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正的眼光看待歷史,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要有邏輯思維。
1,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沒有哲學思想的評價歷史那等於沒看書一樣,要有唯物主義,不是你說什麼就什麼,要不然變成唯心主義。所以要根據唯物主義歷史觀,客觀全面的分析歷史,不要有偏見和極端思想。
2,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而不是現在的發展眼光看古代歷史,古代殺人和現代殺人的性質和制度不一樣,沒有可比性,不能現代的法律道德價值觀來衡量古代歷史。古代沒有手機,現代有,這樣不可能對比的,看看那些狗血劇,穿越劇,不符合歷史。
3,要有邏輯思維。用歷史來論證事件,用邏輯思維的思考問題,而不是偏見、討厭這個朝代就失去了理智,使勁的抹黑一個歷史朝代,所以你的偏見和極端思想影響你的歷史判斷能力,這樣永遠找不到歷史的真相。
(1)如何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
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
B.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要做到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要有邏輯思維。
1,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分析。沒有哲學思想的評價歷史那等於沒看書一樣,要有唯物主義,不是你說什麼就什麼,要不然變成唯心主義。所以要根據唯物主義歷史觀,客觀全面的分析歷史,不要有偏見和極端思想。
2,從古代的角度看古代歷史。而不是現在的發展眼光看古代歷史,古代殺人和現代殺人的性質和制度不一樣,沒有可比性,不能現代的法律道德價值觀來衡量古代歷史。古代沒有手機,現代有,這樣不可能對比的,看看那些狗血劇,穿越劇,不符合歷史。
(2)如何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第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C. 認為該怎樣評價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
一、樹立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標准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是牢牢把握其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到的推動或阻礙作用,依據對人民有利還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們常見的具體標准有:是否完成了國家統一,推動了歷史發展;是否調整了政治經濟政策,促進了經濟發展;是否採取了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措施;是否反擊了外來侵略,捍衛了國家民族利益;是否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是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等。
二、遵循歷史人物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復台灣、擊敗沙俄等,政績斐然,維護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是不能因為功績顯著就完全對其大興文字獄的過錯視而不見、全盤否認。我們必須根據其在位時期的作為,一分為二地評價他。當然瑕不掩瑜,最後總體上我們還是認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封建帝王。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如果站在今人的視野,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後的,是一種剝削制度,因此,商鞅變法不值得被後人贊賞。但是,若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奴隸制度已不能適應這樣的生產力現狀,歷史潮流呼喚一種新制度去取代舊制度,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商鞅變法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應該對商鞅變法予以肯定,商鞅也算是比較成功的改革者。
3、階級性原則。
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中,林則徐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卻在民族面臨外來侵略時,堅決抗擊,決不妥協,他領導的虎門銷煙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因此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D. 你認為評價歷史事件的標準是什麼
你好。我認為評價歷史事件的標准有以下三項,僅供你參考。
一、堅持以是否促進生產力發展為首要標准
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動力,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歷史現象最根本的標准。在歷史上,凡是促進生產力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人和事都是進步的。反之,則是消極的落後的。
二、堅持歷史觀點與辯證觀點相統一的標准
要運用兩個觀點。一要用歷史的觀點,把歷史事件、人物、觀點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查、評論,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辯證的觀點,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去考查、分析評價對象,講清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和消極性、進步性和落後性。
三、堅持以正確的方法為標准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評價歷史事件不能空穴來風,更不能主觀臆斷,所有的結論都要來源於事實,只有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觀、合理的結論。
E.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從哲學角度講,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也就是一分為二的評判,既要看到好的、先進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落後的一面。然後再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和時代發展特點分析這件事情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潮流。
F. 如何評價歷史事件
事件一般都由原因,過程,結果,影響組成。評價歷史事件就要從這四個方面考慮,原因和影響是最重要的。影響包括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一定要從辯證的思想來看待。比如說新航路的開辟,好的是為西方資本主義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基本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壞的是造成了大量屠殺,加大的東西方的差距(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東西方差距不斷在擴大)。
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它一定的背景和影響。學歷史最忌諱就是片面看問題,要學會在縱向把事件結合起來看,橫向分析問題的關鍵。你在學後面的內容時就要把前面的相關事件連在一起,課本是編排好的,事件是相互聯系的,一定的原因造成一定的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書上一般沒有廢話,每一句話大約都是有用意的,很可能在某些時候就成了關鍵。(這是我學歷史的一些心得,雖不見的好,但希望對你有幫助……)
G.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不管是看影視劇也好,讀一些小說也好,或者是本來就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看了很多歷史相關的書籍。其實一個人要想形成正確的評價歷史是比較難的,因為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感情、思想,都是不可控制的,而正確的評價歷史就是需要我們放下自己個人的情感,用一個完全客觀的視角站在歷史長河的高處去看之前的人和事,無關乎對錯或者喜惡。
首先要做的就是多讀書,盡可能讀不同門類的書,自然科學的,哲學的,心理學的,唐詩宋詞,散文,經濟學,法律等等等等。
人如果只讀自己喜歡那一類型的書就容易偏執,如果你真的能靜下心來讀幾本哲學的書,境界絕對會有所提升。所以我們要多方位的去看書,你會發現其實一件事情,自然科學可以解釋,社會科學也可以解釋,經濟學也可以解釋,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很多事換個角度和方法來看,都會有原來是這樣的感覺,逐漸的就沒有那麼多的個人情感參雜在其中了。
有時候會突然發現,之前自己覺得厭惡的事情自己也都能理解了,比如之前看到慈禧太後賣國求榮還殺變法人士,覺得面目可憎,實在該死。但是人本來就是自私的動物,人性中為了自己的利益是天性,這件事本來又是沒有錯的。
這並不矛盾,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比比皆是,你可以把自己最討厭的歷史人物拿出來去分析一下,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做法放在另一個角度很好理解。
其次要擺正自己位置,就拿我來說,在歷史的長河中什麼都不是,相比之下,那些史書上但凡能提一下名字的人都已經是是非常的了不起了。歷史的長河一直不停的奔流,之前有幾十億年,之後還有更長的時間,送走無數的人和事,我們每個個體也不過就是幾十年光陰,滄海一粟都是高抬我們自己。
再說說我們每天辦的事情,都是在一個既定的框架中的,我們要賺錢,要結婚,要生孩子,要娛樂......這都是早就設定好的,從人類文明的開始就是這樣的,現在多的只不過是一些手段而已,而實現這些的手段越是高端,我們被社會的束縛也就越來越厲害。
擺正了自己這個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姿態,放下了那些你主觀里的自以為是,什麼改變世界,什麼尋求自由,什麼決不妥協,也就是自己想想。主觀削弱,客觀才能加強,其實所有人都和你一樣,都是這條河流中轉瞬即逝的,你的行為可以用來分析一部分相似的行為,不用再給歷史人物套個光環,或者潑盆臟水,那麼你在讀史書時也是輕松愉悅的。
我們總喜歡搞一些個人崇拜,好像總要找一個偶像出來才能證明自己的類型,其實當有一天你沒有偶像了,你才是成熟了,不論那個時候你多大年紀。
最後,送大家一句我抄來的話:成功只有一個,用自己的方式,度過這一生。
H. 說說我們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從哲學角度講,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也就是一分為二的評判,既要看到好的、先進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落後的一面。然後再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和時代發展特點分析這件事情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潮流。
I.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
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應遵循的主要標准和方法:
1 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2 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4 把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評價,主觀目的和客觀作用分別評價
5 具體歷史事件具體分析
6 全面的觀點,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歷史人物的功過(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
歷史評價,是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等進行分析、評判,作出正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論斷。在評價歷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一、堅持一個標准。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動力,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歷史現象最根本的標准。在歷史上,凡是促進生產力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人和事都是進步的,反之,則是消極的落後的。
二、運用兩個觀點。一方面要用歷史的觀點,把歷史事件、人物、觀點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查、評論,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辯證的觀點,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去考查、分析評價對象,講清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和消極性、進步性和落後性。
三、注意一個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評價歷史不能空穴來風,不能主觀臆斷,所有的結論都要來源於事實,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觀、合理的結論。
◆歷史評價的基本層面
1.性質: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所具有的特性
2.實質:事件、現象反映的根本性問題(即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 3.消極作用:從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積極作用:通常又稱之為意義
◆歷史評價的基本方法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康梁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毛澤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歷史評價的原則
一般而言,歷史評價首先應該恪守求真的原則,即該評價應客觀如實,應符合對該人該事的總體描述。為達到這個目的,歷史主義地看問題,即發展變化地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看問題是必需的。以此為前提,歷史評價總體上說有歷史評價尺度和道德評價尺度。
歷史評價或評價上的歷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評人或事放在較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大趨勢,重在考察其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道德評價或評價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惡標准來衡量所評人或事。比如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道德尺度出發,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非命,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顯然是一件壞事;從歷史尺度出發,它破壞和平,逆歷史潮流而動,致使歷史發展出現停頓甚至倒退,因此應給予它否定性的歷史評價。但是,評價上的歷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會出現矛盾,如秦修長城和隋修運河,都造成數以十萬計的人民死亡,並成為大起義的導火線,道德評價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於國家疆域的穩定、農業生活有了保證,後者則成為溝通南北的經濟命脈、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故於歷史評價是好的。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雖應把上述兩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間應尤重歷史的評價,因為歷史的評價是較為長期的、比較客觀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主觀性較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