王儒學等。在促進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和架設友誼橋 樑上,郎世寧等宮內西方畫家,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Ⅳ 萬樹園的歷史事件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接見了杜爾伯特部台吉「三策凌」。杜爾伯特部是漠西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1745年噶爾丹策凌死後,准部貴族為爭奪汗位相互殘殺,杜爾伯特部也被迫參加了這場混戰。乾隆十八年(1753年),達瓦齊奪取汗位後,回過頭來又勾結哈薩克騎兵攻打杜爾伯特部。杜爾伯特人民受盡了准噶爾部達瓦齊的欺凌,再也不願意為其賣命,於是三策凌毅然率屬下三千餘戶,離開長期游牧的額爾齊斯河,歷經艱辛,於1753年11月25日,回到內地。乾隆對三策凌的首次歸來十分重視,下令在熱河朝見。1754年5月13日,三策凌等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見,乾隆封策凌為親王、策凌烏巴什為郡王、策凌孟克為貝勒,同時在澹泊敬誠殿召見三策凌,又連續五天在萬樹園賜宴款待,晚上舉行野宴,燃放煙火,觀火、馬技等節目。清宮廷畫師郎世寧的《馬術圖》,即再現了當年在萬樹園為三策凌歸來舉行馬術表演的動人場面。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突破沙俄的重重羈絆,回歸祖國,乾隆皇帝曾在萬樹園賜宴,並依照夜宴三策凌的先例,設燈宴,觀火戲等,進行招待安撫。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避暑山莊接見首次來華的英國特使馬戈爾尼一行,這是中英通過外交途徑第一次接觸,是清前期中英關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政治活動。
乾隆五十八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萬樹園的御幄內隆重接 見了英使馬戈爾尼一行。馬戈爾尼單腿跪地,叩見乾隆,並呈遞了英王的信件及禮品,乾隆皇帝也饋贈玉如意以示感謝。覲見禮儀完畢後,在御幄內設宴,整個儀式是在庄嚴肅穆的氣氛中進行的。次日,馬戈爾尼在乾隆的允許下,由和珅陪伴遊覽了避暑山莊, 9月17日晚在萬樹園觀看了盛大焰火晚會、雜技、民間歌舞等。
Ⅳ 清代宮廷繪畫的繪畫作品
宮廷繪畫大致可分為紀實繪畫、裝飾繪畫、歷史題材繪畫和宗教繪畫 4類。紀實繪畫包括皇帝後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圖景和記錄當時重大事件的畫幅如《康熙皇帝朝服像》《康熙南巡圖》《雍正皇帝祭先農壇圖》、《雍正皇帝臨雍圖》、《乾隆皇帝歲朝圖》、《乾隆孝賢皇後朝服像》、《塞宴四事圖》、《木蘭圖》、《哨鹿圖》、《紫光閣賜宴圖》、《馬術圖》《萬樹園賜宴圖》《阿玉錫持矛盪寇圖》、《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道光皇帝行樂圖》等均為代表作。裝飾繪畫包括大量粘貼於宮殿牆壁和案頭觀賞的山水、花鳥畫。歷史題材繪畫創作不多。宗教繪畫,佛道題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西藏嘛教藝術的影響,頗具特色。帝後肖像畫上作者不署名款,其餘作品署款有固定格式,須用工楷字體書寫,畫家姓名前必冠以「臣」字,如「臣丁觀鵬奉恭繪」、「臣郎世寧恭畫」。紀實繪畫中人物肖像、服飾、武備、儀仗、陣式、舟車等的描繪具體寫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部分山水、花鳥畫往往描繪塞外景物,在題材上有新的開拓。歐洲傳教士畫家帶來的西方繪畫技法,中西合璧的畫風,在傳統畫風之外,別具風格。清代宮廷繪畫作品與過去各代畫院繪畫作品一樣,宮廷富貴氣息濃厚,用筆細密繁瑣,色彩浮華艷麗,格式嚴整少有變化,這些均是它的弱點。
Ⅵ 清代宮廷畫家的精品畫
宮廷繪畫大致可分為紀實繪畫、裝飾繪畫、歷史題材繪畫和宗教繪畫4類。紀實繪畫包括皇帝後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圖景和記錄當時重大事件的畫幅如《康熙皇帝朝服像》《康熙南巡圖》《雍正皇帝祭先農壇圖》、《雍正皇帝臨雍圖》、《乾隆皇帝歲朝圖》、《乾隆孝賢皇後朝服像》、《塞宴四事圖》、《木蘭圖》、《哨鹿圖》、《紫光閣賜宴圖》、《馬術圖》《萬樹園賜宴圖》《阿玉錫持矛盪寇圖》、《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道光皇帝行樂圖》等均為代表作。裝飾繪畫包括大量粘貼於宮殿牆壁和案頭觀賞的山水、花鳥畫。歷史題材繪畫創作不多。宗教繪畫,佛道題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西藏嘛教藝術的影響,頗具特色。帝後肖像畫上作者不署名款,其餘作品署款有固定格式,須用工楷字體書寫,畫家姓名前必冠以「臣」字,如「臣丁觀鵬奉恭繪」、「臣郎世寧恭畫」。紀實繪畫中人物肖像、服飾、武備、儀仗、陣式、舟車等的描繪具體寫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部分山水、花鳥畫往往描繪塞外景物,在題材上有新的開拓。歐洲傳教士畫家帶來的西方繪畫技法,中西合璧的畫風,在傳統畫風之外,別具風格。清代宮廷繪畫作品與過去各代畫院繪畫作品一樣,宮廷富貴氣息濃厚,用筆細密繁瑣,色彩浮華艷麗,格式嚴整少有變化,這些均是它的弱點。
Ⅶ 誰能找到君臨天下這樣的圖
萬樹園賜宴圖,描繪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會見魯特蒙古杜爾伯特並賜宴的情景。
地址1:http://sail.hnist.cn/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308(局部)(麻煩你自己找一下)
2:http://www.obj.org.cn/article/uploadfiles/2006-6/20066822501.jpg(局部)
乾隆觀馬術圖
地址:http://www.obj.org.cn/article/uploadfiles/2006-6/20066822501290.jpg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餘年間,清朝中央政權與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維吾爾族回部爭戰頻繁,終於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魯特部和回部的叛亂,使得西北的邊境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和平局面。為此乾隆皇帝在宮廷畫家中挑選了以郎世寧為首的中外畫家,創作了一系列史詩般的畫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厄魯特蒙古族的杜爾伯特部首領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孟克(合稱為三車凌)以及厄魯特蒙古族的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相繼歸順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熱河行宮避暑山莊舉行盛大儀式表示慶賀。時年66歲的郎世寧和另外兩位歐洲傳教士畫家王致誠、艾啟蒙等一起,趕赴承德,畫了一批蒙古族歸順首領的油畫人物半身肖像。後來又根據此行搜集的素材,郎世寧和其他中外畫家共同完成了兩幅大型的歷史畫:《乾隆萬樹園賜宴圖》橫幅(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和《乾隆觀馬術圖》橫幅(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這兩幅畫完成之後,張貼在避暑山莊內「卷阿勝境」殿的東西牆上。
萬法歸一圖,繪於1771年,反映的是乾隆帝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的「萬法歸一」殿,接見跋涉幾萬余里自俄羅斯歸來的蒙古族土爾扈部首領渥巴錫的場面。
地址:http://sail.hnist.cn/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308(麻煩你自己找一下)
Ⅷ 歷史上的著名古董有哪些
秦始皇 虎符 國寶檔案:大雲寺佛舍利套函 國寶檔案:晉祠聖母殿
國寶檔案: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國寶檔案:洛陽唐三彩
國寶檔案:晉祠唐碑 國寶檔案:藍釉燈
國寶檔案:漢光武帝陵 國寶檔案:三希寶帖
國寶檔案:徐悲鴻與《八十七神仙圖》 國寶檔案:盧舍那大佛
國寶檔案:十詠圖 國寶檔案:玫瑰紫釉葵花花盆
國寶檔案:鄭成功弈棋圖 國寶檔案:洛陽安菩墓
國寶檔案:洛陽明堂 國寶檔案:山陝甘會館
國寶檔案:天子駕六車馬坑 國寶檔案:鵲華秋色圖
國寶檔案:卜千秋壁畫墓 國寶檔案:關林
國寶檔案:茹茹公主墓 國寶檔案:清定東陵
國寶檔案:清裕陵妃園寢 國寶檔案:清昭西陵
國寶檔案:銅雀台 國寶檔案:清東陵
國寶檔案:青銅馬 國寶檔案:北朝墓群之蘭陵王墓
國寶檔案:媧皇宮 國寶檔案:橋頭題詩枕
國寶檔案:鴨形盉 國寶檔案:永樂大鍾
國寶檔案:禾大人面紋方鼎 國寶檔案:定窯孩兒枕
臘梅山禽圖 匽侯盂
通天神樹 玉大帶
苕溪詩卷 王建石像
頤和園長廊 開寶寺琉璃塔
人物御龍帛畫 千里江山圖
頤和園大戲樓 毛公鼎
頤和園銅牛 虎噬鹿器座
春節特別節目《國寶盛宴》 萬樹園賜宴圖
北海鐵影壁 瀆山大玉海
北海九龍壁 大禹治水 玉山
銅仙承露盤 四羊方尊
皇後之璽 司母戊鼎
雪景寒林圖 曾侯乙編鍾
溪山行旅圖 散氏盤
維摩詰所說經 殷墟甲骨片
蓮鶴方壺 漢白玉彩繪武士浮雕像
合巹杯 銅奔馬
涼州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大克鼎
石鼓 大盂鼎
清明上河圖 芙蓉錦雞圖
何尊 法門寺
青銅立人像 朝袍
繁塔 富春山居圖
Ⅸ 郎世寧是誰
郎世寧原系來華傳教的耶穌會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於為皇帝作竟沒有機會傳教。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館都有他的作品陳列。
1688年郎世寧生於義大利米蘭市,19歲入熱那亞耶穌會。不久即運用他的藝術才華為該市修道院內小教堂繪了兩幅宗教畫。那時歐洲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極為嚮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寧就請求該會派他前往中國。
郎世寧教士1715年七月抵中國,11月獲康熙皇帝召見。當時康熙61歲,酷愛藝術與科學,雖然不贊成郎世寧所信仰的宗教,卻把他當作一位藝術家看待,甚為禮遇。康熙對他說:「西方的教義違反中國正統思想,只因為傳教士懂得數學基本原理,國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詫異道:「你怎能老是關懷你尚未進入的未來世界而漠視現實的世界?其實萬物是各得其時的。」旋即派郎世寧為宮廷畫師,不給他傳教的機會。
宮廷畫師每日清晨從北京東華門附近的寓所步行進宮,七時向宮門禁衛報到。
在一所座落於庭院與御花園之間的畫室內作畫,直到下午五時為止。這間屋子夏天炎熱,冬天嚴寒,畫師必須把一缸缸顏料放在小炭爐上烘著以免凝結。除繪畫外他們還得修習漢文與滿文。
康熙不喜歡油畫,因為年代久了就會變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於是郎世寧與其他歐籍畫師學習使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艱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容修改潤飾。筆觸偶有躊躇,或下筆太重,那幅畫就毀了。
宮廷畫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則作畫:「山水畫中,畫山盈丈,樹木盈尺,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線條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寧看來,中國繪畫的遠近配合觀念徹底錯誤。他向康熙建議設立一所繪畫學校,不獲採納。後來他出版了一本《視學》。
不過,在許多中國人看來,用幾何學的透視原理來處理空間問題,是虛偽的,非藝術化的。中國畫中對物的視點不止一個而是幾個,視線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畫家在同一幅畫中能對山水或庭園表現不同的視點與角度。郎世寧的作畫題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須畫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畫陰影,人們以為像上的陰影「好似臉上的斑點瑕疵」。
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傳教士皆逢厄運,唯有在宮廷服務的教士受到特殊禮遇。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繼承大統。乾隆登基時年24歲,每日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這時郎世寧已47歲,諳習內廷事務,於是教會高級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遞奏摺,此舉很危險。某日乾隆照常來看他作畫,郎世寧匍匐跪下,說了幾句有關「我們的神聖教律」遭受譴責之類的話後,就從懷中掏出一卷用黃綢包裹的耶穌會奏摺呈上。當時內廷太監看見郎世寧的大膽舉動,都嚇得心驚膽戰,乾隆卻溫和地說:「朕並沒譴責你們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罷了。」從此以後,郎世寧每晨入宮必受搜查,以保證他的確沒有懷帶什麼奏摺。
郎世寧還不死心,又試了一次。1746年有5名本篤會傳教士判處死刑。一日乾隆命郎世寧呈一幅新畫的畫稿時,他又跪下說:「求陛下對我們憂傷戚戚的宗教開恩。」乾隆面有慍色,不置答復,皇帝的決定是不能更改的。
不過郎世寧在宮中也有輕松的時刻。某日乾隆見妃嬪環繞左右時郎世寧頗感局促不安,就問他:「卿看她們之中誰最美?」郎世寧答道:「天子的妃嬪個個都美。」乾隆又追問:「昨天那幾個妃嬪中,卿最欣賞誰?」微臣沒看她們,當時正在數宮殿上的瓷瓦。「瓷瓦有多少塊?」郎世寧回答:「30塊。」皇上命太監去數,果然不錯。
此後郎氏就沒再受作弄。不過他還是奉命描繪一幅帝後及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畫題是:「心寫治平」。這是郎世寧所繪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僅在該畫完竣、七十萬壽及讓位時看過此畫三次。隨即將畫密封於盒內,旨諭有誰竊視此畫,必凌遲處死。
郎世寧身為宮廷畫師,將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畫——戰爭的場面,壯觀的狩獵,喜慶宴會等。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為「哈薩克貢馬圖」與「瑪,整個絹卷軸中筆觸揮灑自如,景色生動逼真。
乾隆要修建圓明圓為夏宮,郎世寧又秉旨設計圖則。乾隆命郎世寧起草建築圖樣進說:「就採用歐夷的樣式吧。」從那幅帶有巍峨壯麗巴洛克風格的藍圖中,可以見到建築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圓柱以及義大利式豪華富麗的螺旋形柱頭裝飾。
不過,屋頂上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和用獸形裝飾的飛檐,卻是中國傳統式樣。這項工程於1747年至1759年間進行。
郎世寧於1766年去世,年78歲,喪禮備極哀榮,葬於城外數公里御賜的一塊土地上,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年教士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