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大米有多少年歷史

大米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9-13 09:02:31

❶ 中國最早大米是從哪裡引進來的

大米原產於中國與印度

我國食用大米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七千多年前長江流域就有種植水稻並食用大米。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

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1)大米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東漢時,南方的人口逐漸增加,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長江流域。

西晉覆滅後,北方相當長時期內局面混亂,以後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遷移。這些南來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時帶來了北方各地區較高的生產技術,這對於長江中下游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許多區別。稻對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的要求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適量的水,南方雖然雨量比較多,還是需要講求水利,以便灌溉。

❷ 大米源於哪個朝代

大米的歷史
從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穀的地區應該是雲南地區.
雖然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某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但這不能表明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是最早的種稻人.故以下說法不能採信.
大米的歷史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❸ 中國的大米有多少年的歷史

因該有7~8千年的歷史了.

❹ 中國大米的歷史和發展

由來:從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穀的地區應該是雲南地區。

湖南道縣與江西萬年縣考古發現,約一萬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種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類應該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

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長江中下遊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谷殼與米糠。此後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十九世紀未輥式米機被發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紀中期噴風米機問世,碾米效果得以較大的改善。

二十世紀後期制米技術快速發展,光電色選自動清理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北方寒地粳稻種植的不斷擴大,1988年免淘米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糧食局第二制米廠規模生產。1989年50噸/天生產線上馬。

(4)大米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生長分布

水稻原產於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稻生長的最北限是中國的黑龍江省呼瑪,但主要的生長區域是中國南方。

一、華南雙季稻稻作區:位於南嶺以南,中國最南部。包括閩、粵、桂、滇的南部以及台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

二、華中雙季稻稻作區: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是中國最大的稻作區。

三、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稻作區:地處雲貴和青藏高原,黔東湘西高原。

四、華北單季稻稻作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關中平原以東,包括京、津、冀、魯和晉、陝、蘇、皖的部分地區。

五、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及內蒙古東北部。

六、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

❺ 大米起源於哪個國家

大米起源於中國,具體分析如下:

1、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最早種植稻穀的地區應該是雲南地區;

2、稻穀是指沒有去除稻殼的子實,包括水稻;

3、水稻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

4、雲南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綜上所述可知:最早出現稻穀的地方位於雲南,稻穀包括水稻,可以參出大米,而雲南屬於中國,所以大米起源於中國。

(5)大米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大米的發展起源:

長江中下遊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谷殼與米糠。此後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十九世紀未輥式米機被發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紀中期噴風米機問世,碾米效果得以較大的改善。

二十世紀後期制米技術快速發展,光電色選自動清理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北方寒地粳稻種植的不斷擴大,1988年免淘米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糧食局第二制米廠規模生產。1989年50噸/天生產線上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雲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稻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稻

❻ 大米的由來

由來:從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穀的地區應該是雲南地區。

湖南道縣與江西萬年縣考古發現,約一萬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種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類應該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

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長江中下遊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谷殼與米糠。此後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十九世紀未輥式米機被發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紀中期噴風米機問世,碾米效果得以較大的改善。

二十世紀後期制米技術快速發展,光電色選自動清理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北方寒地粳稻種植的不斷擴大,1988年免淘米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糧食局第二制米廠規模生產。1989年50噸/天生產線上馬。

(6)大米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生長分布

水稻原產於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稻生長的最北限是中國的黑龍江省呼瑪,但主要的生長區域是中國南方。

一、華南雙季稻稻作區:位於南嶺以南,中國最南部。包括閩、粵、桂、滇的南部以及台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

二、華中雙季稻稻作區: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是中國最大的稻作區。

三、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稻作區:地處雲貴和青藏高原,黔東湘西高原。

四、華北單季稻稻作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關中平原以東,包括京、津、冀、魯和晉、陝、蘇、皖的部分地區。

五、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及內蒙古東北部。

六、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

❼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大米

湖南道縣與江西萬年縣考古發現,約一萬三千多年前人類開始種植食用,新石器以前人類應該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我國大米行業的發展步伐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規模小、組織程度差。大米加工領域主要以小生產、小作坊、小商販為主,少有大型品牌企業和領軍企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深入,中國巨大的市場消費力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米品牌的進入,國內大米市場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



儲存

米經過長時間的貯藏後,由於溫度、水分等的影響,大米中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等會發生各種變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營養成分和食用品質下降,甚至產生有毒有害物質。貯存時間、溫度、水分和氧氣是影響大米陳化主要因素。

另外大米品種、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蟲霉危害也與大米陳化有密切關系。大米陳化速度與貯存時間成正比,貯存時間愈長,陳化愈重。水分大,溫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陳化速度就快。不同類型的大米中糯米陳化最快,粳米次之,秈米較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米

❽ 大米是怎麼來的

大米是水稻的種子,稻穀經脫殼、去糠等工藝加工後的最終產品。水稻在植物分類學中為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現在的稻種由野生稻種演變而來。中國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國家。經過數千年培育和優選,目前水稻的品種已達6
萬個以上,廣泛分布於從北緯45度至南緯35度的全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廣大地區。在世界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中,水稻僅次於小麥居第二,並以其穩產、高產,適應性強,耐儲藏和加工方便而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全球約有半數以上的人以大米為主食。在我國,稻穀的產量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考古學上的證據表明,水稻栽培在我國有很悠久的栽培歷史。距今1
萬多年前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曾經出土過水稻的植硅石。在差不多同一時期的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曾出土栽培稻穀的果實。後來考古學家又在湖南澧縣八十壋遺址中出土了大量距今約八九千年的栽培稻穀。這無疑很好地證明了我國是水稻的原產地之一。現今我國從東南的福建、台灣到西南的雲南,北到江西、南到海南都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我國廣泛分布的這種普通野生稻和我國栽培的普通栽培稻的親緣關系很近,同具24條染色體,可雜交和產生可育後代。我國已故著名水稻育種專家丁穎認為:中國的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演化而來。
1973年浙江餘姚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稻殼、稻葉不失原形,有的稻葉色澤如新,有的稻殼上連稻毛也清晰可辨。經鑒定,這些稻穀已有6700~69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稻穀。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大米是水稻的種子,稻穀經脫殼、去糠等工藝加工後的最終產品。水稻在植物分類學中為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現在的稻種由野生稻種演變而來。中國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國家。經過數千年培育和優選,目前水稻的品種已達6
萬個以上,廣泛分布於從北緯45度至南緯35度的全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廣大地區。在世界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中,水稻僅次於小麥居第二,並以其穩產、高產,適應性強,耐儲藏和加工方便而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全球約有半數以上的人以大米為主食。在我國,稻穀的產量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考古學上的證據表明,水稻栽培在我國有很悠久的栽培歷史。距今1
萬多年前的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曾經出土過水稻的植硅石。在差不多同一時期的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曾出土栽培稻穀的果實。後來考古學家又在湖南澧縣八十壋遺址中出土了大量距今約八九千年的栽培稻穀。這無疑很好地證明了我國是水稻的原產地之一。現今我國從東南的福建、台灣到西南的雲南,北到江西、南到海南都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我國廣泛分布的這種普通野生稻和我國栽培的普通栽培稻的親緣關系很近,同具24條染色體,可雜交和產生可育後代。我國已故著名水稻育種專家丁穎認為:中國的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演化而來。
1973年浙江餘姚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稻殼、稻葉不失原形,有的稻葉色澤如新,有的稻殼上連稻毛也清晰可辨。經鑒定,這些稻穀已有6700~69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稻穀。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閱讀全文

與大米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