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國好多中學和大學建校時間都是1952年呢
中學都是民國剛建立就開始新建西式教育了,國家就創建了很多中學和少量的大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國家為了大力發展經濟拜託一窮二白的面貌要培養各類人才,於是創建了很多大學!所以我國牛逼大學大多都是100多年左右的歷史了,大多中學也是100多年歷史,甚至多餘百年歷史了!
② 中國的大學為什麼如此失敗
因為管理有問題,外國大學是教授治校,校長只是出去融資搞公關,一切管理都要圍繞教學,中國是官辦大學,大學校長就是高官,連學術活動都要服從政治指引,所以很多都失去獨立性,還有人事問題會干擾學校正常運作!
③ 為什麼歐洲能有上千年歷史的大學,而中國卻沒有
歐洲的大學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去維系,而國內的大學很多都跟朝代掛鉤,一個朝代的毀滅就等於大學的毀滅。每次提及國外大學時候,我們都會好奇怎麼國外的大學都具有上千年的歷史而國內最久的大學就真的不多?甚至連北京大學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是古代的大學多數跟朝代有關系,當一個朝代的毀滅就等於這所大學的毀滅。
中國並非沒有千年歷史的大學,只是很唯一。
④ 中國大學的歷史沿革
學校初名國民大學,國民政府撥款84500兩白銀為開辦費,租得前門內西城根願學堂為校址(後為中國大學附屬中學校址,現已改建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由政府提供開辦經費,1913年4月正式開學。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後,開辦經費被北洋政府收回,學校由官辦改為民辦。1914年1月學校與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合並,改稱中國公學大學部。 1917年3月5日,中國公學大學部改名中國大學,學校遷入西單二龍坑鄭王府(後為新皮庫胡同乙12號)新址。
1921年起,由王正廷長期任中國大學校長。1930年,學校停辦大學預科,改為附屬中學。同年11月學校改稱中國學院。 1949年3月,中國大學因生員缺乏及經費匱乏停辦,部分院系教授及學生合並到華北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1949年中國大學(理學院)並入山西大學。所遺校舍成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辦公場所,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場所。直到1949年3月停辦,前後共歷36年。
其附屬中學,在1949年北平解放後改名新生中學,又更名新英中學,1952年改稱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2006年定名為中山中學。 2013年4月13日,中國大學北京校友會在京舉辦建校100周年紀念活動,51名80歲以上的老校友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北京中山堂和中大校友會聯合舉辦的中國大學百年紀念展覽,於4月9日開幕。展品計約230餘件,包括照片140餘張、書報刊60餘種。
⑤ 中國已經消失了的四所世界級大學,雖然很短命,為什麼影響中國上百年
1,燕京大學
齊魯大學校長、哈佛大學畢業生劉世傳曾說:「正如我的另一個母校,哈佛大學是美國最老的大學一樣,齊大是中國最老的大學,絕對沒有一個中國大學能在這一點上趕上齊大!」齊魯大學被撤銷後,其學科分別並入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校園舊址為今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校史由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繼承。
⑥ 為什麼國外的大學建校都200多年,中國的大學建校時間都比較短
在中國古代,類似於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有國學(太學、國子監)以及後來的高等書院等,是指聚集在大學校徽(中國)(20張)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中國古代的高等學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如虞舜之時,即有上庠,「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不過,中國古代的高等學校和西方現代的大學存在差別,尤其官辦學校以培養治理政府的仕人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學科上自然科學尤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個的傳統教育體系都面臨著轉型、革新。
中世紀後期,西歐教育領域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就是中世紀大學的誕生。公元12世紀的歐洲,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與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王權穩固,社會趨於穩定,農業緩步上升,手工業和商業進一步發展。這就為大學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由逃亡農奴(自由民)重建的城市興起了,經過戰爭,新興的城市獲得了自治權,一些富裕的市民成為最初的富有者——新興資產階級。這使大學的創辦有了社會基礎。東西方貿易的往來和十字軍戰役的促使,使西方重新出現了古代的文明,並傳入了東方的文化和教育,這為大學充實了學習的內容。世俗政權與教皇之間的斗爭,使大學在這種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經院哲學內部蘊含著懷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在這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中世紀大學應運而生了。
波隆那大學
中世紀大學首先出現在工商業和城市發展較快的義大利的一些城市。1137年,義大利南部創立了薩萊諾大學。這里因靠近地中海,風景宜人,是治病療養的勝地,又因得到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特的醫學著作,所以這里辦起了醫學院。1158年,又在義大利的北部創立了波隆那大學。這里地處歐亞交通要沖,商旅不絕,商務糾紛、訴訟案件較多,需要研究民法,所以這所大學以研究法學為主。
這些最早的中世紀大學,具有如下一些明顯的特點:其一,大學是師生們,首先是學生倡議創辦的。它實際上是來自各方的學者自由聯合的研究中心,不是教會和市政當局設立的。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權。初期的大學可自選校長,自定學習制度和生活制度,市政當局無權干涉。校內還設有自己的特別法庭,大學教授有裁判權,大學生與外人發生訴訟,外人一律敗訴。其三,流動教學。遇到某城市當局干涉大學事務時,師生們在抗議之下,便搬遷到另一所城市或別的國家去,重新建立大學。其四,課程內容不確定,以實際需要為主。其五,重視理解能力的培養,開創了辯論的風氣。教學方法比較靈活,一般教學過程為:①講授主要思想;②敘述有關知識;③朗讀原文;④學生復述;⑤釋疑舉例。回答問題採用辯論的方法,由兩名學生對辯。
中世紀的巴黎大學
除了12世紀上半葉義大利創立的薩萊諾大學(1137年)、波隆那大學(1158年)外,在英國、法國等地也先後建立起了大學。如英國於1168年設立牛津大學,1209年從牛津大學分出的部分師生又設立了劍橋大學。法國以巴黎大學開辦最早,它始創於1108年,是所神學院。到13世紀末,歐洲的大學已增加到20多所。
自治性大學的產生和發展,威脅到教會對學校教育的獨占權。因此,教會千方百計企圖控制大學。它一方面給大學以經濟援助,派僧侶進入大學;一方面自己設立大學,培養高級僧侶,以加強教會的影響。從此,教會勢力逐漸滲入大學。大學的自治性也就逐漸消失。
教會勢力深入大學,大學教育便侵潤著為教會服務的經院哲學氣氛。教學內容以研究、解釋「聖經」為主,脫離生活實際,教學方法呆讀死記,盛行體罰。宗教教條、形式主義、「繁瑣哲學」,構成了中世紀後期大學的特徵。
牛津大學城
中世紀大學的組織,一般分為四個學院,即文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和神學院。其中,神學院地位最高,文學院為預科性質,講授「自由七藝」。修業年限一般為5—7年。
受教會控制的中世紀大學,盡管宗教氣氛濃厚,繁瑣哲學盛行,阻礙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但它對當時歐洲文化的普及,畢竟起了推進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中世紀「因為有了大學,所以一般教育,即使還很壞,卻普及得多了」。中世紀大學促進了市民階層對知識教育的重視,推動了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閉塞愚昧的狀態。在一定意義上說,它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同封建統治者的斗爭,為文藝復興運動准備了條件。
⑦ 有人說高校的名字越短越是厲害,理由是什麼呢
大學名稱的長短與辦學的專業水平、影響力和質量無關。 也就是說,學校好不好與學校名字的長短沒有關系。 一般越厲害的大學,名字越低調,名字越短,也不會刻意把名字弄得很長。 一般名稱較長的學院不符合自身辦學特點,但一些特殊行業的學院名稱較長。 最典型的就是軍校。 名字前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以名字比較長。
現在名字比較長的三所學院很多,但是一二學院的名字大多比較短,所以學校名字的長短和學校的實力就會成為一定的聯系。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三所大學的名字往往很長,比如: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金城學院 四川大學等。雖然有些大學包括了國家名校的名字,但也要看到,這些院校的真正實力還是比較不足的。
⑧ 為什麼中國大學排名都那麼落後
高中行,大學不行
說明中國的整體學術水平是落後的!
中國的高等教育相對於國外來說落後個幾百年!
高中的基礎教育為什麼強,這都要歸功於中國的高考制度!
⑨ 古代的時候中國有沒有大學
中國古代應該算有大學,現在的大學是中國最高學府的名稱,而在古代的最高學府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一樣的稱呼,比如說:商周時期的最高學府被稱為庠,後來還出現了太學作為最高學府的名稱,除此外西晉還設置了國子學,與太學並立,而後隋煬帝將其改名為國子監