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歷史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開放式的、多樣化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快樂並獲得成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具體談談筆者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
一、課程編排要巧妙,引導學生將掌握的知識銜接起來
由於中考的歷史學科為開卷考試,許多學生對單個問題熟練掌握,卻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而高中歷史多是以專題的形式要求學生進行學習,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圍繞一定的歷史課題主動通過各種途徑或手段尋找資料,獲取所需要的歷史知識,進而解決問題。此外,高中教學的時間較初中更為緊張,沒有時間去復習初中的知識,這就更加要求教師要巧妙進行課程編排,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銜接起來,形成知識系統。具體方法如下。
(一)利用典型,隨機引導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有典型意義的歷史人物、重點歷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等,引導學生發現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中存在內在聯系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經掌握的知識,幫助學生領會知識內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銜接起來。這樣,學生更容易學習新的內容,對歷史課本中的知識也不再是死記硬背,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鼓勵交流,開展活動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積極性,善於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利用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歷史資料,並在同學之間交流各種歷史問題。教師還可以組織「探究歷史」「尋找歷史寶藏」等活動,或者組織知識競賽、出黑板報、手抄報或以歷史故事為主題的主題班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主動探究課本上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發現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到學習歷史的快樂與成就感。
二、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
初中歷史教學比較傳統,知識內容多以固定的形式教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又因為中考中歷史為開卷考試,課堂上學生多是認准一個固定的答案,很少去思考或者質疑。這樣,學生困在一個固定圈子裡,課堂氣氛也比較沉悶。因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與熱情,為學生創造開放的教學環境,利用手中的資源讓學習氛圍更好,鼓勵學生勇於質疑、敢於發問,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這對發掘學生內在潛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方法如下。
(一)善於設疑
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有疑惑才有學習的動力,有問題才會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歷史這門學科內容包羅萬象,包括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期和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經濟、政治、外交、軍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為歷史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優勢。所以,歷史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有利條件讓歷史教學更豐富多彩,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激發興趣
學生只有對課程感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才有積極性,才能主動去學,才能學好。而要使學生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講到古代君主制度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皇帝和大臣,在課堂上體驗古代朝堂的感覺。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在參觀的過程中講解歷史。這樣,學生感受會更加深刻。平時,教師可以組織歷史知識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主動通過各種渠道查閱資料,加深了印象,也豐富了知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更高,也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和大膽探索,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學會從各個側面、各個角度去深入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索新的問題,發現不同問題,與同學或教師進行探討。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他們的理解、判斷、推理、總結等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還能對所學內容有系統的理解,在面對問題時能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四、著眼於培養長期能力,鼓勵學生多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我國正處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期,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有它獨特的魅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助於改變一直以來的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習、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的局面,能夠讓學生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是,以往有些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都是教師教給課題,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不是很積極,對分配的任務互相推脫,沒有興趣,也不重視。這就導致這類學習只是個形式而已。所以,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多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同時也要作為合作者深入學生當中參與探究活動,必要時可以給學生提出意見、提供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在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長期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順應時代的要求,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局限於舊的教學模式,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轉變教育觀念,將傳統教育的精華融入新的教育模式中,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B. 怎樣學好高中歷史技巧
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
一、多看、多想、多練、多問
一旦拿起課本,就要人到、心到。看歷史書,不能單純地讀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習題是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做錯的練習要及時解決,弄不懂就要發問。「問」的范圍很廣,可以與同學討論,可以與老師討論。
二、勤於記憶
記憶不等於背誦。若把背誦認為記憶,是不能牢牢記住知識點的。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採用以下記憶方法:
(1)閱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閱讀並識記每一章節的標題,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
(2)用有顏色的記號筆將重點的地方劃出,或作重點標注。
(3)要學會歸納總結,把同類型的歷史事件放到一起,學會比較記憶。
(4)經常回憶,重復檢驗記憶效果。
記憶要不斷的反復,本人認為課後五分鍾回憶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習課或放學後抽半小時記憶當天的內容,這樣能進一步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睡覺前簡單回憶提綱也是很好的方法。以上的方法是個體的記憶方法,也可以採用群體的記憶方法。在課余空閑時間,找幾位同學,一位負責發問,其他的搶答。這既有趣味,又有意義,並且記得特別深。無論固定性,還是隨意性,只要堅持,才有成果。還有做筆記,要善於簡單化、結構化、體系化,以形成網路知識結構,便於梳理知識點。
三、自製輔助材料
將某些知識點歸類,摘錄在一頁獨立的紙張上。這便於記憶。還可以以課本為主題,適當訂閱有關歷史的雜志和歷史參考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這與課內歷史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四、課堂教學多樣化
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不僅僅在課堂上和書本中,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用學生喜歡的記憶方式記憶他們所喜歡的東西及知識。
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多媒體教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或者給學生觀看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影片、紀錄片,再現歷史的某些場景,通過生動的畫面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2)讓學生自己動腦。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所學知識框架、系統,然後進行評比。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在思考過程中進行記憶。
(3)舉行歷史知識競賽。可以設一些獎項,來鼓勵學生學習、記憶。
(4)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劇的創作,邀請學生和老師觀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節目的編排過程中,查找資料、台詞設計、舞台設計等程序都增強了學生的記憶能力。
當然,學無定法,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學生只有具備對歷史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的學習~
C. 怎樣學好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D.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教我歷史的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羅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E.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歷史這一塊,很多人覺得高中文科就得死記硬背,但在我看來還是得感興趣才行。
興趣
歷史這種東西就像聽故事一樣,就像爸爸媽媽給我們將以前他們小時候的事,曉得時候相信大家都是想聽的,如果是以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講,同學們歷史應該都會很好,平常的那些歷史教學方法太枯燥了,這是我認為的。
說到這個「吹」,在文科考試很重要。之前看多點答案,看答案是怎麼答的,考試時根據背好的關鍵詞按答案的格式擴展開來,這就是「吹」的精髓!哈哈。
F. 高中如何學好歷史
很多的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使得很多的人都會感到非常的煩惱,那麼學習初中歷史有什麼技巧嗎?
歷史思維圖
首先學習初中歷史的時候需要做好預習、聽課、復習,這三點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很多的人群都知道,但是想要完成並不是很輕松,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新課程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預習當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後讓上課的時候認真的聽老師講課,這是了解知識的關鍵,在聽課的時候需要記錄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將其記錄在筆記本上。
初中歷史學習的方式與記憶是分不開的,記住歷史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把知識全部都記住重要的就是理解與使用,可以先將課本上的歷史事件大概了解,然後再去被整個過程以及時間等等,在記憶的時候可以整理出一條比較明顯的思路,將其各個時間的關系都弄清楚,這樣可以更好的記憶。
初中歷史的范圍是非常廣的,並且考試的內容也是比較多,我們需要反復的記憶,記憶是由一定的周期性的,所以忘記是非常正常的,為了預防出現忘記的情況,我們需要進行思考性的記憶,然後進行比較、分析,加強對重點的理解,最後將其與課本完全連接起來,這樣可以更好的去記憶。
知識要點
當然想要學好初中歷史,需要多多的進行練習,多做一些練習題,在練習當中提升自己,一般歷史考試都是選擇、判斷、分析、問答,這幾個題目,所以我們需葯了解各種題目的解答方式以及要求,選擇,在考試當中一般都是單選的題目,所以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就可以,一般可以使用排除的方法,將答案一個一個篩選出來。
判斷,我們在做這種題型的時候需要找出題目當中的知識點,然後進行判斷,分析題,我們需要大膽去進行,首先要認真閱讀,然後仔細查看問題,然後使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回答,問答題,這種問題是比較麻煩的,需要將題目完全的看清楚,然後弄清楚需要回答的答案,最好分要點進行回答,通過多次的練習,答題的准確度會大大提高。
以上就是初中歷史的學習技巧,在學習當中需要多多練習以及復習,這樣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G. 如何有效進行高中歷史教育教學
歷史是證明一個國家發展史的一門學科。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國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歷史系的黛安娜·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可見歷史對於民族發展來說是必要的。另外,「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的內容廣泛,而且對於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歷史學習,身為國人,必須要認真地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也就是說,歷史是一門我們必須了解的、需要深層去探討的學科。另外歷史也作為我們的一門考試科目,學生也要更好地掌握,做到真正理解。
一、提升對於歷史的學習興趣
歌德曾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可見,每件事情是否成功取決於一個人的興趣程度。所以說興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一個起源,也是重要的基礎。一個人只要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激發自己內心的驅動力,不斷前進。歷史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只有對歷史學科產生一定的興趣,才會將歷史真正學好。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發、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其次教師要進行課堂的導入。那課堂的導入就會顯得尤為重要。如在講鴉片戰爭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播放一些當時戰爭的圖畫,在觀看時可以將配音放進去,以便引起學生的共鳴。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當時發生的場景真實地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感同身受、身臨其境,而且就可以集中精力認真地學習。這樣學生也可以慢慢地了解學科的特點,興趣就會變得更加濃厚。對於一門學科的教學來說,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很快地將學生帶入課堂,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並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如何建立課堂的高效教學
對於一堂課的高效教學,不管是對於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之前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是在一堂課中不停地講課,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對於學生是否接受卻不是很了解。在這種理念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的是如何認真地把我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全部教給學生,所以與之無關的東西應該舍棄,因此課堂也就會陷入枯燥、沉悶的氛圍。鑒於此,教師要在教學時與學生達成互動教學,另外也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就要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與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比如,在講《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先對其背景進行介紹,隨後讓學生了解課本內容,教師此時就可以提出學生對於文章的認識。拋下問題,讓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比如有的學生會對辛亥革命的性質進行解答: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些則會對它的歷史意義進行解答: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可知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或者是從失敗以及教訓等角度進行解答。
對於這些學生的回答,教師也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這樣學生對於歷史的學習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另外,在學生紛紛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就要對其進行總結概括。這樣的教學課堂對於學生來說,不僅可以讓學生真正地感受歷史,掌握知識,還會讓學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對於教師來講,這樣的高效課堂是對於自己教學的肯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改變之前教師作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而是將學生當成主體。
總之,新課程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收獲,又考慮每堂課對於學生的發展作用。而學生對於學科的興趣培養也是教師應該考慮的教學方向之一。學生只有對歷史學科感興趣,才會有課堂中主體性的表現,不然只是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沒有興趣和積極性其實都是枉然的。因此,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與素養,這樣才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而高效課堂的進行也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在今後的教學路上要不斷地完善教學模式,以便於學生的學習得到最佳效果。
H.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之我見
第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既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又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也走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他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自主學習則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一面上。遺憾的是,傳統教學過分強調和突出他主學習這一方式,從而使學習異化為一種外在於學生的控制力量,並最終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本次課程改革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在學習方式上特別強調和提倡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並養成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是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條件。陶行知先生說:「好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不僅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歷史教師必須給學生注入新的學習理念,要積極誘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動機,特別對歷史學習的直接興趣,讓學生直接參與學習過程,體驗歷史、解讀歷史,並參與學習評價的全過程。如,我在講「洋務運動」一課時,課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有人說:「洋務運動是維護清朝反動統治的一場自救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誰對誰錯?拿到問題,學生的思維頓時被激活了。一部分學生上網查找資料,論證自己的觀點;一部分學生去圖書館翻閱資料;一部分學生深鑽教材,請教老師。學生以多種方式、多個渠道搜集資料和精選資料、主動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大膽質疑教材觀點,在分析、討論中充分體現了「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上網的那部分學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資源共享,查找到了比較權威的觀點和新的研究動態。有學生說:「洋務運動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企業近代化,國防近代化,教育近代化,……是近代中國的工業革命。」甚至他們還提到一些前沿的觀點:「如今改革開放,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在中國出現,這就是當今的洋務運動。」去圖書館的那部分學生則說:「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養肥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批封建軍閥集團。」……學生們圍繞上述問題,將自己研究成果公布於眾,各抒己見,表現了強烈的主動學習意識,從而將歷史學習的空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課本內容拓展到書外知識,由被動接受發展到主動探究,由重視學習結果到注重學習過程。這樣,歷史學習對學生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為提高,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探究學習更重視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達到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方法的目標。如,我在講述岳飛抗金內容時,先朗誦了岳飛的著名詞篇《滿江紅》,然後要求學生對岳飛抗金這一歷史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同學們議論紛紛,有學生認為,岳飛抗金是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的表現,符合中原人民的願望,理應受到歷史的肯定和後人的紀念;有學生認為,女真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金和宋的戰爭是中華民族內部的戰爭,統一已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岳飛抗金是阻礙統一的行為;也有學生認為,岳飛作為封建將領又有深厚忠君思想,維護腐朽的南宋王朝,不值得肯定。三種不同的觀點,形成對峙。我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早下定論,而是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歷史學習的獨立性得到張揚。
第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如,在講授「絲綢之路」時,我把學生分成歷史、地理、語文、生物四個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後,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言。歷史小組介紹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跡,如西安大雁塔、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陽關、玉門關、樓蘭古國、安西四鎮等。尋訪名勝古跡,再現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使學生觸摸歷史,形成強烈的歷史意識。地理小組展示了絲綢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點及古今地名考證。絲綢之路從黃土高原出發,跨越黃河,經由河西走廊進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顯示了我們祖先征服自然的決心和勇氣,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語文小組搜集了大量有關描寫大漠西域的詩歌,如,王之渙、張籍、王翰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從軍行》等,活躍了課堂氣氛,陶冶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